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后,我还清晰地记得自己第一次打飞机时那个房间的布置:巨幅的《First Blood》海报张贴在墙壁上,一不留神就能瞥见西尔维斯特·史泰龙那双硕大的牛眼——从此以后,我便患上了轻度早泄的毛病。
这是一个青春期荒诞的开场,像所有荷尔蒙分泌旺盛的男孩子一样,我每日和突如其来的性冲动做着艰苦卓绝的斗争,直到有一天,一个美妙绝伦的尤物走进我的视线——从遥远城市转学来的韩MM,她性感的薄唇顷刻之间占据我的心田,看着自己快要被那话儿涨破的裤裆,我暗暗发誓————一定要把这妞搞到手。
对一个十三岁少年来说,这种念头实在有些龌龊,也许韩MM本能注意到了这一点,所以她总是躲我远远的,有一天,好友菜花头鼓励我向韩MM表白。
我俩在校门口一直等待韩MM放学,可最终的结局是我被韩MM十六岁的男友揍了一顿,头顶上隆起一个周长为2.6英寸的包。
我放弃了,因为韩MM的男友实在是个大块头,身高5尺7寸,体重至少130磅,而当时的我只是个5尺2寸的小丢丢,看了看他隆起的二头肌,我只得双手抱头蹲在了地上。
这次血的教训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泡妞的成功几率和胳膊的围度成正比!
从那时起,我用压岁钱买了一对大哑铃,整日苦练弯举,终于有一天,我的胳膊上渐次隆起了二头肌、三头肌、以及三角肌······每一个猛男背后都有一段被虐的经历,西尔维斯特·史泰龙也不例外。
15岁那年,史泰龙参加了一个邻居们举办的教会舞蹈活动,在那儿一个大个子狠狠地教训了他。
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小史泰龙抚摸着自己被打成"S”形的鼻梁暗暗发誓:我一定要练成一个牛逼哄哄的肌肉棒子!
十五年之后,一个牛逼哄哄的肌肉棒子诞生了!
伴随着往日的纤细偶像保罗·纽曼、罗伯特·雷德福、华伦·比提相继老去,好莱坞史无前例地进入“肌肉男”时代。
在史泰龙带领下,整个西方世界掀起狂热的健身浪潮,大家把锻造肌肉的活动称为"Bodybuilding",男人们都想成为那个敞露胸肌,手持重机枪,在丛林中横行无忌的兰博形象,而有些人甚至为此服用类固醇,并注射硅胶。
在肌肉棒子最盛行的80、90年代,清晰的线条、硕大的肌肉块成为最能获得异性好感的因素之一。
在世界肌肉联盟(World Muscle Union)1988年的调查报告中称:97%的受访者认为坚硬而厚实的三角肌和胸大肌是男性性感的标志。
而世界房事协会(World Sex Association)针对三组分别以名牌装扮、漂亮脸孔以及强健身材作为抽样标准选取的测试结果显示:西方女性更热衷于同肌肉发达的男性做爱。
在体育界,Bodybuilding也成为各种竞技体育的基础训练项目。
NBA球员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平均身高保持不变(6英尺7英寸),但体重增长17磅,体脂含量则降低2.07%,而足球运动员的改变更加明显,2002年韩日世界杯,三甲球队球员平均体重比达到1.13(体重和身高的比值),而战绩最差的三只球队球员平均体重比只有0.84。
所有这一切,都要归结于Bodybuilding的巨大效用。
然而同竞技场上有所不同,2000年之后,随着史泰龙、施瓦辛格、尚格云顿等一干银幕硬汉衰老、退隐,肌肉男的受欢迎程度急转直下。
在西方世界,女人们越来越对傻大黑粗的肌肉棒子嗤之以鼻。
而罗伯特·帕丁森、奥兰多·布鲁姆这样的粉面俊男则广受青睐。
在世界房事协会的最新调查报告中显示:肌肉块对女性的性吸引力已经远远不及跑车洋房、名牌服饰以及漂亮脸蛋。
而在东方世界,5尺2寸的小丢丢们对肌肉的迷信早已被证明是个华丽丽的错误:中国女人从来不喜欢肌肉男,她们或者喜欢有肚腩且有实力的中年人、或者喜欢肤若凝脂的正太、而一幅蠢样的肌肉男——Never good所以在遭受韩MM前男友创痛的十年后,虽然我长到了5尺11寸(比史泰龙还高一寸),肌肉快要撑爆了T恤,但韩MM还是和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男走了。
你知道,当年那小子也绝不是用肱二头肌钓到MM的,他老爹是市里的公安局长,这才是令人目眩神迷的真相所在。
不久,《The Expendables》上映,对比当年第一次打飞机时造就我“早泄少年”美誉的《First Blood》海报,我凄凉地发现史泰龙越长越像钟镇涛了,虽然他的胳膊上尚有几块肌肉,但好像一使劲就能发现上面的硅胶痕迹。
我知道这个时代结束了,而我的青春期也行将结束。
我没有太懊悔自己走上了一条肌肉男的不归路,毕竟,肌肉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
但是,肌肉真的改变了这个世界吗?
