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当下的超级英雄片,粉丝们似乎必须从漫威和DC这两个阵营中选择一边站好队伍。
而这两个队伍中对对方电影作品的抱怨大家应该也是再熟悉不过了——漫威阵营抱怨DC电影那过分黑暗的元素,而DC阵营则抱怨漫威电影的轻松笑话太低级太缺乏严肃题材。
但《乐高蝙蝠侠大电影》这部乐高电影世界的新作,这部《乐高电影》时隔三年的后续(但无联系)作品,似乎能够同时满足两方阵营的需求。
漫威粉和DC粉应该可以在观影后像电影中的蝙蝠侠和小丑一样,说一句“我们”,说一句“我们”都喜欢这部电影吧?
《乐高蝙蝠侠大电影》要说《乐高蝙蝠侠大电影》是华纳(Warner Bro…)和DC完全控制下的制作室作品并不为过。
无论从色彩缤纷的视觉效果,到无论伦比的乐高建设,再到众多配音演员让人忍俊不禁的表演,《乐高蝙蝠侠大电影》都可以说是集齐了各部门最顶尖制作水品的合体作品。
而电影结束后长串的工作人员名单也说明了这一点,无论是服装设计,还是特效人员,他们都是这一部作品的组成部分。
而这使得华纳和DC可以在最后成功让电影的成品由始至终有着连贯一致的创作声音,而不会因为充斥着影片的笑话而显得支离破碎显得更难能可贵。
也正因如此,我必须给华纳和DC足够的赞赏。
要知道如果必须根据电影世界站队的话,我肯定会选择站在漫威一方。
除去诺兰的黑暗骑士三部曲(因为本来就不在DC电影世界里),DC电影世界到目前为止所制作的三部电影可谓一部比一部差,甚至在《自杀小队》的制作上掉到了谷底(我的影评: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027446/)。
而这也更反衬出《乐高蝙蝠侠大电影》的神奇。
虽然制作室对于电影各方面的控制无比明显,但这又有什么问题呢?
不管电影的初衷是赚个几百亿还是只为了满足创作人的需求,只要能精确地制作出这么一部能让观众们笑声不断又稍有泪点的电影,永远都是一件值得称赞的事情。
众多耳熟能详的人物在电影中制造着不断的笑点作为一部喜剧,《乐高蝙蝠侠大电影》是无比成功的。
这一方面要归功于罕有的长达五人的编剧名单(当然,以及幕后更多数不清的写手)。
那些充斥着电影每分每秒的笑话来自于众多有才人士的贡献,而笑声不断的同时我更是希望可以随意暂停电影的播放,因为充斥着画面和音效的笑点实在太多了,就算是DC忠实粉大概一时之间也很难全部看到。
你为了蝙蝠侠和罗宾群殴敌人时那同时出现的字幕效果而笑声不止?
那你可能错过笑话他们所要打的这些都是什么敌人了。
你为了电影中滑稽的“Pew Pew”枪击配音而咯咯笑?
那你可能错过了画面中其他地方所隐藏的幽默了。
这可能是我对这部电影的唯一抱怨了吧?
就像编导们在创作时害怕观众会有哪怕一秒的安静一样,他们选择了把笑点塞满电影,以致于观众们很容易错过某个特定的笑点。
但也正因为这样的设置,无论你是像我一样的路人,还是DC忠实粉,至少你一定不会在隔壁观众大笑时觉得冷场。
而营造《乐高蝙蝠侠大电影》喜剧效果的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配音演员们精彩的演出。
威尔•阿奈特继《乐高电影》后再次为这个两寸高的乐高蝙蝠侠小人配音,所以蝙蝠侠的那份低沉却充满讽刺的喜剧声音是一点都不让人意外的。
而基本成为宅男梦想的迈克尔•塞拉(《歪小子斯科特对抗全世界》里的主角)为罗宾的配音也是恰到好处。
他那份似乎永远长不大的声音为这个孤儿加入了一份真实感,却又不失笑料。
至于为大家熟知的蝙蝠侠管家配音的,则是伏地魔的饰演者拉尔夫•费因斯。
带着一口英国口音的他在表演可圈可点的同时,也为知道背景的观众带来另一份隐藏的笑料——因为他们要对抗的恶人中其中一个就是伏地魔了!
但除了不间断的笑点外,《乐高蝙蝠侠大电影》也是一部希望打动观众的(轻度)严肃电影。
故事跟踪的是孤独的蝙蝠侠如何在电影中打开自己,接受别人。
这包括要接受他与小丑的这段所谓的对手孽缘,也包括接受哥谭警局的帮忙,更包括接受他与罗宾和管家间的亲情。
实际上,这种打开自己接受别人的剧情并没有什么创新之处,但也正因为观众们更能接受这样的情感共鸣而使得电影更容易赢得感动。
甚至可以说,《乐高蝙蝠侠大电影》是诺兰的黑暗骑士三部曲后首次能让观众们为蝙蝠侠这位耳熟能详的超级英雄呐喊的电影了。
扎克•施奈德的《超人大战蝙蝠侠》?
大概观众们到现在都不太理解里面的蝙蝠侠为什么要大战超人吧?
