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刚去电影院看完了,先来说整体观感,确实意外不错,真人版能做到这个效果确实可以。
针对动画版的改编,我个人觉得,基本是一比一还原的动画故事了,这种方式挺保守的,但也有好处,原版之所以受欢迎,也是因为故事很好很流畅,真人版没有自大地去做任何多余的改编,反而是好的。
现在的影视剧最怕主创太飘太自恋,老觉得自己多牛似的,什么IP拿来就一通自己的输出改动,最后出来的成品,啥也不是。
所以说,保持原汁原味大概就是对原IP的最大尊重了吧。
当然了,对改编有期待的人可能会有点失望了,毕竟确实跟原动画大差不差的。
继续说真人版的优点,那就是实物化的无牙仔真的很可爱,跟动画版不相上下的可爱啊。
还有防备心的无牙仔↑
接受男主的无牙仔↑看真人版最多的想法就是想知道他们是怎么拍出来的,毕竟有很多飞行场面,感觉做的都很逼真,视觉效果一流,特效看起来也生动自然,让人看不到一点假。
这对真人版来说很难得,就最怕那种假假的特效了。
特效做的好,就从根本上剔除观众会出戏的问题,可以看的非常沉浸,相信人物,相信角色,相信设定。
看着无牙仔不断飞起碰壁掉落,看着男主给他做了新尾巴,看着他们一起在天空翱翔。
这个故事的本质既有人与动物的那种理解的力量,又有新旧势力交替的深刻含义,父亲和儿子相对无言那段戏在今天看来也是心有戚戚,男人与男人之间,是真的很多想说,但又说不出吧。
我老爸也是一样,说出来的都是伤人的话,但实际行动又是满怀关爱。
父子关系在这个IP故事里刻画的也很真实,或许这些才是这IP一直能长盛不衰的原因吧。
另外,感觉去电影院看确实有必要,大荧幕上看到实景的绿色森林,草坪,大海,蓝天,是真的很美啊!
实景就是美!!!
动作戏也很精彩,是真的很值得去电影院看的一部电影。
虽然真人版的感情感觉略突兀,可能是两个年轻演员演技的问题吧,突然亲上去这种,我觉得毫无必要吧。
这或许是这个真人电影的最大bug了。
过去十多年,《驯龙高手》在不少人的成长轨迹里都留下一笔柔软。
对我来说,它从来不只是少年驯龙的故事,而是某种“如何去理解世界”的隐喻。
这个世界既包括不可言说的“他者”,也包括我们从未真正理解过的自己。
真人版并没有试图推翻原作,而是换了一个角度,补完了那些在动画中因为人物设定年幼而始终悬着的东西。
比如小嗝嗝与阿斯翠德之间的那点情愫。
在动画里,他们更像两个孩子之间的互相欣赏,亲吻那一幕当年让我觉得不大自然,甚至有点跳戏。
但在真人版中,两位青少年的肢体距离、眼神变化,以及那种未说出口的靠近感,突然就合理了。
青春期本身就是一场关于认同、靠近与自我试探的拉锯。
他们的关系,从配角的“勇者羁绊”,成了电影中另一条清晰的情绪线索。
影片最打动我的,仍旧是最后那场与龙共处的平静画面。
无牙站在村子中央,周围人们习以为常,孩子们骑着小龙飞过屋顶的情节,这种人与“怪物”之间逐渐建立起来的信任与共生,是系列的灵魂。
那一幕并没有强调感动,却极其稳定地复现了动画的终极命题:只有理解,才可能共处。
但也并非没有瑕疵。
最后与龙王的大战,我其实是出戏的。
并不是场面不好,相反,那种压迫感、规模感、龙影穿透云层的镜头语言都做得相当精致。
只是我脑子里突然闪过的是《龙之家族》风息堡那一场:小路骑着阿拉克斯被伊蒙德骑着瓦格哈尔撕碎的镜头。
那种压迫与恐惧已经在观众心里建立起了条件反射,而这边《驯龙高手》同样试图制造一条“龙中之王”的战斗路径,多少就有点撞型了。
