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拍摄时间很短,这部剧的诞生是真的时间紧、任务重。
在如此重大压力之下,可以明显看到赶工的痕迹,尤其是前几集,无论是台词还是表演,都明显缺乏打磨。
唐国强老师不复有当年的活力,如果是十年前,他一定比现在演得好(想想他在《解放》甚至《长征》里的表演)。
孙维民老师的表演我从《外交风云》开始就很不赞同。
建国时的总理五十出头,日理万机,难到说话是这个语速?
这也不符合纪录片里的真实情况。
以前孙老师的表演不是这样的啊。
王伍福老师演的朱德总司令形神兼备,但也是同样的问题——过显老态。
总的来说,这几位长期扮演自己的角色,上手快,还好一些。
而第一次出演剧中人物的那几位演员就非常令人出戏了。
我相信他们是有能力演好的,但是由于时间仓促,没工夫足够地与角色相融合,也没工夫打磨台词和表演,甚至在调度上也多有瑕疵。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丁勇岱身上,因为他是剧中台词最多的角色。
我最不满的是他在台词中大量加入语气助词,很多时候断句方式令人觉得如鲠在喉。
当然剧本还是不错的,尤其是中段,非常精彩,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我觉得编剧可以着重于宏观叙事,没必要为了照顾微观层面的个人而特意去创造过多小人物的角色,这样反而会不伦不类。
这部剧几乎是全程热泪盈眶看完的。
跨过鸭绿江是一部全景式展现朝鲜战争前因后果的电视剧,从战争爆发前的政治背景,国内关于朝鲜局势的关注讨论开始,到各种外交斗争,拉锯战式的停战谈判,再到最后惩罚性教训南棒子,直至最终停火,南北分治。
如果想对朝鲜战争的过程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观看这部剧足矣。
但也正是因为本剧内容丰富,不免有点头重脚轻,后期几乎是快进般的过剧情,又要交代谈判的过程,又想把后期那一个个典型的英雄故事呈现出来,稍显仓促。
再延长个十集左右最佳。
从叙事视角上来看,这部剧以上层视角为主,从国内的主席总理,到前线的司令部。
就像剧中表现的那样,军长都没资格上桌子,主要讲述的是总司令参谋长总政委等人决策的过程。
也因此,本剧战争的过程几乎都是来自于老总们的口述与讨论分析。
然而如果全是来自于顶层的视角,剧情未免显得悬浮,于是本剧又通过马金虎郑锐陆乘风王珍珠秀才等人的来自最前线最底层的视角,去表现具有代表性的战士们的生活与战斗。
除开那些有名有姓的战斗英雄事迹,就属这几个角色戏份最多。
这许多不同层次的视角一对照,观众们就能对这场战争,尤其是对那个年代的人们,有更深刻的认识。
本剧的美军视角也相当全面,连战争同美国国内党争与大选的关联也拍了出来。
对美军的刻画可以说是没有丑化矮化,甚至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美化。
难能可贵的是,剧情中还特意给了一个美军个体来自于底层的视角,一个为兄弟报仇的狙击手,剧情还不少。
无论如何,正视敌人,也是对自己对先烈的尊重。
一味地丑化敌人,岂不是显得当初的自己也很无能?
但你要说这部剧毫无缺点,也失之偏颇。
本剧用了大量的来自于当年战地记者的历史镜头,以及来自于其他老影视作品的镜头来充数。
战争场面,用模型道具拍摄穿帮的镜头特别多,烟火爆炸的效果做的很潦草。
可以说,跨过鸭绿江是一部战争剧,又不是一部战争剧,正儿八经的战争戏几乎是没有的。
如果真的要像过往那般拍摄详细的战争场面,怕是得再来四十集才够。
总的来说,这类重大历史题材革命题材影视作品的作用,除了叙述历史故事,更主要的还是刺激大家的历史爱国情怀,树立朴素的革命价值观。
当你为那些英雄先烈们而动容的时候,你已经潜移默化的受到了他们的影响。
送一份美丽让周末好心情,送一份关怀让您骄傲,送一份青春让您不老,送一份梦想让您实现,送一份友情不需回报,再送您平安才算可靠!祝您周末快乐!别因太多的忙碌冷淡温柔 莫因无奈的追求湮没享受 挣钱不是人生的全部 无限风光就在心灵深处 停停你匆匆的脚步 尽情享受生活的赐福!
