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余震,Aftershock

主演:徐帆,张静初,李晨,陈道明,张子枫,张家骏,王子文,陈瑾,陆毅,张国强,杨立新,吕中,咏梅,刘莉莉,马秋子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中国香港语言:汉语普通话,唐山话年份:2010

《唐山大地震》剧照

唐山大地震 剧照 NO.1唐山大地震 剧照 NO.2唐山大地震 剧照 NO.3唐山大地震 剧照 NO.4唐山大地震 剧照 NO.5唐山大地震 剧照 NO.6唐山大地震 剧照 NO.13唐山大地震 剧照 NO.14唐山大地震 剧照 NO.15唐山大地震 剧照 NO.16唐山大地震 剧照 NO.17唐山大地震 剧照 NO.18唐山大地震 剧照 NO.19唐山大地震 剧照 NO.20

《唐山大地震》剧情介绍

唐山大地震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76年7月27日夜,唐山地区爆发7.8级强烈地震,房屋倒塌,灾民无数。面对即将坍塌的危楼,丈夫方大强(张国强 饰)和妻子李元妮(徐帆 饰)都要去救被困的龙凤胎儿女方登(张子枫 饰)、方达(张家骏 饰)。危急时刻,方大强拦住了妻子,冲进去营救时不幸罹难。李元妮在震后发现,一双儿女被困在一块水泥板两端,若要营救,必然牺牲一方。情急之下,她做出了艰难选择——救弟弟。此事成为方登心中难以磨灭的隐痛。后来,她被军人王德清(陈道明 饰)夫妇收养。高考后,方登(张静初 饰)进入杭州医学院学习,并与研究生师兄杨志(陆毅 饰)产生了感情……方达被救却断了胳膊,李元妮以无私的母爱抚养他成人。成年后的方达(李晨 饰)去杭州闯荡,娶了媳妇小河(王子文 饰),并干出了一番事业。32年后,这家人的命运却因为5·12汶川地震再次发生了交叠……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跨过鸭绿江绿叶对根的情意毛骨悚然之红衣男孩废柴梦想家奶油公社第二季鬼寺凶灵少女杀手特急便玉战士绝命刀手之墨玉断战地神探第六季西区故事成年人神偷大盗四度空间恋爱幕末男友外传~在时空的彼方盛开之恋~夏目友人帐:曾几何时下雪之日死神降临降龙觉醒食人鲨孩子蜀山传校花生死恋恐怖假日夜访吸血鬼第一季托马索不像神探我的恋爱药方冒牌英雄渔女黑暗物质三部曲第一季

《唐山大地震》长篇影评

 1 ) 豆瓣装逼一族的兴起(无剧透)

有哪一个人在讲故事的时候能让大家笑起来?

又有哪一个人在讲故事的时候能让大家哭?

国外的不说,国内的非冯小刚莫属。

在这片观后感里,我不许有任何人有反对意见,因为全场观众的反应就说明了一切,你有不同意见只说明你脑残,没别的解释。

在去影院之前,有同事说男的带一包纸巾,女的带两包。

我当时还觉得稍稍有那么一点夸张。

可到了后来忍耐实在是超出了自己的界限,眼泪一泻千里。

很多人说“哭、眼泪只是个噱头”。

我不禁要问问了,你懂得眼泪是什么?

你只看到了代表结果的眼泪,可你不能体会撞击心灵的过程,人要是想哭,怎么都能哭出来,没必要花钱去电影院表演一把。

对么?

还有人说冯小刚拿地震来赚钱,我试问那些打破脑袋迎合好莱坞口味,想冲出亚洲的导演们,有几个人的电影题材贴近老百姓了?

我觉得用人民币来拍《无极》,倒不如多拍几部《唐山大地震》吧?

每个人的底线不一样,有的人从一开始就痛哭流涕的,有的人到最后才哽咽。

有的人也许没有哭泣,这些都正常。

可有的人却拿来炫耀:“我就没哭,有什么可哭的?

”我只能说这样的人没脑子,自己整天都不知道自己干嘛呢。

不用理会,直接忽略。

演艺界不装逼的人几乎没有了,可不装逼的冯小刚却被一群装逼的群众指三道四。

你们什么都不干就坐在电脑前整天混日子,手指头一动就把谁谁都骂了,自己觉得有个性,自己觉得过瘾。

有意思么?

你觉得你提出的观点和别人不一样,你就另类了?

你就牛逼了?

还是说你可能就会出名了?

现在这个时代,被感动被打动不容易,甚至都没什么人爱搭理你,有这样一个导演,想着法儿的想让老百姓开心,变着样的让老百姓感动,你们还他妈拿上劲儿了,要脸么?

难道看那些电视上哈韩哈日哈狗屎的超女超男满口港台腔的各省奶油男女你就觉得自己舒坦了?

你以为自己超凡脱俗了,你以为你说的和别人不一样你就能咋地了?

年轻、浮躁!

