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取材于圣经里的经典故事,但导演似乎并不满足单纯的诠释原本的教义,为故事注入新的思想内涵,成就一番人性与信仰之间的苦命挣扎而成为电影区别与圣经故事的闪光点!
电影不仅仅是讲述整个诺亚方舟的故事,只是借圣经故事的名义来表达导演突出信仰与人性之间的权衡!
电影已经背离了宣扬宗教的布依施道,反而着重展现了人类的贪婪与信仰的无情,以刻画两种极端的行为方式来探讨真正意义上的毁灭与新生!
所谓的摧毁旧世界建立新世界只是片面美好的一种寄托,真正的根源还是来源自人们内心那毫无怜悯之情的思想与过分贪婪的生存动机!
电影里面没有人们想要的所谓的真善美,存在的只是以杀戮换来的生存!
我们不能说电影里面的诺亚是个好人,因为好人不会夺人性命,不会见死不救!
电影里的诺亚只是一个保全家庭不顾一切的守卫者而矣,所谓的先知也只不过是一个听命与盲从于上帝指令的工具罢了!
电影为我们重新打造了一个末世的圣经故事,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为我们讲述上帝安排的这次伟大的任务,而是真实反映了人们对末世环境里的挣扎与抗争!
诺亚也不再是什么正义的化身,反而更多的展现的只是听从上帝命运安排的卫道士!
从电影里我们能够深刻的感受到人类的贪婪与本性,直面的感受与批判上帝之所以要毁灭人类的缘由!
世界已经承受不起人类恣意的毁坏与贪婪,也挽救不了人类那颗永不满足的心!
既然难以拯救人类罪恶的本性,就不如将人类全部毁灭!
我们能够看到导演很刻意很用心的安排这样设置的原意,也明白电影不只是简单的讲故事,导演仿佛就像上帝一样对这样的安排抱有太多的无奈,所以才将人类最丑恶的本性刻画的暴露无遗!
电影批判着人类对罪恶的肆无忌惮的发泄,同时也批判着对宗教盲目的信仰与服从从而变得冷酷无情毫无温情可言!
导演从两个方面为我们探讨了在灵魂深处两个极端思想的人性丑恶,同时也告诫着我们要对自然与世界尊重与爱护!
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想把诺亚方舟这个古老的圣经故事赋予深刻的现实意义,同时也为我们散发着一种和谐自然的人文主义思想!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的话题性太过沉重与压抑,以至于电影有一种让人产生深刻的赎罪与被救赎的思想!
它让我们不断的反思,进而不断的改变与救赎自己的罪恶!
奥斯卡影帝罗素克劳为我们演绎了一个苦苦挣扎在温情与信仰之间艰难抉择的先知诺亚,也让这个角色开始变得与善良无关,电影的设定似乎就不包含善良这样一个主题,因为诺亚背负的就是一个毁灭全部同类的罪恶!
电影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末世救赎的故事,里面只有无情的抗争与挣扎的存活,不管是不是有上帝的指引,一切都与善良无关!
电影里面有太多对宗教过于极端的描述,也违背了伊斯兰教的教义,它有一种诋毁神与先知的寓意与暗示,也让众多信徒难以接受!
而且很多宗教理念过于极端与冷酷,在众多宗教中存在争议与疑问,对宗教信仰也有过于负面的影响与抹黑!
不过整体来说电影摆脱了传统意义上的圣经故事,成为了一部有独特思想与内涵的独立电影,从而让电影不再显得过于传统与宗教!
电影特效可谓是气势磅礴恢宏大气,不管是海上漂流还是水淹世界,都有一种让人说不出来的赞叹与惊讶!
不管是末日场景还是人物情感变化的处理,都很真实与巧妙的表现出来!
导演对人类本性最深层次的把握十分到位十分透彻!
只是电影整体感觉有点太过消极太过压抑,尤其是经过罗素克劳的演绎,总让人有一种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的感觉!
不过电影的明星阵容十分强大,众星加盟,星光璀璨!
罗素克劳,安东尼奥霍普金斯,詹妮弗康纳利,艾玛沃森和英国老戏骨雷温斯顿都有不错的表演!
而且对手戏十分抢眼,演技飚到爆!
这是一部很有思想的电影,如果想要探索一下导演深邃的思想内涵,可以值得一看!
相比起动物,人的全部特殊之处在于Genesis的这一段:上帝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
(1:26)上帝赋予人祂荣耀的形象,赋予人管理万物的权力,亦赋予人自由选择的权利——在“接受成为‘上帝’的诱惑”和“持守作为被造物的祝福”之间自由选择的权利——所以上帝允许蛇来引诱人类。
显然,亚当选择了前者,他也因此失去了后者。
挪亚深知这一点。
他相信the time of mercy has passed[1],他反复梦起人类被逐出伊甸后,人类历史上第一桩杀人案,该隐杀死了他的兄弟亚伯,自那之后,土地流满了人类残杀的鲜血;兄弟残杀发生后,亚当和夏娃又生塞特[2],挪亚是塞特一脉的第八代。
该隐一脉的第六代土八·该隐[3]也了解他们共有的历史,但他唾弃上帝如此狠心地抛弃了人:we are cursed to struggle by the sweat of our brow to survive.[4]也时而陷在自怜之中:“造物主不关心世界怎么样,我们只是被遗弃的孩子。
”[5]尽管对这段共有的历史有截然不同的态度,但他们都相信自己是按着上帝的形象被造的人(in the image of God);也正是因为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所以他们对“上帝的形象”的理解呈现出奇异的分歧。
土八·该隐毫不怀疑人是高贵的:When the Creator finish making the sky, the ground, the sea and these beasts, He wasn't satisfied. He needed something greater, something to take dominion over it and subdue it, so He made us in His image. [6]我们无法否认,相比起动物,人确乎是极为特殊的被造物,他首先拥有上帝的形象,上帝亦赋予人各式的权力与权利(我们现在称之为“天赋人权”);但我们同样无法否认的是,人背叛上帝、失掉祝福之后,成为了最污浊的存在,非被赶出伊甸不可的存在,也是使遍地布满血污的存在(如今我们也不能否认,世界仍然遍地血污)——这是土八·该隐看不见的、或说不愿承认的。
所以即便他拥有上帝的形象,那也只是他冒充上帝、使万物为己所用的借口。
挪亚对人的认识,在电影中被呈现为一个曲折而艰难的过程——虽然知道上帝要用大洪水毁灭世界,但他仍满怀信心地种下来自伊甸的种子,上帝供应他一片树林、他和家人用歌斐木建造方舟,一起盼望在新世界开始新的生活,他的儿子们会各自成家、拥有后代。
然而当他走出林子、进入该隐一脉的城中、试图为自己的两个小儿子找合适的妻子的时候,他看见了活地狱。
该隐的城里,饥饿、屠杀、死亡笼罩之下,人类曾拥有的上帝荣光荡然无存,无异于兽类。
如果让人类再次进入新的伊甸园,挪亚毫不怀疑,世界会再次被毁。
他看到了人的罪恶,并决定任凭人类消亡——虽然这一点与圣经有较大出入[7]——他放弃为小儿子们寻找妻子、恰好大儿子闪(Shem)的妻子伊拉也不能生育。
挪亚的妻子知道丈夫的想法后,向玛土撒拉[8]求助,使没有生育可能的伊拉再度拥有怀孕的机会。
在挪亚对(包括他们自己在内的)罪恶滔天的人类绝望的同时,两个小小的新生命正在伊拉的身体里成长——当挪亚知道这件事的时候,他表现出了恐惧和疯狂,他不理解,上帝为什么让他看到人类的罪恶却又给他们新的孩子?
