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刷这部电影,实在太喜欢,自制了一份比较详细的解析。
建议前9页配合电影一起看,后面3页看完电影再看。
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其实写完自己也感触良多,梦境由执念而起,且让Jess困在梦境里的正是自己的执念。
从道德上来讲,Jess比西西弗斯要好很多,因为她虽欺骗死神,却并无恶意,只是想要救回自己的儿子。
但从Jess的种种行为中也不难看出,她本身作为照顾一个自闭症孩子的单亲母亲,精神已经在崩溃边缘,这是她最大的缺陷。
至于其他人要陪她一遍遍死去,其实没有关系,因为一切本身就是想象当中的,真实世界的那五个人应该过得很好。
我想特别感谢“小片片说大片”在2019年6月7日发布在腾讯视频上的解析《28分钟解析悬疑烧脑神作《恐怖游轮》,能看懂的智商都超200》(链接:https://v.qq.com/x/page/b08814c6eip.html),我的很多灵感都来自于他的视频,非常感谢!
最后,感谢大家耐心看完,希望可以激起更多讨论,同时也欢迎批评与指正!
又看了一遍,我还是按照原来的思维,来想想,想像船上有多少个人,有1,2,3,4。
我之前看了两篇理清的人物线,被一句话惊醒,你别跟我说有多少个人,从头到尾都是她。
是的,上传的是她,回去的是她,又上船的还是她,并没有人其他人,只有她自己被轮回折磨。
一个人的情感变化被很完整的描述了下来,开始的不可思议,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无论如何都变不了的结局。
我终究还是踏上这条路。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看完后陷入了无尽的思考。
关于西西弗斯公式,我还是比较熟悉的,按照希腊神话,奥林匹斯诸神惩罚他无休止地推大石头具有双重性,一是真的惩罚,取消他做任何其他事情的可能;二是挖苦,毕竟他们给了他一种可笑的永生。
但电影所要思考的不仅仅是这些,我认为:自女主角看见了自己与儿子车祸现场后,一直到离开“出租车司机”上船的这段时间内,她的头脑应该是清楚的。
但奇怪的是当她的前男友问:她儿子呢?
她却淡淡地说——“Tom在学校……”,然后她看见了船。
和将要被杀的男人拥抱,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i'm sorry……”,这是一个暗示。
阳光下,她的眼神宛如是看见了希望一样迷离,尽管电影没有明说。
可是,我认为这时的她与失去记忆前的她,状态是截然不同的……为什么?
因为她明白只要自己上了小船,她就能再次看见自己的儿子。
所以,作为一个母亲,她义无返顾。
这里提出了一个很怪诞的问题:那就是“西西弗斯”有没有可能爱上死循环,出于某种心理上的需要,他有没有可能是因为某一种爱,比如“母爱”,他才……我认为这完全有可能。
很多人也许会以为游轮上的情节在是本片的主旨,是最精彩的地方。
假如说这个电影有什么思想性的话,也应该去分析那里的几个人物的呼应关系,比如谁杀死了谁的问题。
但,其实游轮上的全部,也就是几乎占去了本片绝大部分时间的这一块,我认为无非说的是一个意思:惩罚。
以全景式的表现手法,展现了神对于西西弗斯的惩罚,作为一部恐怖片,着力渲染它,构成了其异类恐怖的基本形态,无可厚非。
但这只是它作为一部恐怖片立意的噱头而已……真正的思考实际上是在上岸以后,在她看见孩子、看见家里还有一个自己开始的,这一时间段,是主人公思维最活跃的时期,因为自她在船上失去记忆后,后面的一切是注定要发生的,尽管“深度记忆”一次次地告诉她——“这地方她可能来过”,但命运似乎并没有改变它必然的方向,经历了游船上的n次循环这个过程后,实际上她的心理状态已经从“与自己的命运对抗”变成了对自己命运的妥协,尤其是上岸以后,她杀死另一个自己,又看见了沙滩上的大片的死鸟,我相信:那这一刻,她已经完全接受了西西弗斯的命运,美丽的小港,阳光明媚。
渴望看见的没有死的儿子就在面前。
只要她把这个游戏继续下去,她就能看见她的儿子。
所以,她即使成为西西弗斯,也有一个心理蜕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既有神的意志,又是她自我心甘情愿的。
它预示的一个可怕的明天,也许这就是导演对人类将要何去何从的思考吧……如此温情的恐怖片,真是有点歇斯底里了。
女人一旦有了孩子,她就成了爱的奴隶,我认为本片歌颂了人性的一部分伟大,是一次救赎。
其实只要女主角自己愿意,死循环马上就可以结束。
方法是:不要走下“出租汽车”和死神在一起,她就能离开这个死循环。
但她没有,她下车了。
为什么?
她为了能再见到儿子。
“儿子”作为一个抽象的载体是她唯一放不下的爱。
而这,恰恰是对女人最残忍的惩罚方式!
“儿子的存在”就是趋势那块大石头滚动向前,永不停止的生命力。
作为母亲,她要把孩子从里面救出来,即:把“人”从他注定的命运中救出来——可是,电影告诉我们这是一种无用的奋斗。
从这个角度说,“Triangle”相当厌世,颓废得叫人想死……当然,以上说的一切大概是“我没看懂”。
其关键的一点在于,判断她失记忆的时间。
电影在这点上因为符号化的东西太多,所以介绍得有些模糊。
可能是在她上小船以后,也可能是在油轮上被砸,落水以后。
因为这是一个死循环,所以,“失忆的起始点”究竟在哪里已难找到了。
我的分析也仅仅是基于前一种可能性。
如果有人用后一种可能性去推演也许就会有另一种结论。
作为一部电影能给每个人以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体验,这本身就说明了它的巨大成功……
电影讲述了一位单身母亲杰西和一帮朋友乘游艇出海游玩时,在海上遭遇一场强烈的风暴,游艇翻船,众人落海,几经挣扎他们好不容易爬到游艇残骸上来。
正当他们无计可施之时,一艘巨大的游轮向众人缓缓驶来。
众人欣喜过望,未加思索便登上这艘名为“艾俄洛斯”的游轮,结果发现这竟是一艘1930年便告失踪的神秘之船,而船上更是空无一人。
随处可见的鲜血、神秘指示以及突如其来的凶杀事件,将这群男女带入万劫不复的恐怖轮回之中。
电影采用了时空穿梭的方式进行故事讲述,所选取的穿梭时空是一个时间段而不是时间点,整个故事反复重复一个时间段内发生的事情,在这一时间段内,故事的主角们尝试着不同的解决方法走出死亡轮回。
《恐怖游轮》的主题是一个不愿承认自己已经死去的灵魂做的徒劳挣扎,她想违背自然法则恢复失去的生命、恢复失去的爱,弥补自己曾经带给儿子的伤害。
而这一切都注定将她陷入自己的心造出的炼狱,无止境循环下去—因为绝望的母爱即是一场永劫。
提个新视角,也许可以叫做程序递归说?
