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望主妇的故事被说了一遍又一遍,重新看一次还是哭得稀里哗啦,因为那句话“我不想变成妈妈那样!
我讨厌妈妈的生活方式”,我也对自己的妈妈说过一模一样的话。
当时妈妈愣了一下,什么也没有反驳。
中学的时候妈妈因为生病,没有再去工作,病好之后也就在家里做饭做家务。
当时的自己非常激进,性情反叛,觉得家庭主妇是可耻的,女人应该有自己的事业,而不应该窝在家里,每天做点针线活,所以经常和妈妈吵,劝她出去工作,现在还记得妈妈面色憋得绛红,挥舞着筷子,眉头紧锁,激动的喊着“你们根本不理解我为这个家付出了什么!
”的样子。
妈妈的确为这个家庭付出了很多,现在都无法现象,当年照片中乌发大眼,皮肤白皙,身材姣好,烫着卷发,穿着红色绒裙的爱美女子,到底在什么情况下甘愿埋头家庭,放弃时尚,放弃化妆和护肤,放弃一切自我欲望的追求,二十五年如一日带孩子,为全家做饭,每日拖地扫地洗衣服,只思考一些家长里短的“琐事”,洁白柔软的皮肤被皱纹所代替,身材逐渐变得臃肿,社交圈也越来越窄。
妈妈曾经一再地强调当年她是多么的风光,腰围一尺七,擅长唱歌,最喜欢带着姥爷从俄罗斯带回来的新潮貂皮帽子,追她的男孩子一下课纸条就扔个没完, 还拿出她当年抄的诗集,哄我的时候画的绘本,喃喃着偶像山口百惠和小鹿纯子……怀恋完当年的时光,又问我晚上想吃什么,她去买菜。
她坚定地守护着自己“家庭主妇”的角色,没有一丝的怀疑和犹豫。
这样子的妈妈,并没有收获家人对她的理解,爸爸偷偷向我埋怨妈妈总是在家干些“没必要”的家务活,劝妈妈出去找点事做。
我也学了一堆理论回来对妈妈劝说个没完,认为她是受到父权制下不平等的性别分工的毒害,甚至对妈妈喊过“我讨厌妈妈的生活方式!
我绝对不要成为这样没有自我,依附他人的家庭妇女!
”可是事实上,政治正确的理论对她来说意义不大,她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甚至可能这样对她来说才是最舒服的选择。
而且,“职业女性”的选择被尊重当然好,“主妇”的选择就该相应遭到贬损吗?
家庭妇女又依附了谁了呢?
她们劳动价值总是被湮没,被贬低,不能化为实实在在的金钱,所以就被边缘化,变成了最痛苦的一群人,无人理解,被亲人斥责,被职业妇女们看低,然后默默承担起琐碎繁杂的家务劳动。
主妇之痛,无人知晓。
她们承受的最大的伤害,实际上就是来自家人的,为家人付出了半生,最终落得被所有人忽略的下场。
看着真穗对早出晚归不关心家人的丈夫的失望,不得不深夜打工的疲惫困倦,面对女儿的指责的不知所措和痛楚,这种绝望,到底谁能为她们言说呢?
永远有一个吻未尝看完后想起两年前的那场初中同学聚会。
李发出邀请时我想了很久,还是装做随口问问“还有谁会去啊?
