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上来说还是可以看的过去,就是其中有几点感觉不是特别通顺。
第一,姜元元害怕爸爸知道她得病,不敢告诉爸爸,害怕爸爸,又不是真的怀孕,是真的身体出问题了,害怕爸爸知道,为什么???
后面爸爸知道得病后,但爸爸不好意思提这个事,俩人就没沟通,这一点理解不了,明明后面她爸为了治她的病都倾家荡产了。
第二,只是出现一张挂号单,又不是确诊怀孕单,怎么就涉及她们了,影响她们了,虽然我知道谣言可怕,但是退一步来讲,即使真的怀孕了,这是姜元元自己的事,外人怎么会去在意你,就凭你是她的室友???
第三,隋楠得了抑郁症,提前离开学校,跟姜元元的自尽是没什么关系的吧,琳琳也只是嫉妒姜元元,虽然当时提议写举报信,但后面她一直持的观点是不再主动管这件事,她实际上也没做什么,只是抱怨了一下,林小北凭什么质疑她俩,将姜元元的死怪在她们身上,就是为了拉个垫背的。
第四,姜元元和聂医生的关系我感觉过于简单,如果能够再加上一层,聂医生是他爸现任妻子和其前夫的孩子,两个人之间存在一定的法律关系,但彼此之间又不想有太多联系,剧里面只是单纯的看病,后面聂医生偶然遇到了她,发现了录像带,略显突兀,如果是有这层关系在,发现那些东西会不会更合理一点?
(以上均个人观点)
看到开始的时候就想到了,作恶的人是林芨。
让人想不到的只能是她,中间室友对姜元元的阴阳怪气,真的有点令人无语,就算流言是真的,做这些事的人是她,怎么还能影响你们学习了呢?
怪会给自己的无能找借口的。
林芨的动机也很简单就是妒忌,主要动机还是因为她没考上播音,偷看别人信件有点过分了吧。
这个剧情有点强行悬疑,比如真的是卵巢囊肿,那也会跟好朋友说的,也不是羞耻的事情。
还有林芨跟姜元元玩得好,一个宿舍的还能看不出来吗?
太奇怪了。
故弄玄虚,姜元元最后的视频里说的话,真的感觉编剧能力不行,什么叫我不应该怎么样吗?
她干啥了,故意让人感觉她就是和校医发生关系,强行悬疑,无语了。
她不只是生病了没跟同学说吗,不想同学知道她有卵巢囊肿,但是不介意同学怀疑她怀孕和有夫之妇乱搞………这和逻辑吗?
最后都结局是幻想的吗?
我无法想象,恢复健康的姜元元还能好好的和大家一起相处
我觉得也没评论里说的那么差?
掐头去尾忽略十五年后聂医生攒局的不合理性,中间的互相指证还是挺能看的,反转也没有特别生硬阿。
最起码不比绝大多数知名小花小鲜肉主演的号称大制作的IP剧强吗?
说实话演技虽然跟老戏骨没得比,也比小花小鲜肉强百倍了。
烂尾确实是烂尾了,那个结局不管是想象还是啥,都不如没有,到林小玉心里那句对不起就可以结束了
看过无数悬疑推理故事,这篇故事实在算不得出色,整体都在意料之中,演技呢,不功不过,圆脸女孩子有几段还有点跳戏,结尾也强行happy ending,然它仍算是有打动人的地方。
关于矛盾性,实在不能理解的点有两个,一个小玉的动机,一个是元元的做法。
林小玉整个行为很像放学后的那个凶手,是我理解范围之外的。
或许是见识太浅,不能理解这种小事引发的夺命恶意。
东野的恶意里那种纯粹的恶人,他做什么恶事都很合理,也未见得世界上不存在这种人,但是小说或剧里大多惯性写单纯恶面,没有那么立体,自很难突然去追究他害人的合理性。
挣扎在黑白边缘的人们在被逼迫的情况下为恶也是一种带有可能性的事件,这种触发很模糊,难以界定,但是会否因为臆测的她是不是看见我出丑伤害自尊了,就动手去害人,这个点之于我,是很难理解可以触发如此大的恶意的…一个偏执狂精神病突然发疯杀人这个逻辑是通顺的,一个普通人因为比如说一块橡皮这样的事就决定害人,有点奇怪。
元元是里面最单纯的人,干的都是好事,但是一个字也不说,被误解了也不说,为闺蜜好也不解释,实在是不太符合行为逻辑。
每个人都在递刀子,她们都是“恶人”,仅此而已么?
