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整理了自己的想法并把它们写出来。
或许《Freak Show》这部电影的名字有点哗众取宠,你已能从片名窥见几分,主角会是一个特别的人。
它一开始就告诉你:我是不一样的,我讲的是一个怪胎的故事。
的确如此,主角Billy Bloom开篇出场,坐在高高的天台,自言自语。
雌雄莫辨的装扮与明显的妆容,会让你对主角的性别产生好奇。
“Muv”对主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母亲是Billy自小到大最崇拜最喜欢的人,他们共度了七年的时光,父亲作为对立形象出现,与他们关系不好,经常与母亲争吵。
在Muv的有意培养下,两人有着共同爱好。
玛的某些特质影响Billy,连衣裙、珠宝、化妆品、酒精······ Billy的“异装癖”由此产生,在装扮中,他觉得玛仍然陪着自己,这其实是一种稍显病态的关系表现。
图1 Muv和Billy小时候不可否认的是,Billy(Alex Lawther饰)不但适合浓妆艳抹,表演得风情万种、气势非凡,还可以素淡示人,自身的脆弱特质展露无遗。
我喜欢他如戏剧中风度翩翩的贵族少年(第一天去上学的装扮),每一缕卷发的弧度恰到好处,一身制服优雅却不繁复,举止得体。
图2 备受关注迫切地、毫不遮掩地向外界展示出真正的自己很容易受伤。
即使被建议“正常打扮”,Billy仍然坚持按自己的想法去接触新同学,他是希望外部世界能够接纳“真正的自己”。
其实他真诚且热情,但同学的反应是鄙视的、漠然的。
爸爸告诉他“枪打出头鸟”是对的,只是很多时候我们不愿意去听从一些心照不宣的规则。
父亲试图询问儿子的生活,Billy仍是排斥的。
因为他更想和玛交流(书信)。
玛的照片被贴在Billy卧室的化妆镜上,所以Billy看向镜子的时候,你不知道他看的究竟是谁,是他自己?
玛?
还是他身体中玛的特质的那一部分?
图3 镜中的BillyMark·Kelly(Ian Nelson饰)——“Flip”,“flip”有百发百中的意思,小空翻凯利,曾经在返校日比赛中以一个空翻拯救了格里芬队的得分,大家为他疯狂,甚至在他二年级提名他为“返校日国王”。
虽然他谢绝了,不过从此以后他做什么事都是对的。
很有意思的是“Flipped”有入迷的意思,这也是由罗伯·莱纳导演的电影《怦然心动》英文名字,我不由得怀疑给Mark这个外号的用心,意图直指Billy对他的情感啊!
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镜头,Billy之前已经听说过凯利的故事,当他在储物柜前明知凯利从背后经过,却必须控制住好奇心,小心翼翼地转身去看。
这时所有的人都是背景,我只在意你。
凯利主动和他在储物柜前聊天,释放出明显的善意,“好巧,我们在看同一本书!
”,明明是老师统一布置的作业,却被拿来当巧合,这次的搭讪,Mark愚蠢得可爱,像是小男孩终于鼓起勇气去聊天,但还是结结巴巴、语无伦次。
图4 相遇丽奈特三人组课后接近Billy,言语中透出若有若无的羞辱、对他的藐视。
其他同学在生物课堂排斥Billy,瑞马教师却无动于衷并归结为Billy自身的问题。
对抗排斥与冷淡,是更冷淡。
当对世界表现出善意却无人回应甚至被漠视时,变得冷淡、满不在乎成为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
在这之前,Billy有克制自我,他的着装虽然有自己风格,却都比较正常,并不出格。