”心里难免抱有一些期待。
毕竟已经有6、7年没有再见过了嘛。
当听到说出那个名字的一瞬间就知道自己肯定会去了。
那天正好碰上有点事,晚了一点,急急忙忙从城南赶去的时候却发现坐不到公交甚至连车也打不到。
李连拨了几个电话催促,但也无奈。
等到场时位子已经坐满,有些无措之际,那人笑着说:“快坐我旁边”看见那人的一瞬间脸突然就红了,然后心里就砰砰跳的厉害。
虽然很高兴,但也有些害怕,毕竟曾经的事还让我内疚至今。
坐下之后自然不会表露出来,装作无事人一般和邻桌交谈起来。
那一桌已经开始工作的除了老师以外好像只有我一个。
(注意力全放在左边那人身上了也没怎么听别人说)大家问了问我工作情况后就开始调侃“哈哈哈,没想到你竟然干了这行”“你原来不是说想当老师的吗”“别人一定要吓死了”旁边那人也不说话,只是抿着嘴笑,好像心情不错的样子。
我也开起玩笑来“别看我长这样,其实我还是很温柔的”慢慢聊着,大家也放开了。
聚餐嘛,又是老同学自然免不了要喝点酒。
几年大学,大家别的没学会,饭桌上的推杯换盏倒是学的像模像样。
一向不喝酒的我,经不过推辞也倒了一口,看着那人的空杯子,不由主动想倒酒满上。
结果被笑拒“我不会喝”。
“开玩笑,你不会喝我才不信。
”虽然这样想着也没有勉强。
刚准备与其他人敬酒,却被拦下。
“还是倒些给我吧,你这第一杯酒总该是要和我喝的。
”喂,是谁刚说自己不会喝的。
干了一杯后,那人却有些微醉的样子,直说“再来再来,全干了”无奈,只能作陪。
几杯后也能平静说起当年事,怕是那人当真,只是带着一丝玩笑“我可是暗恋你好久呢”接下来那人说的那句话却让心里一紧“我知道我知道你喜欢我”话刚落,手就覆盖上来,又说道“好熟悉的手啊”一愣,赶紧打马虎眼笑过去了。
吃完饭接下来去唱K,离吃饭地方不远,所以虽然在下着小雨大家还是浩浩荡荡走路过去。
那人没带伞,我拿着伞想帮着撑,无奈身高问题结果还被取笑一番。
“我来撑吧。
你还是没变啊,走路如果要是没人拉着你,你就会走歪。
”“恩?
是吗?我自己从来没这样觉得啊。
”我一直都认为我走路还是比较直的。
那人扯了扯我,拉我靠近点。
后来到了,看着大家点歌也督促你快点一首,知道你不喜在众人面前唱歌,原本想看你局促的样子,没想到大大方方点了一首。
惊讶着改变之余,也期待着。
大家互相走动着交换电话和补全地址。
明暗处人影摇晃之间,眼神忍不住跟着走、盯着看。
偶尔交汇、赶紧转开目光,生怕知道。
其实我也并无他意,只是时间让人心生隔阂,让人在意。
不一会,轮到了那人唱歌。
想着听完就回家,也就放开胆,直视着那人的唱。
却发现抬起脸,边唱着边看着我,心里不由发毛,最终还是别过了脸。
还是败下阵来,数次交锋、依旧没能赢。
不过这样也好,看来大家都已放下过往了。
离开时关上门的瞬间,我长舒了一口气。
还好,至少以后还能做朋友。
原作里谈到与前夫结婚的原因是:“前夫根本不爱女主,但因为女主和前夫两家家境不错,前夫只考虑门当户对,违背女主意志硬点鸳鸯,把女主娶进门”。
——考虑到自由恋爱结婚在日本社会是1960年代才形成风气,这一点不奇怪。
女主在原生家庭只被已故的祖母疼爱过,进了新家之后天天被丈夫和婆婆训斥,从来没得到认可。
丈夫上司的太太每月搞一次茶道会,所有下属的妻子都去参加,并且携带精美的茶点。
女主在茶点上比较苦手,搜肠刮肚之后,决定做一个豆沙糯米团-祖母亲自教她做的。
结果竟然招致所有在场人的哄笑。
女主角提出离婚和分居之后(日本法律要求分居满两年才能离婚),男方的反应是无情哂笑:“你会后悔的”,并且完全没有对女方进行任何阻拦——潜台词是男方认为女方会因留恋原有的物质生活而回到自己面前跪地求饶。
小姑子甚至公开表示:“离开也好,反正你不适合这个家”。
在最后的结尾上,动画也进行了删改:女主妹妹转述的前夫的话中被删掉了一句“他说,要让你好好知道一下自由自在生活的威力。
”换而言之,前夫在通过私家侦探查清女主动向之后,认定女主跟了纮之后,阶层滑落、生活品质缩水,这个时候摆出一副宽宏大量的姿态,不是报复、胜似报复。
动画版的改编,怎么说呢。。。
估计是考虑观众接受度了吧。。。。。。。
第一集:场景的画风很特别。
暴食催吐然后失眠到天亮那里真的蛮恐怖的,不过儿子好可爱哦🥺两次接和果子的手指动作,哦~调情🥴结婚照的反光刚好映出女主绝了🤯如果我答应了久夫那句“不要走”,我现在会过得怎么样呢?
