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旁白的那个声音。
前半部分很多时候,对白大多苍白无力,透出言语的贫乏。
旁白反而意外地言之有物,道出很多你没能看出来的东西。
事态的发展,人物的情感,都经由旁白的帮助,变得清晰和厚重起来。
喜欢燕笙和莲君。
一个自由勇敢,一个美好而坚强。
而我身为21世纪的女性,既不能像燕笙那样洒脱,也不似莲君那样伟大。
大部分的天恩我是不喜欢的,就算他有贾宝玉的情怀,为什么干的却是贾琏一般的勾当?
整部剧里,莲君和天恩的感情,让人感叹。
相遇是美好的,单纯的。
婚姻却被寄予了太多的东西,甚至是危机四伏。
而多年的纠结和后来的重新开始、相知相守,耗尽了心力,也因此而珍贵。
换作是我,估计绝对不愿意这么自虐。
抛开情感,从人生的意义来看,天恩花了一辈子时间来学做一个普通人(多少让我联想起溥仪),而我们却无时无刻不在考虑我们的财富、社会地位、未来的生活保证,希望自己和后代跳出最普通的人的圈子。
两种完全相反的生活轨道,完全不同的时代背景。
大家看看也就罢了。
断断续续看完故梦了 最喜欢还是女性角色 一个是秦燕笙 一个是莲君 清末的女人真的在新时代看来太憋屈了燕笙为了自己的自由毅然决然的出国深造,这部剧可以叫《论女性经济独立的重要性》了,回来面对自己过去的旧爱更多的是一种淡漠,因为他经历了新时代的洗礼,对天恩更多的一种对旧时代造就的人的怜悯吧,在面对天恩的关爱和同情,更多的是独立思考。
莲君因为自己的优柔寡断做的决定和燕笙正好背道而驰,同样经历了旧时代和新时代知识的冲击的女人,先是被天恩的对爱情的执着真诚所打动,但没想到的是天恩是个性格缺失的人,看到自己曾经似是故人来的初恋心生同情,把他娶进门当小妾,这对精神洁癖的莲君产生巨大冲击,但出于自己的善良没选择离婚(我就好奇以前的女人真的怎么憋屈吗?
)最后小妾欲望越来越大,差点心生把她赶出去的话语,我感觉到后期莲君对天恩的感情已经没有了爱情,只有亲情了,所以自让而然把小妾也以亲人对待。
只能说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一点没说错。
这部剧也更多的聚焦历史进程的故事,在这样纷乱复杂的历史环境下,生成的各色人的故事。
想去看看原小说然后结合历史再来补吧,也说不定懒人也不会补,先趁着我还想写赶紧写下我这只字片语。
熬了好几个晚上才看完。
剧情虽然很慢,但我不想快进。
很久没有追剧的感觉了。
看的过程中,我也多次想过,天恩最爱的是谁,前面我一直觉得是燕笙,后面去了台湾之后,准确来说应该是他父母离世后,我觉得是莲君了。
室友吐槽说,这么一渣男,怎么这么多优秀女生喜欢他。
她看不进去。
我觉得天恩还不算太渣。
燕笙曾经评价他没有思想,我很认同。
作为养尊处优却无法自主的闲人,天恩渴望的是情感,关心的也尽是风月。
他对自己的行为,对自己及家族在所处时代该何去何从都欠缺思考,即便是得到他渴求的自由,他也是折翅的小鸟无法飞翔。
但良好的家风还是传承了他一些刻进骨子里的优秀品格。
他的儒雅善良,以及对女性的平等尊重,在当时已然贵重。
天恩生命中的五个女子诚然都是可喜可爱的。
灵芝尤为可怜。
我一开始无法理解她为什么婚后如此抑郁。
剧中都说她很像陆太太,在我看来她比天恩更抗拒这场婚姻。
结婚当天她灌醉自己与天恩同房,但天恩没醉,第二天起来她又非常厌恶做出这样顺从选择的自己。
她太矛盾了,一方面勉强自己要接受现实,一方面又很不甘心很不接受这样的自己这样的处境。
只要看到天恩,她厌恶的情绪就无法控制,以致他们根本没办法共处。
娘家的变故使她更加抑郁。
但婚后天恩其实没有那么讨厌她,他是感觉到她对他的强烈抗拒而产生的抗拒。
灵芝的惨剧其实不应该苛责天恩。
在水姑娘这件事情上,毕竟荣少给天恩制造了一个可被原谅的借口,加上水姑娘重病,天恩性格的缺陷还不至于一览无遗。
但如果水姑娘没病,想必她也不会再与天恩纠缠的了。
这便是水姑娘与周素琴的不同。
水姑娘是可敬可爱的,素琴就只有可怜了。
我更喜欢的是燕笙。
她也是五人之中最幸福的了。
她始终是清醒的,她不悔的选择,勇敢的前行。
在看清自己与天恩无法逾越的鸿沟后,毅然选择留学。
她在爱情与理想之间选择了理想,或者是说选择了自己更想过的生活,更适合自己的人生。
而同样面临离婚这个分岔口的莲君却妥协了。
她说这是命运,而这明明只是选择。
虽然他们处境不同,燕笙离开唯一的不舍是天恩,而莲君却不忍陆夫人受到伤害。
只是莲君虽妥协了但却不接受,其实跟灵芝一样。
好在是她可以寄情工作,加上兵荒马乱的抗战年代,个人情感显得并没那么重要。
