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尺门的辩护人

八尺門的辯護人,Port of lies

主演:李铭顺,范逸臣,潘仪君,初孟轩,雷嘉汭,陆夏,洪毓璟,马国贤,苏达,黄健玮,杨烈,吴翰林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闽南语,阿美族語,爪哇語年份:2023

《八尺门的辩护人》剧照

八尺门的辩护人 剧照 NO.1八尺门的辩护人 剧照 NO.2八尺门的辩护人 剧照 NO.3八尺门的辩护人 剧照 NO.4八尺门的辩护人 剧照 NO.5八尺门的辩护人 剧照 NO.6八尺门的辩护人 剧照 NO.13八尺门的辩护人 剧照 NO.14八尺门的辩护人 剧照 NO.15八尺门的辩护人 剧照 NO.16八尺门的辩护人 剧照 NO.17八尺门的辩护人 剧照 NO.18八尺门的辩护人 剧照 NO.19八尺门的辩护人 剧照 NO.20

《八尺门的辩护人》剧情介绍

八尺门的辩护人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镜文学首部自制影集,改编自导演同名长篇小说《八尺门的辩护人》,唐福睿原为执业律师。 以一桩外籍移工凶案为背景,为凶手死刑辩护的公设辩护人佟宝驹(李铭顺 饰),带领法院替代役连晋平(初孟轩 饰)、印尼籍看护Leena(雷嘉汭 饰)组成三人小组,面对民意、政治、司法、财团、多元族群等各方压力,于复杂人性和善恶矛盾中追寻凶案真相与司法正义。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爱欲焚身新常态玻璃之家迷失的兄弟鬼租客暗潮某科学的超电磁炮SOVArunway24异星觉醒狩猎灵魂暗夜良人怦然心动爱之女巫无限盗杯同盟横行不霸道我与尼特女忍者的莫名同居生活逃出白垩纪独一无二的伊万尖叫的女妖仁心解码Ⅱ县委大院哥斯拉-1.0昂首阔步第一季朝鲜精神科医师刘世丰第二季恶魔录音棚报应奥维尔号第二季尽管如此世界依然美丽世界奇妙物語2010年春之特別篇

《八尺门的辩护人》长篇影评

 1 ) Holy妈祖,都是政治游戏

当陈令秋佟说出那句:不杀,就不能阻止继续杀!

这真的是对政治/政客最大的讽刺。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只为了用死刑废除死刑…Holy妈祖,正如佟宝驹说的,所有杀戮都是一样的。

政党以废死为博弈筹码调动民意,这真的只有湾湾敢拍了。。。

.《八尺门的辩护人》聚焦多个尖锐的社会议题:废死(台湾近几年很火的公民议题)、少数族裔、外籍劳工、司法独立、非法捕捞等等~通过一起谋杀撬开丑陋的政治游戏真相,引导观众进入思考。

.故事叙事紧凑不晦涩,人物性格个性鲜明,阿美族人佟宝驹作为公辨认,从没有放弃过追逐事实真相,哪怕被同族人排斥,也绝不放弃心中对司法正义的坚持;替代役连晋平,青年才俊大有可为,却也不得不臣服于体制下享受既得利益,对父亲的默默抵抗,大概就是“拒绝同化”的开始;通译莉娜,眼看着同胞生命被终结,新的思想在萌生,学习与成长,是对生命最大的尊敬。

.佟宝驹说:你想改变的事情,在体制里,反抗,不是拒绝合作,而是拒绝同化。

——送给所有正身陷囹圄却仍然坚持自我价值永不妥协的人们。

 2 ) 八尺门,洗鱼,和废死联盟

第一次看这个剧名的时候,我鲁莽的以为八尺门是翻拍的什么日本的小说,主角叫八尺门。

几番查证之后,得知八尺门是个地理位置,剧中肯定就是代指的基隆。

八尺门原本是形容和平岛和本岛之间的狭长水道,最初是出现在康熙年间(https://m.facebook.com/media/set/?set=a.1338369576188516.1073742365.100000464600876&type=3)。