不是不好,只是太近。
无牙仔这次的还原,完成度不错。
虽然细看之下,它比动画中少了一点灵性(比如头微微歪着看人的表情没有那么拟人了),但整体的表演感和情绪流动依然存在。
尤其在飞行段落里,它依然是那个让人想要伸手去摸摸头的朋友。
真人版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我觉得对观众来说,它不是一场翻拍,而是一次“从童话走进青春期”的返航。
它保留了动画的温柔内核,也加入了更多真实皮肤与骨感的重量。
北欧的风景实拍带来的沉浸感,是动画无法给予的;飞行段落的炫技,从“骑龙”变成了一场视觉风暴。
而小嗝嗝,也不再只是个被父亲期待着长大的孩子,而是真正在理解与选择之间挣扎的人类。
不是每一个真人版都值得,但这一次,《驯龙高手》给出的答案,起码是诚恳的。
好莱坞的创意枯竭,但观众还在买单。
本周末,好莱坞又要迎来一部重磅作品——环球影业与梦工厂动画合作的真人版《驯龙高手》即将全球同步上映。
据行业预测,这部制作成本1.5亿美元的电影,北美首周票房预计高达7000万至8000万美元,全球首周有望突破1.8亿美元。
相当于刚一开画就回本一大半,难怪环球影业的信心如此之高,甚至已提前宣布续集定档2027年。
这一亮眼数据,只是好莱坞动画转真人狂潮里,最新的一次尝试罢了。
小嗝嗝与无牙仔在真人版预告中重现那经典“指尖触碰”,全球影迷的怀旧情怀被瞬间点燃。
原版电影导演迪恩·德布洛斯再度掌舵,携原班人马将这个曾创下16亿美元全球票房的动画经典搬上真人银幕。
迪士尼当初以《美女与野兽》《阿拉丁》《狮子王》等动画IP全球收割,到《小美人鱼》《白雪公主》接连翻车,真人化改编早就不是一门稳妥的生意了。
可就在《驯龙高手》上映前,迪士尼真人版《星际宝贝》又凭借7.75亿美元全球票房成为今年最大黑马,正向10亿美元大关冲刺。
动画转真人这场大戏的下半场,似乎刚刚开始。
其实好莱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创意枯竭,商业成绩不佳,政策不稳。
流媒体市场紧缩、AI技术冲击、预算普遍削减,好莱坞正站在十字路口,每个人都在焦虑。
当原创意味着风险,那成熟IP就成了救命稻草。
即便失败案例比比皆是,但比起纯原创内容,商业回报仍然稳健。
华纳动画主席萨姆·雷吉斯特就直白的说:“市场方面,原创动画竞争力较弱,因为买家更看重相对成熟的系列IP。
”这解释了为何制片厂对“驯龙高手”这类IP如此趋之若鹜,因为它代表着一张安全牌。
真人化改编的困境在于,如何在还原经典与创新突破间取得平衡。
从《美女与野兽》到《狮子王》,太多作品陷入了“照搬式改编”的泥潭,剧情、分镜、配乐近乎对动画版的直接复制。
真人版《驯龙高手》的预告片迅速登上热搜,观众反应却两极分化。
有人赞叹其对原作的忠实还原,也有人批评其缺乏新意,与许多真人化电影一样,更像是一部‘高清重制版’。
可“重制”有一个巨大的问题是,在动画版的设计里,我们更能够接受抽象的世界。
一旦变成真人,观众会提出更多关于现实细节的思考,那种神奇的魅力和滤镜很可能瞬间崩塌。
当技术升级取代了艺术创新,怀旧就从情感纽带变成了创作枷锁。
好莱坞对动画转真人电影的痴迷的另一个原因,也是本质,还是市场需求的镜像。
观众的选择决定了制片厂的拍片方向。
在《白雪公主》票房口碑双扑之后,《星际宝贝》却凭借不高的口碑,在家庭观众的助力下成为年度爆款。
其他制片厂当然眼红,继续加码动画转真人电影。