第二集:画风是二次元三次元结合的诶!
“没事的,有什么事的话肯定会联系我的……谁会联系我呢?
没人知道我住在这,和收集垃圾时,遇到的有夫之妇同居,紘不可能把这件事张扬出去……我是个不为人知而且,也无立足之地的人。
我也终于明白了,自己为何如此热心于给紘做饭,我是想去证明,证明已经过去的人生,并不是无意义的。
吃饭、做爱、睡觉,我只想确认对他来说,这些事自己做得比任何一个女人都要出色。
一切都从填饱肚子开始……我是想独占他的“开始”,然后,我也便利用了他的“开始”,为了让我自己恢复呼吸。
”“前段时间,姐夫跟我明说了,说他知道姐姐你住在哪,你跟什么人在一起,他也找私家侦探调查过了,在你离开家之前,他也弄清楚对方的来历了。
”“真像他的风格。
”“然后呢,他让我跟你说,如果你回来,还说想像以前一样生活的话,那他到死都不会原谅你,不过如果你回来是因为想画上一个句号的话——「很乐意把你交给那个男人」”对于这个终于肯变得令人讨厌的家伙,我打心底里感谢他,其中一个原因是,我确认了,自己比他更讨人嫌。
我会去参加妹妹的婚礼。
纠正我违反的规矩,这一次我一定要扔掉自己的,为了与这张好不容易得到的沙发不再分开。
第三集:你和朋友分享一件事,他们却就这这件事的相关话题聊起来了,可是你希望他们在意的只是你个人的事罢了……女主的脑内剧场哈哈哈,确实像没长大的女孩子。
啊——同学会,虽然害怕,但真的好喜欢这种剧情。
这反转绝了。
“真正的我自己,这种东西真的存在的话,那肯定无毫无疑问,是那个在13岁的暑假里,富有锐气、勇气和行动力的那个女孩子,然后那个假的岸田有作帮我把那个时候的我找了回来,那天遇到的岸田有作比真的岸田更有岸田的风格。
他现在在哪里做着什么呢?
说不定在床上随意躺着,帮着某个她一件件地脱下多余的伪装呢。
”第四集:时隔五天,女儿回来了。
是该痛骂她,还是该温和点?
太困了,无法做出判断。
“我遇到爸爸了。
”“被骂了?
”“说要我别让你太担心——可以洗澡吗?
”“这不是你的家吗?
当然可以。
”虽然有许许多多想说的话,但是无论我问什么,肯定都会惹她不开心。
而我更想做的,其实是睡觉。
这样的话,我说不定已经不配做妈妈了。
“别敷衍父母,我真的是很担心你。
”“那不要担心就行了啊。
”确实,这孩子是我生的,不过这事已经太过久远,都不像是真的了。
女儿对妈妈,妈妈对外婆…意识不到的相似。
这一集是最压抑的了吧…..11'25"开始这一段简直是压抑串烧😅——我知道只要说“我现在就过去”她就会闭嘴,等我赶到,妈妈肯定会又会一脸不在乎的说“不用勉强过来的”。
丈夫虽然会老老实实地完成交给他的任务,但是不给他任务,就什么都不做,说不定正是因此被裁的。
“今天就搭巴士去算了吧。
”“我出门了。
”他没注意到自己回来的时候巴士就已经停运了,就因为是这么一种人……丈夫至今还不懂自己为什么被裁员,总是很茫然。
“在你丈夫醒来以前,我会送你回去的。
”我觉得只要能躺下来,在哪儿都无所谓了。
(天呐,累得麻木了。
)突然间,我想到女儿会不会也在其他地方有同样的遭遇。
虽然眼下不是时候,我却开始担心起她来了——连我这种大妈都有男人找了,更何况日菜呢……是我喜欢的风格,虽然有余韵上的欠缺。
三十五到四十岁,在以前的概念中,是中年所以,可以说哀乐中年但是,时代在变迁当初的哀乐中年个个是上有老下有小,各种苦闷,夹缝中生活而今天的故事中是啊,这是三个故事,三个不同的道路的这个年龄的女性的生活今天的故事中,还有未婚的以及失婚的顿时感觉离中年,又有点距离三个故事三个女性作家写的不同的人生选择,对于今天的女性我不知道故事的排列是否有含义失婚、未婚和婚姻状态是按数量呢,还是按艰难程度都是光明的结尾又让多疑的我想,这是作者要鼓励大家坚强的活下去呢?
