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桥之彼端

Causeway,堤道,Red, White and Water

主演:詹妮弗·劳伦斯,布莱恩·泰里·亨利,琳达·伊蒙,斯蒂芬·亨德森,杰妮·霍蒂谢尔,尼尔·哈夫,韩·索托,弗雷德里克·韦勒,威尔·普伦,拉塞尔·哈瓦尔德,詹姆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2

《桥之彼端》剧照

桥之彼端 剧照 NO.1桥之彼端 剧照 NO.2桥之彼端 剧照 NO.3桥之彼端 剧照 NO.4桥之彼端 剧照 NO.5桥之彼端 剧照 NO.6桥之彼端 剧照 NO.13桥之彼端 剧照 NO.14桥之彼端 剧照 NO.15桥之彼端 剧照 NO.16桥之彼端 剧照 NO.17桥之彼端 剧照 NO.18桥之彼端 剧照 NO.19桥之彼端 剧照 NO.20

《桥之彼端》长篇影评

 1 ) 美人依旧 风景不再

两个女人爱上一个男人,一个男人爱上两个女人。

故事是落入俗套的,然而在我看来,这个男人是不重要的。

这部电影,是属于女人的。

妹妹小菲是父亲与女佣的私生女,在漫长的成长岁月里无法得到承认,只能在父亲魂归天国之后才被允许回返故里。

这是一个倔强的女孩,不愿意认命,对照母亲的一生她不再愿意受人指使,重蹈覆辙,于是拼命学习争得奖学金为得是能够成为一名女医生从而主宰自己的命运。

她独自居于母亲的老宅中,腐旧的木板,昏暗的光线,看得见粉尘的坠落,空荡荡的屋子里光和影特别的多,那是深重的寂寞和孤独。

那座老宅给她的是整个压抑与失落的童年。

她常常怅然地想起自己的姐姐缨子。

她羡慕姐姐,因为她拥有自己无法得到的一切,被承认,被呵护,她在成长中所缺失的一切姐姐统统拥有。

同时,她也是爱姐姐的,那是无法割舍的来自骨血的亲情。

当姐姐提出接她回到李家时,她最终应允。

那个下雨的黄昏,她撑着雨伞,一步一步走进李家,手指轻轻地叩响正门,生命与失去的岁月再度相逢。

彼时的姐姐已经是成熟而风情的女子。

云鬓高挽,长裙曳地,冷艳妩媚。

初时她会接纳妹妹只是为了能够尽早地处理父亲的遗产然后与爱人远走高飞。

姐姐并非贪图财富的女子,她的全部心念只系于那个叫黄先生的男子。

在她的臆想中如果她和黄先生远渡重洋就等于去到了一个再无纷扰的世界,两人便可永远厮首了,这是姐姐在爱情中的天真与美好。

只可惜这个男人最终也没能给。

可她渐渐发觉自己对这个妹妹的一份无法舍弃的情感,她教妹妹如何把衣服穿得漂亮,教她如何跳舞。

午后的阳光丝丝缕缕从窗户缝隙中透了进来射在地板上,姐姐脱下自己的碎花外套给妹妹穿上然后她向妹妹伸出手。

两人执手在地板上旋转,笑声在阳光里氤氲成一片朦胧的暖意,妹妹的声音响起,她说:我看见了姐姐的眼睛,我想告诉她,我很需要她。

这是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也是最温情的画面。

姐姐第一次带小菲出席晚宴时,她的头发高高挽起,粉色的花朵在黑暗中盛开,紧身绣花的旗袍,然而她只是站在原地张皇地不知所措,黄先生远远地看见了她,他走向她,邀她跳了一支舞。