人类值得第二次机会吗?
人类值得被怜悯吗?
人类值得继续存在吗?
这些问题颠覆了挪亚的认知:The time of mercy has not passed yet.挪亚被人自身的罪恶所震慑以至于他完全忘记了——就像方舟上那些成双成对的动物一样,人类也是上帝的造物,更是最特殊的造物。
电影的最后,人类存活了下来,并且延续至今,我想我们不应该简单地把这归结为人类身上的善良胜过了人类的罪恶,否则对这部电影的解读将会流入到浅薄的、盲目乐观的人道主义中去,会破坏了整部电影对复杂人性的铺陈。
人类值得怜悯吗?
这个困扰着挪亚一家的问题,最后被上帝(默然的在场者)和人(持刀又放下的挪亚)共同解答——我们与其像土八•该隐一样理直气壮地说人类应当存在;不如怀着谦卑承认人类本不值得存在,但是我们却蒙了怜悯、以至于今日还可存活。
这部电影在戏剧化的改编中[9],呈现出人性高尚(上帝的形象)与卑劣(罪恶)双重本质的冲突,而能调和这样关乎存在或毁灭之冲突的,只能是人的、归根结底是上帝的爱与怜悯。
[1] 电影台词[2] Seth,שֵׁת,名字是“替代”的意思,被认为是亚伯的替代。
[3] קַיִן-תּוּבַל,意为你将由该隐而生[4] 电影台词[5] 电影台词[6] 电影台词[7] 原文表示上帝有明确的旨意让人类在新世界繁衍,并且挪亚的两个小儿子都拥有妻子和孩子。
[8] מְתוּשֶׁלַח,挪亚的祖父,据说是世界上最长寿者,活到九百六十九岁,名字有一重意思为“死后有审判”。
[9] 例如土八·该隐与挪亚的对峙、挪亚与家人之间的冲突、上帝旨意的不明确性,都是这部电影的戏剧化改编,有得亦有失。
中外神话体系之中,均存在着灭世传说。
相信很多人看完这部电影后,都会为上帝的神威所震慑。
祂让你生,则生;令你死,则死。
神威如狱,天意难测。
然而很少人会想:上帝创造了万物,便有同等的权力去毁灭万物么?
——我们暂且假设上帝存在,并且同样假设祂创造了万物。
对于这一点,我们的祖先和西方人的祖先得出了相反的答案。
基督教认为,上帝既然创造人类,就也有权力毁灭人类。
因此诺亚在面临灭世灾难之时,选择了逆来顺受的态度,欣然接受了自己完成庇护其他物种的使命后也和家人一同走向灭亡的命运;当然,最后人类还是延续了下去。
但另一方面,从反面人物土八该隐身上,我看到的正是我们人类自己。
诺亚太过超然,超然得已然不像是个人类。
人类从诞生伊始,所能倚靠的极其有限:刀耕火种,茹毛饮血。
先祖们艰难求生,与天斗,与地斗。
即便是剧情中,经过数千年发展(从亚当算起的第十代,最长的一代有九百多岁),也不过是刚刚步入铁器时代而已。
人类能够生存至今,靠的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自己的求生意志,是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向天地屈服的斗志。
人类凭借短短数十万年,从弱小的猿猴攀登到食物链顶端,其中不知积淀了多少先祖的血泪。
可以说,我们如今的优越生活,正是建立在先祖血肉筑成的基石之上。
人类难道愿意为恶吗?
我认为,一切都是生产力的问题。
在生产力极度不发达的远古,就连国王也无法享受到舒适的生活。
为了生存,不得不将有限的资源在人群中进行分配。
如果一味奉行平均主义、仁慈、善良,结果就是不用洪水,大家早就一起饿死。
由此而产生的“恶”,尽管不能否认其为“恶”的本质,但也无法避免:这是历史的必由之路,正是有先祖们的前仆后继,才有我们的今天。
人们费劲一切力气生存着,忽然有一天,他们得知,上帝不喜欢他们,所以要用洪水把他们都杀掉。
而上帝只把消息提前告诉了他的死忠,诺亚。
就如同你去上学,本来一般的同学已经学得很努力了,但是因为不会像班丑那样拍老师的马屁、打小报告,不招老师的喜欢。
这天,老师上课时突然宣布提前进行期末考,考题不仅知识面超纲,题量又大,而且还特别难,全班都要挂科。
只有平时爱打小报告的班丑不仅提前一周知道要考试,老师还给他划了重点,留了参考题。
你会是什么心情?
