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城

呼伦贝尔城,Hulunbuir City,My Soul Belongs to Hulunbuir

主演:萨仁高娃,阿尔德那,阿茹娜,余忠,吉日嘎拉,阿丽玛,乌仁朝鲁门,阿柔娜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9

《呼伦贝尔城》剧照

《呼伦贝尔城》长篇影评

 1 ) 涂们的《呼伦贝尔城》,是一段苍凉又温暖的草原叙事诗

作为一个年纪大的新导演,涂们拍摄《呼伦贝尔城》的初衷非常简单,就是希望把属于鄂温克族的一段历史忠实的记录下来,让地球村时代的孩子们,也能记住,在他们身体里流淌着的“战斗民族”的血脉。

所以,看得出来,《呼伦贝尔城》整部电影都饱含着深情,温暖而苍凉,温暖的是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内在力量,苍凉的是,那个年代,那段悲情的故事。

《呼伦贝尔城》的故事在现代思维来理解,肯定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

可以说一整个民族的男人都上了战场,在那个多事之秋,为了国家的兴亡拼死搏命,留在呼伦贝尔的老弱妇孺们只能年复一年地等着,守候着,望眼欲穿。

电影一开始,就是诰命夫人迎回了出征多年,马革裹尸的丈夫,而这时,她的儿子萨雷甚至还没有马背高,甚至没能见过几次父亲的模样。

然后,镜头一转,萨雷长大了,和他一块从小撒尿和泥,骑马打仗的小伙伴们一块长大了。

虽然天性奔放、顽劣,可是刚刚“抢”了青梅竹马的爱人伊兰别,还没等到两人成亲,又必须迎来再次奔赴战场的军令!

故事由此而起,也可以说是周而复始地轮回。

因为清朝出了个大将军海兰察,鄂温克族人被视为“战斗民族”,南征北讨,马革裹尸。

到了诰命夫人这一代,青壮劳力已经几乎消耗殆尽,于是,为了延续民族的血脉,她率领这群勇士的妻子,不远千里万里,奔赴战场“取孩子”,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下下策,却也是那个年代惊世骇俗的壮举。

以现代思维去看待这个事件,其实也可以看做是军事人性化管理的一种方式,当然,从鄂温克民族而言,这段故事却堪称延续民族血脉的一段史诗。

涂们导演并没有刻意营造跌宕起伏的故事,因为这段故事在他心目中,肯定早已存在了许久,作为鄂温克民族的一段传说,他早就明白其中重要的意义。

而越重要的事情,其实就只需要忠实低还原出来就好。

对于普通观众而言,仔细体会导演营造的氛围,在淡淡的剧情中,体会一个民族的倔强个性,就足够了。

并且,其中有许多细节,其实并不是设计来的,但却自然有一种震撼,比如鄂温克的妻子团们,在半道上收留了一些高鼻梁、蓝眼睛的孩子,虽然从长相上,就能知道,这些孩子很有可能就是正在跟丈夫们作战的民族遗孤,但是作为妻子,作为母亲,她们更在乎的是,这也是一条生命,于是冒着千难万险,把这些外族孩子都带了回来,自此,鄂温克族人里,也有了高鼻梁、蓝眼睛的一部分!

这其实不也是一种民族融合,正是有了这些最质朴母亲的善良,才让两个或许本是敌对的民族,有了相互融合、交流的机会。

当然,这是另外一个故事,或者说是《呼伦贝尔城》下一部故事的创作源泉。

在2019年上海电影节上,涂们导演凭借《呼伦贝尔城》获得传媒大奖最佳新导演奖,这个奖不仅仅是颁给《呼伦贝尔城》这部厚重又温情的电影的,也是颁给勇于走出舒适区,在表演领域已经取得金马影帝这样殊荣之后,仍然敢大胆挑战更多领域的涂们导演,或许在他看来,能够亲手把自己从小听来的传说搬上银幕,记录下鄂温克这个民族历史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他必须要完成的事!

 2 ) 家和血脉传承的意义大于生命

看电影《呼伦贝尔城》,给观者的最大感受就是,稳!

