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故乡

Die andere Heimat - Chronik einer Sehnsucht,乡归何处,另一个家园,Heimat

主演:扬·迪特尔·施耐德,安东尼娅·比尔,麦斯米兰·沙伊特,玛丽塔·布劳耶,吕迪格·克里泽,费丽娜·莱拜克,梅拉妮·富歇,伊娃·塞德勒,莱因哈德·保卢斯,芭芭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法国语言:德语年份:2013

《另一个故乡》剧照

另一个故乡 剧照 NO.1另一个故乡 剧照 NO.2另一个故乡 剧照 NO.3另一个故乡 剧照 NO.4另一个故乡 剧照 NO.5另一个故乡 剧照 NO.6另一个故乡 剧照 NO.13另一个故乡 剧照 NO.14另一个故乡 剧照 NO.15另一个故乡 剧照 NO.16另一个故乡 剧照 NO.17另一个故乡 剧照 NO.18另一个故乡 剧照 NO.19另一个故乡 剧照 NO.20

《另一个故乡》剧情介绍

另一个故乡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是80多岁高龄的德国电影大师爱德嘉·莱兹对其史诗系列作品的总结,亦是其电影人生的总结。影片的原始素材来自于其往年自编自导的现代德国史诗《故乡》三部曲剧集,而现在,这部大气磅礴的史诗则被搬到了电影银幕上。导演以强烈的黑白影像风格与冷峻的笔调,通过一个德国农村里农民生存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德意志民族的人性、历史、文化等方方面面。静心感受一次涤荡灵魂的净化之旅,绝对会让你受益良多,更何况还有另一位德国电影大师赫尔佐格的友情出演。 2014年第64届德国电影奖最佳导演、最佳剧本、杰出故事片。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甜蜜的人生连环杀局1风云花戏楼大虫灾妙警贼探第二季海豹第六小队一生爱永远鲨鱼:风暴太空狗之月球大冒险关中匪事附身伦敦杀戮第一季碳化物卫生督查员天堂来的男孩我的英雄地狱之轮第二季时间机器意乱情迷酷儿们我和我们在一起史上最糟糕的室友第一季证词吹响悠风号合奏比赛篇吞下宇宙的男孩劳动的果实爱你一生寄生灵不同星球的奇怪恋人你好,疯子!量产型璃子-另一位模型女子的人生组装记-

《另一个故乡》长篇影评

 1 ) 另一个故乡 | 并非要在路上,也可以在心里

德语配黑白,有着天然的冷峻气质。

自幼喜欢读书的雅克布在书籍中发现家乡以外世界的独特魅力,他一直想摆脱家乡去往热带地区,这样圣诞就不会在冬天了。

但总是不尽人意,初恋和航海去巴西的机会都被哥哥“夺走”,加上挚爱的母亲需要有人照顾,他再也没能出去。

可是他一直没有忘了读书和日记,渐渐地他发现世界也可以停留在心中,只要闭上眼,他就能到达各个想去的地方。

结尾的时候,哥哥来了信,那里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反倒是有点被中介坑蒙拐骗了。

但即使如此,他们也是下定了决心离开自己的故乡。

全篇电影的配乐凝重肃穆,配上大量的自然白噪音,当你闭上眼去聆听,也仿佛置身其中。

电影虽是黑白,舍弃色彩后,却更凸显了每帧画面构图光影的绝妙精巧。

其实另一个故乡并非真的要赶赴千万里之外,它也可以当你闭上眼睛时出现在你的脑海里。

 2 ) 一段人生,一曲悲歌,一部史诗

前言 故事发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普鲁士农村。

这个设定我从未接触过,所以很是好奇。

说起普鲁士,我们会想到什么?

俾斯麦,容克贵族,三次王朝战争,德意志的统一。

说起19世纪40年代,我们会想到什么?