还是真实情况中大部分都是happy end?
本来以为看女人四十会感慨哀乐中年结果在这样一个动画片里面感慨虽然,画面的女性都面目清秀线条柔美也许,这个故事是教育我们说,任何选择都是甘苦自知,都是前路艰辛,都需要打点精神努力挣扎三个故事呵,以为家庭主妇最容易被骗而反倒是职场女性被骗了,倒是导致了后面更坚强完美的生活;以为家庭主妇更加逆来顺受,结果倒是她疾呼抵抗,绝不妥协;以为失婚女子更容易遇人不淑,可是,人家居然第二次成功了呵呵说穿了,这是三个充满斗志和希望的故事恩,也许不够真实吧?
不过,苦乐人间的我们,需要这样的鼓励
『成年女性的动画时间』企划第二弹,由三个小短片构成,第一个就是《晚餐》,讲的是家庭主妇和垃圾清扫员的相知相爱。
短片由直木赏女作家山田咏美的作品改编,是不是对这个名字有点熟悉?
没错,那个在2016年下半年火了一把、颇具争议的日剧《贤者之爱》,也是改编自她的同名作品。
“晚餐”,一个太过于日常的字眼,毫不起眼得会让人忽略它的重要性,而山田咏美,一个酷爱从细节处寻找灵感的作家,却围绕它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平凡女人在做晚餐这件事上获得升华的故事。
女主角美美,是一个从小就没什么特色、被父母甚至妹妹责骂的乖乖女,人生最大的愿望就是不要给别人添麻烦。
到了适婚年龄,成长为一个没有主见的女人,顺从地和条件不错的男人相亲结婚,婚后在夫家没有地位,总是被丈夫和公婆责难。
和丈夫的生活永远是灰色的,唯一的色彩就是相亲时点缀于发间的花朵和婚后佩戴于脖颈的项链,但这仅有的色彩所折射出来的,不是光鲜、绚丽,而是诡异、刺眼。
也许在丈夫的潜意识里,妻子只是一件必要但没有吸引力的家具,唯一的价值就是作为配饰在社会关系里对外展示。
但即便是这样一个了无生气、自信心缺失的女人,也遇到了懂她疼她的人。
在一次急急忙忙扔垃圾、差点发生事故的时候,美美被垃圾清扫员紘及时搭救。
之后,她便鬼使神差地开始期待每星期与紘的相见。
在鼓起勇气问了他的名字后,两人慢慢地走近,过起了平淡温馨的同居生活。
《晚餐》,依旧是和第一弹的风格保持一致,导演透过女主角的独白,逐一阐释自己的观点。
我们不难发现,片中女主角多次提到四个关键词:女孩、注视、开始和结束、扔掉和捡到。
第一个关键词,女孩。
男人是长不大的孩子,结婚前有老娘,结婚后有新娘。
其实,女人又何尝不希望做永远受人宠爱的小女孩呢。
大多数男人认为,女人应该扮演好妻子和母亲的角色,一切以丈夫和孩子为中心,人生的字典里只有奉献没有索取。
而紘给美美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他会称呼三十岁左右的她为女孩。
在听到紘称呼自己为女孩的那一刻,美美的内心无疑是讶异与感动的。
女孩,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称谓,它饱含着深深的宠溺与爱慕。
爱是有魔力的,女人对它的憧憬是与生俱来的。
剥夺它,她会变成逐渐褪色的家具,沉闷无趣,在鸡毛蒜皮里斑驳、腐败;给予它,她会永远是你的小女孩,俏皮可爱,让一顿晚餐都变得温馨、浪漫。
第二个关键词,注视。
丈夫对美美视若无睹,而紘却是时刻注视着她,极尽呵护,在很多细微之处都给了美美足够的温暖与安全感。
因为第一次见面时情况危急,大声呵斥过美美,紘会在同居许久后向她道歉。
因为工作出了状况,美美联系不到他,紘会给自己定下一个规矩,下班后一定会提前给她通知。
