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子本身质量一般,况且是根据史实改编,剧情已经被大体框住了。
但这部电影(或者说是这段历史)更值得一提的是它在资本主义视角下的反叛精神。
一定程度上,“玫瑰岛”是后现代主义与解构主义对现行政治体制、民族国家、权力、自由的一次社会性哲学性反思与探讨。
即便是现代文明所谓的“自由民主”,在现行政治体制下,也是有边界的自由。
传播媒介对话语权的垄断在社会意识中赋予了政权以合法性。
“国家”的存在归根到底还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是暴力机器。
资本主义制度在短时间内不会消亡,玫瑰岛当然会被炸毁,但小国寡民的绝对自由也并非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但就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与认知水平而言,玫瑰岛出现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其本身挑战民主自由制度的实际价值。
在消费社会娱乐至死人们的思考能力被麻痹的当下,批判精神是每一个个体都不应该丧失的基本素养。
这是我在英国那些事儿看到的文章,也由此激发了我对这部电影的兴趣。
它披着喜剧的外衣,却有着悲伤的内里。
希望看到这部电影的人,能更好了解这段历史。
希望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也能对这部电影感兴趣。
正如莱蒙托夫的诗歌《帆》风浪在呼啸 / 桅杆在吟唱 / 它既不寻求幸福 / 也不逃避幸福脚下是蔚蓝的海洋 / 头顶是金色的阳光 / 但是它渴望狂风暴雨 / 仿佛在那里有一个宁静之邦---1960年某天,意大利工程师乔治·罗萨(Giorgio Rosa)凝视大海,突然有了个主意:他要建立一个国家。
这个疯狂的念头,来自罗萨对意大利政府的忍无可忍。
罗萨是一个海洋工程师,专门在大海上进行海事建设。
他很喜欢这个工作,干得也很不错,取得过多项专利。
但是,在海上搞建筑是个复杂的活,需要获得政府的层层审批。
一份份文件堆上来,工期无限拖延,最后罗萨想完成的工作很多都泡汤了。
政府不行怎么办?
哎,那就自己建国吧。
(玫瑰岛共和国)这不是一个妄想,因为从技术上讲,罗萨确实能做到。
根据法律,如果罗萨在国际海域建国,那么意大利无法对它宣布主权,也完全管不了罗萨的一举一动。
同时,作为海洋工程师,罗萨发明了一个叫“人工岛屿建造系统”的技术,还申请了专利。
根据这个技术,他可以在海面上凭空搭出一块陆地。
(罗萨和友人在玫瑰岛共和国上散步)下定决心后,罗萨说干就干。
在几年时间里,他找到一处绝佳的海洋区域,距离意大利的里米尼海岸有12公里,在意大利政府的掌控之外。
然后,他把自己从专利和工作中赚到的钱,全部投入“国家建设”中。
“建国”的方法是这样:罗萨找来4个朋友和一群工人,造了9根空心柱,往柱里放上多根钢筋,插入海床,然后用水泥填充,防止柱子被腐蚀。
接着,他们在柱子上搭了一块400平米的平台,建了两层房屋,还有两条楼梯和定泊点。
这就是国家的领地,一个离海面26米的建筑。
1967,罗萨宣布“玫瑰岛共和国”独立。
这看上去有些可笑,但罗萨是很严肃的。
他担任共和国的总统,而他的三个好友分别是财务部长、内务部长和外交部长。
部长们还成立了一个理事会。
玫瑰岛共和国的官方语言是世界语,国旗是三朵玫瑰图,官方货币叫做“Mill”(虽然从来没发行过)。
(玫瑰岛共和国发行的邮票)因为国家的特殊性,罗萨选择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在这400平米的领土上建了餐馆、夜总会、酒吧、纪念品商店和邮局等设施,满满当当,吸引游客们过来游玩。
很神奇的,游客们真的来了。
那一年,世界正经历着越南战争、民权抗议和布拉格之春,年轻人们渴望自由、平等和不受束缚,很快对玫瑰岛产生兴趣。
