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并不太顺利,所以晚上想看一部轻松的电影来奖励自己。
在“想看”里用关键词搜来搜去,看了“爱情”,又翻遍了“喜剧”,最后选了这部《金鸡》。
但是心情看完并没有因此更轻松。
哦,我忘了,喜剧的内核,是悲剧来的。
故事讲的,是妓女“阿金”的一生。
她的一生并不算好过,但还好她足够乐观,她所遇到的人,也多是好人。
生活并不好过,大家的日子都很难挨,可人生也总归是那样磕磕绊绊的走下去了。
到最后,你或许也会因为停电被困在锁上门的银行里,和被高利贷搞得走投无路来抢劫同样没钱的你的小偷,讲起你曾走过的前半生。
等故事讲完,恰好电来了,门开了,然后你们彼此分道扬镳,继续过自己的下半生。
我喜欢看小人物的一生,因为当那些细密的人生经历与历史的发展兜兜转转紧紧拴在一起时,总会让我有一种,喘不过气的感觉,像是我也走过了这样的一生。
这样真实又沉重的一生,这样鲜活有生命力的一生。
小时候的我对人生的想象,是缀满各种彩色的泡泡的,闪闪发亮,不切实际。
现在,也仍然还是像小孩子一样,仍然对未来抱有无尽的幻想与期待,仍然还是个十足的理想主义者,可,多多少少也知道了做梦的时候,要看看脚下,要瞅瞅现实。
梦想不能够是空中楼阁,美好而空虚的。
(不知道有没有提过我的这个想法,就是不少动漫可能真的更适合给孩子和少年来看,因为里面缺少很多细节,孩子们只会被情节吸引,而不会去思考故事的合理性,但大人们却会,所以大人很难沉浸故事的情节中去)港片真的很有味道,我很喜欢。
粤语听来也很有味道,我也很喜欢。
香港的故事,真的很特别,有时间想找找相关的书和纪录片来看,对了,台湾的故事也有很吸引我,记上。
Ps:刘德华有客串诶,还惊讶了一下。
刘德华真的很帅哈哈哈哈。
里面的两首插曲《狮子山下》,《一生何求》真的很棒。
里面提到邓丽君,邓小平去世还有什么来的,总之是那种很大的历史事件,我真的对这种在平凡的小人物的故事中穿插一下这种大事件的叙述手法毫无抵抗力,他让我更有实感。
我想起读村上的某本书也是,主人公在一天起来时,坐在餐桌前读报纸,报纸上正好写到某件重大事件。
哇,这种感觉。
真的,无法拒绝。
可能人就是容易被“宿命”“命运”“历史”一类宏大的东西吸引吧。
(所以我很喜欢村上的那个短篇《遇到百分百女孩》,那个氛围好绝)
时至今日,才第一次看金鸡,2002的我年纪尚轻,大概看了也不会懂吧,以下是我2019观后小感。
这是部悲中带喜,笑中带泪的香港式喜剧电影。
很香港。
小人物视角出发,没有大道理,无说教,讲述一部小市民眼中的香港简史。
87,97,2000宏观经济低迷,市民生活的跟着低走。
从陈教授的知识分子阶层,到金姐的底层劳动者无一例外。
妓女一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作为一个独立的存在于香港,97之后,舞在跳,鸡在叫,但已是今时不同往日的生活。
小人物在时代大背景中生活,一一落上时代的烙印。
食色性也,职业没有尊卑,都是劳动者,当然妓女无可厚非是很悲情的行业,金姐意外怀孕 ,却认得李生,李生不孕也得子,将错就错,倒也happy endding.金姐经历好多事后,仍然相信爱情,胡军借走15万,义无反顾的借了,七年过去倒也没有放弃对方会还钱希望,终于等到银行卡余额的跳表……喜极而泣!
是一部良心电影,整体没有说教。
却让人觉得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人生只要不放弃人生的剧情就能够反转,还会有转机,一生何求这首歌非常的应景,可以说是非常好BGM,其实人生不就是这样吗?