人类几千年的血汗,好不容易生存到现在,就因为我们的祖先是你造的,就得引颈就戮?
而且你对我们的祖先又不好,只是因为吃了一颗不知道为什么不能吃的果子,就被钓鱼执法,强制拆迁,赶出家园。
——你既然创造了人类,就必然知道,你越是让他不要干什么事,还不告诉他原因,一般都会起到反效果。
非但如此,就连想要帮助人类的天使,也被变成了石头人。
就因为上帝创造了他们。
就像国产电视剧的一句狗血台词:越是薄情寡义的人,在别人背叛他的时候,越是会说一句,“我待你不薄。
”上帝应该也是这种思路。
这颇为类似中世纪西方对待私生子的态度,对于当初不负责任的一夕之欢的产物,用得着了就叫过来使唤,用不着了则每每后悔当初留下野种。
如果假设圣经的剧情成立,那么后来活下来的人,则是以显性基因遗传了斯德哥尔摩症候的诺亚后代。
上帝的顺民。
拼搏求生的古人类失败了,被扣上“恶人”的帽子。
对于灭世的危机,华夏的祖先选择了反抗。
靠自己的双手杀出生存的空间。
谁不让人类活,我就杀谁。
天有十日,天不叫我活,那我就射日。
终于,还人类一个朗朗乾坤。
所以,中华民族崇拜自己的祖先,胜过任何神灵,直至今日。
最直接的体现之一,就是至今仍奉行”百善孝为先“的信条。
通过尽孝,把敬仰之情一代一代传递给无穷远方的祖先。
并且,将这种精神再经由自己,一代代地传下去。
那些指责说”现在的中国人没有信仰“的人,简直数典忘祖。
宁可去崇拜神灵,而且还是西方的异教神灵,也不敬仰自己的祖先。
尼采曾经很跟瓦格纳有着深厚的友谊。
他们都力求复兴德意志文化,重建德国的精神支柱。
但最后他们之间产生了分歧,瓦格纳向上帝屈服了,向神权投降了。
(例如《汤豪瑟》。
)于是尼采恨铁不成钢地狠骂瓦格纳。
想起来就骂,毫不留情面。
这是大是大非的问题。
——————————————————————————————说一点关于电影本身的话。
罗素·克劳的演技很好。
导演力图拍出老式宗教史诗片的感觉,已经尽力了。
赫敏既不好看,演得也一般。
十分,因編劇。
想他會是個幸福的人吧, 喜歡圓滿的結局, 又對信仰有很深的理解。
揀選, 命運,因果,選擇。
神會揀選哪些人完成他的任務呢?
軟弱的諾亞, 父親被殺時的逃跑, 一生都在逃, 不孕的伊拉。
凱隱第一次來到方舟的時候,諾亞沒有和巨人當時殺掉他, 這不是一個將軍所爲, 太過軟弱, 沒有殺伐果斷。
也正是他這種性格, 更不能對他的雙胞胎孫女下手。
凱隱沒有妻女後代?
殘暴, 隻懂得掠奪, 他可以組建一支打敗巨人的軍隊, 卻不能組建一個建造另一個方舟的團隊, 狂妄, 不依靠神, 他的能力就小於軟弱的諾亞, 他若早知道這一點, 向神懺悔, 結局會不會不一樣呢?
但, 誰又能知道是不是神讓他的心堅硬呢?
誰又能知道這是不是神的旨意呢?
諾亞冒死救了伊拉, 最後伊拉又救了他, 編劇很喜歡這種人類無法預測的因果。
命運,諾亞,妻子,伊拉。
閃,含, 亞弗, 這三個人的命運很有意思。
整部電影中, 諾亞是孤獨的, 他跟妻子,兒子們, 兒媳, 都無法溝通。
神的安排, 讓軟弱也并不特別聰明的諾亞在這段時間中境界得到了飛升。
含這個老二定律,挺難的, 這種反復, 在人類史上, 老二都是挺難,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衹有倚靠神吧。
如果含是長子, 如果他有伊拉, 他的命運還會那樣嗎?
他還會恨他的父親嗎?
還會在是否謀殺父親之間徘徊嗎?
還會在父親頹廢事態丟醜的時候旁觀嗎?
電影又再暗示耶穌的降臨, 人的罪, 痛苦的循環, 是無法解決的, 即便是諾亞這樣順服, 受到恩賜, 得到神的揀選的人, 也是一生痛苦, 衹有把神的長子作爲贖罪的價碼, 人類才能得到救贖!
