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的开头是低机位的中景镜头里,小女孩在乡野里自言自语着谁也听不懂的故事,漫无目的地游走,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
儿时的稚嫩的声音,念念不忘地不断在当下的生活中循环插播。
「你真傻啊」,是来自儿时自己的弹幕吐槽。
一个人,分裂成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砂田和小清,是这样的一体两面。
率真、理想的「我」将狼狈、现实的「我」带回到故乡。
当下的故乡、过去的回忆和不停地Zoom in Zoom out的手持摄像,三种截然不同的影像,交叉在一起,形成一种半梦半醒的交错感。
其间,理想的「我」始终大笑着,满怀好奇地端详着故乡的一切,母亲的纳豆早餐,父亲的奇怪收藏,儿时的自创漫画本,甚至是牧场的每一头牛。
现实的「我」始终保持着距离,哥哥莫名其妙的言语,母亲在厨房独自一边吃泡面一边看视频的背影(旁若无人的心酸令我几乎落泪),奶奶枯枝一样的手指。
可就算刻意地维持着安全距离,努力去抽离,故乡的崩坏还是无孔不入地刺激着「我」的情绪。
这种憋闷,宛如雷雨前的低气压,喝酒亦无法排遣,只好在半梦半醒的蓝色时分,再一次像儿时那般疯狂奔跑。
砂田给奶奶剪指甲,对仗着儿时暑热下午的午睡里触碰到的奶奶的指甲,似乎是影片里砂田和故乡最亲密的接触。
故乡是一个破旧的容器,保存着记忆的吉光片羽,保存着最初出发的自己,保存着渐渐消散的熟悉的触感、气味、温度和湿度。
影片的很多声音都经过精心处理,乡间的虫鸣、倾盆的雨声、剪指甲的声音,同时又穿插了一些很童趣的声效,宛如现实和梦境交错。
砂田说,不喜欢看到病恹恹的奶奶,只能在奶奶状态好的时候前往探望。
当故乡变老、崩坏,最难以接受的居然是不愿直面故乡的自己。
现实的「我」,草草将松开的鞋带塞入鞋内,一路趔趄前行,不顾姿态狼狈。
离乡之时,鞋带系得整整齐齐,哪怕鞋子本身泥泞破烂,「我」似乎都已经准备好踏上更远的旅程。
回城的路途上,砂田握着奶奶给的裹得紧紧的零钱,乡野的风景不断逝去,眼泪终于滂沱而下。
现实的「我」和理想的「我」忽而合为一体,砂田驾驶着中古车,唱着歌,向城市驶去。
影片的末尾,我总觉得很遗憾,总希望可以有更温柔的和解。
因那佝偻黝黑的母亲,苍老枯瘦的奶奶,多值得一个热烈的拥抱啊。
但也许这样就落俗了。
当母亲扯着令人嫌弃的超大嗓门喊着“你声音太小了”的时候,砂田依然保持着小声,保持着安全的距离。
自从08年南下读大学,我已经离开家乡11年了。
犹记得第一年离家后回家过年,车辆驶入家乡地界一刻,我的内心澎湃着归乡的狂喜,迫不及待地呼朋引伴。
彼时的自己,充盈着不知源于何方的自信和希望。
十一年过去,彼时的自己迭代成当下的自己,故乡变成一个陌生的港湾。
有时候坐回少年时期的书桌,想起当年伏案疾书的场景,当年所期许的是否就是我现在所在的未来,我亦给不出什么肯定的答案。
珍视着,却无法直视的,回忆着,却永远无法真正回到的故乡,我此刻想做的就是在心里紧紧拥抱它。
在电影节看完了整部片子,感觉节奏啊画面啊都有点像《燃烧》,是更女性的视角。
