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得承认,我是因为垂涎于一美同学的美色而看了《末代独裁》,但是当片尾字幕出现时却我陷入深深的无法言喻的情绪中而无法自拔。
一个国家的命运只掌控在一个暴君的手中时,百姓万民的生存全由一个心智如同坏脾气的孩子一般的人掌握时,如人间地狱般的情境是可想像却让人无法面对的。
伊迪·阿明·达达(Idi Amin Dada,1928.5.17—2003.8.16),是乌干达总统1971~1979时期的总统。
从一个半文盲的厨子变身成一位非洲国家的当权者他花了26年的时间,而把乌干达从“非洲的一颗明珠”变成一个充满血腥与暴力的国家他只花了8年时间。
他把国家之间的外交当作孩童般的游戏,致信调戏英女王;他公开驱逐亚洲居民,抢夺他们的财产;他随意任免官员,对部下施以极刑;他自大称自己为苏格兰的国王,要让乌干达为地球的地理中心;他公开承认自己崇拜希特勒,暴虐专横、杀人无度,甚至以吃人取乐。
《末代独裁》用一个援非的苏格兰医生的个人经历,从他的眼中看到这位暴君。
苏格兰医生尼古拉斯从对阿明的崇拜,到为他救治成为好友,进而成为总统的御用医生甚至交心的朋友,剧情急转直下开启了恐怖模式。
当他被动的卷入阿明视为平常的屠杀时,尼古拉斯发现自己已经被完全困在这个杀人狂的身边再也无法脱身。
从常理上说,阿明这任意妄为的个性根本无法胜任一个国家领袖的职务,他处事逻辑混乱,荒诞到可笑的行经居然还能任职长达八年,直至被武装政变赶下台流亡至死。
他的心中只当自己是个唯我独尊的国王,整个国家是他的大玩具,民众与民意只是那些可以随意毁坏与丢弃的塑料玩意儿,他对周围的一切心生怀疑,生怕自己心爱的玩具被人抢走,他的内心根本就是个霸道无理的孩童。
当一个国家的领导者心中没有把自己当做the leader,而是万人之上the king时,独裁永远不会结束。
Forest Whitaker在片中演技超群,将一个暴君的残暴、无知、懦弱、虚伪活生生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在媒体镜头前的虚伪、排除异己时的残暴,处理国事时的无知,面对自我内心时的自卑懦弱共同构成了那个泯灭人性的阿敏。
尼古拉斯初到乌干达时也是一枚热血青年,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好。
遇到阿明,看到阿明对世人展示出的表象让他更加热血沸腾。
然而与阿明的近距离接触让他看到了残酷的现实,让这个从自由国度飞来的年青人了解了独裁的可怕。
James McAvoy扮演的尼古拉斯也不是绝对的正面代表,他面对权力的崇拜而丧失了理性的分析、在靠近权利中心时的贪欲、对于美色时的迷恋让他一步步走向悲剧。
他身上更能反映出普通人在面对极权主义时的心路历程,让人对这个独裁的国家心生恐惧。
在片尾有一些阿明·达达的真实影像,看过之后会感叹福里斯特·惠特克的精湛演技。
举手投足间,举止神态上,都向观众展示了那个性格复杂多变的独裁者,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奖实至名归
完全被惊到了,竟然不知该怎么写。
惠特克演技真绝。
一个领袖,无论是什么样的领袖,总要有一种王者的气场和感染力。
阿敏在村子里的演讲太具有煽动性了,仿佛未来尽在掌握之中。
但也许尼古拉斯是对的,他根本就是个孩子,他的残忍来源于没有安全感、不信任任何人和喜怒无常。
他说“流露恐惧的人是弱者”,但扭了手他害怕,吃错了药他害怕,时时处处担心自己被暗算,制造了一起又一起的屠杀。
年少轻狂的白人医生,心直口快却不懂世间险恶,属于最容易被煽动的人群。
其实很多时候,每个人都是温水里的青蛙,不经意间一步一步走向万劫不复。
选择去乌干达,是冲动;得到总统信任,是荣耀;获得特权和奖赏,是恣意飞扬,所以,这个死不正经的孩子变成了阿敏手中的玩物,他的白猴子。
但阿敏说对了,他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现实,他总是把事情变得一团糟。
伴君如伴虎,皇帝和韦小宝的故事终究只是故事,你以为当你醒悟了还可以脱身?