从前的“她”死了,其他人呢?
静下来仔细想想,这些矛盾具有其合理性,处于那个年纪,有些偏执,被误导,钻牛角尖,是真的看不见一些东西的。
被蒙蔽?
傻么?
现在回头看是蠢的,不能理解的,因为我们已经走了这么长的路,立足点已经不仅止于成绩,少女心,出去玩。
那个时候呢?
回过头想来,我曾经遇见过很多个处于灰色角落的同学,学习成绩一般,模样一般,内向,不被人注意,属于那种突然几天不来上学也没人注意到的,宛如尘埃的存在。
那时即使没有参与欺负她们的行列,并偶尔发散可怜的同情心带着她们一起玩,但是实际上也从未仔细考虑过她们究竟过得好不好,现在想来答案是确定的“不好”。
那时只知道看见了大家不愿意跟她们玩,她们连单词也背不会,数也不会算,稍微受到命运厚待的我,便只觉得她们不用心吧,一小时一个单词怎么可以不会?
但是我忽略了她那时被罚着不许吃饭,当着全班面站在角落,是多么难受,我忽略了大家嘲笑她胖和笨,是怎样长久而缓慢地侵蚀她们的心的。
其实我自己也曾因为同学的坏话被排挤过,还曾哭着跑回家,跟妈妈哭诉我没有朋友玩了,我自己本身是知道这种痛的,但是作为一只心大的孩子,还有亲人在侧,伊时的我,只知道自己这样不舒服,过去了就过去了,不知道推己及人,去深思其他一直处于这种状态的人是怎样生活的。
所有的思考都很表面,没有人玩被误解哭一场,考试好了有新朋友了开开心心。
我做到的,也仅止于大家赐予嘲讽的时候觉得这样说人不礼貌,不参与嘲讽,有着所谓的可怜的同情心,并不能同感,只是默默地看着一切发生。
我不知道她们后来过得怎样,好不好,长大以后成绩不是主要旋律的情况下,是否有一点点好转。
又或许对于那个时候的我也无法指摘说你为什么不多思考一步,但是突然觉得不知不觉间,已经错过了很多,冷眼旁观过很多次细碎的恶意。
元元美好吗?
真的是最可爱的女孩子吧,阳光,乐观,为她人着想,开朗积极,那么美好,却又碎的那么彻底。
而我所旁观过的女孩子们,可爱的一面被人看到过么?
一个孩子的恶意会有多大,可能不至于害死一个人,但是处于一种思想没有成熟,在一些限制条件下的小小的报复,或许毁掉的也正是那个时候,自己的天也不过是个考试卷上的成绩的小孩子的所有。
没有一定要站在道德制高点抨击些什么,一定要让所有孩子看到局限外的广阔,只是深思,这个成长的过程,有什么是遗落的,现在就真的成熟了么,思考东西真的就不那么蠢了么?
而我们又能做些什么来避免这样同样的悲剧一幕幕重演呢?
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但是有些东西,是可以避免的,是吧?
