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家族系列的顺序是:先看了家族之苦1,然后是2。
再然后才发现家族之苦1中出现的海报,是之前2013年还有的东京家族。
可以有了这个观赏顺序之后,才能发现打磨剧本的厉害。
家族之苦1-2实际上是对东京家族的一个提炼和段位的提升,人物相对东京家族更加鲜活和饱满。
因为除了大儿子家的孩子之外,基本保持了所有的演员团队,所以仔细观赏是能够看得出细节的区别的。
妻夫木聪和苍井优这对角色在家族之苦中相对在东京家族中更加讨观众的喜欢,毕竟颜值高就一定代表心美嘛!
而在早些的东京家族中,木聪的角色实际上是有一些玩世不恭和不靠谱的,苍井优的角色也没有这么完美和女神,更加接近人,时而有些生活家常的小顾虑。
另外一个非常明显的就是大儿子的角色,在东京家族中是一个医生的角色,冷静工作忙碌,但是轮廓不鲜明,但是到了家族之苦中变成了小自私又懦弱,处处要拜托父亲的影子但是却又其实最像父亲的普通白领之后,角色立刻鲜活了起来。
而父亲的角色在东京家族中有些过于沉默。
而在家族之苦中,结合着小心眼,小碎碎念,儿童般的大男子主义和一些古怪的臭脾气立刻变得鲜活起来了。
当然还有“吃软饭”的女婿,在家族之苦中也立刻形象了起来。
虽然这些都是非常细微的调节,但是有了这些微调之后,才能知道是否更加仔细打磨一个剧本,在同样的演员身上会产生巨大的差距。
也决定了家族之苦相比东京家族又高了一个境界。
当然有了这个对比之后,才能自知,能将白开水一样的平凡一家起居生活,拍摄得这么有意思,观影全程无拉进度条,背后的努力有多少。
另外,还有一部倒霉催的中国版的《麻烦家族》,完全是试图一模一样拷贝《家族之苦1》,但是真的是荒腔走板,完全失去了韵味,一点都不像样了。
不得不佩服编剧,如此琐碎的家庭喜剧,好像什么都没说,又好像什么都说到了。
为什么说丸田必须死在那晚借宿的老友家呢?
故事的转折点在平田爷爷偶遇他高中的老同学丸田。
遇到老同学之后,去寻找他,办了一个同学会,让丸田感受到久违的同窗好友之爱,痛痛快快喝了一场酒,吃到了年轻时最爱吃的杏仁,因为醉酒留宿好友家,第二天早上发现他死在高中好友的家里。
刚开始看到这里的时候会觉得,哎,好可惜,怎么丸田就突然的死了,真是太可怜了。
因为丸田这个人物生前真是过的太坎坷了,原本继承了家里的绸缎庄,没想到没过几年就破产了。
娶了班花做妻子,却在几年后离婚了,还带走了唯一的女儿,长时间分离,连女儿长大以后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和自己的亲哥哥也感情疏离,甚至丸田死亡以后,警察通知他的哥哥,他哥哥也并没有什么表示。
这样一个老头,到了70多岁了,按理说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还要一个人孤单的住着一个小的可怜的单人间,大热的天在街上做交通协管员之类的苦差事。
所以啊,编剧安排了他和主角平田爷爷的偶遇,并在偶遇之后和老同学有一次欢乐的聚会,喝了好多好喝的酒,在老板娘的小酒馆中抒发了自己长期苦闷的心情,把这么多年很多别人不知道的事说了出来,还吃到了自己年轻最爱吃的白果,甚至之前说过,如果人生中最后的晚餐也是白果就好了这样的话,结果,一语成谶,白果果然成了人生中的最后一餐。
但是我为什么觉得在老友家中死去是对丸田最好的安排呢?