导演的叙事手法,足够纯熟,在饱和的色调与满眼的大草原四季变迁的唯美画面里,鄂温克族人的生离死别,看得让人平静中心绪难平,甚至澎湃起伏。

老爷子涂们在表演上已然用金马影帝的表现证明了自己的水准。

此番在拍摄自己家乡历史和文化故事的同时,更展现出了他对电影叙事形式之于历史题材的重要性。

鄂温克族,作为当时大清国索伦四部之首,深受重视。

但连年的支边(作战)已然让呼伦贝尔城近乎变成了只有老幼妇孺的“空城”。

于是,为了鄂温克族血脉传承,为了呼伦贝尔城这个大家,诰命夫人率领全城妇女,踏上了去前线军营求子的漫漫征程……全片充满了独特的民族风格,包括萨满祭祀,鄂温克人对于长生天的崇敬,以及传统的母系社会的影子,等等鄂温克族的传统文化,几乎都在影片中得到或多或少都展现。

特别是导演对于母亲对于全家乃至全族人的重要地位更给予了很详尽的描写。

蒙古族女演员萨仁高娃也给出了极其专业和正统的表演,影片第一幕率全家乃至全城老小在城门口迎接丈夫棺椁回家的那一场戏,不仅表现出诰命夫人教子有方,尤其是手捧丈夫的战袍和头盔垂泪悲切的长镜头,足见演员的水准和导演的自信。

也从此奠定了全片厚重与沉稳的基调。

其实,在电影中对人物“七情六欲”乃至生离死别的细致描写,才最能生动和鲜活地表现出一个人一个族群甚至是一座城的特色与特质。

导演涂们不止是把控住了诸多细节和情感的爆发处,更以几处超现实以及颇带温情和浪漫色彩的艺术手法,展现出鄂温克年轻人的爱,老年人顾家,以及女人们或者说母性对于整个鄂温克族的重要性以及无所不为无所不牺牲的伟大精神。

生命诚然很重要,但当全族面临传承危机的时刻,女性们的重任和独立精神便引领出了鄂温克文化与民族性内涵中最内核最硬核的部分。

因为相比于男人们血洒疆场、保家卫国的惨烈牺牲,女人们为了延续血脉而默默的付出情感甚至更加孱弱的生命,则显得意义深长。

在导演涂们的镜头下,在绝对扎实的剧本中,尽管是绝对的主人公和主要角色们都很少有过多的对白,完全要靠导演精心设置的情节和独到又扎实的镜头语言来完成叙事,起到表情达意的效果。

从间或出现的萨满祭祀的场景,到几处恰到好处的蒙太奇对于情节以及主人公们遭遇的原委交待,都极其顺畅而清晰可见。

这也恰恰反映出了鄂温克族本就不善言辞,一切都靠行动,以及以坚韧的意志来引导行事,就像他们心目中的“长生天”,永远都在默默地引导着他们向着太阳向着家在进发!

影片结尾处,带着下一代,带着爱和希望,历经生死考验回到呼伦贝尔城回到家的女人们,幸福的笑溢满沧桑的面庞,像天边的霞,更像前线奋战的男人们思念的目光……

 3 ) 《呼伦贝尔城》:战争背后的女性也可以成为英雄

鄂温克族在清朝被称为索伦部,它是世界上最早被称为战斗民族的族群,几乎参与了中国近代史上所有比较大的抵御外侵的战争,出了非常多的英雄。

然而,到清末时,鄂温克族的男人都上了战场,只留下老人、妇人和小孩,传宗接代成了问题。

于是,索伦部妇女们历尽艰险前往战争前线“取孩子”。

鄂温克族人涂们将这段真实历史搬上了大银幕,为观众呈现了这么民族曾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

涂们是演员出身,《呼伦贝尔城》是其导演处女作。

相信很多观众认识这个演员,还是2017年他凭借电影《老兽》中的“老混蛋”一角拿下金马影帝。

第二年,他又作为颁奖嘉宾来到金马奖,当时正值有位台湾导演发表了不当言论,而作为颁奖嘉宾的涂们走上台说道:“很高兴来到中国台湾金马奖……”霸气回应了之前的不当言论,也让观众见识到了这位鄂温克族人的血性。

其实,涂们之前作为演员演出过很多古装历史影视剧,《悲情布鲁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等,有“草原王爷专业户”的称号。

但是,涂们并不想被定型为类型演员,这一次作为导演,也是因为终于找到了发自心底热爱的题材。

第一次做导演,选择《呼伦贝尔城》这样一个宏大的历史题材,有着强烈的历史感和文化厚重感,对于涂们来说,挑战有点大。

不过,导演涂们对于题材的处理很巧妙,他没有用一种宏大的视角去表现鄂温克族的历史与战争,而是把叙事视角收紧,将历史与战争当作整个故事的背景板,观众在片中基本没有看到敌我双方的厮杀,看到的是战争中每一个活生生的女人,他们在面对战争,亲人离世之后的真实反映与心理变化,导演把着眼点放在战争背景下的女人身上,更多的是通过女性群像视角去呈现鄂温克族女人的坚韧、牺牲与奉献。