当然《驯龙高手》是早就确定的项目,系列三部曲全球累计16亿美元的票房,让制片厂很难拒绝这类项目的诱惑。
市场最终奖励了稳妥的选择,当观众愿意为情怀买单,片商乐得复制成功模式。
从这个角度看,泛滥的真人改编,每位购票观众都“功不可没”。
面对动画转真人电影的困局,破局之道不在于拒绝改编,而在于重塑改编的哲学。
梦工厂主席玛吉·科恩的呼吁值得整个行业深思,“我不是不喜欢IP系列作品,只是更希望那些有生命力、创造力和野心的原创内容,能获得更多价值。
”真正的改编艺术,应如《头脑特工队2》编剧达沃·荷尔斯泰因所说的那样,保持“真诚加幽默”的初心。
《狮子王》平淡如水,《白雪公主》恶评如潮,并非因为他们是改变作品。
真正的原因是迪士尼找到了赚钱的路径并形成了依赖,以一种最省事的方式“打劫”对电影抱有情怀的核心观众。
电影拍得太过时,改编太偷懒,几次下来,透支了我们的信赖。
技术可以重现伯克岛的壮丽景观,但只有情感的真实才能让观众与小嗝嗝的成长产生共鸣。
在动画与真人间的转换,本质是艺术语言的转译。
早期动画曾大量吸收真人表演元素,真人电影也应从动画中汲取灵感,探索独特的改编体系。
当真人化电影不再营销原版,不再陷入情怀的陷阱李,当他们被当做真正的电影精心打磨,真人化改编才有望超越技术复刻的层面。
随着《驯龙高手》真人版预测票房大爆的,是IMDb8.1高调开分。
这让我抱有了一丝好奇和谨慎期待,也许这次梦工厂没有让观众失望。
观众渴望熟悉的世界,也期待新鲜的惊喜。
制片厂需要勇气,在保留原作精髓的同时,注入新的创意与故事。
真正的电影艺术永远在创造“不可能”,无论是汤姆·克鲁斯坐进战斗机实拍《壮志凌云2》的壮举,还是《驯龙高手》动画中少年与飞龙缔结情谊的想象。
而不是将曾经的“不可能”变成流水线上的标准化产品。
《驯龙高手》成功以后,动画转真人浪潮必将更加汹涌,更多的扑街货也在所难免。
当电影沦为安全牌的博弈,在座各位,都有责任。
电影中小嗝嗝在白天终于重逢被他砸伤的夜煞龙,起先他是想趁它受伤而杀了它的。
结果,他看到了它睁开了眼睛,两个人对视了……于是小嗝嗝下不去手了。
原本要杀他的手变成救助的手,他替夜煞解开身上的网。
挣脱出来的夜煞第一反应也是对抗小嗝嗝。
这时,小嗝嗝也同样睁着一双无辜的双眼看着它,于是夜煞也下不去嘴伤害他了,飞走了。
后来,小嗝嗝和他们维京的女战士阿丝翠德说:“我在它的眼睛里面看到了恐惧,我看到了我自己。
”小嗝嗝和夜煞没牙仔的友情就是从这一刻的惺惺相惜开始了。
《新·驯龙高手》是动画《驯龙高手》第一部的真人版。
我很喜欢看真人版,因为有一种将梦幻照进现实的真实感——仿佛我们可以更加接近梦想。
这种对于梦想的接近,不仅有各种原本只在动画中出现的人龙混战大场面呈现,还有动画中那些令人感动的部分呈现,比如少年战士的成长;少年和龙跨越种族的友情;少年由于成长和父亲和解的亲情……电影很细腻地展现了小嗝嗝和没牙仔友谊的进展,以及这份友谊给双方带来的改变和成长。
因为小嗝嗝和没牙仔相处的日益了解,他知道蒲公英会让龙打喷嚏;挠龙的下巴会让它们失去攻击性……这些行动倒让小嗝嗝在跟别人的训练中脱颖而出。
小嗝嗝这个角色之所以吸引人,当然不只是因为他长得可爱,性格善良,还因为他聪慧。
他虽然体格不强壮,但是他会设计制作工具,他的工具让他和没牙仔“相识”,也让他给没牙仔装上受伤的尾翼……一龙一人成为并肩战斗的好伙伴。
即便是在战争中,智慧也比蛮力更加重要。
这是这个角色的高光。
而小嗝嗝跟阿丝翠德为首的少年团的友情,以及跟父亲之间的亲情也展现得不错。
