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老鼠、猫和老鼠、精灵鼠小弟……都是老鼠,《美食总动员》又是老鼠,而且直接跟“美食”挂钩,真让人觉得难以接受。
而且从“夫妻肺片”、“二锅头”到“农家小菜”的翻译,使我不知道这些法国大餐究竟吃了些什么;何炅、李维嘉、谢娜过于本色的配音,多少有点逊色。
还以为小宽会从老鼠那里学到手艺唱上主角,结果却是老鼠总动员,集体占据了整个视野。
老鼠“小师傅”粗通文字,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
久慕厨神大名,逃命时也不忘搬走厨神的“葵花宝典”。
在下水道里逐页翻阅食谱,居然达到通灵的程度,开始跟想象中的已故食神对话。
接着到厨神餐厅里大展才华,把一锅汤烧得可圈可点,终于留在厨神的私生子小宽身边,把他当成一个傀儡操纵起来,一方面帮助他获得了餐厅的继承权,一方面在后厨大权在握。
但如果把主旨仅仅理解为小老鼠聪明过人,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影片里还有一句经典的口号:“人人皆可以烹饪”,就像“人人皆可以为尧舜”一样简单质朴却意味深长。
烹饪是小事,但小事也可以见大精神。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治大国若烹小鲜”,庖丁解牛,伊尹烹调,直到袁枚写下《随园食单》,为烹饪正名,使饮食文化登上大雅之堂。
《小团圆》说:“楚娣其实会做菜,还在外国进过烹饪学校,不过深恐套进,‘一回是情,二回是例’,就成了管家婆。
”这种顾虑基本可以消除了,因为现在遍地都是美女厨娘、娇娃主妇,写博出书,不亦乐乎!
烧饭做菜,成了一种自得其乐的生活方式。
所以我也很不甘心只做一个饱食终日的食客,或像小宽那样的提线木偶了。
“人人皆可以烹饪”,道出了我的心声。
看料理鼠王已经过去一个月,终于决定在鼠年之前为它写点什么。
这个故事只有三个角色值得看:小老鼠雷米,评论家艾格,雷米和林奎尼(没写错,就是他们两个在一起)。
主角雷米,这只拥有烹饪天赋且心比天高的老鼠,说它美国梦也好说它幸运也好,留待各位自己去看——一千个观众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然而我以为,电影不是或者不仅仅是美国梦那么简单,主题也不仅仅是“anybody can cook”那么单纯。
看到雷米指挥林奎尼做菜的时候我一下子坐直了身体趋向屏幕:看过小佃健的朋友应该记得这个经典的故事结构——从《傀儡师左近》到《棋魂》再到《死亡笔记》,A借助B的形象或者身体行事。
这个双方关系看起来双赢,A得到满足,也带给B荣誉利益;然而A(右近/佐为)的结果却是离开——究其根本,大约没有人可以忍受被人操纵被人控制,他人借自己名义的成功像是偷来的,自身的差距亦迫使自尊不允许,哪怕是善意的建立在朋友关系上的。
我开始尊重皮克斯和迪斯尼:这样的两人关系,错落纠结,已经不是给孩子看的动画(小佃健式的彻底决裂浓缩了太多并不适合孩子的东西),抱着想知道剧本会如何四两拨千斤地处理必将激化的矛盾的心理,我难得的端正了态度看下去。
然后另一个值得我们为之掏钱进影院的角色出场了——评论家艾格。
很多时候,评论家的工作很简单,我们的风险很小,我们也很享受可以随意品评厨师和他们厨艺的这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我们肆意地做出批评,随心所欲,哗众取宠,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在许多情况下,即使是再普通不过的垃圾食品,它本身都要比我们对它的批评有意义得多可以在网上找到英文原文和很多版本的翻译,我在此不想多说什么,只是表达同为议论者的敬意:艾格在发现了雷米这只小老鼠为他做出了直达人心的菜肴之后放弃了过去的犀利评论选择了以一介平民的身份享受美食——他是真正懂得食物的评论家,之前的批评只因爱之深责之切,一道烩菜怎样征服了美食家?