其实,光是表现鄂温克族的女性为了繁衍后代,到前线“取孩子”这个角度就足够新颖了。

影片流露出十分强烈的女性意识,这在男权话语占据主导地位的国产电影中是非常少见的。

片中塑造的女性群像,他们独立自由,十分有魅力。

在去往军营的道路上,导演并没有为故事制造太多矛盾冲突,但是观众却能够体会到他们对于爱情的坚守,对于家庭的责任,以及对于国家和民族传承的贡献,从女性视角来透视战争的背后,表达战争的残酷及反战思想,诠释鄂温克族人民的家国情怀。

电影有一个非常强烈的反战主题,萨仁高娃饰演的诰命夫人那丹在电影中讲了多少次“战争啊,你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作为民族题材电影,《呼伦贝尔城》为国产电影提供了具有现代意识的女性形象。

在战争背景下,不只是前线的男性才被称作英雄,其背后那些独立自主的女性也可称为英雄。

片中出现了好几次萨满围着篝火跳舞的镜头,本来这段跟故事本身没有关系,但它却把影片和鄂温克族群的历史、牺牲等联系在一起,就显得非常感人。

在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呼伦贝尔城》提名了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受传媒关注影片等大奖,最终导演涂们获得最受传媒关注新人导演大奖。

 4 ) 《呼伦贝尔城》:这是一部女性的史诗电影

很少有历史战争片把镜头聚焦在女性身上,这部《呼伦贝尔城》做到了。

影片讲述了在清朝年间,鄂温克族的一群女性为了延续本族的血脉,远赴边疆与家人相聚,等到怀孕了之后再回家的故事。

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是在古代,这等同于一次远征。

当年交通就是靠走,即使有马匹,但千里之外的边关战事频发,一路上还有未知的匪患,即使去到了边关,谁能保证可以平安归来?

这是用生命书写的女性史诗。

《呼伦贝尔城》的导演是涂门,他本人就是鄂温克族,所以他要把这段不为人知的民族历史搬上大银幕。

在涂门的镜头中,我们看到了广袤草原的辽阔,鄂温克族人世代在草原上繁衍生息,在电影中的年代里,鄂温克族青壮男丁被征调戍边,三年来未曾有人归来。

或者说,回来的都是死讯。

开场不久,鄂温克族老爷的夫人那丹就接到了丈夫的死讯,她本人获得朝廷册封为诰命夫人,这在清朝是极高的荣耀,但这却是丈夫的战死换来的,她心里当然是极大的悲痛。

眼见族里的男丁日渐稀少,只剩下老人、女人,小孩也越来越少,如此下去,族人可能难逃消亡的命运。

那丹夫人决定带领女人们远赴千里之外的边关,和族里的男人们团聚,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延续鄂温克族的血脉。

男人可以继续在外驻守边关,但女人们必须要孕育新的生命。

涂门导演的风格是非常写实,影片中直面战场的惨烈,生死只在一念之间,鄂温克族的女性们抵达了边关,甚至要眼睁睁地看着心爱之人战死,这是何等的痛苦?

但边关战事就是如此激烈,战争带给女人的伤痛并不比男人们少。

《呼伦比尔城》刻画的是一组女性的群像,核心人物当然是那丹夫人,族里的其他女人,比如坚强的伊兰别,她在来边关的路上感染风寒,为了不传染给他人,主动脱离大队,经历千辛万险才来到军营;乌丽阿走了千里才来到军营,但眼睁睁地看着丈夫死去。

就是这样一群坚毅勇敢的女性,为鄂温克族的血脉延续做出了贡献。

如果不是涂门的这部《呼伦贝尔城》,她们的事迹就不会被那么多人所知晓,她们应该被历史所记住。

可以看出,《呼伦贝尔城》这个故事是涂门筹划很久的题材,这部电影就是一部女性的史诗。

战争是残酷的,男人们保家卫国血染沙场,女人们做坚强后盾抚育下一代。

人类的历史就是由男人和女人共同书写的,在战争中,必须坚定生的希望,《呼伦比尔城》就是一部充满爱和希望的作品。

叮铃铃/文

 5 ) 另类反战影片《呼伦贝尔城》 再现鄂温克族女性伟大壮举

从当年轰动一时的《悲情布鲁克》,再到拿下金马影帝的《老兽》,涂们这个出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的汉子,终于在《呼伦贝尔城》中,将镜头对准了鄂温克族三大部落之一的索伦部,通过一场空前绝后的女性运动,向观众揭开了索伦鄂温克历史文化的另一面。