是的吧。
【严重剧透警告】 看了刘哔的推荐,觉得这部剧很有意思,因为只有三集,短小精悍,果断看完了。
整体来说,有很多小的的问题,但是并不影响整体的观感和顺畅性,我仍旧是愿意推荐的,也希望悬疑剧市场也能有更多更优秀的小制作也能迎来春天,百花齐放,带来更多的色彩。
这个小评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凶手”究竟是谁2.流言可畏3.影片优点和存在的问题4.片中小彩蛋5.关于可能有另一个版本真相的推测6.结局是真实的吗*因为没有看过原作小说,所以以下内容仅基于电视剧内容。
*1.“凶手”究竟是谁事件的起因是,15年前姜元元因一封举报信与校医聂医生交往并怀孕的流言满天飞,不堪忍受的姜元元选择在宿舍结束自己的生命。
15年后功成名就的著名主持人林小玉接到一个名为秘密的人的私信,威胁她组局将舍友聚集到一起找到真相。
这其中还有做了富太太的查燕玲和在国外生活的电莉,以及元元出事之前就出国离开了学校的隋楠,以及躲藏在幕后的元元男友郑义。
随着剧情的展开,越来越多的矛盾和不为人知的细节被剖开,像一片片拼图逐渐拼凑起来找到真相。
其实人物之间的冲突并不复杂,凶手究竟是谁并不难猜,很多人都很快就在心中有了答案。
因为剧中的线索简直太多了:第一点,林小玉本可以拒绝组局,但是并没有,她要占到主动性,所以不仅组了局,而且将看上去本来和这件事并无关联的隋楠强行拉到同一战线,坐实了她心中有鬼。
第二点,在元元出事后,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并且为之付出了代价,但是只有林小玉一个人依旧过的很好,我们可以合理推测她是元元出事的唯一受益人,也就是最有动机的人。
第三点,林小玉熟悉房子中每个摄像头的布局,并且几乎全程背对能够拍清面部表情的摄像头
与其他人相对而坐,避开镜头 第四点,林小玉全程引导话题走向,制造矛盾,将所有人的注意力引到电莉身上,并且面对大家的关键质疑时从未主动解答,而是选择忽视和回避。
第五点,可以说是导演的明示了,全剧唯二出现镜中像和镜外人同框,都是林小玉,场景都是在洗清自己的嫌疑。
这其实是在明显的告诉我们,林小玉并没有说实话,她有两面性。
第一次出现在举报信被贴出后宿舍内讨论
第二次出现在被指控后否认 如果前四点只是关于剧情的推测,那么第五点就是导演通过画面的信息传达了。
所以我觉得,导演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忽悠大家,而是直接将事实摆在了台面上。
为什么呢,这就要说到下面的部分,也就是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
2.流言可畏导演没有刻意去隐瞒究竟是谁贴出了举报信,是因为这个凶手是谁并不是导演要表达的重点。
举报信表面上看是压死元元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是实际上,元元在此之前承受了太多太多了,捕风捉影的只言片语,少男少女们可怕的嫉妒,无关人士茶余饭后的一次次添油加醋的八卦,每个人口中传出的流言都像一根根针一样,一点一点刺痛着十九岁半的元元。
一根针或许没有那么痛,但是十根,一百根,一千根,足以让元元千疮百孔,无法忽视。
而这其中,最可怕的是来自亲近之人的不解和背叛,对元元的伤害力道远远超过无关人士。
每一个在背后指指点点,把八卦传出去的人,每一个她曾经相信和视作朋友的室友,甚至她最好的朋友,她喜欢的男生,都相继选择离她而去,选择相信流言,甚至为了一己私利加以背叛。
这过程中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每一个参与了流言的人都是加害者,每一句加害者都挥舞着无形之刃,刺向无辜的元元。
