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通常都有一个可怕的爸爸,一个带来伤害的家庭。
文青也通常还有一个好哥们,还有一个让他烦闷的环境。
几乎必然,出于幻想,想要逃离现实,去往幻想之地。
逃离意味着与旧客体的切断关系,这就涉及到代价——电影中给予代价的方式替旧的客体去抢劫钱财。
抢了三次,可谓是一种旧生活方式的强迫重复,在重复中,主角终于杀死了旧的客体,那个老大,也告别了自己的兄弟,告别了旧日的情人,奔向他的幻想之地。
抢劫在心理上是缺爱的意识表达,事实上也是,主角和那个群体都缺爱,于是转化为对社会的抢劫。
这个过程中,一部分人想走出这种创伤,另一种想重复这种创伤。
想走出的是文青劫匪,于是就上演了这一出文青劫匪的逃离史。
可是,逃离谈何容易,或许可以逃离现实中的客体,但是无法逃离心中的客体。
那么,救赎之路在哪里呢?
电影给出的是爱。
可是,爱真的可以救赎吗?
一直再等Ben的这部戏,各种原因。
等来了,迫不及待的看完;有一点小小的“失望”,在拍摄上如果能加一点手摇式摄影机就更好了,虽然现在这一类设备被用“滥”了,但是在紧张的时刻,除了音乐之外,视觉上同样需要一点冲击。
故事本身构思的还算精巧:打劫四人组,专抢银行;片中的第一次打劫,留下了女经理作人质,没成想小头目和女经理相见甚欢,想退出打劫小分队;但是被软硬兼施的留下,直至片中的第三次大劫,几乎全军覆没。
最后当然是该报仇的报仇,只是男女主人公们天各一方,各自惆怅。
片中的三次打劫,过程安排得都很巧妙。
第一次,骷髅头面具;第二次,修女面具;第三次,警察。
第一次无疑时机最好,除了最后顺带捎上女经理之外,没有警察追捕、没有露馅;第二次,出来时遇到了警察追击,还好几近周折甩开;第三次,惨烈的孤独一人。
可以理解,小Ben在自导自编自演的电影中,还是想有点自己的东西放进去。
从小生活的环境,父亲和母亲的遭遇,以及同伴,如果生命中没有出现“那个人”,或许这一生就这样度过了。
只是,随着那个人的出现,自己的生活也随之改变。
一旦接触到不一样的世界,人总是有一种向外看、向外跳的愿望,总觉得是时候做一些改变了;只是当他去尝试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束缚有多大。
所有的一切需要一个时机,需要一个很好的转折点,在这个点上,一切转折。
只是很不幸,他失去的同样惨重,而这一切或许是一种补偿。
表面上看,这是一连串的银行抢劫案;透过片子我们看到的,其实是一个心里挣扎的过程,一个渴望改变的人,以及他自己奋斗的故事。
我说本·阿弗莱克,你会想起神马?
呃,表告诉我马特·戴蒙……好吧,小本确实很难摘下票房毒药或者花瓶甚至“马特·达蒙背后的男人”之类的帽子,但偶尔他也能让人刮目片刻,尤其是以导演而不是演员的身份——我说的是《The Town》。
想看轰轰烈烈的黑帮片,《The town》未免过于儿女情长,纯论打劫,这几个劫匪又并不具备多少技术含量。
好在小本的节奏把握还算张弛有度,倒也不让人感觉拖沓。
男主对女主的一见倾心多少有些莫名其妙。
但或许对Doug来说,所谓爱情,无非一处从所深陷的污浊现实中浮出水面感受片刻清新气息的通道,一个逃脱这令他又爱又恨的查尔斯顿的借口,一次告别旧日无可选择的单行道式生活的契机。
正如Coughlin说的那样——You can't just walk away like that,这座城中的每个人都已被城所吞噬,盘根错节,彼此缠绕,谁也无法将一个成型的自己轻易从生育其的土壤上连根拔起。
而Claire的出现,恰巧让Doug的桔乡之梦重新燃起,让对未来的期待盖过了扯断过去的痛苦,给了他重新选择的勇气。
故事的终局并未悲情也非大团圆。
小本没死,逃去了另一片天地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但我不免疑惑于Claire若没有给那个关于晴天的暗示,Doug是否真的会出现在她的后门,迎着警察的枪口轰轰烈烈地死去——他所拥有的一切,朋友,亲人,罪恶,仇恨,包括这个离不开的镇子,都已经或将要彻底斩断与他之间的联系,甚至连曾让其决心抛弃这一切的爱情也被证明只是荒谬的幻觉,一个一无所有的人还有什么可失去?