索伦部堪称史上最早被称为战斗民族的群体,清代历史上所有较大的抵御外部侵略的战争,都有其族人参战的身影。

影片以一场战死疆场的将士回归打开索伦部艰苦卓绝的历史扉页,也为被加封为诰命夫人的那丹在多年后做出的一个“伟大壮举”,奠定了强大的动因。

《呼伦贝尔城》讲述的故事极其震撼人心,因为战争需要,索伦部几乎所有男性全部奔赴战场,只剩老人和妇女的索伦部因此面临巨大生存危机,不光是生产生活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没有男人的索伦部无法“传宗接代”面临灭族的危险,和官员沟通无果后,诰命夫人做出一个令所有人瞠目结舌的决定——发动全族所有育龄妇女一起,奔赴战场“取孩子”。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甚少有哪一次运动,可以将女性、战争、爱情、生育这种极其矛盾的事情如此紧密关联起来,但这场跨越草原雪山,赶赴战场“取孩子”的行动,真的令人在猝不及防之中,神魂为之一荡。

影片的拍摄手法也充满史诗般的瑰丽,那芦苇瑟瑟的草甸中,尚未平息的青春和爱情,在遥遥无期的盼望和惦念中,越发清晰起来,因为开场阵亡将士而荣归的戏份,那些生机勃勃的妇女们内心缺充满了忐忑,她们生怕听到前方传来不幸的消息,这种期待和牵挂,让长途跋涉中的风刀霜剑显得并不可怕,军营中女人和男人的相遇,打造出了另一场震撼人心的场景,陡然和自己男人相见的欣喜遍地开花,在土坡上,在草堆里,激情四射,毫不回避。

不单单只是为了生育,可以说,这是一场女性的战争——从来没有想到过,女性可以通过生育,反而将其独立、自主的精神展现的如此酣畅,那些从战场上取回来的孩子,真实写照了鄂温克族人的民族性和文化传承。

《呼伦贝尔城》在今年上海电影节一举拿下多个大奖,包括提名最受传媒关注影片,以及最受传媒关注新人导演大奖,导演涂们通过女性舍生忘死的取孩之路,成就了一个民族繁衍生息的伟大壮举,同时,也为影片披上一层反战的神圣光辉——在战争面前,生与死,都是如此之艰难。

演员的精彩演出,也给这部影片中的故事,注入一丝悲壮的意味,萨仁高娃、阿尔德那、阿茹娜、余忠、吉日嘎拉……每个人物俱都有血有肉,他们,让“呼伦贝尔城”有光芒闪现。

 6 ) “老兽”涂们的草原信仰和赤子之心

涂们,是一位老演员,他的作品一直深入人心,凭借《老兽》夺得了金马影帝让其在业界名声大震,但做为导演,他还是一个新人,首部执导的作品《呼伦贝尔城》也引发了观众的广泛热议。

涂门是鄂温克族,生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一定从小就对草原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他的首部导演作品并没有选择都市题材,也没有从爱情片、喜剧片入手,而是聚焦在本民族的历史故事,拍摄了一部荡气回肠的史诗大片,因此可见他对草原这片神奇的土地有着多么特殊的信仰。

“硬汉”当导演自是特立独行,首部导演处女作《呼伦贝尔城》就是“硬核”表现,还凭借这部电影获得2019年上影节最受传媒关注新人导演。

《呼伦贝尔城》讲述了清朝年间,为了抵御外侵,以鄂温克族为主的索伦部青壮年男子都被派往西北边疆戍边,且一走数年,呼伦贝尔城中只留下老人、妇女和小孩。

战乱经年,族内人口急剧下降,传宗接代已成大问题。

为了种族的繁衍生息,诰命夫人那丹(萨仁高娃饰)毅然带领一群索伦部适育妇女前往战争前线“取孩子”,由此展开了一段意义非凡的特殊征程……民族题材电影其实也很常见,但“老兽”涂们导演的这部作品却很不同,它没有像以往的民族电影那样用波澜壮阔的语调重述本民族的英雄史诗,《呼伦贝尔城》的着眼点却不在战场,反而放在战争中部落女人的身上。

用战争背后的角度去展现战争的残酷,女人们长途跋涉奔赴战场,为的是生命的延续。

将惯常的男人们浴血沙场,变成了女人为延续血脉所做的牺牲。

用草原上留守的女人,才展现草原性格和草原精神,另辟蹊径般的展现了草原上战争的残酷性。

没有战场并不代表不够整个草原所面临的险境,没有战争也并不代表草原的汉子不够勇猛,只是当观众们看厌对于古代战争里英雄驰骋挥斥方遒的描绘之后,这种对于人性幽微处的描绘,和对角色面孔的清晰刻画,也就显得格外新。