前面也许稍许有点乱(头绪太多,不容易单线描述清楚),不过全部看完,就基本没矛盾了。
先说明一下我将用到的几个关键要点:首先,从计算机程序的视角去分析,因为从这个角度很容易讲清楚。
学过编程的应该很清楚,没学过的也大概能理解,主要是两个基本概念,递归和循环。
循环大家知道,其他人也有提到。
递归,如果没用过的话,去看看计算机里面的概念。
第二,欲避之,反促之。
意思是,知道的坏结果,越去避免,越反而会促使它往你知道的结果方向走。
在西方,这个思路在杀父取母的故事里面有用到。
功夫熊猫里,乌龟说,人们在避免它发生的路上,促使了它发生(大意)。
有些时空题材的故事里也用到。
比如机器猫里就有好几个故事是这样的,不过那个趣味故事,不怎么需要解释,这里引入了新元素。
第三,两可概念。
很多情节的暗示,其实都是可以有两种或者多种解释的。
这个也不是说是开放结局,只是说故意留下了一定的灵活性。
并不是说哪种分析肯定是对的,别的是不对的,其实在我这个分析里,3型说,2型说,1型说,之间是没矛盾的。
关于细节:里面很多细节都有暗示的作用,但是也有些就是随意的。
首先,把主线说明白,有疑问,后面再解释:首先,看电影的时候,认同三阶段的说法,也就是说船上三个jessi猪脚的是三个阶段。
但是这三个阶段,分别是n,n+1,n+2这三个递归层次里的。
这里一开始我也觉得循环,后来感觉还是三次递归更能确切描述。
也就是说,三个是同一个类的三个实例,他们在不同的堆栈空间里,运行的是相同的代码,但是数据区是不同的,有部分是重叠的全局变量,有部分是需要并发访问的数据,前面层次递归里面对数据的修改会影响后面的。
另外,这三个jess是并发运行的多线程,他们有共同数据区,彼此间也会互相操作,但是在关键点上,有一些同步变量来控制。
n+2的jess后面注定也会运行到它前面两次的状态。
三个阶段的jess,转折点很清楚,所以用登船者,拯救者,杀人者来描述,比j1,j2,j3这样更清楚。
三个阶段jess的主线(这里只能以故事开头那个视角的实例来讲,后面有原因):登船者:可以叫懵懂者,身边人莫名其妙被杀,然后似乎明白了些东西。
等到杀死蒙面人,发现船来了,她似乎以为自己明白了,所以开始准备救人,这个时候(看到三角号开来),她转变为拯救者。
拯救者:她以为自己知道要发生的事情,可以避免它发生,她想救人。
她的救人的方法,是保护大家不被打死。
因为她觉得自己知道后面的事情,所以就可以避免发生,比如在剧院打死蒙面人,这批人就不会死了(这里故意安排了这个实例前面看到的J(n)是蒙面的)。
她以为自己是唯一知道真相的人,使命是救人。
但是一开头就跟她开了个玩笑,发现victor居然是他说明真相想救的时候误伤的。
杀人者:最后发现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的,所以开始杀人。
但是这个她的故事,一直到最后,跟前面遇到的又不完全一样(这个同样有解释,这个安排很好的解释了二型说和一型说)。
严格讲,这三个称呼,只是第一层的,比如说,杀人者jess,杀人其实是另一种拯救,她的拯救思路是不登船,走到另一个if-else分支,而拯救者的拯救是拯救登船后当前这个if-else分支。
拯救者,以为自己明白,其实也是懵懂者。
然后所有故事的一个比较费解的一个关键循环点:最后的那个出租车司机。
放到这里声明下,这电影现在算起来只看了一遍不到。
是朋友在看,我看到,从手抓victor后脑那里开始看了,然后翻回去补了几个片段。
不过,我感觉觉得基本上故事全解释的通了,这个circle可以算已经圆满了。
其实看到出租车司机那段基本前面不用看了,补一下只是验证些东西。
这个出租车司机的出现是说明一些什么呢?
我们从JESSIE上岸回家开始---她看到了自己,然后把自己打死了!这个裙子J完全没参与循环。
这下完了,前面都是后来人打死前面人,为什么这里她把前面的自己打死了,裙子JESS这个实例,就结束了,退出了,循环结束了?
插个插曲:最后我才看到的Jess回家这段,我看到了房子,房子的样式和草坪的样式,我看到的当时说:“这房子和花园样式怎么看着像澳大利亚的?
”。
最后一看果然澳大利亚的电影。
(这也是一个理解编剧思维的小线索)牌子上的特写:“再见,欢迎再来”。
这个很清楚了,是个双关。
这种类似牌子很多车开出州或者大都市圈的地方都有。
司机的话:双关:“no point to save this boy”。
表面上是说那些小孩紧急抢救也救不活了。
其实是提醒jess,别去徒劳努力了。
车祸这段,一开始也不是很明白,是死了以后,两个身体合二为一了?
其实一看场景,很清楚,那是个鬼魂。
证据很明显:这种慢镜头,声效特点,人站在旁边看抢救,是典型的鬼魂刚死后看着自己身体的镜头,很多电影里面都有,很熟悉;大家都对她视而不见;背后那个司机,表情和说话的语气,长相特点,就是暗示他是死神,是天堂出租车的driver。
“give you a ride”这句也很有意思,直译就是让你搭我的车,这个通常用的最多的地方好像是不收钱邀请人你搭便车。
所以这个地方的意思是:“我载你走吧,到你该去的地方”.我们就顺着这条线说:我要去趟码头,这个时候,JESS是清醒的,可以解释为她要去跟Greg告别。
也可以解释为她不知道自己怎么到了这个循环里的,想去看看了却一下好奇心(我写这个帖子也是好奇心驱使)。
通常,人死后去冥界,但是如果有事情未了,就要了却了再去投胎,这个概念东西方文化里面都有。
然后死神答应了。
去了码头,这里程序和递归的概念来解释一个重大疑团了,也是其他版本无法解释的地方:第一次循环是怎么开始的?
