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密者》最后,吴镇宇饰演的老警探王大伟与妻子离婚,张智霖饰演的年轻警官李永勤则与未婚妻迈入婚姻殿堂。
影片以交叉剪辑的方式向观众交代了这个他们或许早已明了的结局——电影一开始,伏笔不是已经埋下?
王大伟的妻子埋怨丈夫整天忙于工作不顾家,要和他离婚;李永勤的未婚妻虽然遭遇到相似情况,但她对婚姻仍然保有美好的期待。
这个既悲又喜(后面我们会发现这个结尾其实悲剧十足)的结局原本可以反转:按照中国人喜好的“大团圆”叙事套路,王大伟与妻子离婚的悲剧就不该发生。
更何况王大伟逾越警察身份帮助“泄密者”揭露Amanah的骗局,他理应通过这份不为人知的“英雄举动”获得观众感动才是——一种最简单的影像化呈现就是妻子不计前嫌与他重归于好,两人继续一起生活。
邱礼涛(或者说两位编剧)显然不愿如此。
或许我们经常看见更显用意的结尾,但很少有比《泄密者》的这个结尾显出更隐晦却又明晰的用意了——王大伟和李永勤像是警察这个身份的两组镜像,合并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由青年到中年的渐变画。
李永勤代表年轻时候的王大伟:正义凌然、秉公执法,王大伟则代表着年老后的李永勤:俨然一条在警局摸爬滚打数十年的老油条,如此他才会在女儿患病这件事的间接驱使下暗中支持“泄密者”(显然与警察身份相悖)。
如果说年轻的李永勤仍然兢兢业业地恪守着一个警察的责任和操守,那么中年的王大伟则懂得了在职业规训之外,仍有一种被称作“良知”的东西存在。
这是他在知道Amanah的弥天谎言之后,瞬间做出的决定——除了女儿无辜被感染这件事给予他的打击,作为人(而不是警察)的良知在无形中指使他去帮助“泄密者”揭露Amanah的骗局。
王大伟逾越了警察这个身份的限制,显出了作为普遍之人的价值(良知同样引导着张日善的儿子反叛父亲)。
像是同一个人生命中的两个阶段,从李永勤到王大伟,性情虽然发生了一些转变,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为工作牺牲了家庭,将本来应该留给家人的时间花在了警务事情上。
这是王大伟最后不得不离婚的原因,李永勤身上虽然已经出现这个问题,但未婚妻对婚姻的憧憬与喜悦无疑冲淡了这种“不顾家”可能对夫妻关系暗中造成的伤害。
《泄密者》结尾的交叉剪辑无不在说明此点:李永勤的未来就是王大伟。
这个结尾不是已经提前给出了吗?
李永勤和王大伟在影片中途坐在车里聊天的时候,一个问另一个结婚了吗,一个说“在办”,另一个回问离婚了吗,这个也说“在办”。
相同的回答在此创造的幽默感,到结尾彻底涂抹出了一种悲观色调。
两个“在办”最终都落实了:真的结婚,也真的离婚了。
邱礼涛在此不免显露出他的悲观。
即便整部电影按照香港电影的传统套路制作完成,但这个结尾却反转了套路:王大伟的一系列“英雄壮举”也没能挽救婚姻,这是有悖叙事常理的。
观众看到这肯定会感到惋惜,但或许这就是人之实情吧。
在结尾结婚与离婚间的强烈对比中,邱礼涛有一种不妥协的姿态。
这种不妥协渗透在了电影中,《泄密者》说到底即是作为一种对政商勾结的批判创造出来的。
在快速制作的基础上(我们不知道今年他还能拍出几部电影!
