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赛琳娜一生追求完美,但最后完败。
逃脱不了经济危机大背景的处罚,自焚而去。
2,赛琳娜是一个坚强的女强人,自立自强,不甘于当家庭妇女,极力参与男人的世界,然而为丈夫的事业于事无补,反而增加了合伙人的反目成仇,手下的叛变。
总想把事情变的更好,然而总是小胜而大败。
3,赛琳娜越是追求越多,越是失去越多。
自身的缺陷--强烈的占有欲,或者说是不安感,让女人的弱点(害怕失去男人的爱)暴露无遗,而最终让女主失去未来的憧憬,一去不复返,走极端。
4,本剧貌似是想说:男人应该多多关怀女人,尤其是社会环境恶化很严重的时候。
简单的爱恨情仇,从小说拍过来,节奏控制一般,留着浓浓的文学语言气息,不知放在镜头语言里算不算违和,但肯定不讨巧。
很考验演技的一部作品,男女主多年搭档已然驾轻就熟,举手投足、眉间嘴角都是戏。
很喜欢这对搭档,库珀的角色很出彩也很丰富,最后的死法充满文学美;劳伦斯渐渐踏上女深井冰道路一去不复返,演技没有突破。
about love, very impressive
《赛琳娜》大表姐看来是和库柏绑一起成为了专属CP,继之前《乌云背后的幸福线》(是的,我终于记住了这名字)和《美国骗局》,这是他们合作的又一部电影。
可惜让人大失所望。
电影开篇铺展了雄伟宏图,让人振奋的以为这是一个有智慧有远见的木材商一见钟情女汉子,娶回家旺夫旺事业,最后成立木材帝国以证明女子能顶半边天的正能量女性传奇故事。
But,猜到了开头却猜不中那狗血的结尾。
故事画风一转,顿时扭变为双女争夫,男二死忠的烂俗言情剧。
大表姐在这部片里貌似瘦弱很多,娃娃脸都显出了一点棱角,把一个成长孤苦特立独行导致能干聪慧矫健又敏感善妒的女人形象演绎得入木三分,可惜狭隘的剧情限制了她的发挥。
男人在选择上床对象的时候可以饥不择食,但在选择婚姻对象的时候从来不傻。
“当我第一眼看到你,我就知道我们该成为眷属”。
可惜爱情的保质期从来不作数。
想留住一个男人的心,要么让他对你保持深爱的热忱(这点随着时间的加深难度会加大),要么对他极为有用(但随着资源枯竭随时面临风险),要么就为他生个孩子吧,绑住他的心,至少你是孩子他妈,总归爱屋及乌有所联结。
如果说这部戏里赛琳娜高估了爱情,那么库柏则是高估了自己的智商。
保险柜钥匙就那么随便交出去,好吧剧本low得真的愁死人。
另外,库柏最近看来真是习惯了这种络腮胡造型,处女座表示真心不能忍。
那美丽的蓝眼睛都已经没法抹去我对这把脏兮兮胡子的嫌弃。
爱情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我们只要有我们就够了。
可惜生活从来不是只有爱情而已。
在现实面前,火里来火里去,一切化为灰烬。
如此解脱终归也算一场圆满吧。
“I love you so much.”
