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盛宴
Nocturama,流动的盛宴,Paris est une fête
导演:贝特朗·波尼洛
主演:费尼肯·欧菲尔德,樊尚·罗蒂埃,拉巴·纳伊·乌费拉,Laure Valentinelli,马纳尔·伊萨,Hamza Meziani,Martin Guyot,贾米尔·麦克雷文,阿黛拉·哈内尔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6
简介:贝特朗·波尼洛取名于海明威名著的新片《流动的盛宴》(Paris est une fête)正在巴黎新桥一端废弃十年之久的商场Samaritaine内部取景拍摄,电影讲述了一群年轻的反抗分子白天在巴黎各大标志性地点放置炸弹,夜晚躲藏于百货商场寻求庇护的故事,导演把自己的这第七部长片形容成是“静止的西部片”。详细 >
# Venezia 80th 补课【A】导演并没有削减摄制的权力,相反地,放弃对于行动行为的清晰指导与人物动机和逻辑的阐释,恰是把导演的权利放置在了绝对的核心。放置炸弹的过程展示着移动的时间与空间,而商场内部的隔绝用静止模糊时空的流逝,在此基础上只提供最核心的行动方针,人物便呈现出持续的无序行进态,这里没有沙盘操演,只有量子碰撞。
2.0 从形式到内容一无是处,一个事件变着法八个角度拍一遍都给你剪进去,你这不是凑时间么,导演为什么用非线性叙事,因为线性叙事更没看点,再不给你弄点时间错乱,没完没了的后脑勺跟拍谁忍得了,这就是要故意制造点不一样,显得好像很厉害,其实这故事差的一逼
散漫奢靡又紧张有序、开始于暴力又诉求于死亡的大型盛宴。
NO ZUO NO DIE,编排的实在够拖沓。。。
有存在的意义
片子前半部分没有构建起对这些人的理解或共情,后半部分只看着他们机械死去。感觉片子想表达的很多,阶级种族宗教,但是没有好好展开。他们也困在了这样的“空间”。 w/z
没有动机没有原因总之就是任性,制造爆炸和击毙嫌犯。
喜欢后半段在消费景观中的漫游,时间的发展节奏包括配乐营造出的感觉都是相当“当代”的。
我的天,波尼洛拍得啥,这题材大概真的不适合他,以前那些展示亲密和情欲的电影多么好。看完感觉《大象》拍得不是一般的好,真不是跟着人后脑勺然后从一个时间点发散几条线那么简单的,这个后半段商场密室真的太冗长拖沓了。全片在政治方面也没有什么深入思考,剥除背景并不代表酷吧。。。
以为是类似五月风暴那样的革命浪漫,呃,有点噱头但还是很难集中精神看。
感觉这个故事太超前了,观点/倾向引发的恐怖袭击尚且有太多话题可讲,它已经进入年轻人的空虚驱动模式了。
剪辑过于零碎和故意制造的时间混乱让人很不适应~
8.4前半段是对资本主义空间的标记,像是走路的痕迹。标记完成即是对旧资本主义地质层面的完整规划,之后被爆炸。后半段是对商品(资本主义)直接的标记,新一代的资本主义在父辈的传承中不断标记各式各样的文化,它和丰富的性别、食欲、意识形态有关,但最后都是朝向虚无主义但我们发现标记空间的同时,也同样表示这时间被标记。在这里时间既不是直线的,也不是环形的。它和空间一起零散、无序,如同被标记得像失去了连贯生命力的资本主义。它依靠的不再是视觉效应(它也是资本主义利用电影进行欺骗的技术),而是角色的步调,是暴力在各种时间、空间中忽然出现的步调,它抑制了视觉的发生。这是新型的暴力,它来自于后现代那随处可见的突发事件,是资本主义的骗术技术。安那其来自父辈的失败,后代朝向父辈的失败,资本主义会把自己拖进漩涡深渊
最后半小时的戏绝对是残酷又搞笑的。。。
3.5,前段闪烁于时空穿梭途中的灵光是动人的,遗憾的是后续并未能持续下去。
22/2/18
虽然大家都说不好,但人就是会产生一点点共感,那些地铁的座位,开门关门,每天回荡在耳朵里的地铁站广播,街道,即使只在巴黎待了一个月的我也觉得熟悉。他们装炸药人手一个的塑料袋我的抽屉里现在也有。
果然花了钱才有动力看完这么冗长的片,前半部分明显拖沓,几乎放弃,后半部分入戏。
一群蹦迪小伙,据点跳,商场跳,彻底给我整无语了。导演别拍电影啦,找个班上吧
前半部分时间线和空间的跳转、衔接拍出了流动的巴黎,后半部分停滞的彷徨有点像寓言,但总感觉没有什么必要拍的这么长又毫无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