最温馨的一幕就是,当两个人一起吃晚餐玩文字游戏时,因为碗里的字母拼出来是“forget”和“forget me”,美美陷入了对未来的担忧,紘则贴心地将碗里的字母重新挑拣,拼出 “forget not”和“me”,合在一起就是“forget me not”(勿忘我)。
有人说,韩剧是“你在所有人眼中都闪闪发亮唯独看中了我”,而日剧则是“在所有人眼中都平凡又渺小的我们,却在彼此的眼中闪闪发亮”。
紘,身为垃圾清理员,一直困惑于美美为啥会喜欢他,因为大多数女人在听到他们的职业后都会转身离开,而自己的同事们也都对外自称公务员,无奈而自卑。
但在美美眼里,他是辛勤工作、充满爱心的人。
美美,是一个在家庭生活中自信心崩塌的女人,对于别人的责难已经习以为常,但在紘的眼里,她是一个温柔、知足、擅长料理的居家好女人。
在紘的肯定下,她逐渐变得自信起来,浑身充满活力。
第三个关键词,开始和结束。
对于美美而言,晚餐是重要的,她将爱注入香喷喷、暖乎乎的食物里,让它变成爱人身体的一部分,她和紘的“开始”就是从填饱肚子开始的;对于紘而言,晚餐是一天的“结束”,每天只有吃到美美做的晚餐,才会觉得心安。
紘的“结束”意味着找到了归处,代表着圆满的句点。
美美的“开始”则是一种新生,代表着人格的重塑。
过去的美美,没有话语权,靠丈夫的信用卡生活未尝不是一种寄生,得到的是丈夫的漠视;现在的美美,决定要和丈夫彻底分手,宣示物质和精神上的独立,反而收到了丈夫的祝福。
美美的蜕变,说明她终于从依赖型人格转变为独立型人格,而独立型人格自然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第四个关键词,扔掉和捡到。
细心的同学不难发现,“扔掉”和“捡到”一直贯穿短片始终,前后照应非常出彩。
动画的开头,美美推崇“3R”主张,在扔垃圾的时候遇到了紘,“扔掉”的是垃圾,“捡到”的是爱情;动画的结尾,美美决定“扔掉”那个过去的自己,和紘一起坐在“捡到”的沙发上,不再分开。
其实,作者对男主角紘的职业设定颇耐人寻味。
平凡的垃圾清扫员的设定,也许并不是为了和不开心的家庭主妇制造角色上的关联与平衡,让彼此在可怜的自卑里相互取暖,而是为了制造一个转机,让女主角如行尺走肉般黯淡无光的人生得到清理。
在山田咏美看来,旧东西扔掉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旧人格如果“扔掉”,也将会有新的开始。
艺术就是共情,人生大部分都是由平凡琐碎构成,描绘小人物的一日三餐,才够鲜活、真实,才能深深地打动观众。
于是,短短二十多分钟,《晚餐》带我们领略了生活的酸甜苦辣,让我们沉浸其中、回味良久。
晚餐,一直是美美的执着,在过去没有立足之地的人生里,一手好厨艺是她最得意的勋章,也是她存在价值的最好证明,而现在,晚餐则是幸福生活的象征,在昏黄的灯光下品尝美味的食物,漫不经心地交谈,在彼此的注视里体会爱与感恩,无疑是这世上最浪漫的平凡。
今天是我24岁生日,拆了5年前给自己写的信。
自己被自己感动,说起来挺矫情的,但确实一边读一边哭出来。
又虐又治愈。
信里问了好多问题,本能地想提笔回答她那些问题,又猛然发现写给过去的信是无法寄出的。
只有继续写给5年后的自己。
昨天刚好看了《人生ベストテン》,这个系列里最喜欢的一篇。
信里19岁的我,回忆起来人生中闪闪发光的最佳片段,也是高中时代勇敢坚强的自己。
就像鸠子喜欢的13岁那个勇敢地告白和夺取初吻的自己。
但是现在,都快忘了还有这样的片段。
喜欢片尾站在TOP1的现在的鸠子和TOP2的13岁鸠子相视一笑。
就像5年前的信,鼓励了现在低谷期的我。
能够找回最好的那个自己,创造和享受现在,喜欢和接受自我,人生实在太美好。
希望24岁的我也能创造亮闪闪的最佳片段。
生日快乐。
成年人的世界大抵是,戴上面具富可敌国,脱下面具一无所有。
