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部是好电影,续作虽然一直在追,也有少数好印象,但总体感觉混沌一片,大抵是些流水账般的无脑作,不,还真不是无脑,不看仔细还真不知道他们要干嘛。
原因可能要追溯到这一部。
-借着《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重映把该系列又看了一遍,果然还是前两部更好,真实、古典、宏伟、精细,人物鲜活,设定合理,不依赖后期。
此作不过套了一层哥特滤镜(抑或是童年滤镜),就能被称为“绝美”?
是我不理解爆米花电影的受众们了。
死亡打光,画面非低饱和而发灰,甚至影响了清晰度;垃圾分镜,近景构图像被随机切割过,远景无虚实,重点涣散;运镜单调,几乎全是固定镜头,拿前作主角乘老鹰电梯时的视角转换对比,高下立判;道具粗糙,每到细节就拉远镜头,快速闪过,或利用特效;可能是主角们长大后第一作的缘故,赫敏、罗恩的表演痕迹重;另外人物关系不明晰,叙事缓慢缺乏张力,剧情漏洞我都不想说了,毕竟正典也有。
此作明显更产业化,鲜有自己的特点,也没有发挥在好的地方,失败中的失败,甚至不如某中二吸血鬼爱情故事的电影化。
怀念老校长。
-最后一部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很难想象会是这样收场,回忆前两部打造了一个新世界的经典,完全沦为偶像剧。
今天在家闲着没事儿电视上在放英文原版,索性在看了一遍。
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是所有哈利波特系列里最好看的一部了。
片尾一看导演 居然还是阿方索卡隆……魔法、复仇、悬疑、剧情反转、视觉奇观,还有时间穿越 ,还有摄魂怪、活点地图、鹰头马身有翼兽、守护神等等等等,该有的都有了,主角又都是在最好的年华。
且不说赫敏自然是一贯的漂亮,拉德克利夫在拍火焰杯的时候脸应该开始变得成熟 ,在这一部里还能显得出哈利那种有些稚嫩有点冒失的有活力的劲来。
抬眼一瞧,04年的电影,想想自己当时做在电影院里看的时候的感觉,不禁心里暗暗忖度着:时光飞逝啊……
别让他们找到理由伤害你。
可我们总能找到快乐,既使在最黑暗的时期,只要记得把灯点亮。
你最害怕的是恐惧本身。
我们的恐惧是他们的力量。
她能发现那些人连自己都没有发现的美。
你是缺乏自制,还是想做个让人讨厌的万事通。
集中注意力,沉浸在快乐的回忆里。
无论说得多诚实,如果别人不愿意听,那也将毫无意义。
时间多么神秘,时间多么有力。
爱我们的人永远不会离开我们,永远能找到我们。
这一点,你知道,你知道就够了。
茶叶拼成不详的符号,活点图浮现众生的足迹,巴克比克飞出乌鸦的囚笼,卢平化狼人酿造月圆的灾祸。
逃出的阿兹卡班的囚徒,藏匿的伴罗恩十二年的老鼠,他是哈利忠诚的教父,他是波特心恨的奸人。
昔日的欢乐已被摄魂兽吞噬,冤枉的痛苦却长存于天狼星。
内心的恐惧化作黑影尖叫萦绕耳畔,但正直与善良同样能化作白鹿驱散阴暗。
《哈利波特》迈入第三部已是新阶段,哥特暗黑风取代了童真奇幻风,哈利父母的面纱渐撩半颜,魔法世界的设定也补得更全。
构图依然漂亮,摄影依然出色,配乐依然华丽。
同时剧情也跳出前两部寻迹解谜的套路,转走冒险路线,构思灵巧,最后赫敏哈利时光倒流救下无辜的人更是让我拍案叫绝。
哈利一直以为是父亲回来救他于摄魂兽盘旋,但其实是未来的他救了他自己。
那一刻不知他内心是否五味杂陈,但他的眼里闪烁着勇毅。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 (2004)9.02004 / 英国 美国 / 奇幻 冒险 / 阿方索·卡隆 / 丹尼尔·雷德克里夫 艾玛·沃森
我们永远能找到快乐,哪怕在最黑暗的时候。
—— 卢平教授决定把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的第三部选出来单独和大家聊聊,是因为从心理角度而言,这部电影很好的诠释了抑郁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以及如何应对抑郁状态。