Billy的大爆发是更加地张扬自我,太空服、滑雪服、盔甲悉数上阵。
外界的反应更剧烈,冲突升级。
Billy做的张扬,但他不开心,这种做法像小孩子互相打架,你打得我很痛,所以我要更用力地回击,即使我会承受更深的伤害。
这个过程中,Billy眼睛始终是亮闪闪的,泛着水光。
图5 一系列反击“涂脂抹粉,藏好绝望,完全抹去Billy·布鲁姆的痕迹,让另一个人完全取代他的存在。
”于是Billy的僵尸新娘装上线。
惨白的脸,血淋淋的眼妆,一身的洁白,连头发也被银白色假发覆盖。
他被骗到一间教室遭到毒打,脑海里是和玛跳舞的美好回忆。
玛教他要学会幻想,来对抗这个冰冷的世界,当世界踹了你一脚时,你要学会踢回去、踢得更高。
但是玛没有告诉他,你可能会被反击得更痛。
图6 惨白与血红 Mark救了Billy,在Billy装作不舒服的情况下,Mark送Billy回家,两人开始了正式的接触。
Billy的床很梦幻,各种色彩糅杂,但并不俗艳。
他穿粉色睡衣和红色睡裤,和Mark闲聊,Mark吐露实情,他并有很喜欢橄榄球。
“成为一个艺术家”是Mark真正想做的事情。
两个人躺在草坪上,吃点心、聊天,Billy讲述自己与父亲的过往。
Mark觉得Billy的生活很棒,Billy爸爸和Mark在艺术上有共同的口味,而且Billy爸爸不喜欢却还是给他自由,而Mark拥有一个更为专制的父亲,毁了他的漫画爱好。
这是一段快乐的时光,Mark推着轮椅上的Billy在草地上疯跑,等Billy好一点后,他们一起秋季时色彩缤纷的丛林里探险,Mark会陪着Billy在阳台穿正装跳舞,Billy在圆厅当模特,Mark细致地画下他的影像,画上的Billy很有自由女神的风格,漂亮张扬。
图7 美好为了Mark的一句“For me”,Billy开始在学校伪装成“多一点男子气概”。
管家弗洛伦斯暗示Billy“你再也不会遇到比他更好的男生了”,Billy说自己不期望更多,这段对话实际表明,Billy内心期望更多,可是他不敢去追求、去表现更多,因为和Mark的关系满足了他对朋友的需求,他怕如果自己表现得更明显,越过朋友的界限,就会失去Mark这个朋友。
图8 他是被排斥的晚上Mark去Billy家,Billy装扮成亚特兰蒂斯海底的蓝色美人鱼,周围满是蓝色的泡泡,Billy在白天越是伪装,越需要更充分的释放。
喝醉后的Mark再次坦诚内心:他羡慕Billy可以“做自己”,两个人躺在阶梯上聊天,Mark希望大家可以接受Billy,所以需要Billy去假装,Billy说“我必须展示真实的我”,两人的矛盾已经初漏端倪了。
图9 夜晚下的两人一次意外,他揭开亲情的假面,Muv的爱太自私,而Mark对自己恶语相向,动了拳头。
“有时候我梦想自己会飞,但是我已经厌倦了挥动翅膀,飞得越高,就越让我感觉到我多不适合待在这片土地上,所以我飞,飞,我意识到,我再也不想飞了,反正他们也不知道他们仰望的究竟是什么。
”——开头和结尾30分钟左右的互相照应。
Billy选择做自己,拒绝任何形式的放弃,决心竞选返校日女王。
图10 失落只有两个人竞选,也许可以说女生代表了性别正确,而Billy代表的是边缘人群。
“let billy bloom”是一句双关语,简单的一句话,融合了自己的名字,好记好用。
Mark想和Billy好好谈谈,但是Mark女友在旁边的催促其实也意味着“世人”的审视。
随后一个曾经看不起Billy的男生尾随Billy进入洗手间并强吻他,是否说明Billy的魅力并不小。
图11 假装微笑
图12 高跟鞋花车影片中Billy身边有一群人默默支持他,他们是学校中“隐形人”,力量小难道就不是力量了吗?
