1、实在不太看得出印象中顾长卫的影子; 2、片子只能说是微信投资的,所以难免会有蛮牛姐姐的那种不断追求和沙果那种不断更新的写实,这个戏里戏外的互文成了最悲剧的槽点; 3、片子实实在在告诉我们屌丝的春天也是开满雾霾而不是鲜花的,比baby扇在陈赫脸上的那记耳光要重; 4、片子的最后又难免落不了希望的俗套,很显然又不是鲁迅式的那种坟上的花圈,对于已经逝去的只是缅怀,而对于还是存在并将依旧存在的就是洗脑式的迷惑了。
曾经看过Baby在一场风花雪月的日子里的恶女戏,真的很不自然,在这个片子里听着她丫呀姐呀真的很不舒服。
尤其是最后baby去阜平找陈赫,怎么前面一点铺垫的细节也没有呀,这女神的感情来得太简单粗暴。
真是在毁baby的形象呀。
整个片子借着恶搞与讽刺的俗套外衣来搞笑,笑点低得故意侮辱智商。
笑点老梗,毫无营养。
简单点说就是笑得没有脑子,只是小丑在台上自己傻乐而已。
不理解顾长卫的风格,但感觉这部片子的整体套路太过单调。
陈赫又拿出她的招牌动作”戝“。
但他的贱在爱情公寓来还适度的可爱些,在这里就只感觉是猥琐了,猥琐的让人感觉象在大早晨在公园里看到一地的痰。
唯一比较喜欢的是看到王姬和蒋文丽两位老师的表演,虽然很短,但演得真的很有味。
尤其是蒋进门前先来段自己标致性的歌剧, 好象是她在’立春‘里唱得那段,一个房租大妈的品味都这么高雅,导演,你这是对这邦所谓文艺青年的讽刺?
本片子里的好多货都有着文艺梦想的鸡血光环。
在这个娱乐圈这个名利场里纯粹的梦想估计是个个位数吧。
有的大多是对名利暴收的欲,可在片子 这些货披上梦想的虱子袍。
梦想都是些幼稚青年的精神鸦片,沉迷其中,丧失理性与思考。
我真的想不明白片子为什么加了那么多恐怖戏呀,导演是玩上瘾了想来个大杂烩,可您定的是喜剧片的基调好不好,你真应该多看看90年代的港片好好学学拍喜剧片里的恐怖戏。
真心的叫个不伦不类。
喟然长叹:国产片不能随便看呀,电影票还在其次,你这真的浪费老子的生命呀。
讲北漂,神奇的在一个半小时玩儿了好几种类型片,结果真被那些最省事和没特色的城市人流空镜头给吞噬了,全片也是充满了对文艺圈反讽和自嘲的意味。
土豪马大姐的出现让他们的职业生涯迎来了曙光。
为了争取马大姐的投资,“微男”沙果开始了艰难的剧本创作。
看见演员表里有陈赫,就已经默默地把这部电影的标签定义在爆笑喜剧上,与此同时,美艳的“威女”车模陈西、小狗“莫愁”意外出现在了沙果的世界中。
为了写好剧本,沙果倾其所有,黄小瓜、马呆怪招出尽;为了赢得爱情,沙果为陈西扑汤蹈火,而黄小瓜也邂逅了清纯的小青,并且逐渐为爱走火入魔,在微时代的千变万化中,生活处处存在惊喜,大家趁着酒意说着的一个关于青春的笑话。
漆黑里,我安安静静的盯着银幕,看到那些梦想便想到自己,还行吧,开始的时候还看到了【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的预告片,挺好看的,听说今年情人节上映,想看。
这个年头没节操的人太多了,但是能同时做到没节操、没下限、不道德和不要脸的人应该不多,这部电影就是很贱很有腔调的告诉你:“我就是用胶水把从垃圾箱里捡来的几个剧本粘一粘就拿来骗你们的钱了,怎么着?
”看了一半的时候我以为这部电影是反映中国电影界存在的种种问题,看到最后我发现这部电影是集合了中国电影界存在的种种问题,而且自我感觉良好。
这么随意的剧情你们真的写了剧本了吗?