人活着的意义,大概就是寻找存在感并将之展示于人吧。
《人生best ten》是『成年女性的动画时间』企划第二弹的第2个短片,讲的是年近40的未婚女子关于人生的感悟以及她在同学会上的奇遇。
女主角鸠子年近40,没有结婚但也没有恋爱,工作做到科长助理但也偶尔会被下属顶撞。
每天在上班、聚会、吐槽、回忆中度过,不喜不悲,却总是缺少点什么。
大部分人都无法割舍过去,对过去总有一种执念。
这种执念,可以寄托在一件物品上,譬如小男孩的模型或者小女孩的洋娃娃,可以寄托在一件事情上,譬如男孩们的一场球赛或是女孩们的一段初恋。
于是,当收到初中同学会的邀请时,鸠子的回忆一下子窜到了13岁那年的夏天,怀着对初恋情人的眷念,她兴致勃勃地收拾打扮赴会。
正如鸠子的闺蜜团所说,“引发中年恋爱诱因的第一名就是同学会”,中年人在职场的摸爬滚打和家庭的千锤百炼中,早已麻木得失了活力,而同学会能激活身体内沉睡的荷尔蒙,点亮遥远时空中的激情。
同学会,是对现在的总结和对过去的重启。
在同学会要么收获别人的刮目相看,要么收获尘封的两情相悦,而初恋就是一把再好不过的钥匙。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一段难以忘怀的初恋,它永远都刻在记忆里,美好得不可亵渎。
初恋,承载着人们对过去的向往和美化,回到现实里,要么幻想破灭,要么啼笑皆非。
爱过留痕,点到即止,才是最正确的打开方式。
对初恋的痴迷,说到底,就是对过去的眷念。
年少时对未来的憧憬与计划,很多时候都是想太多了,然而没有人会嘲笑当年信誓旦旦的青涩少年,有的只是无限眷念。
这种眷念里面,包含着的不只是对当初那个闪闪发亮的自己的不舍,更多的是对过去无限可能的向往和对现在一无所有的无奈。
初恋是一种情结。
初恋时,喜欢的是那个人,而怀念初恋时,喜欢的则是那个喜欢着别人的自己。
再也没有哪个时刻,能像当初那样直面自己的内心,爱慕里含着小小的自卑,患得患失里怀着大大的希望。
告别青涩的初恋,隐藏真心、戴上面具,向成人的阶梯迈进,是鸠子40年人生的真实写照,也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
在同学会上,鸠子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手足无措之感,明明是同学会,但是感觉身边都是一群陌生人。
而自己在别人眼里,大概也是如此。
成年人总是带着面具,虚伪又矫情。
每一张精心准备的面具之下,隐藏的是一颗颗躁动不安、渴望得到他人认可的灵魂。
面具,要么是辉煌过往的勋章,要么是不堪过往的粉饰。
然而,假面具却又昭示着真性情。
面具是对过去承诺的“兑现”,不管是已经成就的梦想,还是胎死腹中的妄念。
被佩戴的面具,显示的是佩戴者内心对生活最真实的欲望与追求。
声名显赫的达官权贵、升职加薪的成功男人、老公事业有成的幸福女人、孩子学有所成的完美家长,每一个面具都折射着主流社会价值观的灿烂光辉。
成年人的世界大抵是,戴上面具富可敌国,脱下面具一无所有。
人活着的意义,大概就是寻找存在感并将之展示于人吧。
社会精英的世界是商战片,俊男美女的世界是偶像片,平民百姓的世界是纪录片……你看到的只不过是别人想要让你看到的世界罢了,至于背后,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成年人的世界仿佛总是蒙着层面纱,若即若离是最好的距离,不揭开是对他人也是对自己最大的尊重。
真实,要么是无眠寂夜里的自我剖析,要么是卸下伪装后的部分展露。
