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几年前就看过电视剧版《黄真伊》了,最近再看此剧,又有了许多新感受、新理解。
此剧的主线有两条,真伊的感情路和学艺路。
先谈谈感情线吧。
真伊的第一段感情,与金恩浩少爷的初恋,美丽动人。
然而,在那样等级森严的社会,两人有着如此 大的身份差距,且他们当时还很不成熟,这段恋情注定不会有结果。
观众们也只能看着他们流下惋惜、痛心的泪水。
<图片1>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真伊的第二段恋情故事,而这其中也蕴含着本剧的一大亮点。
真伊与礼判的关系,不仅是爱人,更可以用礼判刻在琴底的字来形容——知音。
因为是知音,他们懂对方的音乐,懂对方的为人,懂对方的理想。
也正因此,他们最后可以放手。
私奔三年后,两人各归各位,各自朝着理想抱负进发,一个成为出众的艺人,一个成为效力天下苍生的士人。
这样的结局,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如果她选择礼判,真的会幸福吗?
两人都心怀抱负,尤其是真伊,她是天生的艺术家,对艺术的渴望可以超过一切。
所以,在那种不可兼得的情况下,真伊最终选择了理想,而非爱情。
这就是本剧的一大亮点,讲风月,却不止步于风月。
真伊对礼判说过:“爱情,在我们身体腐朽的时候就会被忘记。
而您那伟大的志向,却可以长存世间。
”此剧的深度因此而超出一般。
儿女情长确实可以颠倒众生,但是人生还要有更高的追求。
编剧不止步于风月,还将此剧上升到了古代士人“胸怀天下”的精神层面,着实令人佩服。
<图片2>本剧的另一条主线——真伊的学艺之路也十分精彩。
从真伊第一次在教坊外跳舞时的陶醉神情到她练舞时的勤奋刻苦,再到最后褪去浮华在是集市中与百姓共舞,她的学艺之路深深打动了我。
真伊有这样的成就要特别感谢两位行首。
一位发掘了她的才能,虽然狠心斩断其初恋,却教给她做人、做艺人的基本之道。
另一位行首第二次开启真伊的学艺之心,使因为初恋受伤的她在艺术上重新振作。
真伊与两位行首的师生情,两位行首之间的对手情,也是本剧的看点。
当然,也不能忘记在最后两集出现的那位学者,在他的启发下,真伊的精神境界提高了一个档次,其舞蹈也因此更具生命力。
无论观者身份贵贱,都会被其深深感染。
<图片3>以一代名妓为主要人物,如果是一般的剧,大概就只会谈些风花雪月、儿女情长。
然而,本剧明显高出一筹,谈风月却又不止步于风月。
我想,本局最后一幕代表了创作者最想传达给观众的东西。
一代名妓黄真伊,褪去艳丽的衣裳饰品,装扮朴素,在集市中与百姓们尽情快乐舞蹈,配以真伊自己的旁白:“我梦想着大家都能一起快乐舞蹈的世界,所以不管剩下多短暂的生命,我都要像今天一样站在舞台中。
我相信人们脸上的笑容,这是最有价值的缠头,可以成为跨越痛苦的力量。
舞,舞还没有结束,不会结束……”这就是一代名妓黄真伊,她幸福过,痛苦过,放纵过,努力过,爱过,恨过。
最终,历经磨练,终于实现理想,成为一名艺术家。
终于看到百舞死了.......不准备往下看了。
前十三集原本是冲着张根锡,继续看更多好像是为百舞,至于黄真伊,她虽历经坎坷,但最后一定会得偿所愿,这是电视剧的定势。
所以好像也就没我什么事了。
但我要努力睁着因为流泪而十分疲倦的眼睛在这里说:尽管是为帅哥而来,但到目前的18集为止,感觉确实不错。
超过了我的预期。
虽然常觉韩国人那种在一亩三分地里努力钻营表现的刻意劲略显可笑,不过回头一想,我们这种盛产粗制滥造古装剧的国度又有何嘲笑的立场?
因为我们地大物博历史悠久能用来做戏的素材一百年都拍不完,就该瞧不上别人的精打细算?
事实是如果没有这份认真劲,我们的许多文化永远都是传说中的文化,掩埋在只有少数人懂得徜徉的地表深处,始终无法以这样流行的手段,以这样掺杂着泪水与欢笑的形式,如烟花一样抓人眼球地盛开半空。
我好像跑题了,这并不是我真正想说的……其实我最想感叹的只是:这部戏,真的,很煽情。
我从未看一部电视掉过如此多的眼泪。
难得处在于,它的泪点建立在其实颇富时代感的女性主题和鲜活不偏激的人物塑造上,入情入理,逻辑严密,虽一样是虐心,却智商健全,手法高段,远离白痴情节和神经病般的肆意憋屈,所以,终不至于让我象当年看《蓝色生死恋》一样——拉拉扯扯被动哭完,突觉胸中充满被编导变相玩弄般的上当受骗感。
理智地看,恩浩应算这剧中做得最为声色俱全的一处煽情。
每当那首《看见你》响起,一种特属于他的清纯、惆怅、羞涩、真挚就翩然而出,以充斥整个空气的势头急速渗透……第一次发现此旋律搭配他,我就知道自己必将摔倒……当最后目睹他静静死去,悲伤因无法克制反而放肆为一种快意——真的,有什么,比在清澈如水的声音里,看见清澈如水的人消失,更能体会到捉刀见血的、心碎的滋味?