是情感充沛的女孩子都会喜欢并且感动的。
整部电影出现了很多女性角色,奶奶、妈妈、甚至是咖啡馆出现的女生都很有自己的色彩。
可能不炫酷的画面让很多人觉得没意思,但是画面的转场很自然,剧情也是层层渐进的。
但是失望的是,看到那场几百个座位,没几个人真的想看,很多男生甚至不断的打哈欠。
这片比起国内很多片子,有内容也更有形式,配音也恰到好处。
好久没有看到一部让我看完后有所触动的电影了,这部影片的氛围就像蓝色时分的天空一样,深沉、忧郁,但又带着一股晨曦之前的绝美。
女主角夏帆是《海街日记》中的妹妹,在这部影片中,她饰演的是一个有点忧郁、颓丧的都市女性——沙田。
她有一个很爱她的老公,没有孩子,在东京做着电视广告导演的工作,偶尔和同事偷情,在凌晨时分,带着牛奶回家。
因为对都市生活的疲惫,她和好友阿清一起开车决定回老家转一圈。
然而,回到老家,一系列的际遇让她陷入了对往昔的不美好回忆。
沙田出生的地方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穷乡僻壤,父母经营一个小养牛场,每天干着又重又累的活,互相嫌弃斗嘴,家里糟乱。
父亲把钱都花在收集古董上,母亲则靠着舔屏电视剧男主找点乐趣。
沙田还有个哥哥,但她跟哥哥也不怎么亲密,在妈妈的口中,哥哥是那种会有性侵学生风险的老师,也是废宅油腻大叔,她甚至提醒沙田理他远点,注意安全。
在酒吧里遇到的乡民粗鄙野蛮,荤段子不离口,同时又对她们城里人过于客气的态度看不惯。
在乡下的这几天,沙田总能想起小时候虐待蜜蜂等小动物的往事,关于死亡和痛苦的记忆总是最先浮现于脑海。
这大概和家乡带给她的整体感触脱不开关系。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人总是会变得敏感、阴郁,追求新鲜感,但同时也总是想要做梦,逃离,逃出这个破败、凋敝的地方。
从阿清发现的沙田少女时期的漫画可以看出,沙田曾经的少女心。
她是一个在蓝色时分奋力奔跑的女孩。
这也不难解释她在东京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所产生的疲惫和忧郁。
这部电影让我想到了自己和很多从小城市走来的都市女孩,他们身上共有的特性。
总是很拼,很要强,适应能力很强,但也最容易在都市中感到孤独,格格不入,甚至迷失自我。
沙田的乡下之行刚开始像是一种逃离都市的回归之旅,但最后当她和阿清踏上回城的路时,我们才发现,她真正想逃离的其实是那个在破败不堪的小城中脆弱而敏感的自己。
就像沙田在车上所说,当离开家时,她发现没有什么可悲伤的,这才是最悲伤的事情。
也因此,她才能以重生的姿态回到东京,继续着繁复的、无趣、腐败的都市生活。
影片的转折之处,其实是沙田看望奶奶的那幕。
奶奶躺在病床上,瘦弱又无助,还需要她来帮忙剪指甲,她对沙田说,“我还在努力活下去,但不知道努力地活着有什么意义。
看到你们健健康康,我就很开心了。
”也许,人只有在看到人在迟暮之年的无力之后,才会懂得珍惜当下的生活。
看望奶奶的经历让她从家乡带给她的忧伤中解脱出来,看到东京生活的新希望。
每个人都在努力活着不是吗?
