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宗裴和宋静妍是一对平凡的夫妇,他们共同经营一家汽车修理店,并育有可爱的女儿慧琳。
生活固然快乐,但是不免狂风暴雨的侵袭。
宗裴曾给朋友秀载作担保,但秀载上吊自杀,它所欠的两亿巨额债务全部堆到了宗裴的身上。
为了尽快还债,静妍找到了宗裴的后辈文道帮忙。
文道声称在欧美发现金矿,需要有人带原石回国,并许以丰厚的报酬。
静妍信以为真,谁知她却在法国海关被人抓住,并从行李箱里搜出大量的毒品……
文/Xaviera@人人影视期待很久的一部戏,终于能够看到了,全度妍暌违两年,和《嫌疑犯X的献身》的方银珍导演,以及型男高修合作的作品。
整部作品以冷静隐忍的镜头讲述了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一个普通家庭主妇,为了还债出国,却被丈夫的朋友欺骗变成了运载毒品在法国机场被捕并囚禁两年多,经过丈夫的不懈努力以及舆论和社会的帮助,最终踏上回家的路。
清澈的海水,柔软的细沙,温暖的阳光,加勒比海岸的风,不说还以为是度假避暑。
“你就宽心点,当做是来度假,很多人还花钱来度假呢?
”一副息事宁人的嘴脸,愤怒又熟悉。
看完除了愤怒和可怜女主角的遭遇以外,会再一次佩服韩国电影人的勇气和羡慕他们的电影制度,而且这部戏还是一位女导演的作品。
从《熔炉》到《杀人回忆》再到《听见那家伙的声音》,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似乎早已成为韩国电影的标志之一。
通过这些事件改编的电影,既能重现事件,又能从事件了解当下的社会环境,每每看完总会陷入沉思和惶恐之中,这一部也一样,看着特写的绿色大韩民国护照,回头看看手中那本红色的,会突然害怕,如果有一天遇到这样的事,会受到怎么样的对待?
全度妍饰演的宋静妍是一位普通不过的家庭主妇,有个可爱的女儿,还有一个老好人丈夫,一家人清贫但是也过得快乐,但丈夫朋友的自杀却让这个家负上四亿韩元的债务,贫穷加上急于还债和轻信于人导致这个故事的发生。
全度妍用炉火纯青的演技演活了这位饱受折磨的母亲,把从刚刚被抓时的无助慌乱到坚持不懈地寻求庇护,再到得到审判希望却又因希望破灭和身体状况变得绝望的转变,到最后终于回家的喜悦完全展现。
静妍说着冤枉却无人听懂,只能讲出几个不标准的英文单词,就算是声嘶力竭也无法被听到的呼喊,看着女儿的照片泪湿枕头,观众看着也替她心酸。
除了对于在狱中所受的折磨细腻呈现以外,其中两段监狱外的戏份尤其让人印象深刻。
一段是静妍差点遭狱警强暴以后逃跑至海边,赤脚踏上细沙,踏上这个梦想的十周年的结婚纪念日的旅行之地,面向自由广阔的大海,却是孤身一人,还是带着手铐的囚犯,大自然里渺小的人们显得那样无助,静妍的绝望、对现实的无奈和对家人的思念各种情绪融合在全度妍的表情里,加上配乐的烘托,还有海风、阳光、海浪声。
大海给她的不仅只是释放内心的苦难,而是给了她挣脱束缚,追求自由的勇气,就算是万念俱灰也从未想过自主地用死去结束所有事情,而是从一开始的挣扎到接受再到坚持,但镜头环绕一圈以后带到的却是另外一边跑来的警察,片刻的自由以后又回到了监狱,闭禁室里的番茄之歌,既是最后的精神支柱,也是黑暗中的释放。
最后在法庭上自白的戏份,静妍并没有声嘶力竭地说着所受的苦难或是谴责,而是压抑着激动承认自己有罪,因为贪念和无知而犯罪,不仅是求罪过的宽恕,更多的是想得到家人的宽恕,全姐颤抖着讲出这段台词,忍到了最后我要回家才滴下眼泪,讲法语我要回家以前呼气了以后又忍了回去,用法语讲完我要回家以后表情纠结过后再一次忍回去,或许法庭上释放情绪会造成不尊重吧,所以最后还是讲完以后低头坐下等结果,整段戏一气呵成,从情绪的铺垫到转折流畅细腻而精彩。
而男主角高修,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圣诞会下雪吗》的车康镇,这部戏里呈现了一个老好人的丈夫角色,贫穷但爱女儿,容易着急冲动但为了妻子努力奔走的坚持,他们之间互相扶持的爱还是蛮感动的,只是因为是以女主为主要叙述方向,他发挥的其实不多,而且跟全度妍比还是欠缺火候,不过还是有印象深刻的部分,像是最后对政府的呐喊:难道一无所有就不是国民了吗?