身为成年人,想要活得轻松点,只能选择随大流,或者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出来。
然而,成年人的世界并非全是不堪,有时成为成年人也是一件好事。
因为,少年时的羞涩和欲说还休,在成年后可以转变为坦率和心领神会。
同学会上,鸠子终究还是遇到了自己的初恋情人,抬头一刹那,现实的世界与13岁的世界完美重叠在一起,恍惚得让人淡忘了时光。
少女时期,鸠子会吞吞吐吐地抗议自己没有得到恋人之间该有的亲吻,在亲吻来临时却又心慌意乱,而对方也是手足无措、反应笨拙。
成年后,遇到念念不忘的初恋情人,鸠子能坦然地表明心意,在喜欢的人面前或明示或暗示,而对方也能马上明白她的意有所指,并积极回应。
故事的最后,鸠子到底有没有和初恋情人在一起,这里不做剧透。
但有一点可以十分肯定,那就是结局真的十分精彩、出人意料,相信看过片子的人都会有相同的感受。
人生best ten是鸠子的执着,13岁最闪耀的初恋可以排在鸠子人生best ten的前2位,而与初恋的重逢则毫无疑问排名top 1。
初恋的无疾而终让少女的鸠子始终抱有缺憾且心有不甘,而初恋的重逢则让她在啼笑皆非之后能够开怀大笑。
也许,这就是少女和熟女的最大区别吧。
鸠子人生best 10大部分的事都是发生在18岁前,而top 1则发生在即将步入40岁的时候。
人生,前半场纵然闪闪发亮,但大抵精彩还是会出现在后半场吧。
毕竟,一辈子那么长,谁也说不定,一直摇摆不定的top2和top1会不会再次出现。
昨天家里的网络突然就好了,于是我在一个晚上看完了这系列的4集动画。
正如我在简评里说的,看完后心情很复杂,这里面的感情并不是那么纯粹,幸福里面往往夹杂着苦涩,绝望中其实仍然有着一点光彩。
生活就是这样,个中的滋味只有自己最清楚。
这部动画告诉我,虽然每个女人经历着不一样的生活,但其实每个人都在渴望着幸福,并且以自己所理解的方式向着那个方向走去。
有人说嫁个有钱丈夫,过着与众不同的“高尚生活”的女人是幸福的,正如《划过河面的风》中的女主原来所想的那样,她为了这样的幸福誓要离开自己原来的城镇,甩开了自己真正所爱的人的手。
最后她好像什么都得到了,却觉得一无所有。
女主为优秀的姐姐最后“沦为”平凡的人妻不齿,但我想,并不是岁月与人生强迫着女人去走着这样卑微的路,而是这样走着会让人有着一种平淡又实实在在的幸福感,所以,不经意地,她们也愿意了。
别人羡慕你,又或者看不起你,这些外人的目光对你又有何意义呢?
自己幸福了,也就能变得强大了。
《人生Best10》似乎也在说着同样的道理。
内心充盈了,其实也是一种幸福的来源吧。
如果感到简简单单也不错,那不妨什么都不改变,慢慢享受着这样的幸福吧。
那些看似幸福的人,其实也只不过了披上了华丽的外衣,你的内心与本质如何,决定了你的生活过得如何。
有些人必须靠另一半来让自己的内心充实,就像《晚餐》中的美美酱,因为他的赞美与肯定,她才感受到了生活的意义,有了所谓的存在感。
不管你怎么评价,过得好就行。
我想起前一段时间王菲离婚成为很多人议论的焦点,各种猜测离婚的原因。
有句话说得很对“人家离婚关你叉事。
”别人觉得不适合在一起就离婚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你觉得人家在一起才能幸福,觉得幸福才会在一起,你看到的都是表面的东西,别人内在的感觉,你怎么可能体会?
《晚餐》中的美美身为人妻却爱上了另一个男人,你会觉得她是个坏女人,但她明白自己的幸福比外界的一切重要,有幸福的地方,她也就毫不犹豫地向着那地方走去了。
如果你感到不幸福,你甘心就这么忍耐着终老吗?
人到死什么都带不走,除了爱。
不幸福地过一生,你到底活给谁看?
