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闫妮这回是,一手抓炒菜勺子,一手抓革命事业,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命!
《王大花的革命生涯》在其步步为营的谍战悬疑基础上兼容喜剧风格,情节紧张又朴实自然,笔触浪漫又充盈生活质感,不仅对谍战题材的有突破意义,还挖掘了闫妮女王级的表演。
该剧4月3日登陆央视一套,首播伊始便登顶收视榜首,并非偶然。
题材:后谍战时代的突破口《王大花的革命生涯》讲诉了来自农村的妇女王大花,从一个做鱼锅饼子的家庭主妇逐渐成长为地下党员的故事。
光看这样的概述,怕是立马要有一半以上的人按遥控器换台,如果把其中的“妇女”换成“极具喜剧人格的女性”,再用“我党特工”换下“地下党”,同样的故事立马焕发时尚的春晖。
事实上从《王大花的革命生涯》早前推出的系列喜感海报便可看出,这是一部有着《虎口脱险》追求的风格化谍战喜剧。
谍战剧在经历了《暗算》《潜伏》《黎明之前》等几个创作的峰点后,已进入了剧作的死胡同,几乎千篇一律是情节与桥段的机械堆积,未再有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涌现。
从剧名即知,《王大花的革命生涯》是一个以塑人为追求的故事,用谍战手段来承载人物塑造使命,这在谍战题材中尚属首尝。
和大多数短平快作品节奏完全相反,制作人吴毅为此酝酿了8年之久,从谍战剧的高峰期一直“潜伏”到了如今的低谷期。
从《王大花的革命生涯》综合气质上看,作品兼容了谍战、悬疑、抗战、喜剧、励志和爱情等多种元素,同时延续了吴毅《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圣天门口》《推拿》等作品一贯的风格化追求,为后谍战时代的题材突破亮明态度。
表演:闫妮做了回自己的女王《王大花的革命生涯》的收视人群和传统谍战剧的收视人群有所错位,想必大多人都是奔着闫妮演绎的王大花而来,喜剧元素是该剧收视粘附力的关键因素。
从特工素养来看,王大花就是一个没文化的农村妇女,不仅徐娘半老,拖儿带女,还是神经大条、脾气火爆且咋咋忽忽的东北悍妇,要把这样一块有时可笑有时又可气的榆木疙瘩改造成特工,远比把一个颜值偶像打造成海豹特战队员难度系数高。
然而对于创作团队来说,要的就是这种身份的反差以及人物性格的垂直落差,这就像是一个打火机要在黑暗的油库里完成排爆任务。
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恰恰正是这些与生俱来的“性格缺陷”,让王大花一次次完成别人无法完成的任务。
在远离佟掌柜九年以后,闫妮终于做回了掌柜,成了剧中的鱼锅饼子店老板娘兼大厨。
闫妮对人物的塑造不仅成功,简直与王大花浑然一体,终于做了回自己的女王。
这些年闫妮上过二十多部电影三十来部电视剧,然而仅在《三枪怕案惊奇》《斗牛》等少数电影中有所发挥,拿得出手的电视剧也不过《北风那个吹》和《一仆二主》少数几部,大多数时候闫妮都游离在角色之外的,成为别人销售的噱头。
《王大花的革命生涯》一出,不禁替她舒了口气,闫妮这些年在影视圈兜了好大一大圈,总算在量身定制的王大花身上做回了自己。
同样是励志村姑的进化,王大花毫无《一仆二主》和《疯狂七十二小时》中发达村姑的违和感,王大花可以说是继佟掌柜之后,闫妮所塑造或说所遇见的最鲜活的人物形象。
爱情:打翻醋坛子做内驱当然,光有一个闫妮还不成戏,为了打造王大花这么个革命队伍中的奇葩,导演还给她配备了张博这么一枚帅哥来再续姐弟恋前缘。
姐弟恋在当下是少数人的时髦,在娃娃亲盛行的解放前可不新鲜。
为了加大戏剧冲突,张博上来就是个落跑的新郎,而闫妮则是已为人妇的孩子他妈。
已然是地下党老战士的张博做梦都没想到,自己完成艰巨任务的最后机会以及接头地点,会是老情人的鱼锅饼子店。
两人在革命的道路上想要且行且珍惜,首先得解决王大花现任丈夫的问题,于是一个醋坛子上来就被打翻在地。