然而最后关头,Claire再一次充当了他的“爱斯基摩人”,还给了他生的希望。
有影评说小本此时回答的那句“I' ll be on my way then”其实不是“我马上去你家”,而是“我这就走了”,暗示他即将奔赴自己心心念念的旅程,那么我想或许他之前以为被背叛时说的那句“I' ll see u then”和在释怀后说的“Goodbye,Claire”,两种告别恰好透露了他不同的心境——不说告别意味的求死,或者告别代表的求生。
结尾时小本独白的那个句子——“But I know I will see u again, this side or the other”,Doug的父亲曾在狱中对他说过一遍,那时候这一句蕴含的更多是绝望的意味——或者在监狱里,或者在监狱外,我们的命运终将走上同样的轨道,没有人能逃开这片罪恶之土。
然而在Doug远走高飞后,这个句子却代表了他的另外一番心境——我终会完成赎罪,获得新生,并与你相见,或者在人世,或者在天堂。
PS.片中颇为打动我的是几处细节的处理,比如Coughlin在被警察层层包围的时刻,从地上捡起半杯被人丢弃的可乐大大的吸了一口,露出满足的表情,然后站起来迎向枪林弹雨,这真是神来之笔。
我想装B地把它称作是对污浊肮脏的生活最深情的吻别——你宁愿选择死亡而不是已没什么可留恋的生命,但你又仍会本能地去留恋它的最后一点颜色气味,即使只是半杯可乐。
这好过一万句催人泪下或豪言壮语。
《城中大盗》,Ben Affleck导演并主演的文艺性犯罪动作片。
主角和几个义气好友是波士顿近郊查尔斯城长大的孩子,几个人明面上的工作是工程公司的工人,但实际以打劫运钞车和银行为生,实在是嚣张得可以。
但是本片的前半段,只有一次打劫银行和一次打劫运钞车的动作桥段。
其他时间,主角和之前的打劫过的银行的一个女经理居然谈起了恋爱,总体节奏过于舒缓。
直到最后的半小时,他们打劫波士顿棒球队的现金库,才显得有些紧张和悲壮。
所以算是一部文艺性的犯罪片,总体看得不能算很爽快。
伦敦大动乱。
然后,我就想起了这部片子。
记得以前某期《城市画报》,做了一期八零后特辑,请了几十个八零后代表每人做了一页采访。
其中有个大饼脸北京文艺工作者,说:人就是分三六九等,关键是能力。
皇城底下的子民说话真是不同凡响。
问题是,面对这些起跑线已经偷前上千米的孩子,穷孩子的选择其实很少。
他们可以像Coughlin一样,用暴力解决一切问题。
或者,像Dough一样,挣扎,然后放弃。
幸运地,如果真的人生如戏,或者会出现一个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美丽少女,拯救他的人生。
我想,这部电影的最大意义就是:人,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战胜环境?