我其实并不感动于他们最后相爱相守,也不感动于莲君的隐忍负重。
等待一个男人成长太不可思议了。
两段感情相比,燕笙是知晓天恩的感情经历的,她也知道天恩的性格缺陷,但她爱了,她爱的是真实的天恩。
莲君爱的是自己想象中的天恩,他对真实的天恩了解甚少,所幸天恩二十年后成长为她心悦之人,但她也赌上了自己一生。
最后移居台湾渴望回归渴望团聚的情感令人唏嘘。
全剧让我感触最深的其实是陆夫人,太不容易了,但她既不了解自己的丈夫儿子,也不明白时局。
其实人最受困的还是自己的潜意识,多走出自己的小世界看看更辽阔的天地,多给自己更多选择的可能性,生活就会很不一样。
“鸟在笼中恨关羽不能张飞 人处世上要八戒更需悟空”,从某个程度上囿于狭隘天地的人都是笼中鸟,但又有几个人能悟空。
总的来说,这个新旧时代更替大环境中一个没落皇族的挽歌与新生的故梦,无论是情节还是人物,或是那幻彩迷离的细节上,均有可圈可点的看点魅力。
与常见的宅门戏、家国戏不同的是,《故梦》里没有那么多剑拔弩张的戏剧冲突和光芒四射的强势人物,更多的是淡定、从容的情感积淀和端庄、儒雅的古典情怀,很罕见。
陈坤饰演的陆天恩是民国版的贾宝玉或者光源氏,五个性情各异的女子伴其一生。
然而此剧讲述的又断然不是风月,风月不过是一幅华丽清冷的屏风,遮蔽着天恩内心里的《天问》式的人生追索与探寻。
极度的耽美,极度的真诚,又极度的软弱,却极度的坚韧,天恩的性情,更像是一种象征,那种如水般随物赋形的看似妥协,也许正是一种民族气韵的绵延不绝。
心怀天下,大隐隐于市的陆老爷是天恩的底气,而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溥仪营造了一框混乱、沉郁的时代风景,天恩的路,注定多劫又多姿,却没有刀光剑影,只在五个如花美眷中徘徊,没有现世安稳,尚有岁月静好,哪怕只在瞬间。
金灵芝暗示家族负累,水漂萍唤醒纯真年代,秦燕笙彰显少年意气,小韵仙曝露男人本尊,汪莲君回归平淡生活,共同雕刻贵族遗少的世纪记忆。
百转千回间,天恩一步步靠近真实的自己,斟酌深酒陈醋里的人生。
这厚重的、沧海桑田式的人生,莫不是情感和历史的交响曲。
它是文化的,也是人性的,是家族的,也是民族的,是男人的,也是女人的。
既然要讲述的是情感而非情节,要营造的是意境而非传奇,本剧的画面、光影调配与节奏掌控就格外精心,像是一部行云流水似的文艺电影,平心静气地沁人心脾。
天恩与莲君睽违二十年后相对无言,唯有尺素千行的相濡以沫是故梦的梦醒时分,是剧情收束进而升华的关键处,处理得很精当,——当天恩在碧海蓝天中的远洋轮甲板上背着海风品读莲君那封酝酿了二十年的心声时,所有人都会禁不住在袅袅的画外音中潸然泪下。
剧本是改编自台湾作家林佩芬的同名家族寻根小说,难得有这份雅致和清静。
写在《故梦》还未结束时大概一星期前,我开始看《故梦》,这部华谊兄弟上市后斥巨资打造出品的第一部年代大戏。
刚开始还是因为演员表里有陈坤,胡可,李小冉,罗海琼等一大票名演员而决定看看,当看完第一集,我就知道,这部戏给我的绝不仅是娱乐。
一部大器晚成的剧总是汇集着无数人的心血,在《故梦》里,每一个场景都是一幅画。
陆府上下贵气逼人,走廊庭院到处是鲜花,雕栏玉砌的每一个细节在沉重的鼓点下我能感觉到这是一场兴衰的前兆。
如那场红楼梦,最后闹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就让我们感受一下这清朝皇室,八旗子弟家的繁华吧。
毕竟时间已到了民国,那遥远的紫禁宫里只剩下孤单的瑾妃和懵懂无知的溥仪。
红墙绿瓦,远看仍是那么的艳丽,走进了才发现斑驳的只剩下沧桑。
《故梦》里对于画面的要求无疑是苛刻的,演员的服饰非常考究,我想那应是历史的复原,那些深闺中的女子头戴着几斤重的发饰,腰板却挺得直直的,谁说中国人的骨气在清朝的女人中看不出来呢。
虽然我不是学导演的,但平时看电视电影也喜欢注意镜头的处理。
《故梦》的又一处雕琢是在人物的刻画上,镜头常常对着镜子,通过一面面古色古乡的镜子,照出剧中人的情感。
这与正面看是不同的,这让我们更有了探究人物的欲望,我们更清醒地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审视着一段感情,一段历史,回味无穷。
记得在戏子水漂萍的镜子里照出的悲,在格格林芝的镜子里照出的是怨,在太太镜子里照出来的是痛,在燕笙镜子里照出的是笃,在莲君镜子里照出的是淡••••••一个一个从情节里走出的女子,都带着不一样的情愫将生命的真实片刻映到了镜子里,女人的生命,青春,韶光就这样匆匆而过。