在其他人看来,小嗝嗝体格羸弱,没什么战斗力,原本他们都看不起他。
但随着小嗝嗝在训练场上利用智慧一次次赢得胜利,也赢得了大家得尊重。
特别是后来他又带阿丝翠德了解了没牙仔,了解了龙族的困境,就让少年团真正团结在了一起,在最后一战中大起作用,集体成长。
小嗝嗝和父亲亲情部分的展现则涉及到关于“复仇”的母题。
在很多流行文学中,复仇经常被用来呈现一种取悦观众的爽感。
但在《新·驯龙高手》中不是这样,可以说这部电影甚至是“反复仇”的。
原本龙族和维京人是死敌,彼此仇恨,一直相互厮杀。
在小嗝嗝父亲的讲述中,母亲也是被龙杀死的。
然而,龙是龙,没牙仔是没牙仔;维京人是维京人,小嗝嗝是小嗝嗝。
他们可以超脱于所谓互相残杀的“复仇”之外,成为真正的朋友,对付更大的敌人。
尤其是当我们看到小嗝嗝的父亲由于复仇,杀红了眼睛,结果让更多族人因此死去,想要斩杀恶龙,他也成为了恶人。
因此就显出了小嗝嗝的可贵,更显出了他和没牙仔友情的可贵。
反正,看完了谁能不羡慕小嗝嗝和没牙仔之间的情谊,谁能不想拥有一条可以和你并肩战斗,带你上天入地的龙呢!
看完真人电影立马回去重温了一遍动画,由衷地感慨:实景拍摄的质感真的无可比拟!
《新·驯龙高手》精准击中所有正确的情感节拍,视觉上以IMAX拍摄呈现给观众穿云跃海的翱翔奇旅,带着最震撼的博克岛风光、最动人的成长故事冲击着记忆里那份熟悉的回忆。
动画改编真人近年常有,但出自同一导演之手并不常见。
时隔十五年,导演迪恩·德布洛斯重启《驯龙高手》既是给他自己圆梦,也是为了让影迷能在大银幕重获御风而行的快乐、坠落的恐惧,重新感受龙焰的炽热、血脉偾张的飞行体验。
临海而建的博克岛用情感雕琢细节,一草一木的实景搭建融入心血,竞技场有着摄人心魄的震撼,美术置景方面营造出极具质感的光影,精细到大厅里燃烧的火炬,每一处都用新呈现。
挪威、北爱尔兰的自然风光也都被真实还原在银幕之上。
迪恩·德布洛斯构筑起这样一个传奇世界,并赋予这些经典角色耳目一新的演绎,通过真人电影的宏大叙事,赋予这场成长冒险最完美无憾的重塑。
演员塑造方面,小嗝嗝不用说,发型声音服装全都在线……仿佛就是从动画里走出来的。
杰拉德·巴特勒饰演的斯图依克、妮可·帕克饰演的阿丝翠德都高度贴脸,坚韧强大的维京女孩用战斧书写传奇,选角真的有点东西。
真人化最期待的就是那场test drive的名场面,在影院看得心满意足。
动画里这场重头戏专门请教了罗杰·迪金斯(全片的摄影指导),没牙仔的飞行姿态更是参考了各种战机的飞行状态。
而新版电影里的这段绝对是超越前作,伴随着博克岛的风,依托着友谊与信任的翅膀,他们再度飞翔,冲破云层、翱翔天际。
哪怕是在这样的奇幻之境里,最打动人的还是真挚的情感联结。
《驯龙高手》的故事内核集中在人龙转变、从相杀到共生:是关于最初的陌生、无知、误解和偏见,如何发展成友谊与羁绊。
最初有机会杀掉没牙仔的时候,小嗝嗝没有杀他:“因为他看起来和我一样害怕,我在他身上看到了我自己。
”羁绊从相遇的一刻注定,折断的尾翼和左腿见证他们命运的相似,没牙仔和小嗝嗝从对立阵营到并肩作战、再到毫不犹豫穿越火海的双向奔赴,最危险的时刻和最本能的选择……这种情感依旧让人动容。
没牙仔穿越火海奔向小嗝嗝的身影,也成为友谊的终极定义,让人深深沉浸在两人的冒险之中。
当然,故事所探讨、涉及的主题也比友谊更深远。
父亲和族人对龙是危险的深信不疑,根本不知道是有更可怕的巨龙在控制他们,这像不像哪吒2的无量仙翁对海底妖族的压迫?
