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片以中国近代最重要的军事工业生产机构江南制造总局为创作背景,讲述一个学徒少年在师傅的教导下最终成长为顶尖的技术人才,制造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军械。
作为第一部民族重工业题材的国产动画,影片以江南造船前身江南制造总局为原型,以具有幻想色彩的动画形式展现了小人物在民族大义和国家命运前的大情怀。
大银幕上的动画少年志,抒发的是中国造船的燃情岁月。
整体画面色彩感觉还是不错的~配色也很好看~没有俗和土的感觉~看起来色调和谐~有自己的风格~当然还有很多需要进步的地方~动画制作和情节上的细节相比之下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不过这部电影意义更大于实际,让我们追忆那段值得尊重的历史~学习那个年代那些人的精神~给活在当下的我们继续前行的力量和信念~
这是一部好作品,看完后令人振奋,不由得觉得我们国家真的强大了!
尤其当56-110出现的时候,心中的家国情怀上升到高点。
不得不说,中国的军工人还是很争气的。
甲午一战受尽耻辱,我们随着社会进入了兴盛繁荣时代,很多人都是把历史当成了历史,故事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这个影片对于军工人来说,是一个故事与情怀兼具的佳作
1868年,中国历史上第一艘机器轮船在上海下水,轮船由江南造船厂制造,曾国藩曾为这艘船取名恬吉,寓意「四海波恬,厂务安吉」。
动画电影《江南》以1894年江南造船厂为军舰制造机械快炮为背景,影片中,造船厂的技师陈铁寒两次提到为轮船提供蒸汽动力的煤质量不高,一次是在造船厂的厂房内,第二次是他随水师作战、在海战开启之前。
在海战中,水师舰队趋于下风,配置了造船厂打造的快炮的鸿远舰弹尽粮绝、船舱进水,指挥鸿远舰的管带大人命令将鸿远舰撞向敌舰。
1894年,中日黄海海战爆发,北洋水师败局不可逆转,致远舰指挥官邓世昌命令驾船撞向日本军舰,结果致远舰遭遇炮击沉没。
1893年,汉阳铁厂在武汉竣工。
在历史小说《走向共和》中有个细节,汉阳铁厂落成以后,英国《泰晤士报》却是看衰汉阳铁厂创建人张之洞的仕途,英国报纸指出张之洞不懂化工,拒绝预先化验铁矿石,结果购置的高炉不能够排除铁矿中的磷,导致炼出的钢材报废率极高。
为了扭转局面,张之洞请盛宣怀推行官督商办,多方筹措资金,拆毁旧的高炉,购置新的高炉。
古老的中国积贫积弱,生产精煤、精铁乏力,江南造船厂这样的军工企业在日本等强敌的还伺下艰难起步。
古老的中国孕育出阿榔这样狂傲精诚的少年,阿榔的师兄们那样少年意气奋发的青年,还有阿榔的师傅陈铁寒和管带大人那样少年气魄不改的壮年。
天翻地覆慨而慷,古老的中国新生。
在《江南》尾声,1894年中日黄海海战过去的60年后,穿着中山装的机械老师傅阿榔在厂房里看到组装完成的新中国第一艘潜水艇,激动不已。
正是在1956年,新中国第一艘潜水艇在江南造船厂下线。
今天看到国资小新微博发的一个视频,视频用作曲家曹火星创作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串联起新中国的成立与建设,在视频中,原深圳招商局研究部总经理梁宪在回忆深圳特区的成立以及深圳改革先行者袁庚时,提到了袁庚常提及的「羚羊飞渡」的故事。
在纪录片《激荡19782008》中在袁庚身边的工作人员详述了这个故事,大致是羚羊在躲避围捕跳跃山涧时,老羚羊先跳,小羚羊以老羚羊为踏板跳上山崖,老羚羊坠谷。
2019年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5周年,前不久,新闻媒体报道了考古专家在威海发现甲午沉舰定远舰的遗址。
从甲午战败到今天「不惹事、不怕事」,是血荐轩辕的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们用自己毕生的时间换来了后来人发展的空间。
前段时间去影院观看了这部影片,一直没来得及写影评留念一下。
虽然已经提前做了心理准备,但实际观看时还是被小小的感动和惊艳了一下,宫崎骏风的审美,大友克洋式对蒸汽钢铁时代的致意,在国内的文艺表达上,这是破天荒第一次。
这么好看的动画竟然没人看,可惜可惜。
作为一部向军工致敬的70周年献礼片还是很不错的,主人公可以看作为一个时代的缩影。
他的这种奋发图强和废寝忘食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本片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清朝末期因为军事武器落后而导致甲午战争失败,和李鸿章创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全员齐心协力并肩作战不断努力进步的故事。
展示了中国产业工人的报国情怀和工匠精神。
国漫首创机械军工主题,难能可贵。
在以神话为主的国漫产业中,这种写实作品的成功十足惊喜。
非常新颖独特的叙事手法,很不错的画风,值得观看。
我觉得上海的朋友,尤其是老一辈上海人,应该更有感触,毕竟江南制造总局在上海,另外,李鸿章不仅创立了江南制造总局,还于1872年创立了轮船招商局(现招商局集团)当年轮船招商局总部也在上海。
支持国漫,尊重历史,做一个努力上进且优秀的90后,加油!
