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点映活动看了《印度女孩》这部电影,不得不说,这戏实在让人泪点与笑点同在,运动与感动齐舞的震撼感受,总体来说,我能给五分好评。
同时也对印度的情况了解了更多。
而我对印度的印象,一直都是女性地位长期处于低下备受不公对待的社会氛围场景,电影里不乏设计了一些励志感人情节,例如在如此不公压抑的环境,充满正能量的女主角如何逆天翻盘,例如女主学习板球带着的那一群男学生们。
我也从中更能体会到了,当女主母亲在面对流言蜚语时候。
所感受的内心压抑与无比愤怒。
不过庆幸的是,女主的父亲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印度男人,他尊重妻子爱护女儿,虽然看起来似乎有点不可思议,还有小商店的老板,他是女主父亲的真心朋友,能敏锐察觉到女主父亲想轻生,想用自己的方式让女主父亲重新振作起来,但在现实生活中的这些印度贫民,又有多少能这样呢?
恐怕连正常生活都过不上,他们哪里还有闲心思管别人呢。
最后,我感觉美中不足的一点点是女主父亲的肤色,他是偏白的高种姓,在电影中饰演一个农民角色,多少与现实是有点存在违和,而女主跟女主母亲的角色,是与人物背景比较对口的。
印度女孩 (2018)7.22018 / 印度 / 剧情 运动 / 阿鲁拉贾·卡马拉吉 / 艾西瓦娅·拉杰什 萨嘉拉吉“别拦我,我要跑到飞!
”
3月美国大片轰炸内地院线的夹缝中,时隔两个月又见三哥出品的电影悄然上映。
本着“三哥出品,保底佳品;若能引进,必须精品”的原则,即使排片不多也要支持一下。
整体观看下来,情绪体验的收获远远大于影片本身较为固化的剧情,但即使这样也不应忽视甚至嘲笑这样一部电影背后所积极彰显出的精神。
说其剧情较为固化,算是站在纯客观角度给出的一个冷冰冰的判断,但如果深究一下,这样的固化也自有其原因。
体育题材的成长类电影,最避免不了的就是要展现一个运动员成长过程中展现的天分、付出的努力、得到的关爱、接受的批评、经历的挫折以及最后取得的成功,举起这样的标尺去衡量,几乎所有同题材影片都逃脱不出这个架构。
而印度近些年的社会进步加上以女性为主角的立意,又无法不谈及女性意识的觉醒,或可说主视角凸显女性这本身就是印度电影所展现的新风貌,不能因为其体现着进步的意识,就要恶意揣测它在故意设置性别对立的矛盾,如果嘴硬否认这一积极的现象,那将是一种逆世界潮流的鼠目寸光。
除此之外,批判女主的女性意识觉醒之源头终究来自于其父亲,也就是父权的支持,这种观点我只能评价“其心可诛”,乐乐呵呵地看老父亲在一个保守落后的环境中倾其所有支持女儿挑战传统追求梦想这样一个无比美好的剧情,在某些群体的眼中已经成为了一件只配嗤之以鼻的污糟故事,“道不同,不相为谋”。
但抛开略显固化的剧情,小小忍受一下国内院线删减后同样略显磕磕绊绊的影片节奏,你会发现本片无论是演员对于角色的展现还是配乐对于气氛的烘托都是极为优秀的。
老好人般的父亲默默扛下所有,但面对身为农民这个群体遭受到的不公时仍能流露出愤怒、脆弱与坚韧;家庭中唱黑脸的母亲有着对父亲的深爱,有着对女儿的严厉,但同样有着深明大义,有着自己独特的催人奋进的方式;还有那一群引领女孩走上板球梦想之路的好友,那位倾心追随全力付出的男生和死党,那位散发着独特魅力的励志教练,作为积极的一面为故事注入了温暖的感动。
而农村思想保守的家长、恶意嘲讽女孩的男生、成长道路上面对的不平等现象、高阶级女生的欺侮、对手的挑衅,又作为女主成长道路上不断挑战并跨越的一道道难题在循循铺垫着影片的高潮。
就连那位开头听着女孩精彩时刻入了迷的警官,也都在为故事的徐徐展开增光添彩。
配乐也完美地衔接着不同的故事片段,从开头表达父爱的愉悦小调,逐渐走向中后期的快节奏激昂唱腔,观众的情绪可不就这么给带着一步步爬升么!
反正我坐在影厅最后一排是要时刻忍耐着情不自禁想手舞足蹈的情绪,以至于当女主与父亲穿越电视屏幕互相泪目之时,我也悄然洒下热泪。
我们不能苛求每一部电影都成为现象级的作品。
纵然《摔跤吧!