也正是这个醋坛子,原本惊心动魄的接头任务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最后生生给搅黄了,而王大花也由此一步步走上了特工之路。
将爱情作为谍战的内驱力并不是第一次,但处理得如此顺溜的却是首度。
探索:女王式突围法这次与闫妮同完成王大花人物塑造的幕后操手是简川訸,导演简川訸江湖名号不及制作人吴毅响亮,但他的几部作品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早前与孔笙导演联合执导的《钢铁年代》品质与情怀双管齐下,独立执导的《智者无敌》和《蝴蝶行动》也可以说是后谍战时代的良心品质。
《王大花的革命生涯》更进一步,不论对他本人还是对谍战剧来说都是不小的突破。
纵观这十余年的谍战剧起伏,还有一个现象不容忽视,那就是碟战戏几乎清一色都是男人戏主导,像《王大花的革命生涯》这样以塑造女性形象为追求的谍战剧完全缺失。
简川訸在其首部谍战剧《智者无敌》之后,曾有过《蝴蝶行动》的女性视角谍战尝试,但那也是以叙述为主,而并非塑造人物,且该剧影响力有限。
《王大花的革命生涯》则不同,不仅以女性人物主导全局,4月3日登陆央视一套伊始便登顶收视榜首,口碑和收视都表现出了“女王”的强势,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王大花的革命生涯》也是后谍战时代的女王式的突围。
到底什么样的男人才是女人的最爱,或许对于不同的女生有不同的标准。
然而故老相传的“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却至少代表了一半的真理,现实中也经常看到渣男与美女的搭配。
“坏男人”到底有什么地方吸引人是个深奥的实践问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任何事情都是有原因的,能吸引女性的男人自有其特殊能力,当初王婆密授西门庆的五字真言其实到现在仍然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既能关心备至,又能时不时露出些痞气,这在任何时代都是女人的温柔毒药。
当然,在这个网络如此发达的年代,这种男人已经被精确地概括为暖痞男,暖男与痞男的综合休,所谓流氓不可怕,有文化的流氓才可怕与其在异曲同工之意。
从气质上来说,张博本身就有暖痞的潜质,略带忧郁的刚劲气息让他天然具有一股潇洒不羁的气质,如果说男人的痞性是一种对秩序的反叛,那么这种来自于生命深处的不羁就是最具个性的痞,它远远超过街头小流氓的打架斗狠而上升到对生命本身的诠释。
然而,痞性或者放荡并不是自我中心的膨胀而是对现实束缚的不满和对自由境界的向往,在冷酷的外表下实际仍然在一颗温柔的心。
早在其他剧集中张博就体现了自己暖的一面,那种细致入微的关心与冷酷的外表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凝聚成自己独特的暖痞印记。
由简川訸执导,闫妮、张博等主演抗日谍战悬疑剧《王大花的革命生涯》即为观众呈现了这样一位暖痞男形象。
作为故事的主角夏家河(张博)是标准的暖痞,整部剧作充满了夏家河与王大花的感情纠葛与冒险传奇,虽然当初自己决然离开,但并非对王大花缺乏感情,只是家国难双全,在国难当头时节只好弃小我保大我。
再次偶然相遇时尽管对方已嫁,但夏家河仍然对其充满了感情。
更为有利的是,为了一部电台对方也稀里糊涂地走上了抗日的道路。
张博与严妮的姐弟恋构成剧作的核心叙述内容,一个土的掉渣,一个外表冷酷却内心温暖,恰恰是这样两个人组成了黄金搭档,在日军的眼皮底下完成了各项貌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旧爱,夏家河可以很痞气地展开追求,而不顾忌他人的看法,也可以在万事不挂心上的外表下悄悄递给王大花(严妮)两瓶雪花膏防手冻,他的痞气是谁都能看到的,然而他的暖性却只有被关爱的人有真切感受。