当了解完剧名之后,编剧又抛给了我一个名词: 洗鱼。

捕鱼和做生意一样,需要证件,也有限额。

但远洋渔船为了能更多的获利就通过接船或者借证的方式将自己能捕捞的限额提高,从而获得更大的利益。

而这一做法,其实也造成了海洋枯竭的原因。

而一些船也会捕捞国际禁止的鱼种,譬如鲨鱼,这也是一种走私。

在洗鱼之上,远洋渔船上甚至还有凶杀。

根据2016年《报道者》(https://www.twreporter.org/a/far-sea-fishing-taiwan-truth)的一篇报道,观察员(监管海上作业的成员)Keith Davis 在一艘台湾渔船上神秘失踪,至今下落不明。

我想,作者在剧中也给了一个合理的猜测,那就是Keith早已经被杀掉了。

查完相关新闻,我大概完全理解了雄老板说的杀人,走私,洗鱼到底是怎么个流程。

了解完了基隆地理和远洋历史之后,不得不去了解一下废死联盟。

剧中的废死支持者陈令秋的原型应该是并未当选法务部长的王清峰。

王因为个人信仰,不愿意执行死刑,于是选择了辞职。

而现实中的废死联盟,也是因为几个司法冤案造成的不良影响而成立的民间组织。

在查完这些不懂的名词之后,我才意识到我看的是台湾人眼中的一部分台湾。

一个凶杀案串起了人权,原住民,外劳,远洋捕捞业,法律,政治。

不管是佟大爷还是小官二代,不管是外劳还是阿美渔民,他们做了能做的,不能做的,他们没有赢,没有过上好日子,holy妈祖也没有保佑他们, 判决也抹杀了被告的存在。

即使有法律,所有的杀戮也都一样。

 3 ) 不能懒到只想靠惩罚犯罪来预防犯罪

各方的博弈与考量都围绕着阿卜杜尔的案件,却不围绕着阿卜杜尔本身,判决最终也没有为了被告而存在。

陈令秋是个冷漠且傲慢的理想主义者,可她偏偏又放不下政治追求;她既希望生命权在宪法层面得到充分保障,又不在乎具体的个体的生命。

由这种人牵头“废死”的议题,跟那七成五-八成-八成五的民调结果一样讽刺。

我毫不怀疑,陈令秋为了能尽快推动“死刑一致决”,她主导下的法务部可能还会签下其他明知是错杀的死刑执行状;但一而再再而三地煽民意巴掌,未必就能得到她期待的结果。

在这一点上,陈令秋的傲慢让她小看了那八成五中包含着的以泄愤为目的的民意。

死刑的存废是一个复杂且牵连甚广的议题,至少需要在绝大部分人已有初步共识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探讨;可人心观念的转变是缓慢且漫长的。

如果陈令秋意识不到这个问题,只求通过自上而下的威压速成,那她还是一个幼稚的理想主义者。

但在具体个案中还原行为人社会经历的真相仍是必要的——这不仅仅是为了使量刑得当,也是为了挖掘背后是否存在亟需解决的群体性问题。

就像本剧的原型“汤英伸案件”,它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将背后隐藏的社会问题暴露在群众、舆论以及当权者面前,让社会一切力量都无法继续逃避。

有些案件是人性的罪,有些案件是社会规则的罪。

而后者,是能够在更多的悲剧发生前发现并通过调整规则进行预防的。

死刑不是目的,刑罚本身也不是目的:所有的刑罚措施都是为了恐吓犯罪。

可是我们不能把预防犯罪的重任仅寄托在刑法上。

而讨论这个问题,需要比讨论死刑的存废、刑罚的力度花费更多力气,甚至需要更多有能力却不傲慢、冷静却不冷漠的人参与。

 4 )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局

今天终于刷完了大结局,分享一点感想。

下意识的结局寶哥和劉檢座陳部長通過努力為外勞免除死刑,但是觀影下來才發現劇中的結局是合理的。

二審外勞由於證人未能到場仍維持死刑,最後一次未公開審理也通過一番司法操作敲定死刑。

此時寶哥通過聯繫法務部長拖延執行,以尋求證據提出再審。

寶哥關心的是外勞案死刑是否量刑合理,通譯發現外勞實際年齡未滿十八歲一條是一則關鍵證據,當他向法務部長出具證據時得到的是肯定和支持。

但是法務部長關心的並不是本案或者外勞的生死。

她的理想是廢死,寶哥的證據表明死刑不適用本案,也就是三次審理均是誤判,此時已臨近廢死公投,相比公投結果和外勞生死,陳部長顯然更關心前者,因此她要求寶哥先不要聲張,自己來一波操作。