在维京人和龙族的关系转变中,我们看到征服、驯服不是长久之计,和平相处才是共赢的密码。
25-0613 - 三星半。
真人版剧情和我印象里的动画剧情基本吻合,选角也大体还原了角色特征,按现在的风气该骂吃老本了,不过谁介意多给没牙仔花一份钱呢,所以不如说这是翻拍的最高境界哈哈。
好在真人版确实带来了更震撼的视效,虽然人物打光未能摆脱棚拍质感且偶有抠图痕迹,各种imax全画幅喷火、飞行和打斗的超强代入感还是能让人不虚此行;好想在大荧幕重看hp和中土系列啊。
女主选角太失败了,妆造一般演技还差,男女主一对上就跳戏美高青春剧,再加上重要情节都是由没牙仔和男主完成的,这俩人似乎完全没有友谊变爱情的必要。
另外就是人种多样性的强设定太有意思了,编剧也知道要往北欧故事里植入亚洲面孔就必须分点宝贵的时长解释说是“东方来的”(即使那段战前动员已经过分冗长了),而其他的太难合理化就干脆放弃了,频繁把各位安插在画面显眼位置(群众中心或者主角身后)就完事。
全场最拉的就是翻译了,能直译也非得意译,一两句就算了,倒也不必一直这么干,角色说“1+1”那翻译出来必然是“2”,情绪发酵的空间全被诲人不倦的译者侵占完了,最近看的几部院线片都这样。
最后,我果然还是喜欢这种有爱的故事,靠温和友善的主角化干戈为玉帛什么的,曾自以为弱小而残缺的生命彼此支撑走向完整,透露出一股不属于这几年的平静……我的心愿是世界和平~——因此更显出女主线在总体剧情里有多弱,爱情有很多精彩的地方值得挖掘,别再只是给女性角色加武力值和暴脾气了好吗好的。
看完真人电影立马回去重温了一遍动画,由衷地感慨:实景拍摄的质感真的无可比拟!
《新·驯龙高手》精准击中所有正确的情感节拍,视觉上以IMAX拍摄呈现给观众穿云跃海的翱翔奇旅,带着最震撼的博克岛风光、最动人的成长故事冲击着记忆里那份熟悉的回忆。
动画改编真人近年常有,但出自同一导演之手并不常见。
时隔十五年,导演迪恩·德布洛斯重启《驯龙高手》既是给他自己圆梦,也是为了让影迷能在大银幕重获御风而行的快乐、坠落的恐惧,重新感受龙焰的炽热、血脉偾张的飞行体验。
临海而建的博克岛用情感雕琢细节,一草一木的实景搭建融入心血,竞技场有着摄人心魄的震撼,美术置景方面营造出极具质感的光影,精细到大厅里燃烧的火炬,每一处都用新呈现。
挪威、北爱尔兰的自然风光也都被真实还原在银幕之上。
迪恩·德布洛斯构筑起这样一个传奇世界,并赋予这些经典角色耳目一新的演绎,通过真人电影的宏大叙事,赋予这场成长冒险最完美无憾的重塑。
演员塑造方面,小嗝嗝不用说,发型声音服装全都在线……仿佛就是从动画里走出来的。
杰拉德·巴特勒饰演的斯图依克、妮可·帕克饰演的阿丝翠德都高度贴脸,坚韧强大的维京女孩用战斧书写传奇,选角真的有点东西。
真人化最期待的就是那场test drive的名场面,在影院看得心满意足。
动画里这场重头戏专门请教了罗杰·迪金斯(全片的摄影指导),没牙仔的飞行姿态更是参考了各种战机的飞行状态。
而新版电影里的这段绝对是超越前作,伴随着博克岛的风,依托着友谊与信任的翅膀,他们再度飞翔,冲破云层、翱翔天际。
哪怕是在这样的奇幻之境里,最打动人的还是真挚的情感联结。
《驯龙高手》的故事内核集中在人龙转变、从相杀到共生:是关于最初的陌生、无知、误解和偏见,如何发展成友谊与羁绊。
最初有机会杀掉没牙仔的时候,小嗝嗝没有杀他:“因为他看起来和我一样害怕,我在他身上看到了我自己。
”羁绊从相遇的一刻注定,折断的尾翼和左腿见证他们命运的相似,没牙仔和小嗝嗝从对立阵营到并肩作战、再到毫不犹豫穿越火海的双向奔赴,最危险的时刻和最本能的选择……这种情感依旧让人动容。
没牙仔穿越火海奔向小嗝嗝的身影,也成为友谊的终极定义,让人深深沉浸在两人的冒险之中。
当然,故事所探讨、涉及的主题也比友谊更深远。
父亲和族人对龙是危险的深信不疑,根本不知道是有更可怕的巨龙在控制他们,这像不像哪吒2的无量仙翁对海底妖族的压迫?