因为童年的味道母亲的笑容,穿透了一切到达苛刻的法国绅士内心,那一瞬间他是下午灿烂阳光下的孩子,时光如此悠长——他悟到了,于是放下过去,享受美食。
于我等,真正的文字面评论其实是无力的:我们进入那个宏大世界,探头探脑,被震惊被感动,驻足良久,感同身受,写下“到此一游”,欣然而返——最多献上月桂树冠以示敬意,而那个世界沉默不语,无数路人从中看见自己的天国。
值得高兴,当林奎尼将雷米介绍给艾格时我几乎要欢呼出声:他在所有厨子面前承认了背后的天才,该是天才走到台前的时候了——至少,该让小老鼠得到荣誉和赞美,为它所制造出来的美食,为它给予人们的奇妙世界。
童话没能发生,林奎尼的餐馆被封的理由是卫生不合格——可是且慢,看看那家小餐厅,其乐融融,温馨动人——老鼠们“合法”地在屋顶上聚餐,林奎尼收获了爱情和快乐,艾格回头看向雷米:“Surprise me!”小老鼠顶着厨师帽应声而去,为欣赏它的食客做出最好的烩菜……镜头拉长,雷米的肖像印在店招牌上,背后是一整个巴黎的万家灯火。
完美的终章,没有我所担心的一切不幸,每个人都有所割舍但每个人都没有丢失最重要的东西——信任,爱,尊重。
迪斯尼以及皮克斯素以简单幼稚的情节为人所诟病,然而宫崎骏的淡淡忧伤与现实之中,缺乏这样意味深长的大团圆:同是表达爱,料理鼠王的温暖直达人心,告诉我们生活拥有的浓烈和明亮颜色,不可叙述,只可承受。
在生活的华彩面前忧伤也是平庸的,哀叹和悲怆和时间相比,渺小不值一提。
料理鼠王片末,皮克斯的2D画面堪称绝赞~完美的配色简洁的画面,还有鼓荡而出的浩大生机,仿佛昭告天下:我们在书写的即是生活本身,生机勃勃,绵延不绝。
看完之后我直称之为皮克斯最好的片子。
后来想想,不排除这是第一部我在大荧幕上看到的皮克斯动画这个原因。
说起来它还是有些说教的,这方面比起怪物公司,显然没有后者更加纯真有童心。
但是说教如果都能说成这个水准,那我情愿总看如此受教育的片子——你无可否认它给你的温暖与激励确实在心底起了作用。
皮克斯愈加完美的技术不必去谈了,看看那被雨打湿的小老鼠和身体不听使唤的年轻厨师,就知道他们能把毛发、水、肢体扭动做到多么逼真的地步。
对于现在的皮克斯来说,只需找到更好的剧本,其他都无需担心。
这部片子的情节其实是很典型的好莱坞模式,前面搞笑,后面煽情,开头写落难的苦难,结尾是胜利的欢乐,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但是我觉得这个故事好就好在你无法预想它不按这个路子走将会是什么光景,我相信无论谁看到最后都希望老鼠小米(国语译法)有一个最最圆满的HAPPY ENDING,甚至现在结局里的圆满都已经幸福得超出想象了。
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这样的结尾没什么不好,至少,是我们对一切童话和理想的期盼。
皮克斯的喜剧功夫是一流的,因为它善于发挥无限的想象力,将非人类的主角形象发挥到极致,总是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来一招小绝活。
比如此片中小老鼠亲自烹饪时的搬勺弄刀、爬上爬下,处处充满别致的情趣。
这都是意料之中的,皮克斯一定能带给你的,意料之外的是,我竟然在黑暗里落下泪来。
那个清瘦的高个儿美食家,带着一脸挑衅尝了尝小米做的菜,准备好的恶评甚至就在嘴边,却在霎那中想起儿时回家的感觉,疲惫、委屈、辛苦、疼痛在妈妈做的家常菜里慢慢消融……那个场景一下子击中了我,于是直至他发表完那篇感人至深的评论,泪水才算告以段落。
“很多时候,评论家的工作很简单,我们的风险很小,我们也很享受可以随意品评厨师和他们厨艺的这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我们肆意地做出批评,随心所欲,哗众取宠,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在许多情况下,即使是再普通不过的垃圾食品,它本身都要比我们对它的批评有意义得多”。
“但有时候,评论家也会冒险,那就是在他们发现并维护新生事物的时候,世界对新的天才和新的创造总是不友好的,新生事物需要人们的包容……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伟大的艺术家,但伟大的艺术家可能来自任何地方。
”说实话,这让我想到自己的工作,虽然不是主观的评论,内里却是一致的。
因为批评让读者更满意,所以媒体常常着重的是那些质疑与攻击。
其实我们做了什么呢?