…………其实十分单纯,但却再也不能忘记。
这才是最要命的。
张根锡从表演从气质,都完全融入了这个对于黄真伊来说意味着“永远的痛”的角色,与他当时私下的阳光正太形象大相径庭,真让我惊讶。
不过这片里的表演大多都很精彩,除去河智苑的黄真伊,百舞和梅香这对宿敌兼知己的刻画也十分感人。
《黄真伊》06年的电视剧了,因为河mm一向喜欢在萤幕上糟蹋自己,所以没打算看这部戏的,怕她又是一副疯癫的样子,实在无事,翻出这部已经过去1年的电视剧,没有仔细地看开头,但第二集开始认真地看了,因为河mm出场了,而且还挺惊艳,很纯美的扮相,也许是那一袭半透明的白纱给她一种出尘的感觉,但接下来,一个特别俊俏的少年闯进了河mm的视线,也一把抓住了我的神经,咱们第一位男主人公--金恩浩少爷出场了。
被他那帮书院的不学无术的朋友逼着去偷教坊的女生的红裙子,据说是一种传统,为了给自己带来好运,以便在书院的考试中顺利过关。
其他人偷了也没用要学习好的人去偷,怂恿着他去,本来是非常上进的好孩子,也许是一点顽皮的心理作祟吧,他真的去偷女孩子的裙子了,结果看到了在水里练习舞蹈基本功的真伊,顿时失了神,这孩子就这样沦陷了。
虽然后来他痛苦万分地说:不该开始的。
但此时的他却完全没有办法阻止自己沉溺下去。
从此他就无法控制自己的脚步,总是在散学后不自觉的走到教坊的围墙外,寻觅佳人的身影,被真伊拒绝见面后,会失魂落魄,课堂上因为讨厌庄子试探妻子感情的行为,而拒绝老师要求他解读诗意的要求,但是情窦初开的两个小朋友,怎么可能就此分开呢。
真伊是真的痴迷于舞蹈和音律,她曾经信誓旦旦地对母亲说,我对男人没兴趣,只想不断提高自己的才艺水平,但是咱们可爱的恩浩少爷,还是用真心打动了她。
多么快乐的一段时光,真伊弹琴,恩浩为她画像。
真伊练走高绳,恩浩就牵着她的手在一旁守护着她,真伊跳舞时,恩浩也会悠悠的请求她不要在别人面前跳舞,因为太美了,那期期艾艾的眼神让真伊忍不住大笑起来。
但那是个等级森严的年代,甚至国家法律规定官和妓不可以结婚,当周围没有一个人祝福,甚至真伊都说这样你会太累的时候,这个16岁的小男孩,还是用无比坚定的眼神说,那个时候只要你在我身边就行了。
但一切阻挠如暴风骤雨,比他能想象的最坏的情况还要凶猛的来了,这孩子甚至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要抛弃现在的一切,跟真伊一起生活,他甚至要德八教他做农活,但情况还是比他想的要严重的多,先是母亲到教坊疾言厉色的怒骂真伊,甚至要毁真伊的容,他哪里见过这种架势,而且又是面对自己的母亲,不能跟母亲争吵,只能看着母亲羞辱真伊,面对真伊伤心的脸,他用满地的鲜花和“汝则吾 吾则汝”的誓言表明了自己的决心。
也第一次清楚地知道自己和真伊将要面对的阻力有多么的大。
这孩子就是这么天真善良,他哪里知道世俗的险恶,在百舞元首大人的精心策划下,真伊将在一次宴演上被盘花草,不能不说百舞是个精于世道的人,人心在她的计算之内,局势完全在她的掌握,在宴演上当周围一片不肖子的漫骂声如潮水一样涌来时,这个一心要保护爱情的孩子被完全打垮了。
他的心痛得都没了知觉,他无法再面对真伊,因为他无力捍卫她的尊严,也无法给他们的爱情有力的保护。
他连后悔都做不到,因为当时面对的是他的亲爹,他连选择拼命的机会都没有了。
最后他们终究没有能够突破世俗的力量,在百舞大人的圈套里,他们失去了彼此,当最后的努力失败以后,他心力交瘁,还是惦记着“那个人,怎么样了”,他去看她,只为一句对不起,他明白真伊心里的痛,所以当真伊将代表他们爱情的指环还给他的时候,他一句辩解都没有,他觉得都是自己的错:不该开始的,那样就不会让那个人那么痛苦。
后面很痛很痛,生离死别让人绝望,后来每每真伊想念他的时候,我都忍不住流泪,真伊说他要是还在,现在会是什么样子呢?