),邱礼涛仍然能加进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思考。
《泄密者》的故事,无非是几个社会事件相互组合的产物:作为中情局职员的斯诺登揭露美国的“棱镜”计划,或许是张日善的儿子反叛父亲和“泄密者”组织的由来;SARS及其他传染疫情的不时发生或许启发了电影中高危变种传染病的设计;记者的普遍“消失”,或许是编剧着力重申记者职业道德的原因;政商勾结,也不算什么多大多新鲜的新闻了。
作为当今香港影坛极少数仍然鲜明保留上个世纪90年代港片风采的导演之一,邱礼涛在每部电影中都保持了自己的风格。
固定的创作团队、商业化制作模式、全明星阵容……而且往往是多种电影类型相互混杂,邱礼涛拍起电影似乎顺手拈来,看起来毫不费力。
在杜琪峰的电影里,能看到纯正的香港警匪枪战; 在许鞍华的电影里,能看到原汁原味的香港市井生活;但在邱礼涛这儿,目视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在西式的价值观里,公信力被包装成了一种神一般的武器,给予民众武器去对抗所谓的敌人。
假设所有的民众都是理智人,那么公信力的作用将按照其理论的存在被实际的发挥。
可惜的事情是民众往往是一群追逐自身欲望远远大于自身道德的人们,我们批判伪善,却不知自己才是那罪恶的根源。
之所以厌恶这样的所谓公信力,所谓大义灭亲,其实从国富论里就给出了答案。
人人都是为了自己的私心,最终才造就了交易的存在,进而建造起了整个资本社会。
西式的愚民价值观就在此处,似乎给予了民众公权,但其实所有的东西都只是一个故事之下的假象,只要这个故事可以调动你的情绪,你就会用脚去投票,只要这个故事多编两层,让许多人在逻辑的推理下在一段时间内得出的结论和故事的结论一般,他们就会以为这是自己的理智所给予的答案,然后继续用脚投票。
群众被人当枪使,而后被教育出了一个救世主理论。
那就是只要找到所谓的真相,自己就可以拥有自由。
无数次的观看类似的故事,于是也就可以无数次的去假设现实世界里的种种受迫害的可能性,也就有了更多的退路。
我没有好好学习,也没有好好对待自己对人生,没错,是这些故事里的坏人的错。
我厌恶这些价值观,因为这些价值观曾经以及现在都在不断的毒害自己的人生。
并不是说所有的故事都该励志,而是所有的故事都该有着一个真实亦或者理想的建设。
我不想当英雄,但喜欢假设自己成为英雄,这些意淫的想法被人满足很不错,但这些东西自己区分的出来真实与现实。
现实是很难被表现的,但是艺术作品却可以通过去放大局部的现实来令人们相信这就是全部现实。
在一个每天会发生无数次事件的世界里,影视作品可以将那些概率为千万分之一的事情展现出来,令人们去相信这些事情存在的概率会更大,影响自己人生的概率会更大。
没有被教育正向三观,深入理解这些的人们。
在遇到这些崩坏的世界观之后,为了娱乐的世界观之后,就会被不断的影响。
所谓拖延症,除却身体的缘由,深入来讲无非就是精神世界被这些泛娱乐的存在洗了脑。
我刚刚在飞机上看完了这部片子,讲真,前半段还是很扣人心弦的,虽然也能把故事猜个七七八八,但是还是很有看下去的欲望。
但是这部电影和很多电影犯了一样的通病,就是虎头蛇尾。
我没想到,二儿子费尽心思搞到了硬盘,最后就是想来一场“莫须有”的末日审判。
为什么说它是莫须有呢?
因为全片都让人觉得硬盘是关键,但最后郑则士饰演的角色,受到的审判居然是谋杀亲生儿子?
佘诗曼饰演的记者最后被判诽谤,然而也只被判罚一元?
吴镇宇饰演的警察,在马来西亚绑架了一位警察,最后没有任何的处理就回了香港?
这个反转恕我不能接受。
还有很多泄密者去吊唁,结果花上面堂而皇之的写着泄密者?
这不明摆着自己暴露了自己,还做啥泄密者?