将以往的憋屈倾泻而出,非要逼到宗裴想要用自焚的方法引起关注,就是确定一下生死如此简单的事情也选择无视,宗裴对于静妍的牵挂担心和愤怒通通一次过爆发。
宗裴被制服压倒在地,与漠然的官员形成对比,寒心又绝望。
愤怒点大多都集中在大使馆和外交通商部,工作效率低下,拿公帑做门面功夫,喝着茶吃马卡龙,订米其林三星餐厅,扔下一百欧罗走掉给静妍就走掉,除了送牙膏牙刷没有其他,影片用讽刺的方式揭露了他们的嘴脸,批判了这两大部门的工作无能和资源的滥用,最后外交通商部在静妍回家后才打来的电话更是为这样的讽刺补了更深的一刀。
反观以往韩影中的同类型影片,大多批判国民在国内权利受到侵害和政府办事不力以及大环境下小人物的命运,但这部戏则关注国民在外的人权保障和国家对公民的庇护,既告诉观众这样一个故事之余,又为观众提供了反思的素材,权利的侵害不仅是国内,国外也一样存在,尤其当公民身处异乡,孤立无援的时候,唯一依靠的大使馆也不能提供帮助,最后借助的却是舆论的力量。
虽然影片中还是存在典型的韩式煽情风格,但胜在故事本身的吸引性和全度妍的演绎,依然能够赚取观众的眼泪又能发人深省,至于纯粹看电影拍摄和其他方面是否值得高分,有前者弥补,见仁见智。
这个故事从一个“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的亚洲男人开始,金宗裴和宋静妍是一对普通的韩国夫妇,两个人打理一个汽车修理店,日子过得不算是富足,但也不算贫穷。
这个家庭经历变故之前,金宗裴像个大哥一样请两个小弟吃饭——据我们所知,韩国是亚洲这些国家里,对于前辈后辈最在意的国家了。
年长者被称为“哥哥、姐姐”,在金宗裴这样的普通韩国男人心中,“哥”一定是个有分量的称呼,它代表着某种责任和义务,也是他在这个社会中仅有被尊重位居高位的存在感。
一个兄弟自杀了,留下了巨额债务,而金因为为他担保借高利贷卷进这场纠纷中,金宋二人的生活完全被打破了,失去了修理店也就失去了两个人共同的事业。
下雨的夜晚两个人不得已处理掉家里的大部分东西搬到环境恶劣的出租房中。
宋静妍被设置成美好的亚洲女性,遭逢此变故,只因为丈夫那毫无理性的哥们义气,她没有抱怨,被追房租的时候,丈夫和女儿进了屋,她一个人在外面被房东数落。
其实看到这,我觉得在中国,这日子是肯定过不下去了,但是不是女人吃不起苦,而是男人会说“我受够了你的脸子。
”所以,在电影中,宋静妍也只是问了一句:到现在你都不承认你错了吗?