马克思,工业革命,鸦片战争,1848欧洲革命。

这些符号整合起来,我们对一个时代的印象就差不多形成了。

我们应该感谢宏大叙事,这是性价比最高的科普方式,我们在接受完中学教育之后,就可以对历史有个大概的认知,顺带还知道了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的一种解释)。

但是,倘若沉迷于宏大叙事,我们可能会被自以为的绝对真理所支配,在实质上失去求索的能力,最终沦为一个从一个“辉煌胜利”到另一个“辉煌胜利”直至死亡的幻想家、口号家。

启蒙运动以来,建立在同一性基础上的宏大叙事逐渐流行。

借助这一叙事模式,号召人们为了实现不实际的、不真实的共同的乌托邦理想而轻视个体的当下的“平凡琐事”,已成常态。

可是,脱离了微观叙事的宏大叙事究竟还有几分意义,这是十分值得怀疑的。

一段人生 故事说来简单,叙述了一个名为Jakob的普鲁士农村青年的一段人生经历。

他痴迷于读书,充满了理想,梦想着远方,可他又被现实的引力所束缚。

故事围绕着这一矛盾展开了。

我们看电影,总想着从电影里获得点什么东西。

但对影片中的人物来说,他们只是为了活着,为了更好地活着。

这部作品忠实地反映了另一个时代的人是如何活着的,摒弃了一切说教意味。

它愿意去不厌其烦地描绘无趣的农事,去直白裸露地展现粗俗的欲望。

近四个小时下来,一幅画卷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有人说,这是德国的《清明上河图》。

可我不这么认为,因为《清明上河图》是繁华的,而我眼前的这幅画卷,却充满了悲哀。

一曲悲歌 镜头下的19世纪40年代的普鲁士,没有我们所熟知的重要事件。

我只看到了这么一幅图景:人们努力地从事着农事,却摆脱不了饥饿;人们虔诚地向上帝祈祷,却战胜不了病魔;人们愤怒地抗议贵族的剥削,却抵抗不了强权。

Jakob,对远方的向往,随理想的覆灭而结束;爱情的朦胧美,以荒诞的方式被打碎;对自由的渴求,因强权的压迫而消解。

这一切都充满了悲哀。

电影几乎全篇都是黑白色调,似乎正是在强化影片的“悲歌”属性。

对于历史长河中存在过以及仍然存在的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或许就是一曲悲歌。

特别是前工业时代的农村居民,他们终其一生为生存而竭尽全力,却仍有很多人无法实现这个小小的要求。

一部史诗 在我们学习的历史中,这些人的人生都被浓缩在了一些符号中,例如马尔萨斯陷阱,例如农业革命,例如阶级斗争。

这些词汇我们很容易就知道是在说什么。

很多人也乐于运用这些词汇,因为将这些词汇整合起来之后所形成的历史,起码看起来确是无所不包的、无可置疑的。

但是,一个住在21世纪的现代化城市的年轻人,可能连3小时车程之外的农村的生活是怎样的都不清楚,却自以为理解了一个遥远的时代,甚至整个人类历史。

这难免有点荒诞。

当一个时代的人类在他们眼里只存在于这么几个符号里的时候,这些人也就不再是人了,历史也不再是人的历史,一种神化的、权威化的世界观,也时常由此产生。

但是,作为人文社科而存在的历史,终究是人类的历史。

符号也是基于无数湮没的个体而形成的。

如果说,宏大叙事像是一种不在乎精度的有损压缩,那么,如果想真正理解一个时代,还是应该去寻找源文件。

如果说宏大叙事是建立在同一性的基础上的,那我们也应该先去发现个体的特殊性,再去寻找同一性。

因此,微观叙事与宏大叙事不应该是对立的关系。

宏大叙事是以无数个微观叙事为基础的。

如果没有微观叙事,宏大叙事也不会存在,即使存在也得不到证明。

当然,对于信奉者来说,这也是无法证伪的,继而便会陷入“绝对真理”的谬误中。

微观叙事不能和“矫揉造作的伤春悲秋”挂钩,即使这确实是一曲悲歌;也不能和格局小挂钩,即使叙述的都是那个年代再普通不过的事情。

影片并不全是黑白的,一共出现了15个彩色的元素,如父亲赠予女儿的玛瑙片,如天空中彗星的尾巴,如蓝莓丛中的蓝莓。

如果说黑白意味着注定的悲剧,那么这些彩色,应该就是美好与希望的象征,就是人们与注定的悲剧搏斗后留下的印记、战果。

我一直认为,最强大的力量并不寓于凯歌之中,而是寓于悲歌之中。

一个民族的伟大,也应该是在她的苦难史中,得到了最淋漓尽致的体现。

因此,这部作品虽是悲歌,却充满了力量。

这部作品也不缺乏格局。

对自由的追求,映射出了法国大革命与启蒙运动的余波;造出蒸汽机时的喜悦,预示着工业时代的来临以及人们走出马尔萨斯陷阱的希望;对新大陆的幻想,反映出全球化的力量正在一点点瓦解最顽固的乡土情结。

