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是一个伦敦的有钱人。
他继承了父亲的遗产,终日吃喝玩乐,游戏情场。
然而,他内心却有着空虚和孤独。
为了能够认识更多的女人,他想到了单亲家长会。
那里单亲妈妈众多,他必然能游刃有余。
带着这个目的,他假扮成单亲爸爸,加入了单亲家长会。
马克斯的母亲也是家长会里的成员。
母亲每天早晨醒来,都会开始沮丧、落泪,想自杀。
马克斯家庭不幸,加上常常受人欺负,身处劣境的他寄希望于威尔,把威尔当作可依赖的对象。
他经常造访威尔家,坐在威尔身边默默的看电视。
起初这一切让威尔觉得十分打扰。
但是慢慢的,两颗孤独的心开始找到依靠,威尔和小男孩之间的友谊渐渐升温。
其实就是一个无所事事的单身汉与小正太发生的故事。
两个人从对方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
两个男孩的成长!
这个腹黑正太,现在变成了一个大帅哥!!
这电影属于“一段时间里每周回家看一遍,看完一遍又一遍情节和台词都烂熟”那个范围之一。
这范围不大数来数去除了这个也就只有蒂凡尼早餐——总而言之后来从某天开始我突然再也不这样看电影了继而没过多久几乎不看电影了。
初中时候拿这个的影评——那时候不叫影评,观后感比较贴切——交过语文课的周记作业,分数不低虽然早就不记得写了些什么。
然后刚才隔着六七年的时间又看了一遍。
隔着我也养了仓鼠然后它死掉,我也半夜躺在床上睁眼到天亮去上学,来自老妈的爱很了解但所有回应在那个年龄总有无法言明的无奈的六七年,隔着嘴上说太好了真的啊心里只想拔腿跑掉,拜托你们不要靠我太近的六七年。
仍然共鸣得乱七八糟。
我仍然不能明确地表达为什么我明白为什么有人能抑郁到大早上拿着盒牛奶倒撒了都能哭,以及为什么Will弹着吉他跑上台跟Marcus同丢脸共患难地唱killing me softly时候当时屏幕前的自己会哭到不能自持。
有些讨厌的感觉像既视感一样熟悉而感同身受,对Marcus而言不是被欺负的情节让我熟悉,而是造成这样情况的根源,勉为其难地叫它疏离感好了。
放Will身上就是每个人都是孤岛我一个人待着很舒服,虽然必定缺了什么但为此深究实在是太麻烦了。
所以疏离感作祟至今共鸣在心里轰隆隆回响至今。
抱歉我总是习惯性地远离你们有时候是我的错有时候不是,但为了那理所当然坚不可摧的存在感我不得不远离你们——我一直在找那样一个人虽然一直也没有找到,但我只能不停地找下去。
总觉得这个小男孩非常像skins里面那个大帅哥,但是因为看的时候不知道这两部影片的确切年份,因此也不敢确定。
毕竟,那个可是超级帅哥,这个可是流鼻涕的小男孩。
看了演员表才知道,真的是他,不得不感叹,男大十八变,谁能想到将来这个男孩长得帅成那样?
就像哈利波特里那个纳威隆巴顿,哇靠,现在简直可以和杰克吉伦哈尔有一拼了。
扯远了。
典型的温馨亲情片一枚。
Hugh grant 这英国老牌帅哥还是一如既往地有型。
生活再富足,总是缺了些什么,却让一个孩子弥补了这一切。
这让我想到那部很有爱的动画片卑鄙的我,吼吼,很有神似的地方哦
今天看的这部电影名字叫做《关于一个男孩》,说是一个男孩,其实电影讲述的是两个男孩的故事。
一个是38岁的休,她从来没有超过两个月以上的工作,也没有长期维持关系的女伴,而且他也不喜欢小孩子;休过的日子简直是神仙生活了,而且那个男人不想要这样的生活啊!