在这次电影演的这第n+3次递归里面,jess见到的人全是虚幻的,是死神制造的。
出租车上那一个打盹,就是死神让JESS这个实例的当前线程睡眠,然后创建其它的对象(后面我对这个这个打盹有分析,打盹这是个函数调用,是多态,或者是变量控制的。
)然后上船出海,做一个梦,这个梦就是新一轮递归的开始,这里调用了构造函数,释放数据缓冲区,初始化等等。
主线说完了,好像全是疑点嘛,现在来解释。
正题现在其实才开始。
下面开始说第一只鸡是怎么产生的。
第一只鸡,当然是从实体J死后开始的。
主函数的开始是现实世界:main(){jess赴约;撞车;/×主函数里面,人都是活体的。
单身妈妈,带儿子出海,路上发生车祸?
这里车上都不一定是带了小孩。
现实世界里,小孩也许就是在学校。
带他出海,好像不太方便。
也不能留在家里,澳洲法律对于小孩是非常保护的,非常小的孩子或者因为疾病没有自理能力的,是不能单独留在家里的。
或者请护工,或者请邻居或者朋友照顾,或者放学校照顾,反正是必须有监护的。
第一次不是没可能先送小孩去了学校再去赴约。
电影里没演的都是可能的。
这里我也不同意杀子一说,觉得没必要安排这样一个凶杀的题材。
另外单身妈妈在澳洲很多,有丧父的,更多的是因为未婚生子的,在那边这种事情大家不觉得特别,所以说小孩是负担一说,基本跟单身妈妈无关(况且这种情况,妈妈应该可以领到政府补贴的) ×//×这里提一个重要的前提,主函数里面跟线程实例里面的东西是有差别的,这样才能开始循环。
这也解释了有人说的为什么是穿了裙子。
因为在现实世界里面的这个处理流程,也许是没有打翻墨水这调用的。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前提,是两可论。
其实,在不在车上都讲得通。
×/上车到了港口,司机在岸上等;/×这个时候,上船的人都是活人。
这里就是出租车上打盹的那一幕。
这一个打盹,在主函数里的作用,就是死神给了jess的灵魂一个临时肉体,让他可以见朋友,了却心愿之后跟司机走。
所以这里鬼魂jess以肉身状态跟Greg这几个活人见面。
这个情节也注定了,这条船上以后就没有活人了,就是说,这条船上的人注定都要死了。
死神事先知道,才会让他们见面。
否则,如果这些人回来,那么看到JESS车祸的消息,即使JESS最后没上船,这些人回来也会奇怪,在此前死了的人,怎么会到码头跟他们见面,现实世界里是不会有这种灵异事件的,所以风暴里面他们都死了,这样现实世界才没bug。
包括那个hither,可以解释为是由于某种原因退出后面拍摄,也可以说是以她的消失暗示GREG这群人结局死全部都消失了,从导演角度,能自圆其说才会把她后面的情节取消掉。
否则,前面就这几个镜头,人走了重拍就是了。
也可能是个打酱油的,因为她身材和长相都只是个典型的是澳大利亚型的美女。
虽然漂亮,但是却不像是很有戏的,最起码,这个形象没法打架甚至自卫。
这个酱油的情节可以解释。
×//×再强调下,从出租车走下来到上船这一段,主函数里面跟线程里面也是有很多细节差别的。
×//× 这里jess跟司机说I promise,首先西方文化里,promise是很严肃的。
所以这里不赞成存心彻底欺骗死神这一说。
从现实讲,如果这个不是死神,你人走了就相当于是不给钱,就是cheat了,更严重.jess这里说她要回来,可以认为是跟死神之间的误解,或者是她打个擦边球。
出海就是一天,我知道你是死神,我晚上回来找你也是return了,不是绝对的违反承诺。
所以这个return是个三重含义的大双关语。
看一眼朋友就回来;上船就回来;到大船上循环一次回来。
都算是回来。
这里她第一次出海的动机是什么呢?
不是救孩子,因为这个时候她还没有后面那些记忆。
是弥补自己的人生缺憾。
应该是觉得不甘心,这一生,不幸的恋人关系,然后生活就是照顾孩子。
来世间走一遭,这整个人生简直是一团糟啊,还这么短暂。
这唯一的一天,可以不用照顾孩子,可能会有互相喜欢的人,要出海一次,命运还跟我开这个玩笑,这辈子太杯具了。
临走前,幸福一天吧。
所以她给死神耍了个小聪明(西西弗斯也是耍聪明),偷换了return的概念,在世间度过最后一天。
死神给她开个大玩笑,给她个大return.*//*到这,程序初始化的部分就结束了,下面进入循环:*/while (){new jess(n)上船了,上船后做一个梦,这个梦析构函数和构造函数。
原有的数据结构被释放,新的数据结构初始化。
旧内存只是free(),内存区还有一部分类的私有数据,不过free后不是在这个新对象的数据区里面了。
JESS::JESS(n)这个构造函数调用后,就进入了递归调用,或者说,开始fork出了多进程,或者多线程。
从里面object的安排看,应该是多线程的调用。
通过这个析构函数和构造函数,成功的把记忆转变成为梦。
醒来后,类实例化完成,进入线程子函数;//这个子函数是递归的。
我们的电影故事,不是从第1次递归开始的,是从第n开始的,n并不能从shally数量推断,n未知的。
wait(条件变量 或者 信号量资源);}story(n){if(n=0) ..... //初始那次递归,甚至前三次,可能就有额外分支代码处理。
if (达到终止条件)return 0;else{story(n+1)}return xx;} 解释有疑问的若干细节:三型/两型/1型:三型和两型,是统一的,从海报上就初见端倪,名字叫triangle,是三角。
但是那个地上反射出来的,是mirror.Mirror的两面可以解释左舷右舷说,因为mirror是对称的。
但是两者不同,也可以认为1善1恶。
还有船上镜子的镜头,是mirror,又是三个影像。
猪脚必定要经历这三个阶段,但是随着故事演进,她的经历又有稍许不同。
这个不同有两种考虑,一个是不想让你那么快看明白,留点悬念。
另一个是给主视角这个拯救阶段的Jess以希望。
因为如果拯救jess一开始就发现每个东西都完全相同,她也就没必要继续了。
她觉得她知道未来,所以可以拯救,然后失手伤了victor,这个时候她可以解释因为V受伤这段未来的细节她不知道,虽然他无法救了,还是可以救其他人。
所以还是充满希望。
然后听到广播去剧院,这段她经历过,知道怎么发展,所以拿枪去了,并且成功救下两人,似乎大有希望救人。
救下两个人,一起也是好的。
这个Jess对V说的:我知道怎么救you(这个you可以指你或者你们),这里的how是指她以为自己知道未来如何,这样就能避免。
并且似乎是有希望的。
这个时候她只知道未来,还不知道大循环。
但是直到最后看着sally死去,她才知道。
所有努力都是徒劳,即使在细节上你有了改变,还是改变不了其他人被杀的命运。
然后进入最后一丝挣扎,变成了杀人者Jess。
不能改变别人的命运,自己进程经过努力有没有希望改变?