这无形之刃从亲近之人而来,从无数陌生人的口中而来,死死的从四面八方将她围住,没有一丝一毫可以喘息的空间。
元元死于流言,死于痛苦和绝望。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而元元决定将刀片割进手腕的时候,也没有一个挥舞过无形之刃的人是无辜的。
其实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并不少见,也有许多人或多或少在因此受害,小到苦恼于同事的闲话,大到遭受着看不到真相的群众的语言暴力。
不做流言的制造机和传播者,面对流言坦荡勇敢,不要窝于痛苦之中,多多去与人交流交流打破虚假,坚定的相信总有云开雾散的一天。
3.影片优点和存在的问题这部剧有很多值得大家一看的优点,我尤其想说一下演员的表现和角色的刻画。
5个女主的演技都很在线,高中时期的青涩和长大后的各自境遇都在一个小小的房间内表达的非常到位。
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也仅靠几个场景交代的非常清晰,并且一以贯之。
剧中各方面都存在一些小问题,比如剧情方面:林小玉拿到的成绩只是艺考部分,还需要文化课成绩才能得到最终结果;隋楠并没有实质的过错,只因为她没有见证元元的自杀就加以指责是否太过勉强;元元录像中“为什么是你”这句话如果是对父亲说的,那么压死元元的最后一根稻草其实是元元自认为的父亲的冷漠不理解和不关心;最后推门而入的聂医生究竟是从哪里推门而入的,难道是一直守在门外吗,如果是这样林小玉多次张望,为什么没有发现;第一集7分36秒有过一个镜头,是林小玉向窗户外面张望,可以明显看出公寓这是一楼,那么仅仅锁门显然不能造成一个密室,除非窗户也锁了;人脉广的著名主持人林小玉能通过朋友挖出失联十几年的郑义,为什么不知道元元还活着;……等等,就不一一列举了。
因为这些虽然是问题,只是剧情不够严密,勉强也可以通过解释自圆其说。
除剧情外,多次出现配音问题:比如现场收音和后期配音的区别比较大,有的地方混用,有点跳戏;可能是因为台词有改动过,多处配音和角色口型不符。
剪辑上的小问题: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在林小玉揭穿了电莉做小三的真相后,隋楠也意识到林小玉也存在作案的可能性,这里有一场小高潮,是四个人之间的对峙和质问,从观者角度看,稍微有一点割裂,当然也可能是台词设计的问题。
等等。
就不继续挑毛病啦,毕竟没有什么事情是完美的,制作组也一定能够认识到这些问题,并在下一部中做的更好。
4.片中小彩蛋来自官方的提问:看了这么久戏,找到凶手是谁了吗
电莉的出轨证据
5.关于可能有另一个版本真相的推测看过剧之后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这样的疑问,隋楠在知道林小玉的真实目的的情况下,仍然选择趟这趟混水,目的是不是太过单一了,仅仅是因为林小玉的拉拢吗?
不。
或许在另一个版本的真相里,隋楠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有这样几个细节:第一,在大家都进入聊天状态的情况下,隋楠依旧抱着手机,似乎在与人联络
第二,得知门被锁住后,隋楠比任何人都要淡定。
第三,隋楠自爆林小玉的策划和收买,借此质问, 多次将话题从林小玉的口中引导到正轨,两次使诈从目标口中获取真相,并在后期揭发林小玉中起到关键作用,看上去林小玉是主持人,实际上隋楠也在暗地观察引导走向。
第四,在聂医生进屋之前,镜头给到隋楠,她将手机装回口袋
我琢磨着片场就算可以玩手机,拍戏中间玩手机是不是太过分了?