你以为他真的可以纵容你原谅你?
因为不负责任的欲望和虚荣,或者盲目崇拜,他导致了至少三个人的死亡,这是他永远无法偿还的东西,即使受到酷刑,也是自作自受。
从目睹凯特的死开始,他终于彻底清醒,在这方面,莎拉远比他透彻的多。
小麦的表演也可圈可点,演这么一个不讨喜的角色,被人恨算及格,能被铁杆粉们恨就很值得称赞了,他用表现证明了自己不只是白马王子,粉丝表示他色迷迷、猥琐的样子真的很贱。
扯点题外话,小麦虽然个子矮,可是人家头小比例好啊,巴掌大的小脸蛋配这个发型不太适合,纤细的身材很符合苏格兰娇花的身份。
只要不要做太扭曲的表情,这张小脸真是水嫩好看。
最后作为即将毕业的学生,以后无论如何都不会用点地球仪这种2B方法来决定去哪工作,否则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推荐一部关于阿明的纪录片Général Idi Amin Dada: Autoportraithttp://www.douban.com/subject/1419851/拍得不错
好久没有看到好看的影片了,觉得现在很多电影只讲究外在的感官效果,无聊的很,走出影院后,痛惜2个小时的浪费。
《末代独裁》算老片了吧,2006年奥斯卡影帝,不知为何,在国内没怎么听说,可能是我孤陋寡闻。
三天的小长假,每天下雨,很压抑。
刚好就看了这部令人倍感压抑的影片。
影片以一个苏格兰青年的视角,讲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乌干达独裁者阿明的事迹。
所有的独裁者,其实都有相似的特征。
全民崇拜,言论封锁。
如果再加上独裁者是军方,往往会伴有恐怖主义。
影片末尾,医生的一句话概况了阿明的性格:you are a child。
的确,阿明的喜怒无常,恐怖主义,不能听负面消息,无一不像是个未成熟的孩子,对人生充满了恐惧。
当一个恐惧、不成熟的孩子,不幸拥有权力时,他就会滥用权力,用暴力去化解心中的恐惧;这和一个声嘶力竭坐地上嚎啕大哭的孩子没什么区别。
影片暗示了阿明心理阴暗的由来。
备受欺凌的童年,对英国人又爱又恨又怕的感情(这也是为什么他选择这个英国青年做他的私人医生,并且时而对他表示信任,时而又百般羞辱)。
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平民,最多给周围的人和自己带来不幸;而一个有心理问题的独裁者,则造成了整个国家民族的心理问题。
阿明夺得政权的方式,则是造成他恐怖暴力心理的又一原因。
历史上凡是以非正常手段取得政权的人,很少不是心理阴暗的;这就像是一个暴发户,突然从一无所有到可以随心所欲,他会不知道怎么引导自己的欲望,他更会害怕所拥有的东西,会消逝得太快,就像来得太快一样。
篡权者,最怕的,是被人篡权。
再说青年医生。
刚毕业的尼古拉斯,不安于父母期望的安稳舒适的生活,选择来到未知的非洲国家,他认为人生是场游戏,let's have fun. 一个充满梦想,并且精力旺盛的青年。
年轻人总是充满梦想并且精力旺盛的,总要找个地方去释放精力。
所幸有大学,尽管无聊空虚,至少可以让一群精力旺盛又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有个地方可去,有个实体可以抱怨;幸亏有那么多的选秀节目,可以让“有梦想”人去“实现”梦想。
娱乐圈的作用,对社会的安定功不可没。
竞争好斗是人类的天性,根据达尔文物竞生存理论,所有的人的基因中,都是好斗和侵略性的,因为没有这些基因的物种,都早已在残酷的“天择”中被淘汰了。
