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不知道该怎么打分,演员大叔真的挺卖力的。
电影的第一明线是连环杀手案,第二明线是科长晋升竞争,一条暗线是讲人是如何变成野兽。
最开始以为是讲破案的剧才看的,看了才知道是讲人性的泯灭和道德的沦丧...满满负能量,略感失望。
下届科长竞争者一个是重情义但作风狠辣手段违规的郑组长,一个是看似气质沉静儒雅实则人面兽心的韩组长。
郑组长作为一个领导者无疑是更合适的,虽然做事手法游走在灰色地带,但是他珍惜自己的线人,被上司偏袒,被下属追随,被闹离婚的妻子包庇,指挥行动即使失败也至少能被劝住做出正确决断。
可见他这个人做人处事瑕不掩瑜,内心正面阳光偏多,毕竟总不可能这么多人都瞎。
反观韩组长,查案查案不行,心思都放在竞争斗争上,行为没有分寸只求晋升选择违反命令直接突入间接导致了同僚们的死亡,又故意设局引诱竞争对手入瓮导致一系列变故可以说是一手激发了郑组长的兽化。
他这个人,卑鄙。
因此“没有人跟随”。
长期游走在灰色地带的人,即使原本是正义的使者,只要有了欲望,内心就难免被黑色浸染。
染又染不成全黑,就如同郑组长最后扣下扳机枪里却没有了子弹那般绝望无力。
倒不如做个坏人,非黑即白来的痛快。
警察,卧底,线人,从事特殊职业的人,爱恨嗔痴皆是有罪。
每天跟野兽打交道非常危险,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囚笼身不由己。
我们普通人每夜得以安枕可以说是这些人的煎熬换来的。
必须要向特殊战线的英雄们致敬!
希望他们做梦的时候,都能看见发着光的草原就好了恍惚间想起当年斗鱼的主题曲灰色空间,真是太应景了,姚若龙的词,人间真实: 灰色空间原来不是白就是黑只不过是天真地以为要醉得清醒 要无辜地犯罪现实的世界只有灰坚强得太久好疲惫想抱爱的人沉沉地睡卷来的风暴 凶猛里有种美死了心 痛就没感觉灰色空间 我是谁记不得 幸福 是什么滋味无路可退 你是谁怎么为我流泪梦见发着光的草原一身伤回到很久以前我选择不恨 带着平静走远醒来后 夜还是长夜灰色空间 我是谁记不得 幸福 是什么滋味无路可退 你是谁怎么为我流泪紧抱着我流泪
本来没抱多大期望,随便下的。
看完以后,有所感想,于是上来写篇影评。
没想到豆瓣评分只有6.7.。。。
你们太让我失望了。
我给了五星,感觉算是少有的佳作了。
一、影片的总体感觉本片剧情线相当复杂:1、男主与叶夫人的关系;2、男主与二组长的恩怨;3、连环虐杀案;4、女毒贩的复仇。
这四条线被掰碎了,交织在一起,信息量非常巨大。
其中光连环虐杀案和女毒贩的复仇,每个单拎出来,就足以拍一部电影了。
有些脑力不足的观众就比较混乱,感觉看不太懂,这可能就是评分较低的原因。
而我给五星的原因在于:能将这么大的信息量融进一部电影之中,着实不易。
四条线交织在一起,互相响应,每一条线都对其他的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逻辑严密。
导演和编剧的功力确实非凡。
而且完整地塑造了男主形象和他的心路历程,缺一不可,极其深刻。
五星当之无愧。
下面详讲。
二、四条线的设计与安排1、与叶夫人的关系影片开头就是男主带小弟暴打了一个黑社会,替叶夫人解围。
单这一个场影,就影响深远。
通过蒙面暴打黑社会,可以看出男主是一个不太守规矩,会在灰色地位打打擦边球的性格,同时也表现出男主的办事能力,同时点出他比较照顾自己的线人。
这就给后面女毒贩复仇事件中,男主替女毒贩隐瞒杀人一事留下了伏笔;同时也为不举报二组长留下伏笔(对线人都照顾,何况是跟自己搭档过的副手呢)。
而小弟也对其他线有很大影响:他在线三,连环虐杀案中丧生;影响到了线二,二组长的升迁;同时枪被偷出,杀了女毒贩。
在线一中出场,同时影响了其他三条线。
