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评论完全无剧透,因为几乎与电影无关,哈哈。
纯属个人发发牢骚。
如果我们将来会与美国有真正的冲突,我们必须要知道我们和什么人在打交道。
我相信美国是有一小批像怀特这样的人的,他们是WASP(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中的精英群体,权利巨大,invisible,可以轻易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
他们追求的目标很多时候也让人疑惑,他们往往会是完全的实用主义,可以铁血的命令军人杀死对方成百上千的平民来促成或者毁灭一条输油管道,有时候又是充分的恣意妄为者,因为他们的举止无人监察,很多美国人甚至不知道他们的存在,自己的好恶夹杂在重要的决策里面。
而美国的年轻人又常常是你能想到的最好的武器,他们年轻,他们有爱国心,他们勇武,作为军人他们有世界上最好的训练,而且他们其实被严重洗脑。
一切为了国家。
旧时代的美国人其实没有太多联邦的概念,大家互称从哪个州来,因为那才是他们的出身,而现在的美国人在常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下已经常常狂热爱国。
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有时候让你都觉得震撼,几乎每次去NBA赛场看球,中场休息的时候必然有些老兵向全场几千球迷致敬,而全场也致以军礼;有几次去酒吧,DJ偶尔会播放士兵歌曲,挤满了人的场子里全部合唱,有人甚至落泪。
我常常为这种爱国心和拥护军队的热情感动,同时也担心,因为这样的武器是掌握在怀特这样的人手里的。
最近美国人纪念伊拉克战争开战10周年,死亡4000余人,伤残600'000人次(他们尚且如此,何况他国的那些平民)。
而这个国家没有给悲伤多少空间,很少有人纪念他们,也很少有人关注这些受伤的人群,大家群情激昂,准备下一场战斗。
奥斯卡的热门,手里早就有一张,中英文字幕都是错的,这样复杂的政治电影,字幕错了是完全没法看懂的。
终于前两天又拿到一版,检查的时候直接看字幕,还好,翻译还凑合。
不过到现在我也没弄清楚这电影名字是怎么回事儿,有人说是“叙利亚”,可是后面多了个a啊?
原著是See No Evil,也不知道电影名字是怎么起的,不会是美国人的校对错误吧?
^_^我大概早说过这届奥斯卡是烂片辈出的一届,相较之下,《辛瑞那》还算好看一点的,不过电影太铺张,一派只有好莱坞才会拍出的那种场面,空间和角色的跨度也超大,全是石油政治,女生们肯定不爱看。
我看的时候时不时也困,偶尔又让我醒过来的,居然是熟悉的中文。
按本片的说法,中国已经全面介入在海湾地区的能源争夺,本片的核心就是美国的石油托拉斯康耐克斯要抢回被中国拿走的一份天然气协议,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政治和情报行动。
好!
好!
祖国终于强大起来了,已经可以和美国抢东西了!
我很欣慰。
连阿拉伯王子都说了:中国人出价最高,我为了人民的利益着想,当然和中国签。
请注意,这个王子可是本片塑造的开明人士之一,为此他不惜搞政变,抢王位,当然,之前还特意找了中国人打招呼,我看到这里也觉得很有面子,有被恭维到了的感觉。
只可惜这个笨蛋……中国在美国人眼里永远比在自己人眼里强大,这个之前我有经验。
几年前看《刚果》这本烂书,里面就提到美国人要进入中西非,必须先到中国大使馆打招呼,批条子,才有飞机坐且飞机一路上才能保证没太多导弹打你!
(当然后来该飞机还是被cei下来了,说明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疏漏,党政不分开是不行的)马特迪蒙扮演的经济师,带儿子出席王子派对的时候长子不幸溺死在泳池里,为了表示歉意,王子立马把刚刚落成这座山庄豪宅夷为平地,并且赔偿马特迪蒙7500万美金,马特迪蒙讥讽道:我大儿子原来值7500万啊,那我二儿子呢?
王子马上说:值一个亿!
于是再赔一个亿美金!
@%$&^*#~~于是我又醒来一次……乔治克鲁尼在里面胡子邋遢像出场,据说很多女影迷马上上吊自杀以示抗议。
导演是Stephen Gaghan,《毒品网络》的编剧,所以你现在了解了,这孙子就好这复杂的全景式的故事。
中东这个地方很复杂,间谍这个工作很特别,平常的不起眼的动作都有着不一般的含义,牵扯太多,利益太多,所需所失每个都不相同。
看一次是不能理解这部电影,看二次能不能完全理解也难说,但我,拒绝看第二次,倒不是智商高,一次就看懂了,而是不耐烦第二次看这类电影,似懂非懂足矣。
对于这影电影,有点点认识就行了,知道了中东、间谍、各方争执就行了,干嘛非得了解出一个所以来呢。
通过这部影片,人们感叹政治的肮脏,美国司法虚伪的同时,很可能忽视了这样一个问题。
电影仿佛始终以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在讲述这些事情,他不向观众发表任何的倾向性,尽管这是一块如此之大的伤疤。
每个人站在自己的立场,来演示这个世界究竟怎样运转,没有人像木偶一样替导演说话。
就是这样一部电影,谈论政治,但不发表看法。
因为作者也不知道,如果这个世界不是这样,那它究竟该是什么一副模样?
