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以前地时候看过的电影。
后来,我又很多次地看过它,现在,我正听着它。
打动我的,是电影内蕴的一种气质,另外的,就是它的声音。
那个声音不是电影原来制作时所有的音效,是改换成普通话后的声音,配音在原有音效上流淌,原音变得有些远了,加上它本身拥有的气质,暗淡的画景里,我听得到忧伤的岁月在呻吟。
喜欢它所有的声音。
我录下了里面的几段对话和旋律。
电影开始时的声音,欧在马来西亚火车站杀人时的声音,刘德华和林熙雷床上戏开始后,导演切入的欧的回忆的声音...... 欧的记忆在电影里洋溢了诗意,另一个未出场,只有名字和报纸上照片的隐藏人物---刘德华角色的哥哥---也是段色彩暗淡的故事,就是暮日里的英雄背影感觉。
欧让人记忆犹新,反町隆史的饰演,欧的抑郁笼罩了整个电影。
电影里,最好的时光是在路边酒馆里,两个杀手在喝酒,林熙雷坐在旁边。
虽然欧和林熙雷没有床上戏,两人同在一个画面的次数也不多,但爱情仿佛是在欧的身上(事实上,爱情是在刘德华的身上)。
故事里没说欧有爱情,欧前后顾了两位打扫他屋子的女孩,他不住在那儿,是住在那屋子窗户的对面,他在对面的楼里,那里不开灯,他坐在一架望远镜后,借着街灯的余晖喝着啤酒,看着对面自己家里的女孩。
有同样的两段温柔的旋律,电影给了这两个女孩。
一是死去的南希,欧回忆起了她,亲手埋葬了她。
另一个是林熙雷,她的生命为欧救了,在对面不开灯的屋子里,看着望远镜,瓣着隔夜窗,忧伤温柔的旋律回荡在两幢楼的屋子里。
很美的,还有那片飞驰在车外的下午的麦田。
看这部电影,用不着想多少,它给你的就是一种情绪。
不厌其烦地观看,也是有岁月把痕迹留在了上面。
听着过去为之感动过的声音,流逝的日子也仿佛回到眼前,曾经的感觉再来,意识到生命的奔忙也敌不过这瞬间里隐藏的美好。
想象中的Mr ,就是欧这样的类型 人是这样的动物无可厚非。
明明知道不远处有个自己在等待自己 却倍加贪念现有的生活 明明悄觉身后有个自己在盼望自己 却根本不想回过头去挽自己的手。
是这样的悲哀 每个角落都有。
每个内心都存在。
只是 只是 我想让自己沉寂下来 我不知道在我燥郁的时候 除了诉说 除了自己我调剂还能做什么。
可以爆发?
简单的流泪。
可以不在乎?
复杂的内心世界放不下。
忽然觉得自己身边多了很多过客。
来了 喝口茶起身便又要走 如若真的动了情 会想留住他 她 它。
过客就是这样吗。
过客就是这样的。
我不想要当别人的过客虽然好像在他人脑海里能留一个印象也不错 但是如果我是一个很霸道的女生呢 你认识我了 你就必须把我记得很深刻。
其实完全可以把这句话看成一种理想化状态。
所谓理想化状态 便是指永远达不到的目标 扯远了
如果《全職殺手》是一部內地電影https://www.douban.com/people/1180239/reviews 之前一年五月的評述鏈接以及相關“電影人”評述豆列https://www.douban.com/people/1180239/doulists/all其實早在去年3月21日淩晨所寫的“如果《買凶拍人》是一部內地電影”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3333095/ 一文開頭,就用不短的篇幅提到了《全職殺手》,畢竟雖然《全》這片是銀河映像出品,彭生當年只是原著小說作者,並沒有參與電影的製作,但跟後來他親自編導的《買》之間還是有一體兩面,或者“藕斷絲連”的關係。
我還是沒有看過《全》的小說,在喜馬拉雅上有相關廣播劇,是劉德華等人講粵語的,不知是否擁有版權?
之前對照著字幕看粵語版港片,一度產生錯覺,認為自己的廣東話聽力大有長進,但聽《全》的廣播劇,感覺一半都沒聽懂,於是只能放棄。
不過對於這個香港“本土化”的殺手題材,我一直以來最大的疑問是,“全職”到底是什麼意思?
至少在電影,並沒有怎麼呼應這個片名,或者說小說名。
因為在我印象中,這種通過經理人找活幹的工作,一般只能算是自由職業者,就好比編劇導演,如果說這人是“全職”編劇導演,那應該就是每天要去公司打卡坐班的那種。
而“全職殺手”這個概念,其實更讓我聯想起韓國2002年有部叫《殺手公司》的電影,之前只是知道片名,這次頭回看,當年的製作還是很粗糙的,而且同樣有點文不對題,壓根就沒什麼公司的概念,更別提殺手公司的企業文化,而只是一幫社團兄弟“草台班子”的感覺……既然有全職,那應該還有兼職才對。
之前在“如果《買凶拍人》是一部內地電影”評述中,提過劉德華與反町隆史的角色人設太過類似,唯一的區別可能就在於劉先生那有點太過“親民”的笑容。
但實際上,如果說反町扮演的殺手是專職的話,劉德華的角色不妨是兼職的,也就是說,他另外還有一份正職,一時還沒下定決心,一門心思當殺手。
至於那份正職嘛,誇張一點,沒准幹的就是任達華扮演的員警工作。
也就是說,劉德華身兼兩職,兼職是殺手,正職是等兼職得手之後,查殺手是誰,也就是自己查自己。
照這麼看,他還可以來個三職,就是寫殺手小說,因為小說作者是可以不斷改變視角的。
當然這麼一想,可能會讓人聯想起李連傑那部很古怪的《殺手之王》來,而任達華又是演員警,而且正是那種有雙重身份的。
老實說,看《全》電影的時候,有時竟然會聯想起九把刀的殺手小說來,包括之後尹志文參與導演的《殺手歐陽盆栽》(當然那片跟後來又是由劉德華先生主演的《人潮洶湧》類似,殺手都是不殺人的,屬於掛“人頭”賣“豬肉”的典型案例),不知道彭導對於這樣的“聯想”是否會有排斥?