能不能杀掉其他人呢?
所以后面有了声东击西和和跳海这些细节差异。
所以最后她对登船者J说 save our son。
因为前面的自己不知道砍死的那个蒙面人是自己,她要在这短时间内告诉后来者更多的信息,因为她见过蒙面被砍死,明白无法改变,她干脆自己顺势跳海了。
这里,这些改变,不是说有几个版本。
其实她这次递归,虽然结局没变,但是最后这些细节改变,留给后来者的信息,比自己曾经得到的更多了。
这样迭代或者递归下去,这个迭代函数最后是有可能收敛的。
看似没有成功,但是,只要是收敛的,每次迭代即使进步不大,最后也是可能return的.她这次是return 1,但是有可能会运行到(if(某个条件) return 0 ).J跟S说的那个it return,也可以理解为函数的返回。
死神这里用了一个同步机制,控制游轮上子线程的个数不超过3个(另外一个线程在帆船上等待。
),相互之间数据不冲突,控制内存和处理器的使用。
为什么出来个1型说呢?
是因为也可以理解为只有当前视角这个J是实际的,其他两个都是死神制造出来给她这段经历的幻象,或者也可以理解为她的心魔。
或者相同的一个类的是不同实例。
还有个解释办法是这些是放在全局数据结构里面的,不过这就是个循环函数,不是递归函数了。
虽然递归可以改编为循环,还是递归加多线程更贴切一些。
所谓3型,2型,甚至多循环,10循环,大循环套小循环的说法,除了增加复杂性外,最大的问题就是,你不能因为电影里演了JESS这几种经历,就推导出只有这几个模式。
不管几型,几循环,怎么画图,推理,即使完美解释了这个过程,都是基于后面Jess的经历都是我们看到这几个模式之一得出的。
n再大也只能覆盖电影里的三次循环,这个假设不靠谱,不过我们可以认为靠谱的假设是,JESS都要经历这3个阶段,并且每个阶段基本都是相同的结果(杀J成功,救人失败,被杀)。
JESS的台词也提到“version”,这里可以理解为story version或者人的version。
不是说有相遇的,有不相遇的,有带着头套砍死的,有不带的,杀人有开枪的,有割喉的,不杀人的那个有持枪的有拿刀子的,每多一个组合就多一个循环或者版本。
版本是接近无穷的,迭代次数可以是超大的。
类似于计算机里的指数,对数等计算,结果其实都是转变为加法和乘法经过几百万次迭代得出来的。
三态,镜像,左舷右舷:那张海报很明确说明了,3和mirror都有。
mirror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拷贝但是有差别,也可以理解为这个差别是左右相反。
有几个地方是明显和不明显的镜像,最明显那个地方是在留声机房间里,镜头走到镜子里了。
然后左舷右舷就换了(有报道说,拍的时候剧组搭了“半条船”)。
还有个地方是家里那段,裙子脏的蓝颜色在右手边,到了照镜子被袭击那段,蓝颜色变成了在左手边,这其中,铁锤在袭击开始和结束的时候左右手也不同。
还有个不太明显的地方是车的左右行,上岸那段车的方向和招手拦车位置,开车到harbor,都显示车是靠右行驶,驾驶位的位置,也说明这是右手行车的车。
但是如果这是澳洲或者英国,车子是靠左行的。
从几个细节看,像是把故事安排在美国。
但是撞了鸽子后那个停车位置,感觉像是路左边设置。
灌木,树木,房子样式,天气的光线特点看着是澳洲样式,上船前几句对话里也有些澳洲习惯,跑步回家的时候是靠路左边跑的,这些每一个是两可解释,放一起就有些不那么两可了。
信天翁的几个特写:这个比较同意鬼魂说里面讲的老水手故事。
时间停止,风停止,鸟死亡,都比较契合。
几个特写是从车出发,船出发,鸟一直跟着,并且船上对话里还提到。
还有个细节,jess对孩子说要去埋了鸟,结果扔了就走了,这也是违背了承诺,没有好好处理。
后面没有埋可以认为是看到一堆死鸟改变主意了。
跟前面同样的思路,这个函数的第一次非递归调用可能是因为其他不够合理的原因没有埋。
死神的惩罚:我的理解,这个不是很大的惩罚,如果说惩罚其实是自己给自己的。
前面说了,她用跟死神玩了小聪明,死神也给她个小惩罚。
永远循环的石头惩罚,那是神对神的。
对凡人玩这个太过了。
坠子,Sally的尸体,海鸥尸体。
一个解释是提醒,提醒观众这是在循环里,也提醒J这是循环里,尤其是路边死海鸥一次,提醒砍死裙子,不循环了,但是并不是结束。
你要想办法出来,出来需要觉悟。
但是她没记忆了,不知道怎么办,所以只能递归在“欲避之,反促之”这个过程。
有人说死神希望的是她选择跟车走。
这个有道理,但也是不确定的。
西方的文化里面,神也是要按照规矩来的。
跟死神走,只能以某种特定的方式来走,比如J经过数次递归达到了某个状态,明白某些东西?
这个觉悟是否最后能达到?