最多是一个小学肄业的导演用了一泡尿的功夫写出来的吧,确定不是记录一个小学五六年级班级元旦晚会排练小品的失败经历?
确定不是一个广告合集中间插播了小学五六年级班级元旦晚会排练小品的失败经历?
这尼玛也叫电影?
又被刷新三观了
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有句名言,“了解一切,就会原谅一切”,晓鹏说这句话的逼格很高,我想说,当顾长卫放下第五代导演的光环、文艺老青年的身段去了解当前中国电影市场的一切,原谅中国电影的畸形,创作出这样一部狠到逼格很高的电影,真的让人不得不爱上这个可爱的老头子。
好吧,请允许我因为看过这部电影因为太过喜欢,忍不住想管这个年过半百的顾老师叫声可爱的老头子。
当然,装逼提到大文豪,也是因为这部电影骨子里的文艺气息,顾老师干文艺出身,当然给男主角安上编剧的身份,才能最彰显文艺的逼格。
电影的意义,“就在于让人置身于变幻无穷的环境中”。
编剧的意义,就在于当电影出现“深情款款的牛魔王”这般台词时,可以让这头牛再飞的再久一点。
所以你看到了这部戏文艺又接地气的台词根基,是比《失恋33天》鲍鲸鲸的段子精致耐看,也比《匆匆那年》九夜茴的青春文学更加徜徉恣肆。
当在大众看来第五代导演快要找不着北找不着观众,如:张艺谋的《归来》、陈凯歌的《搜索》都还依旧高姿态的时候,谁也想不到平时如此低调文艺腔作势的顾老师,居然能下狠劲拍出如此一部接地气的戏。
整部电影看下来,会有很多会心一笑的桥段。
沙果奋笔疾书的敲打着键盘,让人想起《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柯景腾式的“人生就是不停的战斗”,《和狼人同居的日子》应该是《和空姐同居的日子》,《牛图腾》就想到《狼图腾》,还有no Education的《中国合伙人》佟大为,《失恋33天》的王小贱和黄小贱傻傻分不清楚,最后还不忘调侃下Baby的黄晓明。
然后还有唱红大街小巷的宋东野的《董小姐》,唱烂大街小巷的凤凰传奇的《最炫民族风》,顾老师真的是什么把中高低端的地气全都接上了,艺术品位和低级趣味通吃。
CBD的豪气范,双井的文艺范,电影学院宝强梦最初开启的地方,面朝798艺术花开,广告植入潜规则,中国电影创作市场受资本的限制,顾老师这破费心思的解读,还是笑言面对,终于可以让那些北上的香港导演彭浩翔之类的也看看,什么叫做正牌的国产艺术老青年霸气接地气。
当然,除了“接地气”,还想用“投入”来形容这部电影。
真的是导演功力深厚的原因,我会觉得全片看下来一直被导演带着走,就不会跳戏。
沙果更改三次剧本,每次简单几句的文字描写,就让人很有戏中戏的画面感,另外,尤其是恐怖场景的突显,硬是让人真的被活生生吓到跟着沙果就进了精神病院。
还有全片我个人认为最棒的部分,就是黄小瓜自杀的地方,说到黄小瓜这个人物,在他死之前我一直把他看做很无关紧要的人,长相很路人甲,跑跑龙套刚刚好,但是全片最精彩的部分也就是他诠释“狼人”那个角色,戏剧演员本身的专业素养立马就在“舞台”上显现出来,他分不清“天台”和“舞台”。
其实,作为观众的我们也被他代入,也全然都分不清楚,他坠楼的那个画面真的算是美到是全片的高潮,“投入”就是一个演员对他事业最大的热爱。
[感谢黄小宝美女]这种屌丝逆袭白富美的故事,可能是演员亲和活力的原因,终于也让人看到点真实的感觉,不像《101次求婚》遥不可及的志玲姐姐被黄渤逆袭总让人觉得有些扯。
Angelababy这次真的是美艳和出彩,这位嫩模鼻祖,经过这些年大银幕和大荧幕的磨炼,也算是从《奔跑吧兄弟》成功跑出来的实力派了,不再像个花瓶,也算是可以把《分手大师》中依旧还是花瓶的杨幂甩下了。
文/梦里诗书 电影的拙劣让人不可思议这是位从艺三十多年电影工作者的作品,《微爱之渐入佳境》有爱情,有梦想,有荒诞,有悲情,甚至还有惊悚等等,但却未有一个方面能让人有感于有亮点,一位本有着自已鲜明风格从摄影师转型的50后导演,却非要摒弃过往,转型拍这么一锅狗血喜剧乱炖的戏中戏,有遗憾更是对其随波逐流的失望。
这是一部与顾长卫之前电影风格有着大不同的作品,《微爱》并未有何深意,就仅是顾名思义的微信爱情,作为一部主推微信产品的商业电影,顾长卫在此片所做就如同电影中自已塑造的人物编剧沙果那般,只是一味在不断的迎合投资方微信要展示功能的种种需要,从摇一摇,录像传递到朋友圈等等,被拍成这般路数的商业片再难见顾导当年处女作《孔雀》中那感情的真挚与时代的魅力,那么惯有中肯作品的他在《微爱》中做了什么呢?
