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的几个颇为暧昧温存的镜头】·我的断手,跳上了盲人音乐家的钢琴盖,欣赏着盲人的双手弹出乐声,喜欢得并拢起手指。
这个感觉好像是:我坐在白崖边听你弹钢琴,一阵风掀起来我的裙子,我羞涩地闭拢双腿,摩擦肌肤,这不是因为风大,而是因为风捎来了琴声,我只是用腿把音符夹住罢了。
·我的断手,趴在宝宝的肚皮上,宝宝觉得像妈妈的轻拍,停止了哭泣。
我的断手,握住宝宝一抓一合的小手,宝宝安心睡着了。
·夜晚,我的断手,努力寻找着我的身体,和我的恋人;抓起雨伞,想要跳跃到对面的起重机那里去。
身下是两条车流湍急的大马路。
乘着风驾驭着雨伞,在车流里跌跌撞撞,眩晕之中,我看到车灯交汇成了璀璨的星空,我儿时的宇航员梦,实现了。
·我睡着了,我的断手找到了我,亲密地依偎在我秃秃的手肘边。
我的梦境,断手全都能感受到。
但我们再也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身体。
我失去了手,手失去了我,但我们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命运。
【我】先是失去了父母(给予我这具身体的人),再是失去了恋人(让我学会爱惜这具身体的人),接着是失去了右手(我的身体的一部分,维持着我刚找到的梦想)。
此时的我仿佛一文不值。
一无所有的自己,站上了顶楼的栏杆,纵身一跃,以命搏梦,跳上几米远的起重机。
我想起了自己对恋人说过的话,那一天,我俩坐在起重机对面——“你相信命运吗?
我是认真的。
”“就是一切早已注定,我们只是按着轨迹走?
”“对。
”“我们什么都改变不了?
”“我们错误地以为可以,这是个错觉。
除非我们做出......完全不可预测和不可理喻的事情。
这是唯一能永久解开魔咒的方法。
”“ 比如呢?
”“比如......我也不知道,什么都行吧。
比如你走路的时候,你假装要去这里,你像运球一样做个假动作,你改变路线,猛地一下,你跳上了起重机。
一件突发奇想,打破常规的事,你原本不该那么做,但是你做对了,因为你去到了别处,而且你不后悔。
大概是这样。
”“然后呢?
”“你用假动作绕过命运之后该怎么做?
”“之后吗?
你尽量远离它。
你一味地奔跑,然后自求多福。
”此时的我回忆着曾经的自己,短袖在空中随风飘扬,好像从砂砾里捧起一只贝壳,我拿起录音筒到处收集声音,只不过过着寻常的一天。
我从来没有赢过命运,却意外获得了新生。
【苍蝇】命运就和苍蝇一样,无孔不入,你总是想要抓住苍蝇,却无可奈何。
苍蝇的大眼睛洞悉了一切,所以它的世界是全部已知的。
你给命运做假动作,命运全部知道,并且会惩罚你。
你抓不住命运的已知和你的未知。
你捉不住苍蝇,苍蝇却会搓着手回到原处,因为它的世界里没有钢琴、宇航员、恋情和梦想,它无处可去。
你除了自身已知,还有太多未知,所以你从来不会回到原点,总是在向前探索的路上。
命运掌握在自己的双手,还是掌握在哪个无形的手?
有一天,他的右手脱离了身体,开始独自流浪它在天上与飞鸟搏斗,它在地下与群鼠互殴它横渡了寒冷的冰河,它穿越了湍急的车流离开了身体的它,也许遗失了很多记忆但它记得童年时期宇航员的梦想,所以它在旋转疾驰的车灯中看到了璀璨星空它还记得青年时期那个她的梦想,所以它再次遇见时用方糖垒砌成了北极冰屋一个是不忘初心一个是为了报答那个声音,遥远的声音温暖了濒临崩溃的他,遥远的声音停下了他世界的倾盆大雨所以,它为她打造冰屋,即使世界寒冷摇晃,冰屋中有她需要的温暖与稳固也许命运难以逃脱当他奋力抓住厄运苍蝇的那一刻,他的手就开始了流浪,那个可恶的苍蝇却从指缝中偷偷溜走也许命运可以逃脱当他纵情跳上高塔的那一刻,他就从他的手和他命运的视野中消失了也许他去了北极的冰屋,也许他去了遥远的星空命运从不恒定,命运也不仅在自己的手中还在自己的脚下C'est la vie!