他在回家的路上邂逅正在文具店里挑选书包的她,他把她带回自己的家从箱子里找出书包送给她。

她感觉到他对自己的好是和别人不一样的,就这样,牵扯出剪不断的纠缠的情缘。

纵然她如何想主宰命运,最终还是深陷在情欲的旋涡,无法自拔。

这是一场女人之间理智与情感的较量。

她们并不清楚她们爱彼此的程度,无法割舍的亲情,漫长时光中生长于内心深处的对彼此的怜惜。

可是,对同一个男人的爱任谁都难以摆脱,彼此拉扯。

然而,时移世易,国军告急,民众四下逃亡,黄先生在拳台上落败,他在码头等待姐姐缨子,然而等来的却是李家的丫鬟,最终,他只能一个人黯然地踏上逃亡的路途。

曾经的恩怨,爱情,嫉妒,报复都化作一阵烟尘,无法追溯,守着当下的时光,纵使旧境不再,然而美人依旧,只是,这美,再不是旧时的美了。

胡安的作品。

这并不是一部好电影,只是一部关乎女人的电影。

 2 ) 这个让人心疼的美人儿

大部分情况下,家有女子已长成,究其原因十有八九是为了一个男人。

而周迅饰演的“小菲”,从学生妹长为落落女子却是因为放弃不了自己心里那份难以抵御的孤单。

印象很清晰,看这部片子是在四年前的情人节,一个人坐在电影院的角落里不出一声,恰好这电影的光线和色调都是发暗的,还有王志文、邬君梅以及周迅的气质都很适合在这种场景中出现,昏昏沉沉地带我走进了《花样年华》的年代。

对于王志文这样的男人一直是我的心头好,从《过把瘾》开始我就喜欢他身上的那种不言不语和一语道破,再到《让爱做主》里那个已婚有小三的淡淡的男人,或许他怀有一种魔力,一种让女人不知不觉就沉迷的力量。

以至于在本片中的黄先生还是能够以这种鬼使神差牵动女人。

不过,本片的重点并不是这个男人。

在我看来重头戏远远是通过这种蛊惑的东西来表现两个姐妹:璎子和小菲。

璎子身上的那种世俗,并不是天生的。

想毕她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就渐渐沦为复杂的女人,可是她清楚这一过程的苦痛,在渐变中的费心、担心,让她自己慢慢忘却了一个女人最本初的梦想:过最为平常的日子。

邬君梅这个演员的相貌并不好看,可是她长得很旧,像那种旧年代里阿谀谄媚、仗势欺人的不娇滴滴却娇艳,并经历过风雨的大小姐。

正如小菲所说:“她可以做到用亲情开玩笑。

”女人的可怕之处在于阴柔并且惹人疼惜,并不像男人的火焰来得那般凶狠,可是一旦触碰却凉到底;而女人的可怜之处也在于阴柔,他们永远玩着自己一个人的游戏,忽然一下就全线崩溃。

小菲在开片中提到:“…一部分成为男人,一部分成为女人。

”可是她没有继续说下去,没有说女人还分两种:大女人和小女人。

由于家庭因素小菲一直生活在姐姐这个大女人的闪亮光环外围(想想《一帘幽梦》前几集中紫菱的心态),她不明白姐姐的优秀是用辛苦的世故换来,所以她一次又一次地眼巴巴望着自己与姐姐的不同,一次又一次地被姐姐不经意的话所感动。

小菲第一次接触到黄先生,是站在楼梯上的观望,听着那些大人讲不清的言语,偷偷看一眼这个陌生的男人。

第二次的擦身而过后,小菲低头心头悄悄一甜,那种美妙感觉相信所有的女孩都是有所经历的,像是生怕别人发现自己窃来的喜。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论哪一个男人的出现都是会造成小菲心里那股积淀已久、等待爆发的想法:“我不要孤独,我要抓住温暖和感情。

”黄先生的一句:“按我的方式办。

”让小菲越陷越深,可爱的小菲不知道她的变化意味着日后的更加孤独。

末时,当小菲洒出女性的歇斯底里,黄先生答道:“你姐姐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有过去。