很典型的亚洲男人,要妻子风雨同舟,共度难关,但是却永远不会承认自己的家人更重要,那是一种晦涩难懂的心理,好像只有有这所谓的“兄弟”,他才会获得认同和存在感。
他不会承认他的面子和存在伤害了家人。
尽管哲学家告诉我们,人是不会踏进同一条河流两次,可是对于死不认错的人其实并不适用,他们犯过的错误不肯反省就一次又一次地犯。
被坑的家都没了的金先生不肯认错,于是又被另一个小弟坑。
一次原石搬运就给大价钱的回报,正常人大概都会思考一下其合理性吧,但是人一旦被穷逼疯了,就只看见钱了。
金先生要去铤而走险,竟然还问有没有违反法律,可是小弟会说实话吗?
看到这里,金先生交友不慎对自我认知不足已经明明白白了。
宋静妍阻止他去冒险,她明白,这种事八成都不是好事,虽然她不知道真相是什么,但是人都是有本能直觉的。
然而女人也是一种容易闭目塞听的动物,遮住她眼睛的是:母爱。
在《回家的路》里,这整个憋屈的氛围里唯一让我感动和坚持去看宋女士故事的是,母爱。
母爱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
明明心里是抗拒的,但是却无论如何也受不了自己的女儿连幼儿园也去不了,没有一个像样的玩具。
宋静妍丢下女儿去做这一单生意,没想到一去就是两年多。
在这两年里,她经历了她作为一个普通人毫不了解也无法想象的生活。
导演力图告诉我们,身居高位的国家公务员人浮于事,号称人民公仆却不为民办事,因为他们对普通人的人生缺乏基本的同情和尊重,才导致宋女士在异国他乡做了两年多的牢。
但是宋女士还是幸运的,尽管一次次地在鬼门关游荡,但是她还是闯过来了。
闯过来的唯一原因就是,她是一位妈妈。
一直想一直想,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是这个意思吧。
她想要见到自己的女儿,思念自己的女儿,想要补偿自己的女儿,所以,最后她跨越了大洋,回家了。
电影结束了,可是原型的人生还没有结束。
据说她回来之后用了十多年才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人就是这样的动物,只要经历了梦魇,就很难醒来。
吃过的安眠药改变了她身体的生物性,在监狱的所见所闻所感,改变了她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当她一个人在一哥根本无法交流的恶劣环境中,想要寻求一点帮助的时候,又没有人给予一点点的援助,改变了她对人的看法。
她回家了,但是伤口并没有弥合,没有弥合伤口的妈妈想要好好爱自己的孩子,可是她已经变了,她真的知道用什么方式去爱自己的孩子吗?
金宗裴显然也没有那么渣,但是我却认为一个不是最爱自己家人的男人无法依靠。
在这两年里,他也没有去法国去那个小岛,最后在电视台的帮助下才去那里见到了自己受尽煎熬的妻子。
身边无人可以依靠,大概是最可悲的婚姻了。
然后想问金先生,弄到如斯田地,你还不肯承认自己错了吗?
有没有能力不是最重要的是,最重要的是,比起保护自己的兄弟,一个男人任何时候都应该把保护自己的妻女放在最前面。
只有她们才是最柔弱需要你去守护的。
其实别人的人生都好着呢,你不出手谁也死不了,就算死了,那也只是他作为人的不负责任。
所以,不要嫁给那个把其他一切都看得比你重要的男人。
如果他没有能力赚钱养家,请把在外面被人奚落的机会留给他。
守土有责,是这个意思吧,大家都做好自己的职责。
你要做自己,相信自己,做母亲做妻子就好,男人去做丈夫和父亲。
显然,金先生和宋女士都对自己认知不足,想要承担什么的时候,请想一想你的主要责任,和真正的角色。