还有人质疑电影中某个细节如何如何,你是瞎呀,还是怎么的,没看过《余震》么?

虽然电影改编自《余震》,也不能面目全非呀。

脑子进水了才会有疑问。

我不在这里剧透,没看过的去影院感受,千万别连看都没看过呢,就跟着那些脑子有病的人一起走边缘路线,异类往往什么都得不到,非主流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不只一次的告诉我们:下场很惨。

感谢冯小刚把这么好的著作拍成了电影,感谢徐帆、陈道明这些刘德华、黎明等港台摆拍高手永远望尘莫及的好演员。

感谢绝大多数的人能正确的欣赏这个作品。

另外,让我们为唐山地震中死难同胞表示哀悼,为汶川地震中的受灾人民表示缅怀!

为我们至今能拥有身边的亲人爱人和朋友而感到庆幸并珍惜他们。

这部电影冯小刚只让我想到了这些---年代分割线时隔8年,才想起来看,那时出生的孩子现在都上小学2年级了。。。。

感谢大家的留言,谢谢,赞同的不赞同的都感谢看完这篇文章,谢谢

 2 ) 别跟心较劲

在好朋友夫妇的极力蛊惑下,周日那天下午去悠唐看了《唐山大地震》。

——是挺好看。

我是个比较容易被感动的人,但我不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暴露自己失态的一面。

因此,看电影的时候,有好几次都憋的我嗓子发紧,眼睛酸疼。

不过,在我们那间放映厅里,并没有听到很夸张的嚎啕大哭,只有几声低低的啜泣,其中有一份来自我的身旁。

电影的剧情很简单,一条线哗啦啦走完,徐帆、陈道明、李晨和小演员们演的都很棒,而那种微微泛黄的怀旧色彩很快就把人拉进了那个年代。

当空气开始颤抖,大地开始咆哮,楼房开始坍塌,当那惨绝人寰一瞬间在银幕上重现的时候,我感到了一种真真切切的恐惧与绝望。

单单靠着那种恐惧与绝望,不需要其他的感情戏,就足以把观众煽下泪来。

而地震过后,唐山人在废墟中哭喊着寻找亲人的时候,才真真正正的体会到什么是大苦大悲。

其实原本是没打算去电影院里看的,因为我想抵制冯小刚。

在北京台看到关于《唐山大地震》的采访,冯导说,自己无论把商业片拍成喜剧还是悲剧,票房都绝对是这个(竖起黄白斑驳的大拇指),我就是孤独求败!

——顿时大骂这人傻x,拍个大片至于狂成这样么?

——后来又看到他放出话来,说去电影院看完《唐山大地震》而不哭的人,跟去幼儿园砍孩子的暴徒没什么两样。

——虽然知道这句话是经过了媒体的曲解,但依然默默的诅咒这位白癜风病人早点儿被真正的暴徒砍死。

——尽管如此,我还是屁颠屁颠的跑去看了。

所以说,即便网上有九成以上的人都在说这是一部超级大烂片,但只要身边的好朋友大力举荐,那么这就不会是一部“烂片”。

毕竟,大部分没脑子的家伙总爱去网上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意见来彰显自己的特立独行,而朋友之所以成为朋友,总有一些品味是相似的,即便是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恶趣味。

幸好,我去看了,而不是听信那些没有去电影院看过电影的跟风者们的意见誓死抵制这部大片——在这个缺乏原则缺乏信仰的年代,并没有什么是值得誓死抵制或誓死捍卫的。

在我的眼中,它当然没有它们说的那么差,因为我没有带着一种看人出丑的心态去跟自己的心较劲,没有自始至终的对着自己默念“为了证明这是部烂片,为了看完之后破口大骂,千万不要哭”,也没有目不转睛的盯着电影里的所有细节去寻找传说中的广告。

——老子花钱买票是来享受电影的,不是来当什么傻x影评人的——最鄙视那种骂遍了所有国产电影的电影批评家,成天无所事事,只会写些酸腐文章,搞点儿背后扎针的小阴谋,大半辈子了还一事无成,有劲么?

就从广告植入这点来讲,许多外国大片里也有广告啊,很可惜这帮专业写手们的外语水平不够或是没有国外生活的机会与经历,所以很少见到过哪位影评人会对着一部好莱坞巨制喋喋不休地写字指责其中的广告植入过多过滥而导致它变成了一部傻啦吧唧的广告大片。

回到正题,《唐山大地震》的确有许多缺点,比如片名的刻意夸大,比如略显拖沓的情感细节,比如选了一个笨蛋来演一个坏蛋(不要误会,我说的就是路易十三)……但它的大部分还是好的,还是值得一看的,还是不应该被这样千夫所指的。

或许,千夫所指的并不是电影本身吧?

如果导演那一栏里的名字变成“宁浩”,会是一种什么情况呢?

变成“罗永浩”呢?