相比一本正经的写一篇充斥着学术字眼的对抑郁状态的专业解释,也许通过作者J K 罗琳亲身体验后淬炼出的文艺作品更容易被接受。
这是我想和大家聊聊这部电影的初衷。
在霍格沃兹走过了两个年头的小哈利,因为身边有了邓布利多和海格的支持,有了罗恩和赫敏两个好朋友,他不再觉得那么孤独。
就算放假不得不回到姨妈家,面对姨夫一家尖酸刻薄的嘴脸,他只需要让自己沉浸到魔法学习中去,也没那么在意他们了。
可是当姨夫的姐姐,用非常难听的话形容哈利的母亲,这是他无法容忍的。
这也让哈利决定提前离开姨夫家,宁愿住魔法世界的客栈,也不能待在这里的原因。
父母的被害,是哈利波特内心最大的痛楚。
众所周知,哈利波特刚出生就失去了父母。
他对父母毫无记忆,有的只是周围人眼中的他们。
他想知道关于父母的一切,可是知道了却让他觉得更悲伤。
那么多人都可以和他的父母相处,甚至不少人和他们一起度过了十几年漫长的岁月。
但作为他们的孩子,哈利自己却被剥夺了和他们共同生活的机会。
他不知道如果父母在身边是什么滋味,被他们呵护长大是什么感受。
哪怕调皮的时候被责骂,就象罗恩的母亲莱斯利夫人责骂罗恩一样,对哈利而言也只能靠想象来弥补这个缺憾。
夜晚,哈利拖着行李箱,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到魔法世界。
一辆专接落单巫师的魔法巴士横冲直撞开到他的面前,哈利在售票员的催促下连滚带爬的上了车。
在车上,他得知当年出卖自己父母的小天狼星从阿兹卡班监狱逃了出来,这可是从来没有人能做到的事,可见小天狼星有多么可怕。
因为,阿兹卡班监狱由一群巫师们闻风丧胆的摄魂怪看守,这是一种连巫师都避之不及的怪物。
来到客栈没多久,哈利就见到了匆忙赶来的罗恩和赫敏,以及红头发莱斯利一家。
之前的孤独感迅速从哈利脸上消失,我们每个人置身于爱我们的人中间,都会被轻松喜悦的情绪所充盈。
更何况哈利刚经历姨夫一家对他的贬低和排斥,又孤单的在黑暗的街头徘徊,太需要罗恩和赫敏了。
莱斯利父母也把哈利当做自己的孩子,胖胖的莱斯利夫人絮絮叨叨的关心着哈利的生活,而莱斯利先生则把他叫到一边,想要亲自告诉他关于小天狼星的事。
希望是由关心哈利的自己,而不是那些流言蜚语,让哈利获知这个消息。
第三部,因为小天狼星的越狱,哈利波特开始直面父母的死亡真相。
那些深埋于心底的什么东西将要被翻腾出来,所以第三部的开始,似乎大家都迅速聚拢到了哈利身边。
这样的安排在暗示着接下来,哈利可能需要他们的帮助来面对一个对他而言非常困难的部分。
没想到摄魂怪来的那么快。
去往霍格沃兹的火车半路停了下来,还没等孩子们反应过来,车窗上渐渐蔓延的冰凝预示着某些恐怖的东西在接近。
摄魂怪,它们带着一些人形,却又完全不是人类。
它们全身漆黑,飘荡在空中,以至于让天空都黑暗下来。
它们只对人类的一个东西感兴趣,那就是快乐。
当它们突然把头伏向你,所有过往人生中经历过的痛苦会突然而至,支持你生命的活力和喜悦强行被它们吸走。
对抑郁,人们有很多形容,本片用摄魂怪的吸食来展现抑郁出现时一个人的状态无疑非常精准。
哈利波特一出生就经历了巨大的不幸,这份不幸带来了许多痛苦的感受,但小哈利不需要时时刻刻去体会这些感受。
我们人类有一种能力让自己不至于整天沉溺在我们最痛苦的情绪中。
因为这样做会严重消耗我们的心理能量,损害我们的心理健康。
所以平时,精神的恒常性原则会起作用,把严重影响一个人的痛苦埋到心灵深处。
而摄魂怪起的是反作用,它们把这些痛苦挖掘出来,任其淹没这个人。
在摄魂怪袭击火车的时候,哈利波特昏迷前听到了一声尖叫。
等他醒来询问了赫敏和罗恩,才知道其他人虽然也有快乐被吸走的情况,却没有听到那一声惊人心魄的尖叫。
那是母亲临死前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声音,也是小哈利悲剧人生的开始。
那时候他那么小,那么无助,什么都做不了,只能任由母亲被伏地魔杀害。
虽然他被海格抱走,被妥善的安置在姨夫家,并最终来到霍格沃兹成为了一名巫师。
虽然他是魔法世界的头号明星,那个干掉伏地魔的婴儿。
自打进入霍格沃兹,他展露的魔法天赋就异于常人。
也许有一天他会成为最厉害的巫师,但对哈利波特而言那又怎么样?