如果没有奥运会,就会有更多的战争。
或许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类是通过战争,来证明自己的存在的。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有阳光的地方必然有阴影,而阴影则证明了阳光的存在。
所以,每次看完这类压抑、反映黑暗的影片,都会觉得现实如此美好。
就好像噩梦醒来时就会感激,原来那不是现实。
影片结尾,黑人医生放走尼古拉斯时,脸上的表情让人很感动。
那是恐惧、痛苦的表情。
所谓英雄,并不是他不害怕,不怯懦,而是在害怕、怯懦时,依然选择做对的事。
如果没经历过悲观,无所谓选择乐观;没有拥有过,也就没有权利说放弃。
当盖瑞刚被阿明的手下吊起来时,我想他此时承受的不仅是肉体上的痛苦,更是精神上的摧残。
他绝望了,对于阿明、对于他的理想、对于他一直为之奋斗的事业,他绝望了。
他曾经是那么热爱这片土地,热爱这里的人,崇拜他们的领袖——那个许诺要为国家带来和平、繁荣的General Amin。
可是当独裁、暴政、屠杀•••无情的展现在他眼前时,他手足无措了,他甚至没有离开的决心。
回想影片刚开始时,盖瑞刚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随手转动地球仪,跟随上帝的旨意来到了乌干达。
公交车里的他谈笑风生,与美丽的阳光和迷人的风景一起给人无限美好的遐想。
一个青年才俊即将大展宏图。
阿明极富煽动力的演讲更是让盖瑞刚有救世主的感觉,一切都太美好了。
豪宅、名车、还有设施一流的医院,盖瑞刚眼中的乌干达正在阿明的英明领导下逐渐富强,他驳斥任何对于针对阿明的言论,因为他不允许他的理想遭到质疑。
不幸的是一次针对阿明的谋杀改变了一切。
他忽然看到了领袖的另一面,残暴、专横、多疑、歇斯底里,完全是个病态的人。
当大屠杀的照片展现在他眼前时,震惊之余是极度的失望,阿明不是拯救乌干达的救世主,他更不是,他们更像是第三帝国的恶魔。
他与阿明老婆key的奸情像是精神崩溃后的发泄,当初拯救乌干达的理想已经在无情的现实面前被击得粉碎。
感谢演员的出色表演,让我经历了一次关乎人性的洗礼,特别是Forest Whitaker,那眼神、那体型,活脱脱一个独裁者,小金人对他最好的褒奖。
看电影的时候以为此片是根据真实个人经历改编的,后来才知道是从一部小说来的。
盖里根医生这个角色其实是阿明身边多位西方人形象的集合。
这更加重了我对此片的一些不满。
从一个贴身医生的角度来反映独裁者,是非常特别的角度,独辟奚径。
但看完后感觉此片的个人色彩太重。
盖里根第一次认识到阿明的真面目是源于他对卫生部长惨死的内疚;他和阿明正面起冲突是因为他和他妻子有奸情。
我对乌干达的历史并不了解,至少从影片看,医生对独裁者的仇恨仿佛都是出于个人的过节。
况且他自己的行为也不怎么明高明:告密、通奸、助纣为虐。
根据影片来理解,阿明枪决刺客,是出于自我保护。
而他最残忍的行为是把不忠的妻子大卸八块,以及用原始的方法惩罚通奸者。
就是换成一般的男人,哪怕他已经不爱那个妻子了,也不能容忍老婆给自己戴绿帽子,更何况他还是一国之君,又是在非洲。
所以惩罚的手段固然很残忍,但也可以理解。
影片对“独裁”的描写程度太轻,大屠杀之类的事情我们只能从英国外交官出示的照片中看到,由于阿明的残暴而导致国内经济崩溃、民不聊生的状况也都被轻轻带过。
反对派究竟为什么要刺杀他?