话说我本来以为他是男主,结果没活一小时就挂了,韩国果然是大叔控。
看似没什么大用的片头,实则一点都不浪费。
甚至连撞车的鹿,都在伪造子弹时再次出现。
同时鹿的出现,也暗示男主心中的野兽。
这还没完,接下来才是叶夫人发挥作用的时侯。
她在片中起了这些作用:提供场所,让二组长向男主求情,没想男主是个傲娇,结果二组长与男主结下仇怨。
与大毒枭张会长合作做生意,结果毒品被查,损失惨重,于是出卖了男主,让二组长知道了男主与女毒贩是同伙,开始追查男主。
后来又被迫告诉男主,于是引发男主枪击二组长。
二次涉及到线二。
并让张会长也知道了,于是逼着女毒贩去找男主,让男主从警察局偷毒品,引发男主枪杀女毒贩。
涉及线四整个后半段。
最后告知男主,真凶老爹藏在宠物医院的线索,涉及线三。
可以说,叶夫人作用巨大。
2、男主与二组长的恩怨二人原是搭档,后分别升任一组长、二组长。
二组长比较稳,能力不如男主,又是男主的副手,原课长更欣赏男主,所以男主压二组长一头。
课长升任局长,空出课长位置,二人资历相当,互为竞争对手。
这是背景。
男主的靠山是局长,二组长的靠山是外单位的一个朋友,朋友的作用没有局长大,但他告诉二组长,抓住连环杀人案凶手的人,就会升任课长。
涉及线三。
于是大家应该明白,为什么抓捕真凶时,男主说撤退,而二组长非要进去抓人了吧?
二组长追查女毒贩复仇一案,涉及线四。
二组长强行抓捕,结果老头不在,引发后来老头复仇事件;再加上男主后来从叶夫人口中得知,二组长设计他一事,引发最后男主枪击二组长事件。
二人恩怨贯穿全剧,就不单讲了。
3、连环杀人案抓住凶手就升职,涉及线二。
一组从二组忽略的线索中发现蛛丝马踪,男主抓住了假神父,几句话就让他认了罪。
二组长不甘心让男主升官,转脸就放了假神父,结果导致假神父被刺。
但二组长也是有点本事的,通过被害人女内裤,指出凶手另有其人(非吐糟,严肃脸)。
而真凶所在地点,是女毒贩告知的,又涉及线四。
男主一方面照顾线人,一方面死者也是罪有应得,另一方面也想抓住真凶升官。
于是与女毒贩成了同伙。
合情合理。
抓捕真凶一事,认错了真凶,抓了儿子,露了老爹,留下伏笔。
同时小弟死亡,使二组长背负了责任,涉及线二。
死后留下的枪,又涉及线四。
小弟死的不亏。
而与缉毒组的冲突,也为后来叶夫人的背叛留下伏笔。
在紧张的抓捕过程中,又要渲染气氛,又能留下这么多伏笔,编剧真心牛逼。
女法医身为男主的妻子,既通过验尸一事引发了凶杀案的后续,又涉及换子弹,又作为凶手复仇的目标,催化男主心理变化,也是意义重大。
而且长得也漂亮,好评,在我心中是女一;而新来的小妹子只充当个旁白,是女二。
随带说一句,最后凶手只放声音,而不放画面,说明导演还是很人性化的,好评。
如果在抓捕真凶时,在地下室发现的是录音带而不是录像带,就是导演在为最后这段录音埋伏笔的话,那么细节真得就很到位了。
凶手老头潜入法医家中(前面说到了,二人分居了),杀害法医,给男主心理上最后一击后,任务结束。
然后就回医院送人头了。
4、女毒贩复仇虽然她是最后一个出现的,但在关键点上,这条线才是第一。
女毒贩偷男主的枪,打死仇人,可以说是男主转变的开始。
她提供真凶地址的线索,涉及线三。
用男主的枪,涉及线二。
最后逼男主从警局偷毒品给她,并用刀刺伤男主,引发男主开枪杀人。
她也是男主非法杀的第一个。
纵观本剧中的每个人,都不是单独存在的,都同时影响着几条线,这是编剧能力的体现。
建议大家二刷,好好看看导演是怎么安排这些剧情的。
把情节搞得零零碎碎,安排得合情合理,而且逻辑严密,真得是少见。
应该说,男主是个好人。
但他遇上的二个线人(女毒贩、叶夫人)和一个同事(二组长),却一步步将他推落深渊。
虽然最后杀了人,但男主杀的都不是好人:女毒贩是杀人凶手,老头更是杀妻凶手,唯一个二组长,想杀却没子弹了。
这也是导演的安排,因为二组长罪不至死,其目的也是为了将男主洗白。
毕竟他心中的野兽不是虎狼,只是只鹿。