”在我眼前的小菲陌地一下变成了周迅,很有悟性地逃离出这场战争,女人的这种品质也为我喜欢之一。

不论是谁,和黄先生的感情,终归是一场游戏。

片尾,姐姐递给妹妹一株两朵粉色花的植物来取代了之前一直出现在小菲窗边的那盆绿叶衬红花的孤单的盆栽。

晚上,我躺在床上仍会想念周迅烟熏妆的大眼睛以及王志文一张一合的双眼。

实力就是暗暗地彰显在细节之中。

——————————————————————————————但是,总感觉片子的制高点与最终展现出的紧凑性缺乏互通。

 3 ) 美人依旧。

美人, 美人, 很美的名词, 不是么。

形容女人, 觉得很完美。

前些天在某处看到这句话, “女人不坏,请用力爱” 读后,感觉振奋, 觉得这是应该如共产党标语一样用红条幅题上悬挂起来的, 它是需要瞻仰的。

然而, 有爱 就会牵扯到感情, 感情, 就是自私的产物, 女人一旦自私,不会不坏, 只是旁人会因为她的原始动机而宽恕她的罪过。

所以, 没有不坏的女人, 但仍然需要用力爱,用力爱, 在你明白什么是爱的时候。

如果说女人可以去评判, 那男人就没什么可评判的了。

就像是选择题,但只有一个选择。

乌鸦放在哪里都是黑的, 只是有的时候一群乌鸦聚集在一起时, 你便不太注意哪个个体更黑了。

那时你便不会去意识到黑其实是白的反义词, 而只是觉得那是一个外壳, 一个普遍通用的外壳。

所以童话故事里, 总有成群的乌鸦扑腾着向女巫身边飞。

这 便是全世界了。

那个老男人在床边对女人说“你是个腐朽,愚蠢,落后的女人” 女人便撇嘴啜泣起来, 脸上黏有残妆。

“为何你几年前不这么说我” 女人这样反问, 只是语气是那么软弱。

我想, 如果彼此无关, 同样的话, 后果想必会是一个响亮的耳光。

我期待这个时刻。

十分想像个伟大的领袖一样站在主席台上拿着麦克风做演讲, 意味深长的对着台下千万万妇女说, “你们很美丽,真的很美丽, 如果你的男人说你半点不好,请你不要哭泣,离开他。