周末了,别忘了——好好歇歇!
云淡风轻,随意放飞美丽心情!
诗情画意,爱心在阳光下沐浴!
盈盈笑语,管它哪堪泪水委屈!
祝福为你,生活洋溢甜蜜温馨!
周末愉快!
对比一番我最近看过的几部抗美援朝题材有关的影视作品,最差的毫无疑问是金刚川,其次长津湖,但长津湖的差与金刚川的令人作呕有本质区别,一个是格局问题,一个是立场问题,简单点,一个是内部矛盾,一个是敌我矛盾。
按格局排,跨过鸭绿江无论剧版还是电影版都排在第一位,其次是李延年,再然后才是长津湖。
相较于热火的长津湖和李延年从小家出发讲述必须打这场仗的理由,跨国鸭绿江则是从宏观视角全景展现这场正义战争,从国家、从战略高度阐述打朝鲜战争的理由。
在观影前,我已经看完剧版,看完电影版后,有种感觉越来越深刻,就是这样从宏观视角、国家战略出发讲述历史事件的文艺作品近些年实在太少,自从自由主义泛滥,我们的文艺作品里充斥了太多个人主义的东西,甚至说难听点,有非常多极端自私自利的东西在给我们洗脑,这些东西将个人的私欲至于神圣不可侵犯的高地,而无视了当一个个个人组成一个个集体时产生的集体的利益甚至是国家的利益。
然而,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总有傻子以为只要有钱,哪里都是家,然而在资本面前,钱是不会让你有的,家更是不会让你有的,哪怕是你的尸身残骸如果能卖出价钱,资本也会毫不留情将你的尸骸卖个好价钱。
更何况,极端个人主义本质上是以他人的利益的牺牲为代价换取自己的私利,将自己的快活踩在别人的鲜血之上。
电影版很难能可贵的一点在于在有限的电影时长里压缩一场如此宏伟的战争,不仅没有出现含混不清、主次不分的问题,反而聪明的以彭总的视角出发,从宏观兼带微观,几乎将朝鲜战争的重点基本讲了出来,而且基本上每个点都是宏观把握朝鲜战争的关键。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让观众能快速把握我们打朝鲜战争的战略意图、战术布置,而且对对手的战略、战术也有挑重点式的展现,但缺点是对缺乏全局思考习惯的观众则会难以消化,跟不上彭总的思路。
伟大的人之所以是伟大的人,在于他们对历史有着惊人的洞察力。
我们大多数人只能看到眼前一亩三分地,我们应该学学伟人们如何在瞬息变化的历史事件中把握历史的走向,至少开始具有点全局性的视野也是难能可贵的,至少减少被当成傻子被骗的机率。
最后,我们这个时代反而太需要展现集体主义的文艺作品,我们终究是活在社会、集体中的一个个个人,还是那句话,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国没了,家亦亡。
一直很喜欢看抗美援朝的历史书,喜欢看与世界第一的美帝正面硬扛。
对于美帝,我觉得大部分中国人的感情都是复杂的,一方面,在技术、管理上,他们是我们的老师,他们的商学院、理工学院在向全世界输出最优秀的理念、知识与技术;同时,美帝自由、豪放、独立而又激情的文化,以及其对公司劳工的保护与尊重,也充满吸引力(我曾经在美资企业工作过10多年);但另一方面,在利益上,他们又是我们最强大的敌人,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中美全方位的较量将成为世界关系的主旋路,而且也会愈来愈激烈!
70年前,我们的先辈在政治与军事上干挺了美帝;70年后,在经济上,我们能干挺美帝吗?