另外一边是一个小男孩Marcus,Marcus是一个被人忽视的,烦恼孤独的12岁的小男孩。
刚开始的时候,休的生活简直不要太幸福,他游手好闲,继承了丰厚的遗产结果不学无术,每天里面虚度光阴。
休交往了一个单亲妈妈,解锁了单亲妈妈的技能。
单亲妈妈们不仅仅没有大量的时间管理孩子,也没有大量的时间打扰休的休息,休乐的轻松;这个单亲妈妈远离了休之后,休还是解锁了单亲妈妈的群体。
从此休就混迹于单亲妈妈的圈子,休追求了Marcus妈妈的朋友suzie,于是两个人相互认识了,Marcus跟踪了休,发现了休没有孩子,而且一个人的生活逍遥自在,于是 Marcus每天放了学都要先去休家里面看电视,结果看着看着,两个人的感情升温,休喜欢上了Marcus,Marcus也离不开休,这大概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吧。
这也就是这部电影的中心“No man is an island.”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No man is an island. 其实这部电影真的没什么吸引力,虽然我就只看过一部小尼的电影《温柔的尸体》,但是那部电影我看的时候其实还有在想:这是谁家的小帅哥啊,帅帅萌萌的,呆萌。
但是现在这个小男孩是真的不帅,小时候这个长相真的是入不了我的眼,不过总比长大了再长残了好吧。
电影的最主要的一个宗旨就是“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 后来的时候,休习惯了Marcus的存在,习惯了生命之中,在固定的世界有人关心有人问询,有人在挂念着自己,休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当有一段时间,Marcus不再出现的时候,休才反应过来状况到底是如何的;原来,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休习惯了陪伴,再也不想要孤单一个人了。
我想,生命之中也是如此吧。
我习惯了每日里面有家人叨扰,如果有一天,我的家人不再打扰我的时候,我可能会觉得,我的生命毫无意义吧,也可能也会觉得,我不被人需要了吧,这大概就是人生,这大概就是我们所要经历的一切。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休不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
成长并不在于年龄 对于电影当中的这两个大男孩,虽然一个只有12岁,一个38岁,但是成长是和年龄没有什么关系的,Marcus从最初的被排挤,逐渐成长为一个敢于追求自己心中所想的人。
Marcus的母亲有抑郁症,他自己也很难过,Marcus很努力地在想要自己的母亲开心,可是不管怎么样,Marcus的母亲都不开心,而且很多次地想到自杀,于是Marcus就很难过很难过,Marcus想发设发地想要自己的妈妈开心起来。
但是休的到来告诉Marcus,不管你在做什么,一定要首先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你自己是否开心,只有你自己开心的时候,你的妈妈才会开心,你的家人才会开心,这才是生活。
” 于是Marcus开始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开始想发设发地让自己开心起来,让自己的生活变得阳光明媚起来。
Marcus的母亲最终也有所改变,积极地和抑郁症抗争着,虽然每一个抑郁症的人都很痛苦,但是我还是希望Marcus开开心心的。
男主角太过于享受只属于自己的生活而忽略与他人的接触和交流,好像也不好,仿佛看到自己。
那么与他人一起就会有意思,带来幸福吗?
非常有印象的一句:每个男人都是一座岛,从海水上面看;但其事海水下面都是连着的………………………………………………………………………………………………………………………………
太多负能量。
为什么要浪费一下午阳光明媚来看这么一部灰色的片子。
尤其见不得他妈妈,太可怕了。
只有得到健全的爱和能给予他人健全的爱的人才会把这当成一部喜剧片来看吧。
想想,如果Will没有遇到马克斯会怎样?