绝处逢生,请你你你,一定要相信。
当影片结束,片尾曲《一生何求》响起,回忆慢慢涌现,《一生何求》是一首忧郁空灵的歌,在80年代这首歌可谓是各大排行榜的常客,炙手可热,歌词对照出来的那份对于人生匆匆的无奈慨叹,令人百听不厌。
再听着这首歌,思绪万千,回想起阿金30多年以来的辛酸苦辣。
作鱼蛋妹的阿金,月收入很可观,比单位的职员高出很多;成年后在大富豪夜总会作小姐的阿金,却傻傻的怀了身孕,为了生活,阿金只好把帐认到了另一位客人头上,客人也把儿子带到了美国;后来经济不景气,来到了按摩院做按摩女郎,干起老本行;接着阿金开始了“一楼一凤”的自营事业,开张初期生意虽然暗淡,但阿金的客人都成为了阿金的朋友,因为她相信,她所干的不单只是性交易,交易当中总应该存有一些人间的温暖。
经济腾飞的时候,她的生意也是非常好,如今经济滑坡了,她也要义不容辞的为在自己的城市出一份力。
阿金的一生可谓是百转千回,影片中以幽默的方式来表现,娱乐性中有辛(心)酸有温暖,这是我比较喜欢的。
说到励志电影,大家当然会想到的是《肖申克的救赎》,这是毫无疑问的。
刚刚看完了《金鸡》,我想,这也不是一部励志电影么?
什么是金鸡,先说一下。
就是很厉害的"鸡"。
不错的,片中的女一号就是一个货真价实的"鸡".我这么说,不是对从事这个行业的女士有什么意见,只是一种称谓而已。
以一个妓女为主人公的电影,被我说成是"励志"。
你当然会怀疑我是抱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了。
难不成是暗示所谓这个行业同样是"朝阳产业"?
当然了,这绝不是我的意思。
所谓"励志电影"不过是一种电影,绝不是一个广告。
没有在里面用电影的语言暗示大家从事这个行业;同样的,我在这里也只是说它其中所表现的"励志"的成分.第一个给我这种感觉的是阿金刚刚买到她的第一座的别墅的时候说的话。
她说"阿金,你好棒,你要加油,更加努力的赚钱。
"(大意如此)。
阿金丝毫没有在乎自己的身分其实是一个妓女,她想到的,不是什么名节。
她的想法很简单,我付出了劳动,付出了努力,就会有回报。
先不说这个行业的特殊性。
但是这种的心态,世界上有会有几个人能做得到?
大家都想发财,这是毫无疑问的。
可是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有的人能发财,有的人不能。
难道不是由于这种心态的作祟。
想做什么事,又怕别人笑话。
可是呢,无非是一种职业。
何必在这种无关是非的事情上拘泥呢?还有之前的几个镜头反复的写阿金在练功夫,可不是"床上功夫"呀,她根本就没人养没人包,可是她还是在这一行做下去,坚持下去。
她知道自己的缺点,可也知道自己的优势。
所以,当没有人包养她的时候,她没有轻言放弃,而是发挥自己的特长--耍宝。
不也一样在这个行当里面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了么?
不也一样每晚上都有老板点名叫她么,虽然只是叫她"打拳"。
在什么行业里面,我们也是能扬长避短,不也能够开创自己的事业么?
难道非要东施效颦般的鸡蛋碰石头么?
第二个场景就是当阿金失去一切的时候她的始终坚持,虽然还是做"鸡"。
他的年龄当时已经很大了吧,儿子也已经成年了。
可是生活却只给了她这么一条路走。
她有说什么放弃么,没有。
她还是在艰难的往下走。
用心的当好一个"妓女"。
当你看到她的门口络绎不绝的客人后,你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那不就是对她的不懈的努力的最好的回报么?
虽然自己在任何方面都已经没有优势了,但是只要用心去做,同样还是会有一番成就的。
踏踏实实的做好一点一点的事,积少成多,同样会有成就的。
你或许会觉得那样很苦,可是什么时是轻松的呢?
片子里的妓女难道就只是劈开大腿就行了么?
