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了更多的儿童、女性、印度和东南亚。Much politics than foods. 说起文化选择和尊重,我当然也尊重印度菜,实际上北京也有一些印度餐馆,也还能吃。可是,我绝对无法接受用手抓着吃饭,就像我不会选择手抓火锅。这时候有人就会说,“不,你不能这样吃印度菜,这样是不符合印度文化的。”我说:“朋友,我接受也愿意尝试印度菜,因为我想体验美食文化和世界的多样性,我也尊重印度的饮食文化。现在,可否请印度文化对我的自由与选择也表示一下尊重,不要为了我用筷子、勺子、刀叉或是手去吃印度菜,而要求我去接受我绝对无法接受的习惯?你有你的习惯和尊严,我也有我的自由和选择。尊重应该是双向的,而非单方迁就。”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57411K7Xo?p=10
宝宝/孩童食物印度美食牛排土耳其会吃会吃
请就此打住别拍第三季了,明明第一季里已经表达得很漂亮了偏要狗尾续貂
03/20. Not as good as season 1
第一集堪称David Chang家怀孕vlog,拉低了整个水准。
3.5
唯一缺点是太短了,印度那集最好吃。
joyful..could have been better without all the PC crap lol
风格延续第一季,段落式的拜访各地各馆。David 的f粗口词永远是亮点。
第一集采访了一些女性chef当年如何平衡娃和后厨之间的事情,太南啊。。。有个米其林chef到康州New London到小学做学生餐,一顿只有1.5刀,啊,买个麦当劳都不够,如何能做出来这么好吃的营养午餐。。。整季只喜欢第一集讲女厨师的部分。。。
怎么只有4集啊:( 天哪我好爱最后一集,黎巴嫩菜和叙利亚菜的丰富真的blow up my brain。食物是证明我们存在的象征。
第二季的成长在于,Dave Chang作为一个已经(most probably)融入主流的少数族裔不止步于为自己的族群(或已经拥有部分话语权的"强势"少数族裔,namely黑人/亚裔/墨西哥裔)发声,而将共情扩大到更为弱势的少数族裔、到女性、到难民,进一步挑战常识对人思维的桎梏。第一季中那个带着点冒犯意味,试图改变人们偏见的人,又开始不断反思、审视自我、在不同文化中寻找相通点。美味的食物是共通的语言,毋庸置疑。
投入了更多的儿童、女性、印度和东南亚。Much politics than foods. 说起文化选择和尊重,我当然也尊重印度菜,实际上北京也有一些印度餐馆,也还能吃。可是,我绝对无法接受用手抓着吃饭,就像我不会选择手抓火锅。这时候有人就会说,“不,你不能这样吃印度菜,这样是不符合印度文化的。”我说:“朋友,我接受也愿意尝试印度菜,因为我想体验美食文化和世界的多样性,我也尊重印度的饮食文化。现在,可否请印度文化对我的自由与选择也表示一下尊重,不要为了我用筷子、勺子、刀叉或是手去吃印度菜,而要求我去接受我绝对无法接受的习惯?你有你的习惯和尊严,我也有我的自由和选择。尊重应该是双向的,而非单方迁就。”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57411K7Xo?p=10
看到最后一集泪目了。身在和平年代,其实世界上大部分人如你我都根本无法体会战争对于个体甚至是群体的创伤,而只有食物是最容易连接人类初始感受的一种东西了。我一直都有想去黎巴嫩的念头,战乱的复杂历史永远令人着迷,就像我几年前去萨拉热窝一样。希望去贝鲁特的旅程不会太遥远。
相比第一季怎么感觉David Chang人变好了……
以食物為媒介挑戰文化壁壘 探討人與他人 人與自然的關係幽默 接地 有味道 有細節 有思考 有情懷 關鍵是 精彩 好笑 遍地彩蛋 P.S. 建議向白人圈子推廣
感觉不如上一季
印度和中东!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去了…
Ugly Delicious精彩的部分仍然是食物以外部分。最动容的是最后一集贝鲁特的部分。
吃的越来越多,印度那期简直可以作为指南。饿!
对饮食和文化抱着更包容的心态去探索和体验是UD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剔除政治、经济、性别、种族、宗教这些偏见,以感恩的心纯粹的去享用美食才对得起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