未知的。
而死神来开车,这也是死神命中注定的,是他的工作,灵魂没达到某个状态,他不能带人走的。
比如说让她出海死掉,回来上车。
人家一辈子冒着得罪死神大人的危险,只求这一天能为自己而活,你还给来这么一出,不是坑爹吗?
god,这为什么啊?
她更不甘心了。
并且从人性角度看,澳洲那边的文化特点,大多数人还是比较宽容的,看到不愿意的事情,会摇头,会不高兴,不配合。
但是一下就给很大的惩罚,比较少见。
从这点讲,我觉得这个递归函数,最后会收敛的。
不是完全原样重复,那样死神太无聊了。
这程序有点像机器学习,每一代J会升华会进化。
然后从程序角度,这些坠子和尸体之类的对象,为什么只有它们是重复的?
因为他们是堆变量。
其他的或者是全局变量,例如这个船,是个大容器对象。
其他的,大多是栈变量,作用域跟函数一样,函数退出就pop了,人扔海里对象就释放了。
为什么这几个堆变量,数量那么多,一个可能是它用的是垃圾回收机制。
现在还有内存,不用回收,另一个可能是死神的程序出bug内存泄漏了。
如果是垃圾回收机制,前面都不知道有没有回收过,就无法从尸体个数判断是第几轮循环。
实际生活和线程实例之间的相同和不同:这些都可以用函数调用和对象的复用来解释。
比如船上的鼓,当然直接new一个鼓对象就行了啊。
当然复用主函数的里面调用哪个类,不用另外写一个新类。
现实从家里到海港这段流程,当然调用同一函数就行了,只要把黑袋子换换就行了。
比如主函数里,袋子变量里可以是装衣服,线程函数里面,袋子里面装尸体。
镜头里故意不把袋子里面装什么搞明白,因为拍明白就不好说故事了。
还因为这过程都是可以有多个版本的。
他给你看静态代码部分,不给你看动态运行时候这个变量的具体取值。
给你跟踪两次运行。
袋子变量值就是两可,或者多可的。
什么10循环,5循环,写这样又长又臭的代码死神不嫌累吗?
一段代码拷贝到几个地方,然后每个地方再修改,写着累维护性也差。
一个函数用变量控制就可以无限次调用不好吗。
死神应该是个好coder。
码头上说:"I am sorry" 双关,双重解释。
第一次调用可以是我来晚了。
后面可以是我会杀你,函数流程一样的。
多说几次sorry没什么奇怪,在澳洲生活里,90%的sorry都是双方同时说的。
我们看到的所有的这些程序流程,都可以有多个版本。
表不跑,这个线程sleep,等待条件唤醒。
其他的小细节:电影院,有人说1930s就有电影院了,这个是翻译的问题。
theater也可以是剧院;觉得自己来过:刚做梦来过,似曾相识;很多细节是含义,伏笔或者双关;船上安排了三个copy,而不是2个,是第三个打死了第一个而不是第二个打的,这样情节好展开了。
很多这种有意思的小细节;既然知道,为什么不到厨房:人不是全理性的,不一定能搞清楚状况不犯错误,三个版本,观众都搞混,她不一定知道另外有两个,这两个哪个是哪个。
每一次拷贝故事都稍微不同。
没对新上船的自己开枪,因为她前面看到那个是蒙面人,不知道那是自己,以为是船上隐藏了个杀手。
总是不忍对自己下手,杀自己放到最后(后来才知道是自己阻止自己的)。
其实打破循环,也许最有效的就是对自己下手,自己,或者自己的拷贝。
但是从人性考虑,这点很正常。
小孩能看见车祸吗:刚出生的小孩天眼没有关,能看见鬼神,但是这个时候它没有语言能力,等它有语言能力有记忆能力了,这个功能就没了。
这个小孩自闭症,智力缺陷,画画。
他不怎么会说话,画是他表达自己的方式。
天才和精神病经常是共存的,所以这个智障孩子可能是有某种的特异功能。
正因为他无法表达,他才能看见死亡场景或者死神。
然后喊起来,结果是"欲避之,反促之",妈妈回头看,导致车祸。
有个另外佐证是这小孩能看见J的鬼魂。
轮回回来的J为什么知道要去海港?
现实J去好理解。
递归函数里面的J为什么要去?
她回来看到冰箱上的纸条,这个时候她有可能已经不记得前面去海港的事情了。
因为那时前一个实例的经历,她记得的是从船上醒来开始的。
沙滩上昏迷醒来没有清除大船上的记忆,因为对象还没重构。
但是做梦是循环的开始,构造函数。
这时候的她记得从船上醒来,后来同伴死了,至少部分memory已经清理的了。
这个时候,她可能不知道陆地上的未来会发生什么。
打死裙子J以后,带小孩去掩埋,以为结束了,结果看见海鸥,意识到还没结束。
这时候神思乱,加上小孩叫,车祸。
此时想到冰箱上的纸条,想起来自己开始是在出海的船上,是否可以阻止事情发生呢?