抖音刷到片段,被马赛克骗来看了完整的影片,无耻的我没有看到女神以为的画面,反而看到了温情,气愤,的一部电影,韩国也是发达国家,很难想象这一切会发生,虽然有影视化的加工,但不可思议的就是发生了,不是说弱国无外交吗,题外话,被关的这两年,是不是强行学会了英语,一开始还不错的生活状态,怎么就一下破产了,帮别人担保要全部自己赔吗,5000变两万,这明显不合法,连房租都交不上被人赶出来,韩国人也生活的很艰难吗
为了坚持看完这部132分钟的电影,我要承受自己不得不持续流泪超过100分钟,虽然实际的痛苦不能和主人公宋静妍比,但要不是为了尽可能看完全度妍的每一部戏,我真的不会也没有必要如此折磨自己。。。
我甚至有一个更过分的类比,看电影的我就像走私原石的女主,明明知道有风险,可却有不得已的苦衷,即使遭受了难忍的痛(心烦),但最应该责怪的始终是当初作出选择的自己。
其实在看电影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要不就不写影评了吧,实在是不知道写些什么,但强迫症又逼着我要给自己一个交待,给全姐一个交待(自作多情)。
关于这部电影,我直接说结论,不喜欢。
理由很简单,所有情节都是直给,完全不给观众思考和喘息的机会。
我知道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所以并不怀疑其真实性,也知道韩国电影是出了名的敢拍,所以也并非要质疑题材犀利、揭露直白。
只是从电影开始到结束,我的观影感受都只有一种,就像是把世间所有令人心痛的折磨都怼在我的眼前让我看,所有令人作呕的食物都塞进我嘴巴逼我咽,所有不堪丑陋的话语都在我耳边无限循环不得不听,然后换来的大概就是生理性的呕吐这样的结果...愚蠢又暴躁的丈夫,变态又残忍的狱警,愚蠢自私官僚冷漠到残忍的大使馆官员。
在车流不息的马路上拿着电话奔跑的爸爸却始终无法将妈妈打来的电话递给女儿,与律师、法官进行了一万次泪流成河的鸡同鸭讲却始终无法达成交流的女主,已经寄到法国大使馆又被一次次无视而石沉大海的审判材料...我已经不想再回忆了。
有高赞短评"你的国家不爱你怎么办?"如果这就是电影的主题,当然我认为这就是电影的主题,要批判韩国政府,要倾诉百姓的苦楚,但,一定要这么拍吗?
当我们讨厌一个人,抵触一类行为,质疑一种制度时,最好的方式就是全盘否定且批到体无完肤吗?
人都有恻隐之心,行为都有其内在逻辑,一个民主发达国家的政府就真的没有一点值得认可的地方吗?
这种表达,在我看来既不高明也不合情理,甚至可能会激起逆反心理。
以上,我不喜欢导演的表达,太激烈了。
就像某个年代的人,用昂扬的激情呼喊着最激烈的口号,甚至(故意)不给大家时间去思考究竟喊得是什么,只要朗朗上口还能群情激奋就好。
照例要夸一下我远在韩国如女朋友一般存在于我心上,这个世界上最棒的演员全度妍女士。
最厉害的一场戏是老公和摄制组一同到了加勒比海去看望女主,当老公边喊着静妍边敲门时,镜头给定在女主紧闭的门,我当时就非常期待这场戏全度妍会怎么演。
静妍没有立刻开门,而是以正常的速度打开门,看到老公的一刹表情只是淡淡的悲伤和略有失焦的眼神,接着是掩面蹲下呜呜的哭泣,俩人隔着防盗门的铁网哭了好一阵子静妍才在老公的提醒下打开了门。
其实我只是期待这场戏并不知道怎样才是最好的表演,但全度妍永远不会让我失望。
痛苦和绝望已经让静妍变得迟钝,以泪洗面似乎都出于惯性,即使见到了最思念的亲人也都忘记了开门拥抱而只是蹲下来抱住自己哭泣,一个人经受了多少精神上的苦难才会变成这样,哎,我也跟着全度妍从头哭到尾啊...今天的我依然很爱全度妍
韩国影片自黑政府+根据现实事件改编+全影后主角成就了一部吸引人观看的作品。
且不说这种恶劣的事情是否会发生在天朝的警察局和大使馆,但是拍出来一定不会让播出来的,并且相信影片中出现的几个丑陋的嘴脸和几句台词大家一定都遇到过一点都不陌生(就不用一一列举了)!
