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男人的独角戏,其实是一段长达48小时的一个作为初为人父的男人的内心独白。
他用尽了一生的力气去挽救一个生命,因为他知道自己爱她,爱这个孩子如生命,甚于生命!
孩子的初啼就宛如一道光芒,划破黑暗,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因为有你,一切都有了完满的意义。
这是一部在剧情上比较特殊的片子,一个人在一个封闭空间里的独角戏,相似的剧情设置还包括《我是传奇》、《荒岛余生》等,考验的不仅是演员的演技,也考验了一个人如何面对孤独。
这是保罗沃克生前的最后一部电影吧,死者为大,安息永好。
影片以一个真实卡特里娜飓风为背景,讲述了初为人父的男主角在一天中接受妻子死在手术台上、女儿的降生、飓风来袭、先天有病、无人照料等等事实,很残酷,但又都是不得不去面对的。
把妻子从冰冷的地面上装到尸袋里,是一件痛苦的事,转头去看保育箱里的孩子,眼睛还没睁开呢,就被医生遗留在了医院。
天灾难御,人祸又至,在死亡面前丧失良知的人们开始了抢、杀、掠,即便是有救援的情况下,大家也会争先恐后的去占有这份零星的资源,这就是人性。
虽然交代的有些伤感。
保罗跟女儿不断地对话,不断地摇动发电机,不断地浮现和妻子的欢愉时光,不断地自救跟命运反抗,真的,很难不为之感动。
这也是人性。
美恶善恶,该说的,都说出来了。
没人怀疑里面的逻辑太过天真,在那种场景下,保罗饰演的父亲,真实有力,也让我摆脱了他飙车的印象。
刚刚好的开始,却又刚刚走掉。
比较喜欢这部电影,而且认为生死倒数这个名字有点动作片感觉。
在各种情节的映射下,我们完全能够感觉到这部电影的巨大张力,其中作为一名父亲的伟大行为是在灾难中对于婴儿最大程度的关护,他的行为体现出了人性中的至善的一面,并且成为人类本能中最令人感动的一个侧面。
另外,主人公对亡妻的思念穿插于各个环节,使得整部电影在紧张中不乏轻松,也侧面说明了这位初为人父的男主角如何把自己对亡妻的爱全部灌注于这个尚在保育箱中的新生女婴身上。
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是整部电影的线索,在灾难来临之际的人们的本性的显露又是另一条线索,纵观全片的风格,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我是传奇》中威尔·史密斯扮演的那个悲怆的角色,那个具有代表性的手表的滴滴声,以及空旷的如入无人之境的绝望感,还有一条乖狗,这些都符合一部灾难片的要求,于是我们同样由这部电影产生了关于人性的反思,人之初,性本善的这种基本假设在各种极端条件下被一次次的检验着,事实证明,一个正义的人不管他处于何种环境下,承担多么巨大的压力,最终他都是一个能够将意志力与善行相结合的人。
在几乎是最后一个场景中,这位伟大的父亲产生了较多的幻觉,而行为也难以受脑部的控制了,这已经是停电后的第42个小时了。
全片的情节也似乎要走到了尽头,这是观众的念头中想到最多的也许是"解脱",距离婴儿能够成为一个标准婴儿的距离也只有大约6个小时了,这时最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这也是在人性的验证中最剧烈和有效的部分了,无助的人会走出这最后的困境么?
又是什么样的力量在一直支撑着他?
这或许是每个观赏这部电影的人的疑问吧?
让神来为我们揭示这个最终的结果吧。
综上,虽然票房不一定叫座,但这部电影不能不成为一部伟大的影片。
apokay.blog.163.com
2013 11 30 当时我正在看这部影片 选择这部影片有两点 原来看过速度激情系列觉得男主角长相很标准 第二点是喜欢看求生惊悚片 像往常一样看完了这部电影 当时的想法是这父亲简直太好了 第二天上班无意中看到他的照片 点了进去竟然说他车祸身亡 没在意 因为我觉得完全是假的 回家上网既然看到很多地方都是写的他死了 手机QQ腾讯消息也给我发了个消息说速激男主身亡 当时觉得蒙了 脑袋一下空了,随即百度一下 吓尿了 我看的这部电影的时间竟然就是是他死亡的时间 顿时感觉头皮有些发麻 放空了好一会 影片最后他被救出来了 可是救活了还是死亡了并没有交代 !