终于知道为什么女人离不开镜子,因为唯独它能让她审视自己。
视觉和听觉是永远分不开的,有声电影淘汰无声电影在影视的发展史上只不过是片刻而已。
声音可以转化成画面,画面却很难转化成具体的声音。
每看一部偶像剧常常会伴着一两首主题歌曲,剧情看完了,我们还可以凭着歌曲回味每一个印象深刻的情节。
但在《故梦》中是没有完整歌曲伴奏的,有的都是散的,断的,就好像有一个团队在跟着剧情伴奏。
开始几集我就注意到,在描写皇室遗老与晚清皇帝的微妙关系时,一直回荡耳边的是纪录片《故宫》的伴奏,沉重而充满神秘感。
心也跟着那声音变得低沉,被它吸引着走近一段特别的历史。
当陆府举家南迁到上海,夜上海歌舞升平的奢靡生活不时会传来周旋那调情般沉浸红尘又似乎看破红尘的声音。
但就像紧随而来的炮声,《故梦》绝不是要描写那夹缝中的安逸。
到三十集,上海已坚守三个月,国民党的军队已经退兵,偌大的上海滩就好像一个弃儿暴露在襁褓之外,沦陷,是一个惨不忍睹的事实。
紧张的节奏,激昂的鼓点随之而来,每一个人都在为祖国家园而担忧,一下子那些儿女私情,风花雪月都变成了对时间精力的挥霍。
剧中一个个深陷感情沼泽的男女也都有了共同的精神追求。
故事的高潮是随着日军的炮声来的,这是个人命运辖制在国家命运中的最好写照。
音乐带着故事而来,带着回忆而去。
最后说到人物,42集的电视剧,围绕着一个中心人物展开——陆天恩(陈坤饰)。
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八旗子弟都向他那样,但我想,他一定是一个典型。
如果说命运可以塑造人,他也一定是一个典型。
一个相貌出众的贵族少爷,从小在世代单传的家里被当做宝养着,不喜欢读书,胸无大志,胆小怕事,优柔寡断,逃避是他的处事之道。
但他偏偏又温柔多情,对待心爱之物占有欲极强。
一个男人一生跟五个女人有过故事,多半会被人认为滥情,不专一。
但他又偏偏对每份感情都付出真心。
对这样一个人,评价是困难的。
首先他的家庭背景让他与生具有贵族气质,那份气质在朝代更替时只能让他格格不入,不上不下。
母亲想让他光复祖业,父亲早早的推出朝政,避世在家,要求他独善其身。
两大权利的制约下,他成了一个没有思想的泥娃娃,永远长不大,永远只知道对着父母说,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怕••••••其次在那个风云动乱的年代,本来人们就是迷茫的,社会既不稳定。
在当时的社会生长的八旗子弟要找的一个正确的方向太难了,一个皇亲贵族的子弟要走到时代的前列那就好比让一个家产万贯的资本家去建设共产主义社会,一个时代的受益者又怎么会想要去冲破时代给与自己的一切呢?
所以在这点上,陆天恩是八旗子弟的典型。
在次,就他自己而言,看的书太少,对社会的关注太少,全部精力都花费在了儿女私情上,一个闲人,一个十足的闲人,就像他自己说的。
他不愁吃不愁穿,又不想事,自然闲到靠情感打发时间。
没有生活目的的他,就连他身边的女人们都觉得他可怜。
他好像从来没有把握过自己的命运,一切都是随时间而过,要活成什么样子全都付诸在活成什么样子里了。
所以对于命运塑造人他也是一个典型。
坦白说,在情感上,他多情的让人可憎。
但他又痴情的让人可怜。
除了家里强加给他的王室婚姻,每一个他爱过的女人,他都用心去对待,做的很细致,很讨人喜欢。
可就是因为这样,才导致一场又一场失败的婚姻,就像单词“delicate”既是精美的又是易碎的。
看到30集决定止步,不是不再吸引我,而是看了简介不忍再看了。
接下来的情节太让人揪心了,是大幕将拉下时的跌宕起伏,我小小的心脏还接受不了。
就此止步吧,留一丝想象的空间,留一点温存。
最近因为武汉疫情,一句话特别流行: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我觉得这句话来形容《故梦》,再贴切不过了。
形容我们每个人,可能也都会如此。
我们都是每个时代的产物,我们都无法逃避时代的雕刻与禁锢。
大清如此,皇朝如此,陆家如此,天恩亦如此。
很多人看这部剧都会对天恩不断地批判、怒其不争,视为渣男。
可是我看完之后,只有深深的悲哀,无力和无奈的悲哀。
想必天恩对自己,也是一样吧。
他的性格中确实有太多不被我们当代人、甚至历代主流价值观所认同的特质:懦弱、心软、自私、左右摇摆、逃避等等,对比我们倾佩的英雄来说,他是一个活生生的反面教材。
可是即使他再反面,他也是确实存在的,甚至是未来也会继续存在的一类人。
他们无力或者没有办法全力去左右自己的人生,有人会说为何不反抗、为何没有勇气?