所以两个片段必然不是意外,而是有意为之。
那么存不存在这样一个可能,原本的剧本设定中,幕后推手“秘密”其实是隋楠。
这样换个视角,剧情也是说得通的:隋楠因抑郁症离开了学校,并遵医嘱入院,在住院期间巧合的撞见自杀入院的元元。
在元元父亲卖掉房子后,在医院中发现了录像带,并决定为元元找出真相。
以“秘密”的名义促使林小玉组局,并潜伏其中观察,同时引导着关键走向。
做这件事的目的,我们则可以从她将发现的举报信这件事看出端倪,她是一个正义的人,同时珍惜对元元的情谊,虽然一直未在元元身边,但是隋楠或许才是这场事件中,从始至终坚信元元无辜并默默维护着她的人。
如果是这样,剧中呈现多处的配音bug也可以解释,因为剧情的确做过大的改动。
当然啦,以上都是推测,没有实质证据,仅仅是零星细节得到的推断,仅作一笑。
6.结局是真实的吗很多人都在推测,最后完美的结局究竟是不是真实的。
的确这里有一些迹象值得怀疑,比如昏迷了十几年的元元醒来之后身体无伤,整体的画面处在强烈的不真实的光亮中,所有的场景摆设色调干净,16年前后的对比剪辑仿佛都在暗示我们这只是幻想。
但是我愿意相信这是真的。
找到的小小的证据,就是在最后的聚餐中,只有六个人,电莉并没有参加,仅仅在与查公主的视频通话中出现,我认为这是导演的小细节,电莉曾经做了第三者,无颜参与到这个聚会中,而摆脱了这一切梦魇的她,选择遵从了自己多年的学霸梦想,真的离开了大家去了国外生活。
在看剧的过程中,有一个念头一直伴随着我,每个人都有15年后,每个人都有和高四那一年境遇不同的未来,只有元元没有,她的一切永远定格在那个夏天,她没有成为主持人,没有嫁给心爱的丈夫,没有机会抱怨工作,因为她连长大的机会都被剥夺了。
这是何等残忍。
而元元的活着,元元的醒来,是一个美丽的希望,也是一个机会,让元元能重新拥有这一切的机会,同时,也是给了所有人悔悟的机会。
只有元元活过来,这个机会才存在,大家的悔悟也才更有意义。
这也给了我们一个机会。
人生就算再难,也不至于绝望,坚持勇敢的走下去,总有看到阳光的那一天。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艰辛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但这些不是我们作恶的理由。
我实在想不明白,就为了自己那微不足道的尊严、嫉妒或羡慕,一些人竟然能牺牲别人的生命。
制造谣言,故意诋毁,胡思乱想,妄加猜测,作恶者凭什么给别人乱下定义。
生命如此脆弱而珍贵,为何不去好好珍惜,他人或自己的生命都不应当被亵渎。
姜元元的自杀,应当引起所有人的反思。
如此乐观开朗之人,为什么会选择通过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青春呢?
在我看来,有几方面原因不容忽视,即舍友、同学、老师、父亲等各种不同程度的诋毁伤害。
其中舍友轻易相信谣言、毫无根据的猜测诋毁以及写匿名信,贴匿名信,都对姜元元造成了最直接最真实的伤害,也是造成其绝望自杀的主要原因。
学校同学以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造谣传谣,孤立讥讽姜元元,这本身就是伤害。
更可气的是,她们中一些人如此对待姜元元是出于嫉妒、羡慕以及微不足道的尊严;而另外大多数人则是出于盲目信谣传谣。
再之后,老师的直接逼问,父亲缺乏关心都对姜元元造成了二次伤害,这就不但没有缓解其受到的折磨,反而增添了新的痛苦。
这些都对姜元元造成了无可挽回的伤害,所有人的推波助澜导致其走向绝境,走向自杀。
哎,流言蜚语真是可怕。
每个人看到的所谓的真相,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并非事情的全部。
生活真是如此残酷,把一个活泼开朗热情的少女硬生生逼到结束生命的份上。
可作恶者不会承认自己的恶行,传谣者也不会承认自己的愚蠢,每一个推波助澜的人都不会因此而自责。
学校会极力隐瞒,舆论会被淡化,警察没有证据也无法伸张正义。
于是伤疤好了,疼痛却被遗忘。
这部剧好就好在它不仅深刻展现了人性丑陋的一面,还在结尾处对作恶者如何救赎进行了微弱的暗示。
无论姜元元最后醒来与否,伤害已然造成,唯一能稍稍缓解疼痛的或许只有帮助、关心、理解了吧。
个人认为,虽说这部剧的立意主题很值得深思,但是有两点原因限制了评分。
一是,高四学生的状态与实际情况不符,给我的感觉是她们高四的生活比大学生活都滋润;二是,悬疑的成分不太够,有种高开低走的意思。
但是,瑕不掩瑜。
而且整部剧仅仅三集,相当于一部电影,情节流畅,节奏紧凑,最主要的是给人深刻的冲击和沉思,这就足够了。
这是我同学…大家觉得像吗?