“鹿这种野兽,虽是庞然大物,性子却极为平和,只吃青草和树叶,从来不伤害别的野兽。
凶猛的野兽要伤它吃它,它只有逃跑,倘若逃不了,那只有给人家吃了。
” -金庸 《鹿鼎记》
《野兽》跟《寄生虫》一样,诸多韩国电影,更倾向于展示问题而非深入分析并提供解决方案。
我颇感好奇,这是否已成为韩国电影的一种标志性风格——一种深度挖掘痛苦、通过视觉与声音的双重冲击,极力渲染一种近乎神秘、超自然的情绪与压力。
观看《寄生虫》后,我确有此感,它之所以荣获奥斯卡,或许正契合了当前主流审美的某种倾向。
导演们在这场情绪带动的游戏中,比拼的便是谁能激起更强烈的煽动性。
然而,对于导演群体而言,我认为他们肩负着一项社会责任:在深挖痛苦之后,是否应当给予观众某种慰藉或启示,而非仅仅留下空洞的情绪深渊,令人久久不能释怀。
市面上不乏触动人心、引发疼痛感受的作品。
打开任一网络平台,负面评价、嘲讽与抨击如潮水般涌来,其数量之巨,足以“催生”数部《野兽》式的作品。
然而,这样的表达方式究竟有何实际意义?
我认为,这恰是韩国电影的一种独特现象,或许已步入某种极端,培养出了一批擅长于极端渲染痛苦的导演群体。
从《河边的错误》里找人物小传《野兽》电影日记_哔哩哔哩_bilibili《野兽》同样讲述了一段令人深思的故事。
在观影过程中,我尤为期待编剧能在结尾处为两位主演安排某种形式的升华,而非简单的戛然而止。
举例来说,影片中的死亡角色(看似主角之一),其最终状态与朱一龙在《河边的错误》中的表现有异曲同工之妙:起初的松弛、颓废,到后来的失控、崩溃,直至整个人陷入混沌。
然而,韩国演员的形象塑造往往难以激发观众的深切同情。
相比之下,《河边的错误》的成功之处,在于选角上的精准——朱一龙那张看似无害的脸庞下,隐藏的是深不可测的算计与阴谋,这种反差构成了强烈的戏剧张力。
1. 真实之惑与河边关于剧情,不少人提及这部电影与某法国版本存在版权关联,却鲜有人提及它与余华作品《河边的错误》的高度相似性。
实际上,《河边的错误》之所以在国内受到赞誉,并非因其对暴力与伤痛的极致渲染,而是巧妙避开了这些元素。
有观点认为,影视作品面向主流需要更加谨慎,能吸引成千上万观众走进影院,在黑暗中共同体验的故事,定需有始有终,而《河边的错误》正是这样一部让人愿意看下去的作品。
今天是2024年9月24日,午餐后,我通过视频形式记录下刚看完的电影《野兽》的观后感。
观影过程中,我不断将其与《河边的错误》进行比对。
除了两者在影调上的相似之处(如《野兽》中的迷雾感),《野兽》更偏向写实风格,而《河边的错误》则模仿了二三十年前老胶片的质感,各具特色,取决于个人喜好。
我个人倾向于《野兽》的真实感,但若追求更具预言性或抽离感的故事,让观众自行思考,《河边的错误》的风格则更显独特韵味。
除了上述对比,这两个故事还深刻反映了中韩创作者在创作理念上的差异。
正如我开篇所言,中国创作者往往不仅仅停留于展现伤痛。
以《河边的错误》为例,它讲述了朱一龙饰演的警察为立功而自导自演一系列事件,却意外将自己和更多人卷入其中,最终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这种情节设置让角色承受巨大心理压力,逐渐失控崩溃。
故事的核心源自原著作者余华,他巧妙地将隐喻与讽刺融入其中,展现了创作者深刻的思考与洞察力。
2. 野兽式沟通谜团这自然对观众的解读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筛选信息,需要准确判断信息的正负面,以免误解。
例如,观看《河边的错误》后,有人可能因未领悟其深层含义而感到困惑,这是正常的现象。
这种现象就如同在职场中,我们常会遇到领导与中层、高层的会议,看似复杂的交流背后隐藏着各种深意。
正如《野兽》片尾女警官所言,她原以为那是一个正义之地,却留有余音让观众自行领悟其中的失望与现实的落差。