这部片子大概寄托了导演和编剧的狭义江湖梦。
在这个金钱社会里,依然有这样一群人为了真理而坚持。
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这个世界,明知体制行不通,便想要江湖事江湖了。
但是剧情后期的杂乱,无逻辑,人物的单一性,还是极大的影响了观众的观影体验。
看到最后往往会很失望。
感觉看前面的拍摄,我不信邱礼涛会愿意安排这样的结尾,某种意义上,可能也是为了符合大陆市场所做的妥协吧。
我们是泄密者 一个维护真相的联盟。
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撕破伪善者的面具。
让世人看清楚用糖衣包着的种种罪行。
最近东南亚出现了新的疫症VR--23。
Amanah推出的新药能够对抗疫情。
但是有人竟然赞扬Amanah行业是灾难的救星其实对于很多大药厂来说医治疾病,只不过是一盘大生意。
他们用迂回的方式去行贿那些有药品处方权的医生奢华的聚餐和海外考察已经成为了药业界里面的潜规则。
政府官员就是帮凶。
当中的利益输送是以现在式和延后式的方式进行。
官商勾结,狼狈为奸。
政府以巨额公款向Amanah购买新药,令Amanah大发灾难财,他们甚至囤积药物,制造出缺药的假象,令市民 陷入恐慌之中。
现在,我们泄密者就告诉大家:Amanah药业集团张日善的儿子张俊延就在我们手上我们要向张日善准备一亿美元的赎金作为惩罚。
我就是想知道这些泄密者究竟是一群什么人。
不,就是因为他们是名不经转的组织。
你说得对,就像那些娱乐圈的小明星非得要弄点绯闻约些老板去那些公寓再找点狗仔队去拍,这样才能出名,成为国际头条新闻。
真相是1997年至2003年你用伪造的研究报告多次骗取政府用于研制孤儿药的资助。
还有在这段时间你贿赂政府官员批核Amanah生产这种不合法的孤儿药并推向市场。
问题是你让他们研制寨卡病毒的基因变种,同时又让他们研制杀死变种病毒的特效药。
你就是要制造还有散播VR--23,然后再推出你的新药。
经过6个月的审讯,马来西亚联邦法院裁定:张日善企图谋杀亲儿子张俊延的罪名成立。
判刑20年,实时执行。
法院同时裁定对张日善的其他控罪都不成立。
至于张日善以民事诉讼控告记者阮嘉岚的诽谤案件,法院裁定阮嘉岚诽谤罪名成立。
阮嘉岚要向张日善付交一美元作为张日善名誉损失的赔偿。
我们是涉密者,一个维护真相的联盟。
我们的目的是撕破伪善者的面具,让人看清楚用糖衣包着的种种恶行。
——《泄密者》小时候看恐怖片,常常会留一阵子阴影,相当一段时间不敢独自上卫生间,甚至还会时不时做个梦再去回笼,伤害N大。
转眼数十年,人都长老了,内心世界自然跟着强大,啥片子就算看着吓人,倒也转身就忘。
今年夏天我特招蚊子,在阳台上浇个花,最多一次被叮了二十几个包,然后我手一欠点开了TVB老戏骨云集的《泄密者》,现在每被蚊子叮一个包,我就会想到这片子,瞬间不安了。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伪善者在制造药物的同时也研究病毒,一边释放病毒一边贩卖特效药,时不时还捐点款,权势倾国。
他的太太、长子、次子,先后走上大义灭亲之路,皆未果。
直到他释放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VR-23病毒肆虐,一个名为“泄密者”的组织介入其中,一层层剥离,才让真相公诸于世。