现实并不如意。
但态度我们可以自选。
Krista绝望地幻想Dough会拯救她;Coughlin一厢情愿地以为义气等于大家一起堕落。
随波逐流总是更容易。
认清现实的勇气,不是人人都有。
更何况,那些围城外的人,在听见Dough被踢出大学时,只会讪笑一番。
就像上面那个睿智的北京文艺工作者,“人就是分三六九等”。
所以,大家才会在结局看到FBI高级主管被Dough亲切问候时,心中痛快。
是的。
Go fxxx yourself。
演而不行则导,对于本·阿弗莱克来说仿佛成了命定的选择。
谁让这厮长了一张帅气英俊的脸庞,不作演员曝光在镁光下过于可惜了,却屡屡因之前的花瓶男角色饱受金酸梅的肯定,从而发奋图强干起了导演的活。
处女作《失踪的宝贝》初见这家伙有极佳的导演天赋,而今的《城中大盗》再次证明了这位帅哥的确有成为导演的资格,而其又主演了自己的新作,足以见得其野心不小,不仅仅要证明自己有丰富的内涵,同时也确实是一个有演技的演员。
实事求是地说,本在新作中导演的能力又提升了,得人嘉奖不为过,其演技也有很大提升,似乎是,曾经的花瓶男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优秀的导演,加上一个从小在波士顿长大的普通男人(足见其演技的提高)。
花瓶男,终于在两部影片后,证明了自己绝对不是绣花枕头一包草,让影迷惊喜的是,本不仅证明了自己的导演天赋,更证明了自己的演技,本不需要超级大英雄那样的花瓶角色,他更需要的就是这样一个他所熟悉了解的平凡普通人。
最后定格在脑海里的是那片落日的余晖,影片里那些似乎正常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成了映射;所以最后题目就叫< Sunny Days >才最完美吧.Claire : You should come. I really need to see you. If you come, it's just like, you know, one of my sunny days.Doug一直失望而紧皱的眉头瞬时舒展开,脸上的笑容在透过窗的阳光下像水波一圈一圈荡漾。
这已经足够了,我感谢上帝;结局是悲伤的,但有这些,也足够了。
请原谅我把一切电影都当浪漫主义爱情片来看。
有的影评人说《The Town》论惊险不如各种美国片,论浪漫不如各种韩国片,是一部失败的作品;我的眼里这部电影聚集了美国几个最引人注目的演员,我最爱的Rebecca Hall,大才子Ben Affleck,刚因
电影这种东西出现在19世纪末,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各种故事我们也看得多了。
《The Town》也没什么出奇的要命的地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浪子回头金不换,冲冠一怒为红颜。
Doug的专业是抢银行系的(当然了必须是帅哥),其实人不坏,但是因为为了不让老爸在监狱里被人欺负不得不从事非法犯罪活动破坏伟大的资本主义事业;其哥们James则是亡命之徒以杀人放火为乐。
结果Doug在抢了某银行之后,意外地和这家银行年轻漂亮的美女职员Claire相爱,决定金盆洗手,然而最后却是命运所决定的毫无悬念的永远的分开。
不好意思这种剧情也会被我给浪漫主义化;为什么在我眼睛里这就是一部赤裸裸的爱情片呢—可能在我的blind的眼睛里一切都是为那么一丁点爱情服务的=.=!不知道为什么,特别喜欢Rebecca Hall;邻家女孩的模样,大方又得体;演技精湛,刚刚28岁的她可以老练,稚嫩,冷静,疯狂。
在这部电影里她扮演的Claire我只能给80分;不过我有信心这个女孩一定可以在5年之内拿奥斯卡。
Claire被歹徒劫持后抛下车,被命令蒙着眼睛往前走一直感觉到有水在脚下为止。
她说她仿佛感觉每个下一步都是悬崖;那种死亡的恐惧一直haunt着她的每一天;最后感觉到水的时候,像重新获得生命一样。
而这一切痛苦,都是Doug给她的;Doug无法把这些带走,也无法离开Claire,他愿意为她放弃一切,愿意和她远走高飞。
多么简单的一件事;可是除了电影又有谁真的找到了愿意为自己放弃一切,带自己远走高飞的那个人?
那些枕边有人酣睡的人们,会有自信觉得旁边的他可以为你这么做么。
所以我就这么简简单单的感动了。
俗套到近乎愚蠢的情节,就算出现一千遍,我也会被愚蠢的感动一千遍。
Claire最后得知Doug就是把自己put through hell的那个人之后,再次近乎崩溃;在那个晴朗的午后,Claire在身边围满FBI的电话里对Doug说,你来吧,我现在一个人在家。
我可以感受Doug在监视着这一切的背后心痛的声音;当最后Claire说你如我的Sunny Days之后,Doug释放的笑容让我觉得世界可以融化;也许这个世界真的还有东西,还有爱情这种东西可以相信的吧?