很显然基于这样的一个前提,乌托邦并不存在。
这样说来,定义这部电影没有感情是不妥的,作者想要和我们分享的是他的悲观与无奈。
第一次没看下去,后来耐心看完还挺触动的。
恐怕国内永远拍不了这样的题材,还有两个感受,和慕尼黑一样,跟随电影看到最后,导演似乎要揭示什么,可最终只是显示了一个疑惑片中对待中东的政治新锐,想起了那个11个导演眼中的911,智利导演的部分,智利曾经的希望是怎样被毁灭的
分两次看的,有些人名没对上。
看了15分钟才有了轮廓。
几条线交织在一起,直到王子被炸弹砸中、小孩儿自爆,故事该说的都说了。
可到最后颁奖会上White几个家伙嘿嘿嘿,小黑牵着爸爸进屋。
我又迷糊了。
权利、利益,黑洞似的,美好的东西都被吞噬了。
政治这玩意儿,很难叙述清楚。
导演这种叙事方式很有味道,什么都不说,却又讲得好明白,用在这种题材再合适不过。
很不错的电影,如果对背景知识有多了解看的会更舒服。
很多人以为这部电影是导演想出来的本子的话那实在是太天真了,就像很多美国电影一样这部片子背后也有专业的高人。
本人因为研究国际政治正好接触了这部电影背后的原著《See No Evil: The True Story of a Ground Soldier in the CIA's War on Terrorism》(不见邪恶:参与中情局反恐战士兵的真实故事,亚马逊链接:https://www.amazon.com/See-No-Evil-Soldier-Terrorism/dp/140004684X)。
这本书的作者是前中情局驻中东的资深特工 Robert Baer ,也是电影里克鲁尼演的特工Bob的原型。
Robert Baer曾经从七八十年代一直到布什时期参与了中情局在中东的一系列秘密行动,见证了很多历史性的重大事件,曾参与所谓的刺杀萨达姆计划。
作者对于整个美国情报体系的运作以及中东事务都了如指掌,并且根据自己的经历纂写了几本著作,他于2003年出版的《See No Evil》这本回忆录则被拍成了电影辛瑞那。
Robert Baer在美国也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公众媒体人物,经常参与时政评论以及相关节目。
值得一提的是,Robert Baer本人代表了中情局里对于政府政策具有不满的一类人,他时常批评中情局的官僚体系导致的效率低下以及冷战后的裁减导致的情报能力下降等。
另外,他也批评美国忽视了很多显而易见的情报导致了911事件的发生,并且他对于美国和沙特的盟友关系也颇为不满认为沙特不仅专制缺乏稳定未来并且输出极端思想导致恐怖主义。
《See No Evil》这本回忆录可以说是他的一本代表作,基本上以他自己为线索回顾了整个中情局情报工作自七十年代以来的演变。
电影综合了他自己的其他书内容以及相关信息,从一个在地情报工作者的角度将美国反恐战争的脉络进行了勾画。
电影在伊拉克战争之后的美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主要是因为它契合了当时反对这场战争的人中间盛行的阴谋论,即美国攻打伊拉克是为了石油利益(事实上的原因并不如此)。
电影着重刻画的中东国家和美国石油公司的利益缠绕,显然借鉴了Robert的另一本书《Sleeping with the devil》,作者认为美国和沙特等阿拉伯产油国的联盟是为了确保自身的能源安全(很大程度上确实如此)。
另一方面,那些阿拉伯产油国家的权贵则借着和美国高层的经济合作巩固了自身的权力,同时也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在继承人问题上考虑到美国的利益,也即电影中被暗杀王子的兄长所暗示的那样。
文中还有个个印象深刻的影射借鉴是美国的“伊朗解放委员会”(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个组织的存在引起了美国观众的议论,不少人问它是否真实的。
如果是真实的,那么就意味着美国政府里有一群人一直致力于推翻伊朗的现政权。
本人认为该组织的原型应该是伊朗的海外流亡组织“伊朗反抗力量全国议会”(National Council of Resistance of Iran),正是该组织于2002年揭露了所谓的伊朗核计划而开启了伊朗核问题的序幕。
这个组织也受到了美国国内以变更伊朗现政权为对伊政策的目标保守派议员的支持,企图对伊朗动武。
电影中借鉴原著的细节有很多,这里无法一一例举,这些细节尽可能地还原了特工的真实生活,而不是像大多数特工电影那些将主角无敌化或者简单化。
当然,原书除了情报工作的细节之外,作者夹带的那些国际政治分析的私货在业内人士看来值得商榷。
总之,对于国际政治爱好者来说,这本书和电影都是我强力推荐的佳作。
最近在看《作局》这本写期货的书,加上近期中日局势日趋紧张,晚上偏偏选了这部电影,几条线索一块来,还没等到4条线重合,我已经关机了,因为我知道后面会怎么样了。
可能不少打分很高的朋友对这类题材比较感兴趣,觉得不一般。
但最近经历耳融目染对这类型已经烦了,正想看看简简单单的题材。
无论商业还是慈善,都离不开恶心丑陋的政治,为了那些利益,人性连狗屎都不如。
早点关机吧。
还有,蓝光碟音轨居然是DD5.1?