主要還是相容並包的元素有點太多,而不像95年的《刺客戰場Assassins》那麼純粹。
《全》中既有兩大殺手的對戰,也有林熙蕾這個雙雄“共用”女友的情感戲,還有任達華這個角色的員警戲,甚至是最後“棄”警從文後的走火入魔戲……當然你可以說,雖然在銀河映像的作品中,《全》已經算是大製作了,畢竟都把反町請過來主演,但相比美國的主流製作,還是要差上不少,所以不可能那麼純粹,於是就會有很多不同腔調的戲份來“組裝”。
但還是那句“老話”,不純粹不系統的話,就很難升級換代,而是數十年如一日的拍同一類雜糅的電影,而且還可能因為主客觀的原因,越拍越小。
而實際上,就算是殺手題材,小也有小的拍法,比如2008年馬丁·麥克唐納 Martin McDonagh自編自導的《殺手沒有假期 In Bruges》,也是講兩個殺手,一老一少,之後也陷入你死我活的境地,但這不是一個爭奪《殺手之王》稱號式的故事,而是把焦點放在殺手的最後一條底線上,在這個故事裏,底線就是不能殺小孩。
而在《全》中,反町的角色可以殺小學同學,而劉德華所扮演的殺手更高調,也更囂張,不但在光天化日,公共場合殺人,甚至都把面具摘掉,感覺一絲底線都可以沒有。
港片中這樣的主角不在少數,為了平衡,只需要後來出現一個更沒底線的大反角,即可。
之前在“如果《買凶拍人》是一部內地電影”這篇評述的最後部分,設想了內地版《買凶拍人》會是什麼樣的劇情,當然那個設想更側重於“導演和劇組”這些元素上,而跟殺手沒有什麼直接的關聯。
今天這篇評述的標題,還是一樣的句式:如果《全職殺手》是一部內地電影。
那這回要是再扯到拍電影上,就有點離譜了,雖然這種“離譜”在這些年內地的電影圈裏是俯拾皆是的,但這也不意味著必須跟風和模仿。
所以,我個人對於內地版《全職殺手》是這麼設想的:如果還是把殺手題材,變成警匪對峙型的,行當然是可行,但估計在當下的國情下,會把殺手處理得非常套路,臉譜,與無趣。
那我覺得不如順應一下當下內地影壇的潮流,那就是大力提倡科幻,雖然從本質上,這是有點矛盾的,因為之前在點評小說與電影版的《流浪地球》時也曾提過,科幻真正的存在感,不在於飛碟,太空船,宇宙,機器人什麼的,更在於一種顛覆與挑戰的思維與設想,但這恰恰也正是最敏感,甚至是禁忌的。
但重新回到內地版《全職殺手》這個概念上來,其實核心想法跟我小時候看到動畫片《變形金剛》威震天不是變成飛機,而是變成一把很大的槍,然後落到聲波的手中,是有相通之處的……同時,在對於槍擊案的思辨中,有一句極常見,也極老套的臺詞,那就是槍自己不會殺人,但人會。
可問題是,為什麼槍就不能自己殺人呢?
既然機器人在科幻片中能擁有自我意識,從而反抗人類指令,那一把升級換代,脫胎換骨,如同可以自動駕駛的汽車一樣的槍,它難道就不能產生自我意識,自己列一張“死亡清單”出來嗎?
這個電影故事,可以發生在不遠未來的香港,或者是某個含糊地名的內地城市,當然更安全點,就是把這股“禍水”潑到東南亞某國某城市。
而這事的緣起,可以類似於很多韓國電影,比如像《漢江怪物》一樣,開始時就是美國人在做實驗,然後對韓國家庭與社會,產生了禍害。
於是,這個內地版的《全職殺手》應該可以是這樣,一開始就是美國武器專家研製了一把智能槍,就算是從沒握過槍的人,也能輕鬆上手,整個開槍過程幾乎就是“全自動”的。
但接下來這把槍,就像是“威震天”變形而成的一樣,產生了自我意識,它想裝彈就裝彈,想殺誰就誰,甚至直接就把設計它的武器專家給幹掉了。
接下來,美國軍方中止了這個實驗,把剛產生自我意識的智能槍,還有相關實驗數據都給處理掉了,但還是留下了一點數據片段,既而在一個突發事件中,自我完善,啟動,甚至升級換代了。
這回它不只是一把智能槍這麼簡單,而是可以駭進這個城市的任何電腦資料庫,公共攝像頭,同時還有一種特別的能力,就是可以利用手頭能得到的工具與物件,DIY的組裝成一把槍,畢竟從理論上來說,槍就是一把能在局限空間裏,取得加速度,把一顆金屬物件精准發射出去的裝置。
這個由美國軍方實驗遺留下來的數據,就此把社會公共資訊,以及任意組裝槍械的兩大能力彙集在一起,然後它就可以通過自己的調查分析,審判執行一條龍操作,書寫出自己的死刑名單來……於是美國之前就氾濫成災的槍擊事件,徹底升級了,到那時,美國政府即使還想禁槍,也來不及了,因為此槍非彼槍,那已經不是傳統上那種實體的槍支了。
更不是一個通常的人類殺手,而是一個將腦力與智力高度糅合的“智慧”,於是不會有疲勞,甚至不會有感情,可以24小時不間斷的來當“全職殺手”。
起初警方通過一些殺人案的線索,還是朝人類殺手的方向去查,但後來發現所有想到的嫌疑犯都一個個死掉,這不再是以往推理故事裏的老套路,而是因為真正的殺手,不再是人,而是一種反人類的人工智慧。
此時,美國FBI和警方都對這種“全職殺手”無能為力,束手無策,只有當這種無限升級的人工智慧槍“流竄”到東南亞,或中國,或中國香港後,當地的中國或華人員警,結合古老的智慧與先進的科技,才真正制服了這一從美式持槍文化中“孵化”出來,又“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全職殺手”。