一个部落的繁衍,离不开伟大的母亲,而诰命夫人那丹就是这样一个最为优秀的代表,通过她的举动,让人看到了鄂温克女性的魅力。

鄂温克族是世界上最早被称为战斗民族的族群,几乎参与了中国近代史上所有比较大的抵御外侵的战争,出了非常多的英雄,而战斗民族的女人,同样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践行着最为可歌可泣的女性魅力。

这就是这位导演新人的用心之处,突破以往,但赤子之心犹在。

草原人民的绝对信仰“长生天”贯彻始终,一方面让人物变的更加厚重,另一方面又突出了草原人民对信仰的绝对虔诚。

从出走呼伦贝尔城,到带着生命的延续回归,从生命之终再到生命之始的循环,也在彰显着女性的伟大。

男人当兵远征御敌,妇女老人孩子留守家园,但随着战事时间的拉长,鄂温克族也面临着繁衍生息的难题。

于是,在萨仁高娃饰演的诰命夫人那丹的率领下,鄂温克妇女们历经艰辛来到了前线,与自己的丈夫上演了团聚又分离的情感戏码,最终回到了魂牵梦萦的呼伦贝尔城……老人,影帝,导演新人,让“老兽”涂们名字前面有了更多的定语,但这位老新人对草原信仰的那颗赤子之心足以让所有观众感动。

 7 ) 史诗般的民族颂歌,响彻辽远壮阔的大草原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逐渐成熟扩大,越来越多的反映少数民族题材的优秀影片与观众见面,此类影片也往往因为文化信仰上的差异,从而能够带给观众种种神秘感,满足部分猎奇心理,由涂们编剧并导演的电影《呼伦贝尔城》,就是一部带有强烈民族色彩的影片,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还原了内蒙古地区鄂温克族的生存方式与民族信仰,将一段在族群中传颂了几百年的传奇故事,呈现给大家。

涂们这个名字,更多观众还应该是熟悉他所出演的影视剧,曾塑造过很多经典角色,《鹿鼎记》中的吴三桂、《笑傲江湖》中的左冷禅,也是很多与草原题材相关的剧集中王公贵族的专业户,《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中的成吉思汗、《贞观长歌》中的颉利可汗、《王昭君》中的呼韩邪大单于,并且凭借《老兽》中的一个怪老头,获得2017年第54届台北金马奖的最佳男主角,但已经年近6旬的涂们,并没有停步在当下的荣耀之前,转型为导演,执导自己的电影处女作。

因为涂们出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本身是鄂温克族,所以这部表现该民族文化的影片《呼伦贝尔城》,由他来执导再合适不过了,片中的故事发生在几百年前的清朝,当时朝廷派出索伦部将士奔赴西北边疆补营,消灭匪患,男人们去前线打仗,只有一些老人、妇女和孩子留守族群所在呼伦贝尔城,然而残酷的战争无法避免,几年间接连从前线传来将士阵亡的消息,为了部落的繁衍生息,由萨仁高娃饰演的诰命夫人那丹,决定带领索伦部妇女们历尽艰险前往战争前线军营“取孩子”。

可以说,导演涂们的表现手法独具匠心,并没有直接用影像呈现战争的残酷,而是避开激烈的厮杀场面,将视点聚焦在英雄背后的女性身上,用一种温情的描述,将女人在战争背后的无奈与渴望的心态,细腻的诠释,以女性独特视角来表现战争,彰显了她们的牺牲与奉献的精神,以及民族繁衍的独特使命,间接地折射出战争所带来的灾难痛苦,凸显出民族英雄的存在,不但是血战沙场的勇士,还包括诰命夫人和族群中的其他女性,将母爱、情爱、友爱从不同的角度呈现,感动人心。

在这样一部表现自己家乡风情的影片中,可以感受到导演涂们在细节上下足了功夫,从小在马背上成长的他,也在片展现了大量的套马、摔马等马背文化,演员们娴熟的驾驭技能,一匹匹骏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之上,带给观众别样的草原风情,鄂温克族特有的“柳条包”(蒙古包的一种),贯穿整片的长生天祈福,前后呼应的萨满仪式,还有极富民族特色服饰、衣帽、靴子等等,通过这些细节,让更过人了解了鄂温克族文化。

电影《呼伦贝尔城》作为涂们的首部导演作品,也得到业内各方的肯定,在今年的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影片获得了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受传媒关注影片的提名和最受传媒关注新人导演奖,片中富有层次的故事架构,所彰显出的民族情怀,让观众更深的了解到鄂温克族,导演用诚心书写出史诗般的民族赞歌,响彻在辽远壮阔的大草原。

 8 ) 《呼伦贝尔城》:为民族生存延续,女性同样功不可没

鄂温克族人涂们编导的《呼伦贝尔城》感动了我——深深的感动了我!