——好吧,既然大家的心灵深处都有着阴暗猥琐的小肮脏,干脆就谁也别骂谁,或者看完再骂好了。

看到片尾处,生离死别了二三十年的姐弟俩在汶川的救灾现场重逢的时候,我突然感到一阵后悔。

我曾经在那个月下定了决心奔赴灾区贡献一些微薄的力量,可惜终究还是顾忌会失去工作而放弃了使人生猛然变得闪亮的机会。

女友却是差一点儿就被她们公司派过去了,可惜,终究也是差一点儿。

所以,看到热心的好人们救灾的画面,心中再次涌出一股暖意,好似看到别的人替自己完成了最初的梦想,险些喷出泪来。

不过,希望再也不要有这种机会出现在我面前了,老天保佑。

欢迎关注哟:@天亮天黑

 3 ) 经历过,才知道,有多痛

《唐山大地震》的时间线从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到2008年的汶川地震,历经32年。

让还是个孩子的方登也已经成长为了一个母亲。

其实以前在课本上和节目中也曾看到过地震,只是那时候地震在我眼里在我心中,都仅仅是一种地震灾害罢了。

直到2008年亲身经历之后,我才知道什么是地震,什么叫地动山摇,什么叫瞬间让你家破人亡。

所以当《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上映的时候,我是怀着一种敬畏的心情去观赏这部电影的,不可否认这部电影的所有的主创都十分的努力,最大可能的为我们还原了地震的现场,只是看完整部电影,我觉得电影不适合叫这个名字,因为它并没有重点讲唐山大地震。

 4 ) 大爷,我们真的需要你吗?

北京的天气越发诡异,似乎预兆着2012真的要到了,身在其中,越来越有一种末世的感觉:这座严重超载的城市好像随时都会爆炸、那些拥塞在道路上的中产的汽车、那些闷热车厢中挣扎的底层人、那些隐秘角落潜藏着的操盘手、政要······所有的人在奔赴那一刻的时候,是不是感到同等的恐惧?

飓风、洪水、海啸、地震······其实人的生死真的不需要这样大的场面。

想象某一个孑身的老头,就这样摔了一个跟头,便悄然归西了,你我也是一样,即使坐拥一切,面对死亡也同蝼蚁无异。

如此看来,末日又有何好怕,不过平添一种死亡的形式而已,而且还是在大场面中壮丽的死去。

34年前,一座城市的人们提前经历了一场末日景象,银幕上的一切都是虚拟,但现实格外残酷,并不仅仅因为天灾,甚至远比天灾更为惨痛。

有时我甚至会想,还有什么是比末日更加令人绝望的,如果有的话,它一定是人们内心的那块无边的浑沌——它才是真正的地狱。

如果末日来临前,我们能和自己所爱的人在一起,至少这一切还算是幸福的,可是当我们明明知道自己会有获救的可能,却被漠然的人们注视下无比凄惨地走向毁灭——这才是这个世界最无法企及的悲恸!

在这样的悲剧下毁灭,一座城市,二十四万人,无以言说的罪恶,没有人澄清。

为何今天,人们变得如此健忘?

那么些在银幕下流泪的“施主”、他们的眼泪到底为谁而流?

没有人真正明白这些泪水的出处,也没有人为这些含冤死去的同胞真正做过什么。

1976,这个巨大的数字,在历史风云中穿行而过,来到人们的心中幻灭成泡沫,待到一切都烟消云散之后,所有的罪恶也就跟着消失了。

操盘手们在废墟上重建新城、移民们涌如潮水、所有的调调都积极向上、阳光挺拔、不容有悲观、不容有质疑······若干年后再由一位大爷拍出电影,大卖,庆功宴,举国欢欣。

一些人赚的盆满钵满,当然不是我们,我们是苍生,是基数,是奴隶,是死去的二十四万人。

我们,不足挂齿。

34年前,一座城市被生生毁灭,如今我们的灵魂每日被侵蚀——行将毁灭。

而这些大爷们乐呵乐呵地赚着钞票、平步青云地走向事业巅峰,当他们回过头来指责我们没有灵魂的时候,我们还得毕恭毕敬————因为我们需要大爷、需要这些大爷为我们制造鸦片、现实如此苦.闷、何不即时行乐?

我们图一乐,哪怕是流泪,然后走向毁灭毁灭,却不意味着重生。

 5 ) 当余震改名叫唐山大地震

观影感受:1.这是冯小刚拍的吗?

2.杠子在地震时很有用3.毛爷爷是打酱油的4.西红柿比下跪感动5.在影院听王菲被治愈了6.徐帆比他老公牛逼了一次7.观众笑场次数之多让我开始相信这是冯导的作品了8.在两个多小时坐得屁股疼饿得我心慌的全方位效果下终于特么想哭了9.砍完小孩果然食欲大增10.不说没想起来,方达的儿子是在反映毒奶粉事件吗?

 6 ) 大地震这样的灾难题材,楞能给拍出“粉饰太平”感

重男轻女,“先保儿子”你不提违反人伦的性骚扰你不提单身辍学女生未婚产子,居然一眨眼就嫁洋人,过上擦挂拉新的华丽生活了残疾人的境遇……居然随便就发个财开个车日子过得噶好了。

我不服气。

都他妈不是真的。

 7 ) 这片子拍的不像冯小刚的作品

怎么说呢?