” 你抬抬头,太多黑色皮毛的鸟在扑腾着翅膀, 它们比谁都想要个归宿, 虽然最后面对的只是个有着充分食物的囚笼。

老男人与少女亲近, 紧贴的感觉, 男人心里相比翻滚的太多。

如此新鲜的花骨朵, 没有盛开的妖艳, 但足以让其窒息和流连。

你已戒不掉如此沁人心脾的感觉。

反复递进达到各自极限, 但当你们站在底线的边界时, 就会发现你们相隔的如此之远。

也许没有比此更让你失望。

好像那个红衣服的女人在沙漠的木屋里倚着窗口对着镜子哀叹 终于是自己输了。

年华老矣

 4 ) 千帆过尽 娇颜依旧

我说过这样的话精致的女人 比一个 睿智 沉稳 帅气的男人有看头而且是远比我 更愿意去注视 揣摩一个 精致的女性她们 比任何 难以匹敌的那人 更吸引我很简单 女人那些个细密的心思 是男人一辈子 学不来 读不懂的这是 天性使然 自 受精卵开始 便注定的事情 开始的时候 揣测的是 一无所有的二小姐必定是处心积虑的引诱 拦截下 言不由衷 自私贪婪的姐姐的幸福 暂且不说 爱情吧或者 一切爱情的最终 形式也不过只是焦头烂额的争取 归结到 结婚两个字上面 如果是这样 那么真的是很没有意思姐妹花 都是 这样的例子 无论你是 从小到大 锦衣华服 还是 粗布麻衣无论你的气质是 雍容典雅 还是 芙蓉出水 到最后 也不过就是 纠缠一个男人 纠结于一纸婚书上面我看中的 是最后 传达出来的 女性的坚韧 女性的理智虽然是落水后九死一生的顿悟 但是 总归是上了岸的 没有继续沉沦 我喜欢的事女子在爱情幻灭前的那种 洒脱最后 也还是担当的起美人的称呼的不是 黄先生口中那个 愚昧 俗气 腐朽的女人不是 一个 守着男人 等着结婚 失掉尊严的 女人有人说 使她最感动的画面是姐姐 脱下自己的 丝质绣花长裙 照在妹妹身上 在厅堂里 教她跳舞旋转 眼睛对着眼睛 相视而笑 仿佛 最初的情感 一样 清澈单纯 那天的阳光透过 玻璃窗 透过 飘舞的白色窗帘 姐妹花 10年离别 那混沌的 浓郁的亲情 有人说 惊蛰她的是 妹妹出场 紧致一身的淡雅旗袍 深色毛质围脖 单薄的体质 素雅却不失浓艳的妆容但我确是被 最后大家 在厅堂里 照相的场景给打动了一个需要姐姐的妹妹 和一个先前需要爱情 现在 企及亲情的姐姐殊途同归的感觉 所打动了自始至终 我一直被周迅这样一种情感所牵引 那就是 她只是想有自己的亲人 有自己的家 有真正无欲无求爱自己的人所有的女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错觉 最爱自己的人是 自己身边躺的这个人 是自己的爱人 是那个可以用臂弯圈住自己 用唇 轻吻着你的男人爱情 永远都是奢侈的 东西 保鲜期不长 而且吹弹可破末了 反倒不如这些如出一辙 惺惺相惜的女人 女人是很强大的 当她们能洞悉的时候 可以舍弃 一切只为守住哪怕一份情感 前提是 这情感 必须 纯洁 坦荡 是一种 宁静的 互相给予的感情我看见了姐姐的眼睛,我想告诉她,我很需要她相互需要的人 在一起 就幸福了

 5 ) 如何厌倦

写在前面:以前写的随笔中是提到过这部电影的,可是如此沉闷而叙述拖拽中略显散漫的作品,可能只是在喧哗的视觉上再次显示下它也平非一般。

如何厌倦,不知不觉间,开始厌倦了这样的天气和这样无止尽的歌.还有一些语言和一些矫情的故事.今天偶然看了一篇别人写的文章,矫情的很.虽然这不是一个好的词语,但是我仍然要说.我不喜欢一个女人为了一个男人的爱情的故事,也不喜欢2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纠缠不清的戏码,还有那些不知所云的心情和厌恶的动作. 那天很晚的时候看周迅主演的<<美人依旧>>时间是定格在凌晨时分的.画面背景相当灰暗,而人物则一贯是是艳丽异常的,大量的对比色系恍惚在眼中,觉得绝世妖娆的.胡安的作品就是这样子,很强烈的运用大色彩来制造一些战乱年代的爱情或者是纠缠.很显眼的是周迅那头发上带的一朵橘红色的花.很亮也很刺眼,还有她整张脸的神情.以及那些是似而非的独白.颓靡的气氛和豁亮的色彩都呈现在眼中,还有那个年代的表现手法怎么会以地下拳击比赛来映衬呢?难以理解的方法.开始厌倦的,是俗情的人物冲突和不能理解的心理,开始厌倦的是网络里莫名出现又莫名消失的人,想到一只猫,这些天出没在我家楼到附近,每次他用那双眼看我的时候,我会发现心事会被看穿的尴尬,而后它消失我进屋.还在听一些很老的歌,但是在奶奶家从我妹手里要来的歌今天只是听第2遍就开始厌倦了.不之为何,开始厌倦的东西很多很多,不想说的话也越来越多,只是一味的沉默沉没再沉没.随手翻开那本看了好几遍的小说,如今恹恹的垂弃在书架上蒙灰了.如何令自己厌倦的,开始还是现在都不知道呢.