最后一个故事《不在他处,就在此处》,其实我不太懂这个标题的意味,大概就是说,你以为好的生活离你非常远,你早已累得放弃了追求,对一切都无所谓的话,你就会像女主一样,过着机器一般,让人觉得厌恶的生活,甚至逐渐地,别人也开始厌恶你了。
你想要的,不去追求就永远不会得到,你想要传达的,不说出口别人永远也不会明白。
爱自己的人,才值得别人去爱。
平凡也不错,最紧要幸福。
无比芜杂的心绪,最后也总结不出什么了,就这样吧。
收录在《涡虫》这本小册子的故事,加藤的故事最耐人寻味呢。
把当时划下的句子收集在这里吧。
{“嘴上说着这怎么行,心里并没有发火。
小时候我觉得妈妈可真温柔啊,长大了才明白其实是漠不关心。
”(周一)但用不了多久,这些也会成为熟悉的风景吧。
不过我本来就喜欢早起,也不觉得多辛苦。
今年暑假起女儿开始擅自在外住宿,我不断唠叨着自己不擅长的唠叨,可这份能量也渐渐用尽了。
我所知道的母亲,既不会如此喋喋不休,也更善良更有忍耐力。
车内乘客寥寥无几,我找了个能晒到太阳的窗边座位坐下,暖洋洋的。
要说烦恼,便是孩子、丈夫和父母,想要的东西就是钱和睡眠,平凡似乎也很不错。
一想到还要冒雨骑自行车回去,就心情沉重,但好在回到家有热热的洗澡水和暖和的被窝等着,郁闷比来的时候少了许多。
这时才意识到,虽然自己觉得是大婶,但客观看来,也许正因如此才好下手。
厌恶、恐怖和同情交织在一起,但我感觉自己对母亲还生出一种有别于这些的感情,一种近似于对待陌生人的感情。
“我不想变成妈妈这样,想尽早工作获得自由,我讨厌妈妈的活法。
”(日菜)我把女儿逼得连这半年都忍不了吗?
我的活法就那么让她深恶痛绝吗?
此前一直依靠丈夫的收入过着安稳的日子,丈夫收入减少才慌忙出去打工,她是不喜欢我活得这么安逸吗?
我在附近的廉价量贩打工,确实怎么看都是为了应急。
待丈夫的收入恢复了,孩子们不花钱了,我当然就会辞掉工作,这些都被看穿了吗?
照顾自己的母亲,探望生病的公公,我都做得不情不愿,日菜也看出来了吗?
本以为已经竭尽全力,却被女儿从她的人生中解雇了。
“你一点都没变啊,还是那么我行我素。
”(佐织)为了完成眼前的工作,我已是竭尽全力、竭尽全力,完全想不起来。
}我将活下去,不在他处,正是此地。
略微昂首,比昨日更高。
恩,动漫尾声的这两句话更有几许励志的意味呢。
这可比作者山本文绪的文风乐观积极的多啊。
中年之惑么这个……
家庭主妇,不在沉默中变态就在沉默中爆发。
比前作滑过河面的风好,三作4-4-3吧。同样是细腻的心理描写,最喜欢的还是Best10,不同于另两作更加积极,结尾的戏谑感也很棒。夕餉的写实结合和时间线还是有点意思,色彩风格和Best10有点接近,不过不看staff我还以为是辻田邦夫,而且是我花了最多时间的一话——查食谱-_,
除第一集一般以外,其他均非常好。
75/100
非常无聊的一个故事。制作上也粗糙。最后一个镜头,江河是在主角的左边,但一转身又变成在右边。
爱死这种风格了
没有找到 dokoka dewanai koko的条目啊,岂可修。。。
就好这口
第一个故事好奇怪,“食物变成身体”霓虹小女人神逻辑。第二个故事笑点虽冷,倒是离现实较近。第三个很闷,没有自我的中年女性因女儿的反叛离家,终于领悟到人终归要为自己而活
一共四个故事。第一个太俗气,第二个太幼稚,第三个和第四个比较好。尤其是第四个故事,真实。只是结尾有点主旋律,太草率了。
想起一句话吧,种下一棵树苗的最佳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情节偏弱
成年女性向的生活与爱情,给人以困顿而自由的微妙感觉,真实中又掺杂了些许细腻的幻想。
太多的人在有了家庭,有了孩子之后被每天日复一日的操劳磨灭了生活原来该有的光彩。开始有点理解妈妈,少和她发点脾气,多带她出去吧!
两颗星给不服。
非常直木赏女作家作品的感觉
三观不合
只喜欢第一个故事,一般般叭
不能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