剧情在前半截相当紧凑环环相扣,虽然我在开篇就已猜到伪善者的真实身份,但也很期待片子将用何种手法令其揭示。
可惜,这片后劲不足,紧锣密鼓了一个小时渐渐收网,却充满了牵强。
这部十足的港片沿袭了模式化的制作,从剧情、画面、演员,无一不标记着港片烙印,不可以说它烂,只能说是一部中规中矩的港片,没有太多的亮点,引发不了观众的热情。
片中马来西亚警察的扮演者是张智霖,敦厚朴实,克守条例;香港警察由吴镇宇扮演,爆炸式的黄头发,说话轻佻,走路没相。
两个警察都被脸谱化,张智霖太过正经,只能由吴镇宇承包笑点,不过片中倒是很认真的将警察这个职业的辛苦忠实表现,正面褒扬。
佘诗曼扮演的记者,演技发挥正常,将记者这个行业幕后的艰险与职业操守呈现出来。
剧情中很悲哀的是结局,编剧选择以媒体手段来替代法律流程将伪善者就擒,同时也揭晓了泄密者这个组织有许多记者参与,他们抱团取暖,在从业风险渐高的现在,用团队来保护自己。
当媒体被扯出来充当审判者的角色时,不得不让人感叹法制的缺失,法律的不完善,执法者的不到位,总之,媒体旨在公示真相,没错,但结果由媒体来评定是对法制社会极大的讽刺。
郑则士扮演伪善者,他把一个冷血得只顾追求最大化利益的药厂老板表达得很到位。
他抢过次子的枪,真的扣动时,是全片最令人痛心的时刻,这个为人父为人夫的人,为了金钱早已不再是人。
想到最近被暴出的疫苗案,真心觉得医药从业者的道德沦陷对民众来说堪比战争,随时都会结束人们的性命。
自2003年起,福建南平就已购入该药厂的各种疫苗,我原以为跟我们没啥关系的疫苗事件,居然在十几前就关系了我们,实在让人发寒。
片中香港的取景,依然是传统的小街小巷,吴镇宇请张智霖吃的馄饨面,强调必须得放红醋,这样的小细节很港味,顿时让我觉得香港还是值得再去的地方,为着那些街头巷尾的美食。
得是凉爽的季节,轻装漫步,去遇见那些小小店面的老字号,收获惊喜与美好,也许,在某个转角,偶遇某位老戏骨。
2018年7月27日于福州
初看电影标题,原本以为是间谍题材电影,没想到是与我们本身的专业(传媒专业)有点联系的电影。
电影的题材乍看比较新颖,讲述的是现代药业发“灾难财”的故事,带有社会阴谋论的一些意味。
但是仔细一看,你又能感受到那种港片的传统套路。
港片素来很懂得营造紧张氛围,擅长层层推进剧情,对“悬疑”二字拿捏非常准确。
港片通常以男性角色为主导,二人性格通常性格非常悬殊,搭档起来摩擦出不同的火花,透露出出浓浓“男人味”。
稍稍拘谨但细心的马来西亚警察张智霖,加上神经兮兮又邋遢的香港警察,看似三观不合,但是又有点像最佳搭档。
全片在追求反套路,好人可能会是坏人,坏人也可能是好人。
可是这个反套路,似乎没有太大的成功,剧情的节奏把握不是很准确。
电影有一种草草结尾的感觉,一开始让人觉得悬疑十足,但是结尾的时候却只能感觉中规中矩。
真相是电影想讨论的东西。
警察是寻找真相的人,记者也是报道真相的人。
于是真相成为了电影的理解关键,为了真相值不值得游走在灰色的地带呢?
我们可以为了审判别人,而去制造“真相”吗?
极端的新闻自由主义认同吗?
你愿意为真相付出生命的代价吗?
这些议题,是电影带给我们思考的。
评分:6.5分
上一周的放松时间,看了一部电影《泄密者》,这是几年前的一部港剧。
当你听到泄密者这部电影名字的时候,你想到的是不是这是一部谍战剧?
或者是一部悬疑侦探剧呢?