《我失去了身体》,刚看开头就产生了极大的不适感,这个号称今年最好的法国片一如很多欧洲文艺片那样,首先带来的是扑面而来的压抑吊诡和极其鲜明的“”个体主义”。
但这种不适很快转换成沉浸式的共鸣。
一只断手在找寻身体主人的路上经历着各种冒险,也随之展开了身体主人的往事。
影片中所有人的面目表情都是冷峻甚至麻木的,即便男主经历悲惨的变故以及生活的打击,没有一滴眼泪出镜。
而这只断手的表演却丰富得多,难过的、惊恐的、温柔的、陶醉的... 这是一个完整的鲜活的生命。
命运是早已安排好的还是由一个又一个违背原意的选择组成的呢?
苍蝇的意象就像是对命运的注解。
你永远无法轻易地手握住命运,你越想把握住它,越会遭遇一些意外。
你以为这是意外,或许这才是你摆不脱的命运。
而这只断手,意外地离开了身体,离开了束缚,却选择找回身体并在找回身体的路上经历一次次的意外冒险。
它成就了身体主人想要冒险的心愿,但这场冒险丝毫不美丽。
它知道身体主人的梦想是当一名宇航员,冒险接近终点时它和宇航员的梦想告别。
这只手离不开身体的束缚,离开了只不过是无助的个体,除了孩子、醉客、动物能感知到它,钢筋水泥的都市里它是仅仅想要生存下来的过客。
身体主人在最后挑战命运的一跃,到达了他力所能及的最高点。
站在塔车上的那一刻,他终于感受到自由无束。
可之后呢?
或许他不得不回到人群中,极不可能的另一个结局是他纵身一跃,但无论都是令人丧气的,谁也逃不过命运强于地表的束缚。
这是一部很丧的影片,好在只有一个小时,但中间分分钟都有温情的场面,且精准地营造出最能使人产生共情的节点,很诗意地展现出“”温柔的悲伤”。
创作人应该是很爱《盖普眼中的世界》,“在盖普眼中的世界,我们都患了末期癌症。
”最后推荐一下本片的音乐很棒。
影片
故事分为两条线,一条为男主角Naoufel,另一条为他断掉的右手Rosalie。
男主角Naoufel可谓是悲惨的不能再悲惨了,原本的他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受父母影响,梦想成为一个会弹钢琴的宇航员,而因为一次意外,父母双亡,他成为了孤儿,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长大之后只能送外卖。
在一次送外卖的过程中,他意外被女主角Gabrielle所温暖,于是爱上了她,他通过努力到了Gabrielle叔叔的木工店做学徒,与Gabrielle的关系也越来越亲近,故事彷佛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接下来,Gabrielle得知了男主角Naoufel是刻意接近她的,认为Naoufel欺骗了她,便离开了他。
男主是一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胆小怕事,没有本事,父母也因为自己的不懂事而车祸离开,他那么怂那么讨厌,却又像极了生活中的“我们”。
我们总是会搞砸很多事情,讲出言不由衷的话,伤害自己爱的人,想要的得不到,满腹惆怅,又无法开解自己。
有时候你会觉得生活中偶然出现了一束可以照亮你的光,但那点光亮那就像流星划过一样,给予你期待,又让你落空,于是你甚至会想这束光不要出现就好了,反正自己又脏又臭,浑浑噩噩,无法拯救。
你看,命运就是这样,他不给你还击的余地,你服不服?
你想给他一个假动作,作出不符合预判的事情,就算逃不开,至少挣扎过吧。
最后一个人躺在地上苦笑过后,爬起来掸掸身上的灰,该干嘛还是得干嘛呀。
男主很惹人厌,是他不成熟的行为间接和直接影响导致了父母和自己意外的发生,然而这却是整片核心所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于我很简单:所有迷失的孩子都有自己的诗每一句,都撰着冥冥注定你读不懂,没关系那不是献给你的诗句我明白,就好可是要是你也明白,那该多好。
————我知道你,从未长大过。
你无法要求一个孩子去像一个30岁的成年人一样用上帝视角把一切利弊好坏都看得那么清楚明白,如今的你又是否还记得自己孩童时的心绪?
他只是想做一个风一样的男子,怎会知道家人的别离就在不远处,躁郁时劳动发泄忽然又被苍蝇抓走了心,哪知道会断手。
当你颇为利弊结果抠心时,他只是在顺从本我让一切发生。
他当然会后悔,可是即便重来会有不一样吗?