當然這波操作讓寶哥始料未及,是寶哥的證據證明確實死刑是誤判,還有什麼比已經執行了的誤判死刑更能引爆民眾輿論呢,在准許執行死刑記者發佈會上有人問何時執行時,部長的回答意思就是已經死了,這可真是急不可待。

當然事後“流出”執行紀錄證明此案係誤判,這齣自導自演確實提高了廢死的民意支持,但最終還是沒能影響最中公投結果。

阿民也是蠻可憐的,來自於原住民的他為了討生活,一直被船業公司利用,當然編劇給予他一定的人性,並沒有對外勞證人下死手,甚至因此綁架了船業公司律師,在阿布被判死刑後阿民去找船業公司老大要求出海撈錢,甚至拿出老外在漁船搜集的非法捕撈證據要挾,不出意外,阿民最後死於“車禍”,甚至連妻子也沒能幸免。

結尾出現在寶哥律所的非法捕撈證據可能是阿民為自己意外做的保險,但是考慮到阿民通篇下來的智商,這有可能是劉檢座故意給寶哥證據,畢竟在寶哥和警察趕到阿民家裡前劉檢座已經到達現場,而且劉檢座最關心的還是要幹掉船業公司。

最後,外勞阿布在船長家中的殺人經過也在自己執行死刑的過程中閃回式公開給各位觀眾,但是劇中是真的沒人在乎這個經過,這個真相,有的人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有的人為了自己的司法理想,有的人為了不斷牟取暴利,也有的人為了辛苦討生活,在一部探討廢死的劇中,編劇把赤裸裸的行兇殺人場面展現出來,也是挺意外,又很殘忍,這時候我就覺得廢死不重要,殺人應償命(看到這場面真的是忍不住)感覺還沒消化完,也許後續還會修改感想。

劉檢座一直聲稱關心案件真相,最後兩集更關心的是船業公司,一心只想幹掉這頭怪獸,

 5 ) 第四集笑死

男主赞美小鲜肉的爸爸,好帅啊,哈哈哈哈哈,笑死我了,男主是天然衰老,无医美,小鲜肉爸爸的脸很明显做了面部提升。

男主搞笑,小鲜肉演技好,翻译丽娜美的惊人,纯天然的美,好多年没看到这么清水出芙蓉的美了!

神鹰—Garuda是印尼的国徽,在印尼,随处可以看到神鹰的画像与雕像。

印尼的航空公司也以“Garuda”命名,即印尼鹰记航空公司。

男主模仿神鹰那段也超级好笑!

 6 ) 人权和民意、法律和人情的天平——评八尺门的辩护人

近几年看的最好的悬疑剧集之一。

必须承认的是,台剧现在的发展已远超内地,完全不在一个赛道上。

八尺门的辩护人的切入点并不特别。

外籍印尼劳工阿布杀害了雇主一家,由于被害者中包括一个两岁的小女孩,引发强烈的社会讨论。

围绕着案件是否该执行死刑,叙述了与之相关的民族、政治、司法独立、民主、自由、人权和舆论正义等多个问题。

第一在影片结构上,从案件入手嵌套了几层,节奏紧凑、逐步深入。

从印尼劳工和阿美族原住民雇主之间的矛盾,到原住民本身和台湾移民的冲突,到人权和民意的关系,司法和立法独立与政治的妥协,夹杂着父子间的对抗与和解以及几代人的成长和蜕变。

从故事结构上几条线索非常鲜明,节奏把控非常好,在合适的契机冲突升级或给出新的惊喜,一直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又不至于用力过猛。

第二在角色塑造上,一贯保持了台剧细节至上的风格,人物塑造非常立体且保持人性的复杂性,没有纯粹的正面和反面角色,而是在各自的定位中保持着一定的合理性。

辩护人佟宝驹是法院公诉的老手,处事自如、深谙法庭规则,即将退休专任律师,但内心深处一直缺乏自我认同,明明是阿美族却拒绝回到部落、拒绝说阿美族语言,多年来与族人甚至父亲的关系也非常紧张;年轻实习员连晋平,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带着初心和热忱来到法院,认识到政局的黑暗后毅然与父亲决裂;郑令秋,身居高位的人权卫士,表面上不顾民意和立场要捍卫权利,但实际却只是一个权衡利弊的政治家,所有的一切都是她晋升的工具;而犯下滔天血案的阿布,你以为会是一个冷酷血腥的刽子手,却只是一个有应激创伤的少年。