还是女人改变了肌肉而金钱改变了女人————编译自"World Muscle Union”09年特刊之《肌肉棒子传奇》原作者: The Big Lebowski
这个题目来源于哪里,去看过的人应该知道了吧。。
那个囧囧的黑人和他的女朋友合作愉快之后的发言词啊!
多么具有脑残却爆笑的潜质啊!
看这个电影的人,或者想看这个电影的人,都是为啥选择它的呢?
我们来说说吧!
我是为了看:看一群猛男演绎,一个人打扁一群人。
两个人互扁,扁过来又扁过去。
就在这拳拳到肉的过程中,不断伴随着大爆炸,小爆炸。
各种经典炫目的爆炸,还有连高射炮都不需要的人体发射机制造出来匪夷所思却让某位携带美女的腹黑人士无限绝望的爆炸啊!
看,演员亲身为你示范,这个时候应该堵上耳朵,做忍受状!
那些爆炸后的熊熊火焰实在是太好看了,当你还沉浸在头先的爆炸里,很快就会被接下来更大的爆炸吸引,在爆炸中应接不暇。
也许很多人已经不再相信拳头决定一切。
但是无法阻挡我爱那表现男人特质的激情:暴力,暴力,暴力!!!
没有血腥,也无所谓血性。
只是粗犷的暴力就让人大呼过瘾。
你看史泰龙换子弹的动作是多么给劲啊!
至于为什么女人就让这些几乎不仅仅可以以一当十,甚至可以以一敌万,面对整个军团而全身而退的敢死队队员,瞬间抛却理性和豪放。
开始絮絮叨叨像个怨妇,然后疯狂的采取报复行动的个中原因的合理性。
就当是为了证明“恋爱让女人智商为零”这句话反过来也是成立的,又或者谁在乎,我们只是为了看打斗和爆炸去的。
最后怨念一点,谁给李连杰设计的台词啊?!!!!!!!!
真的超级好看,史泰龙真的帅!
李连杰,真的超级超级帅!
特效什么的真的做的超级好细节什么的真的是超级超级棒!
史泰龙当导演也能拍出这么棒的电影啊!
一堆硬汉既玩枪又能拳拳到肉的打架,哪个男人不想有他们那样的身材,老而弥坚。
就喜欢这种从片头一直打到片尾的😁老年人们虽然岁数大了,打戏枪战部分一点都不含糊,很棒,依然喜欢杰森斯坦森,忒帅了👍本片作为该系列的首部,显然就是一种典型的西式情怀动作片,但是又有着独特的个性和强烈的蕴藉,大牌动作明星很多,角色的分配也很到位,场景刺激科技先进,但是剧情有点松散,如果剧情能紧凑点就更好。
要是论拼体格打乱仗,很显然是斯泰龙这伙子赢;要是论雇佣军职业化,很显然应该是伯顿大叔他们那伙子赢。
都是敢死队,都是老男人,但1978年的《野鹅敢死队》和2010年的《敢死队》相比,则完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美国人2010年的品位终于还是不如1978年的英国人。
这是差距,不服不行。
文化这东西,说到底还是要讲一点底蕴,并不是谁胳膊粗纹身多体格壮武器猛谁就能赢的。
斯泰龙的敢死队,不仅比不上伯顿大叔的那支敢死队,就连派克大叔那帮子海狼也比不上。
而《海狼》也是三十年前的片子。
按理说,时代在前进,老男人敢死队也该与时俱进。
但《敢死队》其实很像《第一滴血》系列的老年群组版,玩儿的不是脑子是肌肉,话说回来,斯泰龙大叔毕竟是胳膊粗脖子憨的主儿,让他玩脑子大概勉为其难。
动作片发展到今天,为打架而打架大概已经无法集中观众的注意力了,毕竟观众见得越来越多,口味也越来越刁。
又加上斯泰龙大叔纠集的这伙子包括Jet Li在内的动作明星全都缺乏幽默感,故事本身又弱智,纵然打得再怎么酣畅淋漓,这电影还是不好看,基本可以划归烂片,如果哪一天领到金酸莓奖也不为过。
伯顿大叔的敢死队当年是铩羽而归的悲剧人物,而斯泰龙大叔的敢死队却是得胜还朝的超级英雄。
但再过几年,我估计伯顿大叔的福克纳上校、理查德·哈里斯的里文、罗杰·摩尔的肖恩以及野鹅敢死队上上下下的老男人以及主题歌《飞翔的野鹅》仍然会活在我眼前响在我耳边,而斯泰龙大叔及其老男人们的打架历程可能已经烟消云散了。
差距不在于制作和阵容,差距第一在于故事,——一个有思想、有脑子的故事,总比一个只顾打来杀去的故事要好看、更容易被人记住;第二在于演技,——人托戏还是戏托人还是人戏互托,演员和明星甚至二三线明星之间的差距于是一目了然。
有些女人总说,男人是老的好。
但未必尽然,男人固然可以老得有味道、有沧桑感,例如伯顿大叔的福克纳上校;也可以老得令人不忍心看,例如斯泰龙大叔的巴尼·罗斯。
都是老骥伏枥,都是壮心不已,但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相距三十多年的两队老男人,究竟谁才是铁血真汉子春哥纯爷们儿?