我也很想知道,如果一切都没有开始,那他应该会是很优秀的青年,会有个很贤惠的妻子伴随左右。
哪怕最后那次他们出逃成功,他也应该还是很开心地活着呢。
我想女孩子的心里都渴望着这样一段极纯真的初恋吧,干净得像深山里的清泉,透明洁净,又是如此的刻骨铭心,因为最终天人永别的遗憾是用一辈子的想念也填不满的。。。。。。
张根锡扮演恩浩少爷的小帅,87年的小子,演技非常自然,把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年彷徨、坚定、无助、纯真、善良各种美好的特质都表现到了极致,毫不做作,很佩服他的几次流泪,恰到好处,让人跟着心碎。
这小伙子太适合古装啦,看着极顺眼。
写这段影评 是听着《看见你》开始的 刚开始看这部戏 是因为张根锡 很多人说 张根锡拍那么多的片 爱得最深刻的 要数《黄真伊》 恩浩公子是看见真伊便笑 看不见便忧伤 最后 还是因为黄真伊而死的 我很好奇 那究竟是一段怎样的恋情竟是一段单纯的初恋两位不谙人事的少年在最美好的年龄遇到了彼此 开始了最简单而清撤的 初恋 在我看来 导演并没有用深刻而凝重的镜头来刻画两人的爱情 反而是用最最真诚的两位少年的心来感动观众 恩浩公子第一眼看到真伊时的迷恋 真伊看到恩浩木讷样子时的偷笑 两人在溪边孩子般的戏水 两人相处的点点滴滴 没有轰轰烈烈的场景 留给我们的却是雪一般的纯洁与美好 看不到一点点瑕疵 这就是初恋 世间的初恋 每一个人的初恋个人觉得 真伊和恩浩最终没能在一起是因为社会以及个人原因 恩浩太过单纯 因为单纯而脆弱 不过 一心只读圣贤书 原只想着报效国家孝敬父母的温室少爷 哪里知道世间的险恶呢 因此在很多很多的 机会面前 因为始终相信现实并不邪恶而选择了放弃 就是那么善良孝顺的恩浩 最好死在了现实的残酷之下 犹记得恩浩遗言的一句话 “虽然我的人生 比别人的都要短暂 但是我并不怨恨” 恩浩就是那么一个善良的孩子 就像阳光总是照在他的身上一样 美好无比一直记得真伊要盘花草的那一段 恩浩出来阻止父亲时 所有所有人对恩浩的指责 就像狂风暴雨一起席卷而来 而我只想说 那时的恩浩 仅仅是个孩子 刚刚懂得爱的孩子 他愿意放下一切只是为了牵住她的手 她愿意抛弃梦想只为了他而起舞 就是这么一群人 这么一个社会 因为可笑的等级观念 无语的价值观 把人的本性 人的价值 人间美好的爱 扼杀在摇篮之中
其实现在很难动笔写点东西,这次已经是我四刷这部剧了,第一次还是十三年前我还在上初中的时候。
影视作品中我最不喜欢看的就是爱情剧 ,因为能感动我的很少。
但这部作品是个例外,似乎真伊身上真的有太多东西让我着迷。
一个艺妓在封建的男权社会一直追求着自己的热爱,始终不能停止与两班贵族的斗争,对才艺的热忱,和对真心的追求令人感叹。
我看到在那些美仑美奂的华彩舞裙下的是男人的轻蔑和践踏,在那些媚态万千的明艳笑靥下的是女人的苦涩和哀怨。
她没日没夜修炼的才艺,在两班贵族的眼中不过是饮酒作乐时的玩物,在我心里她不是,她是顶级的女人,女人中的女人。
这是一部关于理想的作品,通过三段爱情故事向我们展示了爱情、欲望、财权、名利、才情、真心、人性,能看到的东西太多了。
很多人觉得,这部剧最美的莫过于真伊和恩浩那段美好的初恋,他和所有人的初恋一样,是没有结果的,甚至更加惨烈,以恩浩的死画上了句点。
恩浩给过真伊太多梦幻,鲜花,诗经,书信,承诺。
在少女的眼中这些无疑是极富浪漫色彩的,常常想起恩浩对真伊说出他相信真心是全部的时候真诚的表情,那个真诚的表情至少在那一刻是真的吧。
小的时候觉得是封建礼法,父母的桎梏,教坊高高围墙拦住了他们走下去的路,破碎了他们的爱情,现在看却并不是。
两班的爱情、男人的爱情真的远比女人的脆弱。
恩浩瘦弱的肩膀担负不起真伊的未来,他不能于生养他的父母为敌,不能置国法于不顾。
可感情发生了就发生了,无法克制的感情也就只有年少无知的时候发生可以被原谅吧。
恩浩自以为牢不可破的爱情,为真伊织了一张细细密密的网,也蒙住了她的双眼,让她以为可以活在这梦境里了。
但那些付不了责任的感情其实本质不过是冲动罢了。
在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遍体鳞伤,但为什么还要用真诚的心去感受它?