至少电影里,我还可以愚蠢的相信着。
Claire说过,My brother died on a sunny day like this; So every sunny day I feel like somebody is dying.跳过那些动人心魄的抢劫画面和枪林弹雨,一直跳到影片的最后:Claire像从前那样在花圃里种花,看到Doug的诀别信;Doug已经在海角天涯;唯一可以共同的,就是那落日的余晖,和他们可以想象的对方的脸庞。
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永恒吧?
也许经历这一切的每个瞬间,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无数个永恒了吧。
回想起Claire说的那句话:If you come, it's just like, you know, one of my sunny days.终于哭了。
《城中大盗》是由本·阿弗莱克执导,本·阿弗莱克、丽贝卡·豪尔、乔·哈姆、杰瑞米·雷纳等联合主演的剧情电影。
电影于2010年9月17日在美国上映。
这是一部动感十足且又极具文艺气息的高能警匪片,影片导演兼主演的本·阿弗莱克才华横溢,曾与好友马特·达蒙获得过奥斯卡最佳编剧奖,加上外形优势,主演过多部影片,好莱坞的一线男星。
演而优则导的他曾凭借《逃离德黑兰》获得了第8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这部拍摄于2010年的《城中大盗》也是当年最佳影片之一,并提名了奥斯卡等多个奖项。
本·阿弗莱克是个内心浪漫外表木讷的演员,有点文艺范儿却又比较关注人性。
他的作品也和他本人的气质非常接近,就连这部从投资到剧本都非常标准的警匪片,都让他整出了文艺范儿。
美国东部,位于波士顿近郊的查尔斯城,俨然一个被法制遗忘的“失乐园”,城中爱尔兰裔的工薪阶层占有很大比例,区域贫困的生活条件和令人无法喘息的压力让人们铤而走险,银行抢劫案时有发生,一切都变得癫狂无望。
片名The Town 指的就是查尔斯城。
影片开场戏就是一场有组织的银行抢劫,四个劫匪专业高效,对银行内部流程和警方的响应方式了如指掌,而且不留一点证据,走的时候带上了银行职员克莱尔作为人质,在顺利逃脱后又放了她,并没有伤害她。
抢劫用的面具很拉轰。
丽贝·卡豪尔饰演被劫为人质又被放掉的银行职员克莱尔就是她就是她就是她,女一号克莱尔。
这个四人小组的头目是麦克雷(本·阿弗莱克),他机智冷静,所有行动的安排和计划都是他来负责,是团队的核心人物。
杰瑞米·雷纳饰演好勇斗狠但是义气十足的考夫林,他的亲妹妹克里斯塔(布莱克·莱弗利)也是麦克雷的发小,同时也是他的红颜知己。
还有擅长偷车和精通计算机的两人,四个人组成的最佳打劫小队在查尔斯城作案多起,从未失手。
犯罪高手麦克雷,冷静机智,是小组的大脑。
凶悍又义气的考夫林,麦克雷的发小兼生死兄弟。
考夫林的妹妹克里斯塔,麦克雷的红颜知己。
抢劫四人组平时看起来就是几个普通的波士顿街头青年。