英国为什么会不支持他?
并没有仔细交待。
如果仅仅是为了争权夺利,那阿明排除异己的行为也应该比较合理。
事后我恶补了一些当时的历史,发现阿明和英国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他对待外国人,尤其是以色列人的态度也有深刻政治背景。
另外,至今乌干达国内仍然有人拥戴阿明的,这是个毁誉参半的人物。
可惜影片没有很好展现。
一句话,看完之后的感觉:通篇都是在描写医生与阿明的私人恩怨,仍然不了解阿明是如何从一个民族的解放者变成独裁者的。
此片优点大家已经说得很多了,尤其是男主角的演技,简直活灵活现。
上面的文字只是一家之言。
翻影评发现不少小伙伴都是为一美而来的(我也是)。
由一美来饰演Nicolas这个事,可能多少影响了我对本片的观感,但并不是说这是件坏事。
首先是对Nicolas这个人物的感觉。
他最大的缺点就是人妻控了吧,而且可以说是间接害死了Kay。。
因为这一点,我也没法很喜欢他。
但是我也绝不讨厌他。
Nicolas整个人物形象就感觉是个不成熟的青少年,开篇就可以看到他的家庭环境,看起来其乐融融,其实父亲过于自信和成功而导致给了儿子无形的压力和压制。
他内心是叛逆的,是渴望证明自己的,而且他还有足够的勇气去将其付诸实施。
不是每个叛逆青年都敢随便一转地球仪然后就指哪打哪真的跑去乌干达的。。
至于他一会儿勾搭同车女子(这其实不算什么,自由dating而已),一会儿又勾搭医生朋友的妻子,只能说他是人不风流枉少年,而且在礼法方面的道德感很轻。
后来勾搭总统的妻子,更有一种困境中寻求理解和安慰的意思,同时也有一种末日狂欢的放纵。
当然也不得不说,真的胆大包天。。
这就是年少轻狂,就是缺乏责任心、认识不到自己作为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等到怀孕事发,他倒也不是不负责任,但Kay的惨死他还是有责任的。
我想直到那之前,他对那个独裁者Amin的残忍都还没有足够的清醒认知。
天真、轻狂、不成熟。
对于顶着一美的脸的Nicolas,我也只舍得作出这样程度的指责了。
但其实想想,除此之外又该指责他什么呢?
他叛逆家庭的方式是跑到非洲治病救人;他虽然勾搭异性但从没有强求什么,都是你情我愿;他有足够的医德;他和Amin走得近一方面是出于年轻人都有的证明自己的渴望,一方面是不谙世事而被Amin表现出的正面形象所迷惑;对于不赞同Amin的地方他都会提出来,并不是一味媚上的佞臣;医院的纠纷他敢于出头去干预去反抗Amin的亲信;最后他冲出去让那个无辜士兵吐出毒药(毒药这个事情,虽说他阻止与否,都不能避免暴露,但如果他不冲上去,或许还可以狡辩说药被人偷换了,他并不知情(当然未必有用但也是一个可能性)。
而冲上去阻止,那就是不打自招了。
在这种一旦被发现就是个死的情况下,要冲上去而不是多躲一刻是一刻,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而他这么做是为了不想害死一个无辜的人)。
我觉得即使私德有亏,但并不妨碍他的人格依然是善良、正义和勇敢的。
Nicolas是一个有点软弱的人,这也是众多不谙世事的青年人的共有特点。
