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喜欢!
大部分场景都合很完美开头!
刚开头警察对白,给我强烈的昆汀对白即视感!
这种对白,就特别像小说对白!
一边对白,一边展示状态,然后boom,不对劲几乎也有对白的前驱!
喜欢!
然后抢劫的故事杀警察怎么那么像盗火线呢... 然后男主入职公司,就很逗,看起来高大上的公司全是菜鸡!
男主在多方面都暗示1牛逼2有点企图:破案线。
这其中包含找内鬼等。
牛逼!
然后男主的幽灵才说-这就比7号房高级很多,比上来是出事+消沉的那种高级很多!
我知道为啥分低了,后面的主角回忆还行,但是boss回忆把事情讲得太清楚了,后面我就觉得没劲了...这也是为啥我喜欢大师22步骤,因为把大家的回顾都拆散放在故事各个步骤,并把boss作为袭来隐藏起来。
这也是为啥侦探的比较酷,因为侦探都是最隐秘的袭来,只有侦探不泄露袭来。
有点虎头蛇尾吧感觉...第二幕第二幕的第一幕,潜入是不错的。
既有趣,就被他装到了。
很有盖里奇的感觉。
第二幕的第二幕,揭秘男主的过去,死去的儿子,这个秘密是不错,但用不用这么多笔墨啊...几个闪回就能说清楚的事,讲了n久。
虽然那几个场景都不错,都很完美章。
但是这就是局部的战场,影响不了整个战役,整个战役(第二幕的篇幅)不行第二幕的第三幕,揭秘boss,完全没必要。
结果,第二幕只有第一幕是与当前故事有关,2.2和2.31全是回顾过去,这就导致当前的故事也很薄弱。
然后直接跳到决战。
决战不够爽,bosa集团自己内部瓦解,这让整个主角的复仇一下变得easy了..感觉前期腹氛围铺垫到了,但是最后没让我爽到啊...
知道什么是爽片么,说不好的,典型是撸完嫌人丑,真令人令人作呕还在那横向竖向对比,看过几个电影,也就是花几块钱买的盗版碟,在网上求资源的人,看完了一本正经过来评论,然后刷刷存在感。
…………………………………………………………………………………………………………………………………………………………………………………………………………实在忍不住了……
动作片的剧情一般都比较老套,一半为了复仇一半为了拯救世界。
那么动作片如何成为一部优秀的电影?
那就必须要让观众带入角色,仿佛自己就是主角,一路高光操作,有惊无险,最终击败大boos。
郭达对于中国观众来说也是熟面孔了,硬汉形象深入人心,每次我看他电影,只要他往那儿一站,我就猜反派能坚持多久。
这部电影用的章节式的叙事方式,将整部电影层层剥开。
第一段<暗夜幽灵>:郭达进入安保公司,从一开始的不会被大家认可,到最后歹徒看见他直接放弃抢劫,甚至引起了上级的怀疑,不过也确实突出了个人实力的出众。
第二段<掘地三尺>:讲郭达为何进入安保公司以及交代事情主线,郭达的儿子被一伙抢劫犯杀死,自己也差点去世,甚至貌似这次抢劫按和他也有关系?
醒来之后一心想着复仇,“掘地三尺”找线索,甚至动用私刑,绑架其家人逼供(谴责),俨然一幅被仇恨冲昏了头脑,已经不择手段了。
最后手下人劝导,换一个身份潜入安保公司,一些伏笔也陆续揭示,承接第一段开头。
第三段<一群坏小子>:讲杀了男主儿子的那伙人,当然也讲到了电影开头的那起事故,最让我惊喜的作案手法,是用挖掘机抬起运钞车后部,预判司机会进行的倒车操作,就我而言,算是一个新奇的抢劫手法,未在其他电影看过。
第一段那伙看见男主就放弃抢劫的也正是这伙人,应该是猜到了什么。
并且他们决定干一票大的,干完就金盆洗手,立flag了。
第四段<肝脏 肺 脾脏 心脏>:最终章节,正面碰撞又遇到黑吃黑,影片高潮部分反倒没什么亮点,除了最后郭达枪杀杀死他儿子的凶手那里,按照肝脏,肺,脾脏,心脏的顺序击杀,和他儿子死法一样,复仇之旅的终点,一切都在计划之中~其实这部影片带给我最大的观感是,电影里面的男性角色基本都为硬汉形象,这也算是美国主旋律角色,男性强壮有力,安全感拉满。
反观国内电影,男生个个涂脂抹粉,粉雕细琢,精致无比,害。。。
不多说了
2023年01月23日 癸卯年 正月初二影片开始似乎H的身份就被打上可疑的标签,背景无污点、训练表现平平,但执行任务时一鸣惊人。
那么H为什么出现在一家安保公司中?