有什么资格站在一边指手画脚?
这段话说得真好,以柔软深沉的方式,直击人心。
这部片子给我的东西远超过我的预期,所以心里特别感激。
值得一提的是,我是在电影院看的配音版,何炅、谢娜等人配音。
台词翻得非常本土化,有的很传神,比如“鼠版无间道”;有的则很怪异,比如把一道法式甜点译成“夫妻肺片”、把最后的家常菜译成“群英荟萃”……
我可以兼容并包的欣赏我看过的每一部电影(嗯,包括无极),大部分我都可以慷慨的给一个三星或者四星的评价,但是可以让我给出五星评价的片子实在不多。
最近几年的电影中总是在艺术思想深度与迎合大众品味中失去均衡,所以很难找到一部可以让人满意的电影(包括奥斯卡奖获得者,要么是深度缺乏,要么是曲高和寡,总是缺乏那种独特的味道),所以我一直在期待与失望中等待一部我心中的五星电影。
也许是我昨晚心情比较奇特,在看到《料理鼠王》后竟然有一种被震撼的感觉,历经了一夜的睡眠之后依然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爬上豆瓣给他一个五星评价。
这是一部精致到毛孔里的电影,正如里面的那一道道美食一样。
从思想到到细节上都绽放出独特而吸引人的魅力,汇合在一起就是一道让人甚至想把盘子舔干净的Ratatouille。
皮克斯公司从《玩具总动员》发家,走着和迪斯尼的纯粹拟人情感化的动物卡通电影的风格迥异的道路。
从玩具、动物的非人视角去解读人类世界,在皮克斯的作品中玩具动物的世界与人类世界并存但是界限模糊。
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玩具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冲突,也往往可以轻松代入他们的世界中体验到人类生活中的炎凉百态,仿佛玩具们的世界不过就是这个世界中某个独特的群体,这个群体生活在我们身边,被主流所不容纳。
如果说从前皮克斯的电影中,玩具和动物们在与人类的共存中还是绝对的弱势群体,时时刻刻必须考虑在世界中自保。
在《料理鼠王》中这一切被一个"everyone can cook"的口号完全颠覆了。
雷米坚决不做小偷,偷窃享用他人创造的一切,而决心去为世界创造新的东西。
周星驰说着"人如果没有梦想,和一条咸鱼有什么分别",展示着小人物也可以成就自己事业的童话。
玛宝(帝企鹅日记)说着展示自我,企鹅也可以感动人类,保存自己的族群。
而小老鼠雷米告诉大家,即便是厨房的天敌——与美食水火不容的老鼠,只要有梦想和天分也可以成为法国最好的厨师。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集体中最卑微的人可以走到金字塔的顶端,也可以想象人类也许会同情一个可爱有天分的弱者,但是绝对不可能想象一个注定在垃圾堆里面吃垃圾过一生的东西,可以战胜所谓聪明人的智慧。
《料理鼠王》的思想乃是彻底的颠覆性,正如雷米做出的菜汤对于法国事物的颠覆性一样。
当代电影界充斥了一大堆新瓶装旧酒滥竽充数的垃圾,光凭这一点,给一部有真正创意的电影五星就不为过。
人物塑造上,这部电影中几个主要人物(拟人化的老鼠也算人物啦~~)的形象都非常鲜活。
地位卑微却内心执着的小老鼠雷米,懦弱善良的林奎尼,挑剔而正直的评论家科隆。
小小的故事被写的的一波三折,张弛有度,看着非常吸引人。
一只老鼠,成为法国最好的厨师。
看到这样的故事,我们怎么又可以不奋发努力,又哪里能厚着脸皮把整天的时间浪费在怨天尤人,自欺自怜上呢?