比干挺美帝更重要的是,未来,我们希望我们的子孙后代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彭德怀和邓华等人根据毛泽东的战略构想,提出了打突然、打穿插、打分割包围的计策。
由于麦克阿瑟的轻敌,虽然战事艰难,但志愿军将士勇锐顽强,势如破竹,打过了三八线占领了汉城。
李奇微临危受命,志愿军面前出现了一个更狡猾,能力更强大的对手。
新的战争态势下,双方开始漫长的谈判。
经历了无数个惨烈的坑道争夺战后
题记:一个个志愿军抗美援朝英雄谱,就是一部部中华民族不畏列强的英雄史诗,一座座永远耸立在人民心中的不朽丰碑。
继承弘扬志愿军将士“不畏强敌、卧冰饮雪、炒面充饥、前仆后继、冲锋不止、勇于牺牲”的英雄精神,构筑起中华崛起和民族复兴的巨大凝聚力和向心力,让伟大的志愿军精神夯实中华民族的脊梁,让强大的军队和祖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铁血铸丰碑:志愿军英雄礼赞铁血勇士赛蛟龙,御敌鏖战透甲红。
上甘岭上铭战功,五次战役炮声隆。
板门店中谈争锋,三八线乃和平梦。
烈士忠魂诏青松,大帅风范数彭总。
铁血铸丰碑:志愿军英雄礼赞壮士谁敢与争锋,拔关夺隘透甲红。
摧锋陷阵克强敌,鏖战浴血逞奇功。
卧雪爬冰豪情纵,虎胆傲骨赛蛟龙。
红星军徽驻心底,英雄气节耀蒼穹。
颂志愿军员司令彭德怀临危受命担主帅,驱除强敌情满怀。
雄才大略铸铁血,挥兵百万斩狼豺。
勇挽狂澜塑豪迈,赫赫战功彰异彩。
耿直轩昂系华夏,彪炳史册诏松柏。
杨根思抱紧炸药包 冲向敌群冲向敌群——击退美军八次进攻粮绝弹尽,掩护全排仅剩下之两名伤兵,昔日老战士爆破大王新四军,人在阵地在英雄气概胜生命,拉响导火索哧哧发响朝敌倾,与虎豹豺狼同归于尽誓死拼,火焰四喷射敌人腐烂变泥泞,豪杰塑悲壮勇士辉煌化金星,丰碑巍然耸立彪炳千古功勋。
黄继光——堵碉堡抢眼 挺起胸膛挺起胸膛——请战攻克597.9高地上,何惧肩腿多处负重伤,瞬时间不容丝毫彷徨,岂容外寇肆虐逞猖狂,一跃而起堵住敌枪膛,呼唤冲锋号嘹亮吹响,将凶恶虎狼消灭埋葬,铮铮傲骨为你铸荣光,铁血英雄啊永驻辉煌。
邱少云——陷熊熊烈火 岿然不动岿然不动——何惧昼夜潜伏树蓬草丛,盯准敌人目标岂能放松,燃烧弹朝身边呼啸掠冲,任凭硝烟漫卷烈火熊熊,钢铁意志坚如磐石巨峰,勇牺牲视死如归胜强龙,只为部队发起猛烈进攻,惊天地泣鬼神顶天英雄,烈火中永生浩气贯长空。
张桃芳——神枪狙击手 创赫赫战绩冷枪狙击——铁血丹心虎胆傲骨使命永铭记,驰骋纵横于上甘岭597.9高地,长于潜伏岿然不动如磐石根基,巧于隐蔽定向不定时观察测距,机动灵活亦佈置假人闪躲惑敌,神出鬼没攻无定势似扑朔迷离,盯准目标手持苏制枪智博心机,伺机狙击弹无虚发创赫赫战绩,领单兵英勇杀敌捷报频频传继,射手神技彪炳史册焉无人能匹。
编后语:“只有铭记英雄,才会崇拜英雄;只有崇拜英雄,才会英雄辈出。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烈士和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将士们英勇顽强、舍生忘死,勇往直前,所向无敌,始终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打出了中国的军威和国威,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永续传承、世代发扬,将永远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勇向前。
志愿军抗美援朝英雄谱是中华英雄史诗,彰显不畏列强、勇于牺牲的精神。
这些英雄构筑了中华崛起和民族复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他们的精神夯实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英雄们的丰碑将永远耸立在人民心中,激励我们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
这两年拍了很多关于志愿军的影视作品,这部电视剧算是质量不错的。
关于这场战争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可以套用周总理的那句名言,“it’s too early to tell!
