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欲横流,鸡血和狗血齐飞的片子。
帅哥是不能比比较的。
我本觉得明道还算人模人样的,但一和彭于晏组队,就人模狗样了。
尤其还在片子里面装b。
别以为脱了眼睛就是超级无敌小乌龟呢。
撇开明道那部分。
整部片子还是能热血的。
个人觉得片子爱情和友情处理的很初级,亲情倒是处理的很高级。
小葵和小玲、大杰和爷爷两段算是异常亮点的。
其余基本都在打酱油。
尤其是阿信。
ps:关于尽在咫尺的爱恋,俗称暧昧,能把他拍的如此的让人不共鸣,也是一种本事。
先说点和电影无关的闲话。
去看这部电影前,想买点吃的,记得上次看《阿黛拉的非凡冒险》,左右两边的人都在吃东西,饿得我肚子咕咕直叫。
这次长经验了,先去买点儿吃的。
兜了一圈,发现实在没特别想吃的。
后来就在广良兴买了点儿土耳其无花果干,结账时发现好贵。
那个贩卖的阿姨说:你真会挑,这东西很好吃的。
付完钱回来,她问:要不要封口。
我随便一说:那就封吧。
她说:你肯定是买给女朋友吃。
我说:是我自己吃。
她怪怪地看着我,笑着说:怎么会?
自己是舍不得吃这么贵的东西的。
我心里说:我真是买给自己吃啊,难道不可以?
我没有女朋友,也没有男朋友。
可这时,我已经不太敢接触她的眼光,恨不得自己挖个地洞钻进去。
这么贵的东西,不该买来自己吃,要么买来送给别人吃,要么与人分享,自己吃就是暴殄天物。
真是羞愧啊!
突然觉得自己真是好自私、好无耻、好孤僻!
进影院后,费了好大劲才撕开封口,一吃,好甜,还真是适合女孩子吃。
太难吃了!
还有,那个快乐柠檬的岩烧绿茶,口味更是古怪,我只喝了两口,剩下的只好扔进垃圾桶了。
这部电影就是看偶像。
台湾电影有它的特色,剧情很弱;剧中人物会不时地情绪很激动,他们爱哭,这部电影里还把笑作为哭的一种表现形式;结局大多是美好的;偶像的特写镜头很多,放在大银幕上真是惊人的赏心悦目。
不过,我有点儿怪癖。
看着明道大大的鼻孔,竟没发现有鼻毛露出,修剪得真好;彭于晏的眉毛和鼻头长得都很有特色,不过最有特色的是他很窄的锥子脸;郭采洁,我开始误以为是曾轶可,她俩发型真象。
常给年轻偶像大特写也就罢了,为什么还爱给老年的郎雄大特写呢?
这是不是太残酷了些。
看完电影,走出电影院,长嘘一口气,发现回到真实的,不那么矫情的现实世界真好。
以前一直搞不明白为什么剧情真实性差、念白呆滞腔调古怪的台湾偶像剧会那么火,那么受欢迎。
前两年的《九降风》、《阳阳》、《听说》看过后都能令人感到一股清新之风;今年的《近在咫尺的爱恋》虽然尚存在一些不成熟之处,但是整体感觉也是那么一股清新的风吹过。
思索一下,原来如果这种以青春偶像为外衣的台湾片,如果主创够真诚,那他们就能够触摸到观众一块独特的神经地带。
这个地带很敏感,却因人而异。
很多人都在不经意的时候让这块地带脱离了。
本来我们每个人都是有这块地带的,纯纯的倾慕之爱和纯纯的热血之情。
这两种感觉正是本片所重点渲染的两大情感核心。
影片脱胎自导演程孝泽大学时拍的一部短片,是一个关于记忆和遗忘的爱情故事。
这个短片被拓展成了本片中明道饰演的专业拳手阿翔和苑新雨饰演的小提琴女生姗姗这条线。
于是观众会感觉到如果把这两个人的故事单独拿出来,也会很完整、很干净、很有故事性。
这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关于“纯纯的倾慕之爱”的青春偶像剧套路。
纯爱指数和纠结指数都算得上是纯爱题材里比较高的了。
阿翔车祸的后遗症,比较符合纯爱系绝症男的前提,但是由于阿翔是拳手,自我的精神力比较顽强,拯救与自救的关系便稍微模糊了一点儿。