《赛琳娜》不缺看点。
詹妮弗·劳伦斯是奥斯卡影后俱乐部成员,布莱德利·库珀的事业也炙手可热,他俩大概是合作太愉快以致上瘾,《乌云背后的幸福线》之后,搞了这部《赛琳娜》,接着又来了一发《美国骗局》。
导演苏珊娜·比尔,斩获过奥斯卡小金人,她的《更好的世界》是第8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女性导演、女性巨星、女性题材,如果说女人更懂女人,《赛琳娜》一定不赖。
而结局,总是会出乎意料。
《赛琳娜》空有一手好牌,却打得仓乱潦草。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女人的悲剧故事。
赛琳娜有个悲惨的童年,嫁给乔治后,和丈夫一起经营木材生意,而在意外流产后,她越来越没有安全感,计划谋杀乔治的私生子,从此,她加速走向毁灭之路,最终主动重蹈了童年时的家人惨剧。
这是一个冷寒彻骨的悲剧,不幸的是,影片的水准也是个悲剧。
故事本身所蕴含的悲剧力量,被仓促的叙事与紊乱的镜头,撕成了一堆碎片,轻乎乎地漂浮在美国的大萧条年代,飘荡在北卡罗莱纳州的丛林上空。
即便不如人意,从成片也可以看出,故事的胚子其实很不错。
而这个故事的情节密度很高,赛琳娜和乔治的爱情与婚姻,她在充斥着男性的林地世界如何建立威信,与乔治的手下布坎南、加洛韦的矛盾或暧昧关系,对曾与乔治有染的女人的强烈嫉恨,如果没有恰当的叙事结构,没有足够长的篇幅,又要完整呈现,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还是一部年代戏,交代时代背景需要花费一点笔墨。
导演没有进行取舍,流水账般地讲述了整个故事。
高密度情节,低密度细节,有骨架,无血肉,叙述像是赶场,所以仓促感十足。
苏珊娜·比尔的《更好的世界》、《婚礼之后》,包括首部英语片《遗失在火中的记忆》,都是以高密度细节,讲述情节相对简单的故事,她的细腻情感,以及敏锐洞见,因而会得到成功表达。
作为一名丹麦导演,苏珊娜·比尔喜欢的手持摄影,秉承了丹麦电影团体“Dogma95”的遗风。
这种嗜好,在《赛琳娜》有所收敛,而她对捕捉演员细微表情,对特写的偏爱,依然得到了保留。
只是,她的折中做法,没有收到良好效果,对詹妮弗·劳伦斯的特写,常常显得莫名其妙。
这固然有剪辑的原因,但更多是风格失调所致,苏珊娜没有为故事找到恰切的风格,没有协调好形式与风格。
手持和特写所追求的真实感、朴素感,于日常、现实题材电影,常很奏效,在这部年代戏中,很多时候变成了耀眼的不适感。
《赛琳娜》里的每个人物,都不够让人喜欢,甚至让人讨厌。
赛琳娜妒忌,乔治自大,加洛韦古怪,布坎南不忠,这和导演之前的作品明显不同,她的主人公,通常不完美,但很讨观众喜欢。
从仓促的叙述来看,导演似乎也讨厌每一个角色,在每个角色旁都不想驻留;不恰当的镜头,也加剧了这种感觉。
性格、社会、命运,是造就悲剧的常见因素。
虽是年代戏,但本片时代因素较弱,性格和命运是主因。
乔治起初是个霸道总裁,也是资产阶层里的怪咖,不爱安逸都市只爱丛林。
赛琳娜反转为话事人之一后,乔治之前的体系便开始摇摇晃晃。
像疾病一样,悲剧也会传染。
过去的悲剧,是赛琳娜身上的地雷,有一个导火索,便会像恶性肿瘤一样扩散。
她将自身和自身的一切,都化为了灾难,她的命运是被诅咒的,毁灭是唯一的结局。
悲剧的美感和震撼,来自它的不可避免,但导演没有拍出悲剧的必然性,赛琳娜的故事更像是一连串意外和巧合的线性排列,捉摸不定的情绪占据了主导作用。
若本来便是如此,这个故事就毫无价值,没有讲述的必要。
如同《包法利夫人》之于福楼拜,福楼拜展示的是悲剧的必然过程,导演苏珊娜在赛琳娜身上应该做的,是揭示其悲剧的必然成因。
除了人物集体散发的令人生厌的气质,这部电影更多的是令人无感。
而令人无感的作品,是最糟糕的悲剧。
这部电影先于2013年的《美国骗局》摄制,被雪藏至今,才在各地区的院线或视频网站公映、上线。
为什么被雪藏,原因如今再清楚不过了。
这也是它公映的最大意义。
■《大众电影》
远至四支羽毛the four festhers,近至赛琳娜serena,都被号称急功近利于奥斯卡,口碑不佳,但是越来越觉得美国电影看不下去,下载后在硬盘里躺了好久的不急功近利的电影,好多,但是偏偏对这两部号称急功近利的电影百看不厌,为什么?
在这个浮躁愚蠢的世界里,我觉得自己还算能看的下去纯粹学术著作的人,是那么不急功近利的人,却偏偏对所谓急功近利的电影才感兴趣,是我错了还是他们错了?
是他们绑架了时代和大众的脑子,颠倒是非,混淆黑白,那些装叉的奥斯卡电影太多了,需要强调,我的评论就是针对那些装叉的奥斯卡们说的,这些人主要不是中国评论者,而是所谓国际主流。
我也借用一句西谚,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不要以为自己可以同时代表上帝和凯撒,因为最终我们都会湮灭,少做点缺德事吧!
