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那个2023版的电影一起说。
表现方面:2011版的电影画面更亮,米莱狄、达达尼安、康斯坦斯等演员更年轻现代可爱,全员帅哥美女,赏心悦目。
2023版有些片段像冰与火之歌最后一部那样黑洞洞的,走一个比较现实的画风,其他时候是很古典、油画那样的风格,也挺好。
王后倒是两部剧里都一样好看,2023版更好看点。
剧情方面:2023版台词和剧情是正常人会这么说的,相比起来更合情合理。
就是咋还加了造反的戏份。
2011版台词和剧情经不起推敲,有点像动画片的水平。
2011版是让米莱狄去皇后那儿偷首饰放到白金汉宫密室,啥人会这么干啊。
另外米莱狄武力值是超人。
想象力方面:2011版本加大分,看了就知道,还能奇幻上。
那个国王演的像查理的巧克力工厂里的德普,叽叽喳喳有点意思。
一般来说,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可以粗略地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严格遵循原著的人物、年代,情节上也仅仅是进行合理优化和适当取舍,基本上就是把文字变成影像,比较成功的例子像86版《西游记》等等;第二类是采用原著的主要故事线索,但是把人物、年代甚至地域都彻底变更,再起个新片名,比如冯小刚的《夜宴》、张艺谋的《黄金甲》等等;本片与吴宇森的《赤壁》、莱昂纳多演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现代篇》一样,属于第三类,主要是采用原著的人物、年代、地点和故事线索,但在情节上却是全新演绎的。
就我来说,这三种改编方式本人都能接受,主要是看电影好看不好看。
对于本片,如果你不去苛求是不是符合原著精神啊、是不是符合时代背景啊、是不是科技设置合理啊、是不是吧拉吧拉吧拉啊等等等等,那么本片还算是一部质量上乘的娱乐电影,首先故事讲明白了,此外帅哥美女、锦衣华楼、飞艇大炮、长剑火枪一样不缺,还有大量能刺激肾上腺的动作场面和挠咯吱窝的幽默小段,对于一部爆米花电影,你还能要求更多吗?
对于这种影片来说,观众买票进场就是为了看美女秀大腿的、就是为看肌肉男大打出手的、就是为了看眼花缭乱的大场面的、就是为了看冲击视觉的建筑和服装设计的,为什么这种电影叫《斯巴达300勇士》甚至叫《美少女特攻队》大伙都能接受,但一叫《三个火枪手》,就有些人要横挑鼻子竖挑眼呢?
事实上,大仲马本身就是写通俗小说的,搁现在撑死也就一网络写手,再往高了捧也不过是九把刀、月关之流(没有贬低的意思),不能因为他早生了几百年就楞给他扣一文豪的帽子。
谁要说他的小说里有多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多么广大的人文情怀什么的,那完全属于文艺青年们的过分解读,打死我都不能认可。
所以我认为,对于《三个火枪手》的改变就跟改编《笑傲江湖》啊、《流星蝴蝶剑》啊什么的一样,好看、意思到了就完了,讨论电影跟原著的差别本身就是一件很矫情的事。
再说,你要求拍《生化危机》的导演拍出一部文艺范儿十足的名著改编电影,未免有点太欺负人了。
不过,本片也有很多不足,比如偷项链那场戏明显抄袭《霹雳神偷》,达芬奇藏手稿的地方怎么看怎么是埃及风格,一些随身武器精致有余、创意不足,部分大场面的电脑特效痕迹太重等等,这些对于本片来说反倒是不可饶恕的。
好片子,这两个月去电影院看过的最好的片子了。
可惜的是,改编的还不够彻底…我本来希望看到的甚至是一个更加具有色彩形式感和剧本突破的火枪手。
结果盼到了一个繁杂喧嚣中的文化快餐。
虽然没有达到期待,但依旧是一个好片子。
保罗老师您就别科幻了,以后拍这种神棍历史剧吧,我肯定每次都捧场。
对我而言,这部片子包括了:精致如玻璃玩具的场景,华丽到每针美线的服装,大胆到让人擦汗的用色,随时暂停都让人想提笔作画的运镜,突兀到不知所谓的编剧,老梗到让看官都觉得心虚的桥段,脸谱到和原作相去甚远的快餐演技。
对于一个刚考完期中周的人,这部片子简直就是治愈系的。
里面好几处的刻意的色彩处理,都让我不得不佩服这几年历史剧美术的成熟功底,美的我直流汗,坐在那里看这个片子根本就是眼睛的幸福。
虽然说其中有几处明显技术不过硬的3D处理不当,但是不影响这部片子从头到尾矢志不渝到乃至病态的对华丽色彩和细节装饰的追求,简直是对17世纪欧洲那“俗丽凌乱”的艺术风格的最完美的诠释。