加油吧,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宿命,一切没有发生的都蕴含无限的可能,等待我们用天才和汗水去开拓。
最后一段的科隆的美食评论我听了好几遍,整部片子的思想深度在那一刻被极大的加强渲染。
这部片子的妙处就在高潮不是在万众瞩目的评奖台上,而是发生在黛蓝色宁静的深夜中。
没有众人的称道,只有一个正直的灵魂被艺术品一般的美食激荡之后,对自我的人生和自己的事业作为深刻的review。
俗艳的热血片往往希望依靠集体性质的活动,比如鼓掌合唱作为高潮来衬托主人翁的成功。
但是一个艺术家等待的与其说是100个不懂自己的俗物的夸奖,不如说是一个知音的陶醉。
导演把高潮做的于无声处听惊雷,整部片子的品味彰显出来。
从评论家科隆第一口吃到Ratatouille,脑海中的不是美食的味道,而是幼年记忆那一刻起,雷米-美食-科隆便成功的融合在一起。
那一瞬间,评论家和被评论者的地位与观点差异不再存在,这就是真正的艺术鉴赏带来的感动。
最后的评论与其说是科隆作为评论家居高临下对美食的挑剔与评论,不如说是不会说话的小老鼠雷米通过跨越族群的共同"语言"——味道感动了法国最挑剔的口腔,让他对自我和职业进行了深刻的检讨与反思,或者说达到了自我内心的救赎?这个说法也许有点跳跃与夸张,但这的确是事实。
最后谈一谈科隆,冷酷的外表与正直的良心的复合体。
这个世界中,充斥各种自我伪装假意讨好他人的弱者,和依靠攻击和鄙夷他人来彰显自己的身价的伪装的更加令人不齿的所谓强者。
但是真正的勇士,不在于赢得众人的崇拜,也不在于反对一切的偏执,他只是明白自我,坚持自我,需要时候他可以毫无恐惧与疑惑,不吝惜自己的地位金钱与生命的的站在世界的对立面去与肮脏战斗,去捍卫自己所珍爱的事物和人。
虽然大部分时候这种人难以亲近,但是这种正直而勇敢的良心才是最善良与可贵的,科隆毫无疑问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只有这种伟大的人才有资格和能力去品味法国最好的美食。
《料理鼠王》里的主角是一只老鼠雷米。
在迪斯尼的动画片中,最先出名的主角就是大名呵呵的米奇——在中国大家都知道的“米老鼠”。
从米奇到雷米,两只小耗子正好是迪斯尼王朝辉煌的一大写照。
两只有“米”的小耗子,其实最爱的也是“米”哦!