安静的看完了整部电影,结构严谨,节奏适度,对白精彩,逻辑缜密,选角般配,表演出彩,实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伦理佳片。
给出的建议是,如果你不是一位心思细腻,关注细节,有一定情感经历的同志,同时没有条件在黑暗安静的环境中不被打扰的品味电影,还是不要看了,否则只会是差评。
全剧没有一个片段是多余的,没有一句对白是多余的,没有复杂的叙事手法,就是按时间顺序娓娓道来,每一个表情,每一句对白都有前后关系。
适合的人看适合的片子,假设观影对象,就是不希望那些不靠谱的评论,毁了一部好片。
赛琳娜来自于一个更大的伐木场主家庭 ,她对如何管理经营耳闻目染,她又是家中老大,自尊心强,她曾任凭亲人于火海独自求生,事后却苦苦搜寻懊悔一生,所以重视与唯一爱人的信任与忠诚,并在情感上高度依赖,终究毁了自己。
导演的视角更多是通过一句对白,一个特写就提炼并关联了许多内容,所以有一定情感经历的观众会感悟更多。
赛琳娜的孩子死后,人和剧情急转直下!
詹妮弗·劳伦斯 的演技也是提升不少。
劳伦斯最早的表演经历始于教堂,这位狮子女从小就显现出大胆与富有主见的强硬性格。
14岁那年,她决定投身表演事业,并说服父母带她去机会众多的纽约一试,尽管此前没有任何正规的表演训练和正式的表演经历,她仍然在试演时惊艳了考官,以一个不错的价格进入了经纪公司。
但她的演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她的表现也起伏不定。
Serena这部戏的故事梗概实在抓人眼球,以美国大萧条时期的东部林场做大背景,一个桀骜不驯身世神秘的女人挑大梁,一部女性征服男性世界的旷世史诗篇章,再加上女主痛失爱子追杀丈夫情人孩子的血泪纠葛……Jennifer Laurence霸气侧漏的预告片给了我不能不看此片的决心,却换来了一片失望。
故事,是有的,演员的用功也是看得见的,只是结果却拼拼凑凑,有些前言不搭后语,多了许多不明所以的镜头少了许多讲故事深入人物的诚意。
电影虽然以女主人公的名字命名,也竭力将她塑造成一个能够扭转丈夫事业野心勃勃强势坚决的“女强人”,但是电影却没有将一个有决断有执行力的女人赋予真实的生命力。
导演想要表现Serena了解林场的运营,却用Serena在林场举起一把斧子表现自己会砍树实在是很拙略的赢得人心的场景;之后Serena陪同丈夫几次开会在极其激烈的争论中不曾说过一句话发表过一句意见,回到家也不曾给过丈夫相关的生意场上的帮助,更多的着墨反而像是清宫戏里的“红颜祸水”,挑拨丈夫和合伙人的关系,用“为了我们”不断影响丈夫的判断力。
即便Jennifer Lawrence非常用心的想将这个角色塑造得大气霸气敢爱敢恨,但是最终影片对女主的下笔却偏离了初衷,反而让这个角色变得吃力不讨好,让一个本是复杂迷人的人物变得困惑单薄。
若你真要人痛苦,便把最美的毁给你看。
Serena与丈夫的相爱和结合到最终的破裂粉碎无疑是故事的主线,但是他们之间的爱却不动人。
从头至尾Serena与George之间的精彩是床笫之欢,Serena于George在经营上的帮助无说服力,对未来的规划止步于George望梅止渴一般的巴西。
即便导演想用好几个激情片段作为感情的线索,那么赛马场之后那一段来的猝不及防,而Serena失去孩子醉酒在社交场所后的一段就简直莫名其妙。
如此的一段感情,到最后竟不能让人扼腕叹息,实在不能不说是败笔。
情节的无连续性也是硬伤。
从Serena宣布怀上George的骨肉到婴儿床到来之间,观众简直都可以忘了Serena怀孕这件事,对Serena失去孩子的失望更是没有铺垫。
Serena与先知之间若隐若现的友谊显得没有头绪,说Serena救了先知也有些言过其实,而之后先知为了Serena杀人卖命就更加有些说不过去。
总之,Serena想要融合非常多的元素,比如西部,女性主义,魔幻现实,可惜放着两个顶好的演员却无处使力,实在可惜。
每个强者都是精神病,一点都不错,没有经历过一番痛苦的折磨,难有那份对成功的执着与渴望,而往往强者的背后又有强硬的偏执与癫狂,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被鞭策的往往是病态的占有与偏执的接受。