见到不少网友喷“黄金甲”,我就凌乱了,是不是所有露乳沟的服装在你们眼里都是黄金甲啊…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黄金甲虽然也追求华丽…但是地方错了,而最重要的是,很多看似写意的镜头并不让人觉得“美”,但这并不是我想在这里说的。
回到这部片子。
这部片子其实最失败的就是故事本身和演员演技,太不知所谓又太随意了,虽然有几个镜头很帅很拉风单独拿出来我愿意再看个十遍,但是组合在一起真的是毫无价值。
好在我来看这部片子就不是抱着一个欣赏剧情片的态度来的,我倒是丝毫不在意。
甚至就如同我在开头提到的,我甚至希望这片子可以改编的更大胆更荒诞一些。
只可惜,这对形式感的改编偏偏停留到了一个最为人诟病的位置。
总结一下,如果单独把美术和几个镜头拿出来,我评六…啊不,十分,但是剧本和演技实在有点拖后腿了。
然而我们没必要要求一部电影可以做到全部,所以能够看到这样一个闪光点,我就已经很心满意足了,所以我评五分。
坐等BD。
幕后制作 老故事,新手法 大仲马的代表作《三个火枪手》已经被无数次地搬上了银幕,这个故事既刺激又有趣,所以一直以来都是电影导演的心头挚爱。
如今,米拉·乔沃维奇的老公、拍摄了《生化危机》、《异形大战铁血战士》和《格斗之王》等动作戏的英国导演保罗·安德森也打起了《三个火枪手》的主意。
在他的“与时俱进”的改编之下,《三个火枪手》保留了原作的时代设定,但是在爱情戏和打斗戏方面将会做足文章。
于是原版的那个关乎于宗教改革的故事就演变成了一段帅哥美女的旷世大冒险。
对于这种商业性的改编,保罗·安德森说:“整部小说的内容非常紧凑,几乎是无懈可击的。
唯有一点啰嗦的地方也还是可以接受的。
所以我就在想,这么一个跨越了好几个国家、历史背景这么丰富的故事为什么不能改编成一部动作片呢?
于是我就决定要把《三个火枪手》用现在的方式表达出来。
去掉了一些太过于啰嗦和恼人的情节和背景,把这部电影变成了一出冒险为主线的故事。
不管怎么说,一个拍电影的人总要对老的素材进行一定的新鲜的改动、或者是一些时下最时髦的设定,比如说动作场面,视觉特效,日本忍者的功夫,3D等等。
影片中出现了一个飞船,而且还有一些飞船互相射击的镜头。
这是电影中最大的道具了。
制作这个飞船的灵感来自于达·芬奇,他曾经设计过很多兵器,飞船就是其中之一。
我觉得这没有什么不合逻辑的,因为这本身就是一部冒险动作片,而且达·芬奇的那些天才的设计也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 打斗场面升级 吸引保罗·安德森改编《三个火枪手》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原著中有很多关于火枪手的打斗的描写,擅长于拍摄动作片的他,自然不会在这部电影里减少什么动作场面的数量。
非但如此,他还升级了很多动作场面的火爆程度。
比如说战船的互相攻击,火枪手们和米拉·乔沃维奇扮演的大反派米莱迪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场面。
不消说,这种拍摄的思维是在向着十余年前的《佐罗的面具》看齐。
保罗·安德森说:“影片中有很多动作场面,这些场面虽然以冷兵器的搏击为主,但是我还是在其中加入了很多其他的元素,比如说稀奇古怪的装置、到处乱飞的炮弹等等。
这些元素加在冷兵器的搏斗中,自然会让视觉效果上一个档次,而且还会更为刺激和惊险。
米拉·乔沃维奇在影片中的戏份最为吃紧,她的打斗戏最多。
而且,她还穿着17世纪的服装,有着大裙摆和泡泡袖。
这样的装扮演打斗戏,看上去绝对新奇和刺激。
米拉是一个很好的动作片演员,很多动作都不在话下,但是在这部电影里,她需要做的是击剑。
她对用剑搏斗并不熟悉,所以只有提前去训练。
几个月的训练之后,米拉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剑客。
那些冷兵器的搏斗,加上现在的电脑特效的辅助,看上去绝对是最新奇的体验。
而且我影片中的这些出色的演员,给了我极大的发挥想象和使用特效的空间。
” 演员阵容夺目 除了有米拉·乔沃维奇之外,《三个火枪手》中还有朱诺·坦普尔、卢克·伊万斯、罗根·勒曼和奥兰多·布鲁姆等明星加盟。
毫无疑问,除去保罗·安德森擅长的打斗场景和华丽的视觉特效与3D之外,这些演员班底就是影片最大的看点。
米拉·乔沃维奇说:“《三个火枪手》一直以来都是那种被包裹在动作元素之中的小说,现在拍摄它自然就要突出这种元素。