小刚导演在这之前的作品总给人一种小家子气的感觉,一些低俗的笑点,一些现代社会阴暗的故事,当然他在抨击社会黑暗,这是很好的事情。

包括后来的《老炮儿》和《潘金莲》都有些小家子气,但是《1942》和《唐山大地震》拍得荡气回肠,刻苦铭心。

尤其是徐帆扮演的母亲在其中的表演堪称一绝,其中有两次泪点,一次是母亲弃女救儿,一次是每年都准备两套课本,一套是为了纪念死去的女儿。

 8 ) 亲情永远都是亲情

有些词,当你说起来,就会联想到某些事情,因为她已经是某些事件的代名词,如南京大屠杀,9.11等等,当然这些是人祸,今天要说的这五个字"唐山大地震"是天灾,时光如梭,那已经是1976年的事了,那时候还没有我,我的父母也不过十几岁,但是这五个字,却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个人的心里,因为这五个字的背后有24万同胞的生命!

我不记得自己以前是否看过这部电影,但是当我再次打开视屏的,那个小女孩在尸体堆里爬起来的时候,我想起来了,我看过!

但是为什么那时候感情不是反馈的那么强烈,我想,因为那时的我没有亲身经历过那可怕的时刻,直到2008年的汶川地震,我想,现在在看这部片子之所以会哭的稀里哗啦,大概就是亲身经历过了,有了些感同身受的感觉吧,就想现在奔赴在各地地震救灾现场的唐山救援队是一样的!

感动和伤感从影片开始到结束影片一开始的一幕深深的触动了我,那是出现在唐山城上空24万人的姓名,然而那些姓名,就那么一会儿,便不在鲜活了,成了人们心里永远的痛和抹不去的伤!

这个开头把握的真的特别好,就那么一晃而过的镜头,却让人不禁唏嘘,也许下一秒,我们已不再是我们,我们的名字将会被定格在一些石碑上!

紧接着就是恐怖的地震!

天摇地动,无处可逃,人那时候多么弱小脆弱,瞬间便没了呼吸!

最让人揪心的戏份出现,一生一死,手心手背都是肉,让一个做妈妈的去选择谁过谁死,简直没有比这更残忍的了╭(╯^╰)╮之所以感触很深,是因为我记得08年汶川地震时,我一个人在外地读书,那天下午14:28分,灾难来袭,以后就是各种慌乱,永远不会忘记放学后我们一群人无助的守在电话亭轮番试着打电话的情景!

几天后学校放假,让我们回家,回家之后,我妈告诉我一件事情,她说她觉得对不起我,因为那天地震之后,她得知我姐姐所在的学校墙塌了,她赶紧骑车赶去,得知我姐没事之后,她悬着的心才放下,回家后她才发现自己腿也摔破了,而那时,她才想起远在城市的我,她说当时她就腿软跌坐地上了!

我记得那天晚上我联系到家里后,我妈哭的很伤心,她很少这样,那是她觉得对不起我!

有人说方妮那时候选了弟弟,放弃了姐姐是重男轻女的表现,可是又有谁知道她被刀刮的内心以及想拿命换孩子的无助和心里永远也抹不去的愧疚!

然后电影就开始讲述地震后一些故事,两家人的生活,也是1976年开始24万唐山人民的故事!

那句救弟弟,折磨了姐姐32年,也折磨了妈妈32年!

后来弟弟说,唐山这些年高楼大厦都建起来了,可是我妈心里的墙却再也没有盖起来,她就守着那些废墟过可以辈子!

地震,毁了她的一生,苦了她一辈子!

方妮最喜欢说的是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登养父最常说的,亲情永远是亲情,他和老伴吵了大半辈子,然而他心里始终只装着那一人!

最让人泪奔的是画面开始播放2008年的512大地震,出现那个显示为14:28分的钟表时,瞬间眼泪就止不住了!

那一年,天在不饶人,就如同1976年的唐山!

再到姐弟在救援中重逢,母女相见,妈妈提前洗好的西红柿,简直眼泪停不下来!

影片的结尾那道长长的纪念墙,密密麻麻的刻了唐山大地震中遇难的人的名字,那么长,那个骑自行车的身影,真的让人久久难以释怀!

不得不说小刚导演是会讲故事的,除了这个故事本身就很让人泪目意外,他把每一个细节都掌握的很好,细腻情感,再加上徐帆和陈道明真的是实力演技派,姐弟俩也表现的很不错,真的是实力催人泪下!

电影会结束,然而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却深深的记在了人们心里!

愿天下太平,不再有灾祸!

活着就是最大的恩赐,别让失去了才叫什么是失去遗憾人生!

亲情永远是亲情,别让一时的不理解导致亲人相离不相亲这样的悲剧!

