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片看得我有点浑浑噩噩。
王志文一贯的儒雅风度,然而如果要表现旧社会的风流,似乎还差得远些。
我只能一边面无表情地看着他在屏幕上把两朵姐妹花迷得神魂颠倒,一边对着他不太合体的粗制西装心中长叹。
导演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一个昏暗而绮靡的背景下的爱情故事?
似乎又想与革命与时代有所关联,可是关联得又好像并不是很明显,于是我的心情被夹在中间十分尴尬。
戴在女人们鬓角上的花朵,是一瓣没有说出口的台词。
只可惜我认不全那些品类,所以这些“潜旁白”也只好被我眼睁睁地忽略过去。
迅哥儿的妆有一种自成体系的渐变。
由最开始,乱蓬蓬的一头短碎发,怯生生的一件校服,到初领风情的眼角眉稍,再到颊上自信甚至张扬的一片绯云,直至最后那绝望的,脏的,堕落的阴影。
她像一只未长成的孔雀,却努力拔下姐姐的羽毛来装点自己的屏尾。
除了她,我也不知道还能说什么了。
槽点太多,不知从而吐起。
大量的旁白支撑起的电影,故作姿态的对白,出戏的剪辑,还有演员。
大小姐的声音像含着一口痰,听得不舒服。
王志文还没有晋升为演技派迅哥,纯粹欣赏颜了文案比内容精彩的典型。
配乐感觉很出色可能是前期造成的阴影强了点,吃了个饭回来看竟然觉得还不错了结局有点没懂。
感觉大小姐自杀了……邬君梅其实挺有味道的,但是里面那个眉毛真是。。。
结尾处就挺好的这部片让我发现迅哥的身材也挺好的,以后再有人说迅哥身材不好就推荐看这部片
话说江山美人盲山樱桃蜂蜜与四叶草如此等等皆在候选之列,挑选标准无他,1个半小时长度非大片,仅此而已。
我亲爱的周迅小姐自然拔得头筹。
话说怎么看周小姐怎么觉得变化大,看时间是05年的片子,化妆和衣服应该不只吧,在片子里她是我们最开始见到的文艺片诸如那时花开里的模样,单薄的身体,又尖又瘦的下巴,少女的表情和眼神。
想想现在每次她出场的艳惊四座,不得不说这到底是专业的力量还是爱情的力量。
对了,不得不提的是导演们无疑都有处女情怀的,总是安排美女们扮演少女引诱的角色,那个什么色戒也如出一辙,周迅演的这个少女叫晓菲,一句话总结,她以处女之身引诱了自己的未来姐夫。
地点在海边的破旧木屋,她为了这引诱穿上紧身旗袍和会让脚疼的高跟鞋,留声机放着老上海舞曲,发电机的黄色光线让她觉得温暖,然后面前这个男人也让她觉得温暖,她就这么把自己给了他。
姑且不论王志文在这一段略显生涩的表演,其实观众都是明眼人,周迅那样单薄的就是个孩子的身体,脸上抹着不恰当的烟熏,瞪大着双眼(本来眼睛也很大),拥抱着或者被拥抱,我们会想要人道主义的关切一下她到底懂不懂爱为何物,王志文所演的黄先生还在那一个劲的感叹真年轻真年轻,说白了还不是老牛吃嫩草,男人是永远控制不了自己的欲望滴。
很显然这个不算爱情的开头也就不会有个爱情的结尾,晓菲一开始从羡慕姐姐到占有她的男人,黄先生一开始从客套到欲望,姐姐则一心沉醉在自己编织的结婚梦。
新鲜的花草被占有以后,才开始体会爱感受爱被爱折磨,晓菲开始变得像所有情妇一样,等待他等待情欲等待交代,丢了自己的学业梦想骨气以及当初视作生命的尊严。
如此看来,爱情真的是可以毁掉女人的,就像黄先生在厌倦了姐姐之后对她说的,“一个腐朽、愚昧、俗气的女人”,男人们自己的杰作到最后自己下了最精准的鉴定。
女人只能委屈的一哭二闹三上吊,姐姐说的和所有女人想说的一样,“几年前你怎么不这么说我,你就让我等着你,等着你娶我,你让我一点尊严都没有!"其实这里姐姐还算是个新女性,是个名门闺秀,所以她还在意自己的尊严。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则是,女人不能被控制,否则她势必会被男人占有拥有之后被丢弃,并且没有人会可怜你,悲剧从来都是这么写的,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也是这么写的,排除那极少数的女先锋们凌驾男权之上所做的开拓,因为我们看到的是最普通的女人,在两性社会里势必居弱势的女人。