因为它会丰盈我们生命,让我们的生命更加生动,没有灵魂的躯壳也不过是装身具。
没有真情的歌声、舞蹈,音律皆是空洞的,你别想拿来感动听众观众。
情绪都是虚伪的,又能感动谁呢。
真伊的老师百舞拥着最高的才艺,真伊却说她的舞蹈感动不了自己,不仅是因为百舞斩断了她的初恋,而是那舞蹈里没有真情,只是技巧的堆叠和高难度的动作,或许看起来惊艳高级也会令人赞叹,但绝不感人。
真伊与礼判金正翰的感情其实是很复杂的,是很多种情感交织在一起的。
真伊爱上礼判是因为她再一次遇到了相信真心是全部的痴人。
两班贵族趋炎附势道貌岸然,视她为消遣,但礼判不一样,礼判是真心尊重她,尊重她才艺的人。
以音乐做为底色的话,他们更像是“知音”。
其实最打动我的不是后来金正翰为真伊放弃前程与她相守三年的举动,而是他最初意识到这份感情太过沉重害人害己时对真伊说的那番话“越想要得到你,我就越恨这样的自己,不能结有缘无份的姻缘,愤恨着清楚那些的我。
也知道,你在我不能负责的地方”。
他从没给过真伊承诺,却在她遇到危机的时候一次又一次伸出了手。
有一点点阅历的人就知道,深情的甜言蜜语是最无用的情价,因为它看不见也摸不着不能吃也不能用。
而言行一致才是一个成熟的负责任的人最基本的善良。
这让我想起来不久前一个妹妹问过我为什么男生这么擅长提供情绪价值呢?
我想了一下告诉她如果你见过他对待客户的样子可能就明白了,因为雄竞的世界是残酷的,不懂得架构吸引,不懂得投其所好,是真的赚不到钱的,对女人也是如此。
金正翰另一个吸引真伊的是他善良的底色。
到底何为善良?
我始终强调善良是男人很重要的品质。
善良不是救助阿猫阿狗,善良也不是给老人让座,对行乞之人的施舍。
善良是在敌人落魄没有翻身机会的时候,还给他一丝退路,善良是即使自己跨越了阶层,也会对妻儿温柔以待,善良是明知自己有对抗的实力,却不去对抗 。
善良的人天生的有较高的道德标准,即便是自己最差的时候,也不会去伤害身边的人。
这种品质没办法学习是天生的,但往往这种品质会成为为人与人之间关系保驾护航的关键。
真伊对两班贵族横眉冷对,百般嘲弄,人们都认为她是仗着才艺放肆傲慢,只有金正翰看出了无礼傲慢、横眉怒目的背后,她内心的巨大隐痛,“她的心中好像有一块大石头。
”。
金正翰对真伊的欣赏,是对一个才华横溢的艺人的欣赏,是对她的才情、才艺的欣赏,而不是对一个艺妓的欣赏,对女人的欣赏。
对这种才情和才艺的仰慕和爱惜,化成了对真伊的爱慕之情和守护之心。
这种相知相爱之情,感动了真伊。
而他对颟顸无耻的两班贵族的大义凛然的痛斥,对真伊一些离谱行为的痛下针砭的劝诫和开导,对民族文化的竭力抢救和真心守护,都令真伊感佩和倾心。
而最后金正翰宁可舍弃生命也不供出她的住处,更令她感到对方更是值得用生命去换取的爱人!
因此,最后她冒死面君,庭前喊冤。
但是,在金正翰转危为安之后,又毅然决然地离开他,因为她不想用自己的爱情去拖累他,她要让他回到自己原来的位置上,成为君主的辅佐,成为百姓的守护者。
她爱的人不是匹夫,他对世界有探索的欲望,君王和人民都需要他,这些伟大的梦想怎么能因为一个女人而转移呢?