 9 ) 所以,这就是生活

今天去看《唐山大地震》的首映,总觉得有些不足的地方,但我不忍心打很低的分,毕竟探讨了一些有关乎人性的东西。

我一直以为本片是纪录片,一场大地震什么都毁了,然后大家在回忆中诉说一些悲痛的过去催人泪下的什么什么。

然而很意外,在用几件简单的事表达主角家庭情况后就干脆的地震了,具体是不是真的23秒我没数,特效也能看出些破绽,然而事实证明这并不是一部以特效和重现灾难为卖点的电影。

方达和方登是双胞胎,两人压在同一块石板下的两头,撬了一头另一个就保不住了,妈妈迟迟不肯决定留哪个,大家不能等要救别人,于是为了保住孩子,妈妈决定留弟弟。

故事至此才算开始,姐姐并没死,并被抗震救灾的一对解放军夫妻收养,对妈妈的决定耿耿于怀,她坚持对新父母说自己什么都不记得了,被妈妈带着的弟弟也失去了一只手臂,两个人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32年后汶川大地震两人都去支援时相认,当时首映式一位观众提出这点:一定要再经历一次灾难他们才能将过去的事进行一个了结吗?

我看来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因为很多电影包括电视剧都是主角心里有无数巨大的恩怨,然后一直在那纠结并以此来做为影片进行下去的冲突,知道发生了某件不但不小但十分戏剧的事他就忽然悟出来了,之前的事一笔勾销,故事才算完,但是《唐山大地震》中主角经历就是一个解决冲突的过程,人人都活在自己的执着中,妈妈总是有那么多内疚,姐姐心中一直有个结,他们最后终于相认的结局不是因为又一场地震,而是陈道明扮演的养父那句话所透露出的实质:亲人,毕竟是亲人哪。

所以这个结局反倒成了必然。

我一直觉得,《唐山大地震》是一部现实又生活化的电影,影片中有笑有泪,我看到许多观众拿着纸抹眼泪,有的地方又让他们红着眼轻笑出来,所以地震是生活的一个磨难,心的地震才是我们需要面对的。

生活会有万种经历,生老病死,妻离子散,或是欢乐团圆,然而能面对这一切的,只有我们强大的心灵,对生活的容纳与亲历。

我推荐这部影片,它的感悟有很多种,需要大家细细体会,我的体会就是生活。

还有最印象深刻且震撼的就是徐帆在电影中曾愤怒的大喊:你永远不知道活着多好。

————————————————————————留言回复2010-07-23 10:48:14 学号06   其实首映式上有人当冯小刚的面提出来了植入广告的问题的,冯小刚也做了回应,他说如果不喝剑南春喝什么呢,难道拿空瓶子倒?

  其实我也觉得植入没什么,以前电影用的道具都有商标,大家没觉得不对,后来出了刻意植入的广告,有的情况十分严重,导致大家一见广告就很反感,所以才有这样的感想。

现在的电影都商业化了,难免会有广告,这部电影大家把眼光放在内涵上就好了,没有必要纠结广告问题。

  我先也对电影广告也很敏感,后来又觉得就是有这些牌子反而把故事显得真实了,你有时觉得就挺像身边的生活的,要是拿着扒掉标签瓶子喝酒,把电视上的logo刻意刮掉不显得很2?

毕竟人演员没拿着一个那酒对着镜头说:从悲痛中恢复过来,我只要剑南春……   冯小刚还说,植入广告在电影界中是普遍存在的,现在几乎没有不植入广告的情况了,由于市场上卖盗碟,网络传播情况严重,严重损害了制作的利益……如果哪天这种情况消失了,可能植入广告这种现象才会消失。

  我没写这个问题是觉得没必要,多研究一下市场就知道这不算什么了。

大家还是把目光放到电影本身上去吧,同时这篇文章的怎样的回复我都不会删掉,个人观点不同,欢迎抒发。

 10 ) 【转载】《唐山大地震》之人性心理分析

摘 要:《唐山大地震》自上映以来,短时间之内就创造了票房奇迹,在赚足票房的同时,更是赚足了观众的眼泪,感人之处应该就是影片对人性的真实刻画。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理论主要包括意识层次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和人格发展理论,在他的人格结构理论中,他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毫无疑问,这部影片就是将人的人格、人性演绎的淋漓尽致。

关键词:唐山大地震;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弗洛伊德认为,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无(潜)意识三个层次,好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意识,但隐藏在水下的绝大部分前意识和无意识却对人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唐山大地震》中就随处都能看到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一、人性“本我”的体现人性的“本我”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它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属于人的潜意识,完全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从影片中的这一家子人身上,我们都能找到他们人性中“本我”的因子。

1、方登强烈的求生欲望正是人求生的本能。

深夜,姐弟两人都已入睡,地震了,两人被同一块大板子压住,救援人员说,只能救一个,因为翘起板子的一端必然压到另一端的孩子,让母亲做决定,母亲说不行,都得救,救援人员怎么问,母亲都说,都得救。

