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唯一一部因为剧而看的剧,以前看剧都是冲演员看,然而霍建华和杨紫都不是我看剧的因素,但是这部剧好到我不看演员也要追。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女主姐姐和姐夫因为长时间打仗而分开,结果产生了嫌隙,后来姐姐怀孕,他居然怀疑这孩子不是他的。
姐夫执意送姐姐去乡下产子,因为他觉得丢人,结果姐姐在途中遇见鬼子,肚子里的孩子流产了,小儿子被亲手捂死了,姐姐疯了……姐夫是爱姐姐的,不然也不会在怀疑被带绿帽子的时候坚持不和姐姐离婚,只是送她去乡下产子。
但是一念之差,把这个家庭弄得支离破碎。
这样的一部剧,如果魂牵梦萦地看完,不写点什么实在有点可惜,所以纵使宅懒如我,还是在晚上打开电脑,留此长评。
首先声明的是,该长评涉及大量剧透,有惧怕剧透者绕行,不过可以收藏以后看也是鼓掌建议的。
因为从事宣传工作,所以每次看到这样惊喜的好剧,我都会推荐其它人,但是这次每个朋友的回答都类似 ,不喜欢霍建华和杨紫的搭配,很奇怪,如果换成唐嫣就更好云云的……那就从这个说起。
在我看来,杨紫和霍建华的搭配是没有问题的,根据剧中人物设定,女主角即为16岁女高中生,有一个双胞胎的弟弟,16岁,一个姓牛的小男生饰演的,杨紫童星出身,很多人包括我都很难忘她家有儿女里的形象,虽然她今年已经大学毕业了,但是在剧里站在一个小男生旁边,边骂边打着“小满崽子”好像是当年的小雪附身,毫无违和感,大家自动脑补换成唐嫣是什么感觉,不赘述。
看过杨紫的《心术》,其实这个小姑娘的演技得不到优劣评,应该是并不突出,但是在这部剧里,看到了她演戏的层次,从刁蛮任性,到嫁为人妻能够担起家庭的重担,其中她大着肚子带着小满找大爷爷借钱的一集尤为可圈可点。
虽然在某些剧集里,能看出她的演技还略显生涩,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但是就她个人而言,已然达标。
和她一样的,还有饰演小满的演员,虽然也是年轻选手,但是戏份重挑大梁,也把剧中的懦弱怕事的富家公子哥儿的形象表现了出来,后面积极抗日,干掉了小黑和日军大boss的时候真为他叫好。
这是导演的功劳,对每个人教导有方。
如果我想给这部剧按一个宣传的名头,我觉得继《黎明之后》《潜伏》之后最好的一部抗日剧,一点也不为过,并且,这部剧是让我最有切肤之痛地体会一个家庭在战争中所受到的灭顶之灾。
当然,哭的也是最惨的。
我最喜欢的一个场景是胡家一家人坐在圆桌上吃饭,小满渐渐地惹薛君山,他姐夫揪着小满的脸,小满喊着“姐姐”的样子,导演也一直在强化剧中吃饭的场景,这确实是能打动普通人的。
一家人在吃饭的时候,闲聊玩笑吵闹,是幸福的标志。
最后一次吃饭,是长宁和奶奶在圆桌上喝粥,两人都知道这顿饭之后长宁将有去无回,奶奶特意拿了一件珍贵的长袍给长宁换上,让他走得风光。
这部戏的精彩在于,对一个大户人家家庭生活还原的细致入微,即使在战争时期,他们依然有生活的情趣,对未来充满着希望,将满满爱意给所有家人。
所有很多人会和我一样对前面轻松的剧情蒙骗,以为这不会是一出悲剧,但是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编剧就是这样在一点点吞噬你的快乐,随着人物,命运慢慢带入灾难的深,拿着纸巾,一次次的哭红眼。
但善良的编剧并没有用太多血粼粼惨不忍睹地场面来对待主角,比如没有设定湘君落在日本人手里,我就很感谢。
最后死去的人都像个英雄一样,体面而伟大。
说它是一部优秀的电视剧,在对于每个人物性格的刻画上尤为突出,有几部电视剧能做到你甚至记住了男二号身边小弟的名字,是的,他也叫小弟,但是他是条真汉子,有情有义。
剧中每个人的性格都非常鲜明,如果给你扔出一句台词,你甚至能知道这会是谁能说出的话,当然有这样的鲜明的个性也要有人能够驾驭,其中的演员个个都棒极了!