在姗姗和阿翔的共同努力下,阿翔逐渐从失忆的苦恼和过去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虽然一开始觉得姗姗和阿翔之间的相遇、相知、相恋过于偶像化和理想化,但是当最后真相大白的时候,观众会发现一切偶遇原来都是必然。
这段浪漫的小纯爱,在长片中贡献了一丝短片的灵动气质。
可是纯爱题材毕竟只能做到偶像剧级别,想要像日本纯爱片那样在票房上有所作为,咱们的市场环境也还不允许啊。
(日韩那种绝症纯爱片在内地虽然有人喜欢看,但是却很少有人花钱看。
)从小受好莱坞商业电影影响颇深的程孝泽选择了为影片加入另一条线和拳击元素。
于是本片绿叶胜红花的彭于晏&郭采洁组合登场了。
尽管是为了扩充内容而加入的,但是由于演员的演技出色,并且两个角色(大杰&小葵)设计出彩,这两人无论从戏份还是从吸引人的程度上都超过了原短片的男女主人公。
影片甚至一度成为了由彭于晏主导的个人戏。
这两名角色担负的任务可谓相当之重,大杰屡败屡战只为了“赢得一场胜利”,小葵为了帮助大杰提高拳击能力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如此为了一个简单的信念而拼命,绝对称得上是“纯纯的热血之情”。
而两个角色间一直不被挑明的关系,又很符合另一种形式的“纯纯的倾慕之爱”。
这种打着“哥们儿”旗号的暗恋情缘在影视作品里也算是屡见不鲜了哈。
两个人之间那些可爱的“斗智斗勇”,虽然没能摆脱青春偶像剧的那种“小家子气”,但是只要习惯了那古怪的说话腔调,也可以接受这股调皮的清新小风的。
彭于晏的演技和肌肉秀可以算是本片给人最大的意外了。
如果只是从外表来看的话,彭于晏怎么着都属于那种弱弱的,单靠外形就可以通杀青春偶像剧的大男孩儿。
不过从《听说》起,彭于晏就开始展示了他的一种个人魅力—-类似杰克-吉伦哈尔的那种“坏坏的可爱”。
这种东西说残酷一点儿,就是一种天赐。
国外N多年也就出了一个杰克-吉伦哈尔,华语影坛估计几年内多半也不会再出另一个彭于晏了。
既然彭于晏能够把独特的小男生顽皮感演出来,那么他也一定可以掌控一些更为普遍的情感。
于是我们看到了彭于晏在爷爷床头的那场哭戏,见证了一个青春偶像对自己演技的宣告。
撇开这些不谈,就只看看彭于晏脱去上衣,大大方方展示上半身肌肉线条的那份自信,便能体会到其对自己的事业抱有的那份责任心。
(比同样为戏健身的吉伦哈尔要强一些)不过肌肉好练,拳击难学。
彭于晏的拳击动作很多地方都还是很业余的。
还好导演给其角色的设定就是一个业余的热血选手,倒也符合了他目前的拳击水准。
本片有纯爱、有热血、有青春、有感动,但是仍然会让部分观众觉得很难接受。
一方面,自然是因为导演和主演都还年轻,经验上还欠缺好多。
他们可以在某些小段落里闪光,也会在某些小段落里拖泥带水。
最让人觉得有些失望的是,有些段落明明已经通过环境、角色的行为、表情等画面元素把意思表达清楚了,可偏偏还要让角色用一大段一大段的念白来“补充几句”。
这种重复性表情达意,自然会影响到影片给人的“感觉”。
本来是一个需要用心去品味的画面,却偏偏被强行灌耳的台湾腔“一语道破”。
多泄气哈!
不过据说,如果角色不用台词重复一下画面意境,某些90后便理解不了。
难道影片的目标观众真有那么低么?
个人保持继续想不通的权利。
另一方面,由于内地教育体制的缺陷,在本应经历“倾慕之爱”和“热血之情”的年岁里,我们绝大部分人都被各种考试压得透不过气了。
很多人其实都是和这两种情感擦肩而过的。
成年后回想自己能够抓住这两种情感的时间,大多数都不会超过1年吧。
这两种情感在内地75后、80后、甚至90后中都是极度缺乏的。
试想,如果自己的“倾慕之爱”和“热血之情”在尚未萌发就被掐死的话,10年后再去看别人的“倾慕之爱”和“热血之情”,还会有触摸内心敏感地带的感觉么?