如果这部影片的女主人公不是在这个行业里面,如果她是个厨师或是医生,这部片子就和《大长今》没有什么二致了。
http://tin1016.spaces.live.com/blog/cns!49A79B57DDF65AA1!659.entry
老妓女金如(吴君如 饰)在自助银行里遇到了阿邦(曾志伟 饰)打劫,可自己卡里只有98.2元。
怎料突然停电,两人都被锁在里面,阿金开始向阿邦说起她与香港一起成长的故事。
她16岁开始做鸡,当起了“鱼蛋妹”。
由于长期在昏暗的房间里工作队眼睛损伤很大,于是她转行成为了舞小姐,可是她没有出色的容貌,也只能在夜总会里担演丑角,靠打拳博眼球,可是仍为她带来了十分丰厚的收入,却不一小心怀上了不知是那位客人的孩子,为了生活,阿金只好把帐认到了另一位客人理查(黄日华 饰)头上。
理查很想有个孩子,他把儿子带去了美国。
经历了87年股灾后进入90年代,由于被北姑抢生意,29岁的她只好转行做按摩女郎,给客人推油打飞机。
期间接待了刘德华(刘德华 饰),更认识了客人叶先生(胡军 饰)和陈教授(梁家辉 饰)。
金如对叶先生颇有好感,叶先生也经常照顾她的生意。
叶先生向金如借了15万且答应15日还,但之后他就失踪了,金如从新闻中获知叶先生是银行抢劫犯。
在经历了97年股灾和2002年电讯盈科发生巨额亏损后,金如破产了。
在劳工处排队找工作时金如偶遇了同样失业的陈教授,陈教授建议她做一楼一凤。
但开业一周后,金如却一直没有生意。
电视机的刘德华(刘德华 饰)爬出电视机教导她工作要有诚意、要投入感情。
之后金如的生意做得分生水起,包括接待了小钢珠(陈奕迅 饰)。
金如的医生朋友(张坚庭 饰)告诉她自己是理查的私人医生,理查已经过世,理查患有不孕症,而金如的儿子已经成年且很独立。
自助银行供电恢复,金如发现现在才刚到15日,她查账发现借款7年后的今天卡里余额变成了948511.42元。
金如追上阿邦决定帮助他,阿邦因为被高利贷逼债老婆也离开了她。
“你的咪咪好大。
”“这个是我屁股。
”“男人都说我功夫了得。
” “金如,无人包无人争,月入四万。
”“90年代,有三大发明对我们影响很大:一是行动电话,二是卡拉OK,三也是影响最大的就是大陆来的女人,大家都叫他们北姑。
”“奶子大,发音不标准,化妆打扮土得要命,还有拼命,为了钱什么都肯干,这就是北姑的特色。
”“我们香港人身娇肉贵,哪斗得过北姑啊!
”“很多人以为按摩女郎赚钱没有舞小姐多,错了。
舞小姐打炮一次平均赚1500,一晚最多两次,一个月最多做25天,1500*2*25=75000。
按摩女郎打飞机一次平均赚350,一天最多十个,一个月可以做足31天,350*10*31=108500。
”“给你一个叶子楣(枕头)垫一下。
”“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却要付钱让别人帮自己解决,这实在太不符合经济效益,还有一点荒谬。
”“手术成功,但是病人死了。
”“肾当然没事啦,很多年没用了。
“我有说要你钱吗?
用的你累积积分飞行。
”“积分?
免费没好东西啊,会不会影响飞行品质?