直到救援人员说你再不决定,我就先救别人了,母亲才做出了她这一辈子最难做并愧疚了一辈子的决定:“救弟弟”。

当压在石块下面的姐姐听到了“救弟弟”三个字,眼角流出一串长长的眼泪,对母亲的恨也由此产生。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部分,是人类精神机能的最基本的来源,“本我”的作用就是满足人的原始本能的欲望,他遵循的是所谓的“快乐原则”(即追求满足人的原始本能的快感)。

就像婴儿感到饥饿时就会以哭声来提醒母亲喂奶,而决不会考虑母亲有无困难。

方登在被石板压住以后。

出于对活下去的渴望,她不停的用石头撞击的声音来告诉救援人员:我还活着,快来救我。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也告诉我们,人类需要的最低层次就是生理需求,活下去才能有更高的需求。

我相信,方登并不知道人格理论,更加不知道需要层次理论,但她的行为却是对人性“本我”的最好体现。

2、母亲痛苦的选择揭露了一位母亲内心的煎熬。

母爱无私,面对两个孩子,十个手指又会各有长短。

从母亲将最后一个西红柿给弟弟吃这个细节可以看出,母亲相对而言更喜欢弟弟。

在我国广大农村,有兄弟姐妹来的家庭,特别能感受到这种交织的情感。

家里姐弟(兄妹)二人都在上学,但突然家里只能供一个小孩上学了,放弃的往往会是姐姐(妹妹)。

不要说在1976年的天津,就是在今天的天津,受中国封建礼教的影响,“熏男轻女”现象还是广泛存在的。

元妮也是一个普通人,也是在这种文化熏陶下长大的,在最后时刻选择了救弟弟,其实就是对封建礼教的屈服。

从姐弟两人的生命体征来看,姐姐明显要好于弟弟,而且姐姐的求生欲望也明显高于弟弟,从她不停的敲击石头就可以看出她对生命的渴望,相信作为母亲也看得出来,但她最后为什么还是选择救弟弟,其实就是封建礼教的作用,方大强已经死了,她想为方家留下一条血脉,儿子自然成了她痛苦而又无奈的选择。

3、父亲的奋不顾身体现了男性的本能。

父母地震时恰好不在家里,也就意味着可能逃过一劫。

然而父母听到儿女的呼喊之后,先是母亲不顾一切的去救人。

此时,是父亲一把把母亲拽到一边,自己奋不顾身的冲了进去。

在相对柔弱的女性面前,男性的本能往往表现为强大、勇敢和责任,在生死关头,只有23秒的方大强根本没时间思考,却毅然把生的希望留给妻子,恰恰就是他潜意识里面的男性本能。

二、人性“自我”的发展弗洛伊德在人格理论中指出,“自我”是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由“本我,而来的各种需求。

如不能在现实中立即获得满足,他就必须迁就现实的限制,并学习到如何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

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自我”的是现实原则。

此外,“自我”价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对“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管制具有缓冲与调节的功能。

1、方登与养父母相对于很多地震中的孤儿来说,方登是幸福的,她的养父母待她有如己出,视为掌上明珠,而且为她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但方登一直都与养父母不冷不热,甚至刚到养父母家时一言不发,养父母辛苦把她拉扯大,她一上大学就连续2个暑假不回家,从父亲的来访可以看出,她在大学期间甚至都很少跟养父母联系。

直到她的养母去世,她都没有说出那个藏在自己心中14年的秘密。

因为怀孕退学后,任凭养父寻找,她都一直杳无音讯,全然不顾养父只身一人无人照顾。

是她不懂得感恩吗?应该不是,观众可能都知道原委,但她的养父母不知情。

直到最后,她才对自己的养父说:“我不是想不想,而是忘不掉”,这一刻,她才将心中多年的委屈和怨恨化为泪水流在养父的肩膀。

是的,有些东西是不愿想起的,但并不代表可以一辈子忘掉,可以看出,多年后。

她仍然对“救弟弟”耿耿于怀,对母亲怀恨在心。

从人性“自我”来看,方登的情感发展是合符逻辑的,是她经历了“被抛弃”后开始学会自我感觉、判断和思考,她已经学会如何用“现实主义’,来获得自身需求的满足。

亲身母亲都可以置自己于不顾,何况养父母呢,她内心深处不仅没有接受养父母的恩赐,还可能对养父母有一种抵触、叛逆情绪,以此达到自己“报复”的目的。

因为没人能真正走进她的内心触及她感情中最脆弱的那根弦,2、方登的爱情1988年,方登考取了杭州医学院,并与自己的师兄恋爱并怀孕,这在1988年的中国高校,应该算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了。