他就算有打败伏地魔的能力和勇气,也无法回到过去,救出自己的父母,重写自己的童年。
当摄魂怪来临的时候,哈利波特又成为了那个在摇篮里无助的婴儿,眼睁睁看着母亲声嘶力竭的尖叫而无能为力。
如果抑郁是个魔鬼,它最可怕的地方是引发了一个人最空洞的情绪:无望和无价值感。
所有人都不敢提伏地魔的名字,哈利波特不在乎。
因为他恨伏地魔,恨到牙痒痒。
愤怒带给他力量,让他忘记了惧怕。
愤怒是有意义的,悲伤也是。
当斯内普第一次见到哈利波特,震惊和难过于他那双神似母亲的眼睛,那一刻斯内普已经决定用自己的方式守护小哈利。
所以,悲伤让我们和他人链接。
如同愤怒能为我们设好边界,并带来力量。
焦虑、恐惧以及其他许多负面情绪,都有它们的意义。
然而,无望和无价值感,它们不是。
它们除了能把人拖入痛苦的深渊,并无作用。
带来抑郁状态的,就是无望和无价值感这两个情绪。
在咨询中,相信每个心理咨询师都从来访这里感受过这种情绪。
当来访说:“我看不到希望”,或“没有人会关心我”,这种情绪会在整个咨询室中蔓延。
甚至有时来访不需要说什么,只是低着头轻轻的叹气,咨询师也会感受到自己的心情正在慢慢低落。
虽然这类情绪很可怕,但它并不是不可战胜的。
让我们回到电影,当哈利波特从因为摄魂怪而引发的昏迷中醒来,他看到了卢平教授。
教授留下了一块巧克力,提醒哈利吃掉,可以帮助他尽快恢复。
我想很多人都知道,巧克力和香蕉是对付情绪低落最有效的食物了。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分泌多巴胺和内酚酞,当然运动也可以。
不过,它们的作用有限。
小小的情绪低落可以依靠食物和运动,但遇到扑面而来的优势情绪集团,卢平教授也有其他方法。
在他的课堂上,首先他告诉这些年轻的巫师们,可以尝试将自己认为可笑滑稽的元素带入到自己害怕恐惧的东西上。
比如穿着老奶奶服饰的斯内普教授,因为有了溜冰鞋而四仰八叉的大蜘蛛。
对于害怕它们的纳威和罗恩来说,一瞬间就从紧张中放松下来了。
当然,这需要练习,卢平教授也会为孩子们播放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来增加他们成功的概率。
他看出哈利波特对摄魂怪的担忧,的确摄魂怪们特别钟意他。
也许在一群年轻巫师中,哈利波特的痛苦是最深邃的,这让它们着迷。
最近因为阿兹卡班的逃犯来到了霍格沃茨,也引来了一群群的摄魂怪。
所以,卢平教授决定单独传授哈利守护咒。
守护咒,是对抗摄魂怪最好的利器。
守护咒的内核,就是激发哈利波特最快乐的情绪,来对抗被摄魂怪们引发的无助。
如果失去父母是让哈利最绝望的事,那么每个围绕在他身边的人就是他人生中的快乐源泉。
为什么第三部电影用了大量篇幅展现莱斯利一家,罗恩和赫敏,卢平教授以及寝室中同学们和哈利波特相处的场景。
海格让哈利第一个尝试和鹰头兽相处,邓布利多为哈利他们在魔法部长面前打掩护。
当哈利因为孤独而失落,因为父母的遭遇而悲愤的时候,他的身边永远都有人在关心陪伴着他。
因为这些人给予他的爱,是他能最后释放出守护咒赶走摄魂怪的关键。
如同心理咨询,也许不少人会好奇,陷入抑郁的时候心理咨询师是如何帮助来访者走出来的。
这些共情、关注、陪伴到底起到了什么神奇的作用,为什么能把人从无望、无价值感的泥潭拉出来?