可是你们以为勇气是如人的自然属性那样,自己就可以野蛮生长的吗?
你以为自我牺牲等这些被我们传颂并崇拜的精神是上天自然而然就赋予某些人的特质吗?
不是的,他们是需要习得、需要锻炼、需要激发的。
正因为它们不会像我们吃饭睡觉这种生物习性那样,随处可见,是生存本能,所以它们才会历来被我们反复歌颂。
人的性格可能大部分是基因决定的,但是人的品格绝对是后天塑造的。
但很时候,大家都会把性格等同于品质、品格,殊不知性格没有优劣之分,而可以一较高下的品格等,才是后天努力塑造的结果。
只是这种塑造的力量不能完全靠人自身来完成,而是在他幼小时期由自己的父母、家庭、社会大环境等多种力量合力完成的。
而幼年时期的这种力量的作用和影响,要远大于自己日后的改造。
当然不否认还是有很多人以自己的努力,摆脱以前的桎梏、完成自我进化的。
但是要知道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儿,自我成长与突破,甚至是打碎、重塑,付出的代价不是外人口中几个无关痛痒的名词可以概括的。
所以我对天恩无比的同情,从一开始就是深深的同情。
他太不幸了。
富贵造成了他不必体会普通人间的疾苦,却也无法拥有正常人的喜乐;一切都是他不能决定和左右的,除了自己的真心。
可是真心无法成为化解现实的利器,反倒是再次禁锢他、伤害他的囚牢,当然,也伤害着别人。
你说,他不该爱、不配爱、不值得爱吗?
如果爱是可以衡量的,那么爱又怎会是千百年来、古今中外最永恒的主题呢?
爱就是爱了,无所谓值与不值、该与不该;爱是无法选择,但不爱可以选择。
所以燕笙选择了离开,莲君选择了坚守。
很多人也会争论天恩到底最爱谁。
我个人觉得爱没有办法比较,在某些时刻它们所带来的心里的震荡都是同样的震撼。
他肯定会爱燕笙的,因为她带来的是新的世界,人对异于自己的人总是有一种天然的冲动和向往,因为那是自己所不具有的东西,需要靠他人来完整自己;他必然是会爱莲君的,始于最初的相遇,也始于最后的和解。
我不认同他爱莲君的理由是“陪伴是最长久的告白”,我认同的是他自我的完整与对自己的和解。
他终于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他终于不再靠从他人身上寻找自己的补充之后,他才可能真正的去爱这个人。
这个人,可以是与自己相似的,可以是与自己不同的,这些都没有关系,唯一有关系的,就是他知道自己是自己,他也能知道自己的爱究竟在哪里。
原本是看过本片后太过压抑了,想写的东西很多,但最后还是落笔于个人命运与男女情爱之中。
因为这些才是这个厚重主题下,唯一可以轻松谈论的素材吧。
时代,真的是太沉重了。
我忽然想起陈坤在天盛长歌里对知微告别时说的话:过去已经过去了,我们无力改变什么,我们只有向前看。
但是你要记住,向前看和放弃,是有区别的。
我们告别了那个时代,我们唯有向前看,那些在时代洪流裹挟下逝去的人们,以他们无法左右的命运和悲情,提醒着我们不要忘却、不要停留、不要悔恨,更不要回头。
我不否认我是真的太偏爱坤儿了。
虽然很早就看过他的作品,但故梦和天盛长歌,让我对他真的是肃然起敬,并由衷地心疼。
好演员真的不少,演技炉火纯青的也比比皆是,但是,能让你有如此代入感、能有此揪心的,真的不多。
对于我来说,上一个这样的人,是哥哥。
看他们的作品,你不光是赞叹、感动,而是心疼,深深的心疼,心疼到不想他们在演这样的角色,虽然你知道这些作品很好、真的很好,但是你不忍再去看。
哥哥的电影如此,坤儿的两部电视剧,也是如此。
所以,我希望陈坤以后不要在演这种角色,甚至去演喜剧都好,就像哥哥那些年拍的那些喜剧,虽然算不上好作品,但是却只希望他们能够快乐。
至少,看起来是很快乐的。
希望我们看到的这些悲情,也只是我们看到的吧。
通过陆天恩的一生展现时代的变迁,在时代的洪流下,再有权有势的人也只能是被裹挟着前进。
金陆两家就是近代的红楼梦,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金家的衰败就是陆家的预演,外人看着钟鸣鼎食,内瓤早已腐烂;而陆天恩活脱脱一个贾宝玉,虽然想挣脱大家族的管束,但自己却一事无成,不能自食其力,一旦家里断了他的经济来源,他就不得不屈服于家庭。