这种顾左右而言他的沟通方式,在生活中屡见不鲜,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
在《河边的错误》中,类似的设定并未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复杂性,但影片通过一些明显的元素传达了讽刺意味。
如贪婪的谢顶老板将抓捕行动变成了一场公开的“表演”,以及那位反复出现的傻子角色出现在朱一龙身边,明显有人安排他的抓捕行动,都是对某种现象的深刻批判。
这与许多经典文学作品相似,旨在唤醒人们对习以为常现象的警觉,促使我们发现并理解这些现象,从而在生活和工作中避免重蹈覆辙。
3. 角色动机成谜《河边的错误》在编剧和电影层面都传达了一个重要信息:在卷入复杂事件的过程中,个人往往需要承担一定的代价。
影片后半段,朱一龙饰演的角色因错误决策而承受巨大的情绪压力,并对家庭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影片还通过教师和警察夫妻在医院被医生吐槽的情节,探讨了三种职业光环背后的另一面,如职业病等问题。
这些元素都在引导我们反思那些看似光鲜的职业背后可能隐藏的困扰,与我之前日记中提到的教师职业病相呼应。
《河边的错误》为每一个现象和角色提供了清晰的背景解释,揭示了他们为何成为现在的样子。
相比之下,《野兽》中的角色动机与未来走向则显得模糊,观众只能基于已有情节进行推测。
男一号拥有聪明的妻子,却为何与手下女线人关系不明?
他与妻子处理离婚事宜的洒脱,与他生活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让人不禁思考其背后的原因。
而男二号,看似忠厚,其内心世界同样未被充分展现。
《野兽》在剧情上缺乏为反转而反转的铺垫,也未在剧作层面设置足够的讽刺与隐喻场景供观众解读。
这样的作品,即便观众努力脑补,也难以找到足够的补充信息和平衡空间。
4. 苦涩冰美式的共鸣并非每位创作者都能如余华般深刻,但两国在影视作品呈现上的差异确实存在。
我认为我们的态度更为负责,而韩国的某些作品则显得过于沉溺于痛苦的表现。
若仅为品味痛苦,大可不必选择如此沉重的电影,毕竟冬天“冰美式”已足够苦涩。
当然,《野兽》在技巧、音效等方面表现出色,但若能在文本层面借鉴余华在《河边的错误》中的处理方式,或许会更加完美。
总体而言,《野兽》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商业片,故事流畅且充满快感。
然而,对于观众而言,其深度与收获或许有限。
就像过量摄入甜食,虽能满足一时的味蕾,却难以带来真正的幸福感。
要让甜食成为幸福的源泉,还需赋予其特定的意义与情感连接,比如吃糖是为了回忆小时候某个人赠与糖果的过去。
正如小品中的“升番”技巧,虽略显尴尬,却能在故事中悄然发挥作用,毕竟,总不能不升番吗?
不然我们看了什么?
以上便是我对电影《野兽》的观影日记。
为什么很多人打一星二星,我觉得是恶意评价,差点因为恶意评价而漏了一部精彩的影片,剧情画面表演音效各方面张力十足,绝对是近期值得一看的影片。
整个剧情峰回路转逻辑紧密,演员的表演也发挥了应有的水准,绝对是一部不注水的五星影片,整个评分应该是八分至九分,所以豆瓣的评分也只能作为参考,水军太多
从片名开说吧,它吸引了我。
曾听说过“人人心中都有一个野兽,只是不晓得它什么时候会醒”,这句话能让人猜到导演的出发点,电影看完也确实让人体会到了这种感觉!
然而,我猜不到影片是为了证明这句话而拍?
还是因为这句话而拍?
最终是要证明这句话是对的嘛?
那你们基本做到了。。。
副作用就是警察,老人,女人。。。
他们的野兽苏醒也很可怕。
唉,真正的坏人得不到惩罚,无辜的可怜的法医,“聪明的老婆”被害了。。。
为什么要加这个片段?