爸爸》珠玉在前,但我也不认为本片相较之下变得不可称道。
一部电影在让观众看得爽、让利益方赚的够、让创作团队因自我心血的注入而倍感自豪外,如还能留下些供人探讨、供社会参考的话题抑或命题,都能算得上优秀。
站在不同的角度观看《印度女孩》,都能得到较为清晰、明确、有价值的收获,生活emo的人能就此打上一针鸡血,女性意识觉醒的表达也为社会公平与进步提供着素材,永恒的家庭、父爱与母爱亦能深深感动着人,而女主成长的主线之外,以父亲为代表的的印度农民面对举步维艰的生存处境也经由影片结尾发出了振聋发聩的诘问与期盼。
同样不要忘了尼尔森教练那句意味深长的台词:我们用最认真的态度对待游戏,但却用最游戏的态度对待现实。
当印度女孩铭记着初心不再让父亲的热泪在面对国家队输球的场面下滑落,整个社会也最好都要想起“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古老格言,而我们也最好都要记得,支撑着我们梦想的,永远是最重要的、最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现实生活!
总体还是中规中矩的励志成长类的体育电影.有两点感受:1 农村底层的孩子要想出人头地,可以走的几条路,还是教育,体育,靠外貌走影视路线等。
电影中蔻茜从事板球运动是为了父亲,当然必不可少的就是自己的体育天赋和努力坚持. 成功需要的综合因素很多, 但是蔻茜的坚持如果没有成功,大概率会让家人的经济状况更差。
2 资产阶级和金融人士对底层人士的吊打和抄底. 电影中蔻茜的父亲作为一个小地主,还是面临着化肥 种子等资料的涨价而无奈贷款。
但是一旦遭遇天灾农民颗粒无收,资产阶级和银行可以轻易以极低的价格对土地进行抄底。
收成好也没问题,利率点稳收。
电影《印度女孩》,我感觉既是一部讲追求梦想的电影,更是一个关于亲情、关于底层人民的女儿为自己的生活与权利勇敢发球的故事。
这部电影的配乐很不错但偶尔中断地有些突兀,部分时候感觉演员演技和镜头有点点尴尬。
但是整体来说其实这部电影很好,剧情里印度女子队参加世界杯时的片段紧凑又让人热血沸腾。
电影里妈妈和教练分别说过两段话:“想要得到什么靠嘴上说是没有用的,必须要拼命去抢,让所有人都知道你的愿望”“想要为自己发声就必须赢得胜利,胜利的人才有话语权。
”这两段话和父亲自幼对主角的鼓励一同成就了主角最后的胜利。
所以当她在结尾作为最佳运动员站在领奖台上,以农民的女儿的身份为辛苦种植却过得困苦的父母和村民发声时,我真的很感慨。
主角的成功除了自身努力,也包括了身边重要的角色在关键节点给她的支持,我们的生活里或许没有这么多恰到好处的运气,但蔻茜在绝望中掷出胜利一球的勇气或许能在生活里给我们启发。
尤其是女子,不要对自己选择的路轻言放弃,没有任何性别是天生不擅长从事某种运动或者职业的。
像妈妈说的那样,去抢去争取,就算在泥潭中摔倒也要爬起来,让世界看到你的力量:你还没有输。
农村的女孩慢慢走向世界的舞台的故事 父亲用实际行动维护了女儿的理想 母亲让女儿看到要成功必须得付出拼死的决心 父母的鼓励给与女孩坚定的意志 反对世俗思想 成功让女儿迈向属于自己的舞台 。
虽然和大多数印度电影一样带着各种奇奇怪怪的风俗舞蹈 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好得一部励志片 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激励我前进的电影出来
一,好莱坞电影的自由,英雄,独立的电影氛围。
香港电影的自由,警匪,侠客。
这都是连续的佳作才让观影者授予的标签。
我想印度电影每年都有几部佳片传入国内,何尝不是其特有的文化所散发的魅力,更是其电影行业从业者基于世界水准的体现。
(国土面积大的巴西,加拿大,墨西哥,国民人口多的巴基斯坦,巴西。
都各拥有其独特的文化)宝莱坞电影的舞蹈,女性,种姓,男权,贫困,给人很深刻的印象。
影视作品都是源起生活,拓展生活。
这种直面社会问题的电影,更让人深刻,更让人感同身受,更让人思考自我与社会。
二,热爱生活父亲,热爱父亲的母亲,加上一个独生女。
家境在当地还是很不错,这样的组合,让看到印度电影对女儿罕见的包容与呵护。
追求自我,爱我所爱。