作为历史类型片的一个组成部分,带有宗教色彩的影片历来都不太受待见,尤其是与基督教(天主教)相关的电影很容易与教义发生冲突,以致在上映发行过程中遇到各种掣肘。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马丁·斯科塞斯的《基督最后的诱惑》,曾因刻画耶稣人性真实的一面而被宗教人士批为亵渎圣典,在多个国家遭到禁播。
具有相似遭遇的还有梅尔·吉布森的《耶稣受难记》,从立项到拍摄再到公映,其间也是步履维艰。
不过与以上两部涉及「耶稣基督」的影片不同,虽然同样出自《圣经》,但「诺亚方舟」这样的题材显然要宽松得多。
在《圣经》中,诺亚只是个「义人」,同耶稣这样的「救世主」难以相提并论,因此只要别改编得太荒腔走板,便不会受到什么非难。
「诺亚方舟」的故事在《圣经》中所占的篇幅其实很短,大致是从《创世纪》的第六章(THE WICKEDNESS OF HUMANKIND)到第八章(THE FLOOD SUBSIDED),寥寥数语,内容也很简单。
唯一值得提醒的是,在《圣经》中记载能够进入方舟的动物并非以讹传讹的每种一对,而是分为洁净与不洁净两类,前者(包括禽类)可以有七对,而后者只能有一对。
应该说,这个故事的粗线条给了编导很大的创作空间,然而相应带来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把一个情节简单到乏味的故事编得丰润圆满,这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导演达诺·阿罗诺夫斯基绝非籍籍无名的鼠辈,《梦之安魂曲》、《摔角王》、《黑天鹅》都是名噪一时的经典作品,不过在这部《诺亚方舟:创世之旅》中却未能让观众看到任何惊喜。
在本片中,达诺为了增加戏剧冲突以及拓宽故事的深度,加入了几个虚构人物(土八该隐、伊拉等),并且植入了关于人性救赎和家庭亲情的内涵。
遗憾的是,由于剧本和技术方面的硬伤,使得这部影片既难以表现出洪荒时代大灾难的史诗气质,在情节上也显得生硬造作,而着力打造的内涵方面更是充满了说教的意味。
受限于资金,影片在特效上的粗鄙是显而易见的。
俗话说「花多少钱办多少事」,现在1.25亿美元的成本很难制作出拿得上台面的特效,同样是讲洪灾的灾难片,2009年那部《2012》的成本就已经达到了2亿。
如果说技术领域的缺憾是编导无法左右的话,那么在剧本上达诺就有点难辞其咎了。
最致命的一点就是影片在可有可无的段落花去了太多时间和精力,前面几乎三分之二的部分中都在时不时地整些有的没的,反而忽略了在人物塑造上的精益求精,除了男主诺亚,其他角色都相当酱油,真为安东尼·霍普金斯感到可惜。
反观最后的高潮部分,由于缺乏有序的情节铺垫和情感累积,人物的选择和行为动机显得仓促而突兀,予人草草了事的感觉。
自二十一世纪以降,大多数历史片或者史诗片都走入了「大资本制作、重电脑特效」的窠臼,原本应该具有叙事性特征完全被各种奇观化视效所取代,娱乐性成为了制作方考量的第一要素。
在这种情况下,历史片的人文内涵以及角色的神性气质逐渐消散殆尽,跌入了人物故事与影音特效本末倒置的深渊。
而这部《诺亚方舟:创世之旅》不仅没有动人的故事和人物,在视听方面亦丝毫不具竞争力,虽然在票房上收获颇丰,但终究难掩平庸的实质,只能沦为沧海一粟。
《诺亚方舟:创世之旅》星光熠熠的中规中矩。
在这个被信徒熟知的故事中,找不到我熟悉的那个达伦!
如果就论这部电影本身,我觉得完成度还是挺高的,主题的表达、故事的完整性和每个人物的饱满程度都是足够的。
不过缺失了达伦之前那种鲜明的个人风格,虽有豪的演员阵容,但依然显得平庸无奇!
6分!
ps:原谅我对圣经的无知,品味不出故事内核上的深意!
亚伯被该隐杀死后,亚当与夏娃又有了三子塞特。
之后该隐和塞特的后人各自在世间延续。
该隐的后裔得到了堕落天使们的技术支持,很快建立起高度产业化的庞大帝国,但地上的资源也被榨取殆尽,大地失去了生机。
天使们原本是想要帮助这些生活在地上的与上帝有相似面貌的生灵,为此不惜违背上帝的旨意,私自降临到人间。
他们因此受到惩罚,一落地就变成了丑陋的石头怪“the Watchers”。
人类的文明在他们的帮助下才得以迅速发展,却没想到掌握了技术之后的人类开始过河拆桥,要消灭所有的石头怪。
危急时刻,数量上居于劣势的石头怪得到了塞特后人玛士撒拉的庇护。
玛士撒拉的孙子正是本故事的主人公诺亚。
诺亚年少时,他的父亲被该隐的后人土八该隐杀死。
侥幸死里逃生的诺亚从此以后便对人性充满怀疑。
即使如此,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还是娶到了一个美貌贤惠的妻子(不知道他是怎么吸引到她的,也许是靠辅导她数学),并生了三个可爱的儿子,尤其是长子Kal El……我是说,闪,完美的继承了其母的美貌基因,并剔除了他爹的糙汉子基因。
至于次子含,虽然也是相貌不凡,但从小就鬼鬼祟祟,为将来他的一番轰轰烈烈的带路党事业埋下伏笔。
土八该隐成了人间的主宰,由于他对金属器物的强烈执念,全国范围内掀起浩浩荡荡的大炼钢铁运动。
结果到处都被搞得乌烟瘴气,PM2.5漫天飘散。
推崇自然生存状态的诺亚为此感到十分捉急,结果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他就梦到了上帝要惩罚人类,降下大洪水毁灭世界。
就像现在的青年一有疑惑就去找禅师一样,诺亚做了关于洪水灭世的噩梦之后,第一件想到的事就是去咨询自己所知道的最靠谱的智者,他的祖父玛士撒拉。
于是他拖家带口的朝着祖父隐居的深山进发。
路上诺亚一家人救了一个受重伤的小女孩伊拉。
诺亚对于这个孤独无依的小女孩关怀备至,她晚上难以入眠诺亚还会唱歌哄她(唱的比在《悲惨世界》里强)。
一家人与小女孩非常投缘,于是她正式成为大儿子闪的童养媳。
两个年轻人情投意合、郎貌女才,本是一对璧人,可惜小女孩因为身体受伤,失去了生育能力。
当然,在下一盘很大的棋的诺亚说不定看中的就是她这一点。
在祖父隐居的山洞中,诺亚领悟到上帝并非要毁灭世界,而是只想用洪水消灭罪孽深重的人类,而单纯的动物们因为保留了上帝赋予它们的自然的生存方式,所以应该存活下来。
于是诺亚明白了自己的使命:造一艘方舟,帮上帝保存地上的生物多样性。
原本干涸贫瘠的大地上长出了树木,为诺亚提供所需的原材料。
受过他祖父恩惠的石头怪们也来帮忙一起建造方舟。
数年时间过去,方舟的建造工作已接近尾声,诺亚的两个儿子都已长大成人,小儿子雅弗也能出来打酱油了。
闪的日常生活主要就是跟自己的女朋友伊拉一起愉快的玩耍。
而大龄单身男青年含也不甘寂寞,他不满足于观摩自己的大哥大嫂过干瘾,也希望自己能在这方面多增长一些阅历。
含多次跟自己的父亲提出希望他帮忙解决自己的个人问题,但诺亚却总是敷衍他。
见父亲迟迟不肯给自己安排相亲,沉不住气的含决定自己出去看看能不能在附近摇到中意的妹子。
结果妹子没有摇到,却摇到一个看上去十分可疑的怪叔叔。
这个怪叔叔正是土八该隐,他是专门带人来砸诺亚的场子的。
看出了含身上非凡的带路党潜质,土八该隐便把自己从小带到大的锤锤送给含当做信物。
收到礼物的含带着土八该隐和他身后的皇军去围观他爹,并向他爹炫耀自己的礼物,“爹你看,我弄了个锤子!