不是有那句话吗,每个人都有自己既定的要走的路,这个是没有办法改变。
属于真伊的是艺人之路,因为她本就是天生的艺人。
艺妓有高低贵贱之分,但艺人没有。
“人生聚散 本是常事 我们终有藏着泪珠撒手的一天。
”这是张爱玲年轻的时候就悟出的道理。
如果说金正翰对于真伊的爱爱的深沉而伟大,那么碧溪守大人对于真伊的爱情确是现实而贪婪的。
虽然他拥有着权利、财富、地位以及他自己为是的才华,却始终没能从精神上彻底地征服她。
渡边纯一在《男人这东西》中提到过男人的爱中包含着性欲、征服欲、保护欲。
始终没能得到的东西,会在心中生根发芽,认为那便是最好的,真伊对于他来说就是这样的存在。
强大的人对世界征服欲强,对异性的征服欲也强。
道德、婚姻、财产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束缚他,但欲望就摆在那。
人有七情六欲,得不到的就想要的得到,不然就总惦记。
可怕的是,他们往往能够得到。
但真伊偏偏不是普通人,她觉得碧溪守虚伪至极,因为她明白这所谓的爱不过是欲望罢了。
一个人如果你无法进入他的情绪层面,他就永远都不可能爱上你。
灵魂共鸣也从来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事情,只要情商智商对等,就可以做到。
而最高价的情绪价值,只有真诚且绝顶聪明的人才能给,显然这两样碧溪守都没有,这才是他得不到真伊心的根本原因吧。
经历的越多,真心这东西越不敢轻易拿出来,因为我知道它很脆弱,我根本没有能力守护它。
待我以真诚的人,我便回报以真诚。
用尽套路的人,也不过是逢场作戏,人心便是这样。
从爱情的角度,故事结局是个悲剧,但于理想的角度,这个结局让我觉得很圆满。
经过一系列的变故和痛苦,真伊终于明白,最顶尖的舞并非供人把玩、观赏甚至赞美、感动的消遣,而是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是扎根于平凡生活的纯真无瑕的心灵展现和情感表达,于是,我们看到了她在眉眼唇齿间自然而然绽放的快乐,恍若孩提初见艺妓跳舞时那般清澈明亮,更增添了一份飘逸淡定、自由洒脱。
“真正的自由是不再寻求认可”。
后来我想了一下为什么十多年来依然对这部剧念念不忘,或许是因为遗憾吧。
遗憾恩浩年少就撒手人寰,遗憾真伊与礼判最终未能相守。
我们的灵魂永远喜欢那些遗憾的东西。
就是你的大脑已经开始走下一段康庄大道了,你的灵魂却还在每个夜晚去那些遗憾里追。
大脑忘记了的东西,潜意识却还给你码的清清楚楚。
于是没什么可挣扎的,快乐的时候就快乐,难过的时候就难过,想念的时候就想念,世界总告诉我们要做个情绪稳定的人,但消化这些情绪,努力做着对自己有价值的事情去提升自己的过程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吧。
7分的韩剧,但是居然到了8分高分列。
纯美初恋和艺术之路是本剧两大看点。
纯美初恋很完美,但是艺术之路槽点太多,隔壁《风之画员》同是讲艺术家,同八分,却根本不是一个水准。
第一个槽点,就是编剧严重的处女情节,不fu'he当时历史环境和艺妓职业。
艺妓以卖艺为生,但也要做解语花,宽衣解带也是职业的一个部分。
但是我们朝鲜第一艺妓黄真伊女士,到全剧终都还是处女之身,为初恋守身如玉,各种疯狂羞辱馋她身子的达官贵人。
Excuse me?
你以为自己是卫璎珞吗?
一直以来我们古装剧里的妓女做重要角色的,全部都要强调“卖艺不卖身”,守身如玉洁身自爱,那卖身的就连心都脏了臭了,不配做主角,就要一死以全清白?
妓女这个行业一直自带羞辱的,直到今天,戏子变成了角儿,但妓女还是还是下九流,她们身上有太多的道德争议。
可是妓女不等于坏女人,老舍笔下就有小福子等一众心灵纯洁的妓女。
艺妓不是妓女,是介于艺人和妓女之间的职业,成为艺妓第一个仪式就是要梳头接恩客的。
在黄真伊几十年的艺妓生涯里,她不可能守身如玉,也不必守身如玉。
这部剧虽然是古装剧,但是很多时候是现代人的观念,比如坚持一夫一妻不做小妾,藐视权贵,这在那个年代真是难得的,但偏偏贞洁观挂得那么高,腐朽回去了。
编剧这么写,其实还是为了迎合东方人道德观和贞洁论,只有“纯洁”才配做女主,才更容易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
东方的性解放很艰难的。
这样带着贞洁观恶臭守身的如玉更恶心人。
第二个槽点就是过于夸张的情节设计这。
这是韩剧一直以来的问题,为了追求戏剧效果。
但是常常让人觉得,那不是艺术追求
她是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艺妓,摆脱不了自己的命运,但是一直相信真心,认为人与人之间应有平等与尊重,身份有别,但音乐无贵贱,谁都可以欣赏。
她捍卫人的尊严,追求艺术造诣深化,以及对视艺妓为玩物的两班贵族施以无情的嘲弄。