虽然从未失手,但频繁的作案还是让FBI专案组盯上了他们几个,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麦克雷隐瞒自己的身份主动去接近上一起劫案唯一的证人克莱尔,想了解她到底会不会和警方合作指证他们,但在接触中,两个人却坠入了爱河。
乔·哈姆饰演的联邦探员盯上了四人组。
本来想搞搞调查的麦克雷,却和克莱尔陷入了爱河。
面对警方的步步紧逼,麦克雷不慌不忙,从容应对,居然又策划了一次劫案,这次打劫穿着的修女服也引领了打劫界的新风潮,虽然抢劫过程惊险,但是他们最后还是有惊无险的又一次全身而退。
穿修女服打劫,很有创意了,绝对年度最佳创意。
这一次的险象环生让麦克雷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决定退出江湖,打算和克莱尔远走高飞。
他先告诉了考夫林自己的决定,考夫林当然不会同意,两人大吵一架,不欢而散。
他又去监狱里见了还在服刑的老爹,告诉他自己打算退隐,又找到正打算给他安排另一项工作的黑帮人员说出了自己的决定,不过黑帮人员以他老爹和克莱尔的性命相威胁,逼他接了这单工作:打劫波士顿棒球队的现金室。
考夫林知道麦克雷的决定很生气,觉得他要抛弃他们几人。
麦克雷的老爹也是个狠角色,克里斯·库珀的这一场戏,却让人印象极其深刻。
黑帮用克莱尔和他父亲来威胁麦克雷。
这时,FBI也步步紧逼,由于麦克雷的谨慎,他们没有任何证据,他们找到了克莱尔,告诉她麦克雷的真实身份,希望她可以帮助警方抓捕麦克雷。
他们还找到了麦克雷的红颜知己克里斯塔,告诉她他要和别的女人远走高飞,还用剥夺她对孩子的监护权威胁她......警方找到克莱尔告诉她麦克雷其实就是城中大盗。
克里斯塔知道麦克雷要和别的女人远走高飞了。
终于,这次打劫的那天到了,麦克雷和考夫林他们能够全身而退么?
克莱尔和克里斯塔会不会出卖他们?
麦克雷到底会和谁在一起?
警方的穷追不舍和黑帮老大的性命威胁又该如何处理?
通过精心铺排,层层推进的各条支线,终于在这一天,汇集到了一起,迎来了爆发!
警方穷追不舍。
警察扮相的劫匪,帅死了!
小本是奥斯卡最佳编剧出身,对剧本能很好的把控,剧情环环相扣,各条支线有条不紊的各有交错又层层递进,并在最后一天形成总爆发,通过对白、镜头、配乐,每一条支线里的大量细节都被处理的很到位,再配上几场颇为精彩的抢劫戏,点滴的累积,最终带来的全程高能和极佳的戏剧张力,观众会不由自主的被带入到麦克雷的世界里,跟着他一起在错综复杂的各种突发状况中能出色的应对颇为过瘾。
既然躲不过,那就来吧!
影片刻意模糊的善恶的界限,街头混混们可以不讲分寸,也可以盗亦有道,而警方也有许多手段,这才是真实的世界,没有黑白分明。
本的导演功力在演员表演方面也大放异彩,本片可以说是没有一个小角色,不管男女主演,还是只有一场戏的麦克雷老爹(克里斯·库珀),或是戏份不多的布莱克·莱弗利,都让人印象深刻,牢牢的抓住了人物真实的感觉。
出演FBI探员的乔·哈姆也奉献了极佳的表现。
当然,本片最好的表演还是不得不提的杰瑞米·雷纳,他把一个好勇斗狠又义气满满的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人物设定颇有“英雄本色”里小马哥的感觉,这个角色也让他拿到了当年奥斯卡最佳男配的提名。
可以说,本片是一部难得的集体出彩的作品。
所以,强力推荐!