这样就第n轮去海港。
为什么在船上会说"save our son",因为那个析构函数只是清除了私有数据,还有部分数据,是迭代的结果,留在全局数据区呢。
并且梦清理数据区只显示到海上冲上岸就停止了。
所以她这次递归的记忆里,记得儿子车祸的部分数据。
(当然这只是一次递归,每一次都可能不同。
)J(n+3)决定再次出海,而不是回到车上。
不是一下子决定的,是下车后,往船走的过程,见到伙伴的过程中,慢慢下定决心的。
她这时候还有前次的回忆,最后决定再试一次。
这个循环怎么终结,不一定是说某次递归里她选择回到车上,有可能是上岸后决定结束。
也许是在游轮上跟前面的自己和解,也许会选择牺牲,三角只要一边断掉,循环就结束了。
或者回家看一眼儿子跟妈妈在一起,就去找死神了。
一旦她悟到,这个时候引渡者会主动到来的,这个时候也许她会看清所有真相。
电影视角这个实例,不论是作为登船者,还是拯救者,还是杀人者,她都是最成功的。
作为登船者反击victor和J(n-2)自卫成功,作为拯救者几乎救下人,作为杀人者成功破解声东击西。
所以有理由下次会做得更好。
甚至有理由杀死她的那个j(n+1),j(n+2)说不定就会做得更好,而不只是简单一善一恶或者非失忆版本论。
那个对孩子不好的妈妈也是她的幻想,就是她的心魔和潜意识的一部分。
这个递归的结束,希望是某次循环后,当她明白了something,也许她会看到一个慈爱的妈妈。
这样她选择离开。
然后天国的光辉降临,伙伴们一起来迎接她。
比较烧脑,第一次看的时候结尾很莫名,回想起来的时候懂了大概,又看了几遍才能大概理解,影片是想表达什么,传递什么样的信息给到我们。
女主在影片最开始其实就已经出车祸死亡,灵魂弥留之际,她告诉死神自己还有个约会,赴约后就会回来接受死亡,结果她却违背了承诺,希望能改变一切,结果死神降罪,女主不愿承认自己死去,她想违背自然法则恢复失去生命,弥补自己曾经带给儿子的伤害。
而这一切都注定她无法做到,而且会永无止境的循环下去。
这部影片想告诉我们,善待生活,善待身边之人,不要留下遗憾。
一定要珍惜眼前人,不要等失去了再想要弥补
本文包含深度剧情分析。
在《K星异客》里,关于宇宙的命运,有这么一段话“它会崩溃为一点,然后再度膨胀,这样周而复始。
当宇宙再度膨胀后,所有的一切都会重演。
你所犯过的错误全会重演,一次又一次,永远轮回。
”这种说法很有些宿命论的意思,因为假如这种理论成立,我们不知道自己的这次生活是零点首映还是CCTV6重播。
但如果再假设自己面对的是源初的生活,这个理论就很有积极的意义。
显而易见的,这时我们鼓起勇气应当做正确的选择,极力弥补已经做错的一切,以免罪恶感和愧疚感在时间的漩涡里一次次啃噬本就痛苦的灵魂。
如果说西绪福斯的传说是解读本片剧情的钥匙,那么《K星异客》的这段话可以作为本片最好的注脚。
在“循环”的设置上,两者是相似的。
更为相似的,随着对剧情的认识,两者在“不要犯错”的告诫方面也是一致的。
只是《K星异客》里,医生鼓起勇气最终和儿子交流,皆大欢喜;本片中Jess试图弥补在儿子面前“凶母亲”的形象,却不能完成。
一正一反,相得益彰。
为了支持以上的结论,下面写写对剧情的理解。
这方面的分析比较多,跟风赘述如下。
1. 关于“两个”Jess和AEOLUS船上的循环看过此片的人都会知道,船上永远保持这三个Jess的状态,依花橘子的说法,命名为登船者、潜伏者、黑衣人(我觉得蒙面人这个说法不够准确)。
“黑衣人”被登船者打下船时,其余四个人均已死亡,这时候会出现五人海上呼救的镜头。
然后五人上船,新的“登船者”出现,原来的“登船者”和“潜伏者”自动进入下一状态。
如此周而复始。
但是我们也会注意到,第一个“登船者”Jess遇到的事情和第二个“登船者”Jess(此时上一个Jess成为“潜伏者”)遇到的是不一样的。
第一个Jess遇到的“黑衣人”始终戴着头罩,最后站着被斧子砍下海。
这个“黑衣人”比较善良,至少在杀“自己”的时候很犹豫。
第二个登船的Jess遇到了上一个“潜伏者”,有过被自己用枪指着的经历,她遇到的“黑衣人”比较冷酷手刃Downey和Sally,最后被“登船者”用铁棒打倒在船上然后推下海,此时的“黑衣人”是除下头罩的。
她们遇见的情况不一样并不是什么BUG,而表明了影片设置更为巧妙的一面。
电影镜头始终跟踪的Jess遇到带头罩的“黑衣人”,最后也成了带头罩的“黑衣人”。
电影展示的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从登船到被打下船。
但是它并没有展现出船上发生的一切事情。
更确切的讲,关于船上的事电影展示的只有大概四分之三的部分,缺少冷酷“黑衣人”形成的过程。
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登船之后的Jess会有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分别变成带头罩的“善良黑衣人”,以及“冷酷黑衣人”,然后被打下船。
“登船者”最后会变成登船时候的“黑衣人”,这是一个严格对应的过程。
而此时夹在中间的“潜伏者”则会在下一阶段变成另一种类型的“黑衣人”。
比较简单的描述,“善良黑衣人”和“冷酷黑衣人”交替出现,ABAB循环。
而每种“黑衣人”的形成过程都是严格复制出现的。
这种分歧的原因,特别是“冷酷黑衣人”的出现,是因为“潜行者”的影响。
最明显的就是电影里Jess用枪指着Jess的那个镜头。
那一段的表演很精彩。
“登船者”Jess面对拿枪的自己,表情是很丰富的,震惊、惊愕……观者可以自己细细品味。
我们注意到镜头更随的那个Jess甚至在成为“潜伏者”的一段时间里都不知道“黑衣人”就是自己。
而第二个登船的Jess通过上述镜头和后面同伴的死亡很早就能判断黑衣杀手就是另一个自己,也就较早意识到了这种疯狂的循环。
她希望跳出循环回到儿子身边,绝望来得越早,疯狂也就越可能发生。
对于“冷酷黑衣人”的形成,影片是虚写一笔,也使影片让人犯晕——一个主要的情节省略了。
但是如果都表现出来,片子反而会失掉很多悬疑的味道。
实际上,这个过程也比较难表现,人物性格转变确实很大。
如此既回避了难点,也留给了观众想象空间,使其更吸引人。
影片编导是同一个人,实在是神人一个。
简单讲,Jess上船后有两个发展方向,变成两种不同的黑衣人被打下船。
这是两个独立而又相互影响的过程。
两条发展线路,三种状态。
如果将船上发生的一切分成一个个模块的话,需要分成六块,每块里有个不同的Jess。
最有意思的,登船到被打下船的过程每次发生的时候是严格复制的。
另外,船上的情节是没有BUG的,完全没有,细节严丝合缝,特此再拜编导。
2. 关于“清零”在“循环”过程中,有些是“清零”的,如Theater的尸体,有食物的大厅尸体。
有些是积累的,如Jess留言条、船底的项链、Sally尸体和鸽子尸体。
这个只能按某豆友(真抱歉忘了是谁)的说法,Jess影响下,会有特定的(或无关紧要)的东西不会清零。
可以当做电影的一个设定。
3. 关于循环起点我认为是影片结尾的车祸之后。
因为之前镜头中心的Jess所发生的一切都是符合逻辑的(加上一个循环假设),但是车祸之后,她毫发无损的看着车祸现场。
后备箱袋子里的Jess出来了,袋子不见了。
如果只是车祸撞击,尸体不可能那么容易就从袋子里出来。
Jess带着所有的记忆上出租车,上船,然后在船上小睡之后失掉了大部分记忆,只有点deja vu(似曾相识的感觉)。
有人认为这个地方应该是起点,我觉得不对,这是个很好解释的情节,关于心理防御的“压抑”理论。
4. 终极剧情影片最大的困惑在于车祸之后Jess的出现,那时她没有受伤。
我理解的剧情是这样的。
前一天Jess受到Greg邀请,打算第二天带儿子一起去船上玩儿。
出发前她又一次对儿子发脾气了(很好理解这不是第一次。
智力问题的孩子确实折磨人)。
然后船上花裙子开车带儿子去坐船,路上遇到车祸她和儿子都死了。
死后她想起对儿子的态度觉得很愧疚,和死神(这个情节了,有神论的引入很正常)做交易想再看看儿子道歉补偿然后就回来。
结果她骗了死神,受到惩罚就进入了西绪福斯式的苦难循环。
其实她是可以跳出来的。
就在上船前,出租车司机对Jess说:“我不停计程表,你会回来是吗?