女生的竞选演讲十分正确,对同性恋的偏见明显的很。
Billy演讲的着装很正式,看起来很舒服,一张青春的、纯澈的面庞。
“Billy是真的认为自己会赢,但是结果却出人意料。
一个女生告诉Billy“她可能拿到了我的选票,你却拿到了我的心。
”我不喜欢这句话,因为有时候一个选择的价值超乎想象。
图13 演讲正装(超爱这一套)
图14 restartBilly父亲在后排默默听完了演讲,他开始真正地理解儿子。
Mark和Billy在影片结尾和解,我很喜欢Billy的裙子,一顶黑色贝雷帽、一袭蓝色毛呢连衣裙,侧脸一缕发和低马尾显得很温柔。
他穿着裙子走在校园里,接收到友好的问候,他在这里得到了理解和尊重,尽管只来自一部分人。
更重要的是,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做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容易,很多时候它只是一句口号,简单地用来安慰人或聊以自慰。
做自己意味着会更大程度地承受别人的审视和敌意,被批判、被比较。
很高兴Billy仍在做自己,这也是我所追求的梦。
男孩的异装癖在表现的过程中更注重的是,男孩青春期在父母离异之后的心理变化。
所以拍摄更多的是细节。
是在曲终人散之后倔强的红了眼,是在备受争议之后穿上了白裙。
而表现校园欺凌的时间点也恰到好处。
在向老师救援无果后的,想起了母亲的那天,白衣飘飘地垂在身后,被匿名的黑衣组织推推搡搡,欺凌总是变本加厉。
我不知道他们会接受我到什么程度。
但如果你是一朵盛开在煤矿里的菊花,不合时宜,无人问津,那放慢脚步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虐待。
影片给人一种很细腻的情感,你是那种大开大合的感觉。
记得男孩也拍过sing street.当时将父母的争吵声做成音乐那一段也是让我印象深刻。
觉得小伙子挺有才华的。
男孩在这里表现的也很出色。
异装癖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被打压。
越是被打压,就越是完善自己,就越是隐藏情绪。
当时就是在预告片里面,看到男孩扮演的玛莉莲梦露,觉得别有一番风味,果然男孩那种未折断的傲骨,与女孩那种酥软感相结合,挺有创意的。
男孩的母亲好像是shameless的Gallagher一家人里的母亲。
我不太确定,就是两人的风韵有点像。
微笑给人的感觉,言行举止都带着monica的味道。
但是在这里有点胖呢,脸蛋细看又觉得不太像。
本来以为是救赎的故事。
但不因为别人而委屈自己。
男孩性格挺鲜明的。
一次kick的比一次高。
从穿白衣戴眼镜,到最后的读书笔记。
不断穿插着童年回忆。
童年不仅给自己带来了异装癖,也带来了如何坚持异装癖的强大心理。
kick higher。
看到热评有人说故事情节老套的,大概是山珍海味吃多了,连素菜都吃不惯了。
一看就是四倍速看完的。
都21世纪了,很少有什么新颖的故事情节,多的是故事基调与情感。
并不是同性题材电影,而是一部成长片。
同性只是成长过程中畸形心理的一部分,本片的重点是freak,而不是faggot。
只能说最后那段演讲太精彩了,也太容易引人思考了:李安导演说过,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座断背山,多数人听后只想到了同性,基友...现在想想,那断背山又何尝不是每个人心里难以言说的小秘密呢!
Freak Show,正因他把内心里的那片禁区展示了出来,所以他变成了最“怪奇”的那一个。
而其他人选择了掩饰,成为了正常人,也开始失去了自我。
其实“怪癖”只是每个人独有的特点。
人们隐藏着内心与众不同又不为人知的一面,只是为了跟随和迎合这个社会。
只能说多数人还是懦弱的,他们不敢展示,他们在隐形的压力中成长。
因为这个社会还不够宽容,不够感性。
虽然无法得到答案,但还是不禁要问:“为什么你我不能构建一个包容且没有偏见的社会,让人们不再躲避自己的与众不同,而是在释放自己的过程中成长?
很喜欢最后的结局,Billy并没有输,而是赢的很彻底。
因为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即使他有异装癖,即使他是同性恋,但他依然是个正常人,是个阳光的男孩,而非“女皇”。
直接将主题由个人的成长,延伸到了个人所带动的集体的升华。
一部电影,可以带动我对自我和成长的认知,发人深省后,又何须再苛求其他?