乍看是有着北漂文艺工作者们为人辛酸的历程,深思细究却是索然无味,仅是照搬了些众所周知的演艺圈阴暗面,调侃的说其主要传递的是微信不是仅会摇出与头像不配的丑女也会摇出Angelababy这般的美女并收获真爱,所以若单从微信广告的角度上来说电影如此够拼的植入也能算某种意义的成功。
若说广告植入是商业片总难免的微瑕,那么剧情如此的戡乱则是全然未曾料想的,其实从电影中我们不难看到顾长卫不想完全抛弃自已惯有的内涵,编剧沙果、演员黄小瓜、摄影师马呆所组成的文艺三剑客,都是沉浮于文艺圈底层的北漂小人物,他们对艺术梦想执着的坚守和挣扎使这部电影尚还不至于沦为完全没法看的庸作,但风格上因为有了戏中戏的名头好像就全然无需重视变的支离破碎,而跳跃式的情感发展,还有那老梗乏善的笑料,即使是所谓的惊悚也不过就是手机上美女变恶鬼,早已过时的整人玩笑,电影如同戏中剧情可谓如出一辙,将一个本还尚可的蓝本填鸭式加入了太多牵强附会的杂质。
在《爱情公寓》中被定义曾小贤模式的陈赫,不知何时才能走出那固化的形态,当然在《微爱》里他显然还未有跳出此番状态的打算,并依旧乐此不彼,全然就还是那贱兮兮曾小贤的翻版复刻,这一方面确是塑造了电影一定程度上的喜剧氛围,让本无聊态的狗血笑料变的至少能讨人欢颜,陈赫本身的喜剧天赋不管想不想承认他确能逗乐,但另一方面如同《匆匆那年》里的苏凯,让一个原著中本为校草的人物变的一出场就惹人发笑,这实质破坏了剧情人物的本态,一个演员不应将所有人的角色都塑造成同一个人,其主演的沙果虽然在喜剧戏份上为人中肯,但却缺失了人物本身北漂者那深层次的积淀。
文艺型导演渴望转型拍掘金的商业片,本无可厚非,但如此什么元素都有又都什么元素都仅是蜻蜓点水的呈现,一锅乱炖的大杂烩,了无诚意的同时我更愿意相信导演仅是挂了名的玩票。
(转载须注明:原作者梦里诗书)
这是一部绝对五星的毕业作品!