依我看,很显然不是斯泰龙大叔这样的肌肉老男。
虽然斯泰龙大叔没贴胸毛,但巴尼·罗斯确实是个贴胸毛的主儿,比较装,也比较二,所以Jet Li、杰森·斯坦森只能当当绿叶,而阿诺州长和布鲁斯·威利斯大哥也只能出来打打酱油。
所以,我忍完了斯泰龙大叔乒乒乓乓枪声炮声爆炸声声声入耳的100多分钟,紧接着把伯顿大叔翻出来给耳朵眼睛以及脑子消了消毒,——《飞翔的野鹅》歌声响起的时候,闪电不断划破夜空,紧接着是此起彼伏的雷声,疑似斯泰龙大叔带人打上门来了。
史泰龙自编自导,找了一帮硬汉子撑场,要夸老人家一句:不容易。
63岁,这绝对是及格的分数。
还得给他竖个大拇指,真是“老奸巨猾”。
给你一堆符号,休.杰克曼、裘德洛、成龙、李连杰、杰森.斯塔森、杰拉德.巴特勒、詹姆斯.麦克沃伊、斯科特.斯比德曼、米基.洛克、泰利.克鲁斯、兰迪.库卓、史蒂文.西格尔、埃里克.罗伯茨等。
你要找出几个人,从年龄气质及硬汉形象上考量,当然最重要的是在保证票房的前提下,能省钱最好。
于是把田忌赛马的策略运用上,就有了这么几个人。
相信如我一般博爱的人一定大有人在,以妇人之见,谁都不要舍。
当然,这只是我一家胡言,也许错怪了史老。
简单说说我关注的几位猩猩。
杰森.斯坦森靠《the transporter》上位,在好莱坞应属于B级Star。
也算有远见,逐步生练出一身肌肉,没休.杰克曼那么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但一个口哨也能赚几个MM的回眸一笑。
已经没时间重新回炉打造成李连杰那样的硬功夫了,但人家够努力,对功夫也有acting方面的天赋,元奎对他就有过一番褒奖。
所以此次出演,不会成为转折点,也能保守地稳住自己的地盘。
看似吃老本,其实已经在上升了。
李连杰,最近娱乐八卦说他老人家不谈慈善只谈电影。
蛰伏一段时间,回归是正常的。
但大家似乎更关注《新少林寺》存在与否,很少谈及此片。
海报上的李施主拿着一把枪,真希望那是把射出飞镖的独门暗器。
不知道这一次功夫皇帝的功夫在西方又是怎个亮法?
兰迪.库卓和米基洛克,一位是UFC重量级冠军,真的摔跤王。
另一位是成功塑造了摔跤王的职业演员,当然他的摔跤底子也是专业级别的。
关于那位外号美国队长的兰迪库卓,他的fans一定很期待。
而米基洛克,他报恩的态度也令影迷感动,为他捧场也许是相似的情感找到了同一振源产生了共振吧。
最新资讯,布鲁斯威利和施瓦辛格不计报酬要加盟此片,肯定是客串,但都带着对史老的敬意。
大家惊呼,这就是男人的友情,如影片中惺惺相惜的硬汉。
这里可能没有报恩不报恩这样煽情的噱头,毕竟年华似水,英雄惜英雄,情结是自然的,而且顺水推舟也是立足江湖的技巧,混江湖的哪个不懂?