暗杀苏联叛徒的情节体现了这两人之间的默契,面对青木正二(木幡龙)的层层布防,江桂芬(辛芷蕾)与韩山东(王烈)多次失败,而王大花却充分利用自己的锅鱼饼子吊住对方。
当然,鱼鳞是否夜间反光俺到现在也搞不清楚,但这种就地取材的创意却让整个故事充满了喜剧元素。
相对于气质高大上的江桂芬,王大花几乎就是土包子的代表,然而夏家河却与她最为默契,或许并不是前恋人身份使他们更有共同语言,而是那种自然的草根气质使他们天生相通。
《王大花的革命生涯》既是一场革命冒险,也是张博与严妮的浪漫喜剧活动。
透过这姐弟恋的外观,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张博在把握角色的独特性格方面已经有了更为独到的方式,他以自己的独特个性来塑造男人的新类型。
近来,许多朋友追看王大花的革命生涯,更看到无数评论盛赞闫妮的表演。
毫无疑问,闫妮表演确有功力,一个村妇厨师,执着爱着比自己小10岁的文化青年夏家河,也让夏家河无怨无悔全心投入,这样的女性,还能引来观众的由衷祝福是不容易的。
换个没有底气的演员,早让女观众嫌弃她"自不量力"的白眼给淹没了。
这部戏中,王大花有一个本质的转型发生在第31集时。
她从鱼锅饼子掌柜正式化身殷实的商人妇,脱下围裙换上曲线婀娜的旗袍,周围交往的人也都是花园口的头面人物。
那个憨直勤快、精明爽快又多嘴的王大花再也没有了,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冷若冰霜、心思缜密、滴水不漏的“王三花”。
割裂开来看,闫妮的两套表演都是非常准确的,但毕竟,后面的“三花”是从前面的“大花”延续过来的,闫妮的表演并没有将这一转换的过程表现出来,也许是导演没有给演员设计出用于展现人物性格转换过度的细节和情节,但不得不说,因为没有了这个转换的过程,后面10集闫妮的表演显得“单调”和“过火”了。
她关注外界的眼神是冷冷的、甚至是冷漠的,她的语言变得斯文简洁、甚至是凌厉的,她的旗袍穿得高挑又强势,一个深藏不露的成熟特工一夜之间被塑造了出来。
整整10集,闫妮就用这样基本不变化的不苟言笑和冷若冰霜诠释着大花的蜕变,而我们心中那个最可爱的、充满了朴实泥土味的“大花“从此找不到了。
还是喜欢那个尚未成长成熟起来的”大花“,她沉醉于皮影戏不能自拔,扬起扫把揍孩子,一身蛮力冲出去把鬼子撞一个跟头,在锅碗瓢盆间悄悄打着小算盘,她的莽撞固执恨得虾爬子咬牙切齿,她也是个贤惠自强的好女人,自信一手厨艺走遍天下都不怕,挣钱养家怎么吃苦也不怕,勤快体贴让人愿意从心里叫上一声”姐“,这些也令虾爬子一片痴心就是要娶她。
而虾爬子,虽然是个身经百战的成熟特工,但时时却流露出可爱的大男孩气,正是这股子大男孩气,让他和大花对上了眼,很难想象,如果有未来,那个高冷深沉的大花,还会让虾爬子魂牵梦绕吗?
作为一个曾经打死都想出国,重新生活的一个90后(失败的感情经历,对未来局势的没有信心), 从小被一路正剧和新闻轰炸的我 在认真看完这场热闹后, 突然无比爱国, 和所有神剧不一样 ,别的打动人 是那种满满的大义 多少有点距离感 而这部剧 让我醒悟 在哪个年代 无论你是多么美好热爱生活的一个平凡人,都深深体现对乱世那种无奈和坚韧,这种态度 打动我 ,不是真的悬疑 别跟我谈编剧 我的初衷也是搞笑 ,可是 抱着看啥都不会被洗脑的心态 ,我回归国家的怀抱了 ,我爱这片土地上世世代代 活过的人 不分贵贱 好坏
看这个是故事,我以为是独出心裁的女王式故事。
事实证明确实是这样,而且作为大连人看到以大连为背景的故事还是很激动。
但是!
但是这个电视剧的编剧实在是太差!
非常差!
相当差!
首先剧集发展太慢,就一个送电台的故事,磨磨唧唧到第七集还没完事!
四十五集的话能讲点啥?
第二,这里的共产党都是猪么?
完全没有智商的感觉呀?
怎么瞅着跟三流黑帮一样?
夏家河身边跟着的江桂芬是苏共的人,夏家河居然六年都没有察觉?
江桂芬还什么一直积极向组织靠拢?
六年都靠不拢么?
在这种情况下,韩山东和夏家河每次商量什么事还都不防着她?