连八十岁的将要入土的老人都在努力活着,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悲伤呢。
我想,影片所讲的蓝色时分大概也是这样的瞬间,当幼年的沙田在凌晨空旷的乡下奔跑的时候,她是在幻想着飞跃这里的现实,抵达一个理想的家乡。
而当沙田在蓝色时分驾驶着小破车离开家乡的时候,她也经历了这样的从现实到理想的飞跃。
人终究是靠着一种对美好的向往,对前路的希望活着的。
就像最后那首动人心魄的歌里唱的那样:就算前路一无所有,我们也要一路奔跑。
高畑勋《岁月的童话》(1991)的梦幻诗意,彷彿真人活现眼前。
事业劳累、爱情困顿的电视广告女导演,而立之年却未知生命何去何从。
在率性好友驾车陪伴下,走一趟回乡探亲之旅。
衰颓父母、怪异哥哥恍如陌路;童年温暖回忆,只萦留于外婆枯藁双手。
孩提时的无忧无虑随落日消散,在馀晖残照的蓝色时分,成长吉光片羽如梦飞扬;重遇潇脱奔放的自己,拾回勇气,迎向阳光隐现的未来。
获茑屋创作者计划评审团特别奖。
在分不清早晨还是夜晚的时候醒来,看天,天的颜色是——蓝色。
我——在蓝色时分飞翔。
我被电影的名字吸引而来。
片名,又是“蓝色”,又是“飞翔”,完全正中我要害。
蓝色,让躁动冷静下来的颜色;飞翔,给予无限自由的想象。
我以为是一场快乐的旅行。
没想到,完全是相反的……太丧了。
(海报也清爽明朗呢)在漆黑的房间,坐在床边,看向窗外的天空,眼睛里却没装下任何东西,脑袋里也没想任何东西。
现在凌晨3点。
互动亲密的伴侣,在没有尽头的街景衬托下,转眼通过对话得知只是婚外情。
原本应该亲近的夫妻,却在日常的消磨下,连对话都懒得看着对方的脸,异常疏离。
工作明明是导演,却不得不面对面对和解决各种不明所以的问题。
而立之年,工作、婚姻,单是这两条岔路就足以让人不知所措。
眼前的雾过于浓烈。
在这个段落里,导演把主人公的性格、状态、困境,一步一步衔接紧密地清楚交代出来。
家,应该作为一种什么存在?
疲劳后可以完全放松的场所?
可以重获能量的支援?
自己的家,真心不想回。
比起不想二次团建的卡拉ok,更不想回家。
父母的家,真心不想回。
比起在城市的茫然无措,更不想回乡村。
无论哪一个家,都没有归属。
进一步强化困境,也导出影片要解决的问题。
而后,在与好友(自己)的一系列对话中,慢慢达成和解。
从家出发,厌恶家,(被迫)回家,和解,重新从家出发。
家,永远都是起点。
跟随主人公的行动,我开始代入自己。
三十;工作尚不确定;性别扎眼到让我无法忽视;婚姻制度不可靠,对婚姻豪不憧憬;姊妹有跟我不一样的世界;无法完全敞开心扉面对父母。
不知这路是怎么走的,反正到今天为止,已经没有能跟姊妹、跟父母、跟社会对得上的频道。
很多问题都跟他人无关。
既然与他人无关,解决的办法便只有跟自己对话。
我从家出发。
在外读书。
比起在一无所有的乡村,我宁可在城市迷茫挣扎。
过年必须回家。
疫情让我在家待得时间很长很长,长到我可以重新认识这个地方。
我也尝试着跟父母诚实地讲述自己的想法,跟姐姐求助如何获取面对未来的力量。
最终,我还是要跟自己对话,梳理所有过往。
疫情结束,我将再次从家出发。
我已在分不清早晨还是夜晚的时候醒来,剩下的,便是飞翔。
ps:音乐很吸睛,可爱治愈。
02年03年的时候,洪川那一片还是村庄,夏夜的傍晚,我喜欢骑自行车去那里,风里有草垛堆积的腐味,有田野呼吸的气息,有流水潺潺的声响,有幻变莫测的蓝色天际。
我骑着自行车,想大声呼喊,又害怕蚊虫飞进嘴里,只能用力地蹬车,感觉到周遭一切在当时并不能言说的孤独,感受到周遭一切在当时并不能言说的美好。
那是我最怀念的时光。
但我从来没有在那里停留过,更谈不上生活。
《在蓝色时分飞翔》里的村庄,有我感受到的这些,但更多的仍旧是村庄身体与灵魂的破落,以及困在当中的砂田的窘迫。
我们看远方,总看到美好,从不在意当中会有的苟且,以为苟且只属于自己的家乡,而不是别人的家乡,因为我们一直在逃离。
贾樟柯大概表达过这么一个意思:离开家乡,才会读懂家乡,了解家乡。
《在蓝色时分飞翔》里,只有逃离,没有理解,只有彻底的否定,这让人感同身受与不痛快,以及面对一种彻底否定时的莫名愤怒。
这种愤怒在最后得到所谓反转,是真的反转。
原本以为是一出混乱,最后变成了告别与理解。
在蓝色时分飞翔的小女孩,痛痛快快地飞走了。
带着蓝色时分飞翔的小女孩,痛痛快快地飞走了。