笑点与严肃并存的蝙蝠侠竟然才是更好的蝙蝠侠如果说《乐高电影》完成了无数观众小时候希望以乐高构建世界的这份梦想,同时又满足了动画人们创作上最不可思议的需求,那么《乐高蝙蝠侠大电影》则是在这些基础上更好地利用乐高这个素材把耳熟能详的人物重新展现在观众面前。
观众们会为此大笑,会为此感动,还会为此买更多的乐高模型。
而漫威和DC阵营的粉丝们,大概也可以一致赞成这是一部笑声与严肃并存的超级英雄片吧?
当然,最好不要老提Iron Man Sucks这个笑点。
不愧是史上TOP3的蝙蝠侠电影,一改真人电影的忧郁,可以说是最快乐最搞笑的一部蝙蝠侠独立电影了,各种梗看的人眼花缭乱,基本上华纳兄弟重要的IP都出现在电影里了,笑点很多,蝙蝠洞的密码Iron man sucks太逗了,属于是老少皆宜的电影。
缺点就是剧情有点薄弱,故事线比较单一。
作为乐高电影脑洞其实有点局限了,这一点上《乐高大电影》其实更有创意,更能让人眼前一亮。
其实这部片子能在美国大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家有乐高文化,正版乐高在国内的价格根本不是普通家庭能玩的尽兴的,任何一部乐高电影在美国本土都不会亏损,再有DC宇宙的加持很难不火爆。
8.7分:Chris McKay在上一部《乐高大电影》中狠狠颠覆了一把把乐高视为孩子玩具的成年人的三观,而这一部,比DC最近几年所有的电影全部加起来都好看。
谁能想到把蝙蝠侠性格中孤僻的一面放大喜剧化,会出现如此棒的效果,简直是完美重塑了这个已经被拍了无数作品的IP,令其焕发了新的魅力。
而乐高动画更是这个故事的绝配(当然乐高电影在我心中早就已经进化成少儿不宜动画了),各种致敬的梗和恶趣味在这个喜剧风格下可以玩得比其他漫画电影更洒脱,令我无数次止不住地疯狂大笑。
更可贵的是,爆笑之后主题还是落在了皆大欢喜的爱与家庭上,非常正能量。
小丑和蝙蝠侠的CP我觉得是很多人心里曾暗想过的荒诞情节,没想到也被很合理地拍成了现实,简直圆梦哈哈哈。
本文写于2017.3.13/粉丝们大家好,我是蝙蝠侠,乐高蝙蝠侠。
我的全新个人电影《乐高蝙蝠侠大电影》已经于3月3日在中国上映。
什么?
你说电影院现在已经看不到我了?
Oh,shit.他们妒忌我才不让我这个网红出现,难道你们认为我打不过“狼”“狗”。
No,because I am Batman.一个超级英雄,从初稿诞生到成为经典,一点点地被改造定型。
蝙蝠侠存在了几十年,一直被认为是沉默寡言、独来独往,特别是诺兰黑暗骑士系列的后时代,蝙蝠侠更被逐渐黑暗化,电影故事风格也走到了瓶颈。
但在乐高的世界里,呈现的却是一个崭新的蝙蝠侠,而且是一个很恶搞、中二病、自恋狂、高冷等等集一身的蝙蝠侠。
蝙蝠侠每天的生活甚是休闲。
无论面对敌人,即使是小丑+贝恩+双面人+谁谁谁都可以轻轻松松地拯救哥谭市,然后把炸弹当作战利品收藏在蝙蝠洞。
拯救完哥谭市,接受着媒体记者的欢呼赞扬,而且还乐于去孤儿院发放蝙蝠礼物。
回到蝙蝠洞后,他一个人叮回最喜欢吃的芝士龙虾,还顺道来了一小段啵啵啵。
吃完晚餐之后会即时兴起,来一段吉他摇滚。
会一个人游泳来丰富自己的生活。
会在巨大的放映室里看爱情电影来娱乐自己。
也会来一场最喜爱的换装秀。
甚至时不时来一段Bbox来练练口技。
这似乎让人感觉到这个蝙蝠侠是一个网红嘴炮。
尽管如此,他的孤独感还是消散不去。
从某种意义上说,乐高蝙蝠侠还是没有“颠覆”蝙蝠侠的形象。
空荡荡的韦恩庄园,日夜颠倒的生活,一个人站在与父母的合照前唠唠叨叨。
除了管家Alfred之外就没有一个真正的朋友,还是跟其他版本的蝙蝠侠一样,活得支离破碎。
他回到家里也很少脱下盔甲面具,那现在他究竟是布鲁斯还是蝙蝠侠?
当Alfred试图将他的假面脱下,跟他说“你应该尝试再次融入一个大家庭”时,他却变得异常激动抗拒。
毕竟他习惯了独来独往的生活。
(3月3日上映的三部电影,假如说《金刚狼3》和《一条狗的使命》的结尾很悲情,那么《乐高蝙蝠侠大电影》的情感发展可以说是很温馨了。
)这是乐高的一部恶搞电影,但这也是一部很温情的电影。
它以一个十分搞笑娱乐的形式,来回答了一个问题:蝙蝠侠是不是就无法战胜自己孤独的内心?