为了彭于晏来看的。
竟然看到了副线秒杀主线的好戏。
本来明道和小提琴手的故事应该是主线,因为实在太闷,明道的演技又呆呆的,结果被小彭和郭采洁的这条线占尽先机,大杰可爱帅气的感觉被小彭演的活灵活现,郭采洁也本色演出,总之这对本来的男二女二逆袭了!
吐槽一下,最后一场对决,小彭露出超级明显的、均匀好看的八块腹肌,明道,说好的腹肌呢?
你TM骗观众呢,明明只有一块腹肌好嘛?!
作为拳王,你的腹肌呢?!
以前一直都没觉得原来台湾电影那么文艺,像花吃了那女孩,听说,恋爱发音,还有最近桂纶镁那个,突然发现,原来台湾电影那么文艺,我写过听说的影评,因为那个片子喜欢彭于晏喜欢的不得了,这部片子,看完了就更喜欢明道了。
台湾电影的题材几乎都是以文艺为主,而且多数都拍的很干净,很温暖,让人看完像感觉很舒服,喜欢这样的电影,很清淡。
前些天跟一个台湾的文化界人士聊天,谈到了台湾的电影,他说台湾电影的追求和内地不一样,内地是追求票房,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台湾电影人只希望自己电影拍出来不赔钱就好了,他们的资金筹集也是化缘式的,还有各种基金的支持,出资者一般也不会以投资回报为目的,赔钱很坦然,像《海角七号》、《艋舺》那样赚到钱的则是意外惊喜,正所谓胜故可喜,败亦欣然。
他们对内地的投资环境和电影产业发展很羡慕,但也本能地排斥着。
所以在两岸三地一片商业化浪潮的席卷下,台湾电影依旧保留着自己艺术追求上的纯净,能够产生像《练习曲》、《不能没有你》、《爸,你好吗》等这样的基本没有市场化诉求的艺术电影,这是一块净土,尽管已经奄奄一息。
而像侯孝贤那样的大师级人物,则因为放不下架子去求施舍,几年难得开一次工。
于是每次看台湾电影都像是向彼岛上坚守的电影人投去的哀怨一瞥,我读懂了你们的矜持,却读不懂你们的执着。
对于电视综艺和偶像电视剧高度发达的台湾文化产业来说,电影的娱乐属性已经被边缘化了。
《近在咫尺的爱恋》因为有内地的投资,需要面对内地市场,所以在娱乐化上是有追求的,但这个追求也是少了些刻意,不刻意讨好观众,也就减少了雷人指数,很多电影看上去雷人,就是因为创作者讨好观众的企图超出了个人能力范围极限所致的。
《近在咫尺的爱恋》最大的问题是出在节奏上的,情绪铺垫繁复,叙事拖沓,用力散,但这是在可接受范围之内的缺陷。
看这样的电影犹如在一个老唱机上听现代音乐,有时会丢转或失真,但也不失为一种味道。
一个大学校园剧,却不见校园只见一个拳击社,场景、人物和事件都高度集中,从而让这个叙事空间显得简陋而呆板,但是这反而得到了一种专注和单纯,就像以前看的那些台湾言情剧一样,一些不食烟火的痴男怨女,在一个封闭的环境设定下做着感情四则运算,用简单而重复的方式推演着唯一的结局。
过程是无惊喜的,却有着可意会的情趣,于是在这个慢条斯理的过程中,导演用文艺青年的方式讲述着一个力图商业但又不刻意商业的青春爱情故事。
对台湾偶像剧没有关注,所以对于两位男主角也毫无认识,只是前不久看过一支桂纶镁和彭于晏出演的口香糖广告,很喜欢,于是记住了这个眉眼清秀但带点邪气的漂亮男生,而他在片中角色也确实比明道更讨好一些。
两个男主角担纲的电影,自然会想到香港电影的双雄模式,设想着他们最后的对决或携手力战强敌的场面,但用贾樟柯的话讲:“你猜不中我们的结局。
”他们各自克服了自己的心魔,也各自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从两个方面诠释了珍惜眼前人这个被人讲得烂俗的感情真谛。