在《全职杀手》里竟然看到了王家卫的潮湿暧昧、《闪灵》的精神官能症和马丁·斯科塞斯的魔幻迷离,致敬的意味很浓……不论什么时候,“杀手带妹一起飞”的类型电影都是我最钟爱的。
《全职杀手》虽然依旧是杜琪峰钟爱的双雄模式,但内核却是“两种男人你选谁”的爱情母题。
反町隆史饰演的亚洲第一杀手O低调神秘,凡是见过他本来面目的人都会被除掉,六亲不认。
而刘德华饰演的托尔杀人风格大胆张扬,也从来不怕暴露自己,一心希望杀掉O坐稳杀手界第一把交椅,巧合的是,他们同时爱上了林熙蕾饰演的秦小姐。
而非常有趣的是,在对待O和托尔时,秦小姐表现出了不同的状态。
我们时常说,好的爱情会激发出一个人最美好的一面:比如小邋遢变成清洁狂,女汉子变成少女心,爱哭鬼变成大心脏……秦小姐在面对O时,一改平日里唯唯诺诺的小职员形象,面对警察毅然穿上防弹衣抡枪就干;而面对托尔时又化身邻家小公主,感觉随时都有一万吨的甜蜜暴击。
毫无疑问,两位杀手都给了秦小姐最好的爱,只是表达方式完全不同。
同样的戏剧模式也出现在吴宇森的《纵横四海》里。
整部片子我比较喜欢的是三人之间秀恩爱的片段,O每次杀完人都要给秦小姐带回来一个当地的史努比,而托尔抢劫警察局,也只是为了把警察搜走的史努比给秦小姐抢回来,没想到因此却逼疯了任达华……最终,在漫天的枪火烟花和激昂的歌剧声中,宿命般的对决胜负已分,无论是关乎名誉,还是关乎爱情,只能有一个胜者。
再烂的电影,预告片同样可以很精彩,如同再烂的人生也总会有几幕值得炫耀的瞬间一样,结局耐心寻味。
托尔说:“我喜欢看动作片,不管是大制作还是小制作,外语片还是华语片,最重要的是不要闷,要有新玩意儿给我看。
”我觉得这是老杜对自己的要求,《全职杀手》做到了~
对这剧的隆史叔叔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不喜欢6的人来看这剧会觉得好爽啊!
(揍)真是演得不自然到想让人揍他。
前半部分就看老任觉得还蛮舒服的,不过后面的剧情简直弄得他惨不忍睹||||||让老任弃警从文,开始写那本《杀手Tok和杀手O不得不说的那些事》的设定感觉是这部剧最生硬的地方……什么我忽然悟到原来记录他两那些OX的事就是我妈生我的理由……这种真是令人迎风无语凝噎……Tok关键时刻难逃癫病的宿命拍得也一点没让我感到同情,只觉得有些反感……欢乐颂感觉不错!
但是6演的还是……难怪暗战里老杜要他什么都不演,他演这种感觉上对谁都游刃有余的角色一过火就好恐怖……OJZ,有点体会到那棒棒糖小弟的感受……这片子的惊喜是带着那谁面具的Tok和女主角在电影院看电影时,放的是http://t.douban.com/view/photo/photo/public/p326164641.jpg顺便这两人的样子……:http://t.douban.com/view/photo/photo/public/p326164686.jpg
至爱死后,杀手O(反町隆史)在一个安全隐蔽的住所将自己完全封闭了起来,生命字典里只剩下了杀戮和孤独,但当被雇佣过来打扫住所的天真无邪酷似前女友的女孩Chin出现时,他的心门再次被打开,然而两人从没见过面。
喜欢杀人的刺激,立志成为头号职业杀手的Tok(刘德华)为逼O现身,意图对 Chin揭穿O的真正身份。
经验丰富的国际刑警Lee(任达华)已对O进行了5年以上的追踪。
在Tok和Lee的双重夹击下,O被迫向他的上级C7求助。
O不知的是, C7与Tok正是Lee所揭露的奥运会后失踪的神枪手兄弟,此次他会被救,原因Tok向C7施压,然而Tok的目的,是为了与他来场生死决斗。
©豆瓣
今天和朋友聊天聊起了《全职杀手》我以为我没有看过,于是又看了一遍仔细的看了下制作阵容,只能说很惊叹!
杜琪峰,韦家辉,彭浩翔。。。
故事:一个平凡的女孩与两个职业杀手间的爱两个男人,一个低调内敛,一个张狂不羁结局是一个为了理想而死,一个低调的活着。
托尔要名,O要人们不知道他存在过剧本听起来不错但电影出来的效果却。。。
一般般。。。
整部电影的感觉:虽然有亮点,却没有抓住,外表做足,却没演出灵魂。。。
导演把所有的镜头给了大环境,给了情节,却没有给人物。
刘德华和反町隆史没有火花;林熙蕾和刘德华没有火花;反町隆史和林熙蕾没有火花。。。
托尔也好,O也好,角色毫不生动。
剧本不错,演员不错,导演不错。。。
但。。。
看了几分钟我才知道,原来我是看过的但却完全没印象。。。
只能说整部电影,没有丝毫打动人心的地方。。。
但无论如何,看看无妨至少,角色的服装造型在当时很“潮”
杀手,要么是天才,要么是疯子。
极致的事情,就需要最聪明或者最疯狂的人来做。
2001年上映的电影《全职杀手》,由刘德华,反町隆史,林熙蕾,任达华,应采儿主演。
故事简单粗暴,讲述了两个杀手之间的故事。
O(反町隆史),亚洲第一杀手,成名已久。
“不管是谁,只要干了这一行,就一定要做到六亲不认,难免有一天要杀死自己认识的人”这是他的信条!