电影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强者的游戏,在这个游戏里,处处显露的并不是幸福与安康,而是在看似幸福与安康的表象下埋藏着的波涛汹涌的阴暗与惧怕,不管是不是挤身于上流社会阶级,其所能得到的享受与境遇也会伴随着相应的折磨为与痛苦。
其实这是一部难懂的片子,一副风格狂野的色彩却处处流露出上流社会的浮夸,精明强干的背后却背负着诸多危险与恐惧的因子,电影缓慢的节奏配合压抑的氛围,从心理上就磨裂出一种不安分的心态,尤其是经过一系列复杂且细微的变化以后,那种呼之欲出的紧张感一点一点的就凝聚起来,其实电影最能突出影片主题的就是抓住了故事对于戏剧爆发点的营造,在每一个让人感到惊心动魄的事件当中,其本质是极为普通不过的,可是就是因为这种争风吃醋勾心斗角的小事件所牵引出来的报复心理,其带动的对未来难以预知的危险,造就出来了一种让人紧张的恐怖气氛。
无论怎么说,电影里面的每个人仿佛都是一个个精神病与偏执狂,他们所能够展现出来的不但是暴露出来的贪婪与贪欲,更表达出一种不计后果充满宗教狂热般的心理,在一种经济社会的主导下,人人为了自己而忘记了什么是正义与道德。
电影在剧情方面表现的极为深刻,细致微妙的进行选择性的表达铺垫出了故事发展的必然性,在每个环节当中,隐藏的伏笔都深深地埋在了剧情里,让一切情节的发生都能有理有据的从电影中找到根源,不得不说,编剧对于生活的理解完全凸显在了对电影剧情的表达中,它深刻敏锐的发掘与感知到了生活当中那种人们存在在内心深处的阴暗心理,以人性为主导,深刻的解剖与演变整个内心变化的心理过程,让猜忌与怀疑引发出人们的那种不安全感,从而为制造更惊悚的人性发挥提供了充分的展现机会。
人们都害怕改变,这是真实的,人们都希望生活在一种较为熟悉的环境当中继续自己的生活,而电影就是打破了这样一种场景,以一种破坏性的方式完全打破了曾经的生活方式,看似积极美好的未来铺设在眼前却带来了新旧势力的对抗,在整个对抗过程中就难免出现一些隐藏在阴暗深处见不得光的事情暴露出来,就在这样一种相对真实的环境下带给我们相对真实的感受,以至于我们在看这部电影的同时能够启发我们加深对现实情况的理解,这也是电影在心理上令人感到不舒服的一点。
电影讲述了两部分的故事,第一部分是展现夫妻俩人众志成城的想要扩展自己的事业版图却迎来诸多的阻挠与破坏,而第二部分却主要展现了女人那具有阴暗一面的扭曲心理,在幸与不幸之间挣扎徘徊的同时,释放出了原来埋在内心深处那近乎癫狂与偏执的阴暗面。
我们看这一部电影,很能理解故事前半段所发生的一切故事,而相对于后半部分的故事,我们在看到人性扭曲的同时,也对深深在困境里的男女主角感到同情,对于亲情纠葛的抉择以及在感情中的绝望,都让这个原本可以幸福的家庭变得充满恐惧与不幸。
作为电影中的男女主角,布莱德利.库珀与大表姐詹尼弗.劳伦斯的表演都相当惊艳,作为奥斯卡影后的大表姐更是深刻的演绎出来了一个独立顽强的性格女性,也深刻的诠释出了女主角作为一个女强人存在的那种积极态度与能力本事,我们从电影里看到的女性魄力有时要比男人强的多,这更凸显出来了女人不比男人差的女权主义色彩,可是作为奥斯卡影后,她的演技相对于青春电影里面的青年演员来说算的上完美,而一旦放到了众星云集电影里,往往能够让人记住的不是她的演技,而是她性感美丽的面容。
对于布莱德利.库珀来说,这样的一个角色相对的要简单一些,他甚至不需要付出太多的精力就能够完全掌握电影角色的性格与特色,也就让我们看到他在电影里的表演相对的较为轻松,不过看过《美国骗局》以后,不免发现电影里面的情节有着十分的相类似,不知道是不是剧情需要还是就是这样的内容,但有一种让人蹿戏的感觉,幸好两者的题材完全不一样,也就不必担心因为情节内容而影响到影片的质量。
电影注定是一个悲剧,自从詹尼弗.劳伦斯在剧中说出自己的身世以后,故事就开始走向一个悲剧的结局,作为一个女人能够成为强者的人为数不多,能够选择去走向一个强者之路背后必定遭受过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而这些磨难就是象征着在不幸福的环境摧残之下所激发出来的潜力,但这些潜力的背后是一颗早已千疮百孔脆弱不堪的心灵,一旦引发出这段灰暗过往的心理,她从此的世界就会永远的阴暗不堪,这就是埋藏悲剧的祸根。