好片。
最近老师播放一部感人的影片让我们欣赏,影片描述一个单亲妈妈暑假时带小男孩回乡下外婆家的故事,刚开始小男孩很讨厌外婆,常常对外婆大吼大叫,但在外婆 细心照顾下,小男孩感受到外婆对他的爱,他学会如何体贴外婆、关心外婆,最后,他们离别时依依不捨的画面,让我觉得非常温馨。
我的外婆也是独自一个人住在乡下, 我们怕她孤单,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回去探望她。
寒暑假时总会回去跟她作伴,我最喜欢跟她一起买菜,因为无论什么菜,她都能煮一桌丰盛的佳肴;我生病的时候, 她总是无微不至的照顾我;她陪我聊天、做功课,陪我度过漫长的假期,所以我每次都是非常依依不捨,回到家后我总会马上打电话跟她报平安,期待下一次的相 聚。
IFC导演见面会,中间是本片导演Trudie Stylers今天周五,纽约下雨。
我本来打算去IFC看千与千寻的,结果票卖完了。
就调了最近的一部Freak Show。
结果没想到,电影结束还有导演演员见面会,果然雨天出奇迹。
这部电影仅耗时22天拍摄完成,主演Billy的男演员是《去他喵的世界》中的男主,Alex Lawther。
他眉毛弯弯的,感觉像个道人似的。
电影里,他饰演一位有异装癖的高中生。
我才发现,Alex穿女装很好看。
导演Stylers很好的表现了Alex 的美,蓝色的透彻的眼睛,白色的皮肤,他走来富豪老爸豪宅的草坪上,阳光斜打在他脸上,他就是那个少年,没有“做自己”、“不一样”、“正常装扮”的修饰词。
T恤牛仔裤的搭配所定义的“正常”是社会文化给的。
你也可以自己定义。
毕竟,你是一个个体。
独立的自己。
服装造型的drama会让我吃惊,也是一种喜剧元素,但我又有一点点心疼,为了Billy的坚持。
我以自己的角度揣测他,Billy很快乐,同时也很难过。
Billy老妈告诉他,if life kicks you, you kick higher. 在Billy小的时候,她开放的老妈就告诉他,你在面对冰冷残酷世界时的态度。
有时候,我感觉Billy被伤害到了,却不当回事。
就像他说,“你直说吧,可能我也就听到一两秒后会觉得被冒犯。
”我觉得好可爱,好心疼。
Billy正视、接受自己,他远比那些欺负他的人有勇气。
人们总对自己没有的、畏惧的、厌恶的、被压抑的东西十分敏感,以扭曲的方式对待这些秘密。
那不过是自己内心的映射和写照。
做个成年人不容易。
青少年也有他们的不容易。
忙着fit in,忙着受欢迎,忙着追逐,忙着证明,忙着伤害,忙着受伤,,忙着隐藏,忙着躲藏。
这是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
其实有的时候,并不是知道与不知道的问题,不是意识问题。
而是,能不能正视自己,在形形色色的眼光和压力下。
就与电影海报中Billy夸张艳丽的眼影一样,他的出众,是因为对自己的坚持,而不是为博人眼球。
只是因为我喜欢、我舒服、我快乐。
同时也没有影响别人什么。
有听过一句话,大意是我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成全了自己,也没影响别人成全他们自己。
这个所谓的方式,和所谓的影响,放在大环境里,会变得很复杂。
这种喜欢是否受到社会影响改变过了?
影响别人是否能有自己决定呢?
有时候,攻击别人是因为其带来的成就感。
可是,就像《模仿游戏》里讲的,Do you know why people like violence?It is because it feels good.Humans find violence deeply satisfying, but remove the satisfaction, the acts become hollow. Alen Lawther也曾出演《模仿游戏》,如果没记错,饰演图灵小时候。
电影里导演想表达的东西,都在最后Billy的演讲里。
虽然知道了故事的主题,但还是听得热泪盈眶。
他说他值得。
我也觉得。
电影中还有很多对政治(川普)的抨击、对亲情(父子情、母子情)和友情正反面的表达、对人性(豪宅里的管家阿姨)的描写。
这不有笑有泪有套路又很可爱的电影,不是一场秀,而是一个开端。
故事是结束了,高中也会毕业。
但生活,才刚刚开始。
因为小A看的这部片子,没有像离别是美丽的那样每一帧都很美,但小A的造型每一次出场都很美,即使头发有些少但也很萌啊。
我和小空翻一样喜欢,羡慕比利并时常强烈希望拥有他那样的勇气。
即使得知了母亲的谎言,即使小空翻也要因为同学们的嘲弄远离他,即使同学们打他,称他为freak,他也仍然没有想过用悲观和抵抗来对待这个世界的恶意。
你看,他的友善和信心不仅来自于自身的强大,更来自于身边那些理解支持他的人,,可爱的眼镜女孩,善解人意的后妈以及不知道如何沟通的父亲,有矛盾但仍然是好基友的小空翻。
爱和理解总能战胜某些东西。
事实证明,你成功了。
事实上,我们缺少的就是这样“目中无人”的勇气。
做你自己,走你自己的路。
“我从来没有动摇过要按自己的方式生活的决心,我不会让那些十七八岁的黄花圣母婊来嘲弄一切,我生命中有太多瑰宝,魅力,浮华,以及漂亮发型。
”“反正他们从来都不知道他们仰望的到底是什么”四星是因为不晓得和小空翻的感情是怎么样,太模棱两可,不懂导演想在这里表现什么。
PS alex好像经常演这种边缘人角色,是因为气质吗哈哈。。
我甚至不惮揣着最大的恶意去想,是不是因为妈妈不想发自内心地要这个男孩,抚养这个男孩,她才会带给比利这种注定世人会以偏见对待比利的影响。
我喜欢影片的前半部分,因为它足够残酷,揭示了世界的偏见和比利承受的苦痛。
莫名让我想起僵尸新娘,献祭一般的感觉尽管比利布鲁姆的妈妈欺骗他,但他得知了真相后,却没有怀疑过自己,认为这是个错误,而是继续do him,甚至参加返校日女王选举!