”但是Jess没有回来,她依然希望回到船上经历一切再回来改变一切。
只是很可惜在船上她失忆了,于是一切悲剧重演。
出租车司机其实是死神。
这个解释有点狗血,不过鉴于西绪福斯传说在剧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们对比一下就会发现其合理性。
西绪福斯的故事,维基百科描述如下(其实剧中Sally大概说了一句):西绪福斯以其狡猾机智闻名,他的机智令他囤积了大量财富。
当他感到死神塔纳托斯差不多来时,他就蒙骗塔纳托斯令死神自己带上手铐。
结果地上再没有人进入冥国,人们停止对冥王哈得斯进行献祭。
宙斯命战神阿瑞斯去西叙福斯那里释放塔纳托斯,塔纳托斯立即摄走西叙福斯的灵魂。
西叙福斯临死前叫妻子不要对冥王作献祭,冥王哈得斯及冥后佩尔塞福涅等不到献祭,西叙福斯就希望冥王放自己回人间,叫妻子作献祭后再回来。
然而,西叙福斯并没有依约回到冥界,这激怒了哈得斯,哈得斯再派塔纳托斯去摄走西叙福斯的灵魂。
由于他太狡猾,他被判要将大石推上陡峭的高山,每次他用尽全力,大石快要到顶时,石头就会从其手中滑脱,又得重新推回去,干着无止境的劳动。
西绪福斯的苦役就是由于没有履行对死神的承诺,他没有回来。
Jess要跳出循环其实也是履行承诺回来就行——她对出租车司机的答复是“Yes”。
所以上述剧情还是可以讲得通的,基本上Jess的经历就是西绪福斯传说的现代版忠于原著的演绎。
再回到本文开头的所谓“意义”,再看就比较好理解了。
犯过的错误是不可弥补的,特别是有些事情,一旦错了就无法自我救赎。
人身在世,当慎之又慎,善待自己更善待亲人、朋友。
这部片子毫无疑问是2009年最佳悬疑作品。
虽然笔者09年观影有限,但影片水准不输《穆赫兰道》,晦涩程度低点,观者有目共睹,09最佳当之无愧。
看电影最大的好处,就是你知道里面的主角再苦逼,也和你无关。
但好的电影一定会让你意识到不安,让你突然觉得你和电影主角有一种奇妙的共鸣。
《恐怖游轮》的故事是一个死循环的故事,不管死循环里有多少个女主角,她们都是构成死循环的一部分。
出租车司机是死神,而女主角没有遵守对死神的承诺所以遭受惩罚的论调我不想讨论,只能说这种说法很符合逻辑,因为女主角和儿子遭遇车祸后确实镜头切换得很诡异。
我今天只想讨论一下如何证明自己不是陷在一个死循环里的可能性。
首先,如果此刻我在豆瓣上发表了这篇评论,然后我点击发布。
之后我可能会接一个电话,电话打完后我被身边的猫蹭了一下手,然后我听到客厅有人喝水。
我出去看是谁在只有我的屋子里喝水,打开门却被打晕。
打晕我的是二号我,二号我打晕我后便去卧室床上找到我的手机想回拨我刚才接到的电话,却被三号我从背后袭击。
三号我把手机塞进口袋,然后处理二号和一号我的身体。
结果一号我突然醒来,慌张的三号我把二号我扔在隐蔽的角落,然后自己躲进另外一个房间。
我醒来后失忆了,只觉得很想写《恐怖游轮》的评论,于是我开始写。
写完发表后,二号我醒来,他头疼又口渴,于是去客厅喝水。
一号我出来后,二号我打晕了一号我,然后三号我跟在二号我后面进了卧室……这是一个死循环。
但这个死循环并不高明,因为第二个我和第三个我的出现没有缘由。
《恐怖游轮》的高明之处在于它把每一条线索都找到了出处,我随手写的死循环是个伪命题,但如果最后我揭露出其实三个我外还有第四个我,就是打电话的那个人,这个我是真的我,我在一边打电话一边过马路时,被车撞死,死的瞬间被无限延长,我那一瞬间很希望我能打电话给自己告诉自己不要一边过马路一边打电话……那么这个故事就有些意思了。
《恐怖游轮》的故事创作思路和我刚才胡诌的故事思路应该有相似之处。
如果你现在觉得很累,而且有记忆丢失的情况,希望你仔细想想是不是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不对……最后说句题外话,如果游轮上的尸体堆满了,可能会像俄罗斯方块儿游戏一样自动消除。
如果把这个持续时间为几小时的死循环放大,变成80年,那真他妈让人胆寒啊!
你这一生过完了还要过一次一模一样的,亲,你颤抖了没?