导演苏珊娜·比尔这部描绘女性的作品,虽然在刻画人物丰富的内涵上有所缺陷,但剧情上的表现不会暗淡、在许多的局部处理上我倒觉得眼前一亮,看到评分这么低为这部电影抱不平。
电影的色彩基调趋向淡黄朦胧,就象捕捉内心深处的一种独白,与场景人物情绪相互调和着。
喜欢刚开始的烟山雾林的镜头,日落深处的昏黄或黎明云海画外音的独白,电影达到的一种景况。
布拉德利·库伯与詹妮芙·劳伦斯的默契合作、在他们身上电影人物具备了一种贵族气质、居于深山林地间不同于其它人物,然而也正是这种高高在上的身份让人性充满了矛盾,以至于爱得深走向生命的毁灭悲剧。
乔治人物刻划比赛琳娜要精彩,感情上的纠缠与及为私生子做出救援的行动,人性复杂的性格矛盾爱也是一种选择,至少他比赛琳娜有人道和勇敢担当。
乔治和美洲豹的同归于尽是影片最值得讨论的地方,当爱在身上燃烧对往日造成罪过的忏悔,生命用死来回归证明是心灵的一种自我救赎,我想乔治应该无悔于这样的悲壮,给电影留下思考的空间。
乔治的离去赛琳娜用火来终结生命,爱之深以外也是对往事在心中恐惧的终结,劳伦斯在人物表演上的疯狂与执着也可圈可点,只可借赛琳娜的戏份应该更多一些,这是电影欠缺的地方。
故事与人物之间的协调和连接有的地方也显轻重不调和,细节与内心戏再剪接细腻一些会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
银幕的争鸣与共识是一直会存在的,观点的不同会让我们了解更多的世界,电影就是这样的一个窗口。
我们对悲剧的同情心胜过喜剧讨得的欢心,莎土比亚的四大悲剧就是证明。
故事三颗星,剩下一颗星给画面,很美。
这部片子不同之处在于谁都没有错,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惦记自己的儿子,一个当妈妈的渴望正身,一个名正言顺的妻子以浓烈的方式捍卫自己的爱。谁都没错。主演俩人依然很棒,一秒都不出戏。女儿长得实在太丑,还整天瞪着眼示威示你大姨妈啊示,要换我也恨不得杀之。。
我觉得不错啊!豆瓣又走高端路线了?两个人演技都很不错,大表姐一颦一笑一哭都挺有影后的范儿了
女主是命里注定天煞孤星啊……
只要观看半小时以上还无法让我有看下去的欲望的片子,果断弃之!
更好的世界比尔女大导面对如此史诗片的时候不知是被剥夺了剪辑权还是丧失了对这个片子的控制了,所有人物都跳跃,所有本应精彩的地方都唐突!
Rad
这片子里有故事吗?确定不是风景片?作死女主,怀孕了还骑马,流产之后就要去搞死丈夫的私生子,不就是有病嘛。男主也纯粹是毛病,两个人放在一起,再配上这个时代背景,就是一个作字。快进着看完,也没感觉落下什么故事情节,你说这节奏是有多慢?当然咯,女主演得不错,情感很投入,露出很好看
评分这么低?为什么?为什么?
不喜欢结局
这又是一部被片名耽误的佳片。
倾尽所有才让人变得癫狂
怪不得片子被雪藏了好久
我记得还不错的,jennifer lawrence真的适合这种大女主角色,可以反杀bradley Cooper
电影的宣传语“Some love can never let you go”真是完美总结了电影。电影的质量是比较典型的独立电影水平吧,分数低应该是大家不适应这种节奏。大表姐演技说彪就彪,只不过这部里头飙演技的地方简直太明显,好像生怕观众不知道此处飙演技似的。P.S. 库珀和大表姐的床戏好多。。。
像美洲豹般稀有的女人能吃了你。
原来讲得是“天煞孤星”。。。
詹妞又换发纯爷们本色了,简直笑cry。故事很顺畅,表达也清晰,节奏按部就班,整体没大毛病,但也有些平庸。其实劳伦斯演得很好,但还是不适合这类角色,显得人物感情无法成立。而库伯就太适合这样的角色了,多情迷人,最终还是输在情字上面。
Successfully tortured my heart under the splendid background of 1920s.
剧情硬伤太多,看得莫名其妙。男主的眼睛好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