而到了电影最后,来自两个村庄的,背井离乡的,即将前往新大陆的人们的两条队伍交汇在了一起。

在独具匠心的构图下,沉淀已久的史诗感终于迸发了出来。

这是一个民族的苦难行军,他们曾在这片土地居住、繁衍了上千年,他们如今要前往“圣诞节也开满玫瑰花”的土地。

这不是逃亡,只是再一次进军。

他们前往的不是异国他乡,只是“另一个故乡”。

这一刻,这部电影不只是一段人生、一曲悲歌,更是一部史诗,一部谱写德意志民族的史诗,一部属于所有从农业时代走到今天的民族的史诗。

 3 ) 16个彩色物件

出现的16件彩色物品:沉默爸爸给他女儿的玛瑙片,河中年轻人船上的德国国旗,Unkel去世时西装口袋里的金币,集市聚会上讨论绿色时的树枝、女人的裙子和铜灯,天空中出现的彗星的尾巴,Gustav新婚床上的花束和餐桌上的花束,新婚后Gustav在家里房子门外上面钉上的花环,妈妈咳的血,妈妈被儿子带到户外晒太阳休息时面对的花丛,树上的樱桃,家里墙上的花边图案,蓝莓丛里的蓝莓补充:烧红了的马蹄铁百丽宫国贸/ 第二届德国电影节

 4 ) 另一个故乡

雅各布是一个充满智慧与梦想的年轻人,他渴望逃离贫穷落后、封闭寒冷的家乡,去往书中描绘的自由新世界。

然而,命运却一次次地将他拉回现实,让他不得不面对家庭的困境与亲情的牵绊。

影片通过雅各布的成长与蜕变,展现了人性中的坚韧与不屈,以及面对困境时的无奈与妥协。

影片的黑白影像风格与冷峻的笔调,为观众营造了一种沉重而压抑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

同时,影片中的细节处理也极为到位,无论是山峰、原野还是土地等元素的呈现,都充满了艺术魅力与情感张力。

 5 ) 我还不能结婚,我还要跟柏林的枢密官探讨印第安人方言问题

当影片慢慢放到最后,雅各布的妈妈马格莱特说,儿子,你是不是该结婚了。

雅各布一下表现得异常激动,差点都要摔倒,走来走去坐在了母亲看不到的地方,然后开始狡辩,自己还不要结婚。

(这些都已经说明他意识到自己也是要该结婚的人了,但是他还没有忘记本来属于自己的妻子的嫂子,可能还时不时的回忆一下哥哥跟嫂子去巴西之前的那个晚上的甜蜜。

时间总是在向前走的,他以前不满自己的哥哥,但现在他俨然已经变成了哥哥在家时的样子——戴着眼镜指挥着父亲造一个蒸汽机的速度调节器。

)母亲给他说了一下邻居家的姑娘不错,每周都来问雅各布的消息。

姑娘是嫂子的好友,现在嫂子已经身在美洲,不能思念也不能见面。

姑娘也想雅各布的母亲透漏出自己比较孤单,雅各布的母亲也说自己的儿子比较孤单。

雅各布雅各布站了起来,去自己的简陋的书架上拿下来一本书,说自己还要跟柏林的一位枢密官探讨印第安人的方言问题,自己很忙的。

并且越说语气中的喘息越明显,显然的,他已经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了,但是还要坚持最后一丝不要结婚的念头。

看到这儿,我已经很感动了,尽管电影中其他的许多地方也令我感动,但这一块是令我感动的极大值。

我想着如果哪一天,我心爱的姑娘已经嫁做人妇,然后我还固执着不愿意结婚,我是否会像雅各布一样说着自己听不懂的话来敷衍这个问题。

 6 ) Death eternal

Thematically, HOME FROM HOME adheres to Reitz' humanism precept which precludes it from degrading into an eye-level pastoral, and incontrovertibly, he has been inculcated with the same humble naturalism which is in the veins of his coevals like Jan Troell and Ermanno Olmi, while anchoring this film in the signs of its time like diaspora, privation and disillusion, Reitz tops it off with a well-earned serenity to patch up with the aftermath of a dashed dream and bereavement.