在维京人和龙族的关系转变中,我们看到征服、驯服不是长久之计,和平相处才是共赢的密码。
儿子之前在电视上的APP看过动画版的《驯龙高手》,还记得夜煞。
小嗝嗝骑着夜煞——无牙仔翱翔蓝天的时候,儿子也发自内心的说,“好想养一只夜煞啊!
”
这种心情,就和我当初看《机器猫》是一样一样的。
因为看过动画版,所以对剧情比较熟悉。
就静静地等着该出现的出现,该到来的到来就好了。
忘记了动画版里有没有小嗝嗝和阿斯翠德亲吻的镜头了。
真人版里出现了两次,都是阿斯翠德主动亲小嗝嗝的脸。
儿子一看到亲吻镜头就扭过头去,好奇地问:“他们成年了吗?
”该怎么解释呢?
说维京人比较早熟吗?
那早熟又是什么?
小孩子的世界,总有许多大大的问号。
电影里那些千奇百怪的龙,也会成为许多小朋友梦里的坐骑吧。
电影画面优美,特效逼真,完美复刻了动画版的精髓,男女主之间朦胧的爱情也契合夏天的味道:炽热而清新,推荐带着小朋友一起观看。
豆瓣评分:
沒想到有生之年還能遇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2025),那就不怪我冷飯熱炒了⋯⋯(👇🏻請看⬇️https://mp.weixin.qq.com/s/WR5hovukdMp6-IosTSdSow愚蠢的本人竟敢不帶紙巾大銀幕體驗——這可是我的回憶殺啊!
是印象中我第一部正經買飛去影院看的電影,從我9歲陪我到25歲——活該手臂抹淚抹了半場。
🤧真人版更聚焦於「人」,或說人物、角色(可以理解,因為要給演員更多表演空間),激化了代際間的衝突,同時更直接地拎出「自我」這個戲眼,全片出現最多的台詞變成了「你指的是我整個人(?
/!
)」,告訴觀眾,彼時的Hiccup完成了從「不被看見|認可」到「被看見|認可」的過程。
發現許多觀眾都對這一部「龍和人的關係」這個點大有異議:為什麼龍生來就要被騎?
人類何嘗不是在慷慨陳詞入侵者正義?
臨近片尾,聽到Hiccup稱龍為維京一族的「pets」,我也皺了眉;但回看自己19年寫的評論,才想起來,有關「龍和人的關係」,有關「人對龍的認知」,是這個動畫系列在循序漸進完善的、最重要的部分——到了第三部即終曲,「人」不再視「龍」為「寵物」「座騎」,而是真心將其當作「至親」「至交」。
好萊塢的動畫翻拍被詬病已久,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的真人版做了近乎1:1的復刻,未見昇華,其致敬卻是誠懇的。
我喜歡的鏡頭、我懷念的橋段、那些溫情時刻的呈現就不贅述了。
覺得做得更好的地方有,真人版放大了「人」和「龍」的「恐懼」,對他們克服「恐懼」(亦是逐步信任彼此)的過程做了精彩的延宕,那的確是表現生命體間平等的極為有力的一點。
糟糕&無甚進步之處也比比皆是啦,說個我最不滿的:為什麼Hiccup和Toothless 第一次接觸的全景鏡頭改成他倆都睜著眼睛了?