因为始终还是有好的记忆在,始终还是有牵挂在。
“我努力地活着,但却不知道活着的意义。
”说出这句话的老人,还是心有期待、心有牵挂,可能这就是她的意义,她们的意义。
影像领域有一个词叫做“魔法时刻”,是指太阳或刚刚升起或开始落下的清晨与黄昏时分,阳光呈现温暖的橘色,光影交汇,影子拉长,万物笼罩上一层温柔的暖光。
片子的女主角砂田总会梦到一个分不清是凌晨还是傍晚的时刻,天空的颜色是蓝色,四周孤独又宁静。
梦里,童年时的自己总是在田间奔跑。
砂田在乡下长大,在都市里做着电视导演的工作,人到中年,还奔波在一线处理各种各样糟心的问题,对未来看不到任何方向,没有孩子,却有婚外情。
本片是双女主设定,糅杂了很多公路片元素,女孩阿清和砂田一起回到乡下,两个性格迥异的女孩也在旅程中碰撞出了许多火花。
画面不断推拉,日本乡下的风景一一摇曳,勾勒出一幅很美的田园风景。
比起砂田对乡下的厌倦,阿清则对乡下充满好奇,她单纯、乐观、热情、对一切充满好奇,就像曾经的砂田。
尾声的蓝色时分,阿清和砂田说了再见,紧接着片尾曲唱道:假如你就是从前的我,或许会在我讨厌的这座城市闯出一片天地。
这或许是砂田对故乡的和解,接受现在的自己,才会有勇气迎接未来。
整体来讲,影片是比较套路的日影剧情,在大城市奋斗的主人公事业劳累、爱情困顿,人到中年仍然看不到未来的希望,在回归田园、回归家庭的过程中重新找到勇气和奋斗的意义。
不过其中夹带了很多导演的个人情感与经历,尤其是奶奶这条线的亲情部分还是会被感动到。
相信离开家乡来到大城市奋斗的你我,一定会从中找到共鸣。
好久没有看到一部让我看完后有所触动的电影了,这部影片的氛围就像蓝色时分的天空一样,深沉、忧郁,但又带着一股晨曦之前的绝美。
女主角夏帆是《海街日记》中的妹妹,在这部影片中,她饰演的是一个有点忧郁、颓丧的都市女性——沙田。
她有一个很爱她的老公,没有孩子,在东京做着电视广告导演的工作,偶尔和同事偷情,在凌晨时分,带着牛奶回家。
因为对都市生活的疲惫,她和好友阿清一起开车决定回老家转一圈。
然而,回到老家,一系列的际遇让她陷入了对往昔的不美好回忆。
沙田出生的地方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穷乡僻壤,父母经营一个小养牛场,每天干着又重又累的活,互相嫌弃斗嘴,家里糟乱。
父亲把钱都花在收集古董上,母亲则靠着舔屏电视剧男主找点乐趣。
沙田还有个哥哥,但她跟哥哥也不怎么亲密,在妈妈的口中,哥哥是那种会有性侵学生风险的老师,也是废宅油腻大叔,她甚至提醒沙田理他远点,注意安全。
在酒吧里遇到的乡民粗鄙野蛮,荤段子不离口,同时又对她们城里人过于客气的态度看不惯。
在乡下的这几天,沙田总能想起小时候虐待蜜蜂等小动物的往事,关于死亡和痛苦的记忆总是最先浮现于脑海。
这大概和家乡带给她的整体感触脱不开关系。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人总是会变得敏感、阴郁,追求新鲜感,但同时也总是想要做梦,逃离,逃出这个破败、凋敝的地方。
从阿清发现的沙田少女时期的漫画可以看出,沙田曾经的少女心。
她是一个在蓝色时分奋力奔跑的女孩。
这也不难解释她在东京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所产生的疲惫和忧郁。
这部电影让我想到了自己和很多从小城市走来的都市女孩,他们身上共有的特性。
总是很拼,很要强,适应能力很强,但也最容易在都市中感到孤独,格格不入,甚至迷失自我。
沙田的乡下之行刚开始像是一种逃离都市的回归之旅,但最后当她和阿清踏上回城的路时,我们才发现,她真正想逃离的其实是那个在破败不堪的小城中脆弱而敏感的自己。
就像沙田在车上所说,当离开家时,她发现没有什么可悲伤的,这才是最悲伤的事情。
也因此,她才能以重生的姿态回到东京,继续着繁复的、无趣、腐败的都市生活。
影片的转折之处,其实是沙田看望奶奶的那幕。
奶奶躺在病床上,瘦弱又无助,还需要她来帮忙剪指甲,她对沙田说,“我还在努力活下去,但不知道努力地活着有什么意义。
看到你们健健康康,我就很开心了。
”也许,人只有在看到人在迟暮之年的无力之后,才会懂得珍惜当下的生活。
看望奶奶的经历让她从家乡带给她的忧伤中解脱出来,看到东京生活的新希望。
每个人都在努力活着不是吗?