这就是他眼中的所谓命运啊。
他的一切行为都很孩子气,难(ming)能(wan)可(bu)贵(ling)的是年岁增长也未曾改变他的本我,情绪化且浮气,敏感而又细腻,内心浪漫海阔天空,我猜想导演和编剧应该是投射了不少个人人格于角色中。
对理性的人而言,这是一个惹人厌的家伙,对感性的同志来说,怕是颇能从男主的心绪和行为找到些许自我。
喜欢的会很喜欢如同照镜子般涌起共鸣,讨厌的怕是也很讨厌吧,充斥着你不爱的丧绪幼稚和非理性判断。
他会因为各种未兑现的许诺欣喜万分(父母的各种许诺,自己对女主各种自以为的付出和期盼),也会因为生活的不如意丧气万分。
可是他真的很单纯,女主偶然的一丝善意就打开他阴霾许久的人生,在前半生不如意的泥潭里蹉跎,难道是命运给他开启了另一扇窗?
他疯狂的想要抓住,这黑暗里的光,救命稻草,一场理所当然的命运邂逅。
我就想要你,我不需要你付出任何东西,不要任何承诺,只要能停在你左右答我都好开心,我喜欢你就愿意为你你默默付出,尽管什么也得不到。
看到一个陌生人都会好吃醋。
男主就连爱人,都是这么幼稚且单纯,渺小到悲哀,只要活在自己的脑海中的你是美好,就好。
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以为世界会按照自己以为的剧情发展,似乎一切都是命运暗中注定,女主成为了他的一切,他的太阳。
可是当真相揭晓,他没有等到自己以为的结局,沉稳的女主一声呵斥与离开,击碎了他一切幻梦。
这也是命运吗?
难道不能跳脱吗?
所以,那只从未抓住的苍蝇,在这个“合适”的时刻抓走了他的心。
苍蝇终是飞走了,他,遁回自己的晦暗,或许这才是命运于“我”的本来面目。
我失去了身体,和女主,多么丧的双关。
可是导演和编剧在主流的观众,所谓的社会三观的裹挟下,会允许这样的结局发生吗?
那活在灰暗里的人生还有什么希望?
所以剧情开始跳脱所谓的命运束缚,断手复活了,开始一场不屈服于宿命的奇妙冒险,目标明确,斗智斗勇,机关算尽,这是感动大家的戏码,却也是成年人才有的决绝,这只手作为男主的另一重分身替他完成了自我意识的成长,说白了,叫做长大,这不再是那个恣意妄为仅凭着喜好去行动的情绪化孩子。
双线叙事,恍若照镜,却又绝然不同。
所以他找到了他,却再也回不到过去。
剧情的最终,我们需要一个大团圆结局,happy ending,男主那纵身一跃,仿佛跳脱了自己的命运一般,肉体虽然分离,却在思想层面完成了本我和分身的合一与升华。
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他或许死了,或许活着,他和女主到底还有没有故事?
这结局,是导演和编剧的善意,等等,这真的是善意吗?
或者,这才是导编狡黠的残忍现实?
失去踪影的是男主的身体和本我,一直向我们讲述故事留存到最后的,却是那只手。
即便女主最终理解了男主,那又如何?
我们确实跳脱了那个过往的自己,可是真的出离了命运,进入了另一个拐角吗?
正如同女主问男主的那个问题一样,你跳过去又会发生什么?
你确实长大了,新的自己把过往的痛苦都覆写掉,却把孩童的自己永远地留在了那个雪地里。
当我们用爱的代价学着长大后,真的还会有人把被你遗弃掉的那个自己打开来看吗?
即便用快进把过去现在的你都看个清楚明白,生活又会有本质不同?
而消弭掉的那个自己去哪寻觅?
我失去了身体,是否也遗失了美好。
————所有迷失的孩子都有自己的诗不,是所有迷失的孩子都曾有过自己的诗你还记得那诗句吗?