因为通过这些行为,能让来访者感受到自己是被关注的,是值得另一个人投注精力在自己身上的。
带来的这些好的体验,会慢慢聚集凝练,幻化成来访者内在对自我的关注和呵护。
最终,哈利波特对小天狼星的误会解除,也知道了谁才是出卖他父母的元凶。
在湖边撞见摄魂怪的哈利波特本来要和小天狼星一起葬身在它们的攻击下,但最终哈利释放出了守护咒,完成了自我救赎。
如同哈利波特一样,最后我们都会发现,守护咒的核心宗旨是自我守护。
父母遇害带来哈利一生的改变已成事实,但同时他也获得了从出生至今那么多人的呵护。
这些人给予他的爱,也是可以被调用的资源,不会因为他的不幸境遇而被否定。
我们都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但我们都有希望释放出自己的守护咒,让余生不再被痛苦纠缠。
在我写完初稿的第二天,获知海格的扮演者因病过世,唏嘘。
感谢海格,守护了哈利波特整个童年。
哈利身边有许多优秀的男性长辈在保护和指引他,但象母亲一样心疼宠爱他的,只有海格一个。
泪目,谨以此文纪念海格。
想加入影心理读者群,请联系平台助理微信:xinliwanka,通关密码:我是读者。
如果觉得我们的文章还有些趣味,或许还能给一些提点和帮助,欢迎点赞转发,或打赏支持主创。
想跟进一步了解主创,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影心理。
记得初中刚开始看3的时候,第一眼说不清为什么就很喜欢大卫休里斯演的卢平。
不是喜欢卢平,而是喜欢这个演员演的卢平。
如今一晃眼那么多年过去了,看过7下后就又有了重新看一遍以前几部的冲动。
再看3,却发现原来DT的卢平已经没有小时候看到的那种感觉了,偶尔还会觉得怪怪的。
相对于这部,之后DT的卢平反而感觉演绎的更好。
但是,即便如此,都不会改变我对卢平和大卫休里斯的喜爱了。
因为DT,在看书的时候才能想象出卢平的样子。
很庆幸在看7下的时候没有看到卢平和唐克斯牺牲的画面。
如果在那么多必须死亡的人里面挑一个复活,我希望是卢平。
但他注定要和唐克斯在一起。
哈利波特已经结束了。
谢谢DT让我永远记住了那个苍白、窘困却隐忍的卢平教授。
在进入正题之前先点名表扬卡隆邀请的服装设计师简妮·特米姆,他们确保每个青春期学生穿校服的方式都能绽放个性,而不仅仅只是当校服来穿。
“每一件红色长袍都稍稍没有那么鲜艳了,有一种更柔和的红色。
”制片人海曼说道,“领结更简单,略带些红。
阿方索希望邓布利多的长袍能更优雅,而非理查德·哈里斯那么庄严正式。
少了几分政治家的气质。
多了一些古怪。
”卡隆与迈克尔·刚本也稍稍调整了下邓布利多的塑造,让他更像是一位老嬉皮。
HP的院袍至今热销,这位设计师功不可没。
关于摄魂怪,我现在觉得这应该指所有负面情绪的集合实体化,“感觉不会再快乐了”就是对摄魂怪最好的描述。
它以你的快乐与幸福为食,只给你留下无助、迷茫、恐惧与痛苦。
只有洞见自身的澄澈与明亮,把握住自己的快乐与幸福,才能击退了那些负面情绪。
希望我们都能击退自己情绪上的“摄魂怪”,无论是以什么方式。
莱姆斯·约翰·卢平,生活清贫,衣服打着补丁,却会为哈利准备蜜蜂公爵最好的巧克力。
可是他温柔,足够温柔。
面对不公,依然和颜悦色,永远照顾别人的感受。
记得看原著的时候,卢平教授的第一节课让我印象深刻。
卢平教授选了纳威第一个来对付博格特,循循善诱,这对在其他课堂上表现平平甚至经常出错的纳威来说,是一个非常温暖的鼓励。
能遇到这样的老师,真的是一种幸运。
维护纳威的尊严,给予纳威充足的尊重,永远照顾别人的感受,即使经历诸多不公,依然满怀温暖与善意。
纳威这样沉睡的雄狮,终究是被卢平教授唤醒的,才能成为最后那个配得上格兰芬多宝剑的男人。
卢平教授因为自己的身份而受到当时魔法世界主流的排挤,尽管他并没有对周围的人造成伤害。