这些角色刻画和台词设计都非常细腻,演员功力十足,加分不少。

第三是立意上,回到了台剧最擅长的人权选题,又夹杂宗教、原住民、家庭、政治等多个热门领域,此剧立意非常深刻。

杀人犯有没有人权?

法律的程序正义是否必要?

法律是否该考虑民意和舆论?

法律到底是绝对的公义还是人性和利益的妥协?

外来务工人员是否收当地法律的保护?

宗教信仰等个人因素是否会影响法官的量刑?

很多敏感话题都得到了充分的讨论和体现。

难能可贵的是,导演在其中并没有明确的立场和倾向,整体上非常克制,没有设置一些绝对化理想化的情节,只是像一个旁观者一样,让所有人说自己的话,让观众自己来体会和判断。

这样反而能够引发更多的反思。

第四在情节设定上,现在的很多作品,是很难有敢于挑战悲剧的。

即使是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为了迎合大部分观众,都会设置一个美好的结局。

本剧的结局可以说是全员BE。

虽然两个男主角都得到了自我的认同和内心的和解,但并没有大众所期待的爽剧结尾。

既没有出现成功的英雄,也没有被纠正的美好。

所有一切在你以为99.99%确定的情况下突然走向了相反的方向。

我认为这是导演最为成功的地方。

悲剧虽然令人难过,但只有悲剧才能令人记忆深刻和引发思考。

最后说几个让我自己最触动的地方,尽量避免剧透。

第一是一句台词:人权本身是与民意相反的。

这也是美国一直非常重视的一个话题,就是民主与自由的关系。

大部分人的民主就是否决了少数人的自由,那我们到底该重视什么?

美国很多司法案件都是围绕这一命题来讨论的,比如最著名的黑人杰克逊案和焚烧旗案。

台湾无论是法官公投还是开庭审议,最终依据常理的法律和大法官群体的意见剥夺一个人的生命权,是否是应该的?

正如剧中佟宝驹所说,死刑这么严肃的事情,实际由法官个人和当时政局的主流思潮或舆论民意所决定,最终变成了犯人的运气好坏。

第二是台词:你给了他们想要的,他们就忘记了自己应该得到什么。

这个就不展开了。

第三是两个家庭父子间的对决。

佟宝驹最终选择了与父亲和解,接受了自己身份也接受了父亲的不易,在个人立场上,最终他从公诉辞职选择了出世;而连晋平却选择了与父亲决裂,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处事方式,但他选择的确是入世,要深入到这个体系中去改变现有的状况。

两个主角的线索设定非常巧妙。

即使改为了八集的短剧,但不可避免仍会有电视剧的通病,部分情节有繁琐冗长之处,也有为了推动剧情设置不合情理之处。

但这不失为一部好剧。

 7 ) 废死派们到底都在想些什么呢?

废死派其实跟动保组织环保组织还有某个组织没有什么区别,剧里偏向废死,却拿不出废死的理由。

只有可笑的误判一个理由。。

笑死。

宝驹问替代役的死去的人怎么办,替代役没有正面回答。

欧美白左那套,有些人就是要去真信,什么人权?

死去的人因为死了所以就不配有人权了?

挪威枪击案,死69伤300,杀人犯以杀人为乐,顶多被判21年,进了七星监狱,里面什么都有,超市图书馆健身房游戏房……废死派是些什么玩意?