 7 ) 另一个故乡

双眼初触这部电影画面的时候,发现是黑白的,原以为也许它会像《刺客聂隐娘》一样只是开头部分如此用来渲染气氛,却不知影片自始至终都是这种镶嵌着黑白的画卷。

而我也意识到,黑白的有机组合向我们展现了19世纪的德意志民族最原始的生存状态,那种厚重感以及不可磨灭的田园气息迎面而来,正如所有观影者所注意到的那样,它的每一寸镜头都是独具特色的艺术画。

231分钟的长度也并没有显得拖沓冗长,真正的生活就是这种不苟节奏的舒缓与珍贵。

影片改编自德国电影大师爱德嘉·莱兹早年自编自导的现代德国史诗《故乡》三部曲,取材于19世纪40年代的洪斯吕克地区农民生活状态——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结合、向往自由、诗一般的韵律感。

在连年饥荒与历史变革的双重出击下,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找寻另一个“故乡”,发掘丰富的精神世界······主人公雅克布是一位酷爱阅读、有志于印第安文化的青年,无奈于守旧的父亲并不看好他的这份兴趣,忙碌的生活也不允许他整日扑身于书本······尽管如此,雅克布有一位支持自己的叔叔,他会帮雅克布存放所有书籍;还有一位永远理解自己的母亲;以及他永不止息的日记记录。

雅克布在自己的日记中记录了他丰富的精神生活——他的信仰与他的追求,正如他对姐姐莱娜所说的那样,他要去“在我们这儿日落时分,正是那边的日出时刻,那就是我要去的地方。

”他手指着远方,心望着远方还有一个姑娘。

不久,叔叔的去世无疑是对雅克布莫大的打击,这个安详于老旧的织布机前的“劳动者”,默默无闻却饶有兴致地度过了他的一生,这个支持雅克布却不被别人理解的叔叔终其一生终于赚够了一枚路易金——那枚买不来自由的路易金深深地装在他的口袋里。

“告别人世是很自然的事情,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都不可能重复,就好像死亡将我们中的某人带入墓穴,光阴及童年就这么飞驰而过;我们思念爱的时候,会想念相遇,也会怀念告别,而我也经历了1842年11月7日的那次集市,不久就将再次上路。

”不错,那次集市,不可预知地改变了他的命途,爱人杰切和哥哥古斯塔沃的“即兴背叛”让他放声嘶吼,这时候他想到的不再是苟且的爱情,而是自由——甚至犯罪。

他的“高呼自由”被当地法院关进了牢狱,哥哥迎娶了雅克布心爱的姑娘。

“还有什么能比寻找出一条走出不公与寒冷的道路更加值得的事”?

数月之后,雅克布归来,正赶上哥哥的婚礼,可是他变成了大家看不见的透明人,唯独阁楼上善良的奶奶、院子里愧疚的杰切的妈妈、也许还有街巷旁那个跛足马格奇——看得见他。

离开的时候得思乡的病,回去的时候会感到爱的哀悼,初恋很快消失,她的幸福成为了他的痛苦······不断加深的饥荒将要击垮这片朴实深沉的劳动者生活的土地,疾病的肆虐牵动着每一个渴求生命的人。

当我们看到一行亡婴开着浩荡的仪仗队走向远方的时候,黑色的生命正在点缀白色的霜雪,不屈的坚定真的是生命的永恒吗?

当古斯塔沃在教堂说出他要外迁巴西的时候,我似乎才理解并看到了另一个故乡,而那仅仅是哥哥的故乡,他要归去,寻他的田园与芜湖;弟弟的故乡,停在了梦中——仅仅是梦中;弟弟的故乡是自由与信仰,而哥哥的故乡唯有生存,在那个荒芜的年代,生存重于一切。

哥哥走了,弟弟留下来陪伴尚在世的爸爸、妈妈与奶奶,甚至,他就要迎娶那个一直暗恋着自己哥哥的姑娘——佛琳切。

“在我的梦想宣告破灭之后,我的日记本也将终止更新”。

再后来,妈妈也安详的离开了,做着她年少的梦。

再后来,雅克布终于知道“人并不是只活一次,那些被从生命中的暴风雨中幸存的人们,愿意跟随我一起背负着沉重的锁链,踏上科学的道路,就能找到自由。

”再后来······雅克布试成了哥哥未完成的蒸汽机,读着他们拥堵的信,围着一桌的乡人,他发现,他终于到了另一个故乡,说着他的“Na ana mana sezu”······