泰利.克鲁斯,相当看好他。
可是,那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一定也在他身上施了咒。
除了在美剧人人都恨克里斯里让他过足了戏瘾,大银幕上境遇很蹩脚。
倒是常露脸,但往往一瞟而过。
最新《Gamer》里,以为他能多争取几分钟,结果还是一样,谁会在乎一个杀手甲的命运?
还好能秀秀胸肌,也算不白露。
至于这部片子,也不能奢望了。
感性一下,说说现实中的泰利.克鲁斯,结婚二十多年,有孩子有老婆,没离婚,生活很幸福,这对一个艺人不容易。
泰利.克鲁斯是西密西根大学的高材生,得过大学奖学金,曾经是职业Football Player。
做过Designer,做过Painter,后来做了演员,做任何事都认真对待。
别看块头大,但身体灵活,节奏感特别强,像当年的甄子丹一样,他还是跳机械霹雳舞的高手。
最重要的是,一些黑人身上有的毛病此公都没有,是个讲文明讲礼貌,不欺负人的大块头。
总的来说,这部剧里的明星不少。
不冲着老英雄兰博,就算对猩猩们图个认脸,也会等着瞧瞧啦。
于:2009-12-12补写:《敢死队》差点忘了它的美国国籍对我而言,电影有没有故事性,直接影响我的看片食欲。
因为没期待《敢死队》能用骨感、硬性的粗线条勾勒出一幅柔和细腻的工笔画,所以,在过后的回味中能牵着一条英雄救美的主线闯出打打杀杀的战场,脑海中留有清晰的故事痕迹,算这笔账,看过电影,也就觉赚了!
别说这想法太过儿女情长了。
咱知道这盘菜是给哪些迷、哪些粉儿准备的。
最好满眼都是刀光剑影,还要让子弹飞,噼里啪啦不绝于耳,只管打,少废话,别给人喘息的功夫,一战到终点。
可是,另一份新意就设置在此,因为它的分量不重也不轻,便给纯暴力加上了一点醒目的花边。
幕后权力较量,窝里斗,卸磨杀驴,以正义的名义讨伐恐怖军阀等等,甭管傍的是哪门哪派?
举着的大旗能否飘扬?
这都是幌子,真相是,为了老大哥的黄昏恋,兄弟们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至于李施主为美刀为家庭卖命,到哪儿都谈钱,这个咱就不讨论了,能理解活着挺不容易的,当然纯属“意外”也不定。
我所要肯定的就是故事内容,面上不新颖没创意也好,里子营养不良也罢,本片在玩暴力的过程中,没打昏了头,后面撑起来了,这就好。
而一号女配角墨西哥美女吉瑟勒尔也很抢戏,有种石缝里冒出一朵小花的惊艳。
在剧里不仅夫唱妇随,与史老前后呼应了“打死我也不说”的革命烈士精神,尽显她存在的意义。
难得的是她这个加速战斗激情的油门不是摆设,也是个会功夫的花瓶,一面影响着壮士们的战斗步伐,一面扭转着战斗的实际意义。
男人们的领地,她高频亮相,那话怎么说来着?
反正男人征服了天下,任务还没完。
当然,在肯定故事的同时,也会冷静看待剧情的不足。
除了史老跟杰森满场转,在中间段,其他的队员明显有翘班的迹象。
就算是逐一展现人物背景,试图把群戏的框架支起来,这手法对系列剧没大碍,对电影肯定有影响,比较《洛奇》史老编剧的功力在此片中表现得并不那么顺手。
虽然有几处对白很幽默很讽刺,比如教堂里三兄弟的对话,令人印象深刻,就差搬来“planet hollywood”,把台词改成有关酒店管理的内容了。
再比如跟接头人桑德拉照面时的扯皮,等等。
但始终掩盖不了其他某处冷场,某处苍白,某处累赘的问题。
看这片时,我想起了个人。
史老爷子要是叫来昆汀帮他搞一些耍嘴皮子的段子出来,估计会有另一种效果,只要收住话匣子,至少能使剧情更饱满,人物更鲜活。
抱歉,天马行空了!
都说《敢死队》不靠CG,要的是拳拳到肉,以绝对的功夫技艺呈现男人的力量本色,并且大大方方地卷起了“借鉴”的复古风,让人有穿越到八九十年代的感觉。
是我龟毛?
我总觉史老未尽全力,这个跟投资多少,属于哪个级别无关,是导演执行力及掌控力的问题,摄影技法也不够凝重完美,场面控制住了,但细节就毛糙了,想剪辑得火爆凶猛,出来的效果就有点Rush,有些意犹未尽的遗憾。
同时,也能感受到他在影片风格定位上左右摇摆、力不从心。
要八十年代纯朴的硬功夫?