有句话说"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这一点也不错。

看完整部影片,我便想起了自己的母亲,虽然比不过影片中的女主角那丹(萨仁高娃饰),但她们一样温柔、勇敢、隐忍、成全。

有时候,我一直想,如果我生活在战争年代,我该怎么办?

我母亲又将如何选择?

电影《呼伦贝尔城》似乎给我了一个悲壮的答案。

这部电影不仅仅反映了鄂温克族顽强不屈、百折不挠的精神,而且在男人上战场的同时女子在后方的"伟大壮举"——影片把战争对生灵的涂炭,对命运的践踏和草原女性们对民族的贡献恰到好处的融合在了一起。

战争是男人的事情,养育孩子是女子的事情,当男人上了前线,民族的人丁日益减少,留守在草原部落的女子作出了一致的惊人举动——在诰命夫人那丹的带领下,鄂温克女人们长途跋涉前往军营,为部落的繁衍生息而"取孩子"。

孩子是民族的未来,但为了延续这些未来,那个时代的鄂温克族女性们的付出是难以想象的,影片把这些个"难以想象"表现得入木三分。

电影《呼伦贝尔城》是由涂们执导,萨仁高娃、阿尔德那、阿茹娜、余忠、吉日嘎拉等主演,这部电影在今年的上海电影节获得了提名最受传媒关注影片,导演涂们获得最受传媒关注新人导演大奖。

作为少数民族,导演涂们明白种族延续的重要性,面对着亡族灭种的危险,女性往往比男性爆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就好像电影里那些"取孩子"的伟大母亲,让我们明白了在大自然生存的残酷法则下,我们是如何来的、如何活的、如何长大的……作为金马影帝的涂们,寻找一颗星依然记得他在去年的金马典礼上那番精彩言论。

这次涂们把自己的鄂温克族如此视角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知道了鄂温克族不仅仅曾经有过一位铭记史册的名将海兰察、不仅这个民族在我国历史上是最骁勇善战的战士,他们驻守呼伦贝尔城,久戍北疆,勇抗沙俄……电影《呼伦贝尔城》深刻反映了鄂温克族女性这"半边天"的英雄壮举,从而让鄂温克族完整统一了起来。

涂们导演的这种爱国情怀、民族情结难能可贵。

女性之所以伟大,尤其是草原女性是因为水做的。

水能融进万物、浸润万物、承载万物。

看了电影《呼伦贝尔城》,寻找一颗星深深明白了在中华大地上除了花木兰、穆桂英、梁红玉等这些响当当的女英雄外,更有数以万计默默无闻却定海神针般的女子,她们在家庭同样能为民族的生死存亡而力挽狂澜。

影片没有宏达的战争场面却依然震撼人心。

现代有句经典的话是这么说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我们才能自由做自己。

"是时候回望回望我们的身边自己的母亲、自己的妻子了。

如果没有她们替你稳固了你的大后方,你拿什么在竞争日益劲烈的当下社会无后顾之忧的站住脚跟取得成功呢!

 9 ) 《呼伦贝尔城》:从女性视角深度揭示战争之殇

文/张建雄少数民族史诗电影《呼伦贝尔城》用原生态的方式讲述了呼伦贝尔建城的一段历史,着重突出鄂温克族的英雄情结,特别是以诰命夫人(萨仁高娃饰演)为代表的妇女们在特定战争背景下做出的巨大牺牲和奉献,维护了这个种族的延续,维护了整个民族的尊严,从女性视角深度揭示战争之殇,电影质感如泣如诉、如诗如画,韵味悠长。

《呼伦贝尔城》是影帝涂们的导演处女作,涂们是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之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受传媒关注新人导演奖、第11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演员奖得主,三十余年的演员生涯,涂们塑造了诸多经典角色,譬如《老兽》中的老杨、《告别》中身患绝症的父亲等等。

影片《呼伦贝尔城》由萨仁高娃、余忠、阿茹娜等主演,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讲述了清朝末年鄂温克族人传承生命与民族的故事。

影片的最大主题是揭示战争之殇,影片中的女主角那丹(萨仁高娃饰)讲了好多次的经典台词“战争啊,你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凸显了“止战、和平”这一主题,战争让鄂温克族的男人们流血、肢体残却甚至牺牲生命, 战争让鄂温克族的女人们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守护家园、放牧、照顾孩子老人……长期的征战使鄂温克族内男丁数量急剧下降,繁衍子嗣面临危机,族中的诰命夫人那丹决心带族中妇女前往军营,让民族血脉生生不息。