如果你以为这只是一部恐怖片,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这部电影绝对比《盗梦空间》精彩,记得当时带着很大的期望去电影院看《盗梦空间》,收获的却是失望,拖沓冗长的枪战打斗场面早看的我昏昏欲睡。
《恐怖游轮》有着类似《盗梦空间》的深刻,甚至表达出来的涵义要更深刻,故事的讲述却更清晰简洁,它不需要像《盗梦空间》那样要在电影之中把那个逻辑世界的架构原理通过女造梦师的嘴表述出来,因为这样才能把《盗梦空间》这个故事讲的让观众明了,然而,《恐怖游轮》不需要,一切都已完美地融入电影情节,至少从这个角度来说,《恐怖游轮》就比《盗梦空间》高明了。
剧情就不多说了,说一下在我眼中这部电影到底想要告诉我们什么:1.开始即是结束,结束即是开始,轮回永无止境,本质上来说,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一切都轮回着。
这就不多说了,应该都看的明白。
2.对于个体的人来说,当你自以为看清楚了自己所处的状态,看明白了因果轮回,你据此做出的你自认为理性和明智的选择和行为,却依然逃不过轮回,你的反省与修正不过是轮回的一部分,也正在构造一个更大的轮回。
这正是这部电影给我带来的震撼所在,由电影及生活,举个例子吧: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会犯错,然后得到教训,吸取教训,反思自己,重新理智选择与行动,这时你可能会以为自己所做的行为和选择是正确的,而事实上有可能在酿造更大的错误。
这放在股票期货交易上面也是一个道理。
(前提是你要看明白电影,游轮上面有三个Jess,这三个Jess其实是处于不同阶段的Jess,看到豆瓣上好像有人说每一个Jess只看到另外一个自己,其实这是错误的,应该说第一个Jess是懵懂的上了游轮,第二个是已经有了第一个经历的,第三个其实是已经经历了前面两个Jess,而一切都在演化,第一个正在演化成第二个,第二个正在演化成第三个,第三个掉下了水被冲到岸边之后车祸后又演化成了第一个。
当然如果你说有无数个也是可以的,因为每个人都处于循环中的一个状态,这个循环可以割裂成三段也可以更多)3.勿作恶。
本无所谓开始与结束,如果一定要为这个故事找一个开始的话,那Jess对待自己孩子的的暴躁就构成了这残酷的无止境的轮回的恶因。
因为种下了恶因而选入了万劫不复的地狱轮回之中。
所以,切记:勿作恶。
4.身不由己。
人生在世有多少事情是你身不由己的,你明知道这是一个万劫不复的轮回之旅,却不得不不断地重新站起来重复着。
为了重新再看到自己的孩子,Jess最终又走上了这条残忍的路。
你明明不喜欢你的工作,但是为了生存立足,你不得不无奈着,继续着,隐忍着。
如果世上真有宿命,那轮回即是宿命,宿命即是轮回。
ps:有意思的是,这部电影是我2010年看的最后一部电影,在2010年12月31日晚上9点多看的。。。。。
2010年的结束,带来的是一个新的开始,而本质上,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是结束也都是开始。
旧年的结束与新年的开始,只是我们都觉得这个节点好像更有意义,这就是思想观念给人带来的强大束缚力,其实是无所谓的。。。。
何时不是开始,何时不是结束呢。。。。
循环也说的差不多了,该懂的能懂了,不能懂的也就这样了。
这就是个由虐待小孩引发的惨案。
母亲在不知道缘由的情况下对自己的孩子动怒甚至动粗,然后被经历循环后的自己干死,同时也吓坏了儿子开始作死之路。
都说女主做这一切都是为了见他儿子,都是为了救她儿子,女主当初为啥就不能好好对儿子呢,唉,早对儿子好一点也不至于如此作死。
母亲后面所做的一切,可能就是在为自己赎罪吧。
循环
不要企图在重复中寻找已经失去的爱
不同于一般的循环故事,比起线性的重启,《恐怖游轮》费尽心思完成了头尾的拼接,让整个叙事成为严丝合缝的闭环。于是恐怖的不只是循环本身,更是主人公每次看似自主的选择,反而步步踩在宿命般的轮回之上,因果相互转换之间,观众亦逐渐知晓人物状态的来由。电影不见得达到了怎样的哲学高度,但在类型技巧层面,文本和视听基本上把这个高概念贯彻到了极致,展现出非常凶悍的编导能力。
06年的《断头气》被本片导演拍得一团糟,今咸鱼翻身拍出佳作。虽说故事没有新意,但是在叙事手法上玩起了环形结构和平行时空错位,从《土拨鼠日》和《暴雨将至》偷师成功!前半部和高潮部闭合鸿沟的动作时角色视角对换是一个令人惊喜的设计,但美中不足是结尾拖沓,应见好就收,出租车处就可出字幕。
大轮回套小轮回,无限loop,一气呵成,精彩!杀戮是为了救赎,影片以一次完整轮回中的1型Jess为视角,小轮回中三次循环,三型Jess共同成长推进剧情,每次循环人格推进至下一阶段,迷而不乱。摄影出彩,几处细节镜头推进很到位。理科死扣宅表示,无BUG,别听别人瞎嚷嚷。
还好吧,逻辑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强。而且我最讨厌主角那种一副似懂非懂的茫然表情了,这个叫套路,眼睛无神的瞪着前方,嘴半张,欲说还羞的……好老套啊……
跳海前的打斗巨bug
人世间有一种恐怖,那就是丢失了时间与空间的参照,你会发现自我正在一点点消失,那是一种孤独黑暗的恐怖,但这却是佛家在破除无明之前的黑暗,犹如悉达多在马上要证悟之前妖魔鬼怪前来,只要相信一切唯心造就能破除这种黑暗,证得无上智慧。
有点震撼
我是裹着被子看完的,真的很揪心,多希望那个小孩可以获救,但是后来我也有点绝望了
有些电影不是不好看,只是看的时机不对,一切的新颖都早已成了套路。
无限循环。衔接点是个漏洞。洞不大。
值得一看的恐怖片 讲的却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一种循环
反正我没看懂。逻辑漏洞百出
西西弗神话故事之游轮版——死神的诅咒
值得反复咀嚼
一部故弄玄虚之作,看完全片,对理解整个轮回都没有问题,各种小细节的安排,本来也可以为影片加分……可是…经历了一切的女主,回到船上,睡了一觉醒来,她就仿佛失忆了一般,然后蠢萌蠢萌的推动后续的剧情,这就是巨大的,不可接受的逻辑漏洞了…
人真的不能放出租车司机的鸽子
这种逻辑的电影以后再也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