”“2000年以后,香港又流行三大产物,第一样是负资产,第二样是申请破产,第三样不管是真鸡假鸡,鸡都死的很惨。
我三样都有。
”“HI,帅哥,包你欲仙欲死,回味无穷。
进来啦,哥哥。
”“37块半。
”(送外卖的)“你不进来我不给钱哦。
”“你敢不给钱我就扁死你。
”“我叫阿邦,英文名字jamesbone,中文名字姚仁邦。
”陈可辛监制,一众男明星众星捧月,成就了吴君如2003年金马影展(Golden Horse Award)最佳女主角的殊荣。
这角色真的是为吴君如量身定做,她从十五岁演到四十岁,演绎得很真实、很完整。
职业不分贵贱,金如很乐观也很坚强。
陈百强的《一生何求》很动听。
怀疑最近自己是否泪腺长反,看悲情片恐怖片看到昏昏欲睡,看喜剧片却屡屡看到飙泪看《金鸡》的时候又一次泪流满面,模糊的眼角到现在还有些微痒台湾的电影骨子里是文艺的,而香港电影骨子里是商业的,沉重的话题往往都被四两拨千斤似的化解,所以,这个香港历史回顾者的身份落在了阿金这个并不美丽的妓女身上自然,《金鸡》的幽默也不是黑色,而是五色的客串的明星演绎得很到位陈奕迅——在妓女身上找回昨日荣光的“小钢炮”梁家辉---满口“经济”小气猥琐的“陈教授”胡军神秘闷骚又讨得女人欢心的“叶子强”黄日华儒雅天真的“大好人”理查。。。。。。
还有真情真性的田蕊妮,带给阿金希望的华仔,串联剧情的张坚庭和曾志伟,都可圈可点感慨着一些细节,阿金听着
让我无端想起怀孕时的吴君如,幸福地挽着老公,分享《如果.爱》带来的战果,恍然间,我错觉地认为阿金离幸福很近阿金的卖笑生涯是有一些稀疏的温情的,阿金仿佛真的爱过,歌舞厅中的理查,按摩院里的叶子强,模糊了交易双方,彼此给予一点温暖,阿金很珍惜。
导演也很善意地加进了或许并不成立的剧情,理查其实是有不育症的,叶子强终于把钱还给了阿金,数目正是阿金苦苦寻得的手机号,虽然时间,是在七年之后。。。。。。
影片一直在和政治打着擦边球,邓小平离世,北姑南下,九七股市崩盘。。。。。。
导演是有小野心的。
每每看到那些纪录片的片段都会流泪,这就是真实的影像独有的魔力。
这部片虽不能妄称什么“史诗”,但是“鸡”眼看世界,的确是眼光独到的浮世绘,把自己放低,才会看得更清楚。
所有的嬉笑怒骂,所有的泪水欢颜,不过是为了那一句“搵到食”,虽然赤裸,香港人的实际作风却由此可见。
其实我辈营营役役,所追求的亦大抵如此最真实的渴求激发最大的能量,香港人可以这么快地攻破难关,少不了这种绝处逢生的勇气听着片尾霑叔的《狮子山下》和陈百强的《一生何求》,刺激泪腺,不可收拾,想起了2003年的金像奖颁奖典礼,面对SARS肆虐和哥哥离世的双重打击,谭校长带领一众明星高唱《漫步人生路》,那种感觉,是无法用语言说清的,亦使2003年金像奖颁奖礼成为近年来最成功的颁奖礼。。。。。。
一种感觉,一种精神,其实陌生却感觉那么熟悉,有些久违,在《金鸡》中再一次感受到
早上考完证券从业考试之后,心情其实是很不错的,回来就舒舒服服躺在床上看电影,结果在PPLIVE上翻来翻去一番之后就开始看这部片子。
选中它其实也没什么原因,这部片子很久以前也看过,觉得不错,现在忘得差不多了,再翻出来重新看一看。
我其实蛮喜欢香港人拍的这种片子,比大陆好。
大陆的边缘人群片只看得人除了压抑还是压抑,比如小武,比如孔雀,看完后人只觉得生活像个铁棒子一样一下一下地把你的心打成压缩饼干那么大的一块,除了再投胎就再没有第二个想法。
然而香港人拍的就高明多了。
这也许不关他们导演的事,也许是因为他们的生活质量比我们高,边缘人群的待遇也比我们这边好吧。
这部片子一点都不压抑,我也没怎么想太多,就跟着君如这个傻大姐笑啊笑啊,大家都是装疯卖傻一辈子,不过为了“搵到食”而已嘛,那么认真干嘛。
只是在最后看到君如发现她喜欢过而且信任过的那个人终于把钱还给她的时候,她的一生就那么回放一下的时候,我的情绪一下子就崩溃了,突然就嚎啕大哭起来,我就那样坐在床上,躲在屋子里,我同居的两个同事还正好这时候回来,我就那么无声的(怕吓到他们)痛哭了2分钟才慢慢停下来,我好久都没有哭过了,我的情绪好久都没有崩溃过了,上一次还是两年前读“献给埃尔基侬的花儿”的时候。
我想上一次我是在悲伤我曾经拥有的美好,而这一次我却是在悲伤我曾经拥有的悲伤吧:那么苦的一生阿金都一路笑着,善良地勤劳地走下去,我有什么理由去拥有悲伤?