如果当晚他没有喝醉,没有在老友家借住,而是回到了自己又小又破的单人间,那么经过那一晚幸福的聚会以后,丸田老人的生活还是会被打回原形,独自过着孤独贫困的生活,直到死去的那一天,可能都不会有人知道,可能会像警察说的那样,只有福祉会的工作人员单独送葬。
所以编剧安排他死在老友家,死在借住的那个晚上,因为他的生活在那一天结束是最幸福的,所有的遗憾都圆满了,见到老友,抒发苦闷,死之前都是开心幸福的。
而且由于死在老友家,那天刚好平田爷爷的子女就上交车钥匙的问题召开家庭会议,所有的人都到场了,才有了后面全家人来给丸田送葬的场景。
而且,丸田的死,也让平田爷爷意识到,自己之前讨厌的这个家,是多么的温暖,虽然他之前一直觉得这个家乱七八糟,子女一心想让他交出车钥匙,不让他开车,不让做他自己想做的事。
但是他还有爱他的妻子,关心他的子女,还有孙子孙女承欢膝下,虽然他之前一直觉得孙子不过是子女用来监视他的。
编剧用丸田的死来告诉平田爷爷,告诉观众,生活中就是得有很多小小的不如意,小小的遗憾,才能叫做生活,或者说人生的各种不如意和遗憾才是你生活下去的各种动力,如果你的人生都圆满了,所有的事都如意了,该说的话都说了,想吃的东西都吃到了,额。。。。
那生活对你来说还有什么意义?
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撰:曾是以为孝乎?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貌,小车无辄,其何以行之哉?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人焉廋哉?
人焉廋哉?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君子不器。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子曰:“君子不器。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已者。
过则勿惮改。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大哉问!
礼,与其奢也,宁俭。
丧,与其易也,宁戚。
”
人到老年,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古怪毛病,有身体上的,也是性格上的。
比方说我的奶奶,80岁了,前些年还是身体硬朗,精神矍铄,近一两年来就经常抱恙,身体就像长年累月作业后的机器,经常性的出现些小毛病,严重的时候总是躺在床上,有气无力,说话的声音如同蚊子叫声,尽管如此,她却仍旧坚持住在老家,不愿意搬到城里去。
这是她的老毛病了,持续了很多很多年,以前拗不过后人,也会偶尔去城里住一段时间,但总会自己跑回乡下。
她喜欢老物件老故事,听没人听花鼓戏,一件衣服穿几十年,早些年身体尚好时,每回喝了酒,总会念叨着过往年岁里那些陈谷子烂麻子的旧事,激动时,双目怒睁,动情处,两眼泪流。
她总不愿承认自己老了,凡事总还要争个明白弄个清楚,被子孙辈怼回去后,又急得像个小孩,有些时候,又落寞委屈的让人心疼。
当老人老得像个小孩,身边的故人一个接一个的离去,深知自己离终点其实也不远了,但承认自己老去的过程还是那样艰难,于是总显得有些不安分,执意去做一些从前得心应手如今越来越力不从心的事情,就像是在对抗时光一样。
电影《家族之苦2》中周造就是这样一个老头,固执蛮拗不安分,每天在家里板着面孔,假装着“耀武扬威”,耍着一家之主的“威风”,其实也知道自己年事已高,有些事情是该放弃了,可就是忍不住要由着性子的去坚持。