杰瑞米·雷纳当之无愧本片最佳。
难得一见的演技集体大爆发,导演小本功不可没。
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的心情很堵,堵死了。
我简直觉得这个世界上能有什么东西可以把它挖开,清洁一下。
可是可是。
直到那天晚上我跟我的毅仔讲完电话,我依然那么堵。
我觉得我都要得抑郁症死掉了。
看到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怀疑了一下,这是公民之敌吗。
整个故事太像了。
只是这部电影更粗糙,平铺直叙,没有升华。
我可以很顺当地猜出整个故事来。
本阿弗莱克确实太帅,实在不像一个匪。
没有匪的霸气,也没有匪的凶相,一点也无。
只是他被安排在那样的角色上。
几场抢劫下来,一点技术含量也无。
里面的FBI跟这群劫匪一样,不动大脑。
等到抢劫结束,才开始下手。
不高明的匪徒跟不高明的警察。
好了,我只是想说,心情不好的时候不要看这样的电影,看看动画片好了。
我再不想去偿试心情如此不好的时刻。
一次,两次,会影响我我跟毅仔的感情的。
临死之前,Coughlin大大吸了口别人丢下的可乐, 随后迎面走向身中数弹的结局。
在一路看见Coughlin无法克制的暴力倾向伤害别人时,导演和观众都心照不宣他的宿命。
可一个小小喝可乐的动作还是可以看出,这部电影拍剧情拍场面拍演技,但说到最后,拍的还是人性。
这就是演而优则导的本 阿弗莱克。
以2006年的《好莱坞之地》为标志,他终于摆脱好莱坞体制强大的定势能力,从“类雄性花瓶”的束缚中挣脱出来,朝着“有思想有深度有看点有能力”的全能康庄大道走下去。
《Gone Baby Gone》证明身为导演的阿弗莱克确实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水准。
而《The Town》延续了这种水准。
并且贯彻了本始终将影片基调落在人性的复杂性这一风格。
Doug成长在全美治安环境最差的Charlestown, Boston, 并且有个并不令人意外的问题童年。
因此他坐过牢,犯过事儿,放出来之后跟患难已共的兄弟以抢银行为业。
这票职业抢银行犯分工明确,手法娴熟,非常有职业风范。
而在某次作业中,他们绑票了银行经理Claire 作为人质。
但Doug最终没有伤害她。
事情的发展并不算出人意料。
出于某种奇怪的立场,Doug爱上了Clarie,并且愿意为她开始重新审视内心并未完全泯灭的良知。
他想改头换面重新做人,但现实让他除了重操旧业别无选择。
影片带给观众的第一感觉是刺激火爆的动作场面,追车,爆炸,警匪互相扫射,各种卖座元素一应俱全。
然而,这并不是重点,也不是全部。
当Clarie与Doug在午后晴空坐在露天咖啡座聊天时,阳光穿透过Claire的长发,让人全然忘却这是一部有关抢劫银行的犯罪片。
男人和女人,在日光中,眼角眉梢,欲语还休,在本的诠释下,可以看到爱如何抵消了心中的黑暗和扭曲,看到了良知如何成为心灵的负担,又如何成为挽救人性的稻草。
因此,虽然这是一部关于银行劫匪的剧情片,虽然影片中充满枪林弹雨街头巷战,你却没有感觉到对罪犯的切齿痛恨,对警察的无上热爱。
在影片中,抱着孩子的不良少女也会心碎痛苦,任凭眼泪冲刷着支离破碎的烟熏妆说“为什么每个人都要利用我”;凶残的银行劫匪也会讲手足情谊,为兄弟死,悲壮如烈士;花店的和蔼老头儿也是杀人不眨眼的老魔头;而警察也有边大骂脏话边将疑犯逼得穷途末路的极端一面,或直面持枪恶犯却掉转过头假装没看见的漠然。
正如如多电影已经表达过的那样,片中每个角色各有特性也各有弱点,但他们终究都是血肉饱满的人类,就算前一秒爆了无辜生命的头,下一秒也可以为道义而牺牲,他们身上都背负着善与恶,爱与恨的两面性。
Charlestown三天一大案,两天一小案的恶劣环境在本 阿弗莱克的镜头下经常有由黑夜转为明媚白天的全景长镜,有大片阳光和绿荫,有孩童在街角的注视,有女主角过目难忘的身段和眼神,甚至还有赤脚走过沙滩触碰水面的细致温柔。
而那段颇具“斯德哥尔摩情结”意味的爱情,也显得张力十足,分外美好。
所以当影片结尾迎来一大片金灿灿的夕阳时,身为观众会突然感觉到:为什么明明看了部剧情紧凑人物饱满的犯罪片,心里却满满的浸着悲悯的温暖?