从电影叙事、拼贴方式都应该借鉴了“阿甘正传”,但是不会令人反感。
吴君如、梁家辉、黄日华都有非常出色的表演。
如果你经常看香港电视节目和新闻,会对剧情的感受更深一些,穿插的历史片段(如李泽楷的记者会、夜总会的顾客等)都会让你会心地微/苦笑。
这无疑是吴君如最好的电影之一,她的演出令人跳出对她的一贯印象。
最终的结果,更让人理解和体会香港人的生活态度和乐观精神!
金鸡16岁出道的时候做的是"鱼丸妹",因为咪咪刚发育像是鱼丸一样,在昏暗的店里给老男人摸来摸去,直到眼睛见不得光,她觉得应该走了19岁去夜总会做舞小姐,因为不漂亮,只能跟在花车后面打醉拳不小心怀了孩子,老天却开玩笑似的不让她打掉,那只好,生下来,托给好心的黄日华带到美国去北姑来了,生意都没了,阿金转行去做按摩女,结识了极有男人味的胡军啊,借他的钱没想到在日后成了阿金的希望,也拯救了另一个小人物的生活世事流转,一年过得比一年快,金鸡经历了那么多男人,赚的钱也散去了,生活像是让人看不到希望,可是她还是那么生龙活虎的活着,那么花枝招展令人暖心的是,经济低迷时候,小人物的挣扎和帮扶,让人觉得那么温情,像是茫茫大海里同舟共济的一船亲人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耳边总是响起陈百强的<一生何求>,回到了小时候看港产剧的感觉这是一部贴着made in HK商标的电影,太多港人的记忆在里面,很容易引起共鸣,一个小小的妓女影射的却是整个香港的过去和现在
这电影的评分我比较不能理解,如果岁月神偷可以打那么高的分因为反映了港人的心路历程,那这部也不应该在其之下,难道是因为很多人看完了发现没一点露点之类的画面觉得失望了嘛?
如果松子的一生被那么多人嫌弃和喝彩,那阿金也绝不逊色啊。
言归正传,说说跟鸡或鸭有关的事儿。
=================================正文分割线=================================这算是个服务行业,它的好处就是你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人,遇见各种各样的事儿。
而坏处就是没有选择权,为了生存只能接受客人对你挑挑拣拣。
而想坐上头牌成为金鸡,就必须要投其所好,甚至是投入感情,即便那是假的,也要具备让人信以为真的功力。
所以这个问题上升到了技术流的层次。
而东京银座妈妈桑这本书里面又提到了,最受欢迎的不是最漂亮的,而是最会说话的。
这也是一种职业。
既然是职业,那就不分高低贵贱,而且绝对有相通的地方。
长得漂亮、会说话、活好,到底哪个才能让你成为金鸡?
碰巧昨天去单向街书店看了徐童导演的算命,里面的一个片段让我觉得很有意思。
一个落魄没地方住的老算命先生去嫖娼,说那里都是老娘们,某次他去了,人家说你那东西软了吧唧的,连个门都进不来,你赚点钱也不容易,省省吧。
后来这位可以预知天命的老先生便十分愤慨,他说,那些老娘们都三四十岁四五十岁生过好几个孩子的了,逼眼子铜盆那么大,根本不值30块钱。
要是二三十岁的女人还行。
这又提到了一个硬件设施。
一条阴道紧致乳白肤嫩的死鱼和一个活好的质量低劣的娼妓,男人在床上会选哪一个?