由于这是在乐高世界里,编剧们可以大胆地对蝙蝠侠的发展进行创新创作。
蝙蝠侠被小丑流放到了幻影空间之后,发现一直认为自己是好人,却被积木姐否认,变成了一个“非典型”的坏人:抛弃同伴的人。
正如他在放映室看的电影中阿汤哥说的:你要找到一些人,一个家庭,一段感情。
家庭于蝙蝠侠/布鲁斯而言,是想触及却不敢触及的一点,因为他很害怕失去自己至亲至关心的人。
他的一生如同狼叔一般,受尽了失去至亲的痛苦折磨,不得不变得孤独寂寞。
所以在这里有了一个新的答案。
他重新融入了一个大家庭,有Afredl这样的嘴贱老骨头,有罗宾这样的单纯傻小子,也有有蝙蝠女这样的干练很丫头,还有更多的是以前的老敌人等等。
或者你看不懂前面各种隐藏的彩蛋梗,但也丝毫不会阻碍你感受蝙蝠侠对于父母的思念,对罗宾的保护和敞开心扉跟Alfred、蝙蝠女以及其他小伙伴携手合作的心理变化。
在这里他才能摆脱以往漫画等作品的形象。
当他最后在罗宾面前脱下长期占据他面部的蝙蝠面具时,这个蝙蝠侠就真的是重生了。
Oh当然这是一部娱乐性极高乐高动画电影,整部影片处处都是爆笑点。
将蝙蝠侠的传统形象颠覆,成为一个网红小嘴炮,时不时来个段子,时不时来一端Bbox,时不时自恋病发作,还有蝙蝠洞密码“Ironman sucks!
”等等都令观众捧腹大笑。
可能编剧们觉得通过他的说话来黑自己不够,还让Alred把他在电影银幕出现的年份数了一遍,还吐槽了他在1966年表演的尬舞,实在令观众哭笑不得。
不仅如此,剧中还顺带吐槽了一下DC漫改宇宙的盲目扩张。
而且影片在动画电影层面上来说观赏性是十分高的。
延续了《乐高大电影》灿烂华丽的停格动画风格之余,还上升了一个梯度。
与《乐高大电影》相比,爆炸产生的火焰制作更加精良,过度也更加流畅。
在高潮片段的动作戏上,用biubiubiu等口技音效来代替传统的枪声,随后出现的打击气泡,也使得打击敌人的片段变得喜剧性十足。
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是,高潮片段不仅仅只有小丑一个反派,更多的是融入了如伏地魔、金刚、索伦之眼、哥斯拉等等经典元素,再加入动画师制作的更大规模的视觉效果,令高潮部分更加炫耀多彩。
或者这部电影在内地市场并不受欢迎,当初看《乐高大电影》时的惊艳感也降低了,但是这一部《乐高蝙蝠侠大电影》也是非常成功的一部电影,特别对于DC来说,毕竟在真人改编电影上连续失利之后,这部电影的成功还是会给高层一个定心丹,起码在这个乐高系列里,还可以不断开发出更好的新作品。
最后还是说一句,DC电影上能撑到今日,还不是因为我老爷?
你说为什么?
不懂电影专业方方方面面的评价,只有自己认为的优点和缺点 开年来看得最欢乐的电影,虽然全场只有五个人,但是我们还是放声大笑(背后那两个女生真的是从头笑到尾)早就听说乐高大电影很不错了,没想到还真get到了我的笑点其实吧,这部电影算是乐高宇宙,也算是DC宇宙,更可以构建一个华纳宇宙了。
不仅有漫画里的众多经典角色,还有从自家片场穿越来的各大反派,伏地魔出场真的六六六!!!
整部电影从片头开始就一直玩梗,打破次元壁,给我们塑造了一个不同寻常,搞怪逗逼的布鲁斯韦恩。
恰到好处的BGM和配乐,充满想象的乐高积木世界,看得人哭笑不得的小丑和蝙蝠侠之间的“基情”,纯粹的不能再纯粹的愉悦终于在电影院出现了。
当然本片并没有局限于玩梗,主线蝙蝠侠的变化还是挺感人了。
一个整天奔波只为城市安宁,但自己却只有孤单相伴,矛盾的心理让老爷古怪、排外,但是小罗宾和芭芭拉的介入,他才得以又感受得到家的温暖(当然还有小丑对他付出深深的“爱意”),虽然没有过多深挖,但对于这一部娱乐性十足的电影已经足够了。
DC近年开启了自己的电影宇宙,但貌似口碑都意外的扑街了,虽然票房上还过得去,但人们不满意,这方面,华纳还得努力呀,最后可以用自己真人电影的质量来骂一句:Ironman sucks!
在蝙蝠侠贱贱的吐槽声中开场,这部乐高大电影就注定了它骚贱的基调。
虽然各位英雄豪杰以及小丑坏人们都有着一副乐高萌萌哒的身形,但是他们却精彩的演出了一部关于relationship的情感动作大戏。
看完真的是拍手叫绝。
No.1 蝙蝠侠与小丑的相爱相杀 当我们看到小丑扭曲着表情,被蝙蝠侠拒绝的时候,可以明确一点了,啊,这绝对是一部蝙蝠侠与小丑相爱相杀的故事呀。
果不其然,小丑在最后说出I hate you的时候,怎么听都觉得是在说“I love you!
”,最终他心愿满足,得到了蝙蝠侠略带歉意的“I hate you”的时候,他毅然的伸出了圆手(援手)。
看到这里,第一感觉是,故事的编排人对蝙蝠侠故事理解的深刻性,它把整个蝙蝠侠故事里的所有人,以及蝙蝠侠内心的os基本都研究透了,这个人类英雄终于在乐高大电影里得到了成长。
No.2 一人全抗VS一起扛!