这个世界大同的主题,不管是在印度还是在任何地方都很难。
在这个通过媒体认识的印度更让人不容易。
其中父亲的艰辛,母亲被人诽议,家庭经济出现困苦。
都丝毫不能动摇他们的爱彼此的心,这样的家庭不管贫穷还是富有都会是幸福的。
只有胜者才有权利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
人生总有几个贵人相助,或大或小。
只是我们是否有去把握,或因为自尊作祟,或能力不及,或后知后觉,让我们错失一次新的可能。
成功是众人拾材火焰高,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不患寡而患不均。
三,以上是我基于电影的一点思考。
很热血励志的一部片子,讲述了女孩蔻茜追求板球梦想的故事,打板球,打好板球,不仅仅是她的梦想,同时的承载父亲对印度板球的期望,也许梦想的开始没有那么华丽丽的词藻和豪言壮语,女孩只是想让热爱板球的父亲开心起来,但在“打好板球”的过程中,她不断地突破和超越,得到认可。
有偏见,就用实力去打破偏见,有流言蜚语,她的父亲第一时间站出来维护她。
她是幸运的,有一个永远支持她维护她的父亲,即使在周围村民认为“女人是不能打板球”的环境下,毅然将她托举到更高的平台。
在更高的平台,蔻茜遇到了各种困难和更厉害的对手,但好在有一个好的教练相信的能力并在她自暴自弃的时候猛地拉了他一把,“胜者才拥有话语权”没错,对于运动员来说,只有当你赢了,或者登上领奖台了,所有聚光灯才会照向你,你想讲的话才能被别人听到,你背后的经历才能被人所知,蔻茜得到了一个好的结果,影片最后的是一个好的结局。
影片整体节奏还是很快的,但蔻茜一路走来经历的困难磨难的刻画没有减少,该有的环节都有,有得有失,有欢笑有泪水,并且提到了“农民”、“性别平等”之类的话题,配乐很燃,观影体验很好,值得一看
首先蔻茜所处时代,男女分校,女孩想打板球,必须要有队友,而男性想打,可以随时组队,蔻茜使用机灵的方法想组建团队,结果被老师一一劝退,这点让我非常不适。
整体来说,还是摆脱不了烘托男性的毛病,严母慈父又一次上映在荧幕中,对母亲前期的塑造非常糟糕,虽然后面母亲与女儿和解,但还是改不了女性必须依托男性的毛病--女儿打球时她仰望的是男人的面孔,这就emmmm,而且说带妈妈去旅行的诺言最后也被牺牲在父亲的“悲惨故事”下,像阵风一样什么也没有留下。
其次对进入国家队中蔻茜的生活,并没有表现出她对于板球的热爱,一昧描写队中的不和谐队友,被排挤现象,蔻茜本人也没有勤加练习,女教练离开队伍腾位置给男教练,前期内容有点多余,很多内容其实没什么用,之后也没有练习内容索性来了一波天赋异禀,不勤加练习哪有那么多天才,我是不太信的,更何况蔻茜并不是天才,她只是为了完成父亲的梦想在逼迫自己前行,这点和影片介绍完全不符当然,看看板球挺好的,可以去了解一下,其他的写不太出,建议自行体会
继《摔跤吧,爸爸》后又一部振奋人心的印度佳作!
一个关于印度贫困女孩蔻茜突破性别、出身及社会给予的种种偏见与阻挠,站上赛场坚守热爱逐梦逆袭的故事。
每一个女孩都是独立且自由的个体,打破枷锁,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又是被印度电影骗眼泪的一天。
而且印度电影的音乐节奏真的很容易带动人心很值得一看,强烈推荐!!!
CCTV6电影频道一周海外精彩晚间档现在首播的是去年因为新冠疫情只在国内少数影院公开放映的我国进口印度少数民族语言泰米尔语故事片获得国家电影局下发的去年允许国内影院公开放映我国进口的国外优秀或者获奖故事片、卡通动画电影审查公映许可证唯一国家级编号是电审进字【2020】第023号同时在国内影院银幕上特别标注通过我国审查中文译制片名《印度女孩》国内少数影院公映过的国语普通话配音版,并且在国内影院银幕上特别标注印度少数民族语言泰米尔语故事片出品电影公司全名印度斯瓦卡蒂恩电影制片公司出品,本片是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进口的,担任国内译制工作的是我国国有大型影视文化企业长影译制片制作有限责任公司,国内影院数字母版是由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发行的!