在原著中,几乎每一次出场,卢平都是“破破烂烂的衣服,看起来很疲惫”,但他总是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这与卢平成长过程中邓布利多教授的支持,“大脚板”“尖头叉子”“虫尾巴”的陪伴分不开——那是他的朋友啊。
但是活点地图上看到小矮星彼得名字的一瞬间,或许他就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一个朋友死亡,一个朋友背叛了他们,另一个朋友蒙受迫害。
如果他还是许多年前的少年,他应该马上找到彼得然后杀了他,可已经过去十三年了…朋友一定是他人生里极其重要的支撑,那天晚上整个魔法世界都在举杯庆祝伏地魔的死去,只有他在那个晚上几乎失去了他所拥有的一切……少年的“月亮脸”也死在了那个夜晚。
但我还是相信莱姆斯在少年时期一定获得了一生中最珍贵的东西,这种温暖让他拥有强大的内心直面自己的缺陷,真正爱他的人也不会在乎他是个狼人。
时隔多年,卢平是四人组中唯一一个会对当年霸凌斯内普反思的人,这不像海格“邓布利多相信他所以我也相信他”那样轻松的判断,卢平是充满愧疚感的。
他有理由抱怨一切:儿时被狼人咬伤带来的终身折磨,学龄时被所有学校拒收,活在每月一次的屈辱和崩溃里,兄弟分离,据说一个杀了另一个。
但卢平从未和哈利强调这些,他告诉哈利的,是他得到过哪些恩赐。
他反复说邓布利多有多好,因为他力排众议收留了他。
四人组有多好,没有他们,他卢平不可能完成学业。
斯内普有多好,那些精湛的魔药救了他的命。
那个相遇时穿着破烂长袍,病恹恹毫无生气的男人说,我原本的人生可能更糟。
所有男人们都在强迫哈利勇敢起来,而卢平要他放下偏见,保护自己。
卢平就像河水溪流一样,一生漂泊,奔流不息,永远温柔。
他会不会不时回想起与朋友们的那些记忆,如同从河床里翻涌出的细沙,在阳光下熠熠闪光。
他如水般包藏下光源,也忍耐如渊,也炸裂如洪。
死亡也不能令其干涸,他不过是远赴大海罢了。
卢平是真正具有邓布利多精神的人,也是一个真正的格兰芬多。
一个温柔且温暖的格兰芬多。
卢平教会了哈利两个重要的魔法,一个是对抗摄魂怪,另一个是应对博格特。
两者的共同窍门,是“努力去想一想生活里幸福和幽默的时刻”。
这是一个孤儿能学到的最好一课。
卢平让哈利成为哈利,而不是詹姆或小天狼星的又一翻版。
后来哈利放过了虫尾巴彼得,这一慈悲之后果报为对方在即将扼杀哈利时的、一丝救命的犹豫。
哈利也给了斯内普机会,接下了那滴揭开一切秘密的泪水。
他丢掉了老魔杖。
他带着愧疚决定自我牺牲——哈利身上有卢平的影子。
那个背负着痛苦的,被诅咒的,在一个阴沉的午后如流浪汉一般出现在火车的包厢上的男人,赋予了这个与恶魔的灵魂共具一躯的男孩最必要的品质:慈悲与感激。
我觉得月经隐喻是有相当程度的解读合理性的,网上说的长久而持续不断的痛觉体验会给人带来一些共情力、同理心的说法我深以为然,也许女性和男性有别的很重要一部分的性格差异点就在这里,这样来看每次月圆之夜给卢平带来的一系列苦难使得他更具有女性或母性特质是很让人觉得说的通的。
哈3的特效比前两部也上升了一个档次,城堡里装潢也华丽了很多,摄魂怪的造型确实有够恐怖的。。。
1、达达小宝贝开始长胖了。
2、小天狼星变得黑狗长的也蛮恐怖的。
3、福吉的办公室怎么会在破釜酒吧?!
4、原来小矮星变的斑斑已经在罗恩家12年了,而且原先是珀西的宠物。
5、摄魂怪降临,一切都冻结了,一切都毫无生机。
6、因为哈利经历了最痛苦的回忆,所以他比别人更容易收到摄魂怪的影响。
7、在神奇动物课上,赫敏和罗恩第一次牵手,已经是第二次暗示两人暗生情愫了。
8、海格听说巴克比克要被判刑后穿了一身皮毛大衣,很有喜感。
9、小马哥这部已经帅到几点,不过配音很娘。
另,怎么跟在他身边的人不在是高尔和克拉布,高尔换成了一个陌生男?!