这部电影,的确是一部风格新颖的、特色突出的电影。
不仅仅是其中的打斗场面,更重要的是其中的娱乐性和很多设定。
我在影片中穿戴起了以往从来没有穿过的戏服,这是小说里的时代的设定。
穿上那些戏服,我顿时就有了一种时代的感觉,自然而然就进入了电影之中。
那些服饰、发型和化妆的确有助于我入戏。
” 罗根·勒曼,这个90后年轻演员在影片中扮演了主角达达里昂,对于电影的拍摄,他说:“这部电影很酷,而且我拍得也很爽。
里面有无穷无尽的打斗场面、冒险情节。
这是我最喜欢的东西。
而且保罗·安德森也希望找一个和角色年龄差不多的演员来扮演达达里昂。
在小说中,他的年龄是18岁,正好和我一样,所以他就找到了我来扮演。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的拍摄让我很过瘾。
”
挺华丽的片子,却简单的有点像动画片,大仲马的情节被生生的简化为一个莫名其妙的“疯狂的石头”,起因竟是造假的宫廷淫乱事件。
看完以后觉得法国人还真是幼稚,宫廷斗争完全不上档次,都不如“甄嬛传”。
挺简单的一件事,牺牲了一个007居然都没搞定;乡下来的小伙子,在街上打一架居然就见到了皇上;英国的公爵居然在自己的地盘被人轰傻了,什么啊!
这个还行的评价都给了华丽、华贵、华美的道具,法国古装片还真是考究,比黄金甲耐看多了,不会唐突的皇家范儿。
很久没认真的吐槽一个剧了,原因无外乎原著是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
记得第一次读的时候正好是在初一,读的入迷放不下,厚厚一本书三天看完,完全记不得那三天都做了些什么,整个人都泡在书中的情节里面。
一晃很多年,竟然也出了电影。
我当然知道电影的时间段,人物塑造和剧情铺陈都无法和原著相比。
但是不得不说和原著相比电影真的太逊了。
阿托斯的沉重过去被一笔抹杀了,恩怨情仇的往事变成简简单单的被人下了药。
达达尼昂本来算是有勇有谋,完全变成了什么都不懂的愣头小子。
阿拉米斯和西弗勒斯公爵夫人的感情暗线也被完全抹掉,导致这个人物除了杀人之后会祈祷的神经质之外真的没剩下什么性格特点了。
路人甲一个啊。
还有白金汉公爵,原著中是个痴情种子啊,虽然出场次数不多,但是他亲吻着安娜的信死去的时候着实让我难受了一把。
电影里完全就是个不知所以的半吊子好么。
还戴耳坠儿!
而且还戴一个!
还能更半吊子点儿么!
还有安娜王后,本来是冷静有手腕的女人,竟然变成了个没用的小姑娘。
康斯坦斯从少妇变成了少女,好吧演员还算漂亮,所以这个就算了。
最让人失望的是米拉迪。
原著里面米拉迪真的几乎是演技高超无所不能,玩弄人心简直易如反掌,而且虽然本性挺放荡的,但是扮演纯洁的无辜少女才是她的拿手好戏,属于表里不一猜不透心思的那种人。
特别是在孤岛上装贞洁烈女勾引清教徒看守并且诱导他去刺杀白金汉公爵那段,简直是神来之笔。
但是在这个剧里完全就是一副没有脑子的缺心眼只会卖弄风骚的形象啊。
内外还真是一致,看上去是个风骚女,实际上也是个风骚女,没悬念没特点啊,一眼看到底都懒得看了好么。
而且太逊了,那么简单就被整的那么惨。
总而言之一比原著差了不是一点两点。
当然了改编肯定和原著不同的。。
所以如果当个架空的商业片来看的话。。。。。
其实也挺没劲的。
可能是期望太高,作為週末電影略有失望。
開場的效果是碉堡了,3個大叔很有愛,神父兄還被我錯認成布魯姆,米姨簡直是不老妖精。
但是男主羅根出來場面就有點突兀,調情段子莫名其妙,後面的劇情基本就是圍著他轉。
布魯姆出場後上上下下都是傑克船長的范兒,精靈王子被帶娘了,囧...剩下的主教和衛隊長實在醬油得可以。
國王皇后沒啥子存在感,不過女仕倒是挺亮眼的。
接下來就是happy ending的老套路,最後還特意加上米姨未掛的橋段下文大條的段段,保羅兄明顯是在照顧老婆嘛。
男主小弟還是太稚嫩,跟一群氣場強烈的群星包圍下明顯hold不住場面,波西米亞的神火之盜裏還可以耍青春,在這片子裏就成了小屁孩裝老成,一張大好青年的臉實在不適合耍流氓。
也許神火之盜裏的反派小哥略帶點邪氣來飾演主角效果會更好。
PS:我擦,Ray Stevenson還真是北愛人,之前的《殺死那個愛爾蘭人》就演老鄉,現在又來演法國人打英國人,真是很英格蘭有仇啊
事实上此片拿来在机场消耗时间我都觉得有点高估它了......大概是因为即将开启旅程,即将进入从未真正踏入的迪拜,即将去到神秘的伊斯坦布尔......就完全没能入戏。
然后便觉得马修没那么帅了——《傲慢与偏见》时爱死他了!