” 但是,如果从战术角度考虑,志愿军在武器装备和后勤保证那么落后的情况下,举中华全民族之力,能和经历了二战洗礼的美国军队周旋3年,也的确是非常不容易的。
虽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是最终没有被美国人打垮,从这个意义上讲,的确是胜利了。
这部电视剧以志愿军为主轴,全景展现了“五次战役”的过程。
中共在那个时期几乎所有的名将都陆续登场,参与了这场战争。
难能可贵的是,这部电视剧也并没有把美军拍的一无是处(至少没有出现手撕鬼子的片段),并且对国民党投诚部队在战斗中的作用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这些在以往的影视作品中并不多见,比如,曾泽生的第50军的汉江之战。
几场著名的战斗也拍的不错,比如傅崇碧指挥63军打的铁原阻击战。
唯一的缺点是,伟大领袖、总理和彭总的饰演者经常有出戏的感觉。
陈赓的表演也过于模式化了。
在抖音刷到的,180师,傅崇碧,然后什么韦杰。
铁原阻击战。
政委吴成德,俘虏。
回国,撤职,文革清洗运动。
丁勇岱彭德怀抖音的评论区,上一辈关注这个的好多啊记得我背诵十大元帅,是初中历史书在老家背诵的,有点可笑,搞笑又刷到李白的照片,白崇禧李宗仁,还有什么韦国清包括白崇禧李宗仁反蒋,当时桂系军阀,还到了越南,可以打下越南的越南人确实和广西非常像,说话口音也像,那种挺好玩的还是感叹,上代人喜欢这些历史的挺多的而且历史确实是人民书写的,比如吴成德被俘虏,大家都知道他是好的,后来回国又被清洗包括在百度刷到毛的秘书,比如谢静宜,张什么之类的,大家也是懂得都懂怎么说呢,中国就没有什么原创的人文政治那一套德先生赛先生,都是英文直接翻译那些复杂的政治经济科学,在中国这儿没有的中国以前就是农业大国,现在叫做制造业大国,主流官方媒体叫什么,中国制造,世界工厂,对世界工厂,比如义乌,或者那种小制造,拼多多。
现在东南亚不是承接了制造业。
中国的制造业产业链完全,很厉害。
所谓农民工,进厂打螺丝,就是这代人的上一代是农民,交公粮。
包括教育吧,教科书,高考,这套模式,像苏联的教育,比如数学因为这套主义,其实就是苏联朝鲜中国,斯大林,毛,金日成,大清洗,都一样,苏联解体了,朝鲜还是极权,中国的改革开放,唉,我属于天资笨,以前学的都是浆糊脑袋,还信张维为。
也不上网。
我看豆瓣,豆油初高中就看一些课外的真正的书。
人情世故也不懂,带来的一种麻木。
历史还是有意思的,纪录片也有意思,历史是一种宏观的,比如以后的记录,新冠疫情,一切历史又是当代史,人聚在一起,历史事件差不多。
纪录片呢,可以用微观的具体的视角。
比如工厂纪录片。
高三纪录片其实每天看新闻,微博,公众号,抖音,吃瓜。
各种新闻事件,都是相同的,日子在重复。
就像上学放学,人的事就那么多,商业了,死人了,吃瓜了,新闻了,娱乐媒体了,游戏了,经济了,电影了。
身边的人和事也是一样
私心给了五星。
一星扣在制作太赶了,长津湖战役讲得太少,第五次战役开始后剧情很赶。
必须表扬导演!