连八十岁的将要入土的老人都在努力活着,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悲伤呢。
我想,影片所讲的蓝色时分大概也是这样的瞬间,当幼年的沙田在凌晨空旷的乡下奔跑的时候,她是在幻想着飞跃这里的现实,抵达一个理想的家乡。
而当沙田在蓝色时分驾驶着小破车离开家乡的时候,她也经历了这样的从现实到理想的飞跃。
人终究是靠着一种对美好的向往,对前路的希望活着的。
就像最后那首动人心魄的歌里唱的那样:就算前路一无所有,我们也要一路奔跑。
最好的电影不过如此,潜台词(潜文本)丰富到爆炸。
无论是片中的那个角色,可能都已经超越了表演的范畴。
片中女主勾起回忆的同时,我的回忆竟然也同步勾起着。
于是三条线并行的看完了这部电影。
人生到底有多么不纠结和纠结,脱离了黑色白色和灰色,脱离了冷色和暖色,脱离了补色对比,脱离了构图,脱离了剧情,脱离了狗血,脱离了表演,脱离了朋友与自己的界限,脱离了亲人,脱离了猫。
偶有的灵感会在瞬间消失不见,有人会说神经质的表演谁都会,影史上并不缺神经质的表演,但是如果能把神经质的表演表演的不神经质却又神经质,我觉得这可能就脱离了表演的犯愁。
如果一个导演,如果一个演员,能把自己的内心和盘托出,如果她是个天才,那么就会带来天才般的表现,让人觉得似梦似真。
每一个下一秒钟都是不可预测的,并且这部电影再也不会有那种豆瓣式通篇描述情节的影评出现因为,这部电影并不是由电影中的情节或者故事组成,每一个场景只是一种情绪的累积,甚至于并不一定是累积。
电影将你完全带入其中,看似悲伤的画面,看似欢快的画面,看似生气的画面,你却什么情绪也没有。
当电影结束后,你可能完全回不过来神,如果你尚有那么一点经历或者说阴暗面的话。
电影结束后,对于影片完全不会有任何的疑问,甚至我一句话也不能,针对影片描述出来。
我是从小那种那人都不说一个脏字的人。
其实并不是不说脏字,而是不知道脏字应该,怎么使用。
自从看过姜文的电影,以后,我学会了他妈的。
我要说,这部电影真的他妈的他妈的他妈的好看。
可能像这样的电影,一生只有一部,因为她几乎浓缩了一生。
我总算总算看到了一部不是别人说好就我也得使劲往好了看的电影。
为了这部电影,我可能真的得把日语精进一下。
能够拍出这样的电影,人生真的不能再叫苦不能再赖责任与别人真的要非常的抓紧即便这部电影完完全全没有任何励志的内容,整体真的是丧的不行。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部电影,那么我会用“可爱”。
这才是真正的“可爱”。
完。
为什么我们越长大,离快乐反而越来越远?