 8 ) 随想

由电影名字、主人公记日记的行为、主人公在家乡的困顿生活、主人公对穿越大西洋前往巴西的向往,我很自然地想到梭罗在《瓦尔登湖》开篇“简朴生活”一章中以开宗明义的方式陈述的观念:“除了交代听闻来的别人的生活,也要简单而诚恳地谈谈自己的生活,一如从远方给自己的亲人所寄之信中会讲的那些事。

如果一个人活得真诚,在我看来,那必定是在一块遥远的土地上。

”"Moreover,l, on my side, require of every writer, first or last, a simple and sincere account of his own life, and not merely what he has heard of other men's lives; some such account as he would send to his kindred from a distant land; for if he has lived sincerely, it must have been in a distant land to me."梭罗的这段话就当是在此一视角上给这部电影作个注解吧。

“另一个故乡”即心灵之乡,是安放灵魂的地方,也是一切我们喜爱和向往的事物的总和及象征。

当我们从混沌中醒来便开始踏上路途,此后虽路途遥远,我们总在试图寻找通往“另一个故乡”的道路,条条路上都是艰难险阻,尤其是充满着幻想的道路更是满布人为的陷阱和恶意。

也许根本就没有路通往“另一个故乡”。

“另一个故乡”永远到达不了。

但是应该晓得到不到得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另一个故乡”是始终存在的,它就在那里,在很远很远的地方。

我不知道三毛女士在撒哈拉沙漠究竟有没有遇见什么东西来回应她“前世的乡愁”,她在决然而别的时刻是否确信无疑那个风沙吹不尽的沙漠就是她“另一个故乡”呢?

我们在她的散文中可以找到答案。

但是不能否认,在所有人们心中的故乡周围都环伺着越不过的山和涉不尽的河流,并在迷雾缭绕的群山之中制造似是而非的蜃景,撒哈拉想必只是个摸得着到得了的载体,而蜃景自然总是遥远,它既存在,又不存在;它值得追寻,我们又总在路上。

 9 ) 如果无法离开,就低空盘旋

片长接近四小时,黑白色调,故事普通,叙述速度缓慢,这几点有可能让《另一个故乡》的观众产生视觉疲劳,但也正是基于这几点,电影在情节上能够做到细致和饱满。

关于这部电影,我不想把它上升到史诗的高度或局限于雅各布文艺青年的身份来讨论。

故事基本上只涉及了一个家庭的两代人,并没有太多的历史变迁,却总有人喜欢动不动就上升到史诗高度,仿佛一部电影看穿一个民族,大量的日常生活展现并不像《少年时代》那般为了凸显普遍性。

雅克布是个文艺青年,但他并没有把眼光局限在文艺这个狭窄的圈子里,因而也就不能把他的生活看作现实对理想的驯化。

《少年时代》虽然以梅森这个少年的成长为主线,但并不会以他的心理活动贯穿始末,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梅森和电影中其他人看到的梅森是一样的,他的沉默和内敛不只是面对母亲和父亲的表现,也是打碎观众上帝视角的方式,生活该是什么样子的还是什么样子的,所以观后感落到最后不过是对生活种种的唏嘘,我们只是在它的一个截面上照照镜子罢了。

从这个角度看,《另一个故乡》则理想得多,导演保留了一个文青的理想世界,即雅各布的书写之欲与远游之心未受时间侵蚀,这两点是他渴求改变与探索世界的方式。

理想化是打蜡的翅膀,电影的精彩之处在于雅各布慢慢学会用它接近太阳,导演其实讲述了一个青年人把对精神世界的真诚慢慢扩大到对生活的真诚。

黑白色调里首次出现彩色的物件是马掌,是唯一一个出现两次的彩色物件,第一次是父亲骂跑雅克布后独自按在马蹄上,第二次是雅克布跑回来看望病危的母亲时,哥哥要求他帮父亲拆除旧的马掌,随后父亲重新煅烧马掌,按回到马蹄上。

马掌能够保护马蹄,马借助马掌可以在路途中坚实地行进,它不仅代表一家人赖以生存的核心技能,更是全家人艰苦生活的微缩,马蹄一步步踩踏出来的生活,磨损的马掌被反复敲打。