面对自己情人被血腥屠杀,他会呕吐;面对自己无心之失害死了别人,他会痛苦绝望;而要当面和独裁的总统对峙、坚持自己的立场,他又缺乏足够的勇气。
当他去找那个外交官的时候,对方狠狠骂了他一通,说他是white monkey,是chimp,跟在Amin身边团团转的帮凶。
我一方面心疼他(没办法,谁让他长着一美的脸呢。。
),一方面也不得不承认,这里面有事实。
青年人可能因为无知和软弱而造成过错与伤害,但这个世界不是学校,不会因为你无知才犯错就原谅你,很多事更是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
你说你是受了蒙蔽,你说这不是你的本意,但没有用,错了就是错了,世界就是这么真实又这么无情。
(当然即使如此,他也只是“有点”软弱而已,该出头的时候都不含糊,已经比大多数愤世嫉俗的键盘侠什么的好太多了)最后的酷刑倒是明明白白地让人看到了Nicolas的成长。
Amin说古老的刑罚里用铁钩穿过人的皮肉把人吊起来,受刑者每叫一次就是一点evil从他体内跑出来。
这么恐怖的刑罚我直接就看不下去了,行刑者把Nicolas拉起来并拿出钩子的时候我直接按了暂停然后缓了好一会儿,期间安慰自己无数遍这不是真的,并回想一美在访谈节目里的搞笑片段,才敢继续往下看。。
可是Nicolas,却在遭受酷刑的时候一声都没叫。
我觉得他是在证明,他没有evil,这也不是amin想象中的正义惩罚。
到这里,我想他已经蜕变成了一个全新的人,再也不是那个幼稚的青年了。
要想真正的成长,见过别人的鲜血还不够,非得自己亲自品尝过疼痛。
只是这个成长的代价,未免惨重。
最后飞机离开了乌干达的大地,真是我这辈子看到飞机起飞最高兴的一次了。
原谅我的偏见,但我真心觉得那是远离了一片邪恶暴虐的土地,飞向了自由。。。
或许外人对一个国度的观念,真的是由那里的统治者决定的。
最后简单说说Amin。
Nicolas像个孩子,Amin也一样,但却是截然不同的类型。
如果说Nicolas属于“叛逆少年拒绝父母意见偷偷修改高考志愿”这样新闻的主角,那Amin估计就属于最近的那个“未成年男孩杀死母亲砍下双手”此类新闻的主角了。
似乎扮演者因为这个角色获得了奥斯卡?
他确实很好地诠释了一个独裁者的特点。
喜怒无常,阴晴不定,又出奇地残忍。
而且他谁也不爱,只爱自己。
Nicolas与他最后的对峙中一语道破,“you are a kid. That's why you are so scary”. 当生杀大权交到一个变化无常的孩子手中,结局可想而知。
这必然是一个人人自危的地方,头上阴云笼罩,不知道下一刻会有什么惨剧发生,又会发生到谁的头上。
但是正如另一篇影评指出的,也正如很多人印象中的那样,非洲似乎是个有着其独特规则的地方。
Amin指责Nicolas时说,非洲不是他们白人来玩游戏的地方,“we are real”。
这里面似乎也是一种要引起重视、要获得尊重的强烈愿望。
(当然我觉得指控并不成立,Nicolas来非洲虽说是出于冲动但也确实是怀着热诚来做事的)但西方世界的民主自由,乃至东方世界的社会规则,放在非洲又好像都不那么适合。
非洲在我们日常的新闻、讨论里,真的好像一片常常被遗忘在视野之外的大陆。
到底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改善那片土地的生存状况呢?