妈的是不是我太敏感了,总觉得太突然好像是我害死他似的 真的太突然了.
1976:2013年,剧情灾难电影《生死倒数 Hours》很揪心的电影而且揪心还是全方位的基本算是保罗沃克的独角戏也是他最后一部电影现在看来都快过去十年了还是让人唏嘘不已啊
题材可以开头也是直入主题只是前半段比较无聊后半段还是可以的就是情节有些牵强
什么全医院只剩我一家人还有那个神出鬼没的护士什么用枪打救援直升机的操作还有哪些奇怪的组队劫匪没有一处让人感觉到自然的剧情┓(´∀`)┏
叙事上插叙虽然挺温情但是插太多了就明显打乱了节奏我总有一种主角时间非常充裕的错觉不过两天没睡觉真的太痛苦心疼一下 还是狗狗最可爱不是说好不能咬人的嘛原来是技术性诱敌吗?
还有就是女主挺漂亮就是不太像二十五六的样子(捂脸)我是宝宝的分界线---推荐指数:★★★(6/10分),完美诠释灾难面前人不如狗
保罗沃克的最后一场独角戏,是平稳且精彩的。
整部电影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意外事件,构成了一个大的故事框架,来推动剧情的发展,并且通过回忆穿插了几个片段,用以证实主角诺兰和其妻子感情的证明,但个人认为美中不足的是,三三两两的回忆片段都是在重复讲解诺兰和妻子的初遇以及一见钟情的过程,并没有婚后的幸福感人片段以及对于二人或诺兰渴望孩子的解释。
在电影开篇诺兰陪伴妻子到了产房,在门外等待时,外面的狂风骤雨、碎裂的玻璃,旁人焦虑的心情和惊恐的表情和诺兰形成鲜明对比,就算大家都要转移到安全场所时,诺兰依旧不为所动,还在低头默默为妻子祈祷,可见诺兰和妻子的感情之深,以至于在听到妻子难产后的消息,由刚开始的茫然不相信转到愤怒与责怪,但终归理性战胜了愤怒,诺兰默默的走到停尸间去寻找妻子,向她倾诉自己的懊悔,直言不想要孩子了,想要妻子回来,一遍遍的听着妻子最后的留言,和窗外呼啸的大风形成鲜明对比。
然而初为人父的责任感使诺兰不能继续沉浸在悲伤中不能自拔,回到病房,看着呼吸机下的女儿,诺兰内心一时五味杂陈。
随着大部队的不断离去,因为女儿刚刚出生不能自主呼吸,必须依靠呼吸机的供氧,将父女二人牢牢地拴在了一起,一觉醒来的诺兰看着昏暗的房间,和空无一人的走廊有着些许的迷茫,然而急促的滴滴声瞬间将她拉回现实,全城的紧急停电导致呼吸机即将停止,慌乱地诺兰大声吼叫却无人应答,渐渐冷静下来的男主,去到别的新生婴儿病房寻找,最终找到了一台陈旧的发电机,但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新找来的发电机只能给呼吸机提供三分钟的续航,时间一到只能依靠手摇发电再次续上三分钟,这就意味着他不能长时间离开女儿,并且不能睡觉,正当绝望时,医院仅剩的一名护士抱着一个孩子进来告诉诺兰,“没有人来救援了,来医院的路被冲垮了”但是在绝境中护士答应诺兰会去求救的,就在等待过程中营养液发电机等一个个的意外挑战着这对父女,然而诺兰虽然一次次的摔倒,来往于病房之间奔跑,刺耳的电池倒数声就像一记记重锤,正当诺兰在外有所发现和突破时,滴滴声总会响起催促他回去重启呼吸机。
寂静的医院,只有机器和刚刚出生的女儿,诺兰拿着和妻子的照片、戒指向自己的女儿讲述妈妈的故事,然而好景不长一个不速之客闯了进来,兴奋的诺兰误以为是来救援的,然而在谈话间他看见了对方手上的抢,以及刚刚响起的枪声,诺兰意识到了不对劲,乞求对方不要伤害自己和女儿,并且希望他能够看在婴儿的份上帮帮他,然而现实就是这样,在生死存亡之际,每个人都是自私的。
就在闯入者准备离去时,“夏洛克”诺兰解救的一只救援犬,冲了上来咬住抢东西的人,一人一狗追逐着向外跑去渐渐没了踪影,而随后追出来的诺兰却看见了地上的输液袋和倒地的女护士,这时一切都解释通了,看着为了自己和孩子回来的护士死去,诺兰的精神瞬间崩溃,他大吼大叫,发疯了一般,然而现实往往就是这么的残酷,为了保持清醒的诺兰到了不得不打肾上腺素的地步,就在这时,由于有两个不俗之客闯了进来,这时候的诺兰不在抱有希望,因为她知道了这些人的真实面目,不会为了可怜新生婴儿而放过他们,他果断的解决掉了两人后,求生的意志不在强烈,只是默默地坐在病房,一次又一次的重启着那个两分半的呼吸机,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这时已经到了停电后的46小时,像行尸走肉般的男主,在意识模糊的最后时刻弄坏了发电机,没有办法的他只好将孩子的呼吸管拔了下来,用尽最后的力气向外走去寻求帮助,刚刚踏出门诺兰,眼前一黑,向下倒去。
