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有个故事是讲胡雪岩企业管理之道的,说他每到一通埠要地就开一家分号,然后礼聘一个总理(店长吧,也许这就是以后政府总理之称的由来呢),然后再娶一个美貌的小老婆,然后任由总理和小老婆厮混而不管不问,这总理没有一个不巴结逢迎尽心为他赚钱的。
故事讲完,再说电影。
崔斯坦和伊索尔德错就错在相信了两个lord的所谓情怀。
伊索尔德的老爹爱尔兰王肯定是打着统一大业的旗号劝服亲生女儿当了这种联姻斗剑游戏的奖品(这种狗屁游戏有趣没趣先不说它,当了奖品随便被人上哪里有什么乐趣可言?
再想想斗剑之前许配的那个屠夫未婚夫就知道亲爹对待自己女儿是个什么态度和品味)。
马克王呢?
也是打着统一大业的旗号指挥着一大票类似崔斯坦这种有着悲苦童年满身武艺的脑残青年为他卖命。
不过崔斯坦有点不同,这是交换,马克王毕竟牺牲了一只手救过他的命。
故事最好的结果,应该是在爱尔兰的海滩上,崔斯坦和伊索尔德再也不要回去,世界那么大,到处都有他们俩容身的地方,何必回到彼此都要把自己卖了换大业的所谓故土呢?
可是,谁也没长前后眼啊,根本不能怪他们。
单说马克王吧,这个有着王者之心的男人。
连崔斯坦都知道问伊索尔德:当新媳妇很幸福吧,只是履行洞房义务的时候是不是有点小小的困难?
难道他不知道伊索尔德不是处子之身吗?
他当然知道,但是这可是转瞬即逝的千秋大业的关键时刻啊,一定要尽所有可能让对方卸掉一切戒备责备之心,就算她有前男友又如何?
让一个有着爱情历史的女人重新被俘获只有一个办法,加十倍的爱(cao )她,马克王一定知道伊索尔德性经历非常少——说道这个,有个逻辑,也许马克王打定主意参加这个斗剑赢公主之前,就已经认定了这位爱尔兰公主,要么丑,要么不是处子,否则什么样的亲爹才会把自己的宝贝女儿送给一群虎视眈眈的仇敌呢——所以这电影婚礼以后国王王后的床戏有点多,而且正像崔斯坦嫉妒的那样,伊索尔德确实也爱上了马克王,倒酒的时候温柔的抚摸马克王的颈背……一个糙哥王者男人,当革命事业需要他放低力度,专心满足一个女人的时候,他就算去找女巫请教技巧也是会去的,浅尝爱情滋味的伊索尔德一定抵挡不了 duo chong gao chao的进攻,陷入爱情和地位无所不在包围的甜蜜中无法自拔。
马克王其实可以一直这样的,起码可以延续到伊索尔德的亲爹来参加加冕礼,亲爹假如按约定行事,认了这个王,那这番表演也许就可以告一段落了。
如果当场翻脸,只好老爸女儿一起杀掉。
这是不是马克王一早大好的算盘呢?
作为王,不能只关心自己,还要留意臣属,时刻关心他们的心情。
难道马克王看不到崔斯坦注视王后的眼神吗?
难道马克王没有留意到自从崔斯坦从爱尔兰回来就越发的郁郁寡欢吗?
他不是还亲自问了伊索尔德那串贝壳手镯的来历吗?
马克王虽然是个糙汉,但他是个王啊,一定注意到手镯的形制风格和伊索尔德全身爱尔兰风格格不入,也一定注意到了工艺粗糙,是纯手工并不是买来的。
贝壳手镯而不是手工珠宝手镯,又确定了是个礼物,那么送礼的人一定是个身份地位不高的,起码不是什么显赫的贵族。
但是伊索尔德又把这件既不是爱尔兰风格,又不是贵重珠宝的东西时刻带在身上,毫无疑问,一定是情人所赠,再联想崔斯坦的种种不正常行径,答案就在那里。
他其实很想告诉崔斯坦,你我是过命的兄弟,我绝不会和你争夺一个女人,你只要等到我的登基大典完成,送给你又怎样?
但是绝不能这么说啊,崔斯坦全部的力量都来自他的骄傲啊!