10、纳威最怕的是斯内普。
11、哈利的守护神是牡鹿,虽然看起来想个鹿,最后证明是他自己在对岸施了个守护神咒。
12、忽然发现斯内普人品还是不错的,邓布利多有什么事都和他商量,而且在关键时刻他也保护了哈利他们免遭变身后的卢平的伤害。
13、赫敏在雪地里揭下哈利的隐身衣那一场景真很浪漫,其实他们是那种超越爱情的友情。
14、尖头叉子是詹姆、大脚板是小天狼星、月亮脸是卢平和虫尾巴是小矮星皮特。
15、哈利和赫敏穿越时,过去的赫敏貌似看到了原先的赫敏。
另,赫敏很不喜欢飞。
在新学年前往霍格沃茨的途中,哈利无意中听说魔法界有一座由摄魂怪看守的守备森严的监狱,叫做阿兹卡班,里面关押着一个叫小天狼星布莱克的重犯。
据人们传言,布莱克是伏地魔的忠实信徒和杀人不眨眼的帮凶,曾经用一句魔咒接连结束了十三条性命。
传言还说,布莱克不久前从阿兹卡班监狱逃了出来,在苦苦寻找哈利,伺机将他杀害,为他的主人伏地魔报仇,因为十二年前,他的主人试图杀害哈利,不但没有成功,反而遭受重创。
据说,布莱克在睡梦中仍然呓语不休:“他在霍格沃茨……他在霍格沃茨。
”故事就这么开始了…看哈3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但是现在想起依然有很多感触,特别是看完整套哈利波特后再回想,那些话原来是这个意义……斯内普压抑着感情的爆发……“复仇的滋味是很甜蜜的,我曾经多么希望抓到你的人就是我啊……” 看完哈3后以为他说这些话是因为他和小天狼星布莱克是宿敌,又或者因为那个玩笑(害的他差点丧命,最后被情敌所救,比死更痛苦),他讨厌他!
看完HP后才知道,他不是讨厌他,是恨他!
深入骨髓的恨!
斯内普因为他失去爱了一辈子的莉莉(当然实际上不是因为布莱克,他恨错人了。
所以当知道真相后斯内普对彼得的态度……很恐怖)。
从哈3也能看出斯内普对莉莉的爱有多深。
他对害死莉莉人的恨:看到布莱克,他一脸压不住的胜利感,眼睛狂热地发亮,那种疯狂的光芒是哈利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
斯内普为了帮莉莉报仇已经失去理智。
在哈3,赫敏与邓布利多依然睿智……邓布利多说:“你给伏地魔送去了一个欠你恩情的助手。
一个巫师救了另外一个巫师的命,他们之间就有了某种联系。
”之后发生的事情证明了这点。
我很喜欢这一部最后那段穿越时间的处理,看到最后会有一种,wow!
居然是这样的惊喜感,前面的铺垫和后面的解惑衔接的非常好!
这一部悬疑的色彩比较丰富,小天狼星的身份也成迷,就是在这样的气氛带动下,这一部显得非常有灵气(我个人也认为是小演员的颜值巅峰…)btw,很喜欢赫敏揍马尔福那一拳!
解气!!
结尾和小天狼星分别那里挺感动的,小天狼星应该是世界上最后一个和哈利有点亲人关系的人了,即使没有血脉之间的联系,他应该算是哈利唯一的亲人了,所以后面的结局我真的接受不了…
哈利波特与祖母悖论在《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以下简称哈3)中,最抢眼的魔法大概莫过于时间转换器了:时空的错落扭转乾坤,时间这个永恒的话题经过魔法世界的演绎愈发动人心魄。
而几乎所有的关于时空穿梭的想象都绕不开著名的克星——祖母悖论:如果此时的你有幸回到过去却不幸杀死了你的祖母,那么你就不会出生;既然你没有出生,那么杀死你祖母的你又从何而来呢?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给了人类一个回到过去的理论支持,然而直到霍金,这个悖论的责难仍没有完全令人信服地破解。
《哈3》用时间转换器这个神奇却并不新鲜的工具替换了爱因斯坦近乎于不可能的理论假设(无限接近乃至超越光速),在无所不能的魔法世界回到过去改变历史;那么罗琳又是怎样化解祖母悖论的尴尬处境呢?
即便是在魔法世界也有着不可违背的逻辑必然,回到过去难免跌入悖论,对此邓布利多强调的仅仅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返回起点还有不要撞上过去的自己,仅此而已吗?
在这个故事中,海格的鹰头马身有翼兽巴克比克因为伤了马尔福而被判处死刑,哈利三人有心无力,难施援手;后来阿兹卡班的逃犯小天狼星抓住了小矮星皮特,证实了自己的清白无辜,却由于卢平的突然变身和哈利一起在黑湖畔被摄魂怪追杀,在最后时刻神秘的牡鹿守护神出现救了他们。
哈利躺在校医院,小天狼星被关在塔楼顶端等候摄魂怪的处置。
后经邓布利多提示,赫敏想起了时间转换器的妙用,和哈利一起回到过去,重走历史,终于救了小天狼星和巴克比克。
结局完满,真相大白。
神秘的牡鹿守护神是哈利自己(来自未来)召唤出来的,击退了摄魂怪救了教父和自己,历史改变——等一下,历史改变了吗?