可这里总觉得怂得很,加上整部片子总有点加勒比海盗的感觉?
男的大部分又太骚......总之就没有很好看就对了。
带图版请戳:http://nevertown.blog.com/2011/11/17/2011版《三个火枪手》副标题叫“天空之战”,为神马?
因为双方对战的高潮是开着飞艇狂轰滥炸,最后还撞了巴黎圣母院。
喜欢蒸汽朋克的各位先莫激动——17世纪,你蒸汽个毛啊!
事实上,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动力航空器,可操控的飞艇本身也是直到19世纪才出现。
这个设定真是让理科生和文科生一起抓狂。
其实,如果放宽一点标准,算到最早的“气球下面吊艘船”的念头,倒是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教士科学家戴提齐在1670年绘制的“真空飞船”模型。
图纸长得简洁而坑爹,不过由于技术所限,那个充满想象力的玩意儿,始终也没造出来。
说起来,法国人对热气球和汽艇的发展确实贡献不小。
18世纪晚期,法国人布朗夏尔(Jean-Pierre Blanchard)才第一次将手动螺旋桨作为推进装置装在气球上,后来又加上了可拍打的翅膀和操控方向的尾巴,成功飞越英吉利海峡。
影片中以海船式的圆舵控制巨大的空中飞船,仅这一点就超越了真实历史不止一个世纪。
至于第一艘有动力的飞艇,也是法国人发明的: 19世纪中期,一个叫吉法德的家伙(Henri Giffard)开着三马力的蒸汽飞船飞了27公里。
直到此时,飞艇基本还是单人操作的,毕竟以当时的升空原理和驱动模式,减轻负重的好处显而易见。
较为大型的飞艇,则在普法战争临近尾声时才造出来,由八个人驱动。
接下来各位先驱开始尝试使用内燃机和电力驱动,大大改善了飞艇的速度和航行距离。
那段热血的日子啊,以法国为核心的欧洲各国科技青年似乎都在埋头搞飞艇,富于冒险精神的财主们也以挥金如土的豪气资助着人类自古以来便有的飞行梦想。
1900年迎来了飞艇的黄金时代,德国贵族齐柏林公爵制造的硬式飞艇终于让人们看到了应用的曙光;从此,硬式飞艇也被冠上了他的名字。
齐柏林飞艇长得一点都不浪漫。
从审美来看,这玩意儿在电影中华丽丽的巴洛克飞艇面前完全是个土鳖。
当然,你也可以说它有一种包豪斯风格的美感……Anyway, 铝合金骨架、金属机壳、独立气室、炸弹舱的设计大大增强了飞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更开启了军事应用的可能,对面临一战的欧洲来说,这简直是个吸金的宝库啊。
趁着战争的顺风,齐柏林飞艇在20世纪初起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间运输上,齐柏林公爵建立的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飞艇公司也大发其财。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1936年,当时世界最大的飞行器、齐柏林飞艇公司的“兴登堡号”豪华飞艇在飞往美国时起火焚毁,搭载的34名乘客和机组人员无一生还,还砸死了一名地勤,成为不折不扣的空中泰坦尼克。
更可怕的是,由于所有人都对这庞大的工业奇迹万分好奇,此次事故被现场无数人目睹、被地面22架摄像机多角度全方位拍摄,现场的爆炸和尖叫声更被广播直播传送到了各个角落,事故现场也由此被永久记录了下来。
兴登堡号事故过程录像:http://www.youtube.com/watch?v=-vgkvUxxZFg&feature=player_embedded时至今日,兴登堡号失事的原因依然是一个谜。
有报告认为是反纳粹者对象征纳粹德国强大力量的飞艇进行了蓄意破坏,也有分析坚持是技术故障。