这样的勇气和行动力,也是我期望自己能做到的,Flip会对比利说出羡慕的话语,也是因为他知道比利是个怎样的人。
喝酒的两个人High kick不意味着世界会就此屈服。
因此,比利被殴打时,Flip救了他的这个时刻是值得铭记的,因它带来了光明的可能性。
Flip可以逐渐欣赏比利,但他还是会说:“表现得男人一点吧。
”影片中没有把他们的感情暧昧化,不过试想,比利对于这样一个朋友,难道不会产生一点情愫吗?
我相信是有的。
后半部分Flip对比利的逃避,其实可以理解为潜意识的一种反应。
感情往往从欣赏产生,我真心实意地期望他们能在一起。
比利的drama play蛮惊艳的,喜欢美国和日本电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虽然在某种意义上虚假(比如剧情夸张),但角色的妆容不会掩盖掉演员的所有缺陷,足够真实。
可能不被理解,但是我就是我。
正装演讲另外,影片暗含的政治正确因素让人感觉奇怪,仿佛不兼容的事物混杂在了一起。
Queen竟然只有两个人竞争,不太真实,其他人物形象不够饱满,似乎只为了走剧情而存在。
手动截图,不够清楚,(。
・_・。
)ノI’m sorry
如果看过《去他妈的世界》,你一定在心里"偷偷的"想过:假如我也可以像他们一样,我会……
世界很大,很忙,根本无暇顾及到每一个人,更不要说每个人内心的秘密角落。
能看到"秘密"的那个人,只有自己,能感受到秘密的那个人,只有角落里的"怪胎"。
在如今这个新时代,很多词语都有了新的定义:侠客、奇葩和怪胎等等,不再单纯是原有的理解层面,就拿"怪胎"来说,它代表的是不合群的人,行为举止和大多数人不同的人,孤僻夸张的人……但这些人真的是"怪"吗?
"怪"总被我们用来形容外形上夸张可怕,和现实格格不入的人或事物,假如这些深藏在内心,就不怪了吗?
究竟是谁给了我们权利和标准,去衡量"怪"和"不怪"?
电影中的主人公,符合以上所有的"怪胎特质",可他却成功迎来了认可、接受和尊重,显然他没有错,"怪胎"在他的诠释下,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自由和做自己。
一、抛开压抑学会抒发和片中其他角色一样压抑自我,是一种行为日常,只是方式不同,各有特色,我们可以轻易的在片中找到自己的模板和标签,甚至我们就是那群"隐形人"。
压抑自己内心对于自由的真切向往,做父母期待的事、朋友认可的决定、老师喜欢的学生等等,但却丢了自己。
当然这些并不是说,"反叛和抗争"是绝对正确的,意思是:负面情绪和软弱是一种快速传染的病毒,而自由和做自己就像是解药,它需要试验,更需要勇气去证明。
记得电影中的一个片段,"美人鱼"、"蓝色泡泡",主人公的台词大致是这样:我在学校里按照你说的做了,现在我终于可以做回我自己,用我原有的样子。
生活中的我们,何尝不是时时刻刻在"演戏",只有当我们独处的时候,才做回自己的样子,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二、夸张耀眼是为了让自由有底气因为被束缚,让我们学会了一种生存技巧叫"含蓄",无论做什么事情,不再明确目标,直冲向前,而是反反复复,次次试探。
所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自由显得格外夸张和耀眼,甚至引来攻击和排挤,但也正是如此,更让争取自由变得有底气,因为难能可贵,所以路途艰苦。
三、没有情感的自由苍白无力
电影中主人公的母亲就是例子,她自由前卫却虚度光阴,奔放勇敢却沉迷享乐,这不是自由,是自我放弃。
真正的自由是有血有肉的,像是一个脆弱却丰富的中年女人,要摸索、试探,更要坦诚、热忱。
倘若只有苍白,自由的毫无力气,又有什么意义?