多少次她就站在门口都没有察觉?
第三,电视剧的那些人物设定都太特么有问题了?
就王大花那死鬼丈夫的熊样也像共产党?
……当然,这部剧也有优秀的地方就是男主角超爷们!
我也是被他的爷们,和闫妮的豪爽吸引的。
但愿后面的剧集会更好!
将“九转大肠”作为接头暗号,让本剧从一开始就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但是前来接头的张博,却让做惯了“老板娘”的闫妮,再次痛失“老板”。
情路相逢,流氓者胜,在这场新的革命生涯中,接头失败的张博投入的更加热情,不但和老情人的相遇变成了一场情感战争,更是有计谋有胆识的在敌我之间周旋,也显示超高情商,在一老二小三位女同志的围剿下,左右逢源,醋海风波里,应对生活,应对情感,游刃而有余。
《王大花的革命生涯》也正是以张博对主人公闫妮的“关怀”来体现个人魅力,以及显示剧作故事情感趣味的,张博与闫妮搭档,无疑是考验演技的一场合作,张博这位出了名的姐弟恋专业户,《青春四十》中就曾与徐帆在剧中有一段“姐弟恋”,所以在对付“情人”这件事儿上,有着十足的经验。
这次从闫妮身上抢戏,张博的招数就是不按常理出牌—— 数年前的不告而别,成为剧中张博和闫妮两人感情最大的伤痕,这让张博每次面对闫妮,都处于一种奇怪的情感状态中,既有无法言明的苦衷,也有挺身而出的冲动,情绪上极其矛盾,表演上,则循序渐进。
接头行动中的突然被捕,虽然阴差阳错送了“叛徒”的命,但无疑也有机会展现他的巧智机心,侦查与反侦察其本质就是表演。
经过这些看似冥冥中的巧合,让张博的任务发生了改变,他既要指导闫妮的工作,还要发展两人感情,酒——成了第一个情感激增的道具。
革命紧张的关头,很少在谍战剧中看到有同志敢肆无忌惮喝得大醉,即使醉,也是从敌人中抽身之后立即清醒的扮演,但张博却更进一步,即使毫无酒量,但凭借热血与冲动,不但喝的大醉,搂着闫妮在街上随便找个陌生人就敢告诉人家他要嫁给王大花,甚至还敢搂着日本人聊天,实在是……太刺激了。
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举动,让张博身上有了一种“暖痞”的气场——有不顾一切的勇气,亦有细心缜密的关怀。
不按常理出牌还表现在张博对王大花的感情上,在剧中,江桂芬、孙云香两个美女都对张博饰演的夏家河情有独钟,但偏偏他只对人老珠黄还带个拖油瓶的大花一往情深,抛头颅洒热血,既为了革命事业,也为了这个命中注定的女人。
这大概也是这个人物最具女人缘的表现,痴心换情深,暖痞是也。
忽然觉得,张博在《王大花的革命生涯》里怎么就是泡妞呢?
电视剧的拍摄亦有对电影手法的借鉴,这让革命生涯有了同类题材中的差异化,作品感染力以及张博所体现出特立独行的人格魅力,更是为这部剧集塑造个性符号。
并且通过张博男性的旁观视角,打造出整个战争时代的英雄群像,生活味里,调配出一场情感战争的大菜。
整体来说,拍的各种糙,剧情也傻。
看了两集就看不下去了,要不是因为闯关东影视基地取景,两集我可能都看不下去,受制于基地太小,前几集场面都很拘束,而且摄影师不得已也都是大特写镜头,加上各种曝光过度,人老珠黄的闫妮的皮肤在4k电视上简直惨不忍睹。
优雅的俄国女间谍的海边下午茶的点心,竟然是板栗饼;男1号地下党的手表和警察署长的一模一样,淘宝买的同款吗?
剧情和演员表现就不提了,总之各种粗制滥造,想想光腚肿菊能允许这么恶搞抗日题材,也是醉了吧!