我不理解,无法理解。

影视结局,最坚决的废死派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杀了罪犯,同时也推动废死向前一步,我只觉得恶心。

我震撼大卫戈尔的一生结局,以死推废死。

一个是死自己,一个是死别人。

挪威枪击案,只不过是欧美白左们的一场政治狂欢。

https://zhuanlan.zhihu.com/p/123903181?utm_id=0

 8 ) 谎言之港,不信之人

首先很优秀,没有大团圆的结局,毕竟连《造什么者》都有大团圆。

记住请不要倒推,我没有说因为非团圆,所以是好剧。

第二,直到第八集前20分钟,还以为结局会是:替代役不顾一切曝光三审司法腐败→船上录像面世→印尼小伙获释→船业公司被查→令秋婚外情曝光、全岛政局洗牌→大Boss入狱与印尼小伙出狱擦肩而过→宝驹推着轮椅上的老佟祭奠船长和范逸臣→宝驹、老佟、替代役、莉娜再次留下合影。

第三,从贾静雯到李铭顺,我们与恶的距离究竟有多近?

答案覆盖了乌合之众和朝堂衮衮诸公。

第四,本片英文名Port of lies说明了一切,以谎言开始的一桩血案,以谎言结束的一次审判。

第五,莉娜没有遇害太好了,她好美。

 9 ) 大法官的儿子很难长成这样

崇尚效率和追求精英的教育之下,很难有莲雾这样的年轻人出现了。

他们自小就深谙人际关系里的等级,即便父母努力教育要重视平等,还是会在生活中处处看到等级带来的红利。

他们懂礼貌知分寸,不会把对等级阶层的看法写在脸上,甚至也真的明白要尊重不同阶层和文化的人。

但他们人生的触角、很难伸到任何可能引发不适的领域、更绝不可能冒着失去既得利益的风险,去追求空空的理想。

他们深信精英才有资格去追逐更伟大的理想、但理想不至于让人头破血流,就算是自我实现至少也要有基本的体面。

我无意责备这群人,因为他们的选择都太过人之常情,放到任何一个普通人身上,都会这样选。

因为何必呢?

放在坚固甚至残忍的现实面前,我们所谓的那些理想,经得起多少撞击?

换一个角度来说,如果能站到更高的地方,是不是才能实现更多的改变?

那么多复杂的构成里、理性多数时候都压着感性在前进,有些人认为民族种族是最重要的理、有些人秉持着正义之理、还有理性的极致代表——可以进行等价交换的各种名利场。

感性是什么?

是不被认可的身份、是不被看见的歧视、是无需掩饰的优越感、是无法割舍的爱恋纠缠,这些不论放到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和时代里,都不曾消失。

它们常常被归类为不重要、没关系、或者无需计较。

它们真的不重要吗?

那为什么世世代代的教育训教下,还是不曾衰减或者消失?

当我们感慨日子无聊时,我们感叹的是那个数字增长不够快?

还是当它增长到一定程度之后,好像带来的快乐和满足反而越来越稀薄?

越是什么都算的清清楚楚的人,反而得到最少,因为他们不明白,能够被计价的人生体验毕竟是有数的。

排除所有风险、去计算最极致的性价比、走最安全有效的路径,是多么无趣的人生啊。

不是不想、是不敢冒险;是眼前仅有的这些也岌岌可危、好像小心翼翼才不会失去,即便这样还要被指责无趣,又是多么残忍的事情?

这就是我们的感性和理性,这就是影视作品和现实生活,这就是怀着谬误或者幻想,依然冷静度日的我们。

 10 ) Holy 妈祖!在渔港被杀的不一定是鱼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Multi Arts,原文见此:https://mp.weixin.qq.com/s/3BRN6yNPHzp7zJeJMwOfvA“说实在的,现实生活里很难有什么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机会,创作某种程度弥补了我想要挺身而出的冲动。

”——唐福睿七月,台湾上新剧集《八尺门的辩护人》高分出现,以一桩外籍移工凶案为背景,挖掘真相以及探讨司法正义。

很久未见的熟面孔李铭顺饰演为凶手辩护的公设辩护人佟宝驹,带领法院替代役连晋平(初孟轩饰)、印尼籍看护Leena(雷嘉汭饰)组成调查小组,一起回溯凶案真相并且为凶手进行死刑辩护。

在这个过程中,死刑是否应该要被废除的社会议题,再次被呈现。

(中为李铭顺,左二为范逸臣)外籍劳工杀害了自己做工船上的船长一家,为何杀?

是否死刑?

如果死刑又是否有机会改变最终判罚?

对于死刑是否存在,一直众说纷纭,民意调查与政党之间究竟是何关系?

死刑应不应当存在?