一个骄傲的年轻人才是最有力量的年轻人。
绝不能把实话就这么赤裸裸的告诉他。
所以,他在伊索尔德要求以一个同龄人的身份去劝导崔斯坦的时候,他同意了。
他不关心两人会不会上床,甚至他鼓励他们重续旧好。
为了让崔斯坦和伊索尔德都保持高昂的心情去完成他们应该完成的使命,他甚至明打明的告诉了崔斯坦,王后是有个情人,请你跟着她,这就是更进一步的允许他们在一起,但不能明着来,要小心不要被人发现了,被人发现了,就不能在说自己不知道了。
其实,这场电影讲的是一场政治婚姻。
崔斯坦和伊索尔德只是这场政治婚姻中的插曲。
从这场婚姻的目的和过程上看,爱尔兰岳父和英格兰女婿的目的都达到了。
爱尔兰岳父想的是二桃杀三士的主意,台词上说,等到婚礼结束,就断绝父女关系,不认这个女儿,那么马克王英格兰这一边就会如预期的一般分裂了。
比武招亲之前,英格兰这边的大小领主们就不顾马克王这个名义上的领导者的犹豫纷纷参加。
这首先就是不和。
再者,如果娶到新娘,马克王顺利成章获得爱尔兰王的承认,那么整个英国统一,马克王这边渴望统一的人就达到了毕生愿望。
可是如果爱尔兰王这边断绝父女关系,那就意味着马克王依旧不被爱尔兰那边承认,渴望统一的部落就心情瞬间跌到谷底,士气和向心力会比之前更低落,英格兰的分裂状况会更更严重,起码保持一个和以前一样的分裂状态吧。
这就是爱尔兰王在电影开头森林惨败之后为了防备英格兰这边乘胜追击而想出来的拖延之计。
属下问他,我们再组织军队去报仇吧,军队?
那被屠杀的就是我们所有的军队。
英格兰马克王这边呢?
政治联姻,获得爱尔兰承认,名义上达成统一是最好结果。
其次,确实娶了个媳妇,而且嫁妆是一块富饶的土地。
最关键的是,爱尔兰王断绝父女关系怎么办?
怎么办?
很好办,在他没有宣布断绝父女关系之前,尽早让王后怀孕。
生下的孩子自然就具备了继承英格兰和爱尔兰两个领土的权力和地位。
欧洲的继承权大致是如此的吧。
而且从年纪上看,马克王比爱尔兰王年轻,可以等他死,或者派刺客让他死。
生孩子这件事,应该是电影失误吧,或者说是爱尔兰王考虑的不周全,但是我想作为当时的形势,不可能不考虑的,这是凯文雷诺兹的露洞。
但是马克王在默认绿帽子的情况下,还是一刻都不放松在床上的努力,就是要制造一个事实,我很努力,反正如果生了孩子,有一大半的几率是我的。
偷情只是尝鲜,哥要得是孩子这个结果,小崔啊,你懂吗?
可是,爱尔兰王比武招亲以后变傻了,听信了英格兰那个部落首领的鬼话,我没看错的话是马特阿姆斯壮演的。
他可以相信那个人的话,女儿和马克王的部下有私情,侮辱了整个爱尔兰,统一的话再也休提。
这没错,错就错在,他要在敌人的领土上当场捉奸,当场宣布这件事,不被杀才怪呢?
就算他不搞什么联合敌方乌合之众的勾当,光是马克王也不会让他在当晚活着离开英格兰的。
总之,两个王对于这场婚姻的目的和过程都把控的很好,结果只能赌一把。
以上的猜测都是建立在交易型领导理论基础上的。
但是纵观全片,马克王并不是一个交易型的领导,他是一个魅力型的领导。
只是给予而不是索取。
私通被发现之后,马克王去质问崔斯坦,我应该向你承认错误,我是不是太自私?
我救过你的生命,城堡里永远有你的一席之地,我给了你一个家,我还有什么能给予你的?
为什么?