国漫,加油自己!
动画电影《江南》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
它以一个江南制造局学徒阿榔的成长故事为背景,告诉我们近代船舶工业发展的不易,同时提醒我们广大造船从业者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工匠精神。
影片剧情适合的年龄层稍低一些。
画风可能不太精致,但有些细节处理用心了,比如师傅困在轮机舱那段,可以看出身体漂浮的状态会根据水位来改变等等。
末尾比较感人,结尾曲也很好听
以清末为背景,以现实中真实存在过的江南造船厂和老上海为场景,以民族军事工业为素材的《江南》,是一部极其稀有的现实主义动画电影。
在我的印象里,这一题材应该是首次出现在国产动画作品中。
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如何也应该先鼓励一下创作团队的胆魄。
因为,如果永远不敢尝试未曾有过的题材,永远不敢挑战未知领域,那我们就只能像片中的北洋水师那样,师夷长技却无以制夷,永远无法傲立于世界之林。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动画创作团队驾驭这样题材的作品显然还是有些吃力的。
这种吃力就体现在难于刻画宏大的历史观,难于表现复杂的人性,和难于聚焦真正有力量的故事上。
而这三者往往是现实题材作品的核心要义。
《江南》的故事发生在中国一段最屈辱的历史进程中,可是影片却没能把这种民族的悲愤与压力表达清楚。
上海的街道市井一片祥和,人们生活的节奏也是不紧不慢,好似外敌入侵对中国人的生活与心态没有任何影响,一个个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丝毫没有让整个社会紧张和激愤起来一样。
这就使得好像造不造船、有没有机枪,都是没太大所谓的事情。
影片后半部分的海战固然激烈,但距离人们生活太远,危机感太不强烈。
如果没有兵临城下、救国图存的危机感,怎么能让一代中国工匠的爱国情怀和献身精神产生质感呢?
阿榔虽然是影片的主人公,但好像没有什么让人能铭记的性格。
本应是影片情感高潮的拜师礼,不知为何难以让人发自心底的感动。
究其原因,就是对人性刻画得不深刻,对复杂的现实予以非黑即白二元式的简化处理。
好人永远都好,坏人永远都坏,主人公的成长既没有经历什么两难的抉择,也没有使其跌至谷底的挫折。
阿榔与师傅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使得他们的别离就不会那么刻骨铭心。
最重要的是,影片究竟要写一对师徒传承工匠精神的故事,还是写天才少年拯救江南造船厂和开创新一代民族军工事业的故事,不是特别明确。
好像什么都想要,但是又什么都不太聚焦。
既然是造船厂,最后应该聚焦到造船上,但影片把大量的笔墨集中在造机枪上,这就使得无论是开篇的梦中飞艇,还是结尾的巨轮下海,都让人感到接不上影片的主线。
为什么在这样现实主义感很强的一部动画中要加上梦中飞艇这样一段浪漫主义的想象情节呢?