本来中国人拍拳击就如美国人拍乒乓球一样让人觉得隔靴搔痒,如果用一场被充分酝酿的拳击赛作为情节高潮的话,应该是难逃吃力不讨好的结局的。
影片最大的惊喜来自于给彭于晏配戏的郭采洁,这个小萝莉实在是极品的可爱啊,从语态到神情,都是那种恰到好处的甜而不腻和清新爽洁不紧绷。
我发现大家越来越不会表达爱,即,不会讲关于爱的故事。
昨天去看奥涅金,芭蕾舞剧,用舞蹈和表演讲了一个爱与不爱的故事,我向来喜欢话剧和音乐剧,我总觉得形象表演虽然直观,却不如话语文字有穿透力,不过昨天真是刷新了我的认识,舞蹈和音乐本身,就能讲好一个故事。
今天去看了这部电影《近在咫尺的爱恋》,按理说电影的表达要比舞蹈更直观有力,表达手法也更多样,但是这次电影却败下阵来。
电影讲了一个极其无趣的故事,女喜欢男,男要么是不知道,要么是忘记了,于是女极力启发男、唤醒男,最后,终于成功了,喜欢的人都在一起了,剩下的所有配角不知所踪。
你喜欢的人同时也喜欢你,这是多么小概率的事件;喜欢你的人却失忆了,这是小概率中的小概率;最后,这个人居然又重新喜欢上了你,冲破重重阻力和你在一起,这个概率,你赶紧去买彩票是正经!
电影也在于讲一个故事,所以你要拍电影的话,先要有一个好故事,然后想着怎么把这个故事讲好听。
但是你没有好故事的话,千万别瞎编,编不出来也别到处抄别人的,求你了。
开场五分钟以后就知道编剧要讲什么故事了,以及,他为什么要讲这样的故事。
四个主角全都是flat character,就是说,角色特征用一个词就能大体概括,大杰(编剧怎么想的,听上去像大姐)是有勇无谋,阿翔是没落英雄,小葵(编剧你这个日控!
不带这么编排Aoi!
)代表活泼少女,姗姗则是文弱淑女的化身。
嗷受不了了编剧是只上过初级班么?
为啥写这么直白单一的人物,单一也就罢了,还是这么常见的人物性格大姐鲁莽,阿翔稳重,小葵开朗,姗姗文气.......你再写下去就会变成一年级的作品了。
结果还真是,开朗的暗恋鲁莽的,文气的喜欢稳重的,鲁莽不解风情,稳重患得患失,爱情主题有了,再套一条拳击的故事线,故事发展过程中加一些莫名其妙的机缘巧合,附带着一些搞笑情节,找几个明星演出,就可以卖座了,于是,咳咳,此处文案一定会写“他们四个人纠结的感情故事就此开始”.......嗷你莫要讲故事了,你拿个绳子勒死我是正经......我能理解你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故事,我现在也是每天做些鬼也不要看的片子,谋生计促使每一个人不得不按社会运转规则行动。
但关键是,我们俯仰之间的每一次呼吸都在吸入灰尘,可这不妨碍我们做得更好一点。
魏德圣拍海角七号也只是应付差事而已,但是结果是应付,作品不能应付。
我们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作品看起来不那么乏味。
比如说可以不用flat character,塑造一个round character虽然费神费力,但是故事会好看很多,情节也会多些起伏。
而且,不管多少生计压力压着你,你一定要坚持,讲一个好故事。
你想要讲一个爱的故事,那你就去生活里找。
最有想象力的是生活,你要是找不到好故事,那是你没有好好生活,或者你没有好好观察生活。
平淡生活也有天水围的日与夜那样感人的讲法,轰轰烈烈的生活就更多了。
生活的实际,一定比你坐在桌前闷声苦想地有趣地多。
设身处地,把你放在爱的处境里,要充满真实的细节,让每个看到电影的人感同身受,头脑激荡:啊,我也曾是这个样子.......讲到人心里去的,才是好故事啊!
我喜欢能让我一遍遍思考的电影,说实话电影不就是为我们刷新认识的么?