然而,方登却很坦然的面对这一切,就是她养父前来探望的时候她也毫不避讳。

这也充分体现了她的“本我”,地震中被母亲“抛弃”的孩子,自然渴求一个男人对她的庇护,体贴的师兄很自然的走进了她的内心。

然而,在得知她怀孕的时候,男朋友的反应出乎自己的意料,男朋友说不能因为孩子而影响未来,其实明眼人还是一眼就可以看出,她男朋友是不愿意负责。

方登说:你不了解我,不了解经历过地震的人的心理,生命有多重要,我宁可退学也要这个孩子。

方登还说:“我是一个唐山人。

我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

我边上躺着的是我的爸爸。

”其实,她就是在告诉自己的男朋友,经历过地震的她,把生命看的多么重要。

正因为如此,她不顾被退学、不顾和男友分手,她给了孩子一个生命的机会。

在多年前,妈妈为了弟弟而放弃了她,今天,为了生命她放弃了学业和爱情。

从她的选择我们可以看出,她的人生观是多么的淡然和笃定+这也正是她“本我”的真实体现。

3、母亲对女儿的愧疚和对丈夫的爱母亲在面对儿子和女儿只能救一个的残酷情景时,我们难以体会到他内心是何等的痛苦和无奈,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力量显得那么的渺小和微不足道,她只要通过骂“你这个王八蛋”的老天爷来宣泄内心的煎熬。

她多么明白,说救任何一个都意味着放弃另一个。

手心手背都是肉,就算她“重男轻女”观念再严重,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她都很难做出抉择。

在说出“救弟弟”之后,我相信她的心已经随着女儿而死去,她对女儿的愧疚和罪恶感只能她一个人承受。

所以方达发达后,要接母亲去杭州,母亲不去。

要给母亲买最好的房子住,母亲不住。

方达急了,你这不是跟我过不去嘛。

母亲说,地震已经搬了一回家了,年年给你爸你姐烧纸,都告诉他们回家的路怎么走了,不搬了,我说不动了。

她内心真实的想法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弥补自己的“罪恶”。

方大强为了给妻子生命,牺牲了自己。

成了寡妇的元妮有人追求,但她都是用一句“不可能”回绝,不给人任何机会。

他明白,丈夫用生命证明了对自己的爱,自己更应用一辈子的坚贞来回应。

方达事业有成,回来请母亲到天津最好的酒店吃饭,问母亲为什么不再找,母亲说,有谁会为了我把命都搭上?母亲的爱情其实早就随着父亲而去,内心一潭死水,没人能走进她的内心,因为她心里装的全是大强。

母亲的终身不再嫁和不愿搬家其实是很多地震幸存人们的思想,短短的23秒,经历了人间家破人亡的大悲,能勇敢的面对磨难已属不易,何谈享福。

母亲展示了一个真实的震区人的内心,将人的“本我”演绎的淋漓尽致。

三、人性“超我”的飞跃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

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1、姐弟纷回汶川救灾32年过去了,时间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远在杭州的弟弟和更远在异国他乡的姐姐不约而同选择了参加抗震救灾。

弟弟事业有成支援灾区大量的物质设备,姐姐本来就学医参加了医疗队。

姐弟都经历了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对救援他们的解放军和支援过他们的全国人民心存感激,所以他们在以自己的方式支援汶川灾民,焕发了人性的光辉,姐弟二人的行为更是一种“超我”的境界。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唐山救援队,许多的唐山人们都自觉的加入到了抗震救灾的队伍中去,更是显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和“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传统美德。

其中,姐姐远嫁加拿大是有深刻的背景的,6岁时遭到母亲的抛弃,20岁遭到男友的抛弃,这对于一个经历过生与死的她来说,都是不可愈合的心灵创伤。

可能导致她从骨子里对中国男人和女人都失去了信心,甚至对中国人民都已不在抱有幻想,所以才选择远嫁他乡。

那么按道理来说,汶川发生大地震,他最多表示同情。

很可能不会亲自回国参与抗震救灾,但方登还是从“超我”的“道德原则”出发,从人性的真善美的原则出发,她回国了。

当然,她“超我”的人性也得到了回报,终于和母亲冰释前嫌,融化在浓浓的亲情里。

2、四川母亲的艰难选择的背后方登最终走出怨恨的困境应该是在参加汶川的抗震救灾过程中。

当那位汶川母亲为了救自己的女儿无奈的选择截肢时,伤心的哭啊,说你们停止救吧,锯腿吧。

不能因为我孩子的腿,再牺牲人了。

孩子长大了怪我就怪我吧。

历史惊人的相似,两位伟大的母亲做着同样艰难又无奈的选择,重要的是,方登已能以成年人的眼光和思维来审视两位母亲的艰难抉择,从她紧紧的抱住那位汶川母亲的时候,她应该开始对母亲从内心深处有所原谅。