外国人很强调relationship,直译过来就是关系,但这里所说的relationship不是简单地关系,而是家人、亲人的那种关系,是可深深投入的关系。
这个故事将蝙蝠侠童年的经历研究透了,所以才会发现,他其实是渴望家人的,尤其是屡次出现的蝙蝠侠看着与父母的合照,这个场景。
这个故事还把蝙蝠侠塑造成了孤僻傲娇的性格,宁可成天在家打滚也不想外出跟人social。
简直萌的不要不要的。
所以性格里面的这种独,造成了他喜欢独来独往,从不跟人合作,而故事主线就在这里。
蝙蝠侠的管家早就洞察出自己小主人内心的渴望了,所以他让他出去social,还帮他领养了一个孩子。
在social的场合蝙蝠侠一见钟情了女警长,于是蝙蝠侠的家人凑成了。
一个人的力量怎么都是有限的,在伤害小丑之后遭到反击时,虽然他也希望跟家人一起对抗邪恶力量,但他还是认为保护他们更重要,选择了独自面对。
然而,他没想到,个人的力量果然不如大家的力量。
于是有了对relationship的深深感悟。
最后,还是happy ending!
家人们的性格也都是可圈可点,靠谱的老管家,呆萌有才的罗宾,虽然有点絮叨,但看着蝙蝠侠时那种崇拜,一直在不断感化着把自己伪装的很心硬的蝙蝠侠。
一见钟情的女警长,也是既干练又貌美,而且还很能打,有勇有谋,让蝙蝠侠倾心不已。
关键是她还指出了蝙蝠侠多年来没有发现的问题:为何蝙蝠侠维护哥谭市多年,但是犯罪率并没下降呢?
这个问题提的好尖锐,简直让人无言以对呢。
最后的结局似乎对这个问题也有回答,因为相爱相杀,因为能力大,所以即使坏人还会出来犯事儿,但蝙蝠侠一出,绝对一下就能摆平。
这可能也是蝙蝠侠肯定自己存在价值的一种方法吧。
今天好累好困,没什么好说的,乐高蝙蝠侠就是好看。
影片搞笑无厘头的主题,颠覆了蝙蝠侠一直高冷的形象。
让本就没有过多情感设定的蝙蝠侠变得性格丰富、有血有肉。
影片致敬了上个世纪末的4部蝙蝠侠和本世纪的诺兰蝙蝠侠三部曲还有去年的蝙蝠侠大战超人。
比如企鹅人的形象就是模仿的蝙蝠侠第二部;毒藤女和罗宾还有极冻先生则是模仿的第四部;阿尔弗雷德和韦恩的谈话涉及了7部蝙蝠侠电影的年份,以及乐高版的每一部电影海报;还有影片一开始小丑劫持飞机后与驾驶员对话,驾驶员说小丑会像上一次的两艘船一样失败,致敬了诺兰三部曲中黑暗骑士的剧情,两艘船上的人没有选择引爆对方的炸弹,证明不是每个人都像小丑一样人性丑恶…… 作为蝙蝠侠的死忠,虽然影片有些恶搞了蝙蝠侠的形象,但却出人意料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一部影片主人公的形象有搞笑的一面:蝙蝠侠在蝙蝠洞的密码是钢铁侠弱爆了、终极密码是骂阿尔弗雷德;也有让人为之动容的煽情:为了不失去新的家人,让计算机带他们去安全的地方,独自一人面对小丑军团、被传送回哥谭市时与伙伴们的告白、最后选择遵守诺言返回虚空的离别。
塑造了蝙蝠侠本是一个孤独,封闭自己,不愿与他人有关系的孤独的自闭症患者(影片第一段同小丑的对话表明他不会同任何人有关系;多次表明自己喜欢单独行动;阿尔弗雷德说他害怕的不是蛇形小丑而是害怕拥有一个新的家庭,所以他选择送走伙伴,独自面对小丑军团)但这些都被可爱卖萌的罗宾、一身正气的芭芭拉、忠实能干的管家所感化了,渐渐融化了他那颗冰冷的心,打开了他不愿与他人接触的心门,这是无数蝙蝠侠迷们所期待的,老爷能有一个温暖的家,他也会开怀大笑,不再保持着一副冰冷的表情,有人认同他并与之作伴,不会只是在哥谭市背后默默付出的悲情英雄,被人误解的时候只有少数人懂得他才是真的英雄。
影片也改变了蝙蝠侠和小丑的关系。
其实他俩本是同一硬币的两个面而已,蝙蝠侠与小丑是相似的类型,这一点在漫画和电影中都是所认同的,这部影片也不例外。
小丑一直想证明自己是蝙蝠侠最重要的人,他是被人所需要的;而蝙蝠侠也一直追求被哥谭市人民所认同、所需要,所以当坏人都被抓进监狱,哥谭市不再需要他的时候,他的世界就变成了黑白色,不再充满色彩,失去了存活的意义。