而且我们也是艺术生,看完真的感觉背后凉凉的…(ಥ﹏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前面还不错,演员演得还挺入戏的,有点悬疑诡异的感觉,可大结局是什么鬼,前面撕成这样,都已经成了不死不活的局面了,BGM一响就立马互相原谅对方,植物人也马上爬起来活蹦乱跳,五个又好的跟一个人一样,上一次看到这种诡异的“BGM一出必须和好”的戏码还是在小时代里。
就算是小成本剧也不能结局这么敷衍吧
在优酷随便找视频看的,翻到了这个剧。
看完还挺好的啊,不知道你们为什么觉得这个剧那么的不好 ?
我大概看了有几个点:1、卵巢囊肿故事背景是2003年,十七年前,那时候医疗没有这么先进吧?
现在卵巢囊肿是不算什么大病了,在以前不那么认为啊,而且还是个高中生,关于性的在普通民众意识里总是感觉会是不好的,而且姜元元说了他爸爸不是明事理的人,还是单亲,不好意思开口也很正常啊,可能在犹豫怎么开口,时间有点长了,姜元元没有等到。
还有之后姜爸爸卖房子给姜元元治病纯粹是父爱啊,这是两回事。
2、林小玉攒局的行为这其实林小玉自己也说了,她毕竟是个著名主持人,身败名裂了怎么办?
她是知道内情的,与其让别人在背后查到真相,不如自己找一个真相。
言外之意就是要找个人背锅,所以她在聚会的时候一直带节奏,抓住一点别人说话的漏洞就集中炮火攻击。
还是楠姐聪明,听话仔细,观察入微,诈林小玉话。
3、同学们的谣言有的人不信在学校,在那么紧张的学习情况下还会有那么多人那么闲地到处传播谣言。
只要有人的地方,道德品质良莠不齐,你没见过那种人不代表没有,也有人在浴室看到姜元元肚子大了点,可能是因为得病肚子有些异常,就有人乱猜乱传了。
室友们和姜元元的关系没那么好,姜元元是艺术生,不怎么上文化课,不在学校住,平时也没什么交集。
别人说什么传什么确实很容易信啊,或者说不理睬,但别人总是找室友们问八卦,问的多烦了,姜元元也不解释,自然就认为姜元元给她们带来了麻烦,对姜元元就会有些不喜欢。
住在一个屋檐下,也会觉得自己会被别人顺带八卦了,怕流言蜚语缠上自己,就像那个医生一样。
4、结局看这种剧的人难道不是喜欢悬疑吗?
有人相信这结局是真的?
这柔光,现实镜头会这样吗?
要么是回忆,要么是想象,还有是做梦,这当然不是回忆的。
还有小玉的小辫子,这发型不是高中时候留的吗?
这三集林大主持人那一头长发都没看到吗?
可不要说林小玉知道错了,专门剪回了高中时候的发型。
还有王志呢不是么?
都已经离婚了分手了难道没有离成分成吗?