游人们一波波前来,总统大人与他们饮酒畅聊,共赏美景,感受乌托邦的美好。
那段时间,从玫瑰岛寄来的信,象征着浪漫。
信封上的玫瑰岛邮票和邮戳,则是乌托邦存在的美好证据。
不过可惜,好景不长。
意大利政府很生气,他们简直气炸了。
在玫瑰岛独立的消息传来后,意大利政客们嚷嚷,这绝对是罗萨想出来的逃税方式。
把旅游地点放在国家领域之外,可以享受着意大利旅游业的红利,同时不交一分税。
这开了一个可怕的先例。
后来,玫瑰岛又卷入阴谋论。
右翼认为,玫瑰岛的存在是为了给苏联核潜艇提供掩护,从而威胁到北约的安全。
左翼则担心,罗萨计划破坏南斯拉夫和巴尔巴尼亚政局的稳定,玫瑰岛是整个阴谋的一环。
多年后,罗萨的儿子洛伦佐·罗萨(Lorenzo Rosa)表示这些说法全是无稽之谈,是政客们想出来破坏玫瑰岛声誉的。
罗萨真的只想过上远离政府的生活。
但不管怎样,在当年,意大利政界达成共识:玫瑰岛不能留,必须把它毁了。
1968年6月25日,几十名宪兵和金融警卫队突然登陆玫瑰岛,赶走罗萨等人,接管小岛。
后面几个月,罗萨和朋友们作为“流亡政府”奔走呼号,但没有人听他们的。
到1969年2月11日,4名意大利海兵接受命令,带着3桶炸药,几声巨响中,摧毁了这个罗萨渴望多年的世外桃源。
玫瑰岛共和国就这样被消灭了,罗萨愤怒不已,称之为“意大利唯一赢过的战争”。
在爆炸中,罗萨的狗还被炸死了,更让他感到愤懑和不平。
几天后,一场暴风雨将剩下的断壁残垣彻底抹去,所有建筑都沉入大海,成为一个遥远的传说。
作为回应,罗萨打印了玫瑰岛纪念版邮票,描绘当时爆炸的场面。
但意大利政府毫不在乎,他们甚至寄了一封信,要求他支付炸毁玫瑰岛的费用,共1100万拉里(约人民币4.5万元)。
重新回到陆地的罗萨没有办法,只能认栽,在交完钱后的四十年,他也不再谈论玫瑰岛的事,当作心底的一块伤。
到2000年后,关于玫瑰岛的故事已经不再为人知,没人听说过,曾经有被压榨的中产能以建立国家的方式来抵抗政府。
但在2007年左右,随着越来越多的意大利人热衷于潜水,人们在里米尼附近的海底找到奇怪的遗迹。
破碎的墙壁,断裂的柱子,长水草的砖头,渐渐的,附近的老人们回忆起来,这片海洋的上方曾经有一个古怪的建筑,里面的人们做着乌托邦的白日梦。
于是,媒体们再次找罗萨采访,奈飞的电影制作团队也找到他,为他拍了一个叫《玫瑰岛》(Rose Land)的电影,最近上线。
采访的时候,老人对电影不感兴趣,但他对当年采用的建造技术兴致盎然。
他认为玫瑰岛这个建筑是他的杰作,原本还计划在上面盖5层楼,成为一个伫立海面的浮宫。
只可惜,这个计划被政府提前破坏了。
虽然没有成功,但新一代意大利年轻人感动于他做过的尝试,那是对自由的不懈追求,和对无能制度的抵抗。
“玫瑰岛的本质是一个隐喻,一个通过建筑设计来批判的政治行为。
” 意大利的一份杂志写道,“审视亚得里亚海床上的建筑遗迹,就是在重新审视国家控制下的自由意志主义和技术解放。
”“虽然这个400平米的乌托邦最终失败了,但直到最后我们才意识到,海底深处我们真正拥有的是什么:一些看上去笨拙,但至少具体尝试过的新巴比伦的碎砖。
”
2017年,罗萨去世了。
去世之前,意大利的潜水员们从海底捞上来一块砖头,送还给他。
上面还写着一行字:里米尼的潜水员们很荣幸把梦的碎片还给做梦的人。
这是一场近乎癫狂的浪漫主义。
在影片结束之后,回想起开头飘过的那一句“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真的是太荒诞了。
回想整部影片,有看似一时兴起但竟然直愣愣走到底硬是造出一个岛的强大执行力;有无视法律无视规定无视世俗的潇洒狂欢;有六人手拉手不惧军火也要捍卫玫瑰岛的英勇壮烈……而我最喜欢的是,毁灭前夕,男女主在空旷小岛上,相拥而眠的静谧。
当他搂着昔日爱人,内心应该有着最无与伦比的满足吧。
无论天明将要面对什么,在那一晚,他依旧是个坐拥小小国度的“总统”,而他也终于等到了那个,造岛初衷的心底爱人。
当她决定踏上他的船,我跟着兴奋起来,下意识地喊:“肯定冲啊!