曾经我们看一切都是蓝色的,好奇着一切,无所顾忌地奔跑,追逐着梦中的乐园,我们对未来满怀希望和憧憬...可那只是不谙世事的童年,长大后我们离开家乡,奔向大城市,我们以为这是我们期待的远方,可多的是迷茫挣扎和小确丧的生存状态。
对于家乡,我们总是在怀念和逃离中摇摆,但终究还是会选择哪怕苦涩也要自由的飞翔。
但是,无论在哪里,我们都会时不时感慨:随着年龄增长,时间跑得越来越快。
我们知道人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乏味的无趣的,可还是会努力活下去。
生活中,我们会讨厌这里,烦透了那里,其实,我们只是讨厌这样的自己。
很多时候,对于生活的不满意,源于对自己的不满意。
所以,当事业劳累,爱情困顿,人生停滞不前时,我们希望或是幻想去远方来打破生活的困境。
今天推荐一部能够引发你上述思绪的影片——《在蓝色时分飞翔》
女一为夏帆,她是《海街日记》中独立自我的三妹香田千佳。
夏帆气质清奇,笑起来很甜,有别于她以往的银幕印象,这一次是最爽快的夏帆!
女二为沈恩京,她是《阳光姐妹淘》中无敌可爱的任娜美。
沈恩京是颇有灵气的演员,20岁凭《奇怪的她》获百想艺术大赏等多个影后,本片中的她依然活泼可爱。
夏帆+沈恩京这个组合很神奇,对于偏爱她们的人而言,不失为一次愉悦的欣赏。
影片整体呈现的结果也可以用“日韩两大女神飙戏,可爱又治愈”来简单概括。
影片开头,三十多岁的广告女导演砂田(夏帆 饰),和她的情人在宾馆开房,完事后会引导他和她玩摸头杀。
之后,回各自的家,可在坐上他的车的一刹那,她听到了一个孩子的声音对她说:「你好傻哦。
」
在家里,砂田面对的是没有新鲜感的丈夫(渡边大知 饰),在公司里,她也如往常一样应付着各种糟心事。
下班了和同事喝酒放松,闲聊时也避免不了大大的尴尬。
她的观念里,生个孩子是给自己添乱,因为就算是亲生骨肉也可能彼此无法沟通,自己往这种火坑里跳的人是有多犯贱啊!
那样也不会幸福吧。
有的男同事尴尬的直喝水。
有的男同事表示不解,问她干嘛结婚啊。
这时候传出来了与她同桌的情人被爆出生二胎的消息,大家都纷纷为他庆祝。
砂田只好默默喝起了酒,安慰自己说:「工作停下来你就会死掉,反正只剩下半条命了......」
就在陷入这样不堪的人生困境时,砂田的好友清浦(沈恩京 饰)出现了。
清浦是个大大咧咧,有点咋咋呼呼的可爱姑娘。
她们在饭馆闲聊和盯着一对小年轻谈恋爱,之后,又无所事事地离开,可上了车竟然不知道能和现在的对方去哪里...
砂田接了妈妈的电话,问她回老家的事,原来,砂田计划在奶奶身体还算健康时回去看望她,但时间未定。
而无聊的清浦本着「可以把下乡当做谈资,莫名其妙的地方才有趣」的想法决定现在就陪砂田一同返乡。
砂田带着清浦回到家乡,见到了许久不见的家人, 却亲近不起来 ,或许是因为她觉得自己无法和他们沟通,也不了解他们吧。
近期迷上了古董却习惯性忽略亲人感受的爸爸,经常和妈妈吵架,甚至还过分地说,「怎么她还没有咽气啊,奶奶她还打算活多久。
」爱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天的妈妈,居然与她聊关于性侵的事并告诫她男人都不可靠。
宅男哥哥只会讲自己才会笑的奇怪的笑话...
砂田像个陌生人般回到了老家,而清浦则像个好奇的孩子,体验着一切:儿时画的漫画本,母亲做的纳豆早餐,甚至是田野的一阵风和牧场的每一头牛...在家很心烦,那就出去散散心吧,来到小酒馆喝酒她们又把这辈子都没有听过的荤段子都听了个遍,看着其他人快活地唱歌,砂田挤出笑容,被心直口快的老板揭穿:「你这样笑,虽然有的人觉得很可爱,但是我很讨厌。
」去他的笑对人生,去他的积极面对生活,因为就是有很多丧的瞬间啊。
砂田又一次在醒来不知是清晨还是傍晚,似乎她又回到了那个充满蓝色的童年,在那里快乐地奔跑,没有束缚,也没有尽头......