在伊索尔德告诉他他们相爱在婚礼之前,马克王立刻放这对情侣走,没有任何条件。
这个时候魅力型领导的光芒就闪耀出来了,他无条件的给予感染了崔斯坦,崔斯坦送走了爱人,唯有以死相报。
人生除了爱情,还有责任和荣耀。
崔斯坦在影片结束的时候,也拥有了一颗王者之心,完成了一个男孩到王者的蜕变。
这是凯文雷诺兹对经典爱情传说深度加工的地方吧,在传说中崔斯坦和伊索尔德自始至终只是一对小情侣,而在电影里,他和整个英格兰统一的事业融合在了一起,所以伊索尔德无法面对崔斯坦或者马克王,无法单独面对他们任何一个人,他们不再仅仅是可以理解的个人,而是有着不同面目的宏大的精神,不是一个小女人的爱可以去对话的。
这出爱情悲剧在电影里的改动,也许就在这个地方吧,原来的传说是因为命运弄人,离奇的情节扭曲了男男女女们的人生轨迹,制造了巨大的戏剧冲突。
而电影,尽管还是因为离奇的情节让相爱的人出现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但悲剧的点在于崔斯坦这个人因为民族事业和马克王的个人魅力升级了,原本以为最宝贵的爱情在他人生的最高也是最终时刻到来的时候,已经配不上他了。
崔斯坦很帅,崔斯坦剑术很高,崔斯坦在年轻贵族里到处散发着向心力……崔斯坦很骄傲,但是崔斯坦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他的武艺潜质,是在马克王的激发之下出现的,原来的小崔斯坦经历了家破人亡的惨剧之后很自卑,不知道如何在这个世界上自处。
马克王激发出了他的武艺潜质,乱世中他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寄人篱下的理由,原来我有用啊,也许是我唯一的作用吧,我要用我的剑代替马克王失去的右手。
遇上伊索尔德,他发现原来除了我对马克王有用,我对不是为了生存和杀戮为目的的其他人也是有用的啊,我可以被人用来爱。
在电影的高潮,崔斯坦终于主动的发现了自己更高的作用,他对着临死的马罗(后来的超人)说,让我来结束这一切。
能不能以一人之力扭转所有私通带来的政治分裂,他还不知道,但是他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崔斯坦终于升级了,爱情在他的视野里,成为了人生宝库的众多部分之一。
这个地方,不得不让我想起计算机的原理,硬盘和内存。
有价值的东西时时刻刻在发现,当下进行的工作调取在内存里,浏览或者处理完毕,值得保留的就存在硬盘里,以后有需要了再调取出来。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只能用内存来调取当下最值得注意的事情。
再好看的A片,也只是几千G的一部分罢了。
电影借着多次私会之后伊索尔德的口告诉崔斯坦:我已经厌倦了这样,不能再这么下去了。
爱情在某个时刻不仅在崔斯坦的心里,也在伊索尔德的心里逐渐褪去了它的药力,这不是单方面的背叛,而是双方对爱情滋味充分品尝之后的理解。
如果不是崔斯坦率先升级,我猜伊索尔德也会升级。
她会在某个时刻断然拒绝崔斯坦再次幽会的请求,义无反顾的在家庭上,政治上做马克王的好皇后。
尽管被父亲当作奖品是被迫,可是成为一个公认强者的皇后也不是随随便便就有的机会,况且这个王者既温柔又体贴,还正在搭建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平台。
伊索尔德也并不是一个除了男人就什么都不想的情欲纯体,她接受过各方面很好的教育,在医药方面有独到的潜质,对于世界,当然也有自己的看法和改造的计划。
无论是崔斯坦和伊索尔德,他们绝不是纸片人。
他们相遇时爆出那么高的炽热火焰,无非是因为以前的人生过于孤独。
因为英格兰要统一,因为爱尔兰王要联姻,才让他们从分隔的世界角落聚会在爱尔兰的海滩上,这注定是一场活泼金属遭遇强碱的化学反应,反应过后,他们必须成为别的什么物质,再也不是原来的自己,也根本没有义务为了彼此把自己保留成原来的样子。
如果不是私通被彻底揭穿,这不会成为什么悲剧吧。
伊索尔德和崔斯坦都会成长。
她会把这个感情打个结珍藏在心里。
他可能会郁郁寡欢一阵子,但统一之后接踵而来的庞大疆域怎么也会让他这个马克王的二把手忙的忘乎所以,他毕竟没有拒绝担当二把手这个职位。
可是私通被揭穿了。
伊索尔德再也当不成皇后了,崔斯坦因为荣誉和骄傲也差不多非死不可了。
私奔和私奔其实是不一样的,前面我假设最美的结局是在爱尔兰的海滩上,伤愈的崔斯坦和满眼柔情的伊索尔德,他们为了爱情的未来当然可以私奔。
那是美好的。
而被马克王宽恕之后的崔斯坦和伊索尔德,他们私奔的未来有何美好可言?