這和兩個人第一次接吻都睜著眼睛盯著對方一樣毫無氛圍感甚至注定失去了一部分意義啊⋯⋯動畫裡,Hiccup(始終擰過頭沒敢看對面)伸出的那隻手試探、顫抖,Toothless湊向前的腦袋猶疑、小心,而當他們終於碰到對方的那一瞬,龍是闔上雙眼的,人也是緊張得沒有馬上睜眼和回頭的——那是一個無論我看多少次都會立刻流淚的鏡頭——是的,明明是一個這樣重要的鏡頭😠真人版怎麼能動這兒呢。
雖然即便如此我也哭得很兇猛就是了。
總之真人版如果按照這個還原度繼續出,我也會繼續IMAX支持(但還是希望大家先看動畫版)。
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仍引領&影響著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隅。
我懷疑自己是個無藥可救的恐龍迷這點也與它脫不了干係。
正巧最近又在研究神秘的白堊紀,講到這裡又想起要吐槽的一點了😀💧:我知道真人版需要美化dragons (所謂「龍后」依然醜死,哪怕照著滄龍做呢),可是,為什麼把Gronckle做得像獅鼻鱷?
梦工厂经典ip驯龙高手真人版《新•驯龙高手》于6月13日上映。
此前,也真人翻拍了许多经典的动画电影,但成片效果大多不尽如人意,这不免让人忐忑没牙仔和小嗝嗝的故事是否可以合格地在大银幕重现。
然而事实证明,Dean DeBlois导演及其团队在对前作进行真人化创作时倾注了许多心血与诚意,交出了一份令广大影迷和普通观众满意的答卷。
真不愧是原班人马啊,这近乎一比一的还原度差点让我感动得落泪。
真人版动画电影的成败,选角往往是第一道分水岭(我没有拉踩👀)。
新驯龙高手则稳稳跨过了这道坎,每个角色仿佛都是从动画里走出来的,尤其是小嗝嗝和他爸爸,Mason Thames和Gerard Butler简直天选!
Mason略带笨拙但又炽热坚定的气质完全贴脸那个曾经只活在银幕里的维京少年🥹Gerard更是一绝,跟照着动画长的一样,哦不对,爸爸就是照着Gerard画的吧!
此外,场景还原在真人化动画里也不可或缺。
为了重现影片中壮阔的海岛风光、错落的维京村庄、陡峻的悬崖、奇形怪状的礁石、神秘莫测的龙窟……剧组选择在挪威与北爱尔兰进行实景拍摄,在IMAX的银幕上看简直身临其境,怎么不算一种北欧宣传片呢?!
CGI技术的加持和完美配合锦上添花,再现了一个无比生动可爱的没牙仔!
跳动的血管、闪闪发光的鳞片、猫一般的呼噜声,都是“呼吸”的体现,赋予了“龙”这种生物以真实感。
在海面和悬崖之间的快速穿梭,惊险的飞行体验感拉满!
好莱坞动画电影真人化的风评非常一般,其很大的原因在于对前作进行魔改,尊重经典则显得难能可贵。
没有莫名其妙的新角色和拖沓的新故事线,也没有令人脚趾扣地的新感情线,成长线、友情线、亲情线一切都很好。
希望以后真人化的电影都给我好好学!
摸头杀的名场面必然不可缺席,小嗝嗝小心翼翼的试探和惊喜的回头完全一模一样!
而影片中最令我动容的一点是,小嗝嗝和没牙仔之间情感羁绊更加真实细腻。
他们从相互戒备试探到彼此熟悉默契的过程给人以实感,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Mason对人物的深刻理解以及层次分明、细节丰富的表演。
《新•驯龙高手》的成功值得所有正在真人化和即将真人化的动画制作团队效仿,尊重前作、用心制作、注重细节、强化技术,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优秀的真人版动画电影在大银幕上与观众见面!
蛮规整的改编,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记忆,现在的孩子们也不一定看过原版,说不定这就是他们的新经典~蛮好的。
无牙仔一出场满脑子都是小龙跳舞我服了…“我在它眼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还是会被这么傻的台词感动到!
就旧旧的商业片吧….