还是展现与时俱进的新暴力?
矛盾!
回归得不够洒脱,剥离得不够干脆。
可能是我错了!
我忘了《敢死队》是好莱坞动作片,忘了它的美国国籍。
和老派瞎聊,我说杰森帮女友出气的那场打得神道,像狂风扫落叶,我不太感冒,但扎篮球还不错。
派先生则认为“畏手畏脚”一直是好莱坞传统暴力片摆脱不了的阴影,画面色彩,暴力羽化,要符合美国人的口味就要顾及很多,他是不看好这小段的表现的。
对他而言有日本电影《必杀拳》中某类似桥段的先入为主,用他的话来说,史泰龙不避讳怀旧、借鉴、模仿,那何不一竿子到底,打爆了事。
看客也不用绷着激动的心情,克制自己的情绪。
在本片中,可能很多武斗的场面都没到可达到的最高境界,武术、空手道、摔跤、跆拳道、柔道、健美(大块头特型)等等,加之飞机、大炮、先进枪械、飞镖,可调度的劳动力,资源如此丰富,却留下了些打酱油,急着收工回家的感觉,是不是有点浪费资源了?
米基洛克回忆那段也很“主旋律”,这老头的面相就能唬人,干嘛不利用呢?
替泰瑞.克鲁斯抱不平,要说大部分都是有褶子的昔日老英雄了,泰瑞还抓着“青春”的尾巴呢,瞧他一身肌肉,只驾驭一杆枪炮,史老是没深挖掘新人的潜力呀!
关于此片的动作戏,大部分影迷觉得恢宏、强大、完美。
我不是挑刺,还是遗憾的问题。
对于动作片,显然全剧总武指的存在很重要,是高手,就能设计出风格多样但会连贯相容的精彩。
老派对邵氏功夫电影是有深厚感情的,新近的他也不歧视,我就是菜鸟了,但我们竟然不谋而合。
看这片时,同时想到了另一个人,洪金宝。
不好意思,又天马行空了!
我的胡言乱语,但愿没让喜欢《敢死队》的朋友跳脚。
虽然在这儿小小抱怨了一下,但我还是会承认这部影片的成功。
我给《敢死队》四颗星,不为别的,为史泰龙在此片中倾注的心力与诚意。
把剧情结构的问题放一边,本该极其骄傲的、已过花甲的史老,没玩个人英雄主义,尽量为各路壮士铺路搭台,这是让人感动的。
还有他在编写如此老套的剧情中,恰到好处地给了女配角可发挥的空间,我记得的《敢死队》,除了打打杀杀,还有一段异域恋情。
更重要的是,执着,拼命,敬业,了不起!
于2010-8-29
1998年的夏天,我在盗版一条街买了三张海报。
出于对女性的好感,我买了一张温碧霞;出于对弹跳力的崇拜,我买了一张迈克尔·乔丹;出于对肌肉的向往,最后一张我选择了史泰龙。
那个时候,我刚刚戒掉了我的街机瘾,对我来说,那是如同毒品一样的东西。
之所以能够戒掉,是因为那个时候我开始窝在家里看VCD。
除了《第一滴血》和几部动画片,我已经很难想起来我当年看的都是些什么东西,只记得租碟的东北胖子总是很客气、很温柔、很小心翼翼的低头向我诉说:咱把欠的帐清一下吧先……我经常对人说,我的重口味,就是在那个时候被史大爷的R级片熏陶出来的。
曾经有一次,在与一个小朋友斗殴以后,我指着人的鼻子说:“是他让我流了第一滴血!
”教数学的女班主任先是一愣,继而怒目而视我的敌人并严厉质问道:“你刚才打到人家的头了么!
”敌人哆嗦着双腿说:“没打啊……我们只是抱在一起,然后相互使劲来着……”“都他妈说胡话了还说没打!
你跟老娘过来……”此处删去二百字。
由此可见,我已经被史大爷毒害的不可救药了。
当年的我,搬起一张小课桌都感到非常的费劲,所以那时候我认为一个成熟的老爷们,一身钢铁一般的肌肉是必不可少的,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每个猛男背后都曾有过一段被虐的经历:15岁那年,西尔维斯特·史泰龙参加了一个邻居们举办的教会舞蹈活动,突然,一个大个子走到他面前,恶狠狠地说:‘数到三,我就打烂你的脸’......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小史同学跪倒在家门,雨点不停打在他身上,天空中一道道明亮的闪电将漆黑的夜画出一道道口子,一架飞碟幽幽的驶过……小史以四十五度的姿态仰望天空高声喊:我要成为天下第一猛男!
我要砸爆你们的蛋!