她也曾经因初恋的夭折而怀恨世人,甚至因此不惜报复自己的师父,还遭到身边姐妹的白眼,但这终究还是因为她愤恨这世界太无情,而当有人与她真心交流,她又忍不住重新还以诚挚的真心,唤醒她一直被冷酷和仇恨蒙蔽住了的热情。
我想最终所有人都在帮她,都是因为被她所信仰的真心打动,被她舞蹈中所传递真情而感染吧。
虽然很多评论将此剧与《大长今》相比,但我个人觉得它更像《金枝欲孽》。
有勾心斗角,但没有一个人是真正意义上的反面角色。
我最为尊敬的人物是师父白舞。
师父白舞扼杀了黄真伊的初恋,是因为她知道身为艺妓,没有拥有爱情的权利,她也知道如果让黄真伊放弃才艺去追随爱情,对这么一个有才华的艺人来说是多么可惜,而且现实和生活的压力更会让她怀念修炼才艺的生活。
她甚至可以狠心到看着小艺妓在盘花草(即初夜)的前夜戴上心上人送的发带自缢身亡之后,冷冷地说“把尸体丢出去”。
在她眼里,才艺永远是第一。
而她最后为了救真伊,更是掀翻了贵族的酒桌,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而她临死前则选择穿戴整齐,在悬崖边翩翩起舞,纵身跃下,保持了一位艺人的尊严。
而送葬时真伊竟令人惊异地以盛装表演呈才舞,一腔情与恨,化为对师父的刻骨内疚和敬意,看得我哭得头晕。
这个角色,让我想起《梅兰芳》中的十三燕,一个观众没有,只剩下砸场子之后的烂摊子,他也还依然坚持唱完了那出戏。
梅兰芳没来得及卸妆就匆匆来看他,他第一句话竟然是“留神把戏里的人物弄脏了。
”将自己毕生心血奉献的艺术看得如此尊贵而神圣。
叮嘱梅兰芳要提高戏子的地位,这恰恰是白舞叮嘱给艺妓们的,你们是艺人,不是娼妓。
芙蓉这个角色也塑造得很有血肉。
她不如黄真伊的天赋,但依靠不懈的努力,舞技也无可挑剔,几与真伊齐名。
而真伊天下第一名妓的名头,多少是让她心里不平衡的,总想着要与她比试。
而最终的比试输给真伊之后,她也不无遗憾但又口服心服地给了真伊诚心诚意的掌声。
虽然一直以来将她视为敌手,不可避免地有着妒忌和伤感,但实际上内心却也一直赞赏和爱护她的才华。
最后做了女乐行首,对真伊的评价是“我一生最好的知己,也是我唯一承认过的对手”。
另外黄真伊初恋的那个小男孩,长得很幼齿的小正太,非常可爱,性格单纯真心,但又因不得已的苦衷而懦弱,也是一个塑造得很出彩的角色。
其他即使是一个个小角色,故事都讲得很完整,人物都塑造得很饱满。
比较让我觉得很有“教育意义”的是,最后黄真伊为了提升舞技,顿悟到的是,真正的舞蹈是要感动一般人,而不是给那些达官贵族和舞蹈艺人,而且要放下身段,到大自然里到平民的劳动当中,去寻找到真正动人的情感,和老百姓产生共鸣。
这一点倒是很像我们接受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教育,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么……我看到这里一直在想,真正的艺术到底是什么,是要达到这种雅俗共赏的境界才算么?
光是雅文化,例如意大利歌剧,或者光是俗文化,像东北二人转,就不到境界么?
那像京剧这种,当年的俗文化,现在又成了雅文化的,又该如何看呢?
不过当我看到黄真伊在竞演的时候穿着粗布衣裳,不加修饰,不要伴奏就开始跳舞,而跳了一会儿所有乐官竟能跟着她的舞步自发地感受到她的节奏韵律而为之伴奏时,我眼圈又红了。
电视剧的结尾,当我看到真伊在市集上与所有平民百姓一起载歌载舞,要将舞蹈化解所有人的悲伤痛苦,给所有人带来幸福和快乐的感觉的时候,我禁不住又掉了泪。
正如她的师父白舞所说,对艺妓来说最重要的,是痛苦。
剧集里每一个艺妓的生命里都写满了不幸,而真伊能够将自己的痛苦和当初对世界的愤恨化解,糅合进自己的爱情,最终变成对世人的博爱,那又是怎样的一种胸怀呢。
是因为瀑布旁的惊鸿一瞥吧于是就这样一见钟情那么难以忘记的光艳动人的脸,还是阳光洒在高高的踏绳上走来了她的身影之后滑落时的相拥呢于是就这样铭刻在心底再也再也挥之不去……,看那,看那女孩为你而跳的,为你而跳的那只舞,扇子轻巧的打开遮住脸庞,然后在露出鲜花般的面容,粉色的长裙轻盈的蝴蝶般在草地上飞舞,于是你的欢笑变成惆怅,于是你会情不自禁对她说,请不要,不要在他人面前再跳这支舞。
你知道吗,当你逝去的时候,那个女孩真的再也不愿记起所有的舞步。
是谁唱起了悲伤的歌曲,因为太过悲伤,所以让你无法移动舞步了吗,还是这样的世界,这样世人,使你无法找到再次跳舞的理由呢。
总是无法忘记,踏绳上,慌乱中,握紧的你的手,多想一辈子就这样牵着你的手走下去……就好像……那天铺满道路的鲜花精心准备的戒指美丽的誓言,幸福,一辈子的幸福时刻就在此时定格,怎么想得到呢这样的幸福需要多少痛苦来偿还。