与之相对的是雅各布希望化身为鸟,飞向更广阔的世界,因为飞翔遇到的障碍更少,速度也更快,更具梦幻特质。

但电影放了雅各布得知母亲大咳血后狂奔回家的片段,他说自己被死神拖拽前进,镜头从侧面切到正面,摇摇晃晃地捕捉雅各布奔跑时的状态,仿佛真的被某种力量拖拽着,而前一秒他还在桌子上描画世界地图,指点远行之路。

情节上的突转暗示了在精神世界里自由自在漫游的雅各布被拖拽回现实世界,受到母亲召唤的雅各布在路途中更接近一匹奔马。

雅各布在见到母亲前拆马掌的行为意味着接受责任,归来不只是以看望母亲这样的方式来回馈母亲的用心良苦,更是重新融入这个家庭。

雅各布之前的独白中提到母亲的睿智,没有从一开始把他牢牢按在地面上,母亲的病危依旧没有妨碍他做梦,但这个节点可以当作电影的前后分割线,由此雅各布开始低空飞行,所谓低空飞行并非退而求其次,而是降低高度,放缓速度,延长时间: 除了冲向光源,其实还可以选择飞得更久,以便源源不断地接收光与热。

电影中除了人声,基本上只有三种配乐,从分割线往前推,会频繁出现同一首曲子,尖锐、压抑、悠长、诡吊。

这首曲子配合着男主的朗读之声开场,随后又出现在男主晚上失眠起来写日记的时候。

离家出走后的他,跟一群呼吁自由的浪游人漂流到姐姐那边,在木筏上他沉浸在浪游人提供的禁书中,这段音乐又出现了。

这段配乐的巧妙之处在于它把雅各布的朗读渲染出怪谈般的感觉,把雅各布的阅读空间从众人的空间中截取出来,并且通过给雅各布的朗读以平稳和持续的特写镜头来放大这个空间,这种对比在木筏上尤为明显,浪游者拿着火把站在雅各布的后面唱着自由之歌,居于中心的雅各布入迷地读着书,完全忽略了周围的喧闹,给浪游者的虚化镜头仿佛不是导演的拍摄技巧,完全是雅各布内心世界的真实展现。

除了借助风格诡异的配乐来把雅各布的阅读空间神秘化以外,电影还会甚至制造各种异象奇事:在树下读书时,树枝上出现一只鸟,和配图的鸟几乎一样;雅各布为男爵解释Xancarau族方言里一句话的含义是神力带来风时,一阵风骤起,男爵的马匹受惊吓出逃;他在田间偷偷读书时看到一位女子在烟雾中手捧土豆。

我们其实很难分辨这些事情究竟是确有其事,还是导演故意渲染以模糊真假的界限。

但这种暧昧设置在后面被打破:雅各布因为呼喊自由而入狱后,一柱光从厚厚的云层直穿到雅各布的牢房中,恰好照在他和另一个同伴身上,白色的囚服在光的怜悯下和弥撒时穿的白祭衣极为相似,雅各布随后在“圣光”的启示下阐述他对自由的新感悟。

这道“圣光”在人群中引起轰动,雅各布的母亲把它看作天兆,随后雅各布就出狱了,但他没有用母亲偷偷塞进他裤兜里的金币收买狱卒,电影没有解释原因,很明显是想把原因联系到这道“圣光”上。

在这里,雅各布的非凡形象塑造到达了顶点,但随后一连串的现实遭遇又让我们看到导演有意打碎这个非凡形象,让他以平凡者的身份去接受生活,体会万事万物,不过这一点其实在此前早有暗示。

雅各布逃脱父亲的大骂后在山林间奔跑,镜头先扫过雅各布头顶形成封闭空间的移动树叶,再扫过遮挡住雅各布脚步的草丛,随后又切换回树叶,这些镜头捕捉的实物很模糊,最后叠映出粗树干框住的出口,画面清晰,镜头移动从快速瞬间降为缓慢,把方向引入一间小木屋。

待雅各布躲到山林间的小木屋里,从远景整体拍摄,木屋藏在树叶间,迷雾缓缓游荡,俨然一间鬼屋。

父亲暴力斥责给雅各布带来的慌乱感与无助,此刻在导演的安排下通向一个如此隐秘而隔绝的空间,但这是雅各布幽深内心的形象化吗?