(感谢百度百科)一个未来的肌肉猛男便在那一夜诞生了。
我的身体至今以五花肉为主,就是因为我缺乏这样惨痛的经历。
如果某一天某个不要脸的混蛋来砸烂我防水防火防盗防辐射防侧漏树脂超薄双层夹膜的性感眼镜砸碎的话……不,这样还不够。
还需要打歪我的鼻梁,打肿我的眼睛。
这样的话,我相信我会很快的把赘肉转化为肌肉并像杰森·斯坦森那样随身携带管制刀具。
我也相信,我是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的。
请谅解我的扯淡。
如今我发现,这已经不是个靠肌肉说话的时代了。
你可以像《赤壁》中的关二哥一样指着史大爷说:你过时了!
好悲剧。
二十年前,你大可以凭着你的肌肉横行街市,姑娘们会以你肌肉的大小衡量自己可以得到的安全感的高低。
现在你会发现,任凭你把肱二头肌翘的像老二勃起时一样高,姑娘最终还是跟着一个蛤蟆嘴罗圈腿一肚子猪油的猥琐男走了。
为什么?
因为猥琐男的爹是市财政局长,他舅是大房地产商。
这才是真正让姑娘们心驰神往的魅力所在。
《变形金刚》里的梅根·福克斯是说过“I guess I just have a weakness for hot guys, for tight abs and big arms.”但是她扮演的是不成熟的高中女生。
而且最后成为她男朋友的希亚·拉博夫并不是大块头肌肉男,但是他比肌肉男牛逼太多,他傍上了外星人。
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作为一个男人,财大才能气粗,肌肉大,只能肺活量粗一点。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男性改变世界,女性改变男性的世界观。
为什么说《敢死队》复古呢?
就是因为它让肌肉男成为了主宰。
史大爷带着一群老猛男在我们物欲横流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给一部分只有肌肉没有钱权的男人们一丝慰藉,证明肌肉是有用的。
尽管剧情如此苍白,故事讲述手法如此简单,但我依然爱看。
因为这些并不重要。
我们要的只是鲜血横飞,肾上腺素爆满。
最后一句发自肺腑的话:杰哥,你这样挨打很不负责任。
附:杰森·斯坦森送给米基·洛克的诗:I once knew a man called ToolTo me was the epitome of coolHe was good with a knifeBad with a wifeBut to think he could beat me Dreaming he’d defeat meCool ToolYou gotta be a fool
8月28日下午,因为兔子公主的出生而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二人世界的狐狸小姐和鼹鼠先生决定度过一个久违了的美好的,浪漫的,温馨的独处的下午,他们把兔子公主留在家里,堵了半个小时的车,走进了电影院。
他们选择的电影是--《敢死队》ORG…… 于是,在这个阳光灿烂的,充满了被飞机扫射的码头,燃烧爆炸的汽油罐,划过空气的飞刀,用冲锋枪扫射的肌肉男和史泰龙脸上可疑的红晕的下午,狐狸小姐咬牙切齿地对鼹鼠先生说:这可真是一个“浪漫”的约会啊……以下纯粹是充满个人私怨的吐槽,不适应者勿入:首先,这是一部关于几位单兵作战能力可以在几十秒内撂翻一卡车士兵的佣兵们(他们联合在一起能做什么?
大概只剩下发动政变,单挑岛国政府了吧--于是他们就去炸人家码头了),拿了美国政府的钱为人消灾的故事(误!
)。
当史泰龙同学对岛国上的某女士念念不忘并决定回去救她的时候,这个故事开始往英雄救美的方向(大误!
)滑去……然而,当他决定一个人去进行这送死的英雄行动时却发现整个小队的人都在飞机上等着他因此我终于领悟了这其实是关于一群男银的友情的故事!
(有没有燃烧不息的腐女之魂?
有没有?
有没有?
)一起喝酒算神马?
一起杀人才算是真正的好哥们!
(各位想歪了的人你们可以开始面壁了)尤其是当史泰龙救出了女主之后并没有如您所愿地和她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为了钱而拼命太低俗了,为了色而拼命?
简直就是三俗!
我棉是为了伟大的,男人的友情和信仰!
) 走出电影院的时候,狐狸小姐悠悠地说:钱,枪,暴力,政治和女人……这片子符合了我对男人的全部理解。
鼹鼠先生:你对男人的理解就这样?
狐狸:没错!
鼹鼠:肤浅!