(陈坤的气质其实很符合我心中的贾宝玉形象,他演出来的角色对女性总有一种“发乎情止于礼”的感觉。
)女性都是旧时代的悲剧,金家福晋、陆天恩的额娘、灵芝、水姑娘,或富贵或贫苦,都不能主宰自己的人生,只有认命或者死去。
金灵芝和秦燕笙是试图与封建男权抗争的人,但是在现在这个社会都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何况当时呢。
但是灵芝出身封建皇族,她的抗争本就是微弱的,只是可惜了燕笙,一个现在来看都拥有独立而卓越的思想的女性,还是被裹挟进了封建的泥沼中。
随着日军侵华,封建与新思想的矛盾让位于国仇家恨。
从30集开始真是完全贯彻了“悲剧是把一切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父亲自杀、母亲去世,一个家庭骤然垮塌,只有眼看着故人一个个地离去。
动荡的时代洪流,日本侵华、两岸的隔绝让一个个普通的家庭风雨飘摇、支离破碎。
如果说前面的内容还较多地聚焦于陆天恩个人生活的话,到台湾之后的内容才是真真切切地通过一个小家庭反映时代的宏大叙事。
大多数影视剧作品更多地关注两党之间的斗争,很少有文艺作品聚焦于这个大环境下无辜的普通人。
因为高层的政策,他们无法左右,于是被迫与家人分离。
从姐夫少白的经历来看,当年有多少人无法忍受与家人分离的痛苦,选择跳船,幸运的人如少白最终能与家人团聚,还有多少不幸的人因跳船而丧命;还有多少人和陆天恩一样,为了成全别人,自己身陷囹圄。
可喜的是,在台湾的陆天恩终于成熟起来了,可是他的成熟却显得这样悲壮。
这是我第二次看《故梦》,第一次看是在两年前,或者,三年前。
当时是冲陈坤看的,几集之后,果断弃剧。
原因很肤浅,看不得坤哥演这样脆弱的角色。
但是,今天,我想看看这部剧,看看这部陈坤和李小冉各自很喜欢并推荐过的,有那么多老戏骨好演员参演的,却不为人熟知的电视剧究竟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四十二集,从陆天恩二十岁讲到他老去,死去,漫长而短暂的一生。
对于陆天恩的前半生,我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
他性格软弱,唯唯诺诺,在应该有一番作为的年龄却是终日的无所事事,游手好闲。
这当然不能却怪他,他生长在一个封建贵族家庭,却处于一个朝代更替的乱世之中。
总说“乱世出英雄”,可他尴尬的身份和处境似乎注定他永远成不了英雄。
而他的后半生,我又是心疼的,看着当年风光无限的堂堂陆家大少爷,本以为躲避战争,旅居台湾,可万没想到,这一短暂的旅居却是半生。
纵然有万贯家财,也被一湾海峡相隔万里,迫于生计,只能上船当苦力。
有一幕印象非常深刻,陆天恩差点掉进海里,被大伙儿救上来后,蹲在甲板上,因害怕无措而蜷缩着发抖,像个受惊的孩子。
坤哥啊,您演技怎么这么好啊!
陆天恩是多情的,多情而不滥情,对待每一段感情他比谁都真诚。
这让我想起徐志摩,徐志摩对待爱情是勇敢的,可陆天恩不是。
性格决定命运,陆天恩的性格也就使他造就了剧中一系列的悲剧。
陆天恩的一生有五个女人,水飘萍,金灵芝,秦燕笙,周素琴,汪莲君。
水飘萍是他的初恋,他们之间的情感像极宝黛恋,相爱不能相守,令人怜惜。
金灵芝是他的无奈,落花无意,流水无情,却因为陆老太太专制,一番“好意”酿悲剧,断送了金灵芝年轻的生命。
秦燕笙是他的人生导师,一个受新式教育的时代女性,一个在陆太太眼中离经叛道不懂规矩的儿媳,却是对陆天恩影响最大的人。
周素琴是他的尊严,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戏子,有谁对她好,那人便是她的全部,何况这个男人还风流倜傥,温柔俊美。
在她那里,陆天恩才觉得自己是有用的,是被需要的,这使得内心缺失的他感到一丝安慰。
汪莲君是他的人生伴侣,见证了他从一个男孩到一个男人的蜕变,与他携手走过风风雨雨,仍旧不离不弃,是真正陪他一起慢慢变老的女人。
这五个女人串联起他的一生,少了任何一个,他的人生都不完整。