不管怎样,这次事故之后,人们对飞艇的实用性和安全系数失去了信心,曾经遮天蔽日的飞艇工业从此一蹶不振,这个华丽浪漫的时代,转身落寞地走进了科幻电影和动画片,变成了蒸汽朋克的代表图案。
由此观之,2011版《三个火枪手》中的华丽飞艇,其实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只是年代穿越了那么一点……嗯,图个乐呵,咱们就宽容点吧~
一身鲜艳蓝衣的路易十三遇见孔雀绿的米拉迪,愤怒地撕袖而去指责裁缝为什么不给自己做绿衣服而蓝得像拉长石的白金汉公爵又嘲笑路易十三的绿衣服流行于:“last year, maybe few years ago."他又换上了蓝衣服可是白金汉公爵的紫衣服和帽子又让路易十三丢了面子╮( ̄▽ ̄")╭如此纠结,真如同雄孔雀一般但是这个国王的形象刻画得很好,孩子般稚气,喜爱华服美衣,恋着自己的皇后却不知如何表达遗憾的是剧情实在是改动太大了路易十三和奥安公主的居然变成了一对少年男女虽然他们确实是14岁结婚(1915)尚且处于羞涩得爱意朦胧阶段,但是黎塞留1624年上任的时候他们已经处于冷战状态,为了让剧情更有看头而把年代整整往前推了十年更不用说项链事件的始末了,整个人黑白颠倒白金汉公爵的戏份太多,他在原著里不过是一个跑龙套的,只是因为奥兰多布鲁姆演了他,所以要多多露面以吸引观众么?
白金汉公爵戴耳环也就算了,路易十三也戴耳环,路易十三戴耳环也就素拿了,波托斯也戴耳环,他们都戴耳环也就算了,还是左耳单边戴耳环╮( ̄▽ ̄")╭米拉的戏份很抢眼,小国王演得也不错,,为了他们这部本来只能打三星的影片可以打到四星我最喜欢的关于米拉迪的片段是白金汉公爵问:“你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
”她立刻冷却了对他的热情,并且嘱咐车夫走得越远越好如果一个男人爱上了她,她就不会再爱那个男人多么美的女人!
整个影片中最失败的选角毫无疑问是达达尼昂和奥安公主前者本应狡黠机警足智多谋,后者本应冰冷美艳手腕强硬结果一个变成了被美人一亲就拼死上阵的傻小子另一个变成稚气未脱笑口常开的未成年少女而达达尼昂的情人,美则美矣,却整个人从妇人变成少女是为了配合这个美大叔&熟女杀手&美貌少年少女的阵容么?
但是达达尼昂的演员一点都不出彩好么?
国王好萌好萌!!女仆好美好美!!
看完书再看电影觉得太怪异了。觉得书中最精彩的莫过于米莱蒂被囚禁之后的故事。
整個都很萌啊!奧蘭多風騷的單耳環look大萌!三個英式火槍手大萌!壞女人米蘭達也大萌!路易傻冒又單純13也大萌!期待后續!
orlando的戏份实在是太少了好么。
真的很卖萌有木有,重武器搞定一切,除了卖萌的国王王后,乃们改名叫三个火炮手吧
改编的一点都不好
有史以来最脑残的名著改编。
配乐很福尔摩斯,剧情很加勒比
还凑合吧,哈哈,挺欢乐,无冷场
十三穿得好看,米拉打得好看,女仆长得好看,公爵哪都好看,至于火枪手么,还是去看原著吧
故事情节有点弱,但是画面很好,尤其是天空俯拍,不管是制作的还是拍摄的,都很美;结尾的歌很好听~
毁了我三年级最喜欢的一本小说!!!!!!!!
腹黑而妖魅的女反派完胜漂亮而缺少灵魂的小男生。90后小朋友怎一个嫩字了得!!!
蛮做作的
真是不明白他们是怎么勒,为什么要花钱去看3d版,就是看字幕浮在上面。欠操
国王比较搞笑~~~是路易十四吧,这么注重穿着 呵呵
我觉得比原著好看呀…小帅哥没有长残真好。奥兰多还是一如既往那么吸引我。
看了就算了。商业片而已
Oh,My Lady gaga!What's this?17世纪法国版《谍中谍》,精灵王子与波斯王子联合主演?
这玩意还准备来圈钱,卖帅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