PS:李连杰扮演的华裔高手在片中不断地向史泰龙提出要提高分成,要多分些钱,理由是:我要付我儿子的学费,我要供他上更好的学校。
“你不了解我的生活有多辛苦”,他摇着头说。
啊啊啊美国政府给职业佣兵们的钱那么少么李连杰同学您干一票一百万美元的提成还不够您供儿子读书的么,伟大的导演啊难道您是在暗示贵国的教育费高昂以至于逼良(?
)为X么?
想起兔子公主三年四万的幼儿园赞助费,狐狸额娘四十五度仰面泪流……
《敢死队》是一场无所不用其极的武器大观,老派动作片中的桥段在此一样不缺,是一部充分满足老动作迷怀旧心态的作品。
动作巨星史泰龙此回卷土重来,身兼编剧,主演,导演三职,成功贡献出一部充满阳刚暴力的巨作,从头到尾毫无冷场,娱乐性非凡。
片中主演一个比一个更勇猛,毫无顾忌的大肆炸烂各种东西,或是随心所欲的干翻一大帮对手,看得人肾上腺素狂飙。
和史泰龙一起上阵的硬汉们也个个是牛逼的动作英雄,保证每个都能让死忠的动作片影迷激动狂呼,就跟小妞们进了贾斯汀•比伯的演唱会一样。
杰森•斯坦森和功夫皇帝李连杰是身陷前线,与史泰龙并肩作战的一线战友,其他一大票家伙杜夫•龙格尔,泰瑞•克鲁斯,兰迪•库卓,史蒂夫•奥斯汀和米基•洛克则提供强力支持,当然方法各有巧妙不同。
布鲁斯•威利斯和施瓦辛格的客串则是电影不可多得的调味料,他们都是头一次和史泰龙合作。
看到这两人出现,多少让人有些遗憾,如果他们能在巅峰时期合作一部片子,那不知会强大到什么地步。
影片情节也相当“怀旧”,一群雇佣兵冒着生命危险执行谁不愿干的危险任务,很“80年代”。
史泰龙和他的敢死队员们被一个自由女战士的正义感所激励,前去推翻一个小岛的独裁者。
这个独裁者有前任中情局探员撑腰,在毒品生意中大开杀戒。
敢死队员们都是被战争麻木了情感的木偶,试图通过另一种生活寻求生命的意义,但最终不得不重新披甲上阵,在战场上获得唯一的救赎,这和史泰龙的代表作《第一滴血》的主旨一脉相承。
片中米基•洛克有一场独白深深道出了这些身不由已的战士们的心声,他们的生命如何变得这般支离破碎,史泰龙编写的这场戏虽然多少有点让人出戏,但却是发人深省的一幕。
当然,影片的卖点还是大量充满男性气概的暴力场面,史泰龙就跟罗伯特•阿尔特曼(译注:好莱坞擅长拍群戏的著名导演)一样,精心挑选了演员来拍摄片中的危险场面,这些精通特技表演的高手都能极其精确完成动作,使影片具有一种相当写实的惊险刺激。
史泰龙对于老式动作的迷恋一展无疑,他在镜头后的工作不比镜头前来的逊色,在这个CGI横行的时代,本片中那些与这个时代看似格格不入的英勇搏命和肢体冲突仍然有其魅力。
他还擅长在影片中加入充满思想内涵和道德思辨的佐料,其对战争的反思主题曾经贯穿了他的动作片生涯,而在本片中依然不死。
当然也有些小瑕疵,对白还是有点逊色,作为点缀的少量CGI特效略显粗糙,史泰龙运用大量的快速剪辑和摇晃镜头,多少还是和沉重的动作场面不搭调。
总之,《敢死队》就是一部纯爷们的猛片,你能想到的任何对雄性元素的期待都可以在本片得到满足,顺便说一句,它的原声碟也不赖,够劲爆。
来源:Matt's Movie Reviews 略有修改
剧本,导演,演员,音乐,题材可以扣分的只有题材老套,无其他最后一场爆破狮门一定把花血本下去,有人在近身肉搏有人在组队PK,有人在冲锋重武器,5个人各忙各的叫你好看史泰龙想要分担一些拳脚重量给“新一代”,于是自己老化的步子没有过多涉猎,交给小飞刀和smaller就好了,想着“处处高潮无高潮”的样子最后巅峰了一把,还是可以的,几场飞刀砍人见血见头,也是挺好就为了几个这么经典的男人,施瓦辛格完全没有杀气还没有“虎胆龙威”的褶子勇猛,但是当历史一刻还有史泰龙这3个人站在一起聊聊天说说话的时候,这个电影的价值就出来了音乐没的说,一级乏味的故事和爆丑的女主角有些影响这个电影的总体,可是21世纪开始怀旧,一张几十的电影票带你回到一个若干年前的时代,也不是不值得。
Solo lau/文不知道《敢死队》里的那些硬朗面孔曾经让多少影迷血脉贲张,他们都是银幕上最热血的硬汉,先不谈电影质量如何,单只诸位孤胆英雄齐聚一堂,就足够让人激动的。
常听人说情怀是无效信,但如果你是一位动作片影迷,当自己坐在影院看到一位位巨星惊艳亮相的时候,内心能真的那么平静吗?