 6 ) 谁是谁的谁的谁

一个男人爱上两个女人两个女人恋上一个男人一段发生在旧上海的爱情话题搁在胡安的面前 却拿捏得恰到好处像极了本土的南翔小笼包 肥而不腻当上辈的恩怨积累到了姐妹俩的身上一切就变得不那么简单为了财产和名誉,姐姐可以掩饰着并不重要的亲情,与妹妹共舞为了仇恨和嫉妒,妹妹追逐着自己懵懂的爱情,和姐夫共舞两场舞蹈,两个亮点女人就是太聪明,不肯忘记,又不肯原谅妹妹在片中的自言自语始终不曾间断一直在引领故事情节发展或者可以理解为 整部片子妹妹的心里活动是主旋律一切围绕他而展开 从进入李家的不肯忘记,到对待姐姐的不肯原谅妹妹在用自己的青春和姐姐下了一个大大的赌注遇见姐姐前,有很多女人 见到妹妹后,还是有很多女人这些都只是一个过渡,谁又是谁的谁的谁呢?

姐姐输掉了爱情,妹妹输掉了理想和青春,男人输掉了赌场和颜面但是赢回了那份久违的属于童年的亲情那对在跷跷板上忽上忽下的姐妹俩终于明白生活不是跷跷板,让它停下的唯一办法不是靠自己的力量,而是善待对手,寻求平衡结尾部分,那个愿意与黄先生一起逃离的丫头谁又能保证以后的她不是小菲母亲的缩影呢那席让丫鬟湿了双眼的耳边话 会是劝解,是讽刺不重要了亲情回来了就好很喜欢结尾的处理方式,四世同堂一般

 7 ) 永远是过来人

电影其实并不那么好看,尤其是故事的旁白,甚至让人莫名其妙。

只是电影开始的镜头让我眼前一亮,接下来的一组镜头,更无论是构图还是机位,似乎都不是中国大陆导演的风格,后来才知道,原来导演是胡安,曾经的作品是《西洋镜》,一个肚子里有洋墨水的女人。

遗憾的是电影中夹杂着矫情、含混、错乱以及词不达意的慌张,似乎并不难以起到在大的时代背景下展现一个家族兴衰的故事,更难让仓促的三角关系以及带着几分鬼气的化妆吸引观众。

但终究还是想写些什么,或许只是因为实在想梳理一下电影中那烦乱的故事,或许只是因为被一张剧照吸引,周迅手拿着黑伞站在褐色的画面中,眼望着雕花的铁栅门,那身姿让人心碎。

又或许只是因为电影里的那一句轻唱:美人啊,你一路错;英雄啊,你错了一路。

爱是不能随便的,明白了的永远是过来人,从来都是这样。

 8 ) 如果没有男人,美人只会更美

最后合影时五角红星出现,大家一身朴素,姐姐说“好像还真是不同了”。

直接笑出来,搁这升华呢。

片子虽然简单,但也有许多值得细细回味的地方。

妹妹从潦倒但有生机,到逐渐奢靡颓唐,挣扎着渴望嬗变,再到最后的回归;姐姐从生来闺秀,柳眉轻挑,华服加身,却菟丝花般缠紧男人,到最后幡然醒悟,铅华洗净。

年华流转,千帆过尽。

才发现美人依旧,美人在骨不在皮。

还想特别提一下,可以看到很多画面是隔着屏风、门窗、帘子等等拍的。

一开始是妹妹对姐姐的若即若离,想要亲近却又不敢,想要远离却又不舍,明知利用还存幻想。

后面则是妹妹堕落的隐喻——画面笼在虚虚的薄纱中,像一场不真实的梦,像烟枪吞吐的雾,说明一切都是虚妄,都需要被堪破。

姐妹俩一直是对照组。

前面是妹妹对姐姐的羡慕和嫉妒,但她又有很强的自尊,希望去抓住什么,希望去证明自己。

这也是她的可悲之处,觉得生来不同,却又在现实面前溃不成军、悲哀地知晓自己的平庸与无能,只能故作倔强,强撑着嘴硬。

但转念一想,我又何尝不是,世人又何尝未有《山月记》中迷思?