剧情和人物塑造都很好,那么长一段历史故事导演hold住了,节奏明快,故事讲得很清晰,战术讲解到位,个人特别喜欢看志司开会,干货满满,充分展现了志愿军的聪明智慧,此外,后勤困难也有多处体现,看完就明白志愿军为什么这么强。
人物方面,真的超级多人物,但是塑造成功的很多。
丁勇岱值得一个视帝,三大奖你们有眼无珠。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但是这样的彭总,也有铁汉柔情的一面,得知岸英牺牲的消息,躲在角落哭,令人动容,还有他和梁兴初的那一场戏印象深刻,两人都演得很好,这场戏必将成为经典;我也很喜欢志司的将军们,很是生动有趣,日常生活插科打诨,毫无架子,这才是我军。
基层士兵有描写我们耳熟能详的杨根思邱少云黄继光英雄。
还有一点,很多人说原创人物不好,但我觉得,他们补全了兵种,本剧介绍了各个兵种,侦察兵、狙击手、文工团、卫生员、通信兵、警卫员通通有所体现,起到了很好的科普作用。
最后表扬一下情感烘托,煽情恰到好处,干净利落,不是只会用牺牲的画面煽情,而是多方面体现,比如邱少云同志的牺牲,更多展现在彭总果断将三等功改为特等功那场戏上,把我看哭了。
就是可惜制作时间太短了,要是好好磨一磨,肯定会是更优秀的作品。
从e3看到10 只找到央视美洲国际的回看 还不完整 算求 情节太冗长
老赵,你狗日的咋成旅长了呐?
住院期间看的
虽然相关武器确实是考证过了,但特效依旧五毛,演员除了毛泽东、杜鲁门、艾奇逊外也不如大决战里那么像,几个美国军官浓浓的中亚人味道,选角不走心。后头拍关键的战役也是一片火海,没有战术展示。整体三星。
跨过鸭绿江 立国第一战,兔子:不是我针对谁,而是在座的诸位,都是垃圾。只有中华家100年内连刚两波联合国军,并最终取得胜利,想看大场面的就算了吧,还不如之前的战火熔炉,这里的基本算是经典的连排级战斗,大场面全部素材
这不比《金刚川》用心多了?至少明白啥是阵地战,啥是游击战,啥是运动战。
作为历史题材的艺术作品,如果尽做一些吧敌人丑化,矮化,把我们说的多么多么厉害,让人感觉对手真菜,我们赢简直就是理所当然加注定的,这样做,对得起牺牲的烈士吗?而且这部片,我感觉并不比亮剑好,看了十几集,感觉就我们所有人都无敌,都是正确的,都厉害到无解,对手就菜的不行,这跟实际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好吧,如果对手太菜,赢这样的对手,有什么好吹的?而且看了几十集,我就感觉对方的飞机坦克好像根本没啥用,我们的机枪就无敌,这种实在是太不真实了,根本不能体现战争的艰难,但是这部剧让人看着很爽,对,没有让人反战,反而让人很想打仗 而且对于砥平里和180师 都感觉不是惨败 而是另外一种模式的胜利?
就冲着这上世纪90年代的特效和全篇让人跳戏的配音,我最多就只能给3星。
两星半吧,也就那样
中规中矩,可惜了,本来以为随着时间推移,美国和前苏联的很多文件都解密了,以前一些受限于资料不足无法展示出来的台面下的东西以为可以拍出来,想想还是我naive了
无语...水成这样跟政治宣传有区别吗?每句台词都像是从政治书本上抄下来的,一点人味儿都没有,还没有纪录片好看
一般
都2020年了,还请不起韩国演员客串吗。而且把老外写的那么傻,不是辱灭自己么。把傻瓜打赢还沾沾自喜吗?
这一星给余飞大编剧,围脖欺负女作者,心眼跟你的签一样小
开会剧,空洞乏味,不愧是主旋律样板戏。2020年了还在用上世纪60年代表达手法。留给那些没思维不愿思考的人看,刚刚好。有幸看了《战火熔炉》,有血有肉,吊打此剧
看了8集,文戏过多且冗长,虽然这样设置是为了解释前因后果,但是让人觉得有点无聊,还不如看相关纪录片,8集弃
看这个剧的 有多少人 多方了解过真实历史 战争起源 兵力对比 伤亡人数 战场的作战以及后勤表现?
能打负分吗?
总体而言,电视剧的制作还是很认真的,尤其是对于历史事件的全景式描绘,以及在其中穿插刻画的一众人物,主次分明;缺点还是很明显的,一是战争场面,缺少正剧应该有的恢弘气势,配乐也相应减分;二是对于美国人物的刻画,非常单薄,过于脸谱化,让人感受不到美帝的压迫感;三是没有很好的展现朝鲜当地的细节情况,这个就会缺少强烈的代入感。
这种题材只要老老实实拍,全民都会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