并不是,它只是一个短暂的掩藏,具有欺骗性,它只是一个小木屋,即便它再诡异。

在这个小木屋里面,他的眼睛突然染成棕黄色,看到杰切在睡眠,但视角来自水底,她的模样在水的波纹中慢慢模糊掉。

杰切在雅各布眼里是情愫,一种除远方之外的另一种向往,却是镜花水月的映现。

冻脚节期间,俩人在谈论绿色的22种说法,绿色在此处预示爱情,但偏向于不成熟的爱情,这种不成熟既来自于雅各布的胆怯与拘谨,也来自于杰切的易受诱惑,她随后便与哥哥发生关系。

雅各布呼喊自由很大程度上是受这件事刺激而成,出狱后的希望也因为杰切的结婚而备受打击。

理想的失落有很大一部分开始于爱情的不顺,虽然雅各布在情感上并未受到过于持续的影响,但阴差阳错的是这个失去的爱人成为他最终无法离开的原因。

当他因为哥哥和所爱之人的结合而离开家后,导演便开始细致地去展现雅各布与母亲的情感。

母亲的理解与爱护并非短暂性地弥补雅各布内心的悲伤,“在我的一生中,母亲总是在不断尝试给我崭新的爱”,母亲的用心良苦对雅各布来说是一种延续性的情感支撑,他从母亲那里得到的归属感以及他对母亲的牵挂并不弱于他对遥远巴西的心心念念。

在父亲的责骂面前,母亲永远站在雅各布身边;在牢狱里苦熬时,来看他的还是母亲;母亲即便知道他可能不喜欢佛切林,也希望他不要过于孤独,母亲的建议是对的,在柏林的枢密大臣严肃的询问下,佛切林第一时间挡在雅各布面前霸气地反问大臣,杰切确实更了解他,但佛切林未必不懂他,也许她更知道怎样支持他。

电影有很多微妙的细节,但最为微妙的雅各布和母亲呆在一起时,倾听这个劳苦一生又温柔至极的女人内心的想法,并受她启发。

母亲坐在紫蓝色花海面前,镜头从花海中一直后退,升高,加速,转为俯拍,再下落,颜色快速地随风抖落到镜头上,减速,藏回花丛,特写,放大颜色的清晰度,最后切回至起点。

这段运动镜头拂掠到了一个纯粹的世界,母亲的灵魂在这片花海的带领下去了一趟天堂,醒来时在雅各布面前娓娓道来死去孩子的种种细节。

回忆死亡在这里透露着母亲对生活的留恋,她重新打捞曾经的残酷现实,让逝去的生命鲜活起来,以便它们能延伸到后来者的记忆中去。

在另一个世界的四个小天使们,估计只是来看望一下母亲吧!

他们可能想提前告诉家人已将到来的厄运:冷冬为他们带来了家里另一个小伙伴-—-雅各布的小侄子。

哥哥和杰切打算出发去巴西的那天,母亲病痛突然发作,命悬一线,经历了太多分别时刻的母亲也许在那一天承受不住了,最后却又奇迹般坚挺过来了。

雅各布像傻子一样在草丛中乱蹦乱跳,众人驱车而来,畸变较小的鱼眼镜头下只看到一个个为了拯救母亲生命的奔跑者,所有渺小的生命体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竭力生活。

最后,雅各布孤身一人,倒挂在树枝上,去体会tapa-na-ma这条印第安密语里时间之矢回收的意义。

印第安语在雅各布心里被当作接近远方的秘密通道,他曾经只用这种语言和杰切在私下里交流,但此刻又是因为母亲,他得以在旷野中呼唤出了印第安语的力量,犹如神助,语言从交流真正转化为感知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曾经的安居者最后已离开,远游者雅各布则在小镇上安居,结婚生子,改进哥哥试验失败的蒸汽机,曾经无法忍受他的父亲现在为他而骄傲,写信和柏林枢密大臣讨论印第安语。

他抱着母亲去山坡上看风景,还转了个圈,他感觉母亲轻了,其实是雅各布的心轻了,轻得不需要走动便可起飞。

在树下,他可以闭眼到达世界的角落。

而母亲却跟他说自己如果可以飞,只想回到小时候生活的地方——魏莱尔。

母子俩人,无论渴望远走他乡或回归故里,脚终究还是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了。

对雅各布来说,遗憾始终都在,恰恰也是因为遗憾,他能时刻告诉自己要保持盘旋的姿态,他也确实做到了,即便只是低飞。

哥哥和杰切的来信里展现出那个真实的巴西,一片蛮荒,并没有雅各布想象中的那么好,但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的艰辛劳作最后也得到回馈。