关于爱情的故事从来都说不完,爱欲纠缠分分合合,我们只看结尾,我说过这不是个爱情的结尾。
黄先生在拳赛失败共党进城后一个人不回头的坐船离开,当初最想走的姐姐却没走。
姐姐和晓菲留了下来,并且在这里很建设性的感受了下新社会。
其实姐姐最后说的那句话才值得玩味,“好像真是不同了,不知道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历史告诉我们,像这类资产阶级顽固分子遗留后代是绝不可姑息的,谁也保佑不了姐姐和晓菲,我们也别太较真,假装这是一个好的结局。
毕竟,你看,大合照里姐姐和晓菲的烟熏妆没了,素净的美丽也还是很好。
其实这里有个细节,李家一个漂亮的丫头妞妞跑来要跟黄先生一起走,从一开始她在晓菲面前的趾高气扬和她漂亮的脸,我们就大概猜到她必然要有一出不小的戏。
如果按普世价值来看,我们说也许妞妞在这里也是有爱情的,当然不敢枉论她的爱情是出于功利还是真心,当她一个人偷偷在楼梯上旋转而下扯掉花瓣放在耳边时,我们无法否认她是美的。
然而黄先生拒绝了她,并且在她耳边说了句悄悄话,这是导演和编剧玩的一个噱头,我们不去猜黄先生说了什么,我们只以此应证了另一个真理。
这也是一开始黄先生自己讲出来的,男人可以拥有很多女人,并且他可以正大光明厚颜无耻的说每一个他都爱,他把每个女人的照片摆在一起,多像战利品,我想这也是男人自大的一方面,女人也许会在某个阶段得到他的爱,但是这是他施舍的爱,多的没有要也要不来,你越要他越不给,你俯首称臣唯命是从他也许一时高兴给你欢喜,玩腻了还是一脚就蹬,并且美其名曰,爱情是不可以勉强的。
我们可以理解这世界变化快,却还是想不通为什么男人变的这么快。
黄先生说,其实每次开始都觉得她们是行的,都以为是最后一个。
翻译作,The one.男人会在开始的时候对女人说,you are the one,等到翻脸比翻书快时,又会说,我们不合适,你一定可以找到比我更好的人。
哈哈,这算不算一个悖论。
爱情太纠缠,我们不讨论。
此中有真义,欲辩已忘言。
用什么做结尾呢,其实特邀演员的台词最经典,没去了解这个扮演老赌徒的老太是何方神圣,但绝对是一身戏骨。
脸上夸张的妆容,臃肿的身体里却透着股雍容。
虽然结局这里用她的一番话来点醒晓菲促使其升华转变,不免有一些生硬和理想化,但最后还是女人们互相理解互相包容的活下来,还算是合理的。
你看这人世间,可以真正永恒相伴而在的,又有多少。
而显然,爱情的名义不在范围内。
“唉。
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美人啊,你是一路的错啊,那英雄们,是错了一路,何必伤感情……”
一直对这部电影记忆犹新于是又再看了一遍很爱这种电影《花样年华》有点过于成熟了,张曼玉的一颦一笑风情万种都需要一个成熟的男人去解读去疼惜,而《美人依旧》显然更年轻一些,并且更轻松,她们的美,让人有种希望感。
花样年华,有种绝望的美感。
美人依旧,则在剧情的辗转曲折中看到了希望。
她们和好如初,她们都是这么的美丽,年轻的身体,如一片诱人的风景线。
我更喜欢姐姐,她的美式骨子里的。
丰满,而低调,有着某种香气萦绕的感觉。
其实我一直觉得,张曼玉演的太骨感了,而且她的眼睛的忧伤没有诱人之处。
当然,那时候的香港,就是这样的绝望,有种彷徨的沧桑。
而美人依旧,更简单,更清醇,更香气袅袅。
因為世間的愛情太多輕薄,太多變數。
新人舊人的交替,像走馬觀花一樣。
女子的愛情也如花一樣開了又敗。