所以当他在马拉西亚执行任务遇到老同学时,毫不犹豫地将对方杀死。
常要别人命的人,会把自己的命看得更重。
无情,是对杀手最好的保护。
O在香港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但他并不住在那里。
他会招聘一名女孩帮自己打扫屋子,并且要求对方在有传真时打印出来贴在玻璃上。
其实他是在对面的房子用望远镜看着,也就能看到贴在玻璃上的任务。
这样做,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当然,杀手的日子其实挺无聊的,所以他除了用望远镜看玻璃上的任务外,也会关注女孩在屋子里的一举一动,包括女孩换衣服的时候。
第一个打扫屋子的女孩叫南希,但是当仇家杀到时,o没能救下她。
之后他请来了第二个女孩,她叫秦惠莲(林熙蕾)
秦惠莲从台湾来到香港,懂日文,她的主业是在一家日本录音带店铺工作,来O这里打扫只是她的副业。
每逢月初,O会跟秦惠莲在同一间餐厅见面,交付工钱。
两人都是内向的人,彼此交谈并不多。
而最近,秦惠莲的店铺出现了一名怪人,每天他都会戴一顶不同的面具出现。
朋友说面具男一定长得很丑,但秦惠莲不这么认为,她猜面具男一定很自信。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而女人的好奇心更甚。
面具男邀请秦惠莲看电影,她答应了。
“再差的电影,预告片也一样好看”在电影院里,面具男说出了这样的真理。
当面具男摘下面具时,露出了一张帅气的脸。
面具男叫托尔(刘德华),是一名新出道的杀手。
鲜花藏枪横扫警局,笑拉二胡刀桶混混。
利索,疯狂,这是他的特点,他也被人叫作疯子。
托尔喜欢看电影,通过各种电影情节研究杀手方法。
而他的目标,就是杀死O,取代他成为亚洲第一。
托尔开始约秦惠莲吃饭,告诉她自己是杀手,并给她讲述如何用香烟制毒药。
之后向秦惠莲请假15分钟,他跑出去光明正大在大街上枪杀了O要准备杀的人,故意让O拍到了自己的照片。
秦惠莲本来不信托尔的话,但当他带着她打枪时,她才明白托尔说的话是真的。
托尔想要像漫画一样,把秦惠莲培养成杀手的伴侣。
很快,两人发生了关系,但是当托尔情绪激动时,竟会发生癫痫口吐白沫。
托尔告知了秦惠莲自己接任务的方式,而他这次是要去新加坡去杀人。
但因为过早接到任务,托尔明白这是经纪人要害自己。
托尔艺高人胆大,按约出现杀死了目标,并借着地铁轨道躲过了警察的追捕。
有仇必报,这是杀手的必备心理素质。
托尔找到了经纪人,狠狠修理了对方。
O在执行任务时,遭到了托尔的狙击。
他明白,是经纪人出卖了自己。
O找到了经纪人后才明白,原来托尔竟是经纪人的亲弟弟。
在开枪废掉经纪人的手后,O离开了。
秦惠莲被O的仇家抓走,这次O及时赶到,救下了她。
一个男人若是经常关注一个女孩子,一定会慢慢爱上她的。
而O也的确爱上了秦惠莲,在路上,O亲吻了秦惠莲。
其实秦惠莲是O第一个佣人南希的朋友,在南希口中得知她的雇主是一名杀手。
后来南希失踪后,秦惠莲不甘于平淡的生活,于是按照南希的方式贴出了自己的广告,之后果然就被O聘用了。
秦惠莲之前是对O有好感的,但两人的相处一直很空洞,所以当托尔出现时,很快占据了秦惠莲的心。
但是当O吻上她时,她再次沦陷了。
两人躲在了之前O藏躲的房子,看到望远镜时,她才明白O之前一直在看着自己。
而当她调整望远镜,却看到上面的房子放着一个面具,她才明白,原来托尔一直在监视着O。
李警官(任达华)和Gigi(应采儿)一直在追踪着杀手O,后来托尔的出现,让他们的工作更加繁重。
O为救秦惠莲而杀人后,导致李警官等人追查到了两人的行踪。
警察包围了O所在的楼,他俩只能拼死一搏。
在出门时,O告诉秦惠莲,“走出这扇门,你的命运就变了”秦惠莲毅然决然拿起了枪,跟着O走了出去。
经过一番激战后,O跟秦惠莲被警察包围在圈子里。
就在两人准备束手就擒时,托尔拿着巴雷特进行狙击救出了两人。
O带着秦惠莲逃了出去,找了个地方隐居起来。
在这场搏斗中,李警官的搭档Gigi中枪奄奄一息,这给了他极大的打击。
夜里,托尔出现在警局,要求他来写自己的故事。
一场搏斗后托尔神秘消失,这直接摧毁了李警官的信念。
之后他辞去了警察工作,落魄潦倒,只为写全这一段故事。
后来,李警官接到了秦惠莲的电话,从她口中得知后来的故事。
O和秦惠莲藏起来后,托尔很快找到了他们,三人愉快地交谈,其乐融融。
但是两人的决斗还是无法避免,两人以模仿战争游戏的方式,在一个仓库中同时开始找装备进行决斗。
一场较量后,在漫天烟花中,托尔杀死了O。
这是两人最能自我安慰地结局,托尔杀死了O成为了亚洲第一,而O也死去满足了他不希望被人知道的愿望。
只是当李警官出去时,却意外看到了接秦惠莲的人竟是O。
原来真正的结局是,O在跟托尔决斗到关键时刻时,托尔突发癫痫,被O杀死了。
李警官最终感悟,结局是真是假,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了。
这部《全职杀手》,由杜琪峰和韦家辉联合执导,是银河映像的作品。
虽然故事中有些逻辑问题,但并不妨碍故事的精彩。