在电影里,对周造而言,这件表明自己还没有老的事情就是开车的权利,毕竟人老了,家里的老被他开得伤痕累累,经常性的发生一些碰撞,家里大大小小都非常担心。
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老父亲坚持开车一事,惊动了全家上下所有人,大家商量该如何劝服老头,但又不知道该以什么样的身份去管束曾经是一家之主的父亲,于是互相推诿,互相“角力”。
像第一部一样,《家族之苦2》就以一个小事件为由头,在电影的前半段引发了一连串啼笑皆非的家庭“笑话”。
在一片笑声之余,体会到的是满满的温情和对死亡对亲情的触碰。
故事的另一条线,是关于一个孤寡老人的离世,他是老爷子的中学同学,七十好几了,还穿着荧光服在烈日下干着疏导交通的工作,他曾是富人子弟,后来家里工厂经营不善而倒闭,家道中落,妻离子散,无人依靠,到老了只得一个人蜗居在一间出租房内,干着最苦最累的活。
老爷子一开始遇见他的时候,心里面一定是复杂的,一方面带着某种优越感,毕竟如今自己的家境好过昔日同学太多,一方面也有侧隐之心,重遇老同学也有某种重回青春的痛快,他立刻张罗了一次老同学的聚会,酒过三巡,往事上头,老同学说起自己这些年来的遭遇就像是讲述他人的故事一样,让人不忍泪下。
山田洋次的电影总是处理的那样点到即止,在最残忍最戳心的时刻仍旧有一股子老玩童的心态。
老爷子把醉醺醺的老同学带往自己家里留宿一夜,没想到第二日一早,他已经死了,身体已然僵硬,即使是如此严肃而残酷的故事里,电影依旧为这场戏埋藏了许许多多的笑点。
当老爷子得知同学离世的准确消息,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啊,又走了一个。
到了一定的年岁之后,生与死会看得很淡很淡吧。
电影最大的泪点是老同学的告别仪式上,一家人都出席了这场告别仪式。
老爷子此前说:觉得自己应该去送一送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重逢,又最后死在自己的家里,也算是一种缘分。
他没有亲人相送,这些仪式性的事情还是需要人去完成吧。
儿女们都出席了让老爷子很感动,在告别仪式上,老爷子带来了同学生平最爱吃的银杏果,铺满了一棺木,他给同学唱过去年岁里他们唱的歌。
这一段戏看得人忍不住泪流满面。
而下一个镜头竟然是火葬时,熊熊烈火下,银杏果在安详的同学脸庞边噼里啪啦四处炸裂的画面,老爷子怯怯私欲,想到这个画面竟然又狡黠的笑出声来,此刻的观众们大概就像我一下,笑出眼泪。
当老人老得像个小孩,死亡在他眼里也并非那么庄严那么肃穆的事情,也是可以用来开玩笑的。
电影处理的总是那么准确而微妙,多一点就有些戏谑,少一分又过于沉重,就是那种恰如其分的拿捏,一切都那样的乐观和开明,即使是面对死亡这件事情。
看电影《家族之苦2》是一次笑泪有加的愉悦过程,没有任何的大道理也没有那些深刻的人生感悟,就是在那些信手拈来啼笑皆非的生活碰撞里,触碰到了最温情的时刻。
尽管总是拌嘴赌气,回转过身时,老爷子也偷偷的对子辈们说过这样的话:“你们都是好人啊,我真的是幸福”,当老人老的像个小孩,实在是太可爱了。
头图:《家族之苦2》海报你还可以:从此故乡是路人并没有什么可以从头来过的人生
在我有限的认知中,我认为日本人处理死亡的方式有两个独特之处:一个是唯美化一个是幽默化《家族之苦2》就是一部将死亡以及生活中各种艰难困苦幽默化的电影。
父亲在葬礼上露出笑容,就让人想起《入殓师》中当遗体被清理干净并装扮如“生”之后家人们都开心了起来。