”结果却遭到诺亚的训斥,“你弄个锤子锤子!”于是含只好悻悻然丢掉他的锤子,回自己屋里去酝酿自己的下一次带路大计。
突然奔来的大批飞禽走兽把土八该隐等人吓退了。
方舟即将完工,这也预示着第一届全国动物代表大会眼看就要胜利召开了,各行各业的动物代表都陆续下榻方舟。
在这个节骨眼上,诺亚家庭内部却是麻烦不断。
首先是大儿子家的不孕不育问题,再来是二儿子找不到对象的问题。
不过最严重的问题其实出在诺亚自己身上。
大儿媳妇和二儿子先后离家出走,他在出去找寻孩子们的过程中,见识了一下外面的人奢华糜烂的生活,本来就很脆弱的三观这次更是全毁干净了。
诺亚在心里打定主意,人类一个也不能留。
为了帮助闪和伊拉,诺亚的妻子决定求助于既是老禅师同时又是老中医的玛士撒拉。
玛士撒拉利用祖传偏方,专治不孕不育,帮伊拉解决了困扰她多年的顽疾。
于是闪和伊拉这两口子又能恢复和谐的夫妻生活了。
两人因为太过激动,顾不上已经开始的洪水以及下落不明随时可能被怪叔叔爆菊的二弟含,刚刚接受完老中医的治疗,就迫不及待地在小树林里测试疗效。
动物们基本上都已就位,诺亚站在船头焦急等着他的孩子们。
这时候办完事儿尽兴而归的小两口才不紧不慢的走了过来,并且完全忘记他们本来出门的目的是去找回二弟,不是去找老中医的,更不是去钻小树林的。
这时含其实已经成功攻略了一个妹子,可是还没有来得及领她回去在大家面前秀一番恩爱,妹子就不慎被捕兽夹夹住了脚。
另一方面,意识到大洪水一事并非危言耸听的土八该隐决定带领手下去抢夺诺亚的方舟。
结果他手下这一帮屌丝在路过含那个因脚受伤而不便行动的妹子那里时,居然直接就从她身上踩过去了,活活给踩死了。
含长这么大头回有心动女生肯为他留灯,本来都要牵手成功了,结果因为自己老爸在关键时刻见死不救,他那一盏灯终于还是被灭掉了。
由此,含对诺亚的怨恨达到了顶点。
这时的方舟前展开了正邪双方的大对决。
诺亚一方的石头怪迎战土八该隐和他带领的一干战斗力只有五的渣滓。
石头怪虽然作战表现优异,但还是架不住对方有黑科技新阿姆斯特朗回旋喷气加速式阿姆斯特朗炮,被一个个轰下。
阵亡的石头怪们得到了救赎,纷纷恢复了天使的模样,重归天国。
诺亚一家和他要保护的动物们都顺利登船了,大洪水如期而至,土八该隐手下的喽啰们无人幸免。
而身负重伤却自信还能再战五百年的土八该隐却在资深带路党含的帮助下混进了方舟。
围坐在一起的诺亚的家人们听他讲起了创世纪的故事(这一段宇宙演化的画面非常美妙,我看到这儿有点想把背景音乐换成“Our whole universe was in a hot dense state……”;另外我一开始还有点担心导演不会要在这么一部宗教神话故事改编的电影里挑衅性的表达进化论思想吧,结果他就非常讨巧的在那只猴子奔到伊甸园的一瞬间把前面的长镜头给截断了,于是在猴子和人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就交给观众自己去脑补,见仁见智了)。
接着诺亚表达了他对人性的彻底失望,并提前安排好众人的后事。
他相信这条船上的就是最后的人类了。
结果很快他就被闪和伊拉给打脸了。
他万万没想到伊拉居然背着他偷偷去看了老中医而且治好了多年的不孕不育,现在肚子里已经有了闪的孩子了。
对此诺亚感到怒不可遏,他坚定地认为人类就是毁在异性恋手上了,异性恋要么被烧死要么被淹死,否则人类的数量很快又会疯长起来。
于是他发出警告,如果孩子生下来是男的,那就饶他一命;如果是女孩,就别怪他不客气了。
在伊拉养胎期间,闪的三弟雅弗的日常工作主要是玩儿鸟。
他负责放各种鸟出去探路,这些鸟必须要躲过拦路的水管子什么的,找到陆地。
与此同时含跟土八该隐也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
土八该隐躲在船舱里养伤,每天大鱼大肉,遍尝了高汤炖皮卡丘、清蒸鲤鱼王、干煸铁甲蛹、干锅妙蛙种子等美食,而船上的生物多样性也因此遭到严重破坏。
体力恢复的差不多了的土八该隐跟含商量着怎样对付诺亚。
诺亚每天磨刀霍霍,虎视眈眈的对着伊拉肚子里的孩子。
这天孩子终于降生了,是一对双胞胎女儿。
闻讯赶来的诺亚本来打算来个双杀,却被含给骗到了船舱里,遭到土八该隐的突袭。
这时为了保护女儿而不惜与父亲决裂的闪也加入战局。
本来在一旁持观望态度的含意识到一旦父亲死了,船上剩下的所有人,包括自己,都得接受土八该隐的调教。
于是他菊花一紧,把心一横,冲上去狠狠的捅了土八该隐一下。
被捅的奄奄一息的土八该隐半是幽怨半是欣慰的对含说,“你终于成为男子汉了”,然后扑街。
这时候诺亚想起自己刚才要去双杀的,于是又折返到船顶。
可是当他听到伊拉唱起自己曾唱过的哄孩子入睡的儿歌,再看到两个婴儿的可爱模样,终究还是下不了手。
雅弗放出去的鸟终于有一只成功通关了的,那是一只鸽子,它发现了陆地,并衔了一段橄榄枝飞回了船上。
一家人的奇幻漂流生涯终告结束。
-感觉本片的预告片并不是特别精彩,我猜跟我一样去看这部电影的更多还是被其阵容吸引的。