第二部分是H和他的儿子遭遇劫匪袭击,H开始报仇,回答了进入安保公司的原因。
但又抛出H在安保公司与复仇有何关系的问题?
(后续情节中都没有回答这个问题)第三部分是一群退役军人谋划抢劫运钞车,与第二部分的情节衔接。
后面便是复仇的常规枪战过程。
电影情节特点:情节上分成多个片段,片段间可连可断的特点为情节不按时间顺序发生提供了条件,增加了故事的跌宕起伏。
郭达的儿子跟他说:你知不知道南极洲和北冰洋的名字都和熊有关?
在古希腊语中,南极洲就是“没有熊”~更严谨的说法其实是:antarctic来自古希腊语ἀνταρκτικός (antarktikós)= ἀντί (antí, “opposite”) + ἄρκτος (árktos, “bear”) + -ικός (-ikós, “-ic”),“anti-”并不是“没有”的意思,而是“在…对面”;此外这个熊指的是大熊星座而不是北极熊…👇👇
盖里奇算是影坛怪才,没上过什么学,据说说话也不太利索,但就是拍电影很有感觉,他的多线程并进手法,玩的不要太溜,很多演员都以参演他的作品为荣。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他总是喜欢用老乡杰森斯坦森。
作为一名跳水运动员,杰森的电影生涯也是传奇,从小配角到B级片主角,再到当红打星,个人的历史就是一部奋斗史。
杰森的角色很多都是雷同的,反正就是一句话“干就完了”,不管对手是谁,总是打打打打,一路开挂,杀的人多的数也数不清,很有上世纪动作片的味道。
虽然杰森头发很少,但是看起来却很帅,尤其是穿西服的时候,人家早先也是当模特,拍MTV出身。
什么场面都罩得住。
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杰森合作过杨紫琼、舒淇、李冰冰、余男、白灵等中国演员,以及元奎等中国导演。
每年不看看他的电影,总感觉少了什么似的。
《人之怒》是盖里奇拍了好几部票房扑街的电影后回归时装动作片,看了预告片,就是干脆利落的老牌动作片范畴。
本着对老朋友的尊敬,中午买票支持一下,结果居然碰到了电影院设备故障,只有音效,没有声音,好在影院很负责的对我们三个人说,换个电影或者退票,我选择了退票,场次实在不合适。
于是第二天又去了一次,换了家电影院,专场,没什么人,效果不错,可惜电影的内容是在苍白无力。
盖里奇想表现中年男人在事业、亲情中挣扎的无力感,以及痛失爱子后的幻灭感。
人生三大悲哀,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全世界都是一样的。
好不容易养大的孩子,眨眼间就死在自己面前,怎么都要血债血偿,以眼还眼。
《人之怒》除了主角的复仇线,还加入了美国社会问题的暗线,可惜导演想得太多,本来只要加上一条,退伍士兵不能融入社会,只能依靠职业技能抢劫,就很好了,既悲天悯人,有批判社会冷漠,偏偏还要加戏,士兵中有性格不健全的,这一点似乎和社会又不沾边了。
这些个退伍兵围绕在昔日长官身边,这种社会关系太好查了,一旦抓住一个,几乎就全部落网,所以这次行动简直就是送死。
火爆的枪战动作场面是杰森电影标配,杀的人不够多,爆炸场面不够大都不行,可惜本片的导演居然让杰森先是被劫匪射中六枪,这可以解释关心则乱,一时大意,后来又被劫匪绑起手脚制服,最后还被人家一顿乱枪打得到底不起,怎么看都是挂了,最后又来一个黄雀在后,既降低了战斗力,又神话了生命力,实在有一点前茅后盾。
《人之怒》可以看看,只要不碰上影院故障,又刚刚好一个半小时空闲,就可以去看看,毕竟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也在一天天变老,迟早会打不动的。
PS:第一次看到新闻时,本片片名就亮了,“电影《人之怒》”被我断成了“电影人之怒”,还以而盖导冲冠一怒拍了部反抗体制的电影,再看一次,原来是我想多了!此外,老牛仔的儿子出演存在感不强的反派。
这片儿多少有点失望的,有几个点看完之后真的忍不住相当想吐槽。
1.为啥郭达要睡那个女的?