还是依旧在只手前行,孑然一人。
背景音乐好听。
失去自我的青年,不断地被抛弃,被救赎,再被抛弃。
断掉的一只手一直在找他,终于找到的时候,发现他终于放下了过去,这只手也放下了自己。
看的时候总是想总结感悟,感慨外卖小哥不容易,以后要对陌生人好一些,有时候陌生人的一句话就能让一天充满阳光。
感慨干活要用心,要注意安全,要……想想又何必呢,为什么不能因为想看而看,为什么一定要去感受他的隐喻呢。
语文考多了吧。
确实好看,抓人眼球,老鼠温柔地舔舐指头上的番茄酱,却在下一秒忽然目露凶光。
被狗当成玩具叼走后,却发现狗狗的主人是一位盲人。
以为历险就到此结束了,坐在钢琴上听着美妙的音乐,却在下一秒被当作老鼠差点丧命于犬口。
是目前大家最喜欢的反转,看完之后也不禁感慨,编剧真的是个后妈,如果是我笔下的人,我真的不舍得把经历这么多的磨难让我这么揪心。
没必要去追寻,这只手代表的什么这个人代表的某个群体,他就是一个有意思的,在周六中午让你想一直看下去并不断回味的的电影。
周六,偷懒,躺床上。
这部电影的视角我觉得还是蛮奇特的 ,他讲的一只手的旅行 ,以及这只手的主人的一个成长的过程 ,我觉得 这种拍摄的手法呀, 包括这个故事线 ,都是非常有意思的 。
尤其是看到手的 冒险的旅程的时候 ,我觉得真的挺有意思的 ,就是包括他行走的一些方式 ,我觉得他的想象是非常天马行空的 。
作者带着我们用了一只手的一个全新的视角去重新看待 在城市里生活的一个过程 。
当然这个男孩儿的成长也确实让我感触很多吧 ,就是一个小人物在城市里面挣扎生存的故事, 然后蛮感人的吧 。
尤其是我在想的一件事情 就是,我们所有人都是这样 ,幸运 的事情和倒霉的事情 ,他掺和在一起 ,不知道哪一个更严重, 也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会做出一些我们自己都想不到的一些举动吧。
但其实我在想的就是这个男孩儿 从那个大楼上跳过去以后 ,包括这只手, 他是经历了这么一段儿 旅程,但之后呢, 之后 ,我觉得可能还是会归于平淡吧 。
这电影像极了生活 ,就是生活里面偶尔会有非常新奇 好玩 刺激的事情发生, 但最后还是会归于平淡吧 这样起起落落落落落落 。
“你相信命运吗,我是认真的。
”“就是一切早已注定,我们只是按着轨迹走,我们什么也改变不了?
”“我们错误地以为可以,这是个错觉除非我们做出完全不可预测和不可理喻的事情,这是唯一能永久解开魔咒的方法。
”“比如呢?
”“比如你走路的时候,你假装要走这里,你像运球一样做个假动作,你改变路线,猛地一下,你跳上了起重机。
一件突发奇想,打破常规的事,你本不该那么做,但是你做对了,因为你去到了别处而且你不后悔,大概是这样。
”“然后呢,你用假动作绕过命运之后该怎么做”“之后吗,你尽量远离它,你一味地奔跑然后自求多福。
”一个本来很简单的故事,加上断手这条惊险的故事线和穿插的回忆,配上恰当烘托氛围的音乐,成就了这一部极其精彩的电影,其中也有许多对生命的思考。
断手不能重接,我们不能摆脱我们的过去,我们得勇敢地承认它,然后奋力一跃,跳出痛苦的循环,自求多福。
作为一部视角特别、结构精巧的法国动画长片,电影《我失去了身体》的剧情流畅自然,剪辑与音乐更是配合得恰到好处,更重要的是,在基于现实的基础之上,展现了了不起的想象力。
动画电影的成本相对来说小一些,同时也可以为故事牺牲一些现实逻辑,但要拍好并不容易,因为必须展现出令人信服的想象力。
于我而言,看动画就是看想象力,想象力是动画电影的精髓和生命力所在。
《我失去了身体》在这一方面无疑是出色的!