让男主的“野兽”发疯嘛?
让猥琐的男二升职嘛?
作不作啊。。。
有些地方剧情紧张,音乐到位,局部逻辑严密,关键节点推进牵强,那个放出来的女匪着实厉害,硬生生改变了剧情(参照其他影评,有详解),恐怖分勉强及格,表演水平高,闲来无事,值得一看。。。
这部电影是我19年看过最好看的韩国电影没有之一,全程无尿点,环环相扣。
虽然反转没有那么惊奇,剧情也很一般,影片剧情的张力比起看见恶魔之类的影片要略许不许。
但这部电影完全由李星民一个人支撑起来!
虽然刘在明演的也很好但是李演技简直吹爆(感觉会获得今年青龙奖或别的大奖提名)特别是李在被刘追查时候的反应以及中了琥珀酰亚胺后强行追凶的身体与生理极限挑战甚至最后听到了老婆被人虐杀后几乎接近癫狂透支生命的追凶比同样最近上映追龙2中被人吹爆演技的古天乐要高出很多(喷子或者粉红随意,我只是实话实话而已)看了很多评论不是很友好甚至恶意刷低分,也许是因为韩国电影的原因吧,但是不得不说这部电影有两点最为吸睛的第一是对于人性的揣摩,科长的位置能让同一站线的手足相残,人性的丑恶暴漏无疑,刘在明真的在意是谁杀了毒贩吗?
他并不在意,他只是单纯想怼李星民并把他拉下水,从结尾刘在明的间接杀了李的行为不难看出他在车上对李所说的:“我有时候分不清你是警察还是坏人”其实也是他自己的缩影。
编剧对于人性丑陋的把握力度简直还原现实!!!
第二就是演员的演技真心对得起两小时认真的观影体验,再一次吹爆李星民的演技!!!
总的来说这是今年我看过最好看的韩国电影没有之一!
还有那些说电影有逻辑问题的麻烦您出去上上班再说,电影虽然剧情一般但是逻辑基本没有问题还有就很多人都说男主老婆被一个老头放倒不合逻辑?
您试着全力冲跑时候被人甩一棒再打个针看看能不能爬起来?
真心笑。。。
请不要丢国人的脸谢谢!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只野兽,有些人隐忍着让野兽成为了困兽,有些人放肆着让野兽在人间游走,或许打开困兽牢笼的锁头,只需一次不怀好意的问候,困住许久的野兽并不比经常游走的野兽温柔。
影片一开始切入的点就是一个较为聪明的操作,随着案情的不断升级,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及事态原委也在抽丝剥茧中繁杂且逐渐清晰起来,虽然整体感觉不算上乘,但是部分章节的渲染和描写还是有让观者感同身受的紧张与绝望,很多尺度性的情节都用一种想象似的营造进行着描述,让想象力去诠释人心兽性那一块罪大恶极的残忍。
说实话,韩国现在出个这种成色的作品其实不是件难事儿,所以你不能说它不好也不能夸其优秀,就像一个成绩一直拔尖的学生拿了个89分,你问他“用心了吗?