你说电影带给我们的是什么呢?
要是只是爱情故事,那我出去采访,每个人讲得都会比你的有趣;要是为了看看帅哥美女演员,那我买个海报天天看不就得了;要是为了听ost,我直接买张CD不完了;要是只是为了呆在电影院里90分钟,那我换个地方不就结了,还清净呢......我真的扯远了。
我想说的是,你如果真的想要讲一个关于爱的故事,那就专心去讲好了,就像四月物语,通篇只讲一个暗恋的故事,只有一条线,也是好故事。
真的没有必要为了讲述所谓爱情而附加各种稀奇古怪的故事线---梦想、友情、青春.....你要是讲好了自然会有这些的,故事都没架构好,这些东西都塞进来了,我只能怀疑你的诚恳,很可能是为了填充时长才硬塞了这么多题材进来。
或者说,你写不出来,你根本没有爱过。
你在应付观众。
观众也会应付你。
好吧,我实在是太苛刻了。
我不喜欢不用心不诚恳的电影,所以这类一看就是为了档期赚钱火急火燎上线的电影我从来不喜欢,这次真的去看了,才再一次深深感到:我果然不喜欢看。
不过如果你不是为了电影而去看电影,而是为了和男朋友or女朋友多在一起90分钟,这也许没那么差劲。
片子情节松散,你们可以聊聊天,喝喝饮料,吃吃爆米花,即使打盹睡着了,睡醒了继续看丝毫不会跟不上情节发展。
而且屏幕上那么多明星脸,你们正好以此为话题,趁此机会多交流,增进了解。
综上所述,本片适合不看电影的人去看。
证明完毕。
+++++++++++++++++豆瓣观影志专场+++++++++++++++++++++昨天在国家大剧院看奥涅金,今天是豆瓣组织看电影,两场演出硬件条件迥异,可是我一样开心,前者是表演本身打动了我,而后者是因为,嗷,我总算是见到了影志。
事情是这样的,豆瓣前段时间logo上加风扇,影志说狂敲什么什么狂点左键多少多少下右键多少多少下给阿北发邮件就能换空调,我居然上当受骗了,这让许多人欢乐不已(小猫和tgm,我没说你俩)。
后来的后来的后来,我才发现上当了,输得好惨,鼠标坏掉了。
结果今天一进门,faint!!!!
居然是这么个童叟无欺的人,嗷嗷嗷,我居然败给这么个慈眉善目和蔼可亲的,真不值.....我可怜的鼠标,阿门......
其实在看电影的时候 并没什么期待 无非是俊男身边一大群美女 女主身影弱小 不被重视 最后在最失落最伤心的时候 男主突然出现 表白爱恋 一位优秀的拳击选手在发生车祸之后失去了记忆 甚至不记得自己曾经多么优秀 以及自己爱的女孩 而女孩神奇般的出现 靠近 最后鼓励他重新站起来 啧啧 简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剧情有点庸俗了 但整体还是很励志的 很佩服珊珊和小葵对爱情的态度 谁说女孩主动 就会显得不高贵 一个默默付出不计较回报 一个努力付出 争取幸福 要我说 得亏最后她们都得到了幸福 不然这电影 在我看来 真的是烂透了 看完电影我更深的体会到 幸福其实就在身边 只是可能我们都没发现那就是属于我们幸福 也许当失去了 才会知道珍惜吧 如果你真的爱了 付出了 就算是等待几年 对方杳无音讯 你也仍然会坚持嘛??