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懂得"用力",力是情感的输出,没有输出怎么回报,更何谈自由?
四、寄托是自我封闭的磁铁有人说过:生活一定要有寄托。
其实,这是一个十分可怕又极端的自我暗示,倘若没有寄托和依靠,人类就要灭亡了吗?
不是所有事情都有深刻的意义和目的,更不是所有事情都能让人赋予希望的。
寄托会让人心生惰性,更会让人脆弱到不堪一击。
如果寄托消失,那么磁铁就会启动,我们愿意甘之如饴般的自我放弃吗?
以上这些是我看完影片后,最直击内心的质问,思考后我也有了一些些答案,但依旧需要深挖和推敲。
我很爱向自己提问,然后自己回答,再继续提问,再回答……直到我没有问题可以提出,便觉得这个事情想的透彻了。
我也可以没有抱怨的承担这件事情带来的所有后果,无论好坏。
但思考后我发现即便这么做,我还是一个弱者,而不是"怪胎"。
很多人从不渴望成为万人瞩目的queen,但却时时刻刻妄想着成为自己的"怪胎"。
碍于没有勇气推开一直厌弃的朋友,没有胆量向所有人说不,更没有气魄向所有不公宣战。
最终变成了围观者中最懦弱的那个——敢想却不敢做,这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如果看完电影,你有了这样的思考,那么请行动起来,成为自己的"怪胎"。
不是马上变成,而是立刻行动,让所有不可能变得可能,让所有反对任他而去,把这一票投给自己秘密角落里的怪胎。
眼光全程跟着比利转。
亚历克斯•劳瑟真的是太棒了。
《去他妈的世界》就很喜欢他。
那时候就觉得他挺适合演边缘人物。
看到这部Freak Show,我想就不是觉得他挺适合,而是他真的很适合了。
电影里最让我觉得惊艳的莫过于白色婚纱装。
不知道导演的寓意是什么,但我自己乐意把那称之为婚纱。
实在是太美了。
即便妆容厚重到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模样,但眼神不会骗人。
比利因为和人格格不入的行径被排斥,他受到歧视,内心难过而又绝望,但新的一天,他仍旧盛装出席,眼神平静又坚定炽热。
他仍旧相信那些人,以为真的换了教室上课。
遍体鳞伤的时候,嘴角流着鲜血躺在地板上的时候,比利他想的是什么呢?
他的眼神似乎从来都没有变过。
他一直是他。
“I am who I am.”
那套海妖塞壬的裙子,是他自己一针一线缝出来的。
母亲在年少的他心中就像塞壬一样美丽,可终究这一切都是他想象出来的幸福。
但好在,他从母亲那里学来了坚强。
他穿着华丽的裙装,自己成为了塞壬。
竞选返校日女王时比利穿的那套裙子,让他看起来真的像女王一般。
埃及艳后般的造型。
他没有赢得返校日女王的竞选,但他的勇敢、自信、笑容会一直被留下。
做自己,有什么错呢?
电影的结局可谓是皆大欢喜。
尽管过程不太美妙,但最终比利既得到了想要的也坚持做了他自己。
而他,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呢?
都是渴望父亲喜欢,母亲温柔,朋友体贴,同学友爱的普通人罢了。
其实,你、我、他又有什么不同,我们的内心都住着一个freak。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生活总是高于艺术的。
电影里的皆大欢喜,现实却不见得如此。
有些恶,真的是你想象不到的。
前两天的新闻,广西一初二学生在走廊里当众把同学从四楼扔下去了。
从视频看来,他是没有丝毫犹豫的。
被扔的人连挣扎都没有。
看到视频的时候,我想,原来人的鲜血真的可以像电影里那样飞溅出来。
我从来都自称胆大,恐怖小说、恐怖片看的也不少了,那天晚上却久久没有睡着,脑子里都是鲜血四溅的场景。
据说,被扔的那个平时在学校总是欺凌扔人的那个,扔人的那个因为长期校园霸凌受不了才有此举。
如果据说是真的,我真不知该如何评价这件事。
校园霸凌有时候看着似乎没有那么严重,像是小孩子闹脾气,我不跟你玩,偶尔还要欺负你一下一样。
但真的是这样吗?