要不要废除?

支持还是不支持?

官民不语。

你现在所说的任何一句话都会在未来被当成攻击你的武器,是说,还是不说?

尊重司法,还是尊重民意?

司法至上,还是民众至上?

所有以上这些值得被关注、被探讨的问题都在「八尺门」当中被抛出。

八尺门:基隆地名,位于正滨渔港与和平岛间之水道旧称。

1960年代阿美族人在此聚居,形成违章聚落。

1990年,政府将之拆迁改建为海滨国宅。

阿美族人后称此地为奇浩(Kihaw),意为海湾。

—— 搞创作,格局要大 ——「八尺门」的立意其实非常宏大,它将移工问题、原住民问题、政法问题等等这些都很难被简单表达清楚的问题融合在一起,并借由一个案件试图将其梳理清楚,这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而它的剧作从文本层面就可以看出,是相当的成熟与完整的,才从基建层面保证了这个项目后期的工作。

因此可以判断它在立项阶段,就被定为了这将是一部不拘泥于台湾本土、华语圈层、东南亚范围的作品,而是具有世界性的共通议题之作。

我们仍旧回到那个问题,提出那个问题,何谓华语之作?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兼具被隐藏的“野心”之外,它也很好地保留了台湾的民族特色,即本土文化的地域性。

多种语言不仅在台词文本上得到了体现,也在故事中得到诠释。

闽南语、阿美族的语言,还有印度尼西亚的民族语言爪哇語,都在剧中与人物身份完美契合。

设定一位同样为印尼移工的看护作为通议角色出现,既饱满了故事内容与人物支线的丰富性,又提高了观众的接受度,缝补了语言上的隔阂。

将其自然地作为故事一部分而代入,也对外籍移工的生活状态有深切地了解。

海边码头上的聚会、基隆原住民村落的房子、紧凑狭小的劳工居住地、田间争吵时的风声、渔船作业的海浪,每一个环节的制作都深刻地进入,很细腻地刻画出每个群体所生活的环境。

「八尺门」以十分完整、成熟、沉着的态度地呈现出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左:印尼看护/通议 中:外籍劳工凶手 右:辩护人)——这是一场必须要打的辩论——台湾最近的剧集很多都转向了现实主义题材,关注社会议题、探讨“政与法,官与民”的大命题,以具体的事件为对象,带来不同身份、立场、信仰人群的“辩论”。

无论是以女性为主关注幕僚的「造X浪X者」,还是以外劳命案为主探讨政法的「八尺门」,都呈现了社会前进过程中永远不可被忽视的这场重要“辩论”。

也许没有结果,也许永远不会有结果,但我们曾试图提出问题,并探讨它。

(该配图为「造X浪X者」)敢于表达对于当下的台湾剧集或者创作团队来说,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了,层出不穷的优质华语作品大概从19年就开始了,并且每年都稳定输出,很多观众也都习以为常。

因此,可以深刻感受到现在的台湾创作者要做的就是超越自己,「八尺门」或许就是一部在今年内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你如果不懂海,就等于什么都不知道。

这叫做战争。

外国人拼了命一直卖我们玉米、小麦、牛肉,我们只不过是抓个鱼而已,处处刁难我们。

这根本是现代的经济战争跟粮食战争嘛。

不杀,就不能阻止继续杀。

如果必须要杀,那就要杀在最好的时刻。

生命权真的至高无上吗?

法律本来就是权衡跟妥协的产物,不是吗?

一个人要有多幸运,才能向诸位一样,坐在这个舒服的位置上认定这个世界十分温柔,而我们拥有绝对的权力,对罪犯残忍。

——第七章 所谓真相——《八尺门的辩护人》是台湾镜文学的首部自制影集,改编自导演唐福睿的同名长篇小说。

导演唐福睿原本是一位执业律师,而后前往美国加州艺术学院读电影导演硕士学位,学成归来后投身于创作。

他的上一部作品也是首部作品,同样为关注现实的《童话·世界》,张孝全和李康生联袂出演。

以教师性侵案为社会议题的切入点,探讨与法律体制的「灰色地带」。

该片获得2022年第24届台北电影节最佳剧情长片(提名)、最佳编剧奖(提名);第46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新秀电影竞赛火鸟电影大奖(华语提名)。