搜出来钱之后竟然只是恐吓一下,以为后面会有反转,没想到那女的真的啥事没有 2.就是死不了,先是看着儿子被爆头,自己中六枪屁事没有;然后再说抢仓库,还专门派一个人看着他,反正都死了好些人了,也不差这一个,直接了当就完事了 3.接2,中枪之后又没事,最后突然闪现活着出现在人家里,相当诡异。
反正看的相当不爽(也可能是我没仔细看,but,也不想再看一遍了)🤷🏿♂️
故事很简单——复仇。
但是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的结构安排,和它里面的人物性格及矛盾冲突。
很多人说很烂,觉得故事不惊喜。
但是我觉得,对于这种大片来说,基本都是旧瓶装新酒,所以我基本看结构安排能不能让整部电影脱颖而出。
这部电影先是从男主的视角进行叙述,并且一开始设置了一个悬念,就是他的真正身份(虽然我已经猜到了),后面通过故事线的回溯来揭开神秘面纱,接着又抛出一个悬念——就是凶手是谁?
紧接着就从犯罪团伙的角度进行叙述,让我们能够将两条线通过自己进行组织,一点点将事件进行了解。
之后又抛出一个悬念——内应是谁?
在一切都明了之后便进入了剧情的高潮:抢仓库。
一切快结束后,却因为人性的贪婪,又有了自相残杀的戏码,对主题进行了一次升华——人性的贪婪和善恶因果的道理。
不得不说这结构真的牛!
还有,它的人物形象,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征,刻画得都很鲜明,正因为如此,才有了更多的冲突和矛盾,而这一切都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因。
线索就是那场抢运钞车,导致男主儿子死的戏,通过这一个点进行的叙事时间的安排,让整部电影结构一点都不散乱,所以在叙事结构这块真的是很牛!
看热评说没必要整非线性叙事,我觉得大错特错,如果失去了这个,同一个故事层次完全就不一样,正是这种叙事才让整部电影大放光彩。
也有美中不足的点,就是美国的英雄主义表达,让正常人失去了真实感,打不死的小强,都这也是中西的文化差异和意识形态不同,逃不了老套的一些故事情节和人物设定。
不过整体来说,还是很不错的。
盖里奇发片,不知从何时起不算是影坛的大事了,反倒让《人之怒》观影期待回归到正常位置,看起来不沉重,感觉不算坏。
而且,看的过程中,有一股奇奇怪怪的《信条》味。
这倒不是想说,诺兰式的剪辑与盖里奇喜欢玩的结构有多相似——要论相似肯定是有的,但诺兰更像结构精密、功能明确的机械,盖里奇更像设计诡谲的puzzle玩具——而是一种视听上的相似。
用一种通感比喻来说的话,它们都是:在阴天开车时音响猛放DJ金曲的视听感觉。
色调上,两者都是低饱和高对比度画面,黑色下沉得很深。
艳阳天拍出阴雨天的效果。
《人之怒》
《信条》取景和置景上,也都有一种野兽主义风格,粗糙原始的建筑材料,大胆的色块与灰色的搭配,简约又略带夸张的线条。
《人之怒》
《信条》
《人之怒》
《信条》摄影构图上,比如车内关系,视角宽敞、通透。
《人之怒》
《信条》动作设计,尤其是双方的抢劫片段,空间关系明确,动作逻辑清晰,细节多而有序,节奏干净利落,设计务实不夸张。
《人之怒》
《信条》镜头设计,尤其是《人之怒》开场车内长镜头,这种简单到粗暴的表现手段,尤其符合近年来诺兰“我就把机器架在这里你看就完事了”的态度(总而言之就是不喜欢特写了)。
《人之怒》这个开场,左侧画面的小角落里展现安保人员的牺牲。
《信条》的细节信息也倾向通过大景别来囊括展现。
服装,双方都好喜欢《人狼》那样的头盔制服诱惑(顺道提一嘴,这种制服吊炸天的感觉首次是在《反恐24小时》第六季结尾里鲍小强实现的)。
《人之怒》
《信条》最后,自然是轰轰轰上头的音乐了。
电影院的响度战争,就是诺兰挑起的。
好了,可能有人觉得我分析这个有点无聊,但这种不同导演不同阶段风格的相互影响,真的很吸引我,我个人也觉得这种点非常有意思。
整体上来说,《人之怒》比《信条》可看性高一些,但即使我算是“信条黑”,也不得不承认,《信条》的影响力是处于不断的扩散中的,这是《人之怒》这种小品之作不能比的。
虽然《人之怒》我给分比《信条》多一星,那是观感和完成度上的打分,但明显《信条》是影史上能留下印记的争议作品,而《人之怒》不是。
绑匪没认出郭达那给那么多对视镜头干啥?