”,他会回答你“不是没用,就是有点粗心。
”QJ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头野兽,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为了达到目的不惜一切代价,甚至知法犯法,付出生命。
最后的对决是在动物医院,恰如其名。
韩国拍这种犯罪片非常擅长,两位主演大叔在善与恶不停的之间的转换,比较抓人眼球。
李星民演绎的那种狰狞和痛苦,感觉随时都是在爆发。
这老头有点没太看明白,到底以前是干啥的没有交代。
这部电影的设置有点迷,若说是双男主,但实际上郑队长的存在感相对弱。
若说是单男主,但韩和郑两个人其实也像镜子的两面。
电影开始,郑组长(男主)带着小弟,把一个混混带到偏僻的地方打个半死,威胁他不准再接近吴夫人。
这个情节交代了很多要素。
1. 男主有一个心腹小弟(去干犯法的事带着他)2. 吴夫人是男主的线人3. 男主是个义气人,为吴夫人出头。
虽然里面有互相利用的成分,但男主愿意这么干,肯定有利益以外的情分在。
4. 男主是个不太在意规则的警察。
处理完吴夫人的事,出门的时候男主和手下男的交谈,反映了他们对线人的不同态度。
手下男认为吴夫人这种犯罪分子早晚要栽,不值得为她冒这些风险。
而男主则不以为然,认为对自己的线人就是要讲道义。
回到警察局,交代了另外一个故事要素。
郑组长(男主)和韩组长(男二)分别管重案组的一组二组,他们的顶头上司成课长马上要升局长,而空出来的课长位置则由男一和男二竞争。
这个前提推动了整个故事的发展和影响了各方的选择。
男一和男二曾经是搭档,资历相当,但根据警察们的对话得知,男主虽然能干,但由于不拘一格的办事风格,经常闯祸由课长擦屁股。
这里可以看出,男二的履历更干净,更守规矩,但课长却更属意男主,所以双方势均力敌。
这个时候出了一个命案,一个女高中生失踪了一段时间,最后尸块在海边被找到了,失踪案变成碎尸案,一时民意汹涌,上头要求尽快破案,课长压力山大,但也撂下了话,谁破了碎尸案谁就是下任课长。
一组和二组都全力出击,一组(男主那组)很快从二组遗漏的线索中找出嫌犯,并且诱使其招供。
一方面明明线索是二组先接触,但他们却找不出门道,另一方面,当审讯进入僵局的时候,男主敏锐地找到了对方的心理缺口突破。
这里可以看出,男主的能力确实比男二优秀。
但男二也不全是废物点心,他通过一系列查证,推翻了男主的结论,让男主吃了瘪。
双方重回同一起跑线。
再下来,监狱里一个女毒贩请假外出了,她出来是要找害她入狱的仇人报仇,女毒贩曾经是男主的线人,女毒贩把男主约出来,说有重要线索,趁男主不备,用他的枪打死了仇人,然后逼男主给她做时间证人。
男主吃了这个哑巴亏,但女毒贩确实提供了碎尸案的重要线索,男主锁定了杀人魔父子。
在课长的助攻下,男主领衔这次任务,带领一组二组一同抓捕杀人魔。
但杀人魔住的地方龙蛇混杂,楼上楼下都是黑社会毒枭,正当男主准备下令行动的时候,突然被人打断,原因是广搜队正在监视同一栋楼的毒贩交易,不能让他们打草惊蛇。
迫于更高层的压力,男主虽然不忿,但还是服从命令放弃了抓捕。
但这个时候男二突然暴走,违抗命令孤身突入进行抓捕,男主只好命令其他人跟进,广搜队看到这样,部署在附近的突击队也加入,一番混战,两个刑警在和毒贩的搏斗中死亡。
而男主,男二,男主心腹,男二心腹女几个人终于突入杀人魔的家中,杀人魔父正好出门,杀人魔子独自在家。
杀人魔子体型巨大,在被制服的过程中突然暴起,击倒了了男主和男二,然后抱着男主心腹一起坠楼。
最终事件以警察死亡三人,杀人魔子也坠楼而死,而杀人魔父在逃告一段落。
这段男二的行为是比较奇怪的,片中开始时男二这个人是一个比较较真的人,执着于追求真相,但也不是毫无功名心。
由于这次抓捕是男主带队,抓到人功劳肯定是男主的,但他违抗命令,出了事背锅的肯定是他。
所以这时的男二应该是为了伸张正义,不希望杀人魔逍遥法外而不计代价地行动。
但是结果很悲剧,死了三个警察,一定要有人背锅。
内部调查希望男主指证男二违抗命令导致伤亡,而男二这个时候又慌了,因为这口大锅砸下来不但是升迁课长无望的问题,而是饭碗都可能没了。
他在吴夫人的酒馆里找到了男主,希望他拉兄弟一把。
而男主大概是因为心腹死了所以心中有气,没说话就走了。
男主这个举动为后面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男主最后没有指证男二,虽然为了课长的位置两个人是敌对的,甚至心腹的死很大程度上也是男二导致的,但男主和男二在对于正义的执着这个事情上是有一定共识的。
男主认为男二的行为虽然不妥,但毕竟是为了伸张正义,如果这样把一个警察撸掉是不对的。
所以男主没有作证,男二平安落地,但他并不知道男主为他做的事。
这个时候,之前毒贩女杀人的事被抖出来了,尸体被找到,这件凶杀案由男二管,很快就锁定了和死者有过节而且在被杀那天请假出狱的毒贩女。
男二和手下很容易抓到毒贩女,毒贩女说她当时和男主在一起。
男二若有所思地放走了毒贩女。
这边男主也知道了这个案件,因为是用他的枪打死的,通过子弹膛线对比就可以查到他身上,于是他先去证物室趁盘点的时候偷了枪和子弹,然后通过分居妻子(验尸官)偷龙转凤把尸体中的子弹换走了。
这个过程被妻子发现,但还是帮他隐瞒了下来。
这边箱,毒贩女被大毒枭张会长抓住,张会长是毒贩女杀的仇家的舅舅,上次男主他们抓杀人魔的时候顺便捣破的毒品交易就是他的,那一次他损失惨重,毒品被收缴。
他知道毒贩女伙同男主杀了外甥,就逼迫毒贩女去找男主,要他去把赃物偷回来。
但张会长是怎么知道这个内情的呢?