罗素克劳和詹妮弗康纳利在《美丽心灵》之后再聚首,罗素克劳还是专业坑孩子,只不过这次以上帝之名,行事更加冷静,甚至是冷酷了;而詹妮弗康纳利的角色仍是那种一力维护家庭完整的坚强女性。
预告片里罗根勒曼和艾玛沃森的镜头差不多多,本来以为这次两人要再续《壁花少年》里的前缘,结果实际上却没多少对手戏。
感觉艾玛演的挺卖力的,能看出是卯足了劲要甩开偶像的头衔。
除了上面这些熟悉的面孔之外,看的过程中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的是饰演闪的少年时期的小演员Gavin Casalegno,镜头一扫到他我就惊艳到了,小伙子长得实在太美了。
有没有闭月羞花我不好说,不过片中的两代女神在他面前都有点相形见绌了(当然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本片的造型风格就是脏兮兮的,所以在比美的时候女性角色会比较吃亏)。
至于成年的闪,扮演者道格拉斯布斯也是个美男,但由于看了少年版期望值过高,所以难免有点落差。
本片前后两部分风格差异还是挺明显的。
华丽的特效主要集中在前半部分,等到方舟下水之后,镜头就主要对准船舱里面了,也就没什么特效可卖了。
去看之前猜测剧情的高潮可能会出现在抢夺方舟那一段,事实上这一段也确实是全片最激动人心的段落。
特别是完成救赎的Watchers们一个个升天的场景,观众如果把自己代入剧中人物,应该会明显感觉到既失落又欣慰的复杂心情。
一番争夺之后,方舟终于下水,不过这却不是故事的尾声,而是导演真正要讲的故事的开始。
诺亚方舟的故事家喻户晓,其实一两句话就能描述完。
当年的《冒牌天神2》,依靠史蒂夫卡雷尔的喜剧才能,影片时长才勉强撑到一个半小时。
本片基于原本的圣经故事,表现手法更加严肃,所以我在看之前也很好奇这么简单的故事要怎么拍到两个半小时。
本片的故事以登上方舟为分界线,前半部分的诺亚是作为一个笃信上帝的义人来刻画的,并以该隐的后裔来作为对比;而后半部分,诺亚对上帝旨意的奉行则开始表现出偏执的一面来,于是原本的第一主角在后面这一部分其实是以近似大反派的姿态在活动着的。
前半部分是一家人一致对外,后半部分则是家庭内部矛盾的解决。
实际上也正是在外患已除(至少在除了含以外的人看来是这样)的情况下,诺亚性格当中的缺点才得以暴露出来。
上帝其实就存在于我们做的每一个选择当中。
你把祂想象成个蛮不讲理的家伙,当然就会觉得祂在指引你做残杀婴儿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情。
如果我们将要做的事情是我们打从心底抵触的,我们又怎么能相信这是上帝要我们做的。
愚蠢的选择与上帝无关,上帝存在于我们做出正确选择的那一瞬间闪耀的智慧的光芒中。
本片的主角诺亚是个极虔诚的上帝的信徒,更确切的说,他笃信的是世间万物都应该按照上帝最初规划的自然的状态去存在。
所以他认为耽于奇技淫巧并肆意扭曲大自然的人类是不可饶恕的,包括他自己和他的家人,只要是人类,都不配活下去。
他的理想很崇高,觉得带着大无畏的精神与其他人类同归于尽,就能保证其他动物们在一个纯粹自然的新世界活下去。
但他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事实,对于一个人类来说,最自然的状态就是爱自己的家人。
当他呼喊着一些听起来了不起的口号并走上家人的对立面时,他自己其实是处在一种最不自然的状态下的。
上帝又怎会乐见祂在人间最忠实的信徒活在这样一种扭曲的状态下呢。
所以通过他拯救各种动物的经历,其实最终获得拯救的还是他本人。
每个人都像是上帝抛向水面的一颗石子,石子打出的波纹由内而外扩散开去。
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样貌造出来的,所以要先珍惜自己,在此基础上爱自己身边的人,然后再关怀周围其他的人,等等。
可能也有人是一上来就关注一些比较宏大的事情,似乎甚少掺杂个人感情。
但我相信这些人其实内心深处想的仍然是如何通过实现自己这些宏伟的目标,使自己和家人所处的大的外部环境能有改善。
这些人是聪明到了一定程度,能力强到了一定程度,以至于他们的波纹可以扩散的足够远,在照顾好身边人的同时也能惠及很多陌生人。
而如果说有人能完全漠视自己和身边人的幸福,专门关注那些跟他不相干的人,动不动就为了跟自己其实关系不大的所谓伟大事业和崇高使命舍生忘死,那我觉得这种伟大是不稳定的,就像是反向从外往内挤的水波一样。
如果这种不正常的水波多了,那整片水域早晚得炸开,接着也许就是大洪水了。
这个世界上不需要“无私”的人,真正需要的是“有私”且“聪明”的人。
“聪明”即总是做出正确的选择,上帝始终未曾远离,所以能凭借智慧把原本只涉及一人一家的“小私”扩散成惠及无数人的“大私”。
上面一段有点跑题了。
其实我本人对《圣经》所知甚少,以上感想都是基于电影剧情的,所以如果对相关宗教思想曲解了那我就先说声抱歉了。
最后再说回本片主角们的形象吧。
我记得之前有种说法说诺亚的三个儿子分别是三个人种的祖先,所以我看电影时冒出一个非常弱智的想法:怎么这仨全都是白人呢?