提及电影《敢死队》不禁想起了另一部电影《打擂台》,同样是情怀之作,但后者是老骥伏枥那般,有种英雄迟暮的宿命感,前者却是快意人生的豪气。
东西方两种人生观的差异显而易见。
中国人天生就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感,连圣人面对河流都说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更何况我们呢。
人至暮年,大都会有些伤感。
不过也正因如此,中国人才更加重视自己对于生命的领悟。
而史泰龙这帮大叔们虽然一脸皱纹了,但一如以往作品中那样热血,为了救一个与自己无关的女孩直接深入虎穴。
这就是西方人追求自由的天性,正如织田信长最喜欢的那首歌一样,明知“人生五十年,看世事梦幻似水”,仍然有“海天之内,岂有长生不灭者”的雄心。
所以《敢死队》最感人的地方不是故事,而是一群老牌巨星快到了打不动的时候,仍然表现出一种无畏的兴奋状态。
我羡慕他们,不知道自己到了那般年纪是否能像这帮老硬汉一样保持激情。
其实电影《敢死队》的故事很俗套,还是这些巨星之前演惯了的英雄救美套路,虽然对于女主角的定位从情人变换成了反暴力女性,但依然没有摆脱女性角色在银幕上的柔弱特质,仍是一个“被看”“被拯救”的小线索而已。
几位敢死队员救一个女孩从而达到自我救赎的设计虽然较之以往的动作片会深刻一点,但情节仍然显得有些儿戏化。
不过这本就是专属于玩性不改的老家伙们的一场激情party,也无所谓了。
出人意料的是《敢死队》的暴力场面居然如此生猛,几个人凭借出色的身手和配合干掉了几百号人这种戏虽然看过《黑客帝国》的影迷都会见怪不怪,但由这帮巨星一招一式地演出来意义就不一样了。
最后的决战场面无论是场面还是动作戏都很火爆,今年的动作片真有意思,先是《天龙特攻队》上演坦克打飞机,这里又让史泰龙拿西部快枪打爆炸弹。
最搞笑的是阿诺州长和史泰龙的那段幽默对手戏,一看就不禁想起了当年两位动作巨星针锋相对,佳作不断的豪情时代,而最后一句“他想做总统”更是令观众捧腹。
李连杰估计是又想着借电影宣传“壹基金”,一再强调自己没钱,而光头杰森斯坦森几乎成为整部电影最抢眼的人物,陈木胜真该跟他学学那一手惊艳的飞刀绝技。
看完电影就在想一个问题,当《敢死队》里这帮动作巨星有朝一日真的再也打不动纷纷落幕的时候,影迷们还能看到令自己内心激荡的动作猛片吗?
再看看史泰龙那松弛的肌肉和龙格尔的皱纹,难道《敢死队》就是巨星时代最后的激情吗?
弥2010-08-20李连杰的台词只有三句:1.我家穷 2.我个儿矮 3.给我加钱给我加钱给我加钱!
一锅乱炖..全场的声效就是 砰砰砰 砰砰砰..
Stallone和曾某某太象了!
如果不是这么一群明星,真的会是一部大烂片。
嘭嘭嘭
在一群真正的猛男面前,李连杰变的好gay
一群纯爷们~
史泰龙的嘴唇和眉毛太喜感了。这样乱炸乱炸的,也不怕炸到你的小美人啊。施市长就是来自嘲的,“本来是我们一伙的,现在想要去当总统了”,多一语双关啊。米基洛克啊,岁月的刀子真是对你做了大手术。
史泰龙 杰森斯坦森 李连杰 布鲁斯威利斯。够了 没理由不给五星。
没亮点,3分全部给这帮老戏骨
光凭这些猛男,就足够了,看的首映式,那个女的不算漂亮,但有种野性美,猛男喜欢的类型。动作戏还行,史泰隆都六十五岁了
盛宴啊!硬汉大Party+冲冠一怒为红颜 啧啧
什么乱七八糟的~~
因为他还能打
一次动作明星的豪华聚会,观众只需 enjoy it
女的好像MQ。christmas好帅
80年代的脑子拍90年代的片子.
一个半小时的真人CS
都是男人 没意思
赶屎队。余男只有一个表情。英雄们总是百发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