作为民族题材电影,电影里面文化内涵形象的展示独特、新鲜,草原民族对“长生天”的信仰贯彻全片,神秘的萨满仪式极具民族特色,人物的命运也因此增添了一丝厚重。

辽阔草原上“长生天”的滋养,呼伦贝尔城的姑娘小伙浪漫、真诚、奔放,他们对待爱情忠贞不渝,也把生育作为神圣的使命。

影片中的萨雷和伊兰别正是这样一对忠贞不渝的情侣,他们青梅竹马,长大之后却被乱点鸳鸯,勇敢追求爱情的萨雷跟好兄弟一起去抢亲,并且用自己的财产安抚情敌一家之后最终和心爱的姑娘结成连理。

刚成婚不久就因战争被迫两地分居。

在“取孩子”的路上伊兰别不幸染上风寒,为了不连累大家,她和几个妇女主动脱离大队伍,误以为妻子已不在人世的萨雷悲痛万分,死里逃生的伊兰别与萨雷相拥的一幕唯美感人,而生下双胞胎之后不幸离世的伊兰别犹如天使完成自己的使命之后飘然而去,从出走呼伦贝尔城,到带着生命的延续回归,从生命之终再到生命之始的循环,彰显着女性的伟大。

作为一个勇士,无论他是丈夫或是儿子,他都可以义无反顾地向前冲,战死即是英雄,回归即是凯旋。

但妇女不是,面对丈夫或儿子的牺牲,苦难只能由女人独自承受。

她们送丈夫从军,送儿子从军,留下来的所有一切则自己承担,她们所承受的痛苦是悄无声息的、不断渗透的、隐忍的,也是不为人知的。

涂们执导的《呼伦贝尔城》整个影片镜头通体欢畅淋漓,画面非常精致,演员的表演自然流畅。

影片角色塑造立体,细致刻画人性,着重表现鄂温克族人尊重生命的崇高品质,非常打动人,高质量的创作让涂们的电影处女作获得了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受传媒关注影片提名,导演涂们也凭借此片获最受传媒关注新人导演。

 10 ) 《呼伦贝尔城》:一段温暖动人的女人传奇

提到涂们,大家都会忍不住为老爷子竖起大拇指,为他出色的演技也为他义正言辞的刚。

老爷子最近有部电影正在热映,出人意料的是影片并不是他主演,而是摇身一变成为导演,执导了自己首部电影《呼伦贝尔城》。

作为鄂温克族人,涂们有着满满的家乡情怀。

他的首部导演作品《呼伦贝尔城》便是以鄂温克族历史文化为题材,讲述了鄂温克族在历史的长流里如何以坚韧的文化和民族精神,抵御外敌、保护家园、繁衍不息的故事。

这部萨仁高娃、阿尔德那、阿茹那、余忠、吉日嘎拉等主演的《呼伦贝尔城》,获得上海国际电影节“最受传媒关注新人导演”奖的电影,可见涂们导演的功力,以及影片的被认可。

《呼伦贝尔城》故事,始于一场战争的结束,女主那丹失去了在战争中牺牲的丈夫,从此独自养大儿子。

多年后,她又将长大成人的儿子送去了战场,同行的还有所有的青壮年男子。

至此,索伦鄂温克族剩下的只有老人、妇女,还有孩子。

日复一日的等待中,那丹决定带着妇女们去军营,用“取孩子”的方式延续鄂温克族人的血脉。

这一路的艰辛可想而知,鄂温克族的女人们有病有死、有分有别,有久别重逢的幸福,也有生离死别的悲哀。

当鄂温克族的女人们带着孩子回到呼伦贝尔城时,每一张脸上都写满了幸福和希望。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讲述女人的故事。

影片以女主角那丹为中心,描绘了一幅女人们独立、坚韧、自主、执着的画卷。

影片浓墨重彩的刻画了在去军营和回军营一路上的艰辛,以及鄂温克族女人表现出来的坚韧坚强坚持,歌颂了鄂温克族妇女为部落繁衍作所出的可歌可泣的贡献。

整部影片并没有以悲切定调,而是用平实的镜头、画面和表演,给观众讲述了这段看似普通的部落故事。

可影片依然感人至深,当那丹带着鄂温克族妇女们踏上漫漫路途时,当所有人在军营重逢拥抱时,当伊兰别说出新生孩子的名字——呼伦和贝尔时,当伊兰别撑着最后一口气望向呼伦贝尔时,当那丹带着女人们抱着孩子回到呼伦贝尔时……还是让观众不禁悄悄流下眼泪。