接下来只是我的片段记忆,没有逻辑。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陆老爷在百日维新中曾经尝试兼济天下,但他失败了,历史的车轮迫使他无法成功。
于是,他选择独善其身,做一个隐士的儒者。
然而,作为前朝遗老,皇族后代,命运并没有让他安然死去,面对日本汉奸的威逼利诱,他毅然决然选择悲壮地结束自己的生命,以死明志,令人钦佩。
再说陆夫人,她是一个要强的女人,一个能干的女人,然而,她心气太高,而心气太高的人,一旦受到打击,最容易精神崩溃。
所以,她的后半生,是在清醒与恍惚中度过的。
汪莲君是有精神洁癖的,在她与陆天恩第一次见面时,它就跟自己打赌,赌他会不会将掉在地上的手帕捡起来并清理干净。
对于汪莲君而言,这块手帕就好比她理想中的爱情,容不得半点污渍。
是的,陆天恩这样做了,汪莲君以为自己赌赢了,她以为他就是她的理想爱情,可她终究错了。
当她发现周素琴的存在,她便开始与陆天恩长达十多年的冷战,她在惩罚他,惩罚他的欺骗,惩罚他破坏她对美好爱情的愿望。
秦燕笙是爱陆天恩的,但是,他们对人生的追求却是天壤之别,秦燕笙的精神境界是陆天恩永远都追不上的。
一开始,她还能领着他跑,可是,当他跑不动了,她为了追求前方那个目标,只能把他留在原地,自己继续向前。
对此,我保留自己的看法,我也相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
想起余光中的一首诗 ———————《乡愁》小时候 ,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 我在这头 ,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 我在这头 , 新娘在那头 。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
而现在 ,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 大陆在那头。
这是这部剧的结尾给我最深的感受。
陆天恩为了让姐夫跳船回到大陆与妻儿团聚,坐了六年的牢狱,换来的却是首次见面的女儿的一句“别人的爸爸是爸爸,为什么我的爸爸是爷爷,他的头发都白了”,这是何等的心酸。
这是一部集个人史,家族史,民族史,国家史于一身的电视剧,是一部意义深远值得一看的电视剧。
历史的变迁,朝代的更替,环境的转换,人物的命运,都值得静下心来好好的寻味一番。
因为陈坤,看故梦。
我觉得天恩最爱的是汪莲君。
他一生有5个女人,但是都不在同一个时间,感情也各有深浅。
格格,他是不爱的。
水姑娘,那是年少青春的初恋,很快被新的感情所替代了。
燕笙,那是全新的思想的冲击,但是却格格不入。
小韵仙,似是故人来的救赎,不想再辜负伊人。
汪莲君,缘分的相遇,互相之间冷战、谅解、互相扶持,相濡以沫。
看到片花,在台湾海边,想回家。
这是无奈与绝望充斥心头,在这时,故乡那么近却那么远。
只有深深的情,才能不离不弃。
天恩是软弱的,无法想清楚自己的感情,所幸,最后他也明白了自己的感情,用信书写自己的感情。
一次只爱一人,一生可以爱很多人,只是需要分清楚轻重。
爱的冲积平原昨洋洋洒洒一席字在一个不慎之间被丢废,这痛心疾首的劲儿不亚于失恋一场。
虽是粗陋、杂乱的一些话,可也句句是发自深心,没等整合干净体面来,就成了冤魂一具。
续着跟进了《故梦》又6集的故事,是沉沉抑抑、寝食难安的记挂和相随。
32集末尾,是《故梦》除却陆天恩的风月情思一线之外陆府家国深悲戏的巅峰。
“狗奴才,王爷来了。
”陆正波一撵尘襟,纵身一跃,带千万凄愁化落与绛雪轩的海棠故梦中,一袭清风撩人心哀啊。
殉道以维名,以维心,以维义,更以维家维国。
陆正波保全了半辈子的节气与风骨最终无以抵御时朝的更迭历史的清洗以及命运的迫害,应了人算不如天算的大无奈。
至此,陆府的劫难又进了一道,哀痛又深了一刻。
看到这,便是将隐忍的泪水倾洒下来,叹息作者执笔之沉痛和清醒。
而陆天恩的命运,也注定要上更重的刑罚。
脱离家族的庇佑和父亲的支撑,开始负起男子的担当,陆天恩的成长一度是被其对女性的情感所裹挟、所围剿的,照他自个儿的话说,他就是个闲人,能有什么事儿。
闲人可为何?