我们都是Will,但我们都不一定能遇到马克斯甚至瑞秋。
就像Will告诉马克斯上台唱歌并不能帮助他妈妈开心起来,孤独是自己的,我们最终还是要靠自己走出来。
有时候虽然一个人ALONE,但并不LONELY。
Will即使那样一个人过下去也没什么不好,只是没有那么美好罢了。
我喜欢这部电影笑中带泪,苦中带甜的风格。
以前看过一部《看的见风景的房间》,虽然内容完全不同,但感觉英国人就是这样:爱讽刺,但总是很幽默很人性。
看了以后心里很温暖。
成长无关年龄——《About a Boy》观后认识Hugh Grant是通过那部知名的爱情电影《诺丁山》,这个有些颓废却异常迷人的英国男人便吸引了我的眼球。
不可否认,我是个视觉系的人,长的好看的人在我这里会获得不少的优待,Grant便是其中之一。
这个宁静温暖的下午,挑来挑去,还是决定选一部简单愉悦的片子来看。
而现在,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这部电影并没有令我失望。
喜欢英国电影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景色,就好像英国小说一样,有种含蓄内敛的美。
英国喜剧片同样如此。
我一直对美国喜剧不十分来电,过于直白和恶搞的喜剧情节未必会引我发笑,但却时不时地给我留下些并不美好的印象。
当然,这是个青菜萝卜的问题,见仁见智吧!
Grant好听的英国口音配上那与生俱来的绅士情怀让角色多了几分吸引。
Grant这次饰演的角色有一个在今日非常流行的称呼,宅男。
不错,Grant就是一个身家丰腴不愁吃穿的宅男,生活对于他来说就是消耗一个又一个的时间段,看电视,影碟,吃饭,购物,休闲,运动以及男人不可或缺一项活动恋爱,这样的Grant是令人艳羡的。
可是,在这潇洒的生活背后,Grant拥有别人所没有的空虚,没有责任感,因为似乎他不负责任,也可以生活的衣食无忧。
当一次美好的恋爱结束后,Grant忽然发现,原来和单亲妈妈恋爱是一件无比美好的事情!
穷极无聊的Grant便猎奇的参加了一个单亲聚会。
聚会的内容虽然无趣之极,但Grant却认识了一个合口味的单亲妈妈。
之后的一次野餐会上,Grant和小男孩麦克斯相遇了,命运的车轮也缓缓的转动了起来。
麦克斯便是单亲家庭,他奇异的母亲独自带着他。
这个穿着奇异,想法奇异,一切均奇异的妈妈几乎让麦克斯变成了笑柄。
但即便这样,麦克斯依旧深爱母亲,而且在他的生活中,最最恐惧的莫过于母亲的眼泪,麦克斯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母亲能够快乐。
这样似乎完全没有交集的两个人相遇了。
此时,一个小小的意外,推动的故事的进程。
在野餐结束之后,麦克斯一行人打开家门,看到了倒在沙发上自杀了的母亲。
Grant作为一个陌生人,静静的退出了这场意外。
而麦克斯也独自在家等待着痊愈归来的母亲。
当母亲回到麦克斯面前,这个男孩才发现,自己的妈妈有无法愈合的悲伤,为了帮助母亲,尽到一个儿子或者说一个男人的责任,麦克斯灵机一动,希望把Grant和自己的妈妈撮合到一起。
和我们预料的一样,Grant完全对这个奇异的母亲提不起兴趣。
可麦克斯却不打算放弃,在妈妈的问题上,麦克斯有超乎寻常的坚持和勇敢。
这一点在最后的音乐会上有更深刻的表现。
麦克斯监视Grant,并发现其实这个男人并没有孩子。
某一天,麦克斯敲开了Grant的门,并在之后的某一天,进入了麦克斯的生活。
于是,每天去Grant家看一会电视成为了麦克斯生活的一部分。
从麦克斯踏进Grant家门的那一刻开始,两个人的生活都微不可查的发生了变化。
Grant从反感抵触到自动为麦克斯开门,渐渐的两个人开始聊天,谈论一些严肃的问题。
而麦克斯也渐渐的把Grant当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比忘年交多一些比父子情少一些的非主流情感出现了,悄无声息的撼动着Grant的岛屿论。
果然,当麦克斯有了困难之后,Grant伸出了自己的手帮助这个男孩,而Grant也开始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快乐和满足。
这就是责任的力量。
这部电影情节行云流水,一切都恰到好处。
它并不是一部单纯的喜剧片,虽然里面有太多的情节让人忍俊不禁;它也不是一部爱情片,爱情在这里只是开胃菜,龙虾身旁的点缀雕花;它更不是严肃的说教片,尽管他的确带给我们思考,却并不深沉,亦不苦闷。
或许,这也是英国人独有的方式,温情脉脉,波澜不惊,却水到渠成的引导了我们的心灵。
这是一部男人的电影,男孩和Grant大量的对手戏支撑全片。
而里面的女配角也恰到好处的没有太抢镜。
对于饰演麦克斯的小男孩我并不熟悉,不过,他眼里面的戏却丝毫不比Grant差,演技也是相当的不俗!