就算失败,这段疯狂的经历也足够吹一辈子了!
”但冷静下来,她做出的决定,带着常人难以做到的艰难啊。
稳定体面的工作、世俗眼光下匹配的未婚夫,在唾手可得的幸福面前,她义无反顾地选择奔向了未知。
我们大抵是没有这份对抗世俗的勇气了,在茫茫人海中随波逐流的间隙,愿你保有属于自己的“玫瑰岛”吧
玫瑰岛的不可思议的历史 (2020)8.02020 / 意大利 / 喜剧 / 希德尼·希比利亚 / 埃利奥·杰曼诺 莱昂纳多·利迪
这是一部属于理想主义者的电影,这电影让我想到了《海盗电台》,有关自由的捍卫与斗争。
我承认,这电影有套路,可就算有些电影被猜出了桥段,可依然能为之感动的,就属实为好电影了。
区别于《海盗电台》,这片子有反高潮的处理手法。
不煽情,不偏离现实,结果不重要,但情绪和情感的处理一定是真实细腻的。
有一幕,类似于《海盗电台》,荧幕上陆续出现了几艘去营救玫瑰岛的船。
我心说,猜中了,这一幕是《海盗电台》用剩下的。
而结果是,公关领头带了船群,目的是为了掩盖自己上玫瑰岛。
守岛时,没有山呼海啸的四面援岛,多余的宣言,一概不说,有的是初创者手拉手,目光凝视的坚定。
这就真实了。
谁会在墙倒众人推的时候,去躲在危墙下呢?
守岛阶段,即便壮烈,也抵不过岛被摧毁的结果,指向无可避免的毁灭。
这世界有很多事儿正在发生,最后,都会被结果遗忘掉。
可有些会被故事和人性共同的部分记录下来。
比如爱情,为了吸引异性的倾心,去建一个岛。
爱情是有力量的,选择爱情的时候,也需要力量。
我跟你说,有生之年,你有机会去凭借你的能力去拯救一个国家的诞生,你愿意吗?
女主忠实于内心,做了不后悔的选择。
人生中的一次闪耀,你会怎么选呢?
有人常把创作的作品比作自己的孩子,那为了守护他,又愿意付出多少呢?
或者牺牲掉多少?
比如:牺牲掉安安稳稳的荣华富贵,还是说守护你心中的岛屿?
你会怎么选呢?
男主最开始默认选择前者的,正如他和他爸坐一起时说的。
“我很清楚,到了最后,我肯定会拿了zf给的条件。
”他爸爸却意外的说,你要一如既往的拒绝他们才行。
后来,男主奔向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失败。
而那份明知失败结果的努力是最动人的,这恰恰是理想主义者的伟大之处。
他们是理想本身,理想主义者的梦到底有多大,就比如建一个国家那么大。
感觉意大利人的文化基因和我们特像,因为影片里有位只担心孩子有没有吃好,吃什么的妈妈,别的一概不管。
就算全世界与你为敌,妈妈会永远陪在你身边。
这些真实,又细腻的细节,一点点伴随着岛的坠落,纷纷浮现出来,即便未被历史记住,那又怎样呢?