疯狂而又潇洒的华仔,冷静而又精干的反町隆史,多情而又性感的林熙蕾,还有青春靓丽的应采儿和老谋沉稳的任达华,角色个性鲜明,说干就干,绝对算得上一部爽片。
而你若是一名80后或者90后,更应该看一看本片。
毕竟这里,有你的情怀。
因为《暗战》,老杜助刘华拿到了从影以来第一个影帝桂冠,刘华那几年跟老杜合作变得多了起来,后来的《大只佬》也还不错,但这部《全职杀手》真的是一言难尽。
刘华又演一次身患绝症的浪子人物,不过这次他想要的是出名,干掉杀手排行榜第一的人物O。
O是一个厌倦了杀手生涯想退下来的人,其实又是一个很古龙似的故事。
不过拍的很拧巴,我自己觉得。
1,故事线是什么刘华开头各种挑衅o,给o挖坑,后来再一次o快被警方抓住的时候,又化身绝佳帮手助其脱困。
后来三个人一起吃一顿饭,晚上来到某个工厂大厦,烟花之下,两个顶级杀手大战,最后刘输了,因为战胜不了自己的心魔。
这么写下来似乎也算通顺,但故事线被打断了好几次,看的人只觉得连不上,不流畅。
2,感情戏是什么林熙蕾明明说更喜欢刘华,故事的最后又坦然成了o的女人。
还有林的故事线又有一个小反转,他是故意留在o身边,但那个反转似乎无聊且无力3,刘华的耍帅戏份最耍帅的台词是,你等我几分钟,我出去杀几个人就回来。
前半段刘华的表现是好过后面的,当然耍帅也有一些过头。
我指的就是大街上杀人那场戏,一个重型武器,刘为了好看,转身单手开抢。
动作虽然是潇洒,但确实也是浮夸了。
4,任达华发疯之后成为小说家这一段我也没能接受导演,编剧的用意。
那一次警局里的刘华我想的确是他的心魔。
因为按照时间线,那个时候刘华应该是已经挂了。
当然那一次刘华给他的伤害性确实太大了,自己的手足几乎全军覆没。
5,刘华的病和哥哥刘华的哥哥后来去了《疯狂的石头》那,又演一个专业杀手刘华家族是有什么病,一直没看明白
作者:Shelly Kraicer / 《电影感》(2001年12月)校对:奥涅金译文首发于《虹膜》杜琪峰或许是香港电影业的生命线,也是目前香港电影业复兴的关键人物。
杜琪峰不仅在本土长期以其独特的多才多艺、票房号召力和兼任导演及制片人的艺术造诣而闻名,他还因《东方三侠》(1993)——一部以超级英雄三人组为主角的动作奇幻片,由梅艳芳、杨紫琼和张曼玉主演——等内行的经典作品而受到海外港片影迷的赞赏,后两位彼时在西方还未出名,以及时髦、冷酷的犯罪电影《枪火》(1999)。
《东方三侠》西方电影界也终于注意到了这一点。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影档案馆与亚洲电影基金会合作,在上个月于洛杉矶举行的「走近杜琪峰」影展,其中收录了他的七部电影。
去年,纽约的地下铁影院(Subway Cinema)策划展映了杜琪峰创办的制片公司银河映像的一系列作品。
从八十年代的电视制作开始,到九十年代香港电影业的复兴,杜琪峰几乎导演了所有类型的影视作品。
从广受欢迎的喜剧片《八星报喜》(1988)(由周润发主演))和《审死官》(1991)(由当时香港票房第一的喜剧之王周星驰主演),到歌剧风格的情节剧《十万火急》(1996)和场面激烈的剧情片《无味神探》(1995),直到1997年,杜琪峰都一直受到观众和评论家的青睐。
《审死官》情况在1996年迎来了转变,杜琪峰和编剧、联合导演、联合制片人韦家辉一起成立了他们自己的制片公司银河映像。
该公司的电影反映了那个时代不安定的本土气氛,他们1998年上映的一系列电影基调阴郁,但在商业上不太成功,包括有着令人不安的暴力的《暗花》,《真心英雄》(对吴宇森赖以成名的黑帮电影的解构),以及才华横溢但极其悲观的《非常突然》。
《枪火》的艺术探索终究让位于2000年轰动一时的《孤男寡女》,这部浪漫喜剧让杜琪峰和韦家辉再次征服了香港的票房。
从那以后,他们就再也没有回头:接下来是一部古怪的古装喜剧《钟无艳》(2001年)(这部喜剧再次选用了《东方三侠》中的英雄三人组设定),以及一系列多元化的作品,让影评人兴奋不已的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本土观众。
韦家辉看似是银河映像背后的「大脑」(与杜琪峰的商业头脑相左),但更准确地说,他们的才能是互补和契合的。
韦家辉更独特的艺术片「优势」可以从他自己执导的两部电影中得到解释:周润发的最后一部港片《和平饭店》(1996),内容丰富但充满争议;以及极具颠覆性的电影《一个字头的诞生》(1997)。
在编写和制作了大量的香港电视剧之后,韦家辉于1996年与杜琪峰一同创办了银河映像,从那以后,他担任了该公司大部分作品的制片人、导演和编剧。
《一个字头的诞生》两人的新作《全职杀手》在2001年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的「午夜疯狂」单元惊艳亮相,我有幸与他们进行了访谈。
感谢唐珊(音译,Shan Tong)在翻译方面的协助。
杜琪峰主要使用英语回答问题,韦家辉则是粤语。
* * *记者:《全职杀手》的节奏非常快,也很刺激,但不像徐克的新作《顺流逆流》那样无情地、疯狂地快速。
你时而平静,时而沉思,时而节奏快得令人难以置信。
你是如何设计和构建电影的节奏的?