在舊公館的大廳里,那樣空曠,姐妹兩個一起跳舞,一起歡笑的樣子,讓我覺得心酸,讓我覺得感動。
心裡疼疼的。
唯有親情才是永恒的。
兩個渴望愛的孩子,只有在姐姐妹妹身上才能找得到。
那是永恒的,讓我來溫暖你,讓你感覺安全。
画面的构图力求唯美,人物造型冷艳到诡异,可是都掩盖不了剧本的单薄和一部艺术作品欠缺的生命。
——美可否也惧畏空洞
女人写给女人看的戏,我一直喜欢。
这部也是。
周迅总是拍女人导演的戏,演的真好。
妹妹与姐姐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
姐姐是正室生的,是公主,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注意是华贵不已的。
妹妹偏偏不巧,是老爷与佣人私情时,不小心孕育的种子。
慢慢就长大了。
妹妹小的时候,总是学着像姐姐一样的态度和方式,却得不到任何人的认同。
在老旧的观点里,她一直是偏的。
若是男孩子会好些吧,在重男轻女的年代,恰恰相反,她是一个女孩儿。
和妈妈从小呆到大,在破旧的民房里,老街坊日日问安。
学习刻苦。
要强,有一帮小小的姐妹淘,挺无忧无虑的。
其实这电影最主要的是黄先生。
他和姐妹花,那纠结不清,暧昧不已的过程。
他两个都爱,两个都不想伤害,却同时伤害了两个人。
男人啊,千万不要贪心啊。
那条险境像蜿蜒曲折的小蛇道,绕着绕着把你绕迷糊了,你就折在那不知不觉的途中。
妹妹第一次看到黄先生就有一种亲切,两个人演的太好了。
传神而深刻。
但不晓得妹妹对黄先生的这份爱里,有没有带着小小的报复和嫉妒,终于有一次,你有的我也有了。
终于有一次,我不签字,你就什么都拿不到。
而姐姐,其实也是纯洁善良的。
她不为财产,只为了和心爱的男人一起远走高飞,幼稚的以为,两个人的世界,黄先生才永远不会变心。
永远爱着自己一个人。
故事的最后,妹妹去和黄先生做了断,真心的为了姐姐好。
只听她说了一句:姐姐真的爱你,你要好好对他。
即使自己也爱,即使有更瑰丽的资本,也会放手。
而姐姐,凭着他频频眺望窗户走神,凭着第六感观,凭着在他的住处看见两人在一起,她也全明白了。
她的梦想终究是梦,现实里,我们总想完美。
却总是遗憾的心碎。
越是心花怒放的等待,越是伤侵的深,血流的多。
这就是生活和爱情,女人的世界总是有那么一点狭隘。
大多数是在年轻的时候看不清,在老的时候看清方顿悟,却太过于晚已。
妹妹坐在教堂,老妇的角儿特别出彩,唱了一出清戏,委委道来这年轻时泪水的不堪。
你太年轻啊。
你年轻,你有资本,任何爱你的男人,是为了这娇好的年轻面孔。
即便是黄先生这样的人,也抵挡不住你的诱惑。
可你太年轻啊,太年轻,太年轻。。。
老妇继续睡,插着一朵花,白天就在赌场玩乐,想必少年也是一位美人。
可风烛残年。
还剩的下什么呢。
黄先生走了,没带着那个小佣人。
只是在她耳边轻语几句,想必他是一个极温婉的男人。
连下人都舍不得伤害。
一切都是错的吧。
但是结局还是好的。
姐妹俩明白对方的心境,唯一的亲人总是牵着某块心头肉的。
即使再错,黄先生不在了,也就没有错了,和和气气的,又团圆了。
这是个悲剧吧,前前后后看不到快乐,但总算是安慰。
你真心的去对待的时候,结果总不会坏,人都是有心灵感应的吧。
就像姐姐和妹妹。
美人依旧。
很好的名字。
我们在生活的路上,有太多坎坷,总想找个伴侣诉说,寻来寻去,竟是一个他。
异性的身上获得的安慰,真不知是真是假,却总是让自己这颗飘泊的心有安定感。
也多多少少开心了不少。
于是认定这个人,却在年轻时固执的以为他是爱自己的人,却不想人家心里只是要爱你的现在,你的过去,不包括你的未来。
我们都是佳人,却无法看透,缠缠绕啊缠缠绕,还是走向了分离的那道路口。
爱是没有错的,永远都是。
错在人的自身。
我们太贪婪太懒散。
太想不劳而获,太想一步登天。
你获到的果子谁来种,你迈步的天梯谁来造?