原来就是吴夫人出卖的情报,吴夫人掺和到张会长的交易中,交易失败所以一起倒霉,于是出了这条毒计让毒贩女去逼男主。
事实上,在这之前,男二已经和吴夫人有过接触,吴夫人以出卖女毒贩和男主合谋杀人的信息为条件要求男二去偷毒品,男二当然不可能这么傻,于是反过来让吴夫人逼男主去偷毒品,后面吴夫人被男主逼着讲出这段事的时候,也有镜头切换去男二,表现他焦灼煎熬的心情。
男主知道不能再干蠢事了,于是他把心一横,把毒贩女引到荒郊野岭,用从证物室偷来的枪杀死了毒贩女。
前面逃走的杀人魔父已经下线很久了,他要重新上线了。
根据法医(男主老婆)的检查结果,杀人魔子是从小被虐待到大,行动不便且智力低下,很可能并不是主谋,真正的变态其实是杀人魔父那个老头。
杀人魔父在电视上看到通报案情的男主,尾随他回家,在男主离家后袭击并残忍杀害了男主老婆,哎……而消息灵通的吴夫人发现了杀人魔父的落脚点,她最后讲了一次义气,把这个信息告诉了男主。
男主决定为民除害,自己去抓捕杀人魔父。
而另一面,男二通过其他渠道也得知了杀人魔的位置,也出发抓捕,不过因为前面去错了地方,耽误了时间,所以比男主迟了一点。
男主赶到,杀人魔藏身一个宠物医院,前面有提及,杀人魔有糖尿病,需要定期注射胰岛素,而且杀人魔有医学知识(所以能够长时间肢解受害者令其痛苦地死去),因此宠物医院这个场地对杀人魔是有buff的。
果不其然,拿着枪而且身手矫健的男主进去没多久就着了道儿,被杀人魔的肌肉松弛剂扎到,这种药物会令人肌肉无法收缩,先是手脚无力,最后连呼吸都会停止。
杀人魔利用地形和男主周旋,一阵之后药力发作,男主开始走不动路,这时杀人魔把之前他虐杀验尸官的录音播出来。
而男二此时也赶到,但同样无法找到杀人魔,反而被盛怒之下乱开枪男主打到。
最后男主在强大的仇恨支撑下重新站起来,KO了杀人魔,然后倒地并呼吸衰竭死亡。
结局是,男主死了,男二上位成为课长,而课长也荣升了局长,男二手下的心腹女看不惯他的所作所为,申请调岗,离他而去,而男二也一直活在内疚之中。
《野兽》这部戏,其实是讲人怎么从正常变为野兽。
男主和男二,虽然风格不同,也互相看不惯,但总体来说都是有对正义的执着的好警察。
男主头脑灵活,手段更灵活,并不介意与一些灰色人物厮混获取情报,而且男主是一个十分讲义气的人,无论对吴夫人还是毒贩女,还有男二,他都算是仁至义尽,可惜最后这些人一个比一个坑。
毒贩女为了自己泄愤,把他拖下水,后面又和别人一起逼他;吴夫人为了钱,二话不说就把他卖了;男主挽救了男二的职业生涯,但男二为了局长的位置,一直针对男主,最后男主药力发作男二也没有施救导致男主的死亡(这里我认为男二是复杂的,一方面男主死了他能上位确实是有私心,另一方面,男主为老婆报仇多次近距离枪击打死了杀人魔,如果自己没死肯定要背锅,而且丧妻之痛即使活下来也一定痛苦不堪,这里男二没有施救我觉得反而是成全了男主)男主本来就是个不介意打擦边球的人,但被周围这些坑货不断推动,逐步发展到偷证物,毁灭证据,甚至杀人,从一个还算挺好的警察步步变成违法犯罪分子。
而男二,他是那种典型的好警察,按本子办事,功名心重,但也执着于真相。
但他缺乏男主那样的灵活和才气,所以业绩上肯定不如男主,而且得不到上司的赏识。