这可能还要从日本一部很类似的影片说起。
宫崎骏的动画电影《起风了》就是与《江南》十分类似的一部作品。
也是讲一个天才设计师的成长历史,也是讲设计零式战机这样的投入到战争中的国之重器。
在《起风了》的开头就有主人公小时候做梦乘坐自己制造的飞艇遨游天空的一段想象描写。
但是两者的区别就在于,《起风了》本身就是讲设计战斗机,所以梦里的飞机与实际后来的飞机是相呼应的,而《江南》梦见的是飞机,最后设计的却是船,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之感。
《起风了》那段梦中飞行的末尾是战争来了,主人公的飞机被击落了,从而引发了人们对现实的强烈危机感,显示出为什么设计零式战机对日本是如此重要的,而《江南》中的梦中飞行的最后是被苍蝇拍状的云彩打落,纯粹是孩子般的游戏,丝毫没有照进现实。
可以说,《起风了》的想象是为了增强现实的想象,而《江南》的想象则是为了减弱现实的想象,所以两者在同样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中的达意效果自然就大不相同了。
《起风了》的开头说,“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片尾说“去者无复返,飞机是受到诅咒的美梦,会被天空吞噬得无影无踪”。
这一头一尾的发言都相当重量级。
前者说的是为什么要造飞机,虽然是给人们带来残酷战争的机器,但也是为了努力生存的产物。
后者说的是导演对这种战争机器的反思。
《江南》也是设计战争机器,最后结局也是战败,却没有很好地阐释中国为何要造船,为何要出海,映照了怎样的初心,也没有很好地解读中国从海战失败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这就使得从海战失败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巨轮下海之间缺少一种让人能感知得到、说得出的逻辑链接。
所以《江南》的现实主义是一种简化的现实,换句话说是一种透明的现实,透过现实实际看不到本应看到的历史观和情感人性。
希望以后的现实主义作品能在如何让现实属性更加实质化上再下些功夫。
动画影评俱乐部 inside
电影中虽讲述的是江南造船厂在洋务运动时期的故事,但也是我国军事工业逐渐成长的一个缩影,通过动漫展示军工题材使大家用一种轻松易懂的形式了解到中国船舶业的工匠精神。
不管是小朋友还是我们成年人来说,电影所传递的爱国主义与坚持不懈的精神都足以让我们相信,我们的民族工业的未来会瑜伽辉煌,我们的祖国也从不缺乏脊梁。
我为我的祖国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70年弹指一挥间,这盛世如您所愿!
强烈推荐大家去观看。
少年郎,少年狂,少年心里滚烫着希望。
不再儿女情长,不再神仙妖魔,用最老少皆宜的方式,讲述军工人的故事。
素材于历史,于生活,于前辈,于身边,用影视语言来叙事,不用刻意煽情,却能直击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也提供了最坚硬的能量。
而今,是无数个铁寒师傅,阿兰师姐,阿榔少年,在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正如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历史的长河中没有一个小人物,我们都是建设者,我们都是追梦人。
历史值得铭记,《江南》值得观看!
暑期电影档向来是竞争最为激烈的时刻,各路豪杰捉对厮杀,市场上弥漫着腥风血雨,随处可见肝髓流野。
然而今年的暑期市场却被一位顽童搅得天翻地覆,本该波涛汹涌的市场,变成了哪吒庭院中的池塘,格外温良恭顺,任由他嬉戏玩耍。
被哪吒挑落下马的不仅仅是桀骜不驯的敖丙,还有舍生取义的刘培强和身手矫健的蛟龙突击队。
承载着国产动漫诸多历史桂冠,携着50亿票房的余威,哪吒退出了2019年影坛,将振兴国产动漫的接力棒交到了另一位顽童的手中——来自江南的阿郎。
没有魔童的灵珠护体,肉体凡胎的阿郎面对这一棒是接还是不接呢?
这是个不是问题的问题。
《江南》是由中船影业投资制作,以清末江南机器制造局(今江南造船厂)为背景,讲述两代江南机匠以身报国的故事。
他是弘扬江南精神的鸿篇巨制,也是向新中国70周年华诞的献礼工程,影片处处透出主创团队的良苦用心。
一、别出心裁之作影片第一幕的机械城堡和飞艇,仿佛看到了《哈尔的移动城堡》和《天空之城》的影子,影片的画风和人物的制作上摒弃了当下流行的3D绘画技术,选用了二维制作,再加上鲜艳明亮的配色,使影片增添美术感和强烈的视觉冲击,这些元素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原来他们在向经典致敬,主创团队以宫崎骏和吉卜力工作室为对标,希望为观众打造一场视觉盛宴,可见其用心良苦。
只是他们的梦想能否与实力相匹配,还需要观众来评判。