一个人的成长无关年龄,当他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那一刻起,他便走向了通往成熟的道路。
生活并非简单的时间段的消耗,更重要的是一种人与人所维系出来的需要以及依赖,是对朋友的责任,对亲人的责任,对生活的责任,对自己的责任,对人生的责任。
和老美的直接和明朗不同,大英帝国的子民们在历史上背负了重重的辉煌和近50年来的失落,在气候上又一直被海洋的水气所围绕,以至于他们在喜剧上的表现也显出一种独有的另类。
因为《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的成功,小休变成了一个国际巨星,英国人也狠狠扬眉吐气了一把,我当时也有点着迷。
老实说他后来在美式喜剧《怀胎9月》里绝对的傻,单纯把他在《四》里面傻气的一面扩大了无极限而已。
到了《Mickey Blue Eyes》,有一点黑色幽默的成分,倒是不至于让人太失望。
个人以为这其实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尤其是他学意大利口音的那段,真的很暴笑的。
但当时的评论和票房似乎都不是很理想。
难道是丑闻的影响尚未退去?
到《诺丁山》,休的翻身仗算是打完了。
借了罗大姐的光?
不过也就是个男花瓶,我对这部戏没太多好感,冗长。
90分钟可以讲完的故事,硬是拖了2个多小时。
最近小休又有点活跃起来,《TWO WEEKS NOTICE》和桑姐又炒做了一番。
电影还没看过,不过我下载了屏保,剧照里倒是有些有趣的部分。
《ABOUT A BOY》当时声势也挺大的,最近有机会就看了一下。
不是让人从头笑到尾的纯粹的喜剧,但有趣的地方也有,不过有点隐蔽,要拐个弯才觉得好笑。
基本是典型的英国类喜剧,是用角色们的异于常人的言行来逗乐。
我和老妈看的,结果老人家说:“这是什么片子?
”搞的我很尴尬!
里面有一位澳大利亚演员,当初是凭《穆里尔》的婚礼红的,后来老是在好莱坞的片子里演配角,比如《沙夫特》里的证人。
这次又来做小男孩神经质的老妈,她在餐馆里和休大吵的一段特有意思,无礼却又礼直气壮!
其实片子的真正主角是小男孩。
长的很特别,圆鼓鼓的脸加细长的眼睛,特别适合在中国人的鬼片里出现。
真的是很奇怪的小孩,硬是吃定了休,每天跑到他家里去。
最让我佩服的是他坚持要在演唱会上表演,即使休劝他这样会被嘲笑一辈子!
难得在这部戏里,小休穿的时髦休闲,还有一个特别帅的发型。
大约是老了,几乎有点年纪的男明星们都是短发!
休的角色终年无所事事,在电影里是被否定的。
可是,每天碌碌的我却真的羡慕的很呢!
这张D5的片子还做了导演解说的音轨,更难得把解说的中英文字幕都做进去了。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多年前电视里放的英国连续剧(《莎丽》?
《****夫妇》?
)抱歉年代久远,记不清了。
《ABOUT A BOY》和这些是一脉相承的。
比起美国喜剧,从表演、摄影、音乐到灯光等所有都种不真实的轻松和虚假,古怪的英国佬们似乎更老道一点?