但两种“笑”,给人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感觉。
《入殓师》整体上的情绪是悲的,“笑”只占一小部分,但它“悲”的时候是纯粹的悲,“笑”的时候也是纯粹的笑。
而《家族之苦2》中的“悲”和“笑”却都不纯粹,两者往往交融在一起,呈现非常含混、暧昧的状态。
特别是在这个镜头(17年最令我惊喜的镜头):
在楼上的房间里躺着父亲老友的尸体(这在画外),右边前景里女婿在安慰被尸体吓到的妻子,左边前景里父亲因为大便拉不出来而躺着休息(他已经被告知老友死去),中间后景里大儿子和大媳妇在迎接小媳妇,大儿子在夸奖弟妹,笑得不亦乐乎,而大媳妇却因为尸体而忧心忡忡。
这个镜头里有四个表演区(包括画外空间),他们在做着各自的动作。
在一般的电影中,一个意外的死亡事件发生,画面中的所有人物动作都应该指向这个事件。
但在这里却没有,这个镜头中的人物有着各自的情绪,没有因为死亡而荡起悲伤的涟漪,导演甚至一首配乐都吝啬于使用(配乐极易赋予所有人物一致的情绪)。
如果从戏剧理论的角度来看,所有人物没有向心力,整个“场”是失败的,是崩塌的。
但恰恰是这个“场”的崩塌,让这个镜头更接近于杂乱无章的生活本身。
再看结尾父亲和老友的“体操”,这本该是非常煽情的桥段,却被导演处理非常克制,而最后父亲的笑容,也并不是一种彻底的释然。
导演将悲苦的场面幽默化,但这种幽默却带着生活的五味杂陈。
上次搭火车回家的时候看的是小偷家族,因此对日本电影有了一定的好感。
这次车上看了这部家族之苦2,一样是日本电影,一样是描写家庭的,一样对人物的感情有这极其细腻的描写。
非常值得欣赏的一部电影。
全篇充满了日式的幽默,各种有趣的桥段充满了影片。
但同时有着深刻的思考,关于家庭,关于社会,关于人生。
是一部有趣又有意义的电影。
影片中人物的刻画非常成功,通过一些小小的细节,人物的表情,小动作,说话的先后,每个人的性格就描绘出来了。
各有不同,但也不是非黑即白的简单刻画,有优点有缺点,都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影片的发展是由一件事情开始的,老爷子不愿意上缴驾驶证,家人担心他却缺也劝不动他。
影片到了最后,问题也没有解决,但这个时候,观众并不会过分纠结这个问题,因为一个大家庭,人和人之间,必然有差异,必然有矛盾,但只要家人之间是相互关心,相互照顾的,这就依旧是一个温馨的家庭。
本片片名为家族之苦,表面写的的是苦,实际上展现的却是家人之间温馨的日常。
日本关于家庭的片子貌似挺多的,可能也与日本目前人口负增长有关,政府大力鼓励生育。
就算在现在的中国也有很多的年轻人不太愿意养孩子,当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和价值观,这是值得尊重的,但拥有一个大家庭,拥有关心自己的亲人,也许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日本2017年喜剧《家族之苦2》,导演是86岁高龄的大导演山田洋次。
日本有句老话叫一生悬命,翻译过来就是拼命的意思。
这么大岁数了,还那么拼,让大把虚掷光阴的我实在汗颜。
日本人拍的喜剧也看过不少了,貌似只是生活中一些令人会心一笑的点滴,没有国产喜剧的生动洋溢的喜感,更不用说没心没肺的无厘头了,都说日本人没有幽默感,大概确实吧!
不过,这部剧还是值得一看。
音乐久石让,从配器及作曲风格上,明显与前不久看过的《明月几时有》的节奏近似,片尾一段,让人如躺在一条晃荡前行的小船上,促人奋进。
顽固、任性的典型日式父亲,有个精明强势的女儿,还有微笑如清水的儿媳。