无非风月无边,思娇念娥,没有情感的战争他便失去生存的空间。
因此责备他惶惶终日、情感狼藉是刻薄与偏见的。
在父亲的训示和萌护下,他守家风、尽孝道,独善其身,无事生端也是限于儿女情长罢了。
这就是缘何故事里要出现这五款女子,共同雕刻贵族遗少的世纪记忆。
这厚厚的、沧海桑田式的人生,莫不是情感和历史的交响曲。
它是文化的,也是人性的,是家族的,也是民族的,是男人的,也是女人的。
一个好的故事,贵不在交代事件和诉诸现实,贵在于守候风雨如晦、天干地白的苍凉和斟酌深酒陈醋里的人格和性情。
历史只是平白的记忆,而故事强调“故”的意味,这便是指在回溯历史的过程中需要有主观的解读和感情的渗透,讲出来的事情才有了芳泽。
陆天恩的命运,便承载了故事的旨意,让可以把戏铺开来了说。
除了家族的因素,他的生命中,爱情就是代表他活着的举足轻重的佐证,。
“一刹真情,不能说那是假的,爱情永恒,不能说只有一刹。
”这爱情也是火坑,忘爱的人为生活奔波,有爱的人亦为情感折腾。
陆天恩的爱情是千万次的头疼和千万次的错,不过,却总是神圣不可侵犯,总是真诚而高尚。
陆续出现的五个佳人,最后三个交集最密。
初恋时出水芙蓉的水飘萍对照明媒正娶金枝玉叶的金灵芝,两情厮杀,铸造了陆天恩命运的第一缕阴霾。
一个爱之深,一个恨之切,都作为陆天恩情感的萌芽,发生出悲悯的果实。
因为爱着水飘萍带来的空灵与轻松,因为恨着金灵芝所寓意的强势和霸权,他往后生命的一切抉择都笼罩着这种分明的、搏斗的情愫,从而产生了他风雨飘摇的一系列婚姻。
陆天恩是荣华至极的八旗后代,他的亲人,对其除了保护宠溺,就只剩下苛责和训斥。
水飘萍再美好,也只是入眼的美好,真正打动陆天恩的心是另有其人。
秦燕笙,奶娘的女儿。
一个具备新思想、新知识、新力量的时代女性,用其颠覆性的精神境地撞击了陆天恩腐朽而高贵的心灵。
名门少爷渴望自由争取自由的斗争被一个可以说是肆无忌惮的新女性激发起。
与其说是爱上她,不如讲是爱着她的反叛的勇气和争辩的底气,爱着这股能带他的心灵脱离约束和桎梏的徐朗清风。
他惟命是从,视燕笙是高高居上的布令者,她疼惜他,眉清目秀一尘不染的贵公子,有着难得的情怀和声色,更似动荡争锋的现世中一泓甘泉,灌濯心田。
一方厢土,本可纳下两情相悦的悸动,可门徒四壁是巍峨的墙严酷的礼,老旧的家风让秦燕笙为遏止窒息而筹谋挣脱,踏上孤身求学的梦想之路。
带着她的冲动而来,又带着冲动而走。
在她谆谆回忆的瞬间里,流泻了当初对婚姻合散弱智判断的悔恨,也暗藏了岁月变迁不堪回首的流连之痛。
她是断不会与陆天恩重修于好的人,这样热烈的女子,既然已经活在了对往事的反咀与规避之中,就定然不会再加弥补,她宁愿看到破碎的情感在时光里吟唱,也不愿意缝纫裂口来证实自我。
为了求学而抛弃婚姻的她,只有在求学的路上头也不回,才能安慰她孤独要强的心。
而陆天恩,遂被打回原来的路,直到从北平迁居上海。
“我道奸臣生奸女,谁知她父女两条心。
有道荒田出稗草,谁知道沙土会拌黄金。
兰贞对我是真情,我岂可负她一片心。
我手抚香肩轻唤妻——娘子!
官人!
你道我是哪里人?
官人,你是杭州人氏。
我不姓张来本……本什么呀!
啊呀!
欲将真情说她听,怎奈她又是妻子又仇人。
逢人只说三分话,岂可全抛一片心。
常言道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欲将真情与她讲,未必她心似我心……”戏曲是陆天恩极浓的爱好,不好习书、不赌不嫖,也唯剩戏曲解其心忧。
在繁华的上海,盘踞在自己的奶奶——大清朝亲王格格的硕大遗产里,闲人陆天恩感到前所未有的新奇与兴奋。
在他的戏曲谱里,早有水飘萍的京韵大鼓唱作出采,现有小韵仙《盘夫索夫》的越剧桥段深入其心。
陆天恩在恍惚间惊慌失措,身陷在表演带来的共鸣和追忆中。
在他的心灵深处,这个小韵仙唱出了自己在家族中多番进退维谷的挣扎和局促,他将她比作为前世的孪生兄弟,并第一次在一个女子面前使用到了自己的益处。
这便是小韵仙的功用,她帮助他抵消了他精神的残疾,单纯愚蠢的她也得来了陆天恩要负责要帮助她的意志。
比起戏班子的卖身契,这种幸福的合约是看不清摸不着的。
而到而立之年的陆天恩也深知,小韵仙并非完美的配偶。
他的趋向和其父母达到了空前的一致,那个人,就是汪莲君。
女人的幸福,并不和品貌成正比。
这里有性格的造化,也有命运的戏弄。
形象跃然纸上的陆夫人,身为陆天恩的生母是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仪态端庄,深明大义却又免不了有些偏执。
一个最稳当与得体的女人,付出的代价就是任丈夫隐退而独揽家事,任儿子怯懦而操办婚姻。
这其中夹杂为妻为母的立场和寄望,演绎了无尽的冲突,硝烟之后还需自个儿咽下炎凉。
她的情与义,爱与敬,展现夫人者的大气与厚重,尽善尽美至此,也是足足承担了一生的风波和颠簸。
还记得,接到来自蒙古父兄的信函时翩然起舞的陆夫人是怎样的情不自禁与真实可爱?
