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间谍
Triple agent
导演:埃里克·侯麦
主演:Serge Renko,卡特琳娜迪达斯卡鲁,谢丽埃勒·克莱尔,阿曼达·朗格勒,埃马努埃尔·萨兰热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希腊,俄罗斯语言:法语,俄语,德语,希腊语年份:2004
简介:以上世纪西班牙內战为背景的政治惊悚片,前沙皇将军菲欧多带着妻子移居巴黎后,过着神秘的生活,在公产主义者受到压制的法国,菲欧多却公开声称自己的真实身份是间谍,而且是个三重间谍,同时服务于俄国的白军和红军,甚至德国的纳粹军。 1936年的欧洲,正值西班牙内战时期。身为前任沙皇军队将军的费欧多携着他年轻的希腊妻子阿茜诺..详细 >
04年的!?
看 不 懂
4++ 「无所不知」把画作放在镜子前面,这是一种历史/电影的结构,意味着记录者、观看者、行动者的内外关系,对于旁观的记录者而言,这种描摹是可以采样并随时移动的,但反过来镜子和玻璃房已经把观看者(阿西诺/观众)隔绝,与其说画中人在她不知觉间行动,不如说他们一直在行动着,观看者的凝视与获知的意图只会变成esostrephis——内部旋转——史都华从开头到结尾回归的楼梯在这里复现,恐高症却被内化,同时也被作为警告——对历史和政治的凝视的无限眩晕。
侯麦的间谍片一点都不刺激,还是着墨在男女关系上。谍战只是男女感情的一个背景,能把这种关注贯彻到所有的片子里需要一种坚持和固执。
三星半
4.0。1. 侯麦被低估的一部作品,遗憾当年柏林电影节没有拿奖。2.以为是复合类型片,其实还是侯麦特色,以反叙事来叙述二战前的风云际会,从频繁对谈之中来勾勒各方势力,从女性的悲剧命运中来反思历史的责任担当,从热衷于巴黎街景拍摄到巴黎被悬空,反思法国在世界的地位。3.埃里克向来因为影片能带来票房收入而自豪,但这或许是他第一次亏钱,同时也导致他人亏钱。这是个巨大的打击。他告诉我,他害怕会落到戈达尔那样的境地。(《侯麦传》)4.女主美炸。
3.5
大难临头各自飞
几乎所有的艺术家和艺术品都被打上烙印,手足无措或无可奈何地等待政治阉割。
殉死的夫妇让人唏嘘不已
对话太多了,全称戏外,没看进去
期望转型的晚年侯麦把自己擅长的东西都丢掉了,没有多角恋爱关系,没有好看的风景和服装,实在乏善可陈
埃里克·侯麦的倒数第二部作品,提名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这样一部有关间谍的政治惊悚片在候麦的处理下却显得波澜不惊,片中依然是大量的对话,配上一些新闻片反映历史背景,而对于真正的间谍活动却基本没进行描写。不过这些对话我居然大部分都能听进去。另外女主角虽然40多岁,倒也挺性感的。
实际的空间在历史中虚空化,在平静的绘画中逐渐抽象,侯麦只需要几个房间就展示了一个世界,人物也在时间中同时靠近当代和过去,在身体的病痛和遗忘中,一颗隐藏的情节剧之魂浮游于地下,而一切的原爆点则是事物的消失自身:离开镜头的一切,“无论它离我们多近,都已经像永远地离开了一样”。非常诡异和神奇的观感(《永远不会存在的电影的预告片:〈假战〉》+《岛屿上的煎熬》= ?),从未在侯麦电影中感受过。
被低估的侯麦晚期作品 彻底暴露侯麦保守主义知识分子身份
步入晚年,侯麦的道德隐喻越来越隐晦。本片探讨儿女私情和民族大义之间的伦理问题,而这只有在浪漫自由的法国才会是个大问题。共产党人为信仰充值。法国小资产阶级为生活买单,各有各的不幸。
还是挺考究的。那女画家有点可怜。
我坦白我没看懂但我很喜欢这个在政治和艺术的拉扯中展开的间谍故事,非常独特。侯麦的慢节奏源于一种主观感受的时间,当感受过分强烈和杂多,就有了结局的突变,银幕内外的人都被生活打了个措手不及,但又总带着这一刻终于来了的宿命感。是值得等我补补历史后再看的电影
真是一个非常暧昧的故事,或许可以称之为风格
3.5。将惊险诡谲的间谍行动隐藏在暗处,明面上只是丈夫与妻子的侃侃而谈,与政治相关,而不是贴近展示穿行在苏联、纳粹、白军三个势力之间的各种事件与行为。这使得谍战片变成了生活化的话痨片,重点不在情节,而是复杂多变的政治理念,多少给不熟悉相关历史的观影者带来了理解上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