后来一想,他爹妈都是白人,孩子的肤色当然得一致了,要是一种颜色弄一个上去,岂不变成了温暖人心的喜当爹情节了。
不过还是怎么想怎么觉得讲述人类始祖的电影通篇居然全是白人未免太政治不正确了。
所以我觉得,最好还是找只熊猫来演诺亚,又黑又白又亚裔,这样各个种族的观众都不会有意见了。
呢次唔再喺20世纪最伟大嘅博弈论数学家John Nash,时隔13年,罗素同詹妮弗•康纳利重逢于公元前,化身为亚当嘅后代,拉麦之子,诺亚使神力喺堕天使嘅帮助下造方舟,挽世间生灵于大洪水中。
改编自《圣经•创世纪》嘅诺亚方舟故事早已为世人皆知,想当年我都兴致勃勃咁买佐本大陆教友会出嘅正版圣经嚟睇,但怎奈何实在太枯燥无聊,未睇完《旧约》本书就俾我劈埋一边了,更唔使讲《新约》。
老实讲,文化差异喺睇本片最大嘅障碍,就好似叫一个外国人睇《西游记》一样,我只能一边百度一边睇戏。
为佐应对呢个问题,本片嘅电影风格改得完全冇半点宗教味道,佢唔似得《上帝之子》嘅中规中矩,变得现代味道浓重,原本喺一个平静嘅世界末日故事,最炫目嘅镜头却变佐亚伯后代同该隐后代嘅方舟攻防战,但我唔太认同呢种宗教叙事,佢增加佐娱乐性,但令电影整体霎间低端佐好多,配上原本其实并唔刺激嘅故事,如同爆米花电影,显得不伦不类,不知导演意为何欲。
好多观众可能会觉得登上方舟后嘅诺亚变得暴戾专制,其实睇旧约嘅时候我就一直觉得所谓嘅造物主其实就喺一个独裁嘅暴君,可以由只言片语就断定一个人嘅好坏,可以由一次偶发嘅不尊而降下地狱之火毁灭一座城市,呢啲根本唔叫先知,咁样嘅神点解还有无数信众?
只能怪古时候平民百姓文化生活过度空虚,当年呢啲故事嘅作用或者在于震慑,但今日我却只睇倒残忍。
高达1.3亿嘅特效实在不敢恭维,粗糙得就好似贴图一样,阿伦诺夫斯基已难现《黑天鹅》嘅神奇,罗素亦变得越嚟越邋遢,但值得庆喜一睹艾玛有女初长成!
全方位觉得很一般,唔推荐,准备删除。
作为一个信徒,看完基本上在创世纪里找不到原型的Noah后,感觉还是有必要让大家知道真实的故事的。
尤其是耶和华创造洪水的真相。
一个字告诉你这个故事一个字就能概括。
船我们来拆解它舟,八,口。
方舟上,八口人!
诺亚,诺亚妻子,诺亚的三个孩子以及他们的【三个】妻子!
创世纪6章13节:13 正在那日,挪亚和他的儿子闪、含、雅弗,以及挪亚的妻子和【三个】媳妇,都一同进入方舟。
这是原著。
让我们来看看耶和华为何要摧毁全人类。
首先回到毒蛇引诱亚当夏娃吞下禁果后,耶和华审判毒蛇(撒旦,堕落天使路西法)创世纪3章15节:15 我要使你和女人彼此为仇, 你的后裔和女人的后裔也彼此为仇。
他要伤你的头, 你要伤他的脚跟。
后裔,英文seed(种子),女人不可能有seed,男人才提供seed。
这个seed是指处女的子嗣,弥赛亚,就是耶稣降临的第一个预言(新约圣经中,耶稣是处女所生)。
这里所说是指,耶稣和撒旦为仇,耶稣降临要重创罪恶之源(他要伤你的头),拯救人,而耶稣要被钉死在(伤他的脚跟)。
撒旦知道耶和华会送来弥赛亚,而撒旦堕落时带走了1/3的天使,变成恶魔,接下来的事就是:创世纪6章1-2节:1 当人开始在地面上增多、又生女儿的时候, 2 上帝的儿子们看见人的女子美貌,就随意挑选,娶来为妻。
上帝的儿子们,指的是堕落天使。
堕落天使,也就是恶魔,在地上,诺亚时代之前几百年,和女子发生关系,生出的子女不是纯人类,而是半魔半人,充满罪恶后代,为了阻止预言的发生,阻止弥赛亚的降生。
而诺亚的世代,是地上唯一的纯人类。
创世纪6章9节:9 这是挪亚的后代。
挪亚是个义人,在他的世代中是个完全人。
挪亚与上帝同行。
而除了诺亚,经历几百年后,地上全是恶种。
因此,耶和华打算毁灭全地。
创世纪6章11-13节:11 这地在上帝面前败坏了,地上充满了暴力。
12 上帝观看这地,看哪,它败坏了,因为凡血肉之躯在地上的行为都败坏了。
13 上帝对挪亚说:"在我面前,凡血肉之躯的结局已经临到,因着他们,地上充满了暴力。
看哪,我要把他们和这地一起毁灭。
而诺亚,是唯一的纯人类,神的造物,包括地球上的动物,神不想毁灭的,他启示诺亚造出方舟,拯救这些物种,包括诺亚一家人,而不是要毁灭全人类!
地上罪恶如此之多,耶和华不得不用洪水毁灭它们,这里你看到的全是神的愤怒和审判。
但那是针对罪恶。
而神耶和华要拯救唯一的纯人类,为了最终带来耶稣,为了最终拯救从亚当夏娃开始堕落的人类。
但对于人类,你能看到他的仁慈与爱。
为什么导演不去翻一翻圣经?