这又让我想起了一个笑话,一个亿万富翁征婚,最后三个女人入围,这富翁给了每人一笔钱,看谁能把这笔钱花的最值,三女绞尽脑汁,最后这位富翁选了胸最大的那个。
这个笑话很妙,妙就在于它适用于一切事件,包括我们的职场,我们的生活。
我们每天面对自己的领导和不同的同事,多数是自己眼中的傻逼,个别牛逼的人物也不过经历的是一个走下神坛的过程。
这跟接待嫖客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我们不过经历被生活的强奸。
并没有几个人开心的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并可以全然不管其他人说什么。
然后我们尽量的把自己打扮的漂亮,学着说些别人尤其是领导爱听的话,并抓紧一切机会明示或者暗示所有人我们活好,是技术流。
娼妓出售自己的身体,我们出卖自己的生活。
谁活得更卑微一些?
一个时代的缩影,人人生而平等。
为什么打这么高的分?看到一半时候放弃了。剧情很散,演的是女主的生活,可是没有突出的主题,像传记片。至于说喜剧成分,看到一半发笑没超过三次,所谓的笑点都是些俗套的老梗,无趣!不喜欢。
吴君如演技撑起来的一部戏,片尾《一生何求》带回那个年代的酸甜苦辣
有点意思,李泽楷回应高工资那段笑死。
像极了《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最后欢喜结尾,在《一生何求》中痛哭
看1的时候觉得很搞笑,但基本也是强看,那时候哪懂得看香港电影,基本是还没来就排斥了,但碟片12都收了。
真的很不错哦,吴君如的演技在这个片子里简直尿崩了。故事趣味性也很高。没有让人大哭的地方,却大笑了很多次,掰脚趾那段和C击掌,太塞了。整个故事对社会环境的联系也是非常自然,看得出编剧的成熟。结尾的乐观反而给我一种做梦感。 总之是一部适宜共赏同时又不乏艺术气质的“小片”。
重看觉得挺像童话,阿金遇到的客人没有一个是扑街仔。还挺煽。杜汶泽角色看来最过瘾。
叙事手法借鉴的《阿甘正传》,采用回忆录的形式,记录了金鸡金如的半生,顺便穿插了很多香港70~90年代的历史,比如色情业泛滥,回归大陆,经济危机等等,表现手法有些过于无厘头,再稍微正经一下就好了,这一点比不上4年之后2006年上映的《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那种高对比度胶片下的荒诞,《松子》那种荒诞显得不这么轻浮,而且《松子》的剧本表达又比较集中,就是展现松子的个性,但本片不知道究竟是想表达金如还是想隐喻折射香港,有点不太明确,但如果说《阿甘》也是借人喻国,那么本片也又没有《阿甘》那样的主角人格魅力和超级著名的历史事件作为素材。综合3星。
后悔因为海报的缘故迟迟没有观看本片咧~有许久不曾遇见叫我感伤地微笑的港片了~微笑,不仅仅因为吴君如;感伤,也不仅仅因为《一生何求》···
看了前半部,发现看不懂。
1、前半段缓慢,不知所云,冲突很弱2、片子到底在讲啥
笑貧不笑娼,陰功。配嘅舊歌幾好。各個客串幾好。
回忆是什么?
剧情乏味,“老母鸡”的一生?
电影公映后的四个月,非典席卷全港,阿金们的浮沉史注定不会终结。
没看下去
悲惨人人都有 但是如果觉得生活还好 那就请享受下去
今天才发现原来《金鸡》系列比《每当变幻时》更早更怀旧更煽情。补完这个系列忽然发现,内地电影指认青春片为怀旧记忆的做法和港片指认资本动荡为怀旧记忆的做法对比来看很有意思。
真正属于香港人的电影,那种欢笑和泪水也只有生活在那片土地的人才能真切感受,至于他人,你们有什么权利评价和决定别人的悲喜呢?吴君如用喜演悲,真的好厉害。一堆男人里,最好看居然是胡军那段,演的吗当然是梁家辉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