初出社会的人权律师张正煦(张孝全 饰),首次承办案件便是震惊社会一时的补教名师性侵案,案主汤师承(李康生 饰)不仅利用童话故事哄骗年轻女学生,更假借交往名义与她们发生关系。

涉世未深的张正煦为求表现,想尽办法要夺下官司胜利,希望能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却没发现心仪的对象女高中生陈新(江宜蓉 饰),正一步步落入汤师承所设下的圈套……在《童话·世界》之后,唐福睿便接着交出小说《最刑岛》(后改名为《八尺门的辩护人》),夺得第二届镜文学百万影视小说首奖,唐福睿再度担任编剧、导演,将小说改编为影视剧本。

作家自由度最高,创作空间大,在担任《八尺门的辩护人》编剧、导演后,会明确感受到现实条件或预算限制,有些场景得修改、删减,但我不会觉得这是种拉扯,而是用不同形式说故事的转换必要。

——唐福睿

(导演工作照)对于文学作品改编成剧集的操作,我们见过太多了,因为这是当下市场批量生产最为重要的一种方式,而「八尺门」在影像化后的表现却非常纯熟。

导演、编剧、作者的三重身份,或许是让他更加清楚知道问题出在哪儿的原因。

让唐福睿印象深刻的是,在小说出版前,他已开始改编剧本,为了影像化的需求,情节与场景上得不断制造冲突,改写过程中,有哪些是剧本写得比较出色的地方,他也会回头调整小说内容。

其实一开始小说只有前六章,聚焦在法庭上的攻防,而没有「第七章所谓真相」,「我不需要很武断地告诉大家发生什么事情,法庭现实就是如此,有时永远无法知道真相。

」但是进入剧本撰写,唐福睿发现杀人的视觉画面与声光效果是重要的,于是他在小说里补上第七章,用文字交代出凶案发生过程。

深入观察可以发现,现在台湾的高分剧集、现象级作品,都十分能打。

无论是从制作上,还是拍摄上,都“攻力十足”。

每一个选题都直击当下,尤其是现实题材的创作,颇具社会与人文关照,大胆且深刻。

幕后的团队组成也非常炸,几乎都是王牌配王牌的组合,除了奈飞这样大平台的介入,优质的本土力量共创也逐渐成为台湾作品输出的主要方式。

保持这股势头,未来将势不可挡。

华语作品的强输出,还是要看台湾。

-正文完-·关于镜文学镜文学Mirror Fiction以台湾为基地、放眼国际的小说与剧本平台,以培植具改编成影视作品潜力的IP为目标,搜罗名家作品、发掘新生代创作好手。

以作家全版权开发为目标,让更多创作者的作品得以正式出版、授权与改编成影视作品、电玩游戏、漫画、衍伸周边商品等。

每年都设立镜文学百万影视小说大奖的比赛。

·本文引用资料部分文字引用为剧集台词文本/字幕文本;导演介绍部分选自「剧够:幕后|《八尺门的辩护人》导演唐福睿:说话、配乐、背景的三种声音,展现身分认同与权势地位」·本文配图部分截图自「八尺门」,部分选自豆瓣,部分来源于网络

《八尺门的辩护人》短评

一般

7分钟前
  • 豆友207087634
  • 较差

我们和对岸可讨论的内容已经完全不同…所以前两集部长的床戏是为了说明什么?

8分钟前
  • 爱的爱的爱的爱
  • 还行

不错,有一些出戏的配角扣分

9分钟前
  • AntonioChai
  • 还行

holy妈祖 杀掉一个人为了废死 放过一个杀了不知道多少个人的集团 6666

14分钟前
  • 静かに
  • 还行

看不懂为什么废除死刑,杀人偿命!