结局早已写好,为什么要做那些没有意义的努力呢,因为是真心的喜欢着彼此第一次真心的相互喜欢,只是可惜今生无法在一起……那么,请忘掉吧,你也忘掉我也忘掉,把残忍地对待我们的一切,都忘掉吧,忘掉一切启程吧……愤恨也好,悲伤也好,遗憾也好,让我们都忘掉吧,这样,你才能安心的躺下来,去走下一段属于你的路…….那么,所有的愤恨,悲伤,遗憾都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去承担,不需要自责,在这样的世上能遇到你,并且和你一起拥有过的那些美好的时光都是我最难忘的回忆……事实上,这么多年我始终都不曾忘记,我为你跳过的舞,写过的诗,那些所有我和你在一起的日子,也会经常想起你对我许下却无法实现的誓言,什么都没有留下自从你走后,只有我在漫长的黑夜里对你无尽的思念,印象中你的样子永远年轻,会想象你长大后的样子会渐渐的把另一个人看成是你……忽然想起了所有的事,尘封在我心中已多年那些属于我们的美好的模糊影像在我脑海里越来越清晰,就这样记起了所有舞步,我为你献上的舞你看见了吗…….这次真的到了离开的时刻,这么多年终于能够放下,微笑着看你离开看着你渐行渐远,我知道这次你和我一样是微笑着告别 我知道只要穿梭过那些被定格的时间画面就能再一次与你相遇.请牢记,请牢记属于我们彼此快乐的过去,你也不要忘记我也不要忘记你给我的那些曾经,我怎么舍得忘记P.S. 第一次是《茶母》,第二次是《黄真伊》,河智苑是为数不多的韩国明星里称得上演技派的。
扮演恩浩的张根锡实在是令人惊艳
阳光洒在河水上,闪闪发光,恩浩看到水中的真伊,丝质的一袭白衣,就那样看着,之后,手中的衣服飘到了空中。
一眼万年,之后他们纠缠不清,重重叠叠的人生就此开始。
恩浩说:“我不想你在别人面前跳这支舞。
”总觉得恩浩的路会很难走,并不是因为她是童妓,而是因为她的心气太高了,白舞说:“真伊不知道没有爱情活不活的了,可没有才艺是绝对活不下去的。
”这样的真伊真的会甘心放弃吗?
之后,恩浩死了,死于他的痴情,死于他的固执,他以为他承受得了,现在想起来,觉得他傻他痴,被命运的齿轮无情的压在了下面,他说,如果不开始就好了,是啊,他们的生活本应没有焦点,他娶了那贤惠的妻,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她也不用受这些的痛苦,多好,可偏偏那天他看到了她,于是,一切都随着改变了,真的是注定的吗?
注定他命里有此一劫,注定他无论怎样努力都过不了这一劫,人的生命原是如此的不堪一击,走错一步,便是万劫不复,这样的生命这样残酷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告诉我们如果没有足够坚定的决心不要轻易的下任何一个决定,无论它有多么的微不足道,也许就是你失败的原因。
真伊对恩浩的棺木说:“不要把心留在这里。
忘掉吧。
”之后,真伊会想起恩浩吗?
答案是当然的,在四年的时间里,真伊把自己掩藏起来,直到大人的出现。
大人对芙蓉说:“就算是心的一角,我也给不了你。
”芙蓉说:“如果用两倍的爱来爱您呢?
如果用两倍的爱,就像是雨点打湿衣襟。
”芙蓉的锲而不舍,碧溪守的锲而不舍最后又换来了什么呢?
那该死的爱情啊!
真伊、芙蓉、碧溪守都没能逃脱的爱情,而最后的真伊又真的得到了爱情吗?
当她和大人私奔后,真伊在缠线时手指不自觉的摆弄着线,就像她在演奏玄琴,是的,她忘不了自己是个艺人,这样大家就都能猜出结果了。
最后一个镜头是真伊在大街上在人群中欢快的跳舞,那是她在整部剧中最灿烂的笑容。
整部剧的一如既往地有着韩剧惯有的细腻到极点的爱情,很可惜这却不是能打动我的地方,这样的爱情剧情在韩剧里比比皆是,更重要的是这样细腻的爱情让我感到虚无缥缈,所以我并不打算对里面的爱情故事谈论一二。
但是它依然是打动我的为数不多的韩剧之一,是因为黄真伊这样一个艺妓最终真正做到了,用心创造艺术,用心诉说艺术,用心表达艺术。
黄氏天资过人,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她样样过人,是千里挑一,万里挑一的人才。
在她与对手竞争女乐行首之职时,为了跳出更完美的舞蹈赢过对方时,她想到放下自己身为名妓的地位在瓦肆间身着华服免费舞蹈,希望过往的贫民能为她指点迷津,谁料却没有一个过往的贫困百姓为她的华服与舞姿停留下来半刻观看。
终于在江湖艺人的提点下,发现自己在艺妓教坊中的常年学艺,学到的如同笼中的金丝雀,只是供有闲之人观赏的舞蹈和音乐,却并不是扎根在人们心中,扎根在人们真实生活中的艺术。
艺术是人们在田间劳作时,心里与身体感受的创造;艺术是人们修建自己家园时,心里与身体感受到创造;艺术是人们走在路上时,心里与身体感受的创造。
艺术从来就不是那些生来衣食无忧的贵族们用来消遣空闲无聊时光的玩具;艺术也从来不是锦衣华服,珠宝光鲜。
所以艺术根本没有超越生活,高于人们的心灵世界,而是深深地扎根在人们的生活,人们的内心世界之中,是人们的身与心对我们的生活和这个世界发自内心,情感充沛地创造;是人的情感、精神与生活、世界高度统一的创造和表达。
当黄氏觉悟到艺术是这样时,她在与对手竞争女乐行首一职的比赛中,她脱去了所有的锦衣华服,摘下了全部的炫目珠宝,没有精美的发法式,她身着贫民的服装,脚穿贫民的草鞋,甚至连舞蹈需要的配乐,她也说没有。
然而当她的舞姿扬起不久之后,乐师的音乐便自然而然地随之奏响,所有在场的观者无不为之动容。
这难道不是世上最真最美的艺术吗?