未来基本上破灭了吧,根本没什么未来。
崔斯坦杀身成仁。
伊索尔德也只能消失不见。
王者之心这个电影名字,翻译的没有任何问题。
人是有分别的,有人是创造型的,有人是推动型的。
崔斯坦和伊索尔德只有在爱尔兰王和英格兰王这些王者们搭建的历史舞台上才可以闪耀出光芒。
没有了这些王者,他们很可能还是相遇之前的崔斯坦和相遇之前的伊索尔德。
崔斯坦和伊索尔德,只是一个名字符号。
是马克王加持了崔斯坦的英姿和忧郁气质(他爹本来就是马克王的一个部落首领,死于协商统一的会议)。
是爱尔兰王赐予了伊索尔德高贵的公主身份。
可以说,他们是被赋予的美好,不是他们本身美好,如果他们自己把自己塑造的很美好,他们早就在各自的世界里收获了各自的幸福生活,不用等一个相遇,即便是相遇了,也不过是海难乘客遭遇民间志愿救护人员。
把美好的东西打碎了给大家看,这才是悲剧。
优秀的叙述者能把最狗血的故事讲成史诗。
蹩脚的叙述者则相反。
这片子开头还算正常,不久就开始KUSO——男主角在战场上中毒倒地,自以为死期将近,于是他那个后来成了一次性反派的表兄弟(表兄弟倒是长得还不错,小辫子萌)毫不犹豫地立即把他水葬并焚尸了,都没想到要让他养父(他叔叔,中文标题里那个王)见上尸体最后一面……好吧就当这是当地风俗吧。
然后被当作尸体的男主角就这么躺在一艘且行且烧的小木船上,从不列颠漂到了爱尔兰……这是什么技术水准啊!
你们拍的真是古装片而不是科幻片么!
故事真正的KUSO就是从这里开始的,男主角一漂到爱尔兰,女主角就心灵感应了,于是,从原本是为抗婚约决定离家出走的脑残女主角在海滩上发现了更加脑残的男主角、立即发情把他拖回自己的秘密基地扒光(他的和自己的)衣服玩人体温暖还逼着“十五年没碰过男人了”的女仆参与3P开始,电影院里就充满了笑声,以及散场后据我目测不满三岁的一名儿童时不时发出的惨烈哭声。
顺便说一句,那时候所谓未婚少女应该最大不会大过十八岁吧,女主角的俩眼袋一点说服力都没有……当然,更没有说服力的是她和男主角的长相,看这俩人特写来特写去的你侬我侬很伤视神经……强尼那样的我也不奢求日日能见,但无论怎么说,玩言情也至少要有娜塔丽波曼和奥兰多开花的水准吧口古月!
然后男主角代表叔叔去向女主角求婚——诶这剧情怎么这么眼熟来着,哦想起来了,这电影的原作是瓦格纳(可尼伯龙根的指环电影版里至少伯伦希尔很有型!
)——接着求婚成功,男女主角就此从私订终身转型为婚外情,然后被叔叔发现,其过程之脑残不堪一一而叙,顺便我们还歪出来不少男主角和叔叔之间的基情……叔叔国王又有气度又英俊(而且最后也没死),真是个好人TAT 总之,这个故事最后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王,就要敢于戴绿帽子(至于让王戴了绿帽子的男主角,最后当然还是死翘翘了),就要比起女人,更重视你亲爱的基友们。
而王者之心,就是敢于戴绿帽子的宽容之心,有了这样的宽容之心,自会有感激涕零的奸夫在关键时刻扔下淫妇回头是岸为你而死,而你的王者事业也因此前途坦荡永垂不朽……完了。
本片译名『王者之心』,虽然有讨好市场的取巧之嫌,但还是能让人想到一些深层的含义。
据说,在西方这是与『罗密欧与朱丽叶』齐名的传说故事。
而我看此片的重点,却并非这凄美的爱情故事本身。
我想理解的是,所谓真正的『王者之心』,到底是代表着怎样一种境界?