顾长卫张艺谋黄建新都是西安人,我也是西安人。
西安人有个特点,表面憨厚实则感性,跟他们喝一次酒就清楚了。
这样的特点造就了他们都很有情怀,但不擅长展示出来。
这种情怀在广大西安手艺人里特别常见。
以前小时候暑假,我在农村住,村里有个老木匠,平时看上去和一般农民没什么区别,但干起活儿来,你会发现他在闪光,因为他真的爱他的那么手艺,这个就是情怀。
有情怀的西安人到了北京,表面上会更普通,但内心的情怀会越浓郁,因为想表达却不敢表达。
直到有一个机会去直抒胸臆,那就是毕业作品。
每次看电影学院导演系的毕业作品,都会觉得很有意思。
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学了几年,都有膜拜的大师,都有对电影各自的理解,都有想诉说想发泄的。
虽然技法着实青涩。
《微爱》恰好如此。
顾长卫导演摄影出身,快五十了才有第一部自己指导的长篇电影问世。
想当导演的,都是想诉说的,顾导自然也不例外。
当年《孔雀》成片有四个小时,为了上映,生生砍掉一半,导致剧情没法衔接。
但如果你看过四个小时版本的孔雀,你会被震撼。
《立春》也是如此。
导演特别喜欢关注和展示那些资质平平但是有梦想很努力的人,因为他就是那么评价自己的。
与生活的抗争,对生活的妥协,再抗争,再妥协,但内心中的火一直在,希望永不灭,这就是顾长卫导演的情怀。
于是《微爱》诞生了。
不熟悉商业小清新式的电影,意外造成了这部片子看上去很像学生作业。
甚至为了追求真实感的画面质感,让一开始我在观影的时候一直在吐槽这就是个毕业作品的水准。
但接着看下去,我发现这是一部优秀的毕业作品。
第一次让我激动的,是天台上的宝莱坞歌舞片段落。
顾导开始玩电影了,或许是把学生时代没机会玩的东西这次统统过了次瘾。
姜文说过,电影是最好玩的事情,自己的片子只要有一块钱的盈利就行了,因为玩了,还能赚钱,已经是极度幸运了。
我们上学的时候自然也着迷于这种不同类型片的“玩”。
玩过女巫布莱尔的伪记录,玩过道格玛95真纪实,玩过丹尼鲍伊的迷乱,玩过昆汀的碎碎念,玩过朴赞郁的黑色,玩过吴宇森的升格和白鸽。
当然玩的最high的还是一年一度集体观摩的洛基恐怖秀。
第二次让我激动的,是给土豪拍的婚礼VCR。
默片!
默片啊有没有!
那是电影真正的开始,试图用画面讲故事的开始。
歌舞片,黑白默片,恐怖片,土的掉渣的场景,真实又糙到不行的布光,低照度时清晰可见的噪点,这根本就是一部毕业作品啊!
但这真的是一部优秀的毕业作品。
而且导演告诉了我们,电影其实就是要这么玩的。
但如果仅限于这些,还算不上是五星。
没错,还要有情怀。
一个揣梦北漂的编剧,一个年逾四张的老青年演员,一个技术死宅摄影,一个车模,怎么看都是群不靠谱的烂俗的人物组成。
再加上一个被各种外行投资人折磨的烂俗的剧本,这完全就是个好玩但是烂俗的电影好么。
直到梦碎了,团伙散了,那个老青年带着三十万回来的时候,情怀出现了,一切都不那么烂俗了。
那才是寻梦人该有的灵魂!
抛开一切浮华,重新回到最初的感动。
没人投资,老子自己弄钱投资。
一切的一切,只为梦可以成真,而不是将梦廉价的出售。
他们重新触到了那个最初让他们选择放弃原本生活选择北漂的东西。
绚烂的舞台,精致的造型,有观众,有美术,有灯光,有激昂的配乐。
一切的一切,仿佛就快要实现了!
此时,顾长卫大师的一面展现了出来,在升格的镜头中,老青年摔死了。
梦碎了。
向生活妥协不是因为没有勇气,而是在所有的所有都已经尝试完之后,却发现根本敌不过现实的残酷和人生的意外。
就好像有一只手,强行要把你拽回你应该有的轨道,你任何反抗都无效,所能做的只有认命。
生活,才是最牛逼的编剧。
再往后的剧情,不过是要把故事讲完整而已。
但是瑕不掩瑜,这部电影已经可以称得上五星作品了,虽然带着浓浓的学生作品色彩。
不过换个角度想,或许顾长卫就是想任性的回到学生时代而已。
这是一部属于他自己的致青春。
于是在一闪而过的镜头中,我们看到了不靠谱四人组在电影学院的画面。
于是在片尾出字幕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句号版的《城市之光》。
在片尾中,所有人的梦都成真了,虽然只是黑白画面。
于是在空旷的电影院里,我独自鼓掌,为影片,为导演,也为自己。
一部打着爱情的为主题的电影却表现的当下的生活写照,一开始看的带有很多的喜剧色彩可是电影越往后看的却越发的沉重,现在回想起自己得观影感受就像电影里面说的:生活就是最牛逼的编剧。
电影给我的感觉代入感很强,讽刺性和寓意性并结合当下元素有很多,土豪老板投资电影,三里屯艳遇傍大款,北漂青年为了梦想拼搏,潜规则,靠干爹上位,医患关系,微信约炮,都市人当是儿女的宠物狗,还调侃了狼图腾(牛图腾),吐槽了电影广告植入(虽然自己也没有避免),还有就是萌萌的莫愁(没有个萌宠敢说是电影!