没有新鲜事儿,无非是日常生活的家长里短。
但角色之间的化学反应和生活化的喜感拿捏精准,才见功力;就算引入寡居老人的社会话题,也控制在家庭喜剧的范围内,不煽情、不过多讨论。
电影中随处可见这种熟悉的“提醒”:送鳗鱼饭的外卖小哥;父亲窘迫时必定大喝一声,然后在楼梯跌倒,更何况,角色本身既有从琐碎生活自然生发的真实感,又有恰到好处的戏剧感。
不寡淡、不过火。
拿捏精准,才能有生活化喜感,信手拈来:一个动情点过后,马上一个喜感包袱甩过来。
这是山田洋次让我看到的生活,笑着笑着就哭了,哭着哭着就笑了。
影片前面部分延续第一集的喜剧方式,围绕着不让父亲开车一事,一家子女也是费尽心思。
桥爪功饰演的平田周造老头带着红颜知己想去吃天妇罗的时候碰到了高中同学丸田先生,于是约之开同学会,三人再聚喝小酒,忆往昔峥嵘岁月,酣畅淋漓,深夜陪之回家就寝,第二天发现猝死在老头家中,本来想劝老头放弃开车而聚集在一起的一家子女突然变的凝重了。
固执的平田老头导演一贯的成熟场调,从丸田先生开始本片画风开始变的有点沉重。
从老头叙述中得知丸田人生起伏,也是大起大落,年轻时候世家大族,中年经营房地产遭遇房产泡沫危机而破产,妻子离婚,女儿失联,晚年独居一室,可谓落魄凄凉。
平田家族的人丁兴旺和丸田的老无所依,真是对比鲜明啊。
从平田的叙述中了解丸田年纪大了有个坏处,就是经历的事多,经历的痛苦也会多,如果无处发泄,深藏心里,唯有等时间消化吧。
倘若一生郁郁不得志,更兼之老无所依,就更觉凄凉了。
丸田先生此时遇到了平田老头,后者想方设法为丸田创造快乐,酒馆喝酒时叫老板给足银杏果,银杏果就酒,真是极大满足了多年不得志的丸田啊。
带点回光返照的内心艳羡心里很苦的人,只要一丝甜就能填满吧。
最后一餐能有如此相聚,死后还有好友全家送葬,还有这么多的银杏果,想来丸田先生的应该是很幸福的。
送殡时候,平田带来银杏果陪葬,在火化的时候噼噼啪啪爆了起来,这段带点戏谑的处理,有点调皮,反倒显得豁达。
火化时候的噼噼啪啪对日本的老年化问题和沉重的工作强度,导演几处镜头点到为止,比如儿媳的医院满是病患老人。
儿媳回家看望外婆,妈妈也是只有一人陪伴。
而在丸田猝死之后,平田感慨日本的制度就是让人工作到死啊!
其实是丸田为了尊严拒绝了低保生活,典型的日本人设:死都不给人填麻烦。
反问工作到死的社会私人以为这似乎是导演的意图吧。
劳动强度过大,工作到死似乎是当今日本的常态,导演借机反问一下,这样的社会正常吗?
【老无所依】年轻的时候我们有大把的时光去荒废,沉迷于游戏、酒精、赌博和金钱,死亡终究离我们太远。
随着步入中年(按联合国的定义),随着日渐增长的油腻和功利,随着身体各项功能的日渐下滑,发现死亡是随时会到来的。
这事不着急,到时候想躲也躲不开。
只是想想年轻时候太多的欲望太多的想法,到了未能如愿,晚年空有悔恨空有不如意,空有孤零零一人的悲凉郁闷,倒难免是让人后怕了。
众生皆苦,有时候我也会想,如果能在美梦中一睡而不再醒来,这大概也是一种恩赐。
【导演的小调皮】死亡是很沉重的事,但山田洋次用一种惯有的手法喜剧化了。
本片中最典型的是在丸田死后的那一段。
一家人先是失措,护士儿媳的确认,派出所片警的滑稽表现,救护车医护人员对家人的询查造成的错位冲突,邻居的观望,鳗鱼饭外卖小哥的夸张反应,这一段几个场景的错位表达中和了丸田死亡的沉重感,增添了不少喜剧化处理方式,真是让人笑中带泪。
导演真是调皮。
最戏谑的是最后一段,当丸田尸体送进去火花的时候,丸田为了逝去的纪念放了满满两大包的银杏果,结果火花的时候噼噼啪啪爆个不停,吓的火化工以为是恐怖袭击呢。
这种现实主义的滑稽桥段,在《家族之苦》第一集就表现的淋漓尽致了。