shit!
基本上没看懂,影片主线太多且复杂,的确需要一定的政治知识的基础才可以真正的领会影片想要传达的意义。
似乎就是各个利益集团在石油问题上的勾心斗角,片中的所有人,无论是特工、律师、能源分析师还是普通的外地劳工,都是这场争斗的牺牲者。
影片虽然讽刺了这种政治的阴暗面,但也进一步说明了蚍蜉撼大树的道理,无论你的理由有多么正义,个人是永远无法和国家机器相抗衡的。
当你拿着AK-47指着将你车拦下的人的时候,一枚来自另一个大洲的远程制导导弹正在向你的头顶飞去。
《谍对谍》一片是我前阵期待的,相关资料也介绍过,前几天下了看了。
更我想象的有些出入,但我毫不费力的看完,影片采用非常纪实的手法,导演的处理手法有独特之处(比如爆炸切一半)。
影片叙述线索复杂,且几乎没有高潮,演员表现不俗。
值得看第二遍。
但并不是我希望的那种间谍片的爽。
真没必要把好好一个故事讲成这样。
看完影评给4星,不然靠我自己真难理解全部。看完回头想想,的确很有内涵和深意。
1. 恶有恶报,因为中情局对丢失的导弹不管不问,最终这个导弹损害了康奈克斯公司的利益,而康奈克斯和Dean有业务往来,Dean和中情局也有往来,所以这是自作自受。2. 善有恶报,富有远见的Nasir,内心单纯的Bob,却死于中情局导弹。Bryan没死,但是经过这次,他再也不会向之前那么单纯那么有理想了吧。
I am playing that‘s my job play😂稚嫩的声音 可爱至极的开头 注定了这将会很惨烈 但我依旧沉迷在呆萌的🤣笑里。辛辛苦苦拦下来,为什么不说话。。。呆萌这角色被炸醒了,沙特王子一家死去意味着醒来,毕竟他在美国算过的好的,还能有如此志向,难得。在今天看这个电影,沙特和伊朗🤝 的确可以直接把石油卖到欧洲各个角落了 完全没有阿梅利卡啥事儿呀。但电影确实复杂,对政治经济金融军事没啥兴趣的 可能坚持不到最后。更让我坚定 屁股决定脑袋这句话不是什么贬义词。的确 立场决定的。所以很阿梅利卡。05年的电影,这很可以啊😌
可能是不错的片子 但是我还是没看懂
我对政治没有兴趣,却也不得不佩服美国政府的器量(其实这跟器量无关,这是制度的原因),如此抹黑美国政府形象的电影,依然可以上映,且角逐奥斯卡,这才是真正的民主和自由。
所有人都在主动或者被动地追求经济利益,不管是为了美国还是为了自己。利益至上的代价是人们的价值观与希望被彻底摧毁,美国宣扬着普世价值的美好,却为了自己的短期利益,毁灭了热爱生命或者本民族的人的希望,当受到报复人们还疑惑何以至此。本片写实,政治上极为不正确,是只有美国人才能拍的电影。
政治、经济、金融、宗教糅合起来就是中东,也是其它世界的构成核心。
看似很很厉害实则也就那么回事儿罢了故事庞大但拍的一般片名看起来也很高大上
太冗长,剧情偏多
zzzzzzz...
看不太懂
背景错综复杂,费脑
我觉得很好看 就是不喜欢马特达蒙扮演一张回归幸福家庭生活的脸 在任何地方都不喜欢
关于轮子的台词实在是太你马真实了
这片子充斥着美国人的民族优越感和个人英雄主义。
多角色线,切换又快又乱。去他的丑国,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废掉了大量脑细胞 依然觉得捋清楚故事很困难>,<到后来好不容易入戏 有点儿看JK罗琳偶发空缺的感觉 不过把钻石王老五折腾成那样 真是>.<
政治电影我审美疲劳,克鲁尼怎么得的男配……
拜托。。。我们的理想已经在现实中被毁得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