Amin这样一个独裁者,当然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光说电影的题目“the last king of Scotland”,以及他和苏格兰、英国的联系与情感,就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不过我对这两个主题都不了解,就不妄言了。
最后再表白一下一美。
喜欢欧美男神的一大好处就是,他们的好作品是如此地多,作品涉及的题材是如此地广,于是在舔颜的同时还能得以欣赏那么多的优秀电影,真是幸福啊。
最近才发现自己欣赏的男演员全都是不高的:Daniel Auteuil、Oleg Menshikov、梁朝伟、曹承佑……James McAvoy,从《末代独裁》开始就注意到他,而英国男演员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就之于法国女演员,都是最顶级的。
而作为近几年窜红最快的英国小生James McAvoy,也算英国年轻一代的翘楚,未来的道路显然还是很光明的。
要是你看了James在《Becoming Jean》以前所演的角色,会发现今天这位笑容杀人迷到众生吹灰不费的“Tom Lefory”先生绝不是上帝天生的宠儿,相反,James其实天生的优势并不好,个子不高,身材比例也不算完美,也没有一副诱人的宽厚双肩,绝不是那种第一眼就凭外形征服你的演员,2006年《Starter for Ten》(恋爱学分)中他主演的是一个多么被动无光的角色,稚拙的毫无魅力可言,更不要说《纳尼亚传奇》里的半羊人,漫漫十年影路,却换得一尊新人奖的尴尬,当他终于因《成为简奥斯丁》而大放异彩令人惊叹的时候,或者应该说《成为简奥斯丁》因为他而有了亮点,全部的观众一夜之间为其倾倒,他被誉为最有前途和天赋的演员,这中间的苦尽甘来,恐怕只有James 自己知道吧。
看完《最后的苏格兰王》,才知道这是一部大片,并且是拿过当年的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的。
叙事跌宕起伏,看起来并不轻松,青年苏格兰医生抱着游戏的心态来到乌干达参加医疗慰问团,因为偶然的机会获得了领袖阿明的垂青,成为御用医生,勇于讲真话但仍玩乐不断,面对阿明的暴行终于有所醒悟时,却为时已晚,已然深陷在阿明的掌控之中。
此时又令在阿明处失宠的第三任老婆怀孕,被阿明发现将其酷刑制裁,阿明的一句话让人脊背发冷,他说:你们,以为来到落后蛮荒之地是玩游戏,不,你的死亡会告诉你,这一切不是一个游戏。
最终好心的黑人医生舍命将苏格兰医生救出,让他混在被释放的澳大利亚人质中坐上离开乌干达的飞机。
黑人最后对他说的话是,你离开后要把这一切告诉世界,他们会相信你,因为你是白人。
影片结尾的音乐简单又沉重,画面是青年医生刚刚得到阿明赏识时乘坐阿明的专车,孩子们以为是总统,开心热情向他招手,飞奔的场面。
那时候,总统刚刚上任,他曾发表了那么富有激情的演说,他们听信了他所承诺的一切。
很高兴能在影展看到这部如果是自己也许永远不会选择去看的影片,它让我们警醒,在享受安宁和幸福的时候,总是忘记世上还有如此多的苦难。
男神詹姆斯麦卡沃伊的电影一部比一部深刻,最近补习中又发现这一九年前的佳作,颇为欣慰。
开篇表达一下对男神的喜爱,祝其未来演艺之路越来越佳。
然后,下面将认真切入正题,记录本人观看此影片的想法。
先说本人不是影评爱好者,从来不在豆瓣写长评。
可看完这部后非要写,主要是感触太深。
因为太震撼了。
震撼一词,往往用于大场面巨作,好莱坞英雄电影的震撼往往来自于精彩绝伦的画面和声效,而这一部来自于对心灵的冲击。
我在想是什么造就了如此矛盾又恐怖的阿明?