既不是无厘头似的爆笑,又带有日常生活的熟悉感,又不带特别烂俗的煽情方式,如果加点深度的故事情节,这样的手法就相当高级了。
年近九旬的山田洋次导演真是调皮啊。
1.狗 涂涂 不见了 很可能死了 时间在悄悄地过去 想到结尾时老爷子说的一句 很快就轮到我了吧2.弟弟也打棒球了 哥哥当年是替补 弟弟陪他去比赛 现在弟弟是四棒强打 穿着哥哥同款棒球服 哥哥陪他去比赛 同样是骑着自行车 孩子就是这样悄悄地 突然长大的3.两个儿媳妇的头发都留长了4.妻夫木聪从没有稳定收入 让母亲担心的小儿子 变成了钢琴店店员(也可能是店长) 考虑和岳母同住 也和妻子要宝宝了5.奶奶的写作老师没有出场 那个儒雅老爷爷很可能就是第一部里那个邀请奶奶一起住的没点明的朋友 这部里留白了 很好6.去世的老爷爷是不是上一部的侦探(存疑) 但同样是娶了校花 同样是离婚了7.以及 这集终于吃上了鳗鱼饭 舒心
更喜欢第一部
没第一部好
比起第一部来,这部在对日本老龄化社会的关注更加深入了,特别是家庭在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即使有完善的福利政策也不能保证悲剧不会发生,唯有爱与关怀才能在人生的暮年找到归宿,情感控制一如既往地优秀,常常通过不经意间的简单话语就推动了情感的延伸,期待老而弥坚的导演能再拍一部
本来觉得如此凄苦的一生,涉及生死,即便是喜剧式的哀乐人生处理,也过于嬉笑,太轻。但想想已经那么苦了,最后一顿饭能吃到银杏果,能有朋友相送,好不容易能一醉解忧愁(彻底的),也挺好的。家族之苦,能有家族,终归说的是幸。只愿自己最后一顿饭也有酒有笑。
感觉半中央突然换了个主题似的
笑点更甚,泪点却也多了起来,爷爷的很多特写镜头,都是迟缓、落寞,老去的无奈都能溢出屏幕。
比上一部多了点批判性,有几处几乎要喷火了
把死亡拍成温情的喜剧,也是很难吧。
对于怕麻烦别人的日本人来说,没有比死在人家家里更麻烦别人的了。好在是高中时候的挚友,才得了一个圆满的结果。然而更多的独居老人呢?唉
很平庸
不是很理解日本人的思维方式。第一部说了爷爷奶奶的离婚,这一部说了老人家的孤独和衰老 还有一场突如其来的死亡。再次在家庭聚会上出现的鳗鱼饭外卖小哥,总有种不期而遇的感觉。温情、诙谐、探索生与死,我大概知道山田洋次想要表达什么,但是我并不是很习惯这样的表达方式。
好差。大家真给面子。
家族之情犹如一盘白果,噼里啪啦炒(吵)过之后,方觉苦中带甜。
驾照危机和蹉跎故友的严肃家族会议,银杏果,鳗鱼饭,齐抓嫌疑犯。比第一集要更自由散漫,差了太多,从中段所有人聚一块胡闹才开始好玩起来,但友情亲情无奈皆在,欢笑面对,还是很暖心的
山田洋次真的老了,一而再再而三的让突然的死亡成为家庭片的主题,这家庭片未免也太沉重了。
好矫揉造作
诸位这一顿拼命耍宝,没怎么乐额,前面大半段太冗长太无趣了……;又见鳗鱼饭
可能看过前几部,这一部差强人意,喜剧调侃讽刺不断袭来,失去以往日本电影里挖崛人性,内心世界情感处的缺失,让人无法深入,失去本片原有面貌与叙事风格,无法共鸣。也许是原班人马缘故,本身很期待,看过他们内敛沉稳和蔼的前部电影《东京家庭》,在回头看算是继集吧!无法融入呀!
既然照搬了1的模式,就原谅我给不了五星……(ps, 美嘉真心好热……)
非常失望的给下两星。山田洋次什么时候也变得这么水了,那些明显就能看出是故意制造出的洋相、误会足足撑过两个小时,所谓的家族之苦一直停留在表面,所有演员都努力饰演着剧中人该有的样子而非真的与角色融为一体。但观众也真的是好骗,生拗硬造的梗也可以笑的人仰马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