别看银幕上的米奇那么善良勇敢,雷米又是那么聪明能干,实际上迪斯尼家的耗子绝对不是什么温顺的小动物。
下面这段记述很详细,原谅我偷懒,一字不懂的引用了: “1929年,创始人沃尔特·迪斯尼发现米老鼠特许经营能带来不菲的价值之后,刚开始还没太在意,但不久后,他发现很多产品上都印有米老鼠的头像,而厂家根本不交版税,于是他首先打通法律环节,使米老鼠的形象在所有领域都受到保护。
然后1930年,他正式推出迪士尼版的特许经营合同,也是世界上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特许经营合同,凡是未签合同就使用米老鼠头像的公司,一律起诉。
仅此一招,沃尔特·迪斯尼很快整肃了美国特许经营市场,为后来白雪公主、小熊维尼等众多可爱的动画形象特许经营创造扫清了财路,如今每年都能带来10亿美元以上的净利润,市场价值合计更是多达几百亿美元。
为了切实保护住这个无本万利的价值链,迪士尼不仅把法律武器举向直接的入侵者,即盗版者与违规使用者,还有那些试图变相进入相关领域,以及打擦边球的个人和组织。
在1960年代后期,迪士尼曾进行过一次经典的起诉,后来此案成为迪士尼及各大影视巨头保护版权的范例——起诉丹·奥尼尔漫画的出版公司侵犯版权,理由不是丹的老鼠与米老鼠画得过于相像,或个性接近,而是丹的老鼠作为一个讽刺角色,形象不好,与迪士尼创造的米老鼠形象大相径庭。
而米老鼠的可爱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丹·奥尼尔的讽刺版老鼠足以构成对米老鼠的“形象侵犯”。
在盗版相当泛滥的美国,迪士尼当时有意通过此案杀一儆百,同时,在价值方面,米老鼠产业链当时已经每年为公司带来7.5亿美元的收入。
这个时间又恰逢创始人去世之后,公司创新青黄不接,主营业务很不景气。
所以,迪士尼倾心全力也要打赢这场官司。
由于这个案子不涉及商业利益,还关系到艺术家的创作范围,因此在美国受到广泛关注,双方僵持不下,前后持续10多年,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一个小法院打到美国最高法院。
这在美国知识产权史上前所未有。
1979年,经过10年拉锯战之后,最高法院做出终审判决,漫画家丹·奥尼尔(Dan OíNeill)对迪士尼的经典卡通形象米老鼠构成了形象侵犯。
丹·奥尼尔不仅要为自己和伙伴的蓄意创作支付19万美元的赔偿,还要入狱6个月,而在此之前,丹·奥尼尔早已被官司拖得一穷二白,入狱时,只剩下7美元。
结果可想而知,随着这个判决的生效,以丹·奥尼尔为代表的整个“无影盗版派”(Air Pirate)一败涂地,而迪士尼虽然因为行为涉嫌扼杀艺术创作,引来不少争议,但以米老鼠为代表的价值链条从此受到严格保护,彻底变得神圣不可侵犯,连整个美国的版权意识都因为此案受到空前的强化。
” 试想,如果皮克斯公司不是在2006年被迪斯尼公司收购了,雷米会不会也被迪斯尼告上法庭?
还真不好说。
想到这里,《料理鼠王》里的那么名言“所有人都能烹饪”就颇有点讽刺意思了:所有人都能烹饪,但不是所有的动画公司都能摄制老鼠题材的动画片。
不愧是皮克斯,保持了一贯水准。
和《汽车总动员》一样,“梦想”是它的主旋律。
不过这次更具难度,一只充满想象力和美食天赋的老鼠想要在人类世界里成为大厨。
简单的情节设置,几个性格简单的人物的拼凑,一个变不可能为可能的老套手法,合起来就是看得人心潮澎湃舒舒服服拍案称绝的好片子。
这就是动画片的魅力,不需要追求所谓深刻,不需要拼命挖掘内心,不需要刻画复杂人性,不需要玄之又玄的情节设置,不需要美女帅哥吸引眼球,它只需要想象力。
片中被不断引用的名言是Everyone can cook,我想其实导演是让我们理解为Everyone can do what he/she wants. 当然现实中并非如此,但如果在看片子时,你的理智竟也强大到没被它煽动一下下,是不是也有点可悲呢。
让我们心甘情愿被煽动吧。
来了!
来了!!
终于来了!!!
2007年个人最期待的作品——皮克斯公司动画长片《Ratatouille/料理鼠王》!!!
从看完第一款预告片开始,本人就很没出息的每天流着口水一遍一遍的看电影海报。
等到电影试映后,铺天盖地的表扬和赞美更将我的欲望挑到极限!
当得知这么优秀的作品竟无缘于大陆影院,我差点没背过气去——该死的大陆审查局!