以八卦的角度评电视剧就失去了评写的意义,给这部剧五星首先基于它独特的切入视角,如果说《亮剑》是战斗的记录簿,那么《王大花》类似于《红色》是抗日里的惊奇录。
抗日中无数中国人的大无畏、大牺牲因为硝烟的淡褪离我们有些许遥远,王大花从一个挣扎于底层的农村妇女成长为坚韧共产党员的蜕变之路本身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但她也是当时国人精神状态逐渐觉醒的一个缩影。
王大花一开始闹革命仅仅停留在闹的程度,她对共产党一无所知,要加入组织对她来说,是个孤儿寡母的生活归处,也是与夏家河产生联系的一种方式。
如果说前期在夏家河的引导下她是懵懵懂懂,那么妹妹三花的死才真正让她下定决心。
余华谈活着的时候说,活着就是以一根头发顶住千钧之力而顽强地始终不断。
当头发断了,或是麻木沉默,或是愤怒爆发,王大花选择了隐忍的汹涌。
这个心路历程是真实的,这个生存状态是真实的,无论有多少逻辑漏洞,有多少惊世骇俗的搭配,这个故事呈现出来的时候就是坦诚布公的。
其实这部剧最精彩的部分并不是那些完美,而恰恰在于那些不完美。
不完美的小人物,不完美的情感关系,不完美的结局,不完美里折射出人性的暗角和闪光。
孙世奇在夹缝里活着但也有根儿里的痛楚,田有旺有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但也有正直的魂灵,孙云香刁蛮任性但也有骨子里的刚直倔强,江桂芬高冷清傲但也有血液里的热情执着…一个个小人物在时代大幕里出场、行走、消亡。
时局残酷、江河动荡,极端环境里每个人都像任风摧折的芦苇,蓄满芦花般对远方和未来的向往迎着枯萎生长,自我、纠结、挣扎,生活熔炉里也有关于生命的鸣响。
披照革命皮的潘金莲,将那个年代的中国妇女写的毫无节操可言,让中国传统的女子坚贞与矜持写的面目全非。
丈夫还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和初恋情人搂搂抱抱的了。
所以最后,她的老公一定会死,否则,她怎么和初恋情人在一起,怎么用他们的爱情吸引人。
现在的中国革命电影似乎只要加上成为地下党员都能将人性中最传统的品质放弃的一丝不剩,(咱们真正的革命党员真是如此吗?
恐怕不是吧,古人云,不扫门中雪,何以扫天下。
)几乎所有的革命题材都是和乱伦,红杏出墙扯上关系的。
靠这些来吸引眼球的?
到最后,反而小三,小四是真正的爱情。
但我们国人最纯粹的品质呢?这些电影的底线到底在哪里?
广电们经常禁这些,禁那些的。
为什么这些他们从来就没有引起过重视呢?
这些难道就不怕教育坏人了吗?
只要我们为了大义,所以就放弃人性吗?
所以贪官们总是说,“我并没有错,我都是为了我们省,我们县,我们国家。
”文化是一股清泉,如果不是清流,而是污浊。
那么毁坏的何止一小家。
一听到《王大花的革命生涯》的主题曲是凤凰传奇(微博)唱的,大部分人应该立刻能愉快地get到这是一部透着浓浓逗比范的剧吧。
没错,《王大花》从某种程度来说,以女性视角独挑大梁来看谍战剧的确是头一遭。
以往的谍战剧(革命历史剧)很容易让女人变成花瓶或者可有可无,或者是苦情戏,比如《一个女人的史诗》,太虐心。
但闫妮这种“嬉笑装傻走革命”的野路子之前的谍战剧并不是没有,只是不彻底。
《潜伏》里姚晨饰演的“翠平”嘴大、土粗傻、没文化,一张口就很逗比,但在一部男人唱绝对主角的戏里,姚晨的光芒多少还是被遮掩住了,哪像“王大花”这么耀眼,满眼都是她。
《王大花》很巧妙地避开了传统谍战剧已经让人看腻的元素,加入了爱情、浪漫、姐弟恋、喜剧等新鲜元素。
在这些元素之下,“王大花”成了少数几个能“一边革命又一边拥有爱情”的女同志。
闫妮绝对是这部剧最大的亮点,甚至可以拯救剧情上的硬伤。
她和张博的“姐弟恋”,简直是逼着她再度患上“少女癌”,哪怕身边跟着一个已经六岁的儿子。