最让人感动的不是理想主义者的成功,而是他在自己建造的理想国注定坍塌的命运下,誓死捍卫。
一个完整而又流畅的故事,想不到它竟然还是真的。
整部影片如同海报一样,色调很玫瑰很美好很浪漫主义,故事本身也很离奇,导致了观众心中虚幻和现实的落差。
如果但从电影本身来看并没有太多出彩的地方,些许幽默,风景也不错,叙述顺滑,演员也挺出色,但同类型的影片很多,属于3星影片之列,但那第四星是给挖掘这个故事的人,给故事中的真实主人公,给那几个人所维护的那个自由世界。
人人都说向往自由,向往乌托邦,可又有几个人忠于它,忠于梦想。
罗萨用能力把梦想和真实世界联系在了一起,当我们说乌托邦的时候多数是因为它不可实现,当我们说共产主义的时候多数已经不是它原先的意义了。
当罗萨要在公海建立自由之国的时候,“文明之人”受了威胁,所以不惜摧毁它,所以乌托邦注定是不符合人性,不可能存在之地,玫瑰岛就是个古巴比伦王国,有,也即无。
即使我们现在谈论它,也是把它当作一个追求梦想的故事,而梦想大多数时候都是不可实现。
电影讲得肤浅,可是故事本身太深刻,也许也只在那样的年代,这样的真实故事才能发生。
放现在运一根管子出去都不可能,开个派对都怕被人抓。
男主人公的身份注定创建自由的国度只能止于起始。
开头的几件事可以看出,他是个技术很强,但人情世故不通,过于天真的人。
乌托邦始于争吵,不忿,想要证明自己。
他有能力建造。
然后陆陆续续收纳了一些岛民。
简而言之,都是一些无法在现实社会中很好生存下去的人。
所以逃避性地来到乌托邦。
虽然有一个强悍的sales,还让岛大火了一把,这绝对是最初男主没有预想到的,他看起来高兴又自豪:收到入籍申请,call him President。
但这些人真的知道自由是什么吗。
除了接受猎奇客和莫须有凑热闹或是同样饱受生活折磨的入籍支持,这个岛有推动或是影响了什么思想进步吗。
它确实只是个大型蹦迪场所。
这也是我给这部电影一个中规中矩评分的主要原因。
我看不到对自由的深入思考。
一切好像是个小孩子的无理取闹。
值得赞扬的是他付出了行动,甚至坚持到最后(结尾还是很感动的,音乐也到位)。
但好像也仅此而已。
事情被闹大主要还是因为跟前女友的争吵。
男主在自己的生活中被周围人认为不现实,得不到赞赏。
他只是想证明自己。
你说我的一切过于跳脱,那我自己建立王国。
你说这称不上国家,那我就去走流程。
但既然是总统,那么就要有责任。
他有想过一个国家的基础责任,法律法规么?
明显没有。
既然作为一个国家,那意大利就是你邻国。
你不需要考虑带客人过来出入境问题吗,不需要考虑邻国关系吗。
因为他们自始至终都没有真正严肃地去思考声明为一个国家的真正意义,也没有从根本上真正的认为自己不是意大利公民,所以才会被政府做法打了个措手不及。
这里面的任何一人都没有能力真正统帅整个”国家“。
谁最先创始谁就是”CEO“吗。
也许能者胜任更有道理。
闹剧一般的事情使我在影片中段晃神无数次。
故事不够饱满,它究竟要探讨什么我感受不到。
人物塑造我个人觉得也一般。
岛上其他几个人我除了知道他们的技能点,好像什么不剩。
那位第一个上岛的老哥,为什么能在最后坚持站在那里,没有任何犹疑,我其实完全不懂。
也许电影是想赞扬为自由或为世界改变有所努力的先驱者,但事情的荒诞又弱化了这个主题随之带来的宏大。
如果从黑色喜剧角度解读,每个小人物也是都努力过,每个人心中都有梦想,不论能否真正实现,整件事又没有始终如一的荒诞,最后的军舰就是打破了幻想与现实,不伦不类,一地鸡毛。
Georgia is an absolutely genius I don’t even expect this movie is based on a true story and I really like the plots in the movie and famous sayings we should dream the impossible is at least we tried to change the world chasing absolute freedom is an illusion by many people are willing to die for the freedom and I think we should dream big so even though we fail at least we are somewhere in between that is much battery does stay where you are and do the state stable things we should have the spirit of entrepreneurship because anyway the failure of an evolution is much better than stay where you are and leave an ordinary life
心之所向乌托邦的那个世界一个荒诞的故事,你可能改变不了世界但是你至少努力过,这样的生命或多或少有点意义。
男主的不容于世,与女主未婚夫的正经稳定,每个人心中可能或多或少的冒险的态度,不要丢弃去冒险的心,因为这样你可能一无所获,也不可能一无所获。
每个平淡的人生都会有属于他的高光时刻,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玫瑰岛不可思议历史事件》梦是可以用军舰大炮摧毁的吗?
为什么1967被摧毁石沉大海的玫瑰梦又会被搬上屏幕?
是为了致敬每一个人血管里奔流的自由梦想!
为了提醒每个人的反叛思想不被体制所裏卷吞噬,不被利诱所收买。
这世上有多少乌托邦梦想,但却有多少人真枪实刀地为之筑梦并誓死捍卫?