所以我国人民看到同是亚洲人的邻国人民拍出并播出这类题材的影片在感动和悲痛背后一定会感到说不出的畅快吧。
有人说影片叙述平实拖沓、还有点故意煽情,但是我观看的时候完全没有感到拖沓和沉闷,而是完全被作为母亲的被告和作为丈夫的男主角的遭遇吸引。
当一个人的力量在所处的环境中变得非常渺小,人的信念显得格外强大和重要,唯有信念不死才能支持人度过最难熬的时光。
监狱题材的电影也不少,前一段时间看的《曼德拉传》也算,当然后者没有把精力放在主角如何度日如年上,这部影片监狱情节和丈夫努力营救妻子的情节穿插进行,最后竟然是利用网络和媒体的力量(当然媒体的自由也是相对的),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事情才得以进展,否则不知道这起冤案要拖到什么时候,不知道无辜妇女的孩子要在多少个没有妈妈陪伴的日子里度过童年。
不得不说一句题外话,第一次出国就是去韩国,由于语言不通,也不是所有服务人员都懂得英语,在异国强烈感受到由于语言壁垒带来的文化流通的障碍,这不是解决个人问题的不方便,而是国家与国家之间,人类与人类之间所产生的距离感和沟壑。
而此类沟壑在影片中直接造成了女主角的最大的困难和被冤枉的无奈。
所以,语言一定是一种文化而不是用来考试的工具,懂得对方的语言从而能够沟通,这是多么方便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所以语言一定是打开他国文化的第一把钥匙,只要掌握了这把钥匙,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的。
如题。
启发如下:如果一个男人“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赶紧跑。
如果你兄弟说“很简单,跑一趟就挣大钱”,赶紧跑。
如果一个女孩儿她冷漠,无情,养老鼠,和你语言不通,但是她愿意把面包分给你,对她好,和她做朋友。
“美国有核弹,我们有网民”,没有任何一个政府能真正拯救人民,人民只有自救。
我爱我的祖国,但祖国未必爱我。
祖国有朝一日若爱我了,那一定是被媒体逼的。
家庭第一。
孩子第一。
其他,男人祖国民族自豪感,都去她妈的。
回家,是唯一的归宿。
2014.10.6这种戏也就全度妍能演了!
她的演技真的是没挑的!
然后就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啊,要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啊!
不是我不想争取权利,是比我能争取的人太多了,说不定在什么时候就会陷入那个漩涡。
然后就是社会舆论的影响力确实大!
要想受到关注,就需要媒体的力量!
再然后就是没想到生平第一次以这种形式来到了巴黎,再到了加勒比海……
批判讽刺韩国政府,生在中国的我们,不需要过多讨论,大家都懂。
电影最让人感动的地方还是给你展现了一个家庭被撕裂,女主被抛弃在海外两年。
其实这事新闻上也能看到,但是好电影就是挖掘细节,触动你内心最柔弱的部分。
女主在监狱的时候,一定怀念哪怕是租房子的时光吧。
但是如果没有这档子事,也许她就会慢慢变成一个怨妇。
现实中的我们,其实也是一样,有家有爱,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但是我们每天都被一些无足轻重的事情纷扰,没有工夫去顾暇拥有的美好。
只有失去的时候,才会觉得这些珍贵。
人总是这么傻。
有人说,一个故事,看完觉得自己渺小,就是正能量,反之,就是毒鸡汤。
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自己很渺小,它很触动我,他会激励我更爱我的生活,我的家,我周遭所有美好的东西。
而讽刺和挖苦,对我来说,好像一点都不重要。
故事其实很简单,一位主妇因走私被抓,却因语言不通和没有主犯审判记录而一直被拘留,等待两年后才能回家。