同样影片探讨了哥谭市究竟需不需要蝙蝠侠的意义,这与黑暗骑士中的主题一样,但事实证明,蝙蝠侠虽然和小丑是同一硬币的两个面,但正因蝙蝠侠那为了正义而选择牺牲一切的精神,才塑造了他的伟大,贬低了小丑的所作所为。
但是本片的最后,让蝙蝠侠和小丑联手拯救了哥谭市,这样的设定让我欣喜不已,因为他们俩本就是相爱相杀的一对,彼此惺惺相惜,联手拯救哥谭市是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却在本片中给了我惊喜。
影片充满了太多的笑点、泪点以及彩蛋(主要表现在角色上,除了蝙蝠侠系列的反派,还有哈利波特的伏地魔、指环王中的索伦、金刚、哥斯拉等等耳熟能详的好莱坞大反派)。
是一部集大成之作,但我所在的场次几乎没多少人观看,估计漫威那边金刚狼的呼声太大,然而我还是力挺DC,他没有搞砸这次对决。
除了开场小朋友喊叫声太大,这次爆米花都没有撒,我给满分,呼吁大家去看一看吧,绝对值得回票价。
乐高作为全球最知名的玩具公司,为了持续扩张其商业版图,最早从1999年开始就进行了影视IP授权,目前已有诸如星球大战、漫威宇宙、哈利波特、加勒比海盗、星际迷航、迪士尼系列、指环王、侏罗纪公园等等家喻户晓的影视标志性角色,并且上映了至少4部乐高大电影,未来还会持续开发新的影视IP和大电影登上大银幕。
其中2017年的《乐高蝙蝠侠大电影》,主角蝙蝠侠脱胎于2014年的《乐高大电影》,由于不俗的票房和反响,因此便打造了这一部独属蝙蝠侠的乐高大电影,在如此之多的蝙蝠侠改编电影的珠玉在前,乐高版的蝙蝠侠另辟蹊径打造了更有立体感和亲和力的角色。
以下为750字电影评价,对剧情更感兴趣的可跳过。
异常话痨和自恋,生人勿近又好大喜功,他不是以往那种苦大仇深的性格,总是为哥谭的安宁耗尽精力和岁月,而是每每哥谭需要蝙蝠侠时,他总能及时赶到并不费吹灰之力扶大厦之将倾,又在一众哥谭市民的感谢与欢呼中高调的接受着膜拜和簇拥。
然而当人们以为蝙蝠侠必将夜夜笙歌美女作伴,而现实是穿越整个哥谭市,建于孤岛上的巨大蝙蝠洞内,只有数不尽的高科技装备,五花八门的蝙蝠车,各式各样的蝙蝠衣,以及唯二能说上话的智能电脑和阿弗莱德管家。
回到蝙蝠洞的蝙蝠侠日常一个人吃喝娱乐,惧怕各类的社交,看着与生前父母唯一的合影默默发呆。
终于一场小丑引发的哥谭危机让蝙蝠侠意识到,是时候要打破自己的伪装,重新建立与人的联系,克服失去至亲的恐惧,卸下内心的防备,融入普通人的生活,寻找人生的快乐和真谛,学会分担和释怀。
这样的蝙蝠侠,即充满人物弧光,立体而饱满,惹人怜悯又心生可爱,不再是居高临下的义警,也不是躲在黑暗中的哥谭守护者,而是管家的家人,罗宾的父辈,女戈登警长的搭档,小丑相爱相杀的对头。
以下为剧情解析,更推荐大家亲身观看,体验感更佳。
蝙蝠侠一开始就打破了第四堵墙,从黑幕到各大发行方制片方logo登场,轮番吐槽了一遍,起始便削弱了观众对蝙蝠侠以往的角色认知,甚至对如此话唠的蝙蝠侠提起兴趣。
接下来是一段高节奏的剧情讲述小丑一行劫持载满武器弹药的飞机,意图炸裂哥谭地板,让整个城市陷入无尽的黑洞,然而整个劫机过程都充满搞怪和笑点,并且个别台词还引用或来自其他蝙蝠侠电影,这种引用梗达到非常不错的喜剧效果,这种引用梗像彩蛋一样穿插于全片,也奠定了电影的喜剧风格。
随后,小丑像报菜名一样让所有经典反派悉数登场,如我们熟知的谜语人、稻草人、贝恩、双面人、猫女、急冻人,企鹅人,等等,小丑你自己是不是还胡编乱造了一些?
不幸的是蝙蝠侠召唤大灯被鸡蛋糊住了,小丑果真脚猾啊,没办法,为了不让哥谭万劫不复,女市长被挂在直升机下面来到爆炸中心。
没想到吧,还是我蝙蝠侠本侠!
想一起疯吗?
来吧!
(又是引用梗)
配合专属牛逼的BGM,反派一个个被打趴,哼着小曲顺便还要耍帅,最后剩下死对头小丑的双人对决。
此时陷入两难的境地,抓住小丑还是拆除炸弹?
小丑一直以为自己是始终让蝙蝠侠魂牵梦萦的反派,谁知蝙蝠侠竟然不承认,基友的小船说翻就翻。
炸弹不倒数到0都不剪红线,蝙蝠侠最次拯救哥谭市!
哥谭人民站满街边作答谢,你是人民的大救星!