就在这时熟悉的犬吠声又出现了,“夏洛克”履行了自己救援犬的职责,为诺兰带来了真正的救援人员,而孩子也在过了48小时候发出了第一次的啼哭,抱着孩子的诺兰喜极而泣,影片到这里也就结束了。
这部影片让我看到了一个父亲的成长,为了孩子所能做的一切,就算到了意识模糊的最后一刻,嘴里依然喊着“my baby”而最后的那一声啼哭,和父亲的喜极而泣不禁使人潸然泪下,这份不断重启的生命来之不易,我们还有什么理由随意践踏父母给我们的这次生命体验呢。
电影改编于2005年8月25日登陆的美国卡崔娜飓风事故中的真实事件。
故事本来不是什么大制作,重点在于突出父亲这个角色。
在老婆难产去世,孩子刚降生,而自然灾害来临时,一个男人从丈夫到父亲的角色转变。
保罗对于这个角色的把握其实还是相当到位的。
毕竟是为了女儿梅朵,以一个父亲的角色来接拍的这部电影,可以说是本色出演。
(难以想象梅朵看到电影会有多伤心。
)于一开始老婆进产房,在外面不安的等待,等了一夜,大家都开始不安(飓风要来了)。
医生这个时候告诉他,孩子他妈去世了,只剩下孩子了。
他觉得无法接受,直到见到老婆的遗体,才真的控制不住了,在给孩子取名的时候,用了孩子他妈的名字,把对老婆的爱,对老婆的遗念,转化为对孩子的守护,从而一个丈夫到父亲的角色转让。
保罗在守护孩子的过程中也十分逼真,为孩子跑来跑去,找电源,找被营救的机会,以及最后体力不支了还心心念叨着孩子的名字。
影片命名为hours,可以说是为了突出这等待救援的48小时+,并且呼应保罗在废旧的电源发动机面前争夺时间的分分秒秒的那个动作,每次保罗想要在这短短的一两分钟里外出寻找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时,保罗的手表开始响闹铃,保罗又不得不回去人工发电,在这48小时+的时间里往返了无数次。
电影色调比较阴暗,比较符合真实情况,但其实应该不能归类在惊悚片的类型,应该是灾难片。
在这样的环境下,保罗一个人在病房守护婴儿,对着婴儿喃喃自语,回忆孩子母亲生前的事情,可能这是这个角色在这种绝望的情况下的唯一解脱,想到孩子母亲生前的一颦一簇,两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刚在一起的时候,是自己坚持下去的动力,也是孩子和自己必须要活下去的理由。
救援犬的出现,算是给了绝望中的保罗一丝安慰。
在见到狗狗的时候,保罗式招牌笑容又出现了,保罗在现实生活中也很能与狗打交道,他救出了被困住的狗狗,还把自己仅剩的食物分了狗狗一些,本以为狗狗会和他一起被困下去。
但没想到狗狗其实是最后的救星。
印证好人有好报,愿与狗狗分享的保罗是能被上帝救赎的。
(为什么现实生活这么残忍。。。
)在等待的过程中,出来了一些阿猫阿狗对虚弱的保罗还有baby造成了威胁。
保罗这边还是以父亲的角色拼了命要保住孩子,而这些阿猫阿狗,实质上也是人性的反映,在大灾大难面前,人性都是自私的,甚至导致自相残杀,明明可以有更多可以活下去的机会,但是为了剩下的资源抢夺,人性的邪恶开始显露,我活不下去,你也别想活久了。
所以也算是反衬灾难面前只有真正的血缘关系才是真正纯粹的,父亲这一角色的更加深化。
说到电影的节奏,可能会觉得故事情节太拖沓了。
不过这样一部电影要表达的还算是清晰,不是为了大片而大片,而是为了父亲的角色塑造。
笔者认为这一方面还是很成功,算是一种纪念,对于真实事件中这一对父女的纪念,以及对于“父亲”这一角色的伟大赞扬。
最后,纯粹是为了保罗而看的电影。
保罗拍的片子不多,说不上是演技多么出众,或者说多么伟大的演员,但是真的是一个很有个人特色,追求自由的演员。
为了女儿接拍这样一个父亲角色的电影,因为他觉得这部电影的角色塑造真的很真实,他也很希望能演一个父亲的角色,就像影片中的父亲一样,他在现实生活中也愿意为了女儿付出一切。