🦠🇨🇳🇮🇳🎞🎦🔊📺🔊📡
真没觉得多惊艳
不知道是板球运动不好看,还是电影把板球比赛拍的不好看,看的时候没有让人热血沸腾的感觉。同时电影想要表达的东西又太多,又讨论性别问题,又讨论亲情,又讨论阶层问题,又讨论政治,讨论东西太多又没有重点。
22年a32
还行吧,情绪拉太满了。
女孩很棒,但前面在村里那一段,充满了老男人的幻想——是女孩的精神向导,给了女孩许多帮助,妈妈是她的阻碍...和现实基本相反好嘛!一看就是男的拍的伪女权电影
前半段还是有点意思
它不是一个体育竞技励志女性故事,而是一个印度农业国情片。导演和剪接都出色地展现了这一个主题。很让人意外,超乎想象的创意。
整体还行吧,没有跳舞环节,歌曲也是很洗脑了,最后的发言很棒,吃饱永远是第一要务嘛
将女性主义结合印度农业农民困境,两个主旨都很到位。也有让我反思到在印度这一国家背景前提下,盲目追求最前卫的女性主义,或者用贝克德尔测验根本毫无意义。在印度当下的大环境中,蔻茜只能依赖一起练板球的哥哥、追求者、父亲撑腰才有可能继续往前走,但还是很欣慰最后仍然是母亲站出来推波助澜让蔻茜恢复信心,导演和编剧将这之间的平衡抓得稳准狠。插叙回忆式剧情紧凑节奏流畅,印式搞笑与人物登场的漫画风格为电影带来欢悦气氛,励志的IndiaBGM太吵了。缺点是爸爸和女儿的哭戏都不太行。/个人语境中最偏爱的是父亲对女儿的宠爱闪回镜头,小女孩一个个扎破气球,爸爸在旁边笑着付钱。
看了点映,超燃,有笑有泪,温情感人。不局限于鸡汤励志,关于平权的呐喊和抗争格外动人。在印度,女生想像男生一样从事对抗性强的体育运动是不被大众认可的。女主蔻茜的成功离不开父亲不顾一切的支持,离不开教练的信任,离不开母亲被打动后说出“面对目标要拼了命地去抢”的鼓励。她无疑是幸运的。希望这种幸运会逐渐成为平常。
无法形容! 电影是艺术,这,就跟艺术不沾边啊!实实在在太印度了,完全没有辜负印度这两字。
【5.5】1,父亲的梦想,女孩被歧视,入国家队受阻,被贵族歧视,辣鸡教练。真的不如叫《板球呀,爸爸》。剧情生搬硬套,拍摄咖喱味十足。2,人物矛盾的转折太过草率,想表达的元素太多,最后的结果是故事的逻辑都变得生硬(贵族女说和解就和解,家里房子说被搬就搬,妈妈的态度说变就变)
披着体育片外衣的反映社会农民困境的励志片,体育情节的节奏很快,剪辑有些凌乱。又看了一遍,太励志了!“我们用认真的态度对待游戏,却用游戏的态度对待现实生活。”
南印版《摔跤吧爸爸》,加了印度农民惨淡处境的副线,夺冠与父母被债主逐出家门的反差是神来之笔,也加大了影片的批判力度。“印度女孩”背后的各位“印度男人”们一样可爱。只是板球属于英联邦运动,好多梗在中国没共鸣。主题曲“挑战”也算热血激昂,但是各个方面还是逊《摔跤》一筹。
很像《摔跤吧!爸爸》,不过这部电影不但宣扬印度女性独立时代到来,也关怀了印度底层农民的生计问题。
这才是励志片!一波三折而最终获胜。在嘲笑印度现实等级的同时,另一边又认可了努力的意义。教练的话就是黑暗中的火把,点亮心灯一路前行!
从女性问题出发而拍的板球题材电影,很不错,可以和摔跤吧爸爸媲美,这电影应该能引进中国,口碑很好,就是在印度本土不受欢迎,毕竟这部电影没有大牌演员,从商业角度上是失败的,但是口碑无疑是成功的。
7.0
印度风情的爆米花电影。梦想,亲情,音乐,阶级问题,女性独立,甚至农业振兴,所有热门催泪元素都囊括在其中。不惹人烦,但也很难留下痕迹。
“纯粹”到竟然没有印度爱情,从板球开始农民主义,有点没想到,有点好奇被删减的25分钟会不会不是歌舞更不是爱情了,有机会补个全版,想玩板球游戏,switch的当然i mean手动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