看不上眼,只是移情罢了。

而到了后半段,反而姐姐对妹妹羡慕。

因为她比自己年轻,她比自己更得父亲器重——妹妹学业好,自己只被期许当闺秀。

看着妹妹潇洒地搬出去,她说:她的母亲当年也是这么走的吧。

她也一直想要通过出国,和老黄过二人世界,去实现现实的逃离,追寻理想中影桃花源。

却不得不承认,这只是一厢情愿。

而老黄的一句pua,让她说出了那句“如果能够选择,谁还会做个女人”,道出了本片另一重内涵。

在男凝社会之下女人的身不由己:没有明媒正娶的后代不得回来,而想要妹妹回来又是父亲的遗愿。

社会风俗的规矩,父权的规矩,都是男人的规矩。

与老黄的相处也是如此。

即便老黄又老又丑又虚,还没有她有钱,但依然可以有过那么多女人,还引得姐妹俩争风吃醋(太典了!

)。

通过指责来剥削姐姐的配得感;在性爱时,也多由他掌控姿势;和妹妹,镜头扫过她的胸部,下一秒水杯打翻,男人就要来擦,溢出的男性恶臭,性爱时说的也是“按我的方式来办”。

美人从精神到肉体,都被凝练成一个符号,一种男权下的华美的纹身。

这是除去姐妹之间的羁绊,破碎的原生家庭带来的拧巴、缺乏安全感之外,影片影射的另一重更大的悲哀。

只能像影片里一样,希望迎来解放,带来一股新鲜的海风。

还有几个印象深刻的地方:妞妞对姐姐说,她越来越像你了——杀人诛心。

妞妞要跟老黄走,她们都不离开,我跟你离开——太爆笑了,男人能不能少点普信,怎么这么多女人瞎眼。

公馆里老妪的打扮与妹妹别无二致,冠鲜花,抹朱颜,幽幽地唱词——奇异的宿命感,如同照镜,却又与姐姐巧妙地连结。

 9 ) 沧桑的不只是声音

看这部电影的初衷是想听周迅的声音。

我非常喜欢周迅的声音,让人心静,特别是从那种古老的画面安静的缓缓进入你的耳朵里再流进心里的感觉,更让人喜欢。

瘦弱的身子不禁想让人搂在怀里,那种民国时期上海女人穿旗袍的独有的气质与美在她身上像熏香一样萦绕。

周迅站在镜子之前,渴望亲情,渴望爱情,感觉自己得到的时候发现原来最终还是要被抛弃。

她缓缓拿起那朵红色的花别在头上,对自己说:我姓李。

所以当她和黄先生见面的那一瞬间我就仿佛看见了她后来向他靠近的脚步。

周迅的旁白贯穿电影的始终,音乐缓缓从心上淌过,不知不觉间,电影就结束了我不喜欢多情的男人,尤其是有魅力的多情的男人,这种人最伤女人心我周围就有这样的男人,他们会对你好,像爱上你了一样,可是当你觉得已经爱上他的时候又发现自己可笑的是一厢情愿。

让你不知到底是他多情还是你自己多情。

这好像与电影中的黄先生不太一样了,因为他对这两个女人好,徘徊其中是因为他爱,爱她们之中的每一个。

一个美丽多情,一个年轻善良,一个红玫瑰,一个白玫瑰。

幸亏谁也没有和他在一起,如同一句话说的: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玫瑰就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而白玫瑰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久而久之,白玫瑰就成了衬衣上的一颗纽扣,而红玫瑰却是心头的一颗朱砂。

可能她们都没有成为黄先生身边女人中的最后一个,可是却最深刻,我喜欢这个结局,美人依旧

 10 ) 观美人依旧

很久之前在病床上看的影片,刚刚翻到当时写下的感受,搬了上来.一部关于在亲情和爱情中挣扎的影片.最初是因为对姐姐所拥有的而嫉妒和误会而做出了使三个人都痛苦的事情。

是嫉妒?是自尊?是生来便坚毅刚强的性格?把爱情作为生命的全部的女人,眼中便只有爱情,忽略了妹妹的感受,但最终仍旧选择亲情。

让人不禁疑问最初强烈的爱情对于她究竟有多重但抑或是这女人的感情到这种时候便变的隐忍?