杜琪峰:首先,韦家辉的剧本为导演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在这类香港电影中,没有太多的对白。
这意味着剧本给了导演更多的空间来营造一种氛围。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节奏?
我想在这部电影里有一个完整的幻想氛围。
我需要创造一种不仅仅是暴力的、或充满枪炮声的,而是一种类似舞蹈的氛围。
记者:所以基调是有意设计得偏向幻想的,就像是某人凭空想象出来的?
杜琪峰:幻想。
如果一部电影有很多对白,你只需要非常仔细地设计对白。
《全职杀手》不是这样的。
剧本提供了情境、地点、人物,我的工作就是把这些变成幻想。
韦家辉和我都同意这种感觉,这部电影的基础是幻想,而不是暴力。
举例来说,Tok走到街上杀死了一个吸烟的人。
你可以拍得非常快,还有一些巷战。
但我不想这样:这太过了。
街上发生枪战的时候,我想把时间延迟一些。
我会拍多久?
这是你如何创造氛围、影片风格的焦点。
记者:《全职杀手》在最后半个小时彻底改变了。
任达华饰演的刑警此前只是个次要角色,但逐渐占据了中心位置,以第一人称讲述了整个故事。
这可能会让观众感到惊讶和迷惑。
在一部流行电影的语境下,通过引入额外的、复杂的叙事层次来挑战观众——闪回中的闪回,改变叙事视角,一系列连续嵌入的观点——不是能轻易做到的事情。
你如何平衡叙事的复杂性和平民化的故事?
韦家辉:我喜欢原著的地方在于它从不同的角度讲述:有多个叙述者。
所以当我在改编的时候,有了一个想法:如果整件事都是虚构的呢?
于是我开始着眼于这个想法。
所以,叙述者的转换——突然让任达华介入——表明,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一直看到的只是这个疯狂的主角写的小说。
我们甚至不知道「真实的」故事是什么。
我只是对小说这个概念进行了扩展:片中的每个人都在互相讲故事。
记者:有没有什么潜在的「真实」故事,是你留给观众在最后回味的?
还是你想让一切都悬而未决?
韦家辉:基于小说的概念,观众能从中得到什么是未知的。
我认为原著的作者受到了关于职业杀手的电影和书籍的影响。
在原著中你会看到很多例证。
当我在改编的时候,我想用它来创造一些新的东西,即虚构的整体概念。
例如,你可以在《全职杀手》中看到很多让你想起其他电影的场景,这是有意为之的:它强调了这种虚构性。
记者:在《全职杀手》中,你是如何平衡叙事的复杂性和平民化的故事的?
杜琪峰:这就是问题所在:如果你想拍一部更商业化的电影,那么它就不会是《全职杀手》。
不。
我们知道观众想要什么。
但是这部电影对我来说很有趣。
我喜欢它是因为剧本。
就像韦家辉所说的,这部电影不是关于什么是明显真实的。
你可以在电影里加一个结尾,在那之后再加一个结尾……拍这种电影很有意思。
但如果你想让观众能跟得上,同时配合这个故事情节,这并不容易。
我为什么要把《全职杀手》变成观众喜欢的电影呢?
如果我想拍一部观众满意的电影,不会是这一部……我们会把下一部电影拍成这样的。
记者:就像你们2000年那部票房大卖的《孤男寡女》?
杜琪峰:是的,差不多是这样!
我们拍摄《全职杀手》的目的就是拍出我们自己喜欢的电影。
记者:然后让观众主动适应你们。
杜琪峰:对。
这对香港观众来说可能有些困难。
他们想看到一个容易跟上的故事,他们想要更多的共鸣,希望故事更贴近他们的生活。
至于《全职杀手》,他们不得不主动思考。
商业电影只要求观众跟随故事,而不是去思考故事。
这是困难的。
一开始,我是不会接受观众不知道「真实」故事的。
但我开始执导这部电影,并开放所有故事的可能性时,我们决定保留一切(按照韦家辉最初的开放式构想)。
记者:但《全职杀手》仍然非常赚钱:它在香港的票房不错,不是吗?杜琪峰:这部电影在香港的成功要归功于刘德华。
他是个大明星,最近两部电影的票房都很好。
观众喜欢他。
记者:你们俩在银河映像最近的十多部电影中担任联合制片人和/或联合导演。
请讲讲你们合作的过程:你们是如何一起工作、划分责任的?
你们为彼此提供了什么以致团队合作如此默契?