这就是导演本 阿弗莱克,他总是取材于严峻粗砺的社会现实,拍成浸透人性伤感的剧情片。
这就是我们要相信导演本 阿弗莱克总是能拍出好看的电影来的原因。
肥皂剧。其实James是爱着Doug的吧,为他复仇等了九年,从始至终什么都听他的,被驱逐的时候也不甘心。其实拆弹男的演技真的很强,看好奥斯卡男配提名。
Ben Affleck is way better a director than he was &amp; is as an actor.
其实也可以打四星 不过小本你果然还是不要再捣鼓什么表演阿编剧阿 专心去做导演这个很有前途的职业吧 屁股脸+全片面瘫我真不知道说你是演技派还是偶像派
不要以为爱情可以这么无缘无故
算是一部中規中矩的電影,蠻像是勞伯迪尼諾演出的一部關於搶匪的電影-Heat 烈火悍將,那部裡有更多風雲演員。艾爾帕西諾 勞伯迪尼諾 方基墨,所以班艾佛烈克拍這部電影是像前輩致敬嗎?但女主角倒比烈火悍將要來的搶眼些。
BenAffleck太给力了。不同的剧情分岔路口总是能衍生出多个可以思考的结局,剧情跌宕起伏的恰到好处。 Every day is just like another sunny day.
Nothing special, but when Coughlin sipped a last sip of cola dropped on the street, reloaded his life with bullets, standed up against the police with a final shout, fuck you. Still a touching moment I will memorize for a long time: die young but die hardcore
没觉得如简介介绍得什么人性复杂之类的玩意,就当个故事片看了,还不错。一个月前看的,说实话,在豆瓣标记这部电影的时候除了故事大概的模样,已经想不起来这部电影的任何一处让人记忆深刻的亮点了。
打着犯罪题材的幌子,说的却是一个本应该成大器的男主不得不走上歪路却一直想要逃离现状最终在犯罪道路上遇见真爱而下定决心go away,然后真的go away的励志爱情片。话说2010到2012这段时间马脸本真的是突飞猛进啊,偶像脸实力派导演。
....这类片子看多了,从团队设置到故事情节木有一点点新意.....唉~~还有那个自恋的导演兼主演让自己在全片中连皮都没伤过.....
Ben,在心灵捕手之后还有更好的作品么?你和马特的距离拉大了.这个片子太闷了,文戏太长了,拖沓,如果全片都像最后半个小时那样的节奏会好太多了.
还是对“演员Ben Affleck”喜欢不起来。看的150分加长版D9。作为处女作来说,倒是出奇的流畅,只是和女主感情的部分十分莫名其妙。结尾让整部片变得像一篇情书,挺有意思。作为一个不那么好的演员,是不是在选角方面也有障碍呢?所有演员里,只觉得Blake Lively,和男主入狱的老爸还不错。
86/100。感情戏没有港片来得细腻而且过于形式化,但剧本对白表演尤其是摄影却是今年已出片子里面的顶级水准。It reminds me of those sunny days. 杰里米莱纳在这里边太给力了。
劫匪和人质的爱情故事
城中cosplay大盜吧,是小本的行抗片看多了還是老美沒看過好看的行抗警匪片。跟個老徐似的,不讓自己老婆演,專挑些年輕漂亮的眉來眼去。爲了拷這片子哥的硬盤活活壞掉了,小本你賠!
特别无聊!靠着serena赚噱头!拉着进度看完了。。
本来看着像社会反思,后来还是变成阿弗莱克个人展现了,小本还是要学学啊
7.5,总体来说高于近年银行劫匪相关电影的平均水准,可以看出帅哥阿弗莱克的导演水平已有相当功力。缺点在于对警察方面过于弱化,如果换个气场强大的对手角色,会出彩很多。而且除开雷纳,另外两个搭档太龙套,缺少《盗火线》里那种人人有血有肉的质感
对抢银行这类片子本来无甚兴趣,但凭心而论,本阿弗莱克的转型还是不错的,从《珍珠港》里的小白脸英俊帅哥,到剧本,导演,演员包办的全能型选手。进步,我们都看到了!
2个半小时将老套的剧情拉长得仓白无力,演员们除了男配外都不给力,小本真是空有帅气外表.p.s.居然看到广告狂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