唯一的缺点是小嗝嗝太清秀了,一点也不屌丝。。。
环球告诉迪士尼,什么叫真人化😆
整体及格了的毕竟有底子撑着,优点太多人夸这里只提减分项。原动画粉,看到没牙仔戏份缩减,从主角之一降为配角,性格缩水到更像个家庭宠物,并且不像黑猫更像只边牧,不太能接受-0.5。叙事重心从人与龙改为了人与人,所有龙不仅性格扁平化,外形设计的无效细节并没有增加吸引力反而显得更粗糙,真人演员呆滞模式化比动画演技还差-0.5。难免受到政治正确影响,仅有四五个角色选角比较满意,其他包括女主在内绝大部分重要和次要配角都有大幅改动,开会时为解释维京人多人种现象给演讲专门加了词,尴尬到实在没能忍住笑-0.5。最期待的两段飞行为了模拟实拍增加了镜头抖动,一刻不停地晃动缺乏疏密节奏,观感比动画版粗糙,最好的飞行视角反而是结尾-0.5。坡岛上映imax版本字体比脸大,中英三排字幕遮掉1/4画面-0.5。纯个人观点
不好看。动画版很多年前看的了,剧情已记不清楚有没有改动,但记得当时看得很触动。这个完全没有。
看的3D,每次人脸镜头感觉鼻子都要戳到我了
可以说是一比一复刻动画了,大场面特效看得非常爽!只是原作那种史诗感在动画里算是罕见的,拍成真人版后在这方面优势没那么突出。
这剧情拍动画片还凑合,拍成真人版就太rz
Universal studio我命令你出一个驯龙高手的室内4D过山车吧。把十年前第一次在电脑上看驯龙高手的惊艳体验一把
原版动画幕后班底拍摄的真人版,看之前已对原版内容没啥印象了,网传基本上100%复刻了动画版(有待验证,不过既然是动画版幕后班底,因此也不惊讶),所以看起来还是蛮不错的,里面最精彩当属小嗝嗝与萌宠夜煞“无牙仔”之间的相处磨合过程(尤其是他们一次次的飞行模拟练习,各种高难度的御空飞行实在是太美太刺激了),以及片尾大战龙族“恶霸”巨无霸Boss 。发现一个疑问:里面各种龙的战力实在有点拉胯,居然能被人类轻松拿捏,它们可是远比人类庞大且会飞又会喷火破坏力极强的怪兽,居然把它们设计成了徒有其表的“萌宠”,实在是有些颠覆人的常识了,不过考虑到是合家欢的动画向,自然不可能设计成侏罗纪公园和哥斯拉那种惊悚恐怖向吧!所以也就勉强接受了。
画面不错,思想内核拍成真人以后就政治味太冲了,老美军那一套打败强权,龙奸带路,终生被人骑
当年特别好的一部动画片,如今一比一还原真人版就显得很一般了,一模一样为啥还要再看一遍
谁懂啊,《驯龙高手》竟然真的出了真人版!而且是我这几年看过还原度最高的一部——导演居然还是15年前动画版的原班人马,难怪味道一模一样。小嗝嗝和没牙仔一互动我就泪目了,简直像童年记忆被具象化。那种“想魂穿动画角色”的梦想,居然真有实现的一天。强烈建议看IMAX版! 北欧实景美得像幻境,龙的质感逼真到仿佛下一秒就要飞出银幕。真的太好了,像是梦照进了现实。
当然是高度还原动画的,但殖民味还是太浓了,美国人成了维京人还不忘解放龙奴,物种生存矛盾靠机械降神糊弄过去,结尾那句“pets”才是以爱为名的奴役的开始吧,太人类中心了。在天空和海岛之间飞翔的场景还是很梦幻的,谁能不爱无牙仔呢,虽然本质是大猫猫啦。
真的是1:1全方位还原动画。总比有些真人化瞎改的好。
太喜欢没牙仔了啊啊啊!看不得它受一点苦!🙈很专业很厉害的团队,几乎是1:1把原动画扒了下来,尤其是男主角太贴脸了,少年感拉满未来可期。这部电影完成了对“勇敢”品质的重新定义,就是屠龙少年不必屠龙。
好古老的故事啊 唉
有种文艺复兴的感觉,仿佛回到了一切都那么积极阳光的201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