(上司不赏识他一方面是业务能力,另一方面上司欣赏男主讲义气,比如男主保了男二,但倒过来的话男二肯定就卖了男主,所以后来上司得知男二在调查男主的时候大发雷霆喷了他一顿)野心和能力的不匹配导致他也在重重压力下异化,伙同吴夫人做局坑男主,最后男主死的时候没有施救等等。
电影最好的一点,就是没有脸谱化的角色,每个人都是复杂的。
男主是个好警察,但也不介意耍小聪明。
男二虽然轴,但也有血性的时候,出于自己的功名心,也有下三滥的手段,吴夫人虽然坑,最后也提供了情报,每个人看着都在做本分的事情,但当涉及自身利益的时候,就很容易变一副嘴脸。
就像我们每个人一样,有理想,也有点私心,当两者冲突时,大多数人会顺从欲望而暂时把理想放一放,这种角色塑造得有血有肉,谁能说我们放在同样得位置,能够做出比他们更好的选择呢?
人非圣贤,但有时一点点的错失,就需要付出很多代价来弥补。
为什么很多人打一星二星,我觉得是恶意评价,差点因为恶意评价而漏了一部精彩的影片,剧情画面表演音效各方面张力十足,绝对是近期值得一看的影片。
整个剧情峰回路转逻辑紧密,演员的表演也发挥了应有的水准,绝对是一部不注水的五星影片,整个评分应该是八分至九分,所以豆瓣的评分也只能作为参考,水军太多
残酷的人啊,复杂的人性,好片。
比较散乱,缺乏明朗主线
还行
脸盲。。。两个警察傻傻分不清,剧情看着心累,画面又让人不适。。。
找回了以前的那种韩国犯罪片的感觉,成色偏冷,分成了多条线,最终编成了一个怪圈。有舍既有得,有得既有舍。最后男主撕心裂肺的哭喊真特么渗人。
一个小人,一个蠢货,还特么好意思搞警界争雄呢。
很不错啊,真的很不错
节奏太拖,多线叙事太杂乱,全面失控
有点冗长,想讲的故事有点多,描述人性的变化很到位,不过如果删减一下会更好。几位主演的演技都在线,看着很过瘾。
7分。今年韩国最黑暗的片子~~~整个电影基本就没什么好人。与其说是在破案,还不如说是一群狗在相互撕咬,相互出卖,从血海里走出了一个成功者而已。气氛渲染,故事节奏其实都非常出色,唯一不满的,是吸毒女线人,仔细想想,几乎每个重大转折都是靠她机械降神给推进下去的,郑组长绝对是死给了编剧啊~~~~所以这里要扣0.5分。
整体框架翻拍+改编法国电影《警界争雄》
比《恶人传》深刻多了,却红不过前者,这是个爽文更流行的世道。结局女警察申请了调组,说“我原以为重案组是为铲除罪恶而存在的”,其实只要有大利益存在的地方,就会有黑社会性质的罪恶滋生,这是人类社会伴生的弊端,千百年来都没有找到根除之道,所以那些只表面接触了一件事就指天骂地的都特傻,一个社会大体上在变好已经值得鼓励了,做得不够的地方也不是靠漫骂能解决的。
韩国警察太不好干了,能被活活气死;韩国导演也不太好干,动不动就跑偏
韩国片在暴力道路上越走越远。
挺好看,表演都不错,就是后面结局有点看不懂了
是那种表面看起来牛逼哄哄,内里却没什么内容的电影。剧情的断裂十分严重,人物角色也套路简单得让人想不起来,这部片的任何方面都抓不住人的眼球。一星。
真TM看不下去
看的人压抑
韩国版的《坏中尉》+《警界争雄》+......,各线抽出来都能独立成事,堆在一起当然免不了生拼硬凑一团乱麻,最后一反讽当然啥事也没成。男主们的表演也是苦大仇深七情上面,不是迷幻胜似迷幻,看完感觉就一个字:累。
不记得剧情了 也没有一张熟悉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