披萨男孩与他的右手《我失去了身体》中有两个主角,披萨男孩劳伍菲尔以及他的右手,整个故事双线并行,一条线以倒叙的方式展现了男孩劳伍菲尔的生活和经历,另一条线则是,一只独立的右手突然有了生命,逃离冰箱和医院,开始了在城市的探索和寻找。
男孩劳伍菲尔过着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生活,他的工作是外送披萨,上班常常迟到被老板骂,下班之后回到出租屋里,忍受生活混乱的舍友。
如此现实之下,他总是忍不住想起童年的生活,父亲教他各种知识,母亲则教授他乐器,他的梦想是成为宇航员和音乐家,直到一场车祸夺走双亲的生命。
美好生活戛然而止,他从中产阶级沦为城市的底层边缘人,没有完成任何梦想,甚至没有一份像样的工作,有的只是一个手提箱,装着一些录音带,里面记录着和父母的对话。
在一次送外卖的途中,他遭遇了小事故,送餐迟到了40分钟,不过他也因此认识了订餐的女孩加布丽尔,出于害羞,他开始像变态一样尾随女孩,但在机缘巧合下成为了女孩爷爷的学徒,开始学习木工。
本以为可以顺势接近加布丽尔,在道出真相后,被女孩斥责为混蛋,彻底失恋。
尽管生活一塌糊涂,但还是有可以更糟的余地。
心情低落的劳伍菲尔在派对上喝了许多酒,与人打架,翌日清晨回来做木工的时候,为了抓住一只苍蝇,付出了整只右手。
而另一边,这只右手的城市之旅,它似乎在努力地想要存活下来,避免从高空坠落,避免被老鼠、蚂蚁啃食,避免在湖水中溺死……在努力求生的过程中,手的记忆也被彻底唤醒了,在海边触摸沙砾,弹奏钢琴,与他人相触的感受。
最终,右手回到了男孩劳伍菲尔身边,却无法再与胳膊连上,成了一场徒劳。
人生,像抓不住的苍蝇不得不说,整部电影的氛围被笼罩于一种悲凉之下,人与人之间好像也无比冷漠,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末日感,仿佛所有人都在忍受着什么。
故事聚焦于劳伍菲尔,一直在失去的男孩,失去双亲,失去富足的生活,失去梦想,失去恋爱,最后失去右手,彻头彻尾的一个悲惨年轻人。
电影中,“苍蝇”是尤其特别的意象。
童年时代,劳伍菲尔询问父亲,“如何逮住苍蝇?
”。
父亲告诉了他一些技巧,但对于劳伍菲尔来说还是没用,于是父亲安慰他,“你不能事事如意,这就是人生。
”用一段童年回忆开启故事,同时以“你不能事事如意,这就是人生”为整部定下基调,苍蝇则成了人生转折点中的反复出现的意象。
第一次出现时,一家三口车祸,第二次出现,劳伍菲尔成了残疾人。
苍蝇,尽管看起来肮脏恶心,但很难徒手捉住,并且也难以预测其行动轨迹,某种程度上来说,就像人生,充满变数和未知,不仅无法事事如意,更可能的是,事事不如意,而我们必须要活在这种不如意之中。
真实存在的体验那么电影到底在说些什么呢?
仅仅是在讲述一个男孩的悲惨人生吗?
并非如此!
在观看的电影的过程,我想到了另一部电影,2016年的科幻电影《降临》,改编自华裔科幻作家特德·姜《你一生的故事》。
女主角因为学习外星人语言而预知到了自己的未来,她会和身边的人结婚,生一个女儿,然后离婚,女儿也会在某一天离世。
即便知晓了这一些,她还是选择了结婚生子,顺从了命运。
有人将故事理解为宿命论,在我看来,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人的存在以及存在的体验。
所有的生命都有时间限制,人类也如此,但人类更惨,因为作为智慧生物,人会意识到自身的衰老和死亡,并有所预见。
如果迟早都会死,那么人类的存在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范围缩小至个体,你我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呢?
是拥有工作或者婚姻关系?
工作仅仅是赖以糊口的工具,拥有婚姻也未必不会失去。
是繁衍下一代传承文明?
未必,《降临》中的女主角女儿在青春期时离世。
还是其他?
私以为,《降临》给出了答案,存在的意义是感知存在以及体验存在。
表面上,女主角顺从了命运,但改变命运又能如何,她始终跳不出人类的范畴,她选择了恋爱结婚生子离婚,甚至可以说她选择了失去女儿,但她也在整个过程中获得了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种种情绪感悟,这是生而为人的独特体验,也只有人才能得到这些体验。
表面上,好像经历了不幸,但以更广阔的视角来看,这也许是人才能获得的“礼物”。
(礼物一词也许有些冒犯,但请允许我使用这一词)
这也是为什么我在观看《我失去了身体》时会想起《降临》的原因,经历了种种不幸是否就应该郁郁寡欢顾影自怜甚至选择自杀?