真人真事的《玫》,永远提醒着我们,这世界,有多少人令我们汗颜,甚至无地自容。
2022年2月8日
纯粹意大利风格的电影,略带荒诞的轻喜剧。
一切源于主人公不满意现实社会制度和法律而产生的建立自己社会想法,并且按非常理的途径予以实现,进而成立五人政府并向联合国请求建国,虽然其中没人知道什么叫国家。
乔治奥的小岛国名声在外,最终引起了联合国,梵蒂冈以及现实政府无比认真的讨论,并且进入严肃的法律程序,最终通过地方性小规模战争摧毁玫瑰岛,成为意大利历史上唯一发动的侵略战争。
一个不可思议的想法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真实事件。
曾经的自由理想变成网飞的流量密码。如果网飞致力于搞纪录片的话,就让他们搞吧,反正我不付钱。不过,我倒觉得网飞本身是一个不属于任何主权国家的赛博游乐园,寡头建的。
三无车
对抗国家是需要怎样的勇气?
非常无聊。非常无趣。
讨厌滤镜+套路,几乎可以掐表掐出来,几分钟时造好岛,几分钟后第一个挫折,最后几分钟大冲突高潮之类的。卡通dc领导人,随便插一点历史照片,搬弄词汇式的理念冲突,拍这样的电影和地铁安检员一样,除了给大家创造就业也不知道图什么。
好平庸好无趣啊,这个主题应该很容易拍吧,但是我感觉可能还不如纪录片有意思。一开始注意到是去年的榜单,四处寻找没有资源, 最后没想到居然是netfilx出品的....
用写实的方法描述造梦者的天才,结果就是乏味,和片中“本来不支持你做梦但是最终回心转意的初恋女友”一样刻板无聊,把新意讲得土气,是视听表达和主题结解构的双重失败。
真实的浪漫主义,为所爱之人凭空造一座空中楼阁,电影本身就够神奇了,真想去历史上的那座玫瑰岛去看看~
可能是受限于真实事件,这个乌托邦不够疯狂,最后还是止步于海上蹦迪俱乐部。
真实事件改编题材,最后闪过的几帧真实史料往往更让人唏嘘!
女主这辈子是虾米菜在这煞笔身上了。白瞎这个原型故事,完全拍成男傻逼的自我狂欢。
有一个事迹 但感觉没有什么故事 作为电影是我会觉得无聊的 根本没看完 但事迹很牛逼
很传奇的故事但乌托邦和反政府主义确实爱不起来电影也中规中矩
正好如它的物质实体一样,这座被打着无政府主义旗号的岛内里中空,披着左翼的外衣,却仅仅作为一个虚构的反叛符号,承载着不痛不痒的音乐和啤酒;并作为建制派的收编部队,进一步地证明了主流建制的“合法”与“开明”。只想问问导演,朋友你装什么左翼呢……
那么激烈的战争片!意大利共和国唯一的一次入侵海外领土行径。也是海螺共和国那些自称独立搞笑政体的前身吧。不知编剧做了多少夸大和提纯,总之在全球反叛的1960年代末,多这么一个故事,多这么一个迥异于社会常态的天才工程师,也算实在合适吧。也有点像我们建国后那些自称独立后几天、就被村委会铲除的“封建复辟王朝”。
好神奇,这竟然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虽然这几个年轻人组织协调能力很差,但勇气可嘉,意大利的Rimini差点儿诞生了第二个梵蒂冈,不过建立一个国家哪有那么容易,公海也不是可以为所欲为,这不就是没有长大的男孩子玩过家家的游戏,非常Utopia。结合六七十年代世界各种动荡和思潮,这个昙花一现的微型国家与当时西方世界形成了微妙的暗合。
不知道这种毫无风格的传记片和查维基百科有什么差别,我看俩小时维基得到的信息量还能比电影多几倍呢
剧本和导演瞎了这个故事了
有点太理想主义了...这位理工科的男同学显然缺乏社科知识(所以需要学国际法的女朋友)。这小岛武力镇压一下多容易啊!本来觉得女朋友回头找男主的剧情太cheesy了妹想到是真实的。男主长得好像richard hendrix(不记得演员名字),怀孕的女孩像cobie smulders
8.1海上的乌托邦他们像细菌一般,让自由蔓延。《波西米亚狂想曲》都上映了,这部也可以努力看看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