如果改变了,那么被改变的是什么?
哈利和教父惨遭摄魂怪荼毒?
不,这并没有发生,也就是说,历史仍是原来的脚步,并未改变。
类推可知,当哈利三人悲痛地望着海格小屋旁的刑场时,巴克比克并没有被杀,刽子手劈下去的是一个:大南瓜。
两场主要的救援大致雷同,通过时间转换器返回的主人公作了当时主人公想做而做不到的事。
换言之,由于未来来客的参与,此刻的历史进程实际由两股力量决定,即此刻历史的进展取决于未来的行为,历史只有一个。
假设一下,主人公没能救得了巴克比克,那么也就没有小天狼星最后顺利的出逃;如果哈利最后没能召唤出强大的牡鹿守护神,那么他就会和教父一起被摄魂怪摄走魂魄,那么他就不能躺在校医院,也就不会和赫敏一起返回过去并在关键时刻勇敢地及时地护神护卫。
换言之,此刻的事必然发生是因为反之就不会有此刻存在,一个诡异的循环。
还记得影片中击中海格小屋中瓦罐的那个石头吗?
它被细心的赫敏装进了口袋,在哈利、赫敏返回过去时又被赫敏(来自未来)扔出去击中了那个瓦罐,然后又被当时还在海格小屋中的赫敏装进口袋。
设计得天衣无缝,有始有终。
但是,等一下,这又是一个诡异的循环:小屋中的赫敏拿到石头是因为未来的赫敏把它扔出去击中了瓦罐,而赫敏能够把它扔出去是因为她在过去把它装进了口袋,明白吗?
完整无缺。
但问题也就出在这里:赫敏只有一个,那块石头从哪里来的?
又到哪里去了?
不错,这样一个又一个循环避开了“祖母悖论”恼人的逻辑追问,草蛇灰线,前后呼应,设计巧妙。
但这些循环本身又有着不容忽视的脆弱和不可推敲之处。
循环中的一切行为必须严丝合缝,否则立刻陷入悖论;严密的循环就像一条咬着自己尾巴的长蛇,前者与后者互为因果、互为肇始。
既使忽略这个逻辑缺陷,这一切的无缝对接也有着巨大的偶然性,更可怕的是偶然性还构成这一切的支撑。
如果偶然不发生呢?
因为并没有什么力量保证偶然成为必然,除非归因于宿命。
或许这潜藏的巨大风险足以构成魔法部神秘事物司严格控制时间转换器的理由,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连最聪明的赫敏也需要麦格教授的帮助才能申请到一个时间转换器还要保证必须瞒住其他同学。
至于在《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中让所有的时间转换器毁在战斗中,难道也是机遇这样的顾忌?
偶然论的解释不足以有力回应“祖母悖论”的诘问,因为“祖母悖论”本身就是一个偶然性的假设;偶然的积累则容易归入宿命的论断。
同时,诡异的循环本身似乎也违背了事件的单向度存在,而这一点恰恰是回到过去的根基所在——如果时间是往复的,那么又何必回到过去?
当然,对于“祖母悖论”的解释还有平行宇宙假说、霍金的不可干预理论。
平行宇宙毫无疑问会将故事变得极其繁复,比如一个历史中的哈利已经终结于摄魂怪的亲吻,另一个历史中哈利却毫发无损地逃脱了;至于不可干预理论,如果将其作为故事的依托只怕煞风景的可能居多,按照霍金的说法,由于物理规律的干预祖母被杀的偶然不可能出现,那么故事中的一切偶然又如何解释?
不过,笔者倒是以为《哈利·波特》中另一个桥段可以作为回到过去的完美演绎:邓布利多的冥想盆。
是回到过去的效果等同于进入身临其境的回忆,真真切切而又不可变更。
逝者如斯,也许不可变更才更符合现有三维世界逻辑的架构吧!
不然,聪明的巫师们岂不是可以借助时间转换器回到过去(在它们被神秘事物司之战完全摧毁之前)在伏地魔羽翼未成之际除掉这一“魔法世界有史以来最可怕的黑巫师”吗?