『王的力量会使你孤独。
』这是日本动漫『反叛的鲁路修』里面一句经典台词。
在那个故事里面,男主角获得了异于常人的超能力以后决然地走上了一条『王』的道路。
然而这个世界有着不同的『王』。
有的靠仁慈、有的靠凶狠、有的靠智慧、有的靠欺骗……你会成为怎样的一个『王』呢?
http://www.leeforce.com
【崔斯坦与依索德】,影院译名为【王者之心】——个人觉得这个名字莫明其妙。
此片看得我有点窝火,刚刚建立起来的对佛朗格的好感立马分崩离析了。
崔斯坦,典型的优柔寡断。
他对依索德有炙热深情,对他的王有赤胆忠诚。
可他却拱手将爱人献给了他的王(尽管是阴差阳错造成的,但他却是主动放弃了挣扎),之后又终按耐不住地与王后偷欢。
当他的王知晓全情之后,要成全有情人,他的忠诚又回来了,再次放弃爱人,为国捐躯了——真是洒狗血的剧情。
归到底,那家伙就是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情人和王都是他男人自尊的牺牲品,最终他的王和情人,还要为他的背叛,立碑和守寡。
一个帅小伙就毁在了这样一个单薄而没品的角色上,从头到尾地把五官挤在一起,扮忧郁和伤感,可悲可叹。
整个情节还是挺曲折的,在蜘蛛侠里就觉得frank不应该是配角,忠,义,亲情,爱情,相互交织,是现在能坚持看到结尾的为数不多的片子之一。
“Before Romeo & Juliet, there was Tristan & Isolde.” 这是个在西方世界与Romeo & Juliet齐名的爱情故事。
国内上映时的译名是“王者之心”,想往“勇敢的心”上靠,宣传上也极力的往大了吹。
其实,在我看来,本片拍的非常唯美、古典,毫无商业价值,只是一个“无缘对面手难牵”的爱情故事罢了。
两国相争的大背景下,两个苦命人儿被命运作弄,被权力利用,最爱的人在眼前,却无法牵手,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的最好诠释。
也许是受了国内宣传的影响,我对影片中的战争描写非常失望。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场面是我最喜欢了,可惜,人家本来就是爱情片来的,战争场面只是交代一下,走了个过场。
但是,想把它当爱情片看吧,又觉得不是很感人,情节是够曲折了,可要表达爱情怎么都用床戏呢,这两人莫非欲多过爱?
生离死别的场面也不过如此,韩剧比之煽情多了。
小诗一首,比电影更有魅力。
其实我更喜欢字幕的翻译,虽然不是每个字都翻译出来,但更具诗意。
“你眼里只有我,如同我只能看到你。
在这无语的凝视间,两颗真挚的心交织在一起。
去哪儿可以找到我们的乐土?
那里不再有心割的苦楚,不再令人窒息。
就算死亡也无法阻隔我们的爱,因我们心心相印,情比金坚。
”
2007年5月看的先说题外话。
这部电影大大超出我的预想。
刚开始还以为是欧洲拍摄的。
有一贯的欧洲冷调,剪辑干脆,镜头写实。
音乐恰到好处的简洁。
印象很深的有好几处镜头。
其中一个在末尾,特里斯坦躺在河边死去,伊索尔德陪在他身旁。
两个人的剪影,身后的河水映着银色光芒静静流淌,一切无言,但能让人感到:英雄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他的生命绽放过,现在可以平静地离开。
虽然结尾以男主角的死而结束,但是他们的真爱永恒!