真正感动观众的不是刻意的催泪,而是生命的长河里那些动人的真情流露。

影片由死亡开始,从新生结束。

当孩子给影片带来温暖的色彩时,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谁都知道,新生的孩子长大后也会有一天离开家去保卫家园;可谁也知道,鄂温克族的人们将会坚韧的延绵不息。

《呼伦贝尔城》短评

鄂温克传奇!史诗般的民族颂歌。

9分钟前
  • 花姐
  • 力荐

佳片

11分钟前
  • 终极无间猪
  • 推荐

有关鄂温克族“亡存绝续”的传奇故事,城里妇女千里赴战营,以传续香火。堪称鄂温克族版的“杨门女将”。虽非上一线战场厮杀,一路上也是艰险重重。歌颂了该民族女性巾帼不让须眉的勇敢,也有对生命的礼赞。影像质朴泛黄,有油画质感。不过,整体拍的还是较为四平八稳,更像一段历史文献。另外,或许限于制作成本较低,全片没有正面展现战争的大场面。。。

13分钟前
  • 明光暗影
  • 还行

我知道龙标要九十分钟,但你的本子最多也就三十分钟,涂们好名了。其他更多的问题我看也不必说了。

16分钟前
  • 非灰
  • 很差

不如努努力去纪录片

17分钟前
  • 毛二叔
  • 较差

《呼伦贝尔城》的着眼点却不在战场,反而放在战争中部落女人的身上。用战争背后的角度去展现战争的残酷,女人们长途跋涉奔赴战场,为的是生命的延续。将惯常的男人们浴血沙场,变成了女人为延续血脉所做的牺牲。这在关于战争的古老叙事里,增添了一丝现代的意味。

20分钟前
  • Sunny
  • 推荐

好难看

24分钟前
  • 甜er.
  • 很差

今天看到大家纪念涂门老师,想到他的老兽,突然想起来我居然也看过这个电影

26分钟前
  • 一亩心田
  • 还行

适合在cctv8放

28分钟前
  • 郭连凯
  • 较差

这个色调还是很真诚的,看起来是很真实的大草原了,就是把30分钟的电影拍成90分钟不太厚道呀。

30分钟前
  • 是二爷吖
  • 还行

色调有点太昏暗了,本来就是秋冬季的故事,把草原的景渲染的过于苍凉了。 电影里的故事因为是特殊时期发生的,如果是现代,哇,那必然会被口诛笔伐吧。 叙事确实比较干涩,穿插太少太少了。唯一的亮点就是两个小姑娘的丈夫相继去世时,两段哭戏很动情。

32分钟前
  • Ringo
  • 还行

顽强的民族,顽强的女人,顽强的精神力

33分钟前
  • 双木临峰
  • 推荐

2.5我理解女人和男人互相奔赴是一种本能,生孩子是一种本能,回家是一种本能,都是感人的本能。但是导演太新了,新到还没有掌握描绘生活细节的能力,将这个广泛共鸣的故事架空,反而把本能变得不对劲。导演不是有名气、有投资、有导筒就能当的,故事需要细节,人物需要描绘,这是最基本的,在做导演之前就需要掌握的技法。

34分钟前
  • 小温柔
  • 还行

看得热泪盈眶

39分钟前
  • Aquarius
  • 力荐

无论电影技法怎么样,我都被感动了。第一次看到低成本国产电影塑造出了历史照片般真实的场景。无论妆容服装,包括日常生活动作,真实得好像是回到清朝拍的纪录片。就连群演的表情也自然得舒服。北风般坚韧的女性。肃然起敬。

42分钟前
  • 夜风伴春草
  • 推荐

像是念台词 女主角像极我初中英语班主任 慈祥伟光正

43分钟前
  • Jiaxxx
  • 很差

腾讯看的4k版~ 俺觉得可以看着那一张张可爱的脸,脑中浮现一句"请到我们草原来"的广告词

48分钟前
  • 月亮坨坨
  • 还行

虽然我挺喜欢涂们这个人的,但这部电影引起生理不适。

51分钟前
  • 哈哈哈哈哈哈
  • 较差

很好的民族史,通过一群妇女为民族繁衍后代体现出坚韧的毅力。也很好的诠释的清朝末年边境少数民族兵役牺牲的悲凉。没有战争场面,没有雄壮的场面,贴近鄂温克族生活真实的叙事方法更加扣人心弦。希望大家都看看,文笔能力有限

53分钟前
  • 天外飞仙
  • 力荐

只想到我们鄂温克族伟大的诗人、画家维嘉说的那句教导:我们鄂温克族尊重女性。一个好的演员不是就说明能当个好导演,老爷子心意是好的,就是有点太仓促了吧。一星献给草原一星献给这份家乡情意。

57分钟前
  • 蜉蝣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