扎根在心里,用心创造的艺术。
虽然最后,黄氏没有被评为女乐行首,但却不是因为她技艺逊对方一筹,恰恰相反,是因为当局评委认为:最好的艺妓应该继续做艺妓,而女乐行首是应该由能发现艺妓才华的人才能担当的,在这一方面,黄氏的对手就胜她一筹了。
全句结束将至时,黄氏在瓦肆间再次起舞,众多百姓上来围观赞赏。
女乐行首即黄氏曾经的竞争对手,站在一旁对随行的艺妓说:教坊的院墙是档不住黄真伊的。
这不正是真正的艺术意义之所在吗?
他不属于,也不受任何特殊阶层和教条的禁锢,为任何特殊的阶层和教条把玩和独享。
他是人们最真最纯最诚的心、情、思对世界,对生活,对宇宙体验创造地转化,是人们用心创造,扎根在心里充满鲜活生命力的情感活动。
附加一点,虽然这部韩剧确实在这一点上能感动我,但是决不能说明这是一部很好的电视剧。
在我看来,这部剧还是反映出思想上极大的狭隘,因为黄氏对她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归于痛苦,这样的看法,实在高估了人高贵的品性。
痛苦、苦难所产生的恐惧、不安、焦虑等等心态都会导致人格的奴化,惟有在一切境遇之中,时时刻刻都绝不放弃对理想和信念的忠贞的人,才会真正成为巨人,成为富有创造精神的人。
看过一集
河智苑气质卓群,角色也是很传奇,视线无法从她身上移开。
十年前和十年后再看这剧,心境真的有很大的不同,十年前为主角们的爱情痛苦,十年后的今天再看只觉得女主就是自私自大自以为是,没了,哦对了,配乐不错。
剧情很一般,毫无感动感,剧情很混乱,没有吸引力,不知道8分怎么来的,凭错地方了,原来看的是电影,电影版的可真烂
我爱恩浩少爷
正在看中
生之为女人的美丽与爱恨情仇。也许黄真伊固执坚守的纯真与信仰随着纤纤盘花草前夜的自杀、初恋情人金恩浩的辞世而绝望了吧!美梦破灭后的飞扬跋扈和名利滚滚,最终以“在平凡的生活中学习沉稳、体会生命”,成为朝鲜第一艺人。做女人,除了要抵抗时间,还有要承担沉重的责任。2010.4.1
张根硕在此剧中的表现,印证了剧作届一条不变的定律,那就是,许多演员的处女座往往会成为一生的巅峰作...
当年追过的韩剧
舞蹈很漂亮~
很好看的人物传奇剧,不得不说张根硕那时的脸真是又嫩又完美
比电影好看。。但是又来污蔑中国= =
河智苑真美,英气又妩媚,浓妆淡抹总相宜,不是这脸和演技我都撑不了看这么多集(虽然最后几集还是撑不了快进了),前几集还不错,因为喜欢跳舞不顾别人反对毅然投身艺届,独立女性惹人喜欢,但到了后面女主就越来越乱来了,一会儿想这么做一会儿又这么做,做了又没有承受后果的能力只能一直哭和虐,这么漂亮行为又出格的女性肯定会吸引异性,但总觉得女主光环太大,头尾两段爱情也都不是很戳我,尤其不喜欢后期女主和师父之间的剧情
情节很充实。有励志也有深情。34集也不觉拖沓。
700纪念,女人!
河智苑真惊艳啊~~艺妓的人生太心酸,爱情对她们实在太奢侈。
完全是看恩浩少爷去的…他死了以后就弃剧鸟~…对韩国向来喜爱改写事实的历史剧没太大兴趣…正太真美好……恩浩是正太中的正太。
摄影太棒了……情节故事一般呐……
清纯的张根锡。。。。
女主初恋小公子简直就是白月光人物,因为这个角色我记住了张根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