等啊……等啊……等啊……等……终于看到完整版本了,虽是枪版,并且字幕翻译得一塌糊涂,完全没有体现出皮克斯公司出神入化的动画技术,我仍被剧情吸引,感动到不行。
这才叫动画,这才叫杰作!!!
对蜘蛛侠3和加勒比3的失望一扫而光。
果然还是皮克斯最不会让人失望!!!
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等着DVD上市,赶紧收入囊中,永久珍藏!
毕竟这可是今年各方面评价和打分最高的电影,甚至可以说已经“提前拿到奥斯卡小金人”。
这是普罗旺斯地区非常有名的一道菜做法超级简单 不过要花些时间炖煮材料:大蒜 1粒(可选择不要)洋葱1.5粒 番茄4-5颗 大黄瓜(或者西葫芦也成)1条 茄子1条 还可以选择要不要加入 青椒或是西洋芹材料准备:大蒜拍碎即可洋葱将接近核心的地方挖出切丁 其余部份切片番茄切成6办左右大黄瓜 切片约1cm厚(如果你不喜欢大黄瓜子的话就先对切然後把子挖掉吧!
)茄子切薄片青椒和西洋芹都可以切片加入做法:一点点的橄榄油小火热锅将大蒜 洋葱丁 下锅爆香(别让油太热洋葱会焦掉)香味逸出後 将洋葱片下锅翻炒一下 小火接著是番茄 翻炒与洋葱混合 小火其他的材料依序可以下锅翻炒混合 由於只是要方便混合所以不必等上一样材料炒熟只要混合好就可以马上加入下一样材料 一样用小火炒不用几分钟所有的菜都入锅了 加一点点盐你可以选择和一点点的月桂叶 或小茴香 (不用加就已经很香的)这维持原来的小火火力 盖上锅盖 炖煮10分钟後你打开锅盖看看 不必加水 蔬菜的汤汁已经被熬出来了这时记得翻动一下让材料继续混合继续炖煮 直到大黄瓜煮熟变成略微透明的样子即可吃完後可以放入冰箱如果你要招待朋友的话 倒是建议你前两天就煮好 拿出来热因为这道菜最好吃的时候 是继续炖煮的第二天和第三天所有的菜炖到烂了 非常的香甜可口吃的时候搭配法国面包(家乐福那种棍子的)吧将法国面包烤好後可以沾著菜的酱汁来吃这么一道做法超级简单又健康的法国菜推荐给大家
How could I resist movie night at a 12-screen movie theater in an authentic upstate strip-mall? The viewing options, as presented by Peter, who's an editor and frequent contributor to 'Filmaker' magazine and can be quite the cine-snob, absolutely shocked me; 'Knocked Up' or 'Ratatouille.' Although 'Knocked Up' seems to be garnering serious praise (huh?), we decided on 'Ratatouille,' which is latest offering from wicked talent at Pixar [the guys behind 'Toy Story,' 'Finding Nemo,' Monsters, Inc.', and 'The Incredibles']. Peter and I both laughed like 10-year-olds (with really deep voices). Don't wait for Netflix; the stellar animation merits a trip to the big screen. Peter and I disagreed on whether Remy, our rat-hero, is a metaphor for a young gay boy in the process of coming out. I think it's fairly obvious, while Peter (more Sontag than Kael) looks for the universal truth, seeing Remy as more symbolic of the misunderstood, "queer" individual, though not necessarily gay. I know I'm right, but I nodded as Peter postulated; that's the kind of guy I am. Patient with other's process. (wink) Without giving away too much of the plot, I've listed those "hints" that, I believe, support my interpretation. They are: * Remy exhibits a refined "sensitivity" (smell), which makes him different from all the other rats in his colony;* When Remy's stereotypical macho brother sees Remy walking on two legs, he says, "If Dad sees you walking like that he's going to lose it.";* Remy is obsessed with the beauty and smells of gourmet food, while all the other rats are content to eat garbage;* Remy leads a double-life, hiding from everyone the fact that he sneaks into the human's home to watch the gourmet cooking show;* Remy feels conflicted about being what his family expects him to be and what he knows in his hear that he is; and finally* the transformation of our villain "Anton Ego" is clearly one of a gay male coming out of the closet later in life and the price he paid until that point. Watch the scene with his mother as he comes home from school crying because of the bullies. And then watch the last scene when he's in the restaurant. So, so gay. And don't miss the reference to May Day's (Grace Jones) Parisian romp from "A View to A Kill." [Grace Jones!!?? -- Uhm, hellooooo!] Gay or not the film is as good as slice of a gooey, stinky Epoisses. As a kid, I was completely obsessed with Julia Child on PBS; suffice to say, Remy has become my new hero. And it's so wonderfully subversive that the folks at Disney (who own Pixar) have made a rat the dalmation or Nemo for 2007. I love the idea of small kids all over middle America carrying around stuffed rats.