影片《在蓝色时分飞翔》是日本新人导演箱田优子的处女作,并获得了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最佳导演。
它是一部很私人化的一部电影,剧情基于导演本人的部分经历所改编。
影片中没有男性凝视,没有渣男,没有所谓的政治正确,只是以温柔平和的视角展现了女性的生活困境和内心挣扎。
导演箱田优子说「想用细致的方式拍一部不完美的普通的人的电影」,我看完后觉得她做到了。
而且影片本身还很可爱,有种古灵精怪的奇异特质。
片中的女主角砂田身上有着一种与生活之间的疏离感,她和身边的人会刻意保持着一种安全距离。
当同事问她几岁了,她回答说,「我两岁,因为我体内一直有个小女孩在不停地奔跑,不小心就穿越到了现在。
」她和丈夫之间也不能坦诚相待,只是维持着一种婚姻关系。
她不爱频繁联络。
只因为她不太喜欢那种说喜欢她的人。
她试图和情人偶尔打造亲密关系来寻求认同感,可还是会保持一份分寸,选择更安全的暧昧状态, 而不是那种算得上是在一块的离开时需要分手的关系。
她和家人更是无法敞开心扉的交流,就好比当母亲对她大声喊着「你声音太小了」的时候,她依然保持着小声,保持着距离。
似乎,砂田对家乡里的一切都很厌烦,但除了一个人例外。
卧病在床的奶奶,是她内心割舍不掉的柔软,她给奶奶剪指甲,拍视频,听奶奶唱歌,只有这个时候她像极了单纯的孩子。
奶奶对她说,「我很努力地活着,但是不知道努力活着有什么意义。
」可她依然对生活抱有热爱,当砂田插花时,她同样会期待。
可爱的她还偷偷地塞零花钱给砂田。
与奶奶相处的短暂时光,让砂田感受到了生命的消损的无可奈何,自己对时间逐渐消退的恐惧,以及她一直以来不敢直视现实生活的自己。
最后回去的路上,砂田在车里忍不住哭了,她哭那个对悲伤失去感受力的自己,她哭那个自顾自地追逐生活而无力挣扎的自己,她哭的是对生活渐渐麻木的自己...有的时候,人还是要一些小尴尬和小丢人的,因为比起麻木,那些哪怕不太美好的瞬间,也是自己感受世界的真实情绪的流露。
直至这结尾处,导演才来了一个惊艳的反转,这里就不剧透了,留有你们自己观看。
在影片中,多次出现了美丽至极的「蓝色时分」以及一个奔跑的小女孩的意向,这其实呼应的是砂田内心的波动和混乱。
蓝色时分,指的是日出前和日落后的一段时间,那时天空会出现一段大密度的蓝色,清醒而自由。
奔跑的小女孩,指的是砂田内心里渴望的那个纯真的童趣的真实的自己,这些都与当下的带着一副面具生活的她,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通过砂田的经历我们可以得知,回到过去或是一次逃离并不能解决我们人生的困境,所以是和解也好,还是勇于挑战也好,其实,最重要的是勇于正视自己的心,学会和自己沟通。
或许一切都没有实质性的改变,生活还将继续,砂田依然选择了开着车奔向城市。
但也不能说,这对她完全没有作用,毕竟她已学会了接纳了那个不堪的、可爱的、孤独的、柔软的自己...影片最后以一首酷酷的摇滚乐结尾:假如你就是从前的我,或许会在我讨厌的城市闯出一片天地。
蓝色时分的镜头是挺漂亮的特别想跳进去,两位女主也漂亮,有点联想到桂纶镁和窦靖童,还有配乐也亮……一次可能没什么作用的返乡之旅,讨厌这里,烦透那里,都一样,只能自己和自己。20191214@广州猎德百丽宫日本影展导演映后见面场