我想电影是给出了答案的,男孩劳伍菲尔残疾后登上楼顶天台,纵身一跃,不是跳楼自杀,而是跳上了对面的起重机,放声大喊。
男孩在行为上给出了表面的答案,但更深层的答案在那只独立的右手中。
将人的意识植入手中,用手的视角展现存在的体验,触摸海边的沙砾,弹奏钢琴,聆听风声,感受与人相连的温暖……因为具备意识和智慧,相比于所有生物,我们更能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也更能感受到这些体验,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咀嚼吞咽,每一次拥抱,每一次伤心流泪……这不仅是右手的故事,更是我们生而为人体验存在的故事。
-END-
这样的呈现方式很有想象力。就内核太无力了。
法国影展大荧幕重温,把今年最佳改成近几年最佳/今年最佳,我看得嚎啕大哭(要不是小吴在我估计会哭上半个小时
内核实在很不好,将两个人生意外串联在一起,暗示自己悲剧人生的注定,典型的归因方式出现了错误,所有以手的隐喻都基于这样巧合的悲情,还不如原原本本记录真实的生活情景,起码让那些悲情有了着力点。本以为是人在社会生活中身体被占据,精神清醒却无力的境况,那还很有况味,但显然创作者又陷入了自大的自卑,陷入了创作的惯性,最简单随机的意外+感情受挫+自我感动的付出被忽视。
V:开始的地方!咪咪! X:咪咪!只记得结局很无语
没觉得多牛逼,感觉很一般啊,隐喻,风格什么的也没在意
记忆追向我
原來是《艾蜜莉的異想世界》編劇改編自己小說⋯前提吸引人,實驗室冰箱掉出來的手,被踩扁的眼睛,手要去哪?遠方施工大樓是什麼?手為何像是看得見、聽得到的有意識個體?接著,一頭是斷手的(不意外)城市冒險(遭遇鴿子、老鼠、唯一發現他的嬰兒等),可是另一頭北非裔男孩的不順人生(倒敘父母車禍雙亡,跟他把錄音器材伸出車窗有關;寄養他家,送比薩;戀上圖書館女孩——雨夜透過對講機邂逅對方的「聲音」是挺有趣的,改行做木工學徒,但當女孩意識到男孩stalker行徑後忿忿離開;接著想打一生的敵人——蒼蠅——失敗,手被木工機器切到;樓頂冒險一躍,收尾)實在看不出跟第一條線有什麼顯或隱的關聯,兜不起來,放別的說不定更有味道也更深邃⋯而且末段濃濃小清新味,很不喜歡。手接不上去,意味什麼?莫泊桑,蓋普眼中的世界。
太忧伤太浪漫了,今年动画最佳。恍然大悟,其实我们七成的记忆都与手有关吧。玩耍、工作、抚摸爱人,为她建一座南极人的冰屋。手是我们的薛定谔之猫,命运是滑过的苍蝇…
+
道路安全/机器操作安全警示片。告诉我们开车不能光顾着管教后座熊孩子不顾前面的路,操作危险机器的时候不要分心去打苍蝇。屋顶搭冰屋还挺浪漫的,但如果我是这个女生也会厌恶这种creepy的行为。不断重复的那几个音的背景音乐挺好听的。【回来重新拉着看了一遍,意识到...妈呀我到底睡了几觉??有一段甚至长达15分钟哈哈哈哈哈,真不能吃太饱去看电影。。。
2倍速看完都觉得不耐烦,这篇要是赢了其他提名的动画长片,那绝对有黑幕。入围提名都有点多。唯一好的是配乐,很符合丧的情节。剧情一句:中二少年讲述感觉自己被世界抛弃, people should feel sorry for me.
我穿过街道滑过天窗,在肮脏的水渠与群鼠决斗,在刺骨的冰河从犬口逃生。他避开拥挤拨开人群,在下雨的门外送一份快送披萨,在城市的房顶造一座木质冰屋。我离我的主人那么近,他离他的爱人却那么远。断手凝望夕阳有多寂寞,男孩跳上塔吊就有多孤独。找到你是没法愈合的伤口,找到她是没法完整的拼图。
3.5
不知是否版本问题,音效很奇怪,一到有对白的部分声音就特别小。
泪崩
一般
一隻斷手的現代性:斷裂、渺小、自憐,被機器和車流輾壓。失敗者不配被愛嗎?應該為自己對人際連結的渴望感到羞恥嗎?眼花撩亂的孤獨,Je suis là但沒人看得到。飛吧,ground control to Major Whoever. I see you. I salute you. I cry for you.
气质忧郁迷人
6.5/10。结尾我很喜欢。“一只手的历险”和“少年的生存”,喜欢手的部分和转场设计。送外卖一段的对话太法国了。少年的爱情线在这残酷的故事里有点突兀。
20190523@影评人周大奖 误打误撞看到但还不错。手一路追寻 翻越过整座巴黎找主人 这一部分意识流偏实验电影 而另一条线则是叙事 小男孩的过去和现在 通过一卷录音带串联起来 虽然故事有点狗血 但动画的介质和声音的使用大大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