蝙蝠侠不忘附近的孤儿院,一通蝙蝠侠周边放肆送后潇洒回家,其中一个孤儿眼里充满期待与感动,他就是未来的罗宾。
鸟无人烟的蝙蝠洞,摆满战利品的陈列室,一层层蝙蝠车,满仓库的各类武器装备,萦绕耳边的智能电脑人。
独自一人吃着焗龙虾,自娱自乐,帅出汁的阿汤哥迷倒众人,傻笑的蝙蝠侠左右无人。
看着照片中离世的父母,多想让他们知道自己又拯救了哥谭市。
管家虽然早已看透老爷的内心,还是拗不过嘴硬的老爷,社恐的都被逼出B-box。
在戈登警长的退休派对上,宣布了新警长,同时是戈登的女儿,女戈登警长登场,女戈登警长提出了新的城市计划,与蝙蝠侠携手一起守护哥谭,老爷大喊WTF?
此时小丑再次携众反派出现给所有人带来混乱,一番打斗后,小丑说:我投降。
虽然不知道小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女戈登警长和蝙蝠侠都觉得小丑一定有什么企图,于是蝙蝠侠不顾警长阻拦决定把反派们送进幻影地带。
幻影地带的传送器藏在超人家里,于是带着阴差阳错成了自己干儿子的罗宾出发,作为干爹,蝙蝠侠必须展现自己的权威和独当一面,让罗宾做个听话的好孩子。
这下好了,为罗宾吸引注意力的蝙蝠侠发现超人竟然在举办正义联盟派对,但没邀请自己!
本就不合群的蝙蝠侠真的不合群了。
罗宾的超级英雄初体验以近乎满分的成绩完成任务,顺利拿到传送器。
大喜过望的蝙蝠侠也初体验了团队的自豪感。
正中小丑下怀,被传送到幻影地带的小丑,说服了真正的反派大佬们一起掀翻哥谭地板(物理上的),顺便看看乐高IP的强大:金刚、哥斯拉、伏地魔、指环王的索伦、黑客帝国的特工史密斯。
面对前所未有的大反派,蝙蝠侠被迫接受团队合作。
因为是乐高大电影,飞机直接随手拼,展现了乐高积木的无限创造性,这广告无敌!
执意个人英雄主义的蝙蝠侠还是未能学会团队合作,好不容易躲过一波攻击后,孤身一人直捣龙穴。
面对小丑的抒情坦白,嘴硬的蝙蝠侠还是不承认跟小丑的基情,否认自己的自负和孤傲,于是一发光束把蝙蝠侠送去了幻影地带。
一段心灵剖析,让蝙蝠侠直面自己的内心,隐藏的渴望,和久违的温情。
看着依旧不认输的三人,他最终接受了真实的自己。
在一段罗宾自选的BGM,集结了被小丑抛弃的小卡拉米反派,真正的团队大战一触即发!
不幸的是炸弹被引爆了,地面裂出巨大的裂缝,蝙蝠侠再次利用乐高积木的特性,搭出了一个人桥试图拉回裂开的裂缝。
够不着啊,小丑你也来搭把手,此刻蝙蝠侠也说出了一直内心回避的事实:我们就是好基友!
感动得湿透全身的小丑与蝙蝠侠手牵手,一条条积木人桥,啪的一下很快啊,地面合拢了。
蝙蝠侠再次拯救了哥谭,但这次,他并不是孤身作战,他有一群英勇的队友,也是家人。
从此以后,蝙蝠侠再也不用一个人吃着焗龙虾,有人可以和蝙蝠侠一起嘲笑阿汤哥,而与父母合影的照片旁,也多了一个新家庭的合影。
放心大胆看,有剧透时告诉你。
大家好,我是乐高蝙蝠侠。
我把“乐高蝙蝠侠”几个字加红加粗(什么你看不到?
那不是我的错),因为我与其他宇宙的那些妖艳贱货不一样。
我最新的个人电影:《乐高蝙蝠侠大电影》,已经于2月10日在北美上映,并将于3月3日与《金刚狼3》一并登陆中国大陆。
真的是冤家路窄。
我相信你们都会去看这两部电影的,因为我相信这两部都是优秀的电影。
我从来不会错,因为我是蝙蝠侠(Because I'm Batman)!
说回《乐高蝙蝠侠》。
这是一部很恶搞的电影,同时这也是一部有点严肃温情的电影。
这二者在本片中达到了一种恰当的平衡。
然而,我不能骗你们说,你们对背景知识一点不了解,就能体会到其中的幽默,或是温情。
因为整部影片的幽默与温情都是建立在对已有背景的致敬与重构上。
这个“已有背景”的范围有多大呢?
电影里的梗,按照密集程度可以分为三等:第一等,美漫梗,主要涵盖DC的蝙蝠侠、正义联盟,以及一点漫威;第二等,华纳梗,主要涵盖华纳兄弟公司之前出品的经典电影;第三等,乐高梗,主要涵盖乐高积木的特性及乐高自制系列电影的世界观。
值得注意的是,乐高元素在本片中无处不在(毕竟这就叫“乐高大电影”),可能正因为此它最容易被人忽略。
但是,正因为乐高玩具无所不包,这些美漫与华纳元素才可以和谐同框。
这些梗所带来的笑点与泪点塞满全片,信息爆炸,很少有人能全部领会,能全部领会也不可能全都来得及看到。
所以下面我将对它们进行一个解读。
当然,我才不会写成面面俱到的掉书袋(作为蝙蝠侠,我怎么可能承认我也不是都懂?