电影看过前后,总之是在将自己的观后感石化成文字固定下来以前,看一些针对影片的评论性文字总多多少少会冲淡自己对电影本身的感悟。
感觉像是在做着数学证明题或是一个给学生做的验证性实验一般,观片过程中,总会不自觉地用评论去对号入座。
这样下来,一点看的美妙感觉都没了。
所以这次,在坐下来写些东西以前只看了或说浏览了下本片的简介而已。
希望不受这些BULLSHIT的影评的影响,有更多属于自己的观后感。
这部片子应该算是一部社会题材片,以单亲家庭为素材拍摄的。
其中以一个近四十不惑的男子的多姿多彩的单身生活为一路,再以单亲家庭的小孩为另一路。
接着又以小男孩为连结点将双线如交汇的溪流般合成一股。
对本片内容我更喜欢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来概括。
并不是想故弄玄虚,而是千人眼中有千个“哈里波特”。
不想在这里再做什么内容怎样怎样的千人一面式的影片复述。
片子也不是那种让人相信这个世界存在奇迹的套路。
不过最后还是进行了恰如其分的过渡,结尾还是个皆大欢喜的大团圆,但不会给人一种落入俗套的感觉。
它缓缓地流着却不会给自己一种闷片的感觉,时不时的插科打诨让本片没有沉伦为催眠片。
更值得一提的是片中背影音乐,在看到影片快结尾的时候忽然注意到不错。
于是,心血来潮地在片末拉字幕的时候抄下了这些歌。
其中一首是U2唱的,看到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便是BADLY DRAWN BOY,以为是个乐队的名字。
一查,原来不是。
是一个UK歌手。
看到对他的评论文字中有这样一句话:B.D.B不是一个乐队,如果是的话,那他就是一个人的乐队。
呵,不错的“角度”说法。
仍旧没找到高清勉强看了个普清。及格的轻喜剧。一个可爱的小男孩怎么还可以长大以后那么帅(☆_☆)
太讨厌这个问题妈妈了
好温暖好可爱的一个故事。依旧是经典的英式幽默:含泪的微笑。我发现休·格兰特特别适合演这种一贯过着不咸不淡的生活、在突如其来的情感冲击下摇摆不定的角色。这一次的角色可能是我最喜欢的,没有专注于谈情说爱,更多地是讲如何走出自我封闭去拥抱真情。No man is an island,每一座孤岛都是世界的一份子。小尼也太可爱了。尽管HG不再像前作里那样美颜盛世,但依旧魅力无穷——谁会不喜欢他独特的英伦气质呢。里面的歌都很好听。
评论一水都在吹尼古拉斯 我想了一下还是休格兰特比较好看 那时候眼睛海蓝色 真的会发光 虽然剧本傻掉
故事本身其实不错 但是叙事的节奏搞得整个片儿很拖沓 感情线的发展也有点莫名其妙 Anyway Nick小时候还是挺萌的=3=
两星半吧,后来觉得对不起三星半被我扣到三星的电影,还是2×吧
本来想找部喜剧调剂一下这个悲惨的周六,没成想真心被片子虐死了,完全被一中极度胸闷的感觉所包围
奔着休叔的片子而来。生活中总有些人就是一座孤岛,别人进不去,他也出不来,偶尔出海打打鱼,日落还得回去。让人想起海上钢琴师,心中住着寂寞,到哪里都是孤独。本片休书走出了孤岛,改变了自己,快乐的活着,对比起海上钢琴师的结局比较顺大众心意,不会造成内伤。总分,休书一星,其他一星。
我们俩、中央车站,这种题材的电影都不错啊,虽然我很想说休格兰特是不是老了。。。
本来很正常很积极的片子,到现在都不知为什么看得我又难受又恶心,很奇怪的不舒服。
誰能想到當年那個死小孩現在長得爆帥,怒,爲什麽有些人得天獨厚。
拜托角色已经那么恶心了选个演员还长那么难看
find what is meaningful to you
电脑在安装驱动,所以这部英语课推荐的电影是在b站看的。时长虽然没删减,字幕怎么回事?不只是审查的问题了吧,看的我好难过
WHAT R U TALKING ABOUT, SIR?
两星半,没有休格兰特的话就一星。
幽默是嬉笑怒駡含而不露的絕妙諷刺。
看了skins再看这个只能忍不住给四星,Nicholas太萌了!
No man is an island!
非常美国化的英国片。年轻Tony的眉毛和头发都表示他是一个瓦肯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