从他个人的成长经历看,贫穷、受尽白眼、被人戏弄等,这些都为他的自卑又狂暴的性格埋下隐患。
本人曾有过类似生活经历,所以对这位兄台深表同情和理解。
越是经历过这些的人,越在心底存有深深的自卑心,纵然他自己不承认,但这种自卑将伴随他一生,甚至演变成狂暴倾向。
如果他们不足以自愈,那么则会演变为灾难。
阿明成年后的好大喜功的性格,就是受到年少时不堪经历的影响。
其初期可以不畏惧生死干一番大事业,但成功后,过往受过的伤害又渐渐地控制了他的头脑,他开始失去自我控制,无限推崇自我,好似要弥补年少时整个世界对他的亏欠。
然而,单单这样的性格还不足以让他成为一个暴君,毕竟富二代是少数,大家都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
我感觉将他推上独裁位置的罪魁,是在乌干达无人掣肘的呼风唤雨的权利,是落后的文化和政治制度。
影片上看,乌干达的民众生存环境艰苦不说,思想也极其愚昧和落后。
他们对于统治者是谁并不关心,大多数人也完全不了解什么叫做人身权利,他们只比牛羊这些牲畜多了说话能力。
这不是本人的种族主义,而只是透过电影分析着一些被体现出来的群体。
正是这种群体,他们不关心谁上台,只要有人给他们说好话他们就会唱歌跳舞高声欢呼,然后毫无保留地展现自己的拥戴,将新总统当做神明崇拜,纵然有先知者反抗,他们也麻木不仁,对于其的自我牺牲和理想毫不理解,依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这种愚昧的、落后政治环境让刚上任的总统阿明能够为所欲为,也惯坏了这个毫无管理国家经验的孩子。
只有少数有头脑的民众会反抗,但寡不敌众的结果只是成为看客眼里的口中的谈资而已。
这说明落后的制度和文化能够在政变后制造出一阵稳定的假象,但却很难培养出睿智的掌权者,也很难推进一个国家的真正发展。
最后民众和君主都是两败俱伤,一方生活在恐怖之中,一方遗臭万年。
谈完剧情感受再谈谈感情方面。
抛开其他,本人很喜欢阿明和尼古拉斯医生的所有对手戏,说一句笑话,个人感觉这里阿明其实对尼古拉斯是有一种依赖到甚至近乎恋爱的心情。
最后这种感情变成了强烈的占有欲,才导致他们的分手。
尼古拉斯医生如果是女人饰演的话,那这部电影就可以改名叫做《末代王妃》了。
可能有人说是因为尼古拉斯和阿明妻子的问题导致他们反目,但在我看来,就是阿明对尼古拉的占有欲太强导致的。
这其实也是尼古拉斯自己的幼稚导致的。
他纵然知道阿明是一个褒贬不一的人,听闻了很多关阿明的不良评价,却还是傻傻地心存希望,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关怀和感情奉献给了阿明。
阿明习惯了他的照顾和关爱,习惯了他保护自己的心情,彻底无法离开他了。
(有人可能会问,有吗,他当他是自己人了吗?
他对待尼古拉斯医生不是反复无常么甚至要杀掉他吗?
可想想看,阿明对待自己老婆和孩子也基本都是这样的。
他对尼古拉斯的残暴只是他对待所有人的一种普遍态度。
)所以这就成为了灾难。
阿明初期还好,后期他已经疯狂,所以我们看见尼古拉斯一步一步被夺走自由,他们的友情一步一步走向不正常,到最后尼古拉斯成为了禁脔一样的存在,也成为了供他取乐的小丑。
可怜尼古拉斯自己还未曾意识到这一点。
他不知道阿明已经变了,变成了精神病人,还存有治疗他帮助他的心情,甚至多次谏言让他改变自己荒唐的政策,可惜阿明这时道明了真相:“你以为你是谁?
你只是个医生,你什么东西都不是。
”这一刻尼古拉斯才明白了自己立场。
他越来越想要逃离。
但阿明却不希望失去他,于是夺走他的护照,派人监视他,将他彻底困在自己的堡垒里。
阿明心底肯定是在乎过尼古拉斯的,但到后期他已经独裁病重,受到了权力的诅咒,整个人都失常了。
作为一个精神病人,他已经自顾不暇,怎么还顾得上他尊重的尼古拉斯医生?