没错,这的确算是一部侦探剧,不过是以传染病的开头引入的。
这部电影剧情非常的反转,电影开始就出现了传染病,然后终于有个大药厂研发出了抵抗这个传染病的药剂,就在大家欢呼庆祝的时候,剧情陡然急转,关于这个药厂内部出现了各种问题。
最后的结局是这个研制药剂的药厂就是始作俑者,原来就是他研制出来的病毒和药剂,然后散播病毒,再卖出自己的药,以谋取不义之财。
当然具体的电影细节比这要反转很多,精彩更多,这次的演员都是香港的老演员,比如佘诗曼、张智霖、吴镇宇等。
这部电影也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善与恶,人性本善,我们始终要有一颗正义的心。
一周繁忙的工作,让自己很疲惫,看一部电影,给自己放松一下,还是蛮好的。
有张有弛,这样的节奏,刚刚好!
吴镇宇,张智霖,佘诗曼,这个演员阵容可谓强大,但是却配上了一个二流的剧本,演了一出狗血的大义灭亲戏。
A公司大老板张日善靠卖假药牟利,妻子和两个儿子都非常反对,甚至以曝光黑幕相威胁,大老板先后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和大儿子张俊龙,并且销毁所有证据,小儿子张俊延只好通过直播的方式曝光其罪行,尽管没有确凿证据,但是依然在公众面前打破了自己父亲善人的形象。
剧情很好猜,偷硬盘的人以滑翔的方式逃跑,马上对应了曾在空军服役的张俊龙,张俊延那出戏的白头发装扮几乎一眼就能看出来是假的,几乎没有悬念。
稍微让我有点迟疑的就是李永勤到底是黑是白,如果说他认定张俊龙案是他杀,继续追查是为了进一步追捕彭美珍,在第一次看见张俊延时要求将他带回马来西亚是向张日善交差,其实都能说的通,只是最后在在A公司废弃工厂自愿把枪交给王大伟上演人质戏码,终于确定为白,说实话蛮可惜的,因为这似乎是全局唯一的反转点,但是导演似乎更想要一个单纯的人设,可惜了。
全剧来看,演员算是卖力,只可惜剧本太次,3星不能再多。
蹭热点,容易,谁不会?
世界杯,你说俄罗斯,我说韩日,2002年,中国队第一次打入世界杯决赛,功臣,叫董路。
挖真相,巨难,勇敢的人,越来越少。
只有在电影里,靠故事,靠回忆,靠联想。
《泄密者》这部电影,我推荐给,在非典SARS期间,有过痛苦经历的人,观看。
谨以此片献给,2003年的柴静和钟南山。
不理解,SARS,怎么恐惧的,可以先看这3条资料,1. 百度百科,有一个词条:钟南山依赖症。
2. 柴静在CCTV新闻调查栏目,做过一期35分钟的视频,《北京:“非典”阻击战》。
3. 改革开放30年大事记,2003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激战。
在电影里,两个星期内,患者70%死亡率的“非典”式病毒,叫VR-23。
电影《泄密者》的真正主角,是一种精神。
为了这种精神,一位总经理,做了内鬼,人死了。
一名好警察,当了绑匪,家破了。
一个名记者,非法直播,名臭了。
一家5口亲人,势不两立,母亲遇害、哥哥被自杀、嫂子被炸成碎片,只有弟弟靠栽赃陷害自己的父亲坐牢,幸存。
这种精神,叫,真相者联盟。
他们不怕牺牲,甘愿以泄密者的身份,用全球互联网现场直播的手段,揭露真相,帮助普通人在灾难下获得公平生存的机会。
【备注】看完《泄密者》之后,我对所有现场直播的APP,都添了一分好感,外加,十分担忧。
泄密者 (2018)5.32018 / 中国香港 / 剧情 犯罪 / 邱礼涛 / 吴镇宇 张智霖有点失望了……冲着张智霖和佘诗曼去看的演员的演技都在线 只是 Emmmmm……情节稍微拖拉了点💡虚:1.辩证唯物论的观点看待世界 有时事物以掩耳盗铃的状态而存在 所有事物都存在双面性 要明辨事理2.也许有机会可以把这场zuo show 以积极的形式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实:药商富豪运用自产自销 以毒攻毒的方式面向市场 提高药价 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捞钱计划
没人吐槽结局吗?什么鬼?!!