不管恶意有多大,当恶意持续出现,再小,累积起来也足以压垮人。
这样的新闻层出不穷。
到底自己的精神与生活有多匮乏和无聊,才会以欺负人来得到快乐?
这个电影在我看来无关同性无关LGBT,从一开始我觉得荒诞怪异,脑袋大,觉得无法接受的一个男主角,让我真的体会到他的人格魅力,渐渐的喜欢上他,佩服他。
无关外表而是在于一个人的内心,这可能就是说的人格魅力。
我觉得这部电影在我看来就是说明一个人在某一种程度的勇敢,在我看来,男主做事的勇敢,不怕,只是受到生命威胁,还是在勇敢的做自己,而且她有一定的智慧,口才能打动人心,让别人接受自己。
我没有他那么勇敢我真的很佩服她设身处地的想一下如果我在他那个我没有他那么勇敢,我真的很佩服她,设身处地的想一下,如果我站在在他的角度来看的话,我是不敢那么做的
劇本幼稚得目瞪口呆!不過是靠人設才顯得驚艷吧。
God damn! 演技太好了!剧情老套那是因为这是理想国呀!梦想跨性别者。性别忽略者。总之我要以我的方式做自己我是美貌的拥护者,土鳖的抵制者,任何受争议的高危艺术行为的支持者,而且我反对所有贴标签的行为。我最喜欢的地方!大多数人觉得不真实,毕竟大多数人不是艺术家。
发际线暴露国籍hhh【听到了queen/ say anything you want/ electric love
因为小A知道了这部片,说实话感觉值3.5星吧,小A演技惊艳到我五体投地,影片中某些台词意味深长,但其他……只能说真的就是普通校园青春电影的感觉。
作为青春片,基本没有伤痛,男主还内心强大也是很难得的。大概就是不想拍得那么现实吧。但是始终还是太理想化了,导致整个片子都有一种不真实感。其实也没有很梦幻。就主人公内心大概很梦幻吧。
我欣赏不来!
如果追随本性就是惊世骇俗,只能证明这世界是如此荒蛮可笑。
看来阳光小美女在爷爷死后,还是没少吃冰激凌
7.2 2022.6.17剧情很美国。主角太疯太美太独特了。
没劲
Luckily he’s from a rich family.
2.5
自有一番小清新,简直不让人相信是真的。但其实,是用那种趋于梦幻的方式消融了真正的痛吧。比如被打到满面是血昏迷数日,比如橄榄球场上仿佛听到清晰的骨头碎裂的声音。。结局是美好的,但愿现实也都能找到这样的温度。做自己,多么简单却又充满了成长之痛的一句话。适合所有人。
故事挺有意思的,但是怎么拍的这么烂😇🙏最后Billy那个类似mad max的造型为什么配的bgm是borns的😅嫌违和感还不够还是给子就喜欢borns?😅🙏
相当无聊,连最高潮的花车造型都那么无聊,不如他展示给直男看的人鱼装
年度最佳!
为主角演技跟配乐鼓掌,音乐,完全,足够freak。既然起名叫秀,电影本就定位于小品,情感不复杂讨论不沉重,拍性少数总不能永远苦楚,高兴点儿。(而且电影不只讲性少数,还有每个少数,里面能看到每一个人,人人为了融入而隐瞒秘密,像我们一样。
节奏很好,只是为了镜头需要的刻意美化过多
他又美丽又勇敢。有点小妞电影的感觉,不过比利似乎要更脆弱些,比如发现母亲没那么爱他,但这马上被竞选接过去,他似乎也就坚不可摧了。喜欢比利和马克一起疯玩的段落,配乐也很合适。最后一幕想起《女子的生活》里自信地走在阳光下的主角。王尔德语录为父子和朋友牵线搭桥。| 友情方面联想《帅气的恶魔》
Glee是什么lgbt icon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