速度与激情系列也是,相当于本色出演,自己就爱赛车,也热爱自由,愿与朋友相聚,一起追求自由、刺激的事情。
纪念保罗.沃克,这样一个傻傻的大男孩,卷金毛,蓝眼睛,在阳光下,生命激情里,做自己想做的事,尽己能reach out world wide,and change the world。
此片应该算是保罗·沃克的遗作吧,看过后眼前一亮,看来有评论说这是他最精湛演出也无可厚非。
虽然部分设计仍显老套、紧张感稍弱,但整体剧情尚可,片中展现的对逝去妻子的爱恋以及对爱刚生的女儿的爱护之情着实让人深为感动,对于从《速度与激情》系列走火的他,应该算是演技上的突破,可惜英才早逝啊!
不知道算不算讽刺,成名于速度与激情的保罗沃克最终却死于一辆保时捷的撞车事故中,除了下巴,仪容也还算干净,他不是我喜欢的那类演员,但不得不说造化弄人。
这部电影是他的最后一部遗作,可以看到在美国要十二月十三号才上映,但没想到在电影中拯救了生命的人最后却不能救自己,谨以此片纪念一名叫做保罗沃克的电影演员
听着片尾曲All I Feel Is You,感触良多,就忍不住想写一篇影评看惯了Paul在大银幕上帅气的形象,总是感觉Paul一个人可以带动整支队伍,无论是在《速度与激情》里面开着一辆GTR每每救Dom于危急时刻,还是在《夺命枪火》里面一个人单挑整个黑帮团伙,只要有Paul的地方,就会感觉安心,打打杀杀不在话下,但是这一次,一个全新的Paul的形象让我有了新的感觉。
电影一开始就是以主人公Nolan的妻子Abigail的生产开始,不幸的是Abigail在生产时死去,Nolan蹲在地上抽泣和与医生推搡的时候,我看到的是Nolan眼中的无助,Nolan可能不是一个懦弱的人,但是这样的噩耗足以压垮一个男人,而之后逐渐展开的剧情则开始成为Paul的独角戏,或者说,是Paul与一个婴儿之间的两人戏。
往往独角戏是最考验演技的,而Paul,把这一个绝望,无奈,但又总是坚持不懈的父亲演绎得淋漓尽致,Nolan的令人起敬,不是在于他有多厉害,而是他一直不放弃,一直在坚持,一直与自己抗争,为的,是他的女儿。
片中有个细节,Nolan望着他的女儿,说了一句:“如果可以,我宁愿用你换回Abigail。
”这时的Nolan,没有意识到这个婴儿对他的重要性,可是他又不得不面对人死不能复生的事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婴儿,是Abigail的精神存在,也是Nolan的救赎,是Nolan要与自己抗争才能完成的救赎。
Nolan爱Abigail,爱得癫狂,爱得壮烈,当Nolan意识到其实这个婴儿是Abigail的精神存在的时候,Nolan便开始不顾一切地要拯救这个婴儿,因为只有救赎自己,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父亲,否则Nolan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完美的父亲,因为他太爱Abigail,他好丈夫的成分超过了他好父亲的成分,这个婴儿的诞生,是他成为好父亲的救赎,也是他自己的好丈夫部分与他自己的好父亲部分的抗争,Nolan是矛盾的,可以这么说,他在这一部电影中也是在探索另一个自己。
Nolan从一开始有呼吸器的帮忙,到呼吸器没电,到手摇充电,电量渐渐变小,到救护车上与救援擦身而过,再到直升飞机也化为泡影,Nolan在阳台上彻底崩溃,再到给自己注射肾上腺素,毫不留情杀退入侵者,Nolan也在不断进化,Nolan也在不断地抗争,他越是崩溃,越是探索到到自己好父亲的部分,而影片中不断穿插的与妻子的以前的画面则是他好丈夫的一面,两个部分的交换则是在Abigail的幻象出现,Nolan的两面开始有了正面的交锋。
“我甚至都没问过我为什么要这么做,我只是必须得做,我一直在转动这个发电机,然后我检查我的宝贝,如果我的胳膊还能动,我就会一直转那个东西,一直到死。
”“我知道。
你还真够顽固的,那是我爱你的原因之一。
”“我无法接受。
”“接受什么,亲爱的?