电影如此疯狂,里面的诺亚也是个疯子。
耶和华甚至直接告诉诺亚如何制作方舟:14 你要为自己用歌斐木造一艘方舟,并在方舟内造房间,内外都要抹上沥青。
15 方舟的造法是这样:要长三百肘,宽五十肘,高三十肘。
16 方舟上面要造天窗,向上一肘。
方舟的门要开在旁边。
方舟要分上、中、下三层。
17 看哪,我要使洪水泛滥在地上,毁灭天下凡有生命气息的血肉之躯,地上的一切都要灭亡。
18 但我要与你立约;你同你的儿子、妻子和媳妇都要进入方舟。
19 凡有血肉的动物,每样一对,一公一母,你要带进方舟,好跟你一起保全生命。
20 飞鸟各从其类,牲畜各从其类,地上的爬行动物各从其类,每样一对,都要到你那里,好保全生命。
21 你要拿各样可吃的食物,储存在你那里,作你和它们的粮食。
" 22 挪亚就去做了;凡上帝吩咐他的,他都照样去做。
而在最后,并不是诺亚关上的船门:创世纪7章16节:16 凡有血肉的,都一公一母进入方舟,正如上帝所吩咐挪亚的。
耶和华就把他关在方舟里。
神把船门关上的。
这在圣经中有很深的涵义:当神关上门,你在里面是安全的,没人可以打开那扇门,把你从方舟中拉出去,丢到审判的洪水中。
你在神里面是安全的,虽然有时候波澜颠簸会使你摔倒,但是你不会摔出去,你跌倒在方舟里,跌倒在Grace of the God里。
Amen!
这是一部象征意义很强的电影,也有一些抽象的情节。
但这些情节异常吸引我。
一滴水孕育的花朵:水是生命之源,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水泉被解读为上帝的同在。
蛇皮:可能是想说,人子战胜了撒旦。
以色列人在旷野仰望被挂起来的铜蛇得医治,也可以代表基督的救赎。
种子:人起初与神同在时的种子,代表与神亲密无间的关系,也代表从神而来的生命。
从中涌出的水泉代表从神而来的生命生生不息。
石头怪:这是导演改编的内容,本片最让我感动的是石头怪坚守职责甚至牺牲,但当第一个石头怪仰天呼喊:“Forgive me, my Lord"时,本以为会灰飞烟灭,但他却被接到上帝那里,他本来的所在之处。
悔改永远不会太晚。
方舟:方舟里面是救赎和上帝对生命的爱,方舟外面是上帝的公义和审判
呵呵呵都满头白发了结尾还弄个《怦然心动》版牵手……有意思吗。Σ(-`Д´-ノ;)ノ
对我来说就是科幻 就是不信教你咬我啊
据说在看的时候我一直在叹气 其实我没有意识。真心基督徒电影 感觉诺亚真的压力好大 面对家庭爱人 还有信仰尖的选择 好艰难 EM我特地来看你诶结果演技真心有点烂 然后 好几个熟面孔 RL演技还是挺好 然后帅!!!真的有矮凳!还以为看错了 0
心怀“救世”的普通人,其内心的挣扎与矛盾,是这部影片的主题。纵然是神选之子,也难以处理家庭、亲情以及自身信仰的诸多难题。
哈哈哈看到那个史前集装箱的时候我很想问2012你还好吗。阿伦诺夫斯基的故事前卫得让人脑洞顿开,可惜诺亚一家人的打打杀杀太像韩剧了。在我以为罗根开始变残的时候他居然又变帅了,不过还是赫敏的那个“壁花少年”...
第394部电影,从古至今,地球经历沧海桑田,唯一没变的可能是人的欲望吧!
宗教题材人性化。传世影响太美。
想要表现的东西太多,然后在那只本已拥挤不堪的方舟上彻底失衡触礁。
我要哭了啊,竟然是我最爱的导演的片子,我怀着热泪下了720P,又怀着热泪看到最后啊。最后这热泪是被刺激的啊,竟然这么烂!!!还是我最爱的达伦么!!!!!!他妈的最后这一家子要乱伦成什么地步才能保证人类繁衍呢?!!!!竟然不是第二部珍爱源泉,达伦你的宗教观呢!!!
人要追随上帝,也要服从人性,很好看的电影,不明白为什么分那么低,甩开american captain几条街好吗
一开始以为是魔幻剧,后面发现是家庭伦理剧,再后来画风全变了,大儿子打老爸?!二儿子救老爸?真是迷一样的家庭,怎么人物心理变化那么大?但还是挺出乎意料的,最后向善,爱的力量,感动到了。另外,哈利波特女朋友的脸好兜啊,嗷。
不及达伦之前的作品犀利,观感上的压迫感少了。创世纪幻灯缩影。蛇蜕。在冰岛入过Laki绿山的明信片。堕天使的石怪造型审美无能。霍普金斯是演了个祖传老中医专治不孕不育么。Clint Mansell's soundtrack
将圣经、科学、人性完美结合的史诗大片,远超预期
艾玛越来越像布鲁姆的女儿。梦之安魂曲版圣经·诺亚方舟。
创世主给予了我们选择的机会,而你选择了仁慈与爱,于是人类得以繁衍。❤️ 为爱而生,携爱而行,令人动容。
非常不满于该片的女性形象塑造,即使圣经就是这么歧视女性也不该这么难看的。在一个讲烂了的故事之上发展成一样一部电影,的确是令人敬佩的,只是还是没能避免让人觉得冗长;关于人所拥有的选择权也是振聋发聩,总的来说四星是对得起的。
【C+】其实我觉得还不错看啊……虽然剧本真是苍白无趣又三观崩坏。有几段剪辑特别漂亮,而且能看到克劳和康纳利再一次互飙演技真的很满足。艾玛的话确实很用力在演了,之前都还好但最后抱着孩子那场戏终于hold不住演崩了(・∀・)……
这近乎愚忠似的虔诚太可怕了,不像普通视效大片,达伦还是在做反高潮的东西,也相对简单
这个片子的整体观感就是 what the f*ck? ||以及某一段吵架 我的感觉是 中年妇女想当祖母的心情真的不是普通人类可以抵挡的
谁看谁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