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点17分,启程巴黎
The 15:17 to Paris,15:17 巴黎列车(台),15时17分,启程巴黎,15:17开往巴黎,15点17分到巴黎,列车危情,巴黎列车剿恐记
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主演:斯宾塞·斯通,安东尼·萨德勒,亚历克·斯卡拉托斯,朱迪·格雷尔,珍娜·费舍,贾里尔·怀特,托马斯·列农,托尼·海尔,P·J·伯恩,布莱斯·吉扎尔,斯蒂芬·考特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法语,阿拉伯语,德语,荷兰语年份:2018
简介:影片源自真实事件,讲述2015年8月一列从阿姆斯特丹开往巴黎的高速列车上发生了恐怖袭击事件,三位美国士兵挺身而出将歹徒制服的故事,电影将根据三位当事人的回忆录改编。详细 >
从电影语言角度讲,不是佳作。但这个切入点我个人很欣赏,世上每个英雄、每个小喽喽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哪怕并不具有戏剧性。
Conclusion: everything you've been through is buildin you up and pushin you towards some great purposes
东木拍成啥我都超喜欢。
老东木这些年热衷拍传记和真实事件改编,这一部直接请到了巴黎列车恐袭事件制服歹徒的三位当事人来本色出演,不过由于拍的实在重点不明被吐槽的厉害。不过我看的过程中居然还有点喜欢这个主角了,最后居然也有些小感动???
虽然明白这部片想要真实反映人生,但确实不大电影化,估计是老牛仔近年来最乏味的一部片了
本来看到预告片觉得肯定很好看,没想到居然拍的这么屎,简直不能用语言形容,演技差剧本差,本来以为是对抗恐怖分子,结果拍了一大堆神经病不知道在讲什么的剧情。小时候,参军,在欧洲游玩全部都是鸡肋,根本就不知道对于剧情推动有什么作用。整部片子就像小学生写的流水账一样,看过最差没有之一
老东木的美式英雄情怀,连演员都没找,原型亲自上阵。刻画英雄追溯到了童年,使得叙事上跳接得非常机械,整体的剪辑也相当混乱。影片有宣扬信仰高于一切,甚至藐视学习的成分。奥朗德友情出镜,在场的法国观众笑了。
这导演是被剪辑师坑了吧…?这就是没看评分就胡乱看电影的后果😂
太失望了,你以为是一部惊险的事件类,结果大部分时间是童年回忆,兄弟友情,以及欧洲游记???大概只有结尾那一点点事件重现还不错,整体太奇怪了。东木头这部不知搞什么
铺垫了70分钟
这就是所谓的“剧情纪录片”吧,选用原型人物本色出演,这本身已经是东木最大的勇气,然而也不得不承认,这次玩的并不漂亮。开头大段篇幅铺垫了三位主人公成长历程与欧洲游记(意义不大),却在最最重要的惊险救援行动也就几分钟之内草草了事,还用点交叉剪辑玩点结构?最大的感受是:“明星与素人真是有着很大区别”。
阅
童年、旅行和营救这三部分是完全不同的情绪和风格,任意两部分可组成说得过去的故事。童年+营救,英雄梦出自少年时。旅行+营救,平凡人的勇武时刻。合在一起不知所云。旅游的光线过曝,有的镜头摇晃厉害,模糊的颁奖画面和清晰的现场反应不搭调,如果是风格化处理得做到位才好。三颗星给原型表演。
三个问题儿童长大后反而成为了英雄,成为了当地人,包括老师们眼中的骄傲,很讽刺是不是。伊斯特伍德处理得最好的地方就是没有过分渲染英雄行为和心理活动,所有的平凡和突如其来的危险,就在那一瞬间爆发然后归于平静,制服、救人、安抚、等待,一切都极其普通,时长5分钟之短甚至不及片尾字幕,还没有音乐烘托。#返璞归真,大道至简
这个片子的时长应该是8个小时。现在的剪辑太短了,20多个故事线呢,根本说不清楚。只能深一脚浅一脚,变着法气人。去东京飞机上看的,一愣一愣的看的我。克林特有病吧,信教了吧。浪费时间。不爱了!
我蛮幸运的,出差在酒店里,半夜里醒来就在列车上,乘务员发饮料,恐怖分子上车在洗手间洗脸,然后就开打了。居然是本人出演,这种宣扬向善的片子多好啊。肌肉男坐在站台上那段内心独白多有价值啊。
大叔败了
More interested in the terrorist's life story
惊魂未定的人们从列车里走下来步履踉跄,没有人去跟受伤的英雄致谢。这列刚刚驶过生死门的火车,载着信仰神灵的魔鬼,也载着被神灵拯救的乘客。与歹徒周旋搏斗几乎是下意识的行为,而这样的英勇背后是小伙子们几十年人生历程的规训。用当事人重现事件,但乏味的成长故事和欧洲游记,远配不上这份英勇。
所谓英雄,就是凡人的神性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