)这些元素也构成了电影大多数的笑点,看着也甚是有趣。
电影在人物设定上面很有各自的特点,其中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杨颖扮演的陈西,虽然再电影里给我更多的感觉是花瓶不过却是整部电影最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应该怎么做的一个当下女强人的代表,再回过头看看梦想三剑客依靠一个了大老板后后来变成几个大老板,用剧本频繁的改动推进故事的进程,每一次剧本的改编,每一次投资的增加都是一次矛盾升级的一次,梦想在一次次的剧本改编 中,一次次投资增加的过程中慢慢破碎,没有了底线,最后没有了自我,黄小瓜带着自己未完成的梦想死去,马呆抛弃好友去做了摄影最后也被踢出剧组,沙果滚回老家包饺子去了三个人的大起大落何尝不是映衬了当下人的不安和急功近利的内息,为了所谓的梦想放弃了自己底线,我想这也是梦想三剑客最后不再存在的一个原因。
整部电影其实更像一个很长的微电影,电影大多是各种段子和小故事的链接,以梦想三剑客写的剧本投资和改编来推动的故事把其他的元素穿插进来,剧本的改编过程,导演也在电影有所表现,从最一开始喜剧作为开头再到默片的婚礼,恐怖片,爱情片,舞台剧,应有尽有映衬电影中剧本改编真实写照,剧情的起伏和多变正式我们的生活的现状,电影看到一半我感觉这不是电影这是生活,可是当我看到最后的时候发现这还是一部电影,这种感觉有点像黄小瓜从阳台上面跳下去的感觉。
一句话说感受:都市生活看似光鲜,可是背后的辛酸又有谁知道呢?
《北京北京》更适合做这部电影的主题曲。
看电影的时候,陈赫还是好男人;电影完结后,长达十多年的爱情在走进了婚姻后,也终于走进了坟墓。
正如电影中沙果在感受到和陈西的现实差距以后,毅然删掉给他带来女神的微信一样,现实中的陈赫也在舆论的压力下公开了离婚声明。
这个事情的前后发展,让我深深的感到了明星的爱情,真的好比水中花,看着美轮美奂,却无法触碰甚至易碎。
顾长卫导演想用时下最时髦的微信谈爱,却忽略了真正的爱情最终会溶于简简单单的现实之中,所幸的是,沙果最终赢得美人归,电影也就戛然而止,不然可能迎接陈西的也就是现实中前妻的结果。
其实从沙果接受编剧的要求无底线和无原则修改剧本就能看出这是一个会为梦想、金钱和现实所折腰的小人物。
希望以后国内的爱情故事电影能更多正能量,而不是为了迎合票房无谓的搞笑、段子或者更无下线的东西。
没什么好说的,就是一部烂片。
里面就象大杂烩一样,什么东西都有,但是什么东西也说不清楚。
你到底想表达什么?
爱情吗?
还是梦想?
可是里面男主只是帮女主养狗,打色狼,一起排练舞台剧,还有做过饺子之外,还有什么可以值得回味么?