兄弟两人的生活无法用谁好谁坏来简单评判,他们都在践行一句话,即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10 ) 另一个故乡啊

雅各布的新世界始于新视角,但他最终选择永远依附于厚重的故土,因此那个所谓广袤自由的乌托邦无法带走一个跟随时间之箭的人。

如果说理想国如玛瑙,如小酒馆里泛蓝的小铜灯,那么母亲则是他扎根故土的羁绊,那台离心调速器便是苦难生活中冉冉升起的彩色亮光。

就像雅各布说的:“我只需闭上眼睛,就能去到任何想去的地方,遥远的国度,原始森林里陌生的城市,还有海岸线”。

《另一个故乡》短评

太没意思了

3分钟前
  • xuegong0321
  • 较差

看了一半,希望可以看完⋯有點悶

7分钟前
  • 不羈的野
  • 还行

前半部节奏太慢太过拖沓,后半部才渐入佳境,大部分时间都是无谓的镜头,这部电影即使拍成90分钟依然非常多余。生活片是源于生活,但是生活不等于无聊,如果生活片是无聊它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黑白镜头更是让拖沓的剧情雪上加霜,前半部不止一次想到:还救什么救,赶快写死这傻逼男结束这无聊的剧情吧

10分钟前
  • Miki
  • 还行

乡愁史诗,给人印象深刻的瞬间很多,男女主告别那场夜戏做那事感觉没必要。

13分钟前
  • 一个人的雨
  • 力荐

一部经典的电影,细细品味让我受益良多

15分钟前
  • fox的summer
  • 推荐

黑白大地上,渺小的人族为生存而活。。

19分钟前
  • XFire
  • 较差

难评

22分钟前
  • 행운
  • 较差

不是太喜欢这样的片子诶,可是这个评分好高,而且片子太长了,真的欣赏不来。。我以为是1960s的片子。。和嫂嫂搞在一起,哥哥的绿帽带到天上啦🥶

24分钟前
  • 网⃢上⃢邻⃢居😢
  • 还行

冷静,凝视,诗意,光影,克制,沉默,诉说!!!

25分钟前
  • L.L
  • 力荐

与《冬眠》一样都是闷片,都是黑白的,都是细细密密刻画细微的感情——苦难,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冷漠等微妙情感,人的隐忍与对事物的眷恋。广袤田园上的无限风光是黑白掩盖不住的。近年这类文艺片多见,它们更像是个人打造的一件带着强烈偏爱的艺术品,无关世人欣赏与否,只是完成自己的一个心愿。

27分钟前
  • 故园飞鸟
  • 还行

实在是太长了

31分钟前
  • 饭团
  • 还行

这长度我看复仇者联盟都坚持不住

36分钟前
  • 格林童话
  • 较差

看到三分之二的时候,我就已经迫不及待的给它三颗星了。。。我还以为我能看到一《百年孤独》呢。。

38分钟前
  • Jiajiachan
  • 还行

啊这,德意志的缩影我没怎么看进去,有空再看看

39分钟前
  • 花枝一盏
  • 还行

挺有意义的一部片子

40分钟前
  • 泷希薰
  • 推荐

2022/06/15 另一个故乡.Die.andere.Heimat.Chronik.einer.Sehnsucht.2013.BD.German.MiniSD-TLF.mkv

43分钟前
  • 悯笈
  • 还行

一部田园生活的史诗,乡村美丽的风景和18世纪德国农民的淳朴生活让人印象深刻。3小时50分钟的时间见证了男主角的成长,想起了王小波在《黄金时代》的话,“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男主角被刻画成一个囤于乡村的追梦青年,在亲人的生老病死和周遭环境的无常变化下,带领观众一起思考人生。作为颜控比较喜欢色彩处理好的作品,长篇叙事的黑白片偶尔出现些许的彩色,竟然有些可爱,能舒缓观众的观影疲惫,也能吸引观众的眼球,类似《辛德勒的名单》里面红衣女孩的效果。

46分钟前
  • 不孤独的美食家
  • 推荐

影片如乡村田园诗一般的风景和农民生活的质朴,这虽然是一部接近四小时的电影,但剧本的叙事结构并不是拖沓冗长,反而它设计得非常精细。

49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力荐

摄影很美 片长狗带

54分钟前
  • 经年
  • 较差

怪不得叫另一个故乡 原来之前有一部故乡

57分钟前
  • 梦鹿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