三毛的诗说,只怪当时年纪小。
现在的我们,其实还好,没有了他,也还好。
这个世界,永远只有自己才重要。
关注这部电影,是因为胡安导演的前一部作品《西洋镜》给我留下的美好印象,虽然感觉《西洋镜》缺乏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是不可否认无论从叙事、表演,还是美工、剪辑,在华语电影中都可以算是一部上乘之作。
所以这次胡安再度出山,自然要好好关注,更何况是和周迅合作。
从《大明宫词》开始一直都喜欢周迅,这个女人身上有着中国演员身上少有的灵气,天生就是个演员,更何况大家都是浙江人,所以基本上有周迅的影视剧是一个都不会拉下。
周迅在很大程度上和我喜欢的张柏芝很相像,都属于天才型演员,但是不够努力,很多时候都是凭着小聪明在演戏,缺乏对自己所演角色的整体控制力,所以如果碰上了好的导演、剧本和角色,她们就会绽放出夺目的光芒,但是如果剧本对角色的塑造不够完整,她们的表演也必将是残缺的。
这个真理已经一次又一次被证实。
很不幸,周迅在《美人依旧》中再一次残废。
这是一部充满了颓废气息的电影,颓废来自于形式上绝望的艳丽,来自于各个角色每天都好像生活在世界末日的情绪。
作为一个男性来看这部电影,总觉得很多地方让人不可理喻,特别不明白电影中女性的瞬息万变是本性使然,还是编剧剪辑的问题。
整部电影有着散文的气质,但是没有达到形散而神不散的境界。
导演说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女人的成长史,对不起,我没有看到,我所看到的只是一个导演把一个小女生生拉硬拽地拉扯大。
剧本的残废必然造成角色的残废,周迅在每场戏的表演都无可挑剔,但是仅仅这样是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角色的,只能让人特别惋惜周迅的认真,换来的是这种结果。
都说周迅是破嗓子,但发现电影里邬君梅的声音还要破。
王志文的存在只是起到了一个花瓶的作用,奇怪王志文怎么会接这么一个角色。
唉,失败啊失败,失望啊失望……
美人依旧,是挺久以前看的电影了.在自己的本本上看的,当时窗外阴云密布,不一会儿就下了大雨,一片雾霭弥漫.这种气氛倒蛮适合电影里阴阴郁郁,愁云残淡的.看到介绍时不感兴趣的,因为这种两女争夫,旧上海的洋派,暧暧昧昧又不知所云的情节向来为我所不耻.然而,可是,我还是看了,缘于周讯这丫头:古灵精怪又单纯清澈.我还是很喜欢她,很给她面子的,虽然我没有惠顾电影院,没有买正版碟,而是DOWN下来看的.我花了时间看她的作品,又透支精力写影评,就已经是对这部并不出色的电影最大的鼓励了.嗯,只能说这些了.我又不是吹鼓手.当时间流逝,我们不再年轻,不再美丽,我们还有回忆,还有涵意.
很早很早看的这部片.喜欢周迅,所以她演的片,我都看.这种调调的片子更是喜爱.旧时的女子,旧时的风貌,再次重现.
2005.11 复仇的痛
迷离色彩,以及迷离的剧情。可以看不懂,但不能不被其感染。这是抽象主义派的调调。这也是纷繁芜杂真相不明的永远的现实。你永远希望,去弄清楚一个真相,而更多的时候。是没有真相的。只有,美人依旧。
奇怪的姐妹感情。
导演是我妈同事的女儿,所以才看。题目比电影美。
俗套的剧情,有章可循的导演风格,橘艳诡异的造型,开头知下场的惯用手法,组成一起,居然不见得坏到哪去。比起某些高贵冷艳的出产,这部作品不单薄,不俗气,不空。
只为看周迅
闷片,还记得当年是在电影院看的。。把如此年幼的我闷得。。。但隐隐又觉得这种似懂非懂的状态很高端。。原来我那么小的时候就知道装逼了
生活不是跷跷板,谁也不可能永远是翘起来的那一放。
不知道想表达什么
如果不是周迅,只有2颗星。对白生涩,情节松散凌乱,邬君梅演技不怎样。
及时舍弃不靠谱的男人,才能美人依旧,否则会变怨妇弃妇。
国产片也不带这样儿的
不知所云
实际说 不好
推荐看一下,体验一下不同的风格,但看完情绪很复杂,整个片子的气场不是很好,全部是暗能量,就像弹幕说的,是一个黑洞,结尾有点莫名其妙。
抛开演员的表演不说,影片的画面总有一种窒息的不流畅感,甚至“造影”的故弄玄虚使得美感的平衡都值得商榷起来。此外,影片追求一种信息传递的同时却又模糊这个信息。
没意思……
同父异母的两姐妹因为上一辈无可违拗的宿命,在相离十五年后又不得已重聚,王志文演的海王黄先生真是色迷迷的。周迅演的妹妹好绿茶。
很早看的.一直想不起叫啥名字~今天突然记起来了.人的记忆真奇怪...
早期女权主义电影,黄先生自始至终像一个诱惑的符号,面容模糊;妹妹的妆容由清纯到艳丽到黑化,最终又回归清纯本真;姐姐由明艳到洗净铅华,丢弃让她迷失自我的诱惑(男人),女性在认清自己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最后振兴家业(认真搞事业),走上正轨的曲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