17分钟前
  • 一条白鲨
  • 很差

陈令秋实在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女性角色,演员能演到这么丰富的人设真是福气。看到最后一集她的操作让我瞪大眼睛,死刑本来就是政治,用一个人的死刑推行废死,有点意思。。。

22分钟前
  • oiamuneven
  • 还行

这比《与恶》更加沉重,台湾就如同漂流海上的渔船,前有原住民问题,现有移民劳工问题,借由死刑存废开启故事,人性善恶掺杂政治筹码。剧末的两处牺牲和委曲求全,在连晋平处我泪流满面,他为了能做更多,忍气吞声;但法务部长不是人,为了废死而故意错杀,永世不得原谅。李铭顺的表演带来无数共鸣,他也属于外籍,片尾的哀嚎仿佛也带着演员本人的身份思考,振聋发聩。1. 通译回避;2. 不是预谋杀人;3. 平春16号渔船;4. 苏普里安托;5. 重启调查(片尾蒙太奇致敬《暗黑》,酷);6. 二审维持原判;7. 2002年;8. 法务部长不是人

23分钟前
  • 海娃兒
  • 力荐

“不杀就不能阻止继续杀,如果必须杀,那就要选择一个最好的时刻。”所以审批了,然后改变民意了。可是之后呢,民众依旧是政治博弈的棋子,富人依旧为所欲为,底层人依旧互相碾压,莲雾们走进社会,被塑造成一批陈令秋,继续以“最恰当”“最睿智”的方式管理这个体制。审判为了废死诉求,为了渔业出口,为了政治资本,为了经济帮扶,但始终不是为了被告。

26分钟前
  • 王春妮
  • 力荐

就绕着一个故事说啊说 好无聊

27分钟前
  • Oops💫
  • 较差

太黑暗了,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那种黑

31分钟前
  • whrong
  • 推荐

除了晋平这个角色的设计过于脑残,其余的部分没有任何短板,议题之丰富,角色之立体,情节之曲折都是同类型剧里的佼佼者。看到有人说很像《罪夜之奔》,本剧真的好于它太多了,质量超越大部分美剧。

32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力荐

为了枉死的结局一直让主角做无用功太刻意了

34分钟前
  • Avantasy
  • 还行

看到法务部长开新闻发布会所说的话,我顿时冒出一句话,这真的是太他妈无耻了。

35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推荐

政治立场不对哦,明显是台独的背景。声援废除死刑,个人也不太赞同。

38分钟前
  • 瓜宝宝
  • 很差

剧外意义大于剧作本身,《赛德克巴莱》言犹在耳,十年之后从原住民群体关心到外劳群体,这就是看得到的真实进步。与本剧横向对比的还是近几年的台湾现实题材剧,从随机伤人、职场性骚扰到废死问题,一步一个脚印,涉及对立面也越来越切中根本要害,实在很厉害。编导的职业身份大大加强了全剧的职业剧专业属性,但在影视叙事方面还是详略有所失调,这个故事撑不起八集体量,全剧直到最后一集才爆发了足够好的冲突与人物,大半篇幅还是过于拖沓,人物塑造停滞不前,特别是男主,按照庭审-回办公室乱发火-闪回悲惨父母-找回理想这种写法来回写了数次,而男主与女部长的戏反而过略,令全剧有头轻脚重之感。最后一集确实很拉回好感,不过就像佟宝驹不是李狗嗨或风骚律师,关于司法剧,整个华语地区可能还是刚刚起步。

42分钟前
  • 贵久
  • 还行

不同意政治观点

45分钟前
  • 池恒
  • 较差

很深刻的话题,很大胆的题材,可是我不能共情。不管是精神病杀人还是激情杀人还是未成年杀人,杀人偿命天经地义。

46分钟前
  • 米曹
  • 还行

台湾花莲一起海滨命案即印尼劳工杀人案而牵扯出台湾社会下众多不为人知黑暗面,司法腐败,官商勾结、死刑废除推展、外来印尼劳工生存状况、当地阿美族部落人土风貌及渔业公司滥杀无辜、非法海上作业捕捞走私而杀人灭口……大胆揭露,尺度极其残忍,勇于剖析独特拍摄手法运用算是独树帜。

49分钟前
  • 水晶蝴蝶_3bC
  • 还行

“司法为民”真是讽刺,这些上位者只在乎自己的权利、政治筹码//没想到印尼人在台湾就像菲佣一样,也没想到 8 集都在讲这一件事,没查到莲雾和莉娜才见那么几次就互相爱上了

51分钟前
  • 局外人
  • 还行

“反抗,不是拒绝合作,而是拒绝同化”——台湾真的很敢拍!这部片子起码比《漫长的季节》强出三个《平原上的摩西》

54分钟前
  • 白脸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