昨晚看这部片子的时候,真是深深地被他们的真情打动。
真的很羡慕他们的爱情
后罗马时期,四分五裂的不列颠试图联合起来对抗爱尔兰的统治。
而爱尔兰公主Isolde和不列颠第一勇士Tristan深深相爱。
历史与爱情, 阴谋与背叛,战争与杀戮...很好的电影题材,可Kevin Reynolds导演拿不住它!电影《王者之心》输完了,沉迷于絮絮叨叨的爱情和疯狂混乱的偷情,却黯淡了历史的恢宏和独立斗争的英雄大义。
相比同背景同类型题材的《勇敢的心》和《风吹稻浪》,导演对一部电影的决定性一览无遗。
累呀,荣华富贵也不是那么好享的,政治婚姻自古就是王室家族中女人的梦魇。
要得是门当户对,要得是礼尚往来,用一个女人的幸福交换整个家族的利益,似乎再划算不过了。
说梦魇其实也不尽然,女人们还是好吃好喝、珠光宝气的过日子,而且她们不用操心就有人替她们安排好,实在是方便得很。
可偏偏她们还不知足,想要什么爱情,天呀,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呀。
比起现在这些自力更生,全方位出击,下大力气,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立志一定要傍上大款的女孩们,实在是大大的不如呀。
不过这个故事发生在中世纪,好早呀,那时恐龙灭绝了吗?
如果没有,或许还真会有爱情的存在。
我知道这个故事流传很久,也有根据它所编写的书和戏剧,但很遗憾都不曾拜读,因此只能单就本电影而说些什么,在电影中似乎是在探讨一个在责任面前,爱情到底应该何去何从的问题。
Tristan是个有担当的男人,因此即使是他再爱Isolde,也不会背叛Marke。
Isolde也是一个善良的女子,既然成为了Marke的妻子,她也在竭尽所能的让自己爱上他。
然而爱情有时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两人的私会从爱尔兰一直到了康沃尔,每次私会都是一次积压已久的激情的迸发。
他们的真诚让他们无法控制对爱的渴求,但也是他们的真诚让他们深深为自己的行为而感到自责。
因此才有了Tristan烧掉私会的地方,才有了Isolde的那句“Why does loving you feel so wrong?”最后Tristan死了,为了保卫自己的信仰而死了。
又是一段没有结果的爱情。
也许爱情本身就应该没有结果的,因为爱情就像人生,结果都是一样的,而精彩与否,是在乎过程。
爱情作为人类永恒的话题,却不存在永恒的爱情,可算是天意弄人了。
爱情是昙花,它如昙花般无暇美丽,也如昙花般稍纵即逝。
在人类所有的感情中,爱情不如亲情牢不可破,也不如友情历久弥新。
但偏偏是这个美丽而危险的感情会让所有人为之癫狂,多少人为爱成痴,为爱成狂,甚至为爱成魔。
爱情故事听过很多,但似乎能被列为经典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悲惨的结局。
先不论《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样的外国经典爱情悲剧,单就一向喜欢大团圆结局的中国,也概莫能外。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碟不过是他们死后人们美好的愿望,那条永远隔着牛郎与织女的银河,还有任由海浪拍打的望夫石。
以“王子公主幸福的生活下去”结尾的是童话,不是爱情。
又臭又长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好吧我没看完 前半部分就是个英伦版的普通滥俗爱情故事加斯巴达的海伦的翻版 很奇怪男主为什么总是皱着眉 再怎么皱眉也皱不出气质阿 看他亲手把爱人送给lord然后一副大义凛然说什么duty 再后来和queen在集市上动手动脚质问她怎么能欣然履行妻子义务 去你妹吧
3.5,比預期的好,2008/02/01
想看瓦格纳的歌剧 是值得流传的爱情
难看,演员丑衣服破场景简陋,风景还可以,幻想故事硬要装上历史的外套,少了奇幻色彩和魔药的关键部分,失败之作。
可怜的帅哥,拼了小命为哥哥抢来一个嫂嫂,居然是自己的初恋。真真是改写了冯小刚的书名《我把媳妇献给你》。
果然適合被用來在沒有電腦的下午打發時間
很好的题材 拍的一般 女主角太一般了
此心,不及彼心-_-
真是很无聊的电影,这个故事,相信所有人都知道,就像口水歌一样的电影
失望....
这货不是历史片,这货不是历史片
王者之心究竟是谁的心?
这个片没看着开头,堵车了,没赶上,逃课看的
不伦不类
大气恢弘的历史题材和英雄人物,却被这儿女情长羁绊,先是比武招亲,再是婚后偷情,这故事说得太粗套~
除了养眼没啥优点
且先不说演技,为什么James Franco参演的剧都这么烂- - 好吧叫Tristan + Isolde还比较能忍,王者之心这样调高预期的译名是要闹哪样……
Tristan&Isolde改编瓦格纳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原型。可惜的是电影剧本的张力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