男人成为配角,爱情不是主题.喜欢周讯在电影里的装扮,无论是前期清纯形象,学生装,帆布包,杂乱却显得独立倔强的头发,那样真的很漂亮,标准的美人胚子,还是后期是截然不同的风格,让人觉得惊艳,浓烈的妆容,合身的旗袍,勾勒骨干的曲线,这样的人走在战乱的旧上海的街道上与它沉重混乱的颜色,对比鲜明.故事情节似乎简单而老套,结局仿佛成为颠覆性的搞笑

《桥之彼端》短评

看过。真是浪费了这三个演员。

6分钟前
  • 雨雨
  • 较差

……

7分钟前
  • Maggie
  • 推荐

糟蹋了好演员

12分钟前
  • 说文叨影
  • 较差

邬君梅和周迅都好美好美好美啊~~~

15分钟前
  • 吃瓜专业户
  • 力荐

英雄错了一路,美人依旧……青岛

17分钟前
  • Mo
  • 力荐

很早看的.一直想不起叫啥名字~今天突然记起来了.人的记忆真奇怪...

18分钟前
  • 还行

两个没人爱的女人~~这就是生活吧~男人就是喜新厌旧╮( ̄▽ ̄&amp;#34;)╭

22分钟前
  • 揍敌客小丸子
  • 还行

姐姐啊姐姐

24分钟前
  • 404
  • 较差

因为周公子。

26分钟前
  • 原諒我红尘顛倒
  • 力荐

拍得很美,但不太好看

29分钟前
  • kingfish
  • 推荐

主题不明,情节纠结不清,一般般,只是喜欢周迅罢了。

34分钟前
  • 浠墨
  • 还行

没看懂,也不想看懂。

36分钟前
  • lolulily
  • 较差

不喜欢!!!

40分钟前
  • 冰糖木耳
  • 较差

这应该是我给分最低的电影了……

43分钟前
  • iceY
  • 很差

我迅还是美。

45分钟前
  • 璐尔北
  • 还行

美得靡靡,爱得靡靡。心念是光和影的作弄,美也可畏惧空洞?突然发现,我真矫情…

47分钟前
  • TiffanyHsu
  • 力荐

当年看过的电影

52分钟前
  • 半解
  • 较差

真的很一般。

53分钟前
  • 胡同口
  • 很差

如果不是周迅,只有2颗星。对白生涩,情节松散凌乱,邬君梅演技不怎样。

54分钟前
  • 薇安
  • 还行

因为三个演员看的,但编剧和导演都太尴尬了。很讨厌外国人或ABC写中国故事,那完全是臆想式的意淫。很讨厌把历史时代背景强做设定,以为“倾城之恋”,却是无比矫情。小菲口口声声要读书,但全片都是她嘴上说说,进了大宅无非就是打扮与偷情,又当又立,而灵动的周迅并不能力挽狂澜;姐姐璎子非常架空,大家闺秀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几次Pparty是完全西化的概念生硬地嫁接在解放前的中国旧社会;最奇怪的是让王志文演拳击手,还要在离开前最后打一次拳,可见导演根本看不见活人只在自己的臆想中。兜兜转转的两女争夫的故事纵使老套,好在倘若有些桥段够暧昧够情色或够虐也都好,但观感就是拧巴和油腻,幕后主创自嗨,幕前人物尴尬,观众只能如坐针毡。话说摄影很好,但仅有画面并不是电影。

56分钟前
  • call of abyss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