)。
首先,就像我之前说的, 我,乐高蝙蝠侠,与其他宇宙的那些妖艳贱货不一样。
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DC给大众塑造的主流蝙蝠侠形象可能是这样的:他是一个普通人,却无所不能。
前脚被绿灯侠讥讽是一个穿着蝙蝠装的普通人,后脚就偷了他的戒指给他一个下马威。
DC漫画-新52《正义联盟#1》他一个人与世界上最危险和变态的罪犯战斗,并为此承担了太多的伤痛。
他被贝恩折断脊背。
诺兰电影-《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他的第二任罗宾杰森·托德被小丑杀害,后虽然复活,但已经不是过去那个罗宾。
DC动画电影-《蝙蝠侠:红影迷踪》
DC扩展宇宙-《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蝙蝠女芭芭拉·戈登被小丑枪击瘫痪,戈登局长受尽折磨。
DC动画电影-《蝙蝠侠:致命玩笑》也因此,蝙蝠侠不再与任何人亲近。
他害怕失去,他想保护自己。
他总是声音低沉、惜字如金。
DC动画电影-新52《黑暗正义联盟》然而,如上图,从他的一连串高冷行为中,我们渐渐地嗅到了一丝逗逼。
诸如“Because I'm Batman”的梗渐渐层出不穷。
蝙蝠侠的血海深仇,开始被吃瓜群众疯狂恶搞。
而我,乐高蝙蝠侠,就是这种恶搞的集大成者(或者说被集大成者?
)。
蝙蝠侠几十年如一日苦心经营的高冷形象到我这里被完全颠覆了。
这种颠覆到什么程度?
你见过表情如此丰富的蝙蝠侠吗?
——————剧透分割线——————在乐高哥谭,我的生活与其他蝙蝠侠的生活都不一样。
在这里,我的生活轻松而惬意。
即使小丑贝恩毒藤女谜语人泥脸哈莉稻草人企鹅人急冻人等等等等所有的反派一起上,也是被我轻松拿下。
然后就是例行接受哥谭人民的欢呼。
然而,做一个土豪网红并不能使我快乐。
每次拯救完哥谭回到空荡荡的宅邸后,我都感到深深的寂寞和空虚。
我一个人吃微波晚餐。
旋转的炉台是唯一的光源,把我孤独的影子投射在巨大的厨房墙壁上。
我闲的无聊时会吧嗒嘴。
我一个人游泳。
我一个人在巨大的放映厅里看爱情电影(每次都是阿汤哥的《甜心先生》)。
每次看到阿汤哥说“你使我完整(You complete me)”,我都会纵声大笑。
但我做得最多的,是看我儿时与父母走出剧院,在犯罪巷口的合影。
犯罪巷,他们的陨落之地。
整夜跟他们念叨我今天拯救世界的故事。
可能你发现了,即使在家中我也很少摘下我的蝙蝠面具,因为除了“蝙蝠侠”这个身份,我其实一无所有。
当管家阿尔弗雷德试图戳破我的假面、与我谈心时,我的反应会比较……剧烈。
虽然我过得比其他宇宙的蝙蝠侠要好,但我却和他们一样支离破碎。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并没有“颠覆”蝙蝠侠。
世上只有一种蝙蝠侠:破碎的蝙蝠侠。
只不过,我把蝙蝠侠的破碎通过夸张、荒诞、像死侍那样说大实话表现了出来。
难怪阿尔弗雷德要对我说:“相同的事情你在2016、2012、2008、2005、1997、1995、1992、1989年都做过。
最奇怪的那次发生在1966年。
”当然,这句吐槽里的每个年份都对应了一部蝙蝠侠电影,以免你们不知道。
我在本片中的任务,并不是战胜坏人(因为坏人都太弱不禁风了),而是找回一个完整的自己。
怎么样才能使自己完整(complete)?
如阿汤哥所言,你要找到一些人,一个家庭,一段感情。
这个大家庭中,有阿尔弗雷德这样的嘴贱老骨头,有蝙蝠女这样的干练狠丫头,有罗宾这样的单纯傻小子,也有小丑这样的淘气坏小子(是的,本片中小丑的定位就是这样),我必须处理好和他们的关系。
我必须不再把他们拒之门外,让他们进入我的内心,与他们一同面对这个世界。
我与小丑的虐恋将是本片一大看点,也是剧情推进的发动机。
其实我们的关系本就在DC的其他作品中都有很多表现。
我们相爱相杀、相生相克。
很多人说,我们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又或者,如《蝙蝠侠:致命玩笑》中所说,我们其实是殊途同归?