如果哪位网友有兴趣,完全可以剪一个叫“两分钟带你看完王大花姐弟恋”的视频短片。
从“虾爬子”以旧情人的身份出现在王大花的店面开始,王大花在前面几集的表情可以浓缩成“捉慌、惶恐、小白兔扑怀”。
闫妮的演技很赞,她是少数几个可以靠丰富的表情让人忽略她已经年过四十这个事实的女演员(故意装嫩的不算)。
第一集“虾爬子”便带着王大花去旅馆,并把她五花大绑,捏造了开房的事实,口味重到让人捂眼。
王大花也从来没有忘记过这个初恋情人,只要一见面便追问“当年大婚之夜为何逃婚”,这种铺垫之下,两人的恋情堪比虐心偶像剧。
让闫妮的少女心完全复发是在王大花的老公被枪毙之后,她去了大连,再一次遇到“虾爬子”。
被“虾爬子”璧咚是常事,闫妮时常被逼到胡同的角落里表情羞涩不敢看男主,导演甚至还花了大篇幅来说王大花在胡同里躲逃“虾爬子”的一场戏,不管王大花怎么逃,都没能逃过“虾爬子”的掌心。
这种偶像剧灰姑娘与高大帅才有的桥段(还可以参照《流星花园》里杉菜与道明寺确定关系前的种种戏码)放在抗日剧里居然也很好玩,是另一种感觉。
除了会做鱼饼子,“王大花”还拥有许多少女才有的本事,比如吃江桂芬的醋,常跟韩山东卖萌顶嘴。
她跟“虾爬子”见面的地方也越来越浪漫,胡同、海边、电车,且绝大部分时间都是没有第三者在的。
如果照着逗比的大方向去看这部剧,这对“姐弟恋”光是选景,就能逼死单身狗——革命轰轰烈烈,爱情也谈得轰轰烈烈。
关键是,这是闫妮在和胡歌(微博)(微信号:huge_weixin)演过《生活启示录》之后的又一部“姐弟恋”的电视剧,张博和她看上去是两个年代的人,但也不影响cp感,因为闫妮已经得了“少女癌”。
《王大花》因为有了这些浪漫色彩,弱化了谍战剧剧情老套的缺点,但也会因此造成逻辑上的不严谨。
王大花的丈夫唐全礼,明明是个不靠谱的市井小人物,可组织上却让他入党并委以重任,其中缘由无法追究。
而他那几场逼客人点“九转回肠”的戏,实在是难逃“为了搞笑而不顾严肃”的嫌疑,组织居然有这么不专业的人存在,这会影响到观众接下来对人物设置的判断;而王大花从拿到电台到最后电台交给党组织的种种事迹都表明,这个女人的智商存在很大的问题,她不是靠实力而是靠运气在闯关,这些也都是谍战剧的禁区。
最后补充一点,闫妮还是多少有一点“佟掌柜”的影子,只要她演喜剧,总会甩不掉,但她融入了不让人反感的“少女癌”之后,又不那么明显了。
对了,给大家送个福利,王大花这部戏在京东上还有众筹活动,喜欢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哦
以轻喜剧开路,以人物性格为特色,以谍战斗争技巧为看点,兼容了谍战、喜剧、励志和爱情等多种元素,是一个以塑造人物为追求的故事,用谍战手段来承载人物。轻喜剧色彩,淡化了战争时期的残酷,让信仰变得更加接地气。
给两分都嫌多,就想知道编剧写剧本的时候,脑子怎么想的,里面的人物没一个聪明人,都是大傻X吗?
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从哪里吐槽起,为什么青木竟然有点萌...把一个这种军官刻画的一直在失败却没有什么实质性惩罚是不是不太真实......女主光环过强了,所以钢蛋亲爹还真是唐全礼😯
还行
稀烂玛丽苏
时尚感好强的村妇
虽然……但是……额……⊙∀⊙!……无力吐槽……
为了男主这个杰克苏看了全集哈哈哈哈很喜欢,后面很感动
陪老妈看,抗日剧当喜剧了
是 我最近经常看手撕鬼子 咋滴
闫妮真的很神奇,跟男演员超级有cp感,当然张博很有性张力也是一方面因素
张博虽然坑多 但是他帅啊
有点儿弱
国产抗日战争喜剧,抗日神剧新形式。
(Ep05)棄。
马马虎虎吧,正能算及格,并不怎么有战争的代入感……
喜欢张博!
我喜欢 两个陪角 江桂芬 孙云香 真的不错~ 还有男主 演戏的角~
一群傻逼的故事
还改了个名叫战火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