当他再次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 你 又是怎样的感觉 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剧情有点儿狗血,编剧拼盘的痕迹太重了,可能想要表达的亲情爱情友情太全面,结果就是都不够深刻,但是有些小细节小对白设计的还是不错的,比某些国产大片还是强很多的,起码它讲了一个很青春的故事,给了我一下午的好心情。
说说演员的表现吧,明道毋庸置疑是众多偶像剧出身的演员中演技非常不错的,不过这部片子里没有特别出彩的表现,可能是角色局限,外形就不是很像大学生,身材也不大像是个拳击手,但是卓越的演技也基本弥补了这些不足,有些细节的眼神处理的很到位;彭于晏也并不是很多人眼中的花瓶演员,演技还是可以的,个人很喜欢他在听说里的表现,但是他总给我一种他不是大杰不是天阔不是范达音,他是彭于晏的感觉;郭采洁的表现基本上是个本色出演,无功无过的样子;倒是这个从来没有听说过名字的苑新雨的表现略超出了我的预想,气质很古典清新,应该很适合古装,表演也很自然,给人一种很清淡很舒服的感觉;阿信,真是个打酱油的,本以为他会华丽的打个酱油(比如说慧眼发现小玲是个可塑之才什么的),没想到打酱油还真就是个打酱油的,一共也没几个镜头。。。
虽然我并没有被所谓的热血感染(可能是自己年龄的关系,认为为一件成功希望渺茫的事情花费巨大精力是件愚蠢的事情,甚至小命不保简直愚蠢至极),也没有被那些情所感动(小玲和小葵那段家人之间的理解交代的不彻底,大杰和爷爷那段不知是看过太多类似的桥段还是什么原因,总之没什么大感觉,前后两段友情都有点儿突兀的让人费解,两对的爱情也基本没啥大起伏和悬念,坐我旁边的mm在某场景时潸然泪下,我很诧异),但整个过程中一直是以愉悦的心情去观看,中间不乏大笑和小浪漫,演员还算养眼,节奏很轻快,还有一个happy ending,能使人心情愉悦又不至于之后有什么深刻的思考,很多小情节小对白还挺浪漫的,总体来说,片子很适合情人节时学生情侣们观看。
看看明道年轻的样子,陈家翔的那句“想哭的时候我就会笑”,让我笑喷了,不过事实证明是我肤浅了,这不只是一句矫情的台词,还是导演埋的一个梗,虽然不好笑,但是看到还很青涩的彭于晏,感觉还是好的,不过拳击在这里就是个噱头,给两位男主一个正面裸上身的理由,不值得较劲。
这部电影刚出那时,明道风头正劲吧,随着后来台湾偶像剧逐渐式微,明道的名气和号召力好像也弱下去了,后来的吴尊也是如此,反而当初一脸屌屌的,情绪演出很表面的彭于晏在几年内窜红,红到不行,给一线大咖轮着配戏,时间过得真快,在快速掠过的时间里,结果出现的速度也随之加快,明道此后还能在演技上超过现在一时风头无两的彭于晏么,大概可能不太会了吧。
爱看美男,爱看鲜肉,看到近在咫尺里彭于晏的腹肌,就看到了它的努力,努力都是有回报的,哪怕千分之一,终会来到的。
可爱的郭采洁!!!!这部片她才是亮点,其他的人剧情那简直是不予置评!
HI,你好,我叫XXX很高兴认识你~~~据说,鱼的记忆只有30秒...原来,我也用过这样的台词~~~
彭于晏的每部都会看呀,腹肌呀
相比彭于晏的N块腹肌,明道弱爆了。。
各种的不给力吧,但还是有一些诚意的,所以会越来越好的。
年轻就是有大把的时间用来挥霍吧。颓废与激情,矛盾的综合体,友情炽烈,爱情恬淡。
电影里演员的演技非常到位,出乎意料,很出色,为电影加分很多,本来一般的电影变得挺有意思。苑新雨很漂亮。。。
土鳖狗血
这应该叫送上门的爱恋吧~!?想不到像彭于晏看起来这么瘦弱的人,竟然也能演拳击手,而且还演得挺不错~
彭彭童鞋的身材,口水。
硬伤是做作的剧情。这帮台湾文艺青年呆在台湾就好了,别被内地的投资忽悠过来拍商业片。
台式温暖风小清新剧 不争气地哭了==
怎么说呢,电影有两亮点:一是彭于晏很壮,身材很好;二是郭采洁很可爱,演技不错。对,再没有了= = 整片就是收视率不尽人意的台湾偶像剧的影院版,然后男一号明道和女一号苑新雨把电影的质感搞得很Low。对,结局跟小S说的一样,熊抱转圈圈= =
就算是青春电影,也要会讲故事先吧!
无聊...
Eddie我爱你!!!!!!
台湾小情调,对于夏天,我们还是有应该记住的吧
最初只是为了某些人而看 最后却是稀里哗啦……
明道
挺好看的呀,为毛不全线上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