正是有了汶川的感悟,才让后面的情节顺理成章,从对弟弟的耿耿于怀到姐弟相认,从对母亲的怨恨到母女抱头痛哭,这一切都水到渠成。

特别是当她回到母亲家看到那洗好的西红柿,她看到了母亲32年的内疚和自责,当她打开她名字下的墓地,从里面拿出母亲每年为她买的课本时,她终于彻底忘记了怨恨,忘记了那句一直藏在她心的最里面的“救弟弟”,才终于在32年后与母亲抱头痛哭,一直不停的说:“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影片到这,算是彻底的征服了观众,影片没有突出强调特效,没有一般性的记叙和写实,没有可悲可泣的爱情故事,没有复杂的人物,更没有宣灌式的教育,而是从一个经历了唐山大地震的普通的家庭入手,勾画了一个普通的母亲的痛苦抉择,刻画了母亲和两个儿女32年的内心纠葛,从而引发对人性的关注,对生命意义和人生观的重构与思考,正是这种从灵魂深处体现出来的真实人性。

着实打动了无数观众。

影片很好的将人格的“本我”、“自我”、“超我”融合在一个人的身上,平凡中见伟大细微处见卓著,这也许就是该片的真谛。

《唐山大地震》短评

对国产电影,N多年已经不奢望,却不经意,迎来最大的惊喜。居然没看到开头达20分钟,落座不到2分钟开始飙泪,一直到最后。

8分钟前
  • 陶子冬
  • 力荐

原著虽是三流小说但有清晰的故事和奇妙的结构。在言论制约、审查制度以及个人理解修养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打造出狗血混乱的五流剧本,再配以导演的低级趣味、瞎指挥乱调度、低劣廉价的煽情手段、不正的三观以及漏洞百出的专业水准,变成了一部完美的一星水准电影。徐帆贡献了金鸡巴影后级别的演技。

12分钟前
  • Paper Planes
  • 很差

如果没有那些软广告和工宣队情节,还能至少提一个星。有很多话题点

15分钟前
  • momo
  • 还行

广告啊广告,败笔啊败笔

17分钟前
  • 郭Sir
  • 较差

感人的一部片子。但是我觉得过五亿是难了点。但我还是支持你,小刚。

21分钟前
  • 加勒比海狼
  • 力荐

在站内,有人问我,他这电影怎么样,我只能说,interesting。《唐山大地震》是中国电影的水平和中国观众的水准在黄金八点档相遇的结果。

25分钟前
  • 木卫二
  • 较差

2010.07.31 16:30

26分钟前
  • 叫我マグロ
  • 推荐

这部片儿是围绕着女主人公李元妮经历地震之后的心灵重建而展开的,面对家人的离去,李元妮坚守着对他们的亲情,面对女儿的重逢,一种母爱的爆发震撼人心。

28分钟前
  • 超cute侠
  • 还行

热火朝天的气象,热火朝天的人们,一下子都没了,只剩下哭天喊地,失去与疼痛的痛苦,温暖的家一下子支离破碎,丈夫没了,然而母亲又必须对血脉抉择,最后的不搬走,你爸爸和你姐姐回来该找不到家了看哭了我,相信也看哭了很多人。

29分钟前
  • 丑小鸭cxy
  • 力荐

这不是有人性没人性的问题,是真的不好看。

32分钟前
  • 草威
  • 还行

看在张静初的份上再加一星。

34分钟前
  • Mademoiselle B
  • 还行

看完了电影,后悔的想哭

36分钟前
  • 21-15-9
  • 很差

从电影的角度来说,非常差的一部片子。叙事完全靠人物对话,当然,揪着你的那根筋一定让你哭,也是全靠人物对话。匠气越来越重的冯小刚,只是一直在挠TG的痒痒而已,更谈不上什么创作了!对了,我甚至看到了一丝张艺谋的审美……无语了……

37分钟前
  • 肉骨头
  • 较差

  真是好片子,本来就是看了豆瓣影评差点打算不去看呢。结果根本不像影评里说的根本就没有刻意煽情,都是很合情合理的台词剧情,就象是你的父母你的亲人一样会做的事说的话。但是这才是最感人的。感谢导演能这么细腻的发掘出来,拍出这样的好片。   地震虽然不是好事,但是关联的是亲情。

41分钟前
  • 已经注销
  • 力荐

粗糙牵强,最重要的是你要不会玩植入广告就别玩。

45分钟前
  • 或许
  • 很差

浪费钱浪费时间

50分钟前
  • nana
  • 很差

剑南春……中国人寿……KAPPA……

54分钟前
  • NinoGraphy
  • 还行

《唐山大地震》每一段都拍得很用心,每个细节都搞得很认真,由于过于用力,导致整体很散。我非常佩服冯导的努力,我能感觉到他对这个宏观叙事题材的尊重和诚意。但,他就像一个微博写手,每个段子都很精彩,却无法融合成章;他手握一大把的珍珠,却找不到串成项链的那根线。点到为止,绝不剧透。

58分钟前
  • [已注销]
  • 推荐

补,重男轻女驴妈别装了,恶心的强行大团圆结局大家一起包饺子。东亚女反孝之路任重道远。

1小时前
  • RationotinmyAr
  • 很差

整部片的淚點都凝在徐帆說:「媽沒騙你」的時候。2010年7月28日。

1小时前
  • A-sun*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