这个剧确实有些小bug,例如没信号摄像头录像投屏(可能人家用的比较高级),03年的液晶显示器,电莉的聊天记录,还有妆也变了……有什么没有谈到的、错的或者想法不一样的,都可以交流。
剧长大概三个小时,整体而言没有其他悬疑剧的精彩,题材也是比较老套的“妒忌导致的流言,最终成为了杀人的匕首”。
但是影片不停的反转也吊足了胃口,比较精彩的是影片中的是四个人的座位:1.最开始的时候大家共同回忆15年前的故事,在这部分记忆中:林小玉内敛文静,听到关于姜元元不好的流言会想去辩解,也会提醒电莉和查燕玲不要去做对姜元元不好的事情。
此时的林小玉独自坐在单人沙发上,其余三人一同坐在另一边的沙发上,这时的林小玉是聚会的组织者,代表着她绝对的主导权,其他三人接受着她的审判。
2.之后随着剧情的回忆,大家逐渐发现是电莉写了导致姜元元死亡的匿名信,而电莉所谓独立自主女强人的形象也被打破,她其实是查燕玲婚姻中的“小三”,两人为此大打出手。
这时的位置变换成了林小玉依旧独自坐在单人沙发上,查燕玲和电莉坐在沙发的两端,隋楠坐在地板上。
此时的林小玉依旧是主宰着方向的人,查燕玲与电莉撕破脸关系破裂,所以她们也不再彼此靠近并且开始相互指证对方。
而隋楠则开始跳出之前的格局,坐在两方的中间,开始了自己的思考。
3.电莉在无意间透露自己确实写了匿名信,谁贴出去变成了揭盖谜团的关键,众人发现说自己出国读书的隋楠实际上有抑郁症,林小玉将矛头对准隋楠,而此时的隋楠察觉到林小玉始终在引导大家,排除自己的嫌疑。
此时的位置变化隋楠站在林小玉身边与她对峙,而林小玉也从单人座椅上站了起来。
这是剧情的一个转折点,代表着林小玉不再掌握主动权。
4. 越来越多回忆和细节的涌现,大家开始发现林小玉也不如她所描述的那样天真单纯,她不仅刻意隐瞒了自己与姜元元教好的真相,还隐瞒了自己对聂医生的爱慕。
此时林小玉坐在沙发的一边,查燕玲坐在单人沙发上,隋楠和电莉站在林小玉的两边。
此时的林小玉已经彻底失去了主导权,她坐在了接受审的“嫌疑人”的位置上,姿态也开始惊慌,故事的真相也全部浮出水面。
就是结局有点………不给力
可恶,你们太小看高考了!
演员们都好漂亮,而且很有辨识度,学生时期和成人时期的不同状态都拿捏得恰到好处。虽然故事到后面过于明了,但还是不错的,值得鼓励。
剧情略显拖沓,但是总体不错
全员恶女啊! 但不是本格推理;随着时间一点一点提线索,嗯···!至少演员表演还算到位!
一脸懵逼
NO.2051:3集全,优酷,节奏紧凑,高开低走,虽然结尾有点无语,姜元元是生病为啥不直接说,说生病有比被传怀孕还糟糕吗?其他同宿舍的几个人也都是塑料姐妹花,只有隋楠不一样,是真的讲义气,林小玉真的简直了,姜元元拿她当闺蜜为了她着想怕她考不上大学,她竟然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高开低走都算不上,勉强算个中开低走吧。
优酷真是个宣传废物
节奏快,不拖沓。故事情节较简单,人物关系不复杂。流言很害人。友谊经不起考验。果然,闹的最凶的人有问题
个人觉得挺好看的,很多反转。误会真的会害死人,还有谣言,网络暴力…可见沟通表达真的太重要了,没有人是谁肚子里的蛔虫,遇到问题不逃避,好好沟通,有什么说什么,不猜忌,求同存异,相互尊重,大概是最舒服的相处模式了吧,不管是朋友还是夫妻。还有就是活好自己,不管怎样,都不应该丢掉自己的善良还有良心。
高补那年,我班几个正在上课的女生在教室大打出手,其中就有我当时的朋友,那之后我远离了女生堆儿,跟一帮大老爷们儿拜了把子(主要是我长得不行)
全员恶人
结局还不够爽还可以 埋的伏笔很多聂医生真是祸水
想给两星,但为了鼓励这种题材给了三星。小说写得很早,现在看已经比较老套了,2020年再播,这样简单套路的狼人杀,觉得有点落后了。
剧情精小紧凑 还是不错的
被小破站up主骗了,
没点过想看
说实话,剧情弱,表演弱,好在短。
我觉得挺好看的,三集故事很完整,交代的也清楚,也有悬疑范儿。比十几集拖沓的不行那种强太多,导演和编剧的思维逻辑都不错。元元也蛮漂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