虽然电影算是比较沉闷的剧情片,特别是前面的部分,而故事的结局也许也如大多观众所料,可是里面涉及的内容,例如女主以为自己将会被判十年,不想成为丈夫和女儿的负担选择自行了断,以及对政府的声讨,令人动容。
其一当然是电影对政府部门的不作为的大力声讨,这里特指外交部大使馆,正是大使馆工作人员的不上心和疏忽,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缺乏同情心和责任心,才对女主缺乏基本的照顾,以及最重要的一点,遗漏了审判文件的移交,才令女主回家之路无限延长。
他们对待议员、对待平民、对待罪犯、对待媒体的不同嘴脸,令人厌恶。
最后导演也不忘再黑上一笔,在女主已经回家之后,男主才收到他们的电话说女主已经受审完毕,即将回家,这一刀,黑得漂亮。
其二是网络的力量,因为男主的平民身份,以及因故缺乏金钱,无法直飞法国帮助妻子(或质问大使馆),所以网络才凸显出它的力量。
首先是组织水军齐齐发帖在网络上发声,引起社会的注意,更重要的是引起了媒体的注意。
在媒体播出节目之后,网络平台的主力变成了普通网民,他们齐声声讨政府、声援并身体力行地支持女主和男主,正是这样政府高管才出手相助以平民愤。
其三是媒体,电视台导演注意到这件事情并提出前往监狱和大使馆拍摄,正是节目的播出对事件的解决起了重要的作用。
导演的用心(对节目的关注度、对男主的同情心、对社会的责任心)值得大大点赞。
其四想说说电影之外的东西,韩国电影近几年的进步十分明显,特别是这种关注社会揭露政府丑恶一面的电影,在东亚显得十分难得。
诸如此片、辩护人、素媛等等,传播的意识对国民、对社会自然是有其进步力量。
敢于直面历史、敢于迎接挑刺,才是一个真正和谐的社会。
网上有段子称:韩国有改变国家的电影,而中国有改变电影的国家。
呵呵,无力吐槽。
中国电影回归电影的路,还有多长?
电影处处体现韩国政府的无能和对本国公民的漠不关心,因此使多数观影者产生联想,从而给出高评,再者,主角虽是被人哄骗而犯罪,但实质上仍是做出了对社会和国家有害的行为,无缘由多受牢狱之灾究其原因还是政府,对主角过度同情,个人看来是弱者心态作祟,说不好听,本片就是愤青拍来吐槽政府的
又一部韩式催泪电影,同样的问题我们也有,期待咱们的导演能拍出这样打动人心的片子!喜欢全度妍!
全度妍一个人撑起了一部电影。
hellboy迷之取向
残酷现实小人物,无情现实真实泪!
韩国人把案件改成电影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很感动
长达一个半小时的绝望、孤独、歧视。
無論怎樣,這男的為什麼不早點飛過去........再借高利貸也要去啊
怎么说呢。。。。没什么波澜起伏的剧情,就是一再普通不过的电影
韩国电影是能把“回家”这个命题延伸出无数个版本并且能做到极致的片种!ps让公务员每天的免费午餐改成屎吧拜托!
根据真实事件改变的故事都很有意思
剧情太墨迹了
“美国有核弹,我们有网民”
铺陈多,力道小。亲情线太潦草导致煽情戏很刻意,着重于讽刺让角色过于黑白分明而毫无立体感。题材本身更适合拍纪录片(现实中那个电视台导演拍的应该不错),拍电影实在太难为导演和演员了。
跌宕起伏的剧情和感人至深的片段越多,越让观影的观众感受到韩国政府的冷漠嘴脸!
在中国,这种质疑政府办事能力的片子一定会被和谐!
说的好像女主不知道自己在走私一样,还不是侥幸心理在作怪。在机场被搭讪比如说行李超重了,让你帮忙托运个包,这种事是不是太常见?这片子感人在哪看不出。也许生活清苦家庭幸福,犯了多愚蠢的罪也值得同情。
又一部讽刺政府的电影,韩国外交部被刻画的人神共愤,媒体和网民的力量有时候可以逼迫政府妥协,但还是让人气愤心痛,毕竟那么多苦难都已经受,心伤永存。全度妍用演技弥补了故事性的不足,高修太帅了还很用力有点出戏,催泪点设置得过于频繁哭得头晕,不过结尾电话黑出新高度反而让人破涕为笑了…
最后这个大使馆电话太讽刺了,这是把政府黑到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