韦家辉:我们合作十分密切,所以相互信任非常重要。
很多时候,不管是杜琪峰还是我想出一个点子,他都对我很有信心。
因此,我将基于这个点子,创作出一个脚本。
有时,写剧本的创作过程与电影的实际拍摄时间非常接近。
杜琪峰在前线拍电影,而我还在写剧本。
但我们非常合拍,即使他正在拍电影,我给他的任何东西也都能帮上忙。
杜琪峰:我很信任韦家辉的创造力:他的写作,他的想法,一切。
这让我处理制作方面的问题更为容易。
一开始,他掌控着一切。
我只是把它放进电影里:他写的一切都变成了电影。
我在香港找不到像他这样的第二个人:他的自律、才华和良好的预算意识(笑)。
我们喜欢一起拍电影。
韦家辉:我对杜琪峰的执行力也充满信心。
但我认为,就性格而言,我们工作的方式可以不恰当地类比为「阴阳」。
杜琪峰咄咄逼人的时候,我会说「慢慢来」,因为如果我们都咄咄逼人,事情就会变糟。
所以无论情况或好或坏,我们都能很好地互补。
记者:有人曾引用你们的话说,你认为自己振兴香港电影业的使命。
是什么赋予了你这种使命感?
你认为自己做到了多少?
杜琪峰:如果我们不能振兴这个行业,给予它支持,让它更令人振奋,那么投资者可能就不会有兴趣投入更多的资金。
投资者为何要投资香港电影业?
为了盈利。
在银河映像,我们的目标是在我们喜欢的电影类型和观众喜欢的电影类型之间取得平衡。
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几年前,我们只拍自己喜欢的电影。
这就使得电影业滑向颓势。
记者:你是指你那些广受好评的黑色电影,比如《一个字头的诞生》、《暗花》和《非常突然》?
老实说,它们的票房并不成功。
杜琪峰:(笑)是的,这些电影在香港并不是很成功,但是当然,后来有很多人跟我们说「这是一部好电影……诸如此类的。
」但这种支持并不足以推动电影业的发展。
所以,我们决定在1999年先拍一部观众喜欢的电影。
我们知道如果我们成功了,那么就会有空闲时间和金钱来拍我们喜欢的电影,比如《全职杀手》。
结果,我们的确成功了(《孤男寡女》)。
我们去年和今年发行的商业电影在香港取得了不错的票房。
我认为这将延续下去。
这意味着投资者会给我们钱,也会给其他制片人钱,让他们在香港拍电影。
这并不容易。
好的导演都有经验:他们学习如何控制预算,如何指导男女演员。
为此,他们需要时间。
我们可能至少需要十年的时间来培养我们想要的优秀导演和编剧。
记者:你是一个非常全能的导演:你拍过浪漫喜剧、平民闹剧、警匪片、特效片、艺术片和严肃戏剧。
你是如何处理类型片的?
你喜欢突破界限,从而使你的电影有趣、新颖且具有原创性吗?
杜琪峰:我喜欢拍摄不同类型的电影。
但当然,你无法总是自主选择拍摄什么类型的电影:有时你必须考虑市场。
如果你问我想拍什么样的电影,那么绝不是那种商业上成功的电影。
我更喜欢另一种风格,但是我需要拍摄不同类型电影的更多经验来找到答案。
韦家辉:你所谓的类型片,我们称之为「观众电影」。
这些电影中会有观众和市场欣赏的特定元素。
所以,我们非常清楚商业类型片和个人电影之间的区别。
每次我们筹备一部电影之时,都会非常清楚地定义它。
我们知道有一些类型的规则绝对不能违反。
当然,我们会尝试添加一些新的东西,一些在不改变类型的情况下仍然遵守规则的东西。
当我们拍摄个人电影时,就好像整个世界都是我们的:我们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
记者:相对于银河映像的其他作品,医院题材的《辣手回春》似乎是一部非常不同的电影:一部黑色喜剧,一部带有政治意味的讽刺电影。
这个项目是怎么诞生的?
韦家辉:这部电影是在档期的压力之下制作的:它原本的目的是填补一个档期的空档。
杜琪峰对制作一部只有一个场景和两个演员的小成本电影不感兴趣:我们想要接受这个挑战,拍一部真正的大规模电影。
所以,在创作过程中,在极端的时间压力下,激发了我们身体里的「银河映像基因」。
在拍摄《孤男寡女》的时候,这种要素也许被压抑了。
但当我们面临压力时,它们自动浮现;结果就是《辣手回春》。
杜琪峰: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
从我和韦家辉谈到想要拍这部电影,到它在电影院上映,相隔的时间只有27天。
记者:你是以一种王晶式的速度完成的?
杜琪峰:是的,但是我们想要一部制作得迅速且高质量的电影。
我们需要一部好到可以被称为「银河映像电影」的电影。
记者:你是如何与演员合作的?
你会在片场给他们很多的发挥空间,还是他们必须严格按照剧本去表演?
杜琪峰:这取决于演员。
一开始我们会让演员自己发挥。
如果他们不能掌控影片中的角色,那么我们就会接管,并进行指导。
郑秀文(《孤男寡女》《钟无艳》和《瘦身男女》中的女主角,一位粤语流行音乐歌手,杜琪峰的电影使她成为香港最新的票房女王)非常特别。
我和她一起拍电影的时候,每拍完一场戏,我们就会和韦家辉一起交流。
他每天都会观察sammi的有趣之处,并且随之更改剧本。
我们每天都在改。
只要能起作用,我们就会充分利用它,并放进剧本里。
这是我拍摄商业电影的方法。
记者:所以这和灵活性有关?
杜琪峰:任何事情都是灵活的!
如有需要,韦家辉将会修改人物。
一切都可能在瞬间之间改变。
到了第二天的拍摄,一切又充满变数。
记者:好莱坞能这样做吗?
杜琪峰:不行。
但我们可以:我们可以按自己的想法进行任何改变。
记者:有没有哪一部电影是你认为最私人的,最接近你想表达的东西?
杜琪峰:有些电影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
(笑)。
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但我喜欢《全职杀手》《暗花》和《枪火》。
记者:影评人最喜欢的影片似乎是《枪火》。
这算是杜琪峰的「艺术片」吗?