二、魔幻现实主义电影的用心之处还在于力图还原江南厂的旧景,真实展现船舶制造的过程。
影片中依稀可辨江南厂的厂区布局,还有教课书般的造船工艺:铆接的船壳、蒸汽动力的推进系统以及侧向式下水,这些早已躺在博物馆中的经典场景,引起了船人的共鸣。
蜿蜒的黄浦江和喧嚣的城隍庙,也使得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并且挥洒青春的人们,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回忆。
但是看到“小笼包”智斗日寇、升龙艇超强续航力、沉船中勇救恩师,不禁使我犯起了尴尬症,显然这些场景与常识相悖。
毕竟日常工作中对外板平整度不超过4mm,装配精度要求保持3mm,轴系镗孔误差小于0.03mm,难免对这些瑕疵感到介怀。
无需太过于苛求,因为他是动画片而不是纪录片,想到这我便能释然,抱着轻松愉悦的心情继续着观影体验。
三、江南魂和强军梦影片的高潮发生在中日海战中,战场上经典的桥段再一次上演:在宏远舰弹尽船损情况下,管代命令机匠开足马力,以残舰为武器撞向敌舰,这一刻我们无不为将士们英勇无畏而动容。
我们这一代人对于甲午海战的全部记忆都来自于电影《北洋水师》,他已经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每每念及于此,一股屈辱和悲愤就会逐渐蔓延,以心脏为起点,通传至头顶和脚趾。
经此一役,彻底改变了东亚以及世界的格局。
战前日本国内矛盾丛生,内阁在反对派的声讨中苦苦支撑,经济濒临破产。
日本赌上了自己的国运,在欧洲发行了2.5亿日元(相当于日本年税收2.8倍)的债券筹备战争。
战后日本的实力得到了西方国家的认可,取代中国成为了帝国主义在东亚的代理人,正式加入了西方列强瓜分世界的盛宴。
晚晴的腐朽和衰败在这场战争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战后中国被西方国家从合作伙伴的名单中剔除,彻底丧失了政治改良和国家崛起的机会,沦为了帝国主义肆意掠夺和蹂躏的对象,也加速了中国的民族运动的兴起和满清的灭亡。
承平日久,人不知兵。
和平繁荣并不是世界的本来面貌,他只是短暂且不稳定的平衡,国际局势的一个扰动,就有可能打破这种状态。
我们生长在新中国,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对于拥有的和平环境早就习以为常,觉得理所当然。
只有经历过战争的苦难,才能认清他的狰狞面目,也就更觉得祖国所取得的成绩弥足珍贵。
天上的乌云终会散去,燃烧的水面也将归于平静。
祝愿世界能永享太平。
若无法遂意,我愿祖国船坚炮利、国富兵强,愿将士冲锋陷阵、保家卫国。
我们不惧任何邪恶的挑衅,也不让这片土地重浴战火。
这是江南的意志,中船的精神,也是每个人的强军梦。
这画风配不上海报啊!!
以甲午海战为背景,多少还是有教育意义的
精神是好的,故事性太弱了。。
很好看的电影,制作精良
国产主旋律动漫军工片值得一看不亏值三星最后音乐阔以一听
那个冬天城隍庙屋顶还有积雪的年代早已过去了
开篇是吉卜力的影子,梦醒之后开始讲自己的故事,有喜有悲,大起大落,动画做的很棒,场景景色特别美,动作处理也很好,音乐也配的不错。看到今天的中国动画可以这样,真的很感动。七年前去参观鲁美的影视动画工作室,听着一群有梦想的年轻人在讲未来十年中国动画的发展。从今年上映的几部中国动画来看,已经超出我们当年的期盼,继续加油啊!
少年强则国强
师徒情切、家国情深,一个感人肺腑的好故事。现在的孩子很少会了解百年前的国难,而《江南》恰恰是一部值得被关注的好电影。
影片讲述在清末的上海,一个顽皮的弄堂少年阿榔阴差阳错进入江南制造局成为学徒,从而开始了他的精彩人生冒险。
硬着头皮看完的,有点过于说教了。。画风最好的是海报。。
在感受到满满正能量的同时,亲身感受到了70年大庆的预热气氛,祝亲爱的祖国母亲,生日快乐!
风景和建筑的画风我是很喜欢,有些细节还是不行,人物画风也有些怪怪的,感觉不太相符,配音也不太行。剧情嘛就那样,毕竟面相低龄市场。说实话,中式蒸汽朋克我还是挺喜欢的,之前也没见过很多,这方面我还是挺喜欢的,内味很足。
我都不好意思看完!太他妈尬了!
北京场点映。主旋律题材动画片,开场有些宫崎骏的感觉,很像《哈尔的移动城堡》。之后慢慢的脱离了吉卜力的影子可以开始讲自己的故事,讲出了中国军工的情怀。管带大人据说是邓世昌的原型,故事参考了甲午中日战争。很燃很有民族情节的动画片。
感觉就是舰船发烧友自娱自乐呢
倾向于少儿的电影,善恶分明,给四星是因为我们真的需要正能量鸭,加油国漫。认真评论的话,三星最多。
3星半,超出预期。题材还可以,说军工的(虽然不深入),也提到了当年的甲午战争;故事确实比画面好,画面的衔接有点生硬,色彩也是满明亮的。小孩子应该蛮喜欢。看完之后我还是有点感动的。现在的日子来之不易,大家要幸福啊~
原来是这样,你们高兴就好
战神劫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