《料理鼠王》这部影片,本身就是一盘美味佳肴。
——但它不仅仅只是讲述一只老鼠去当厨师的简单喜剧故事,它更多的是告诉我们每个人:“anyone can cook”,即“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伟大的艺术家,但伟大的艺术家可能来自任何地方。
”人不应该被自己的家庭、或者生活环境所束缚,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自己向往的成就。
不愧是皮克斯,每一部作品都向我们很好的传达了智慧哲学,让我们在欣赏影片获得愉悦的同时,还有机会被悄悄教育一番。
但当然,这种教育是乐于被我们接受的,它恰到好处。
很多人都觉得皮克斯总是习惯性传达的东西太幼稚,但我却觉得这些“幼稚”的思想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
这些俗套的亲情、爱情、成长、励志,是我们在这个冷漠世界里,无论多少次都不会厌倦的抚慰。
就像是一个孩子,无论几次收到礼物,都会开心。
--值得一提的是,貌似这部影片的画面色调大多是暖光或者橘黄色调,这种色调使得影片中的美味佳肴变得更加可口。
another story about dream
20190705#64:剧情严重扯淡 人物没有一个讨喜
“从某种角度来说,做评论家太容易了。我们有近乎于0的风险高高在上,将劳动者的心血和付出置于笔下肆意评价。我们更倾向于写负面评论,因为读者和作者都能开心,但是批评家们必须面对一个事实,在大千世界中,一些微不足道的小生灵可能并不如他们所讨伐的一样卑贱。”时隔多年再来回看,依然是一部极具水准的动画电影。
好莱坞动画片其实就是好莱坞黄金时代电影的复活,典型的人物、精致的台词、严格的起承转合、还有标志性的合家欢氛围。最后,严重表示,耗子不适合进厨房!这个主题不能换在猫狗松树鱼身上吗,一堆耗子涌动的场面,看得人鸡皮疙瘩满身啊!
做一个评论家,是一种很保险的职业,你所接触的都是最好的,而你高高在上,对别人的劳动指手画脚,如果做出负面的评论,自己高兴读者更高兴。但要做一个好的评论家,就应该是能够发现和保护创新事物的人。
老鼠大厨梦想成真记
你能理解当我听到谢娜的声音说出夫妻肺片的感受吗
以为不公平。
是谁推荐的,给我滚着出来,你犯了谋杀罪,浪费我时间就算了,还结结实实的恶心着我了。一堆阿,一堆的老鼠阿,最不喜欢的懦弱的男主,雌雄莫辨的那人那~~~
法国餐厅怎么有夫妻肺片,川菜居然那么强,而且还出来了上海的大闸蟹
真的不喜欢,而且,还是感觉脏脏的
Anyone can cook! :)
前10分钟还不错,画面很美~~剧情太frustrating, painful!!!
技术水平为皮克斯最佳,达到一定巅峰。
不好看!
一般
小动画片一般都很励志。
导演是brad bird 不是brad pitt
进走偏锋的「英雄不问出处」类型,当然也更加趋向于某种启蒙政治正确的教育,与现实毫无意义可言。
..all in english o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