杜琪峰:我不知道。
这是我想拍的电影:我不知道它属于什么类型的电影。
但《枪火》的确是一部小成本影片,只花了250万港币(约32万美元),所以几乎没什么风险。
记者:有人认为吴宇森的《辣手神探》(1992)是递给好莱坞的一张「名片」,他的一系列技巧和风格在西方市场的潜在市场中发挥了极大的优势。
《全职杀手》会被视为你自己在好莱坞的名片吗?
杜琪峰:不。
关于这个问题,我以前回答过很多次。
我们想继续在香港拍电影。
我们想在香港发展项目。
但如果有一个在西方拍电影的好机会,那也不错。
也许韦家辉和我可以一起参与:他可以为一部西部片写剧本,我来担任导演。
但它不会是一部只为美国观众准备的电影。
在我们电影制作的未来规划之中,《全职杀手》的目标并不是把我们带到好莱坞。
记者:你们是否会延续银河映像的合伙人关系,继续合作拍电影?
最近有媒体报道说,你辞去了在中国星集团的管理职位,以便能够专心从事导演的工作。
杜琪峰:我想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电影制作上。
当然,我希望韦家辉和我能够继续筹备项目,拍摄新电影。
我们尤其想支持我们公司的新导演、新编剧和新演员。
这就是我们的计划。
我希望我们能一起合作很多年。
韦家辉:我们希望继续合作,继续培养香港的下一代电影人。
看全职杀手的时候我一直就觉得秦小姐的意志不坚定,很容易动摇,O间接害她好朋友被杀,但等真的接近了O之后她甚至肯为了O开枪打弗波勒...和托尔也是,托尔和她说自己是杀手的时候她眼睛都没眨一下,警车呼啸而过的时候,她很快就接受了“托尔真的是杀手”,但因为她已经确信自己的雇主是杀手,所以就注定了托尔的杀手身份在她眼里永远不会是最特殊的那一个,更不可能是“第一个”了。
后来托尔教她开枪,差点真的杀了一个人之后她非常愤怒,但这种愤怒更多的是源自于自己被欺骗而非对生命的珍重......某种意义上来讲秦小姐也不是什么正常人...... 我真的以为她爱托尔...但真的爱一个人怎么会舍得看他去送死呢?
面对托尔的时候她为什么总是这么无动于衷?
害死她好友的不是托尔是O,教她学开枪的不是O是托尔,但她却用从曾经的爱人那里学会的东西保护了她该恨的人...她对O说,我能够触碰到托尔,但你却让我觉得虚无缥缈...比托尔给她的承诺“要不要做杀手的女人”反而更像是爱人之间亲昵的抱怨......她从未许诺过托尔什么事,但她却答应了O要和他过平静的生活......答应和托尔交往更像是她为了和O在一起而在学习“如何与杀手想相处”而做的决定......在我看来托尔送给她的那一个史努比 比 O送她的那一箱还要贵重呢......因为O去过那么多地方,可也只是给秦小姐带史努比,更像是在养一只观赏用的动物,开心了就给买个玩具(而且玩具背面写着的地名对应他的受害者,更容易害秦小姐被盯上不是吗),但托尔是真的看到了史努比对秦小姐的意义...不过这里也暗示了他最后会被O杀掉吧,被O杀掉的一个个目标对应着一个个标着地名的史努比,而托尔送来的最后一个史努比背上写着的地名就是“香港”......
本质上是个西部片,除了双雄耍帅、女人往来其间以外,其他都可以当不存在。刘德华的表演很奇怪,比较尴尬。林熙蕾太好看了……
乱七八糟的不知道在说些什么,林熙蕾这么多年看过来还是那么美啊
“沉醉于儿女情长,怎么可能成为一个好的全职杀手,这违反一万小时定律。”
杜琪峰影片大收集
今天又突发看了这电影,因为片名很耳熟,便上豆瓣查了查,原来是彭胖编剧。
我肿么脚得片子还行呢,好喜欢杀手的电影啊,就是刘德华太2b了,减一星
典型的彭氏风格,要看枪战的就算了吧
哎哟我操,彭浩祥的编剧。剧情真是J8蛋疼啊。
主角的造型都很帅,但除此之外,这部在剧情和细节处理上,也没有太多的亮点了。
对“杜琪峰+彭浩翔”来说,这部确实很一般,刘天王作过头了,一如暗战2的郑伊健
屡翻白眼
杜琪峰早期的烂片。
莫名其妙但要命的浪漫。加的一颗星给烟花的~
性别角色显然在里面起了一个重要的结构作用。两个潇洒的杀手不仅仅要比杀人的技巧和本事,当然还得比谁更能够泡妞了。女人在这里除了一个转述故事的角色外,彻彻底底的伦化为一个性别符号。娱乐片之所以是娱乐片,就是我在看完了这部电影之后可能我永远不知道导演想告诉我什幺。当然,某些负面人性恶
反町隆史真帅
若不是华仔和反町隆史,我是不会打三星的,而两位男主角的表演实在可圈可点,虽然都是偶像选手,不过发现自己也开始花痴起来,居然还乐此不疲的为之喝彩。
大爱反町隆史!= =
彭浩翔的黑历史
老片子了,但是值得一看
“穷则思变” 老杜韦生的片子里动作部分总是一种极致的拉扯,“执生”能力极强,以前香港玩电影配乐的那帮人也好牛逼啊! 虽然“装逼”但是老杜要的就是这个状态,韦生又用了这样第三人记叙者的双版本故事 一个女人两个杀手,有想到刘伟强那部雏菊是不是由此开端。(很多迷影部分 哭泣杀神杀手悲歌 还有自己的枪火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