光配音就尬
BEYOND的《谁伴我闯荡》好评 但为什么海报上吴镇宇是平头 电影里却是爆炸头?
我觉得这个片子还是很有“正气”的,并不应该是目前这个评分水平。实际上影片结合了病毒/疫情(某种意义上是对其经典之作《伊波拉病毒》的自我回应)、儿子革老子的命、实物+裸眼虚拟现实技术等至少三种元素,编出来的故事也至少是圆的,虽说不免高开低走,但瑕不掩瑜。
张智霖是真的挺帅的
演员表现中规中矩,拯救不了乏味且崩溃的叙事,大段的新闻,大段的飙车,挺无聊的。剧情老套,看开头能猜到结尾。吃90年代港片的老本,各种逻辑bug,没啥惊喜的行活。看看隔壁的印度片和韩国片,港片还是得求新求变。
治不了病但是治得了心,给予希望,而这希望是假的。当一切进行得很顺利的时候,必定会有些不顺利的事情出现。良心是普通人说的,做大事,只需要结果。
还可以,片尾黄家驹的歌惊艳到我,原来还是爱他!家驹!
分数也太低了吧,尤其现在遇到新冠,回头再看电影,我觉得这部电影可以值6.5到7分。但是现在低于6分,我就打高一点
最近看的最好看的港片,没有之一!冲着张智霖和吴镇宇的颜去的,对电影本身没有期望值,反而是这样竟然觉得出乎意料的不错,虽然看没多久就把结局猜的差不多了,虽然结尾的处理还是有点潦草,8.5分
片子放早了一年啊。。。
前面铺垫到不行,后面就这样草草结束了……一个人拿枪指另外一个,另一个抢过来反杀,算什么意图谋杀我就想问?
在港產市道低迷下邱導繼續多產,依舊無令影迷失望,飛車追逐及連續動作場面繼續保持一定水準,而在老搭檔李敏編劇下,一眾人物支線皆聯合得宜,劇情節奏推進明快,各人物性格形象鮮明,生鬼吳鎮宇與正經張智霖配搭有趣,佘詩曼演出一名記者應有的求知慾,眾配角以鄭則仕的反派最為突出。
TVB电视电影既视感,看开头猜结尾,港式警匪千篇一律,除吴镇宇外一票扁平角色,廉价追车碰撞没完没了,看的人哈欠连天,无政府主义故事架空,借机探讨和映射社会现实,但均疲软无力,并且中二狗血,一顿狂轰乱炸,还没张智霖和吴镇宇讨论面食和茶点来的有趣儿好看,纯港制作越挣扎,气数多少越明朗
飞机上看了一个小时弃,心疼浪费的一个小时啊。。。佘诗曼吴镇宇这次大角色在这里演技是个什么鬼。
这剧情简单的。。。
主题是可以的,但剧情走得很大路~感觉没有做好情节辅排的计划。撞车戏看着蛮痛的(并不刺激)。也算花了不少人力物力了~,可惜效果总是差一点。吴镇宇角色是比较有意思,但又没有得到深入挖掘。结局奸商各重要罪名不成立也真官方吐槽了。
周秀娜跟卫诗雅傻傻分不清楚
吴镇宇和邱礼涛的搭配…让人心惊胆颤。——这是看之前的评价,看完之后真是不得不感慨邱礼涛直到现在依然暴躁重口味啊。硬盘在酒店炸毁这件事简直就是在侮辱观众智商,不过也不只这一处就是了。对港片永远宽容……2018.10.28
支线其实写得非常立体 演员也都很到位 但是故事逻辑不成立 主要角色的行事动机存在严重问题 直接导致好大一盘局白铺了 吴镇宇的演技依然是亮点 在逻辑不足的情况下能够细腻动人 可能他为人物准备的设定比编剧更完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