因为他们需要注意的仅仅是按时回到现在而且不被过去的自己撞见,这个成本似乎并不甚高。
阿方索·卡隆导演,邓布利多教授换了人。即使是在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里,也不会缺少穿越时空的元素。
没什么好说的,补看~
比前两部出色很多 剧情上细节上节奏上都掌控很好 原来是换了导演 最感动的是当小天狼星让哈利波特和他一起住的时候
不明白为什么都第三部了切入正题还那么慢,前一个小时似乎都没入活,节奏很平缺乏真正的戏剧张力。哈利和姨妈一家、马尔福的矛盾实在太生硬了,完全可以不加的。到这一部对于魔法世界的刻画,除了活点地图和摄魂怪外大多浮光掠影。故事还是一如既往,狼人、老鼠、时间穿越的伏笔到最后全都回收了回来,因为有穿越时空所以闭环比前两部还精密些。人物身份的反转也实现了。我从哈利几人钻入树洞开始打起精神,剧情反转确实一层接一层,但斯内普几个人排队闯进来相互揭底演的实在太小品了,草率又搞笑,估计也就是原作底子好。另外片名是阿兹卡班的囚徒,但重点根本不在囚徒小天狼星身上,反而卢平戏份更吃重,而两人哈利父母故友的身份功能性又是重复的,两人和真正凶手小矮星的身份转折像是为了反转而反转。
是因为我看过书,所以看电影的时候很多剧情我可以自己脑补一下。比如在尖叫棚屋,大家都在一起的时候,讲的话好少啊……而且整个电影更浓缩了很多书里的段落,要不是看过书,我想了想,作为一个纯路人,来看这部,会觉得节奏蛮快的吧。但是丢掉了书里很多我喜欢的东西,有点遗憾。小天狼星人物不够丰满,这本还是看书比较好。要表扬的是Hermione的时间转换器,在南瓜地里丢石头,好评
将时间回溯拍的好且还不是搞笑风格的电影,没有几部。
哈利波特系列就像春晚,不好不坏的,凑活看呗,还能咋地。
师父说话不爽快我是个老实人不会打隐语什么叫做水中捞月——虽然哈利生来就与历史创伤为伴,但似乎没人教他如何直面历史创伤,多数被开除「巫籍」的在野巫师都是通过「蛇语」交流拐弯抹角地曲线救窝:像为「曼德拉草」幼株换盆那样,保护幼主不被「继承者的敌人们」欺负。虽然「复方汤剂」熬制者和服用者被「董事会」换了一波又一波,但换汤不换药——谎话连篇的「畅销」书刊和空空如也的「厕所」文学依然是殖民主义泛滥的根源,缺少监管的「药物」滥用和有待考察的「生物」滥交仍旧是恐怖主义孕育的温床。倘若前两集是哈利和他的仰慕者们「无心插柳柳成荫」共同与「历史幽灵」桃金娘共用马桶并成功救出阿兹卡班囚徒,那么第三集哈利《免责声明》式的反问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选择性念「四大皆空」咒语——故意混淆视听欺负不懂魔法的「麻瓜」粉丝了。
自从看过原著,电影看不下去了。
要是我也有那么一块时间表,那我真的想回到过去。如今看哈利波特,好似再也找不回最初的兴趣和激情了。11.3.24晚。
每个学期都是一个逃避残酷现实的小男孩做的黄粱一梦,还一觉睡到中午...这学校每学期都有生命危险...
所以小天狼星辛辛苦苦越狱本来是为了啥?两个十三岁小孩解救鸟人和狼人会不会过于容易了?哈利波特除了每到生死关头突然金手指,除了命里带来的那些东西,还会点啥?赫敏和她的没用的男人们的故事……我大概还是过了看这电影的年纪啊……
110214下滑的紧了//180608重看了一下其实不错小时候看的心情和现在差了很多 第三部的时间转换其实比较超纲如果可以倒流想到第五部救小天狼星
完全拍的不知道说什么,我不是看过书都不知道他的故事说到什么地方,也太乱了
我爱小天狼星~~~
从第一部连着看还行,但是也太长了,分七次看完,累了……摄魂怪和踪迹书的设计很好,飞鸟马则有点傻,坏蛋都软趴趴,还有点时空穿梭戏。其它不记得了~
原理就是机器猫的时光机啊!!!!!!!没意思
好吧,我承认之前从头看虎胆龙威是见证一硬汉变成一肥老头,从头开始看哈利波特,就是见证一群小正太小萝莉变成大树大娘。。。西方人成熟的好早,衰老的也好早。。。
黑色、颓废、压抑的风格使得它成为最另类的一部,也是最喜欢的一部,特效比前两集精彩了很多,情节紧凑离奇,最后的平行空间在当年也算是前卫了。当然,大爱还是魅力三人组小天狼星、卢平、斯内普三人的对手戏,三个演员迷人到爆棚
阿方索·卡隆把黑暗紧张,幽默风趣,还有机智巧妙的构思完美地融合在这一部电影中,让人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