尼古拉斯被逼迫得走投无路,不得已和阿明老婆搞上了。
为何说尼古拉斯的勾搭是被逼的呢?
因为这是阿明导致的。
阿明破坏了他的生存环境,限制了他的自由,还妄图给他改国籍,让他永远留在乌干达,这几乎将他逼疯了。
他寻思一圈,只有凯蒂王妃,他给过她很大的帮助,她还是一个温柔的女人,这两个因素让她在他眼里可信,所以他选择了她,向她哭诉,一来二去,他们产生了感情。
可以说这两个人的感情,其实是独裁者阿明亲手制造的悲剧。
但阿明还是很宠爱尼古拉斯医生的,在他搞大自己老婆肚子后也只选择杀掉那个可怜的女人,对他却居然放了他一命,甚至一字未提。
如果不是尼古拉斯被英国大使威胁下药杀他的事被他发现,恐怕阿明还不至于对他下手。
最后听闻尼古拉斯逃走,阿明丢下重要客人,追出去机场,眼睁睁望着飞机飞走,这场故事的悲剧达到了顶点。
尼古拉斯的美好梦想破碎,伤痕累累,令人唏嘘,而阿明失去了最后一位敢于直言的朋友,成为了完美的独裁者,也开始彻底走向毁灭。
这电影在剧情、思想、和人物感情上的刻画都很好,让人拍手称赞。
演员的表现也很出色,想来其成为佳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好的电影还要给人思考的空间,给人反省的余地,笔者现在打鸡血一样地写影评就是这部电影带来的余味。
真希望还能多看一些这样的好电影,充实个人生活之外还能够体味不同的国家文化,学习深刻的人生知识。
最后恭喜主演得了奥斯卡,也希望哪天我家男神也捧一座小金人期待你的《X战警:天启》,不幸被剃成光头我也爱你!
谢谢各位。
的确让我恶心到了~
娱乐性也有,政治批判也有,结合得不错。
影片评分挺高,但并没有给我这高分的感官
确定是传记?
历史永远比电影更有戏剧性。@20110414
影帝真黑啊~影帝真霸气啊~~
1,这是故事片不是纪录片,还是淡化真实苦难的故事片。2,Amin演的真没那么神。3,西方世界在非洲问题上的态度或者说对待一切独裁暴政的态度,都太…怎么说呢,hypocritical
同是非洲政治题材小说改编 与勒卡雷的《The Mission Song》和《永恒的园丁》相比 我更喜欢勒卡雷的沉静 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淡淡忧伤 没有赞赏也没有批判 只想告诉我们那里最最真实的一面。可《末代独裁》渲染的传奇色彩却让真实感大打折扣。
白人医生真混球。。。仍然觉得拍非洲的电影都是从白人的视角出发,略带肤浅
可能是视角的缘故,我觉得并没有看出阿敏跟常人有什么不同
从混沌愚昧走向文明开化是多么血腥和残酷
最近非洲题材好火
有我喜欢的詹姆斯 文大在看的时候顺便瞟了
很像。kay的死法吓到我了,看了会才看明白,手臂成腿,腿被搁一边去了。独裁者跟个小孩似的
没记住什么,只记得男主角和男配角在里面有演出,演的什么忘了,居然是忘的干干净净的。奇了
非洲三大暴君之一
在那样的土地和环境,如何孕育民主
惠特克演技确实不错,不过这剧情感觉啥也没表达出来,阿明戏份也很少
This is Africa.....非洲是个小孩的世界....不管什么样的人都象个顽皮的小孩...因为幼稚所以恐惧,因为恐惧所以残暴
SB白人医生以为自己是救世主,结果基本上就跟个荷尔蒙分泌过多的青春期文艺男一样,什么作用都没有。总觉得西方视觉下的非洲问题,好莱坞拍得还是有点俯视的感觉,个人感觉这部电影远远比不上《卢旺达饭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