”“这个,这一切,为什么会这样?
事情不应该是这样的。
”“我知道,但有时候你只能尽力承受。
““我能做一个好丈夫,但是我不能做一个好爸爸。
”“你可以的,亲爱的。
你记不记得Marc的生日派对?
”“我记得。
”“我们在停车场闲逛,本来计划去旁边的潜水酒吧里面去玩,你不让我去,因为你说我第二天还有工作,你让我上床去睡觉。
”“是啊,你都发火了。
”“是啊,可是说真的,我还挺喜欢那个感觉的,因为那一刻我就知道了,你会成为一个很棒的爸爸。
”“可是我需要你,你知道吗?
没有你我做不到。
”“你有我,我一直都在,你不是一个人,Nolan,她是我们俩的结晶。
”就是在那一刻,Nolan摆脱了好丈夫的一面对于好父亲的一面的束缚,因为他明白了,他把好丈夫一面的爱全部加入了好父亲的一面,从这一刻开始,Nolan对于小婴儿就是全心全意的爱,包括对于Abigail的爱也进入了对于小婴儿的爱,Nolan完成了他的抗争,成为了一个好父亲,Nolan也完成了自己的救赎。
最后当Nolan精疲力尽,躺在病床上沐浴着圣光听到婴儿的第一声啼哭的时候,他就会发现,他是一个好父亲,正如Abigail所说:“I realized then,what an amazing father you would be.”P.S.第一次写影评,献给深爱的Paul。
A Rescue Dog
主旋律
对于这种一个人演整场的电影真心爱不起来呀。帅哥走好!
加一星缅怀保罗。
发誓这是看过最后一部烂片~~~
paul walker生前的遗作,hours的篇名,同样的争分夺秒,可以是速度及与之伴随的激情,也可以是挽救小生命,paul是不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在诠释这样的一个道理,适可而止,我们需要争分夺秒的是拯救生命,而不是浪费激情去寻找心灵快感。
RIP, PW
我才不会因为这是保罗沃克的遗作就给感情分
怀着沉重的心情来看,这个片子故事本身很感人的,保罗的演技也很到位,就是感觉很凄惨,觉得每分每秒都很难熬。但是作为独立制作片其实还是不错,本来只想给三星的,第四颗星给保罗,没想到保罗就这么走了,这个应该算是保罗的遗作之一吧,很期待速7,只是估计看的时候心情很沉重吧。
平淡而又缺少恰到好处的细节,故事是感人的,但是总感觉有些镜头可有可无,R.I.P. P.W.
真是,无聊啊
Paul Walker 死的可惜了,演技很好,情节也不错,人在灾难面前是多么渺小,幸亏一条好狗狗!
这把医院说得也太扯淡了……
Brian Walker
给保罗加一颗星,其实都没看进去啊
这部电影无非说明了:1、男猪混得差,老婆生孩子连一个亲友都没来;2、医院混得差,连呼吸机都只能备一台;3、新奥尔良混得差,遭遇台风后没有任何城市愿意伸出援手。
保罗生前最后一部电影。前半部分食之无味,看到最后莫名其妙的想哭。
好慢的节奏
基本上算是保罗的独角戏,但是太过平淡,看得好乏味。。。
有时候,你只能尽力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