最后一次运输不是说要三个人才能运吗?
怎么就两个人就出发了。
女性角色出来得一点意义也没有!
特别是上床那段,干嘛呢?
一点武打镜头也没有,结局就是biubiu两下就完。
总的来说闲的没事可以去看看,期待多好就算了,感觉还是没有我前天看的悬崖之下好看,虽然悬崖之下也经不起细想。
靠 大大超出我的想象啊 金光闪闪的配角阵容 牛逼群戏
把一个简单的故事讲得有趣,这不正是电影的魅力吗?整体节奏控制得很棒,有血有肉有突突突。
就这?最后团灭全靠内讧,郭达实现真正意义的「坐享其成」,不满意,我想看郭老师大杀特杀!
不要杀郭达的儿子,哈哈
3.5,分章节叙事,一个父亲的复仇。外语片就可以不投案自首了?
剧情全靠BGM衬托,20分钟后忘记导演姓名
最近院线最好的片子了
前面悬疑一大堆,最后内应居然自己招了。此后每个细节都落入类型,变得可预测。这种可预测性也让结尾变得忒空虚。男主的英伦范不错,加分。其本身就是劫匪的设计也可以,加分。
人之怒,怒以心肝脾肺一锅端。
盖导定律:出一部好电影之后必定要出一部烂片平衡一下。Uncle之后出了King Arthur;The Gentleman之后出了这么个鬼!除了有些镜头的衔接比较像他之外,这片子哪一点是他的风格?!最拿手的多线叙事都搞得乱七八糟,看到最后连protagonist是谁我都搞不清楚了。。。
挺爽的观感,但是女性角色刻画的太肤浅,完全可以删掉,很多情节也是多余的存在,甚至有些需要的情节却没展现出来
盖里奇废物 多次时间点+小标题 超烦!部分对话很雷 情节莫名其妙 按照他的逻辑 斯坦森应该和所有嫌疑对象都睡一遍(票房会更好)小东木全程都在cos他爹(的确挺好看)最后还给露个大腿😅哈奈特保养挺好 还是帅哥 还是不大会演戏 适合演笨蛋 holt叔也很帅就是了 怀念以前合作的那位作曲😔
当盖里奇在模仿盖里奇……
不仅爽,还叙事完整,逻辑清晰。群星闪耀,一个不剩。这电影不给五分!?
只有老套的剧情可以拍了吗?
清晰直白的故事线,动作和枪战场面都很过瘾。这是一场酝酿已久的腥风血雨,“肝脏、肺、脾脏、心脏”,当愤怒化为利刃,一切都不可阻挡。
2星半,没有剧情,就是复仇,最后也没放开干一场
就这?这片是动作片还是剧情片呢? 看剧情感觉一般般, 动作戏也不知道在演什么
很失望…
部分人物线交代的很唐突,叙事结构打断了故事的一致性,反派脸谱化,主角最后如何在枪击中复活没说清,显得莫名其妙,结尾太快…故事很简单,枪战占比有点短,感觉就是没爽够,没到高潮就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