“一点都不难过却又很难过”,为什么人越长大反而离快乐渐行渐远?可生活再无趣与乏味还是要尽全力地活下去啊。茨城的凌晨与傍晚总有最哀愁的蓝色,这是属于每一个身处都市却依然渴望被故乡拥抱的我们的故事。事业劳累、爱情困顿的电视广告女导演,而立之年却未知生命何去何从。在率性好友驾车陪伴下,走一趟回乡探亲疗愈之旅,在回乡旅程中重新审视自己/友情/童年/家庭/故乡。衰颓父母、怪异哥哥恍如陌路;童年温暖回忆,只萦留于奶奶枯藁双手。孩提时的无忧无虑随落日消散,在馀晖残照的蓝色时分,成长吉光片羽如梦飞扬;重遇洒脱奔放的自己,拾回勇气,迎向阳光隐现的未来。是的吧,人都是可以回乡的,哪怕原生家庭曾令你痛苦迷茫,不必衣锦,尽情悲伤,在蓝色时分飞翔。
孤独难过 抱抱内在小孩
我等着揭秘呢,电影结束了也没告诉我奶奶给了她什么
#SIFF22#从城市回到乡村,从都市回到家乡,感受长大,衰老,然后死亡,回忆又告别。梦中的乐园,只有回到小时候才能出现。
说实话有些东西摊在明面上展示就显得自恋了,大家都是自私冷漠的21世纪新新人类谁还不明白谁啊
我真的不太适合看文艺片~
爱上沈恩京!全程🙋没被选到提问,映后遇到导演主动要了签名,还画了家乡的山,好可爱的导演,本来想给三星半的,给足四星。
最后女主与自己达成和解,但是这个和解的过程太过随意些了吧?甚至有点不可思议?从东京少女过来的,夏帆的颜变化太大了,没有之前有灵气。
#SIFF# 题材趣味寥寥,还乡、赖在过去面对自我。最后又想指明弥留之际,半明半暗的蓝色时分。但两个角色对于观众都是煎熬,夏帆的角色更像变态人格,而沈恩京的表演令人厌恶,多动症一般
似曾相识的感动。沈恩京的性格塑造太是我的菜!曾经我也喜欢在不知凌晨还是傍晚的时候醒来,十分兴奋,因为能看到最大密度的迷人蓝色。
小沈在里面的角色好神经质好可爱 好喜欢夏帆哦/所以小沈是夏帆臆想出来的朋友嘛
夏帆和沈恩京的组合居然意外地相性很合,都是干净舒服清透的脸庞。这样的电影在初夏看真的是多多益善。
蓝色时分象征自由,纯真,无忧的童年的自己。不过总体来说太烂了,烂到骇目惊心。实在委屈几位演员了,尤其女二号,尴尬到令人发指,令人切齿,令人生畏。
好丧,没有故乡的人,越看越丧
3.5。失去感受看不到前路的人和回不去的童年与故乡。
沈恩京与日本演员表演系统的区别让其甫一出场便暗示了结局,导演没有底气去坚持那些模糊而多义的,而是选择交付出一个貌似圆满的“成品”。以影子分身跳动的沈恩京表达无因的情绪,以空壳形态静默的夏帆表达无果的情绪,内外化人格在奔向曙光的归途中达成统一,实现了导演脑海中影像闭环的建立,也推翻了观众脑海中的一切可能。
20191214@广州百丽宫。清浦作为砂田性格的对立面实际上是一个虚拟的角色,从海报打光的亮度也能看出来。
在蓝色时分飞翔,不就是现在。看电影时忍不住热泪,女主近乡情怯,却不断想起童年往事,给她的深刻记忆。那时午后趴着午睡,清晨傍晚在小路欢跳,都能同感自己的童年,那真是幸福的时光,她原本也是一个天真活泼充满好奇心的人啊。我只能温柔的注视,愿她能面对自己她和周围人关系冷酷又有带有些许温情,只是也很难解冻,就是电影里不断出现的每个人的无力感但又不得不向上。她和奶奶的戏和我很像,苦不可言。电影还穿插了很多欢乐的桥段,但崩溃也隐忍堆积,朋友小青似真似假
我觉得也没有太多思考在里面,只是生活中需要的减速。被爱情和工作困扰的大龄女青回到老家去给生活减减速,很简单的电影,但是观感很轻松很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