看到这片名叫微爱,我还以为是讲微信上的爱情呢,结果只是开头讲了男主用微信加到女主,然后看到女主漂亮,帮她养狗,就这样开始,当我看到这一幕,就会觉得这剧情还是俗。。
就是把很多电影的剧情混在一起,就是男主不停的改剧本,然后被抛弃了。
最后女主角离开了他。
然后堕落又颓废的感觉。。
然后我想结局肯定是他写了另外一个剧本,然后很火,女主角又回到他身边,就是这样子的啦。。
这么写没问题。
但是问题是转变太突然了,一下子就变好了,什么也没有交代清楚,这是什么逻辑。。。
就是一部电影乱七八糟的,什么东西都有了,但是中心思想是什么。。
你可以告诉我你要表达的是什么?
里面女主角就跟那些旧式港片的花瓶女主角差不多嘛。。
还有人物角色不够鲜明,看完之后你觉得里面的几个主角印象不怎么深刻,看了很久我都分不清哪个是马呆,哪个是黄小瓜。。
女主角刻画的没什么不一样。
就是一车模,除了漂亮之外,没什么特别的。
所以看完这部戏,对于男女主角的印象就是没什么印象,毫无演技可言。
就是本色演出嘛。。
蒋雯丽演的房东太太好亮!女鬼姐姐那段也有被吓到!挺好看的,不知道以后还看不看得到陈赫演的片子!
我绝对相信这是一部带有实验色彩的作品。相当完整,能看得到顾长卫,他一边恶搞,一边致敬,一边诉苦,一边自娱。陈赫和Angelababy是绝对不堪的,但是其他配角都相当精彩。
陈赤赤给你三星~~
三星半,同样是零碎化叙事,微爱怎么也比后会无期强,摄影水平就更别说了,但是这分数。。
看完觉得文艺青年也只不过是屌丝用来装逼的tag 谁也没比谁牛逼 顾导能把一部剧拍的跟坐过山车一样也真是牛逼了 转型还是挺成功的
下半身开始的爱情,渐渐上了脑。大概是牛魔乱舞的中国电影圈写照,以致压垮了男女主人公的情感戏份。玩的不够奔放不够低俗不够露骨,讲北漂,结果真被那些最省事和没特色的城市人流空镜头给吞噬了。没有失恋33天那样的粉饰美化,可是,小贱男依然大行其道。以及,顾长卫老师应该去看【如何拍摄发短信】
除去摇一摇和结尾,其实挺好看的,结尾真是想太多
居然在华腾园拍的
能再难看点么???如果不是小松鼠没有档也不会选这个!!顾长卫的片儿怎么越来越烂。。。。后悔没看十万个冷笑话╭(╯^╰)╮
看过有种感觉,即使很大程度上给微信做了广告,但国产电影有救了。编剧这个工作的辛苦在电影中有很多深入介绍,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生活是最好的编剧!剧本中包涵各各元素的情节正是电影中所体现的,惊悚、爱情、喜剧、城市化的高压生活。喜欢这个剧本,如果说拍的不好的话我可以理解。
卯足了劲儿去接地气,却离现实越来越远。装疯卖傻、冷嘲热讽、多视觉风格混搭,整体就是微电影质感的段子集。硬生生的搞笑、硬生生的伤感、硬生生的电影梦,顾长卫玩一次就够了吧。
超乎预期的好看。
我就是想要寻找一份爱情 , 让我的爱情进入状态吧。 表现力比较好, 算是比较好看的吧。各种大咖明星都出场了, 盼望中国的电影越来越好吧。
导演一反常态,用网络剧、微段子的形式拼凑出一盘快餐,迎合生活在微时代中小市民的需要。和主人公“沙果”笔下不断转换的剧本契合,影片的类型片走向也在不停转换着,完全不按常理出牌。吐尽北漂一族的梦幻与心酸,讽刺了贵圈的丑陋与媚俗。玩票性质,如果一味做这种糖衣艺术的话,没理由去看。
冷暖自知,毁誉良心。
作为国产电影,能把节奏控制的还可以我就感恩了。光影还是太收敛了。
太他妈醉了。比私人订制稍微好一丢丢。句号萌萌的
陈赫对文章说:“哥,我现在对你彻底膜拜了”
一旦这些老家伙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现在观众的口味儿,就会变得既没水准又没节操。
我原本以为整部影片里也就baby没演技,没想到陈赫也不次啊,张鲁一算是个亮点,果然看演员阵容就知道这部电影不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