以致在她面前素来低气的陆天恩也不禁惊讶于额娘的真性情,乐呵道:额娘,您跳得真好看。
他的眼睛里是一个故事中都稀缺的温暖交汇,像一抹斜晖,散发了人间的真爱。
汪莲君是最后出场的女子,在陆夫人的第一眼里,她便是她的化身,是她的亲戚。
汪莲君齐聚了其余四位所不能兼备的优势,她年轻,美丽,传统,陆府上下尊宠,天恩情有独钟。
就是这样一个光洁的女人,容不得半点欺与毁。
她需同时面对智慧理性的夫君的前妻秦燕笙,和谨小卑微的姨太太小韵仙。
陆天恩并非有意诋毁她执拗崇高的原则,只为两全而左右为难。
而对于汪莲君,她的幻影已成泡沫,她只爱他,但他负着她。
天造地设的一对人,等不及相爱就有了亏欠。
但其实,汪莲君是一个肯定陆天恩的符号,在她这里,全面见证了陆天恩的忠、孝、正、痴、义,他年幼时的懵懂和冲动并没有流转到这里,这无疑是汪莲君之所以与其相濡以沫的根本。
她所不能接受的新婚燕尔之时的欺瞒之事,她也必定明白陆家和陆天恩的苦衷,她无法超越的是她自己所立下的规格和不愿承认理想的污点。
最完美的女人,提出最平实的质疑,得到的却是最消磨的婚姻和惆怅。
她的命运和陆天恩紧紧捆绑于一体,她出现在陆天恩的成长趋于稳定和经历波折的时期内,用其备受压抑却发自肺腑的真情相伴左右。
这就是屈就的爱。
那个感情的欠债人,送花给他朋友式的前妻,心中呢喃着她(秦燕笙)是我的,而恰恰令人无力的便是这个他,对一切情感的虔诚如出一辙,叫人无可厚非。
还有十集的后来,但汪莲君的幸福与苦痛已经找到了本源,他们的相处,再幸福也不外乎一道走完人生的路,莲君的无奈谁人能动?
这便是背叛和相守的悖论。
陆天恩的真爱在哪?
在各部爱情的某一瞬息。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最初邂逅时的美妙,是爱情的刹那芳华。
陆天恩曲折的人生采撷着女子的明眸善睐,本心诚挚的种种爱意,被安排去流浪。
在历史翻涌的浪潮中,也渐渐隐没,装入悲剧的匣子中。
便是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家族,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公子,承载的也莫不过是冷暖自知的命运。
这些故事的主角没有残暴与唾弃,没有恶劣与算计,融融的情意,淡淡的现实,缓冲出一个沟壑纵横的平原,上面是支离破碎的布景和无语凝咽的人们。
最好的文艺戏,就是一副面目全非的画儿,搁在历史的角落。
看见了历史,也总有看见它的时候,看见它的时候就是为它的悲凉而伤怀哭泣的时候。
我要重温一遍……
从编剧到表演都很到位的一部剧。自《潜伏》以来,看到的最好的看的一部电视剧。
这样精良的电视剧以后还会不会有啦?这BGM配的太神了,慵懒又缠绵,熊乃瑾真漂亮。
适合病假刷的剧,演员阵容不错,可惜节奏慢的也可以,剧情和情绪是不是太平静了
华谊出品 果然 镜头 调色都很考究。那飘移焦点用的 好家伙~就是。。戏慢啊。。PS.坤~你真的老了。。。为这戏 你眼睛都快哭坏了吧。。。连巢大兔都说 坤现在演技真是越来越好了。尴尬的年代。尴尬的人生。呼吁台湾回归的重头政剧啊。小声说~要不是冲着坤 我真是看不下去。。太慢太苦啦我靠
节奏太缓慢。
《中国晚清一个男情圣的一生》。陈坤先爱熊乃瑾,但她死了;娶了不爱的胡可,但她也死了;爱上罗海琼,但她是第二个冷清秋;又爱上熊乃瑾2号,因为她是熊乃瑾1号的代餐;最后爱上李小冉,终于可以收手了。嗯,一次只爱一个人,但中国男情圣可以一生爱上五个人...
喜欢陈坤,可是这部戏有点闷。。
不够大气
不好看
秦燕笙喜欢的是他想象中的陆天恩,她最了解陆天恩也理解了陆天恩却不肯包容和接受陆天恩,她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她是一个哲人和理想家。汪莲君是一个完美主义者,秦燕笙教会她理解了谢天恩,然后又用了20年时间去包容和接受一个在特定历史环境和社会背景下的陆天恩,我觉得这时间不算长。
绝对五星!太棒了!被埋葬的经典啊。
水姑娘是黛玉,灵芝是宝钗
画面美,色彩有深意,那个特定时代里复杂的人心。啊,再慢也看得下去
部分剧情比较矫情,男主人设也是一言难尽。不过还是挺人文精神的。所有演员都不错。陈坤李小冉罗海琼。从像雾像雨又像风走来,那么多年还是精致的。
陆天恩,跌宕起伏的一生啊
如果没有大时代背景加持,一整个颓废温吞不知所谓的来回拉扯剧情,就,真的很劝退。
罗海琼笑起来像个傻逼。太生硬了。
陈坤演技巅峰
没有想象中的好,介绍很夸大其词. 最痛恨的就是某女主角大段白话分析男主角性格...都給你这么直白說了..观众感受个啥去-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