我们中的一个,或两个,终将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这种变态关系也成为漫迷们津津乐道的梗,于是到了本片中这种关系完全腐化了:小丑一心想吸引我的注意力,成为我最伟大的敌人。
所以当他知道我的心里只有超人时,他的心都碎了。
因爱生恨(或因恨生爱)而被冲昏头脑的他从幻影空间(Phantom Zone)招来其他华纳反派,包括索隆(《指环王》)、金刚(《金刚》)、伏地魔(《哈利·波特》,有趣的是伏地魔扮演者拉尔夫·费因斯在本片中为阿尔弗雷德配音)、史密斯特工(《黑客帝国》)等等恐怖反派或怪物,意图摧毁哥谭。
而这一切的起因,不过是因为他想赢得我的尊重,让我对他说一句:“我恨你(I hate you)。
”这句话一出,想必场下吃瓜群众会甜倒一片。
在最后联手战胜各路华纳反派后,我终于向小丑表白:“I hate you.”小丑笑得花枝乱颤:“Oh,I hate you more.”“I hate you the most.”“I hate you forever.”我仿佛听到银幕外一篇少女心融化的声音。
最后,感谢哥谭亲友与反派,我们一起战胜了那些华纳外来户。
最后的最后,虽然这个片主要是关于DC和华纳的,但是乐高也在这里夹带了不少私货。
比如,因为乐高世界里所有东西都是积木构成的,所以蝙蝠侠在大街上随手就可以拼出自己的交通工具。
还有,蝙蝠侠可以一脚把贝恩踢倒让他爬不起来,因为贝恩的乐高大人偶下身是不能活动的,像这样(当然这个不是贝恩是杀人鳄):
还有,你在电影中会有机会看到哥谭崩塌,地表下面很深的地方五颜六色,像这样:
《乐高大电影》(2014)这是乐高电影的世界观设定,它是乐高世界通往现实世界——也就是我们的世界——的通道。
最后x3,无论你是DC粉还是漫威粉,我希望你都不要在意捧蝙蝠侠的那句开门密码:“Ironman sucks.”真的漫迷听到这句话感受到的应该是两个土豪之间的基情,而不是看漫画看出的优越感。
最后x4,请来看《乐高蝙蝠侠大电影》!
还有《金刚狼3》!
果然乐高老爷是世界瑰宝!
疯狂玩梗但又欢乐治愈的优秀DC之作。
孤独是刻画Batman必不可少的词汇,而这部电影将这种孤独感与喜剧元素融合得极为巧妙。
乐高丑真的太太太可爱了…当老爷说他不是他头号强敌时都快碎掉了2333。
中间阿福默默管教孩子真的让人忍俊不禁555,以及迪克真的特别特别特别可爱,Batfamily唯一的犬系呜哇!
和老爷相处也超——可爱,最后两个人终于拥抱在了一起我哭死TTT哦哦对!
中间华纳版权全明星阵容要乐死我了hhh就连老伏也来了(乐)不愧是乐高从不死人难怪老伏没用啃大瓜2333以及最后果然只有钢铁侠受伤害的世界诞生了(笑)最高兴的是双厨狂喜了MJ!
当镜中人响起时眼泪哗哗流呜呜…以及片尾曲《Friends Are Family》特别好听♪大少就是power source!
不愧是蝙蝠家唯一没有情感表达障碍的孩子,鼓掌!
You're my best friend my best friend and friends are family!我永远爱乐高DC!
细节精致,整体乱套。
好!好!笑!!超多梗,各种自黑和黑对家漫威,还有指环王伏地魔哥斯拉。What's the password? Ironman sucks. 哈哈哈!Biu biu biu太魔性了。这个蝙蝠侠简直有毒。Will Arnett的声音就是voice porn!历代蝙蝠侠都被无情地黑了一遍。DC快别拍口碑扑街的真人电影了,多拍点动画算了。
全程的lecturing也不嫌烦,跟上一部一样没心没肺吵吵闹闹看得人头疼,就不该算作电影直接在vod上发行得了
三星半
太没意思了啊!除了各种bad man大杂烩,,,睡了40分钟?
一星給我牛,兩星給小丑對蝙蝠俠深深的愛戀。我對樂高玩具真的愛不起來,笨頭笨腦的。
还是[乐高大电影]更牛逼一点.
官方逼死同人系列。官方你不是才推了superman/batman吗,现在又搞batman/joker你可有点节操吗!
iron man sucks!
这个蝙蝠侠有点可爱:爱看chick-flick,音乐发烧,痛恨钢铁侠,吃超人的醋…这版大电影依然恶搞《指环王》《哈利波特》《金刚》《变形金刚》的烂梗,却喜闻乐见,“索仑”、“非常非常…抱歉”彻底笑哭。最腻害的是电影主线终于主打小丑对蝙蝠侠的爱恨情仇,这正是我们最想看到的世纪虐恋。
又一个下午犯困儿童电影,全场几乎无笑点。结局用乐高“拼接”属性拯救哥谭市分裂,这广告太硬!大恶人小丑最后帮着拯救世界?那前面作恶白搞一场逗我们玩呢?
我觉得剧情中很可怕的一个点是所有的外人都在以「这是为你好」为理由不断的进犯蝙蝠侠的心理舒适区、替他下决定、强迫性的要他做出改变……虽然之后蝙蝠侠似乎接受了「大团队」的乐趣,但之前孤身一人的状态他心里真的觉得不爽吗?蝙蝠侠的载具真的超酷der,大型乐高积木入坑安利神作w
睡了一小段,与电影无关。找IP反派是乐趣所在。
好多天前就把手机墙纸换成了角色海报的我,淡定地在周日晚上才临时决定,还是去看了吧——实在太爱蝙蝠侠,爱到,跟一群人在影院一起看,心里都带着些许孩子气的,不想与人分享自己心爱之物的不爽。。
2333,乐高的电影简直自成一派,全世界都变成方块人把。。
还没好声音好看
偏低龄的风格多少有点不适,盲目的速度感也整个故事显得生硬杂乱。唯一能支撑看完的大概便只是对蝙蝠侠的偏爱以及幼时玩乐高的情怀吧……
补
如果真人版也照着这个路数去拍的话,DC估计也不至于输漫威那么惨了。3.5
明白它想表达的幽默感以及颠覆英雄主义传统的概念,可我还是欣赏不来,感受不到愉快,这是代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