饰演薛君山的任程伟太抢戏了,大姐夫这个角色简直没有人会不喜欢,比顾清明的角色更加让人欢喜。
奶奶,长宁,多慈,湘君,大爷爷,表哥,秀秀,小秋,小黑,小弟,小穆,甚至毛毛,平安都能让人记住他们的脸,和说过的话。
给导演竖大拇指。
在抗战剧经历了被人诟病甚至嘲讽的阶段,能够潜下心,写出拍出这样的好剧,实在是太难得。
虽然里面也有偶尔的穿帮,剧情局部有BUG,但是这都不能阻挡它的诚意十足,和精巧细致。
但是,很遗憾的是,这样的一部好剧,却没有形成话题,被人广泛传播。
相比于同期的《古剑奇谭》,它着实输在了剧的类型,播出平台,以及话题性上面。
但是非常喜欢它的slogan,“每一个像死而行的生命都热烈地生长”,完全配得上这部剧透露出来的浓重的文化感。
现在,很多电视剧都跟文化无关,像是一群蠢货上大学在拼论文一样,东挑一句西凑句,凑成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可能算不上故事,算个事儿吧。
如此这样的电视剧,不知是否近几年是否还会遇到,我是希望它能够成为一种表率,让更多编剧看看,让更多观众看看,了解战争的苦痛,珍惜现在。
所以留下啰啰嗦嗦的文字,大家见谅!
【2021.11.14】有病,评论里的水后是个什么鬼?
看剧本来就是很主观的东西,有人喜欢有人厌,我吐槽我的,你们喜欢你的,这谁碍着谁了?
就算这片是个好片也要被你们整成粉丝脑残标签了。
污言秽语不堪入目。
这分不是挺高吗?
堂堂9分高分剧目怕我一个一星?
真正的好剧是无愧于我这种宵小之徒不是?
就算是豆瓣250高分电影还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喜欢的人一大把呢。
我刚出去瞅了瞅,长评全是清一色五星好评,拉了半天也不见我吖?
你们也真是辛苦,专门来这犄角旮旯里找一星恶心自己,牛批牛批,佩服佩服。
怎么滴,连差评权利都没得了吗?
您是剧小将吗?
我出于自己的想法给出了差评,您要是觉得不爽,或者不服,要么请离开请另寻开心,要么请好好说话,真理越辩越明,看能驳倒我的槽点么?
不会说人话?
非人也?
噢,还有,鄙人是一集不落的,全看完的。
没有一次跳过,完全有资格予以置评。
最后,脑残粉真可怕,现在继星粉以后,又出来剧粉了吗?
😩😩😩【正文】真想怒斥一句:“什么玩意儿”?
这是我头一部2倍速的电视剧,甚至于,我有事没事,就点开倍速,试图寻找更高的倍速,然而已经没有了。
这不就是偶像剧么?
高冷总裁爱上霸道小公主?
我超级持负面态度的。
追剧前我做功课,对比《长沙保卫战》与《战长沙》,看评论主要差距就在于有无共dang分子,然后,有的差评连篇,无的纷纷力荐。
好吧,那咱就来看看所谓尊重历史的《战长沙》吧结果呢,大半部分基本都是围着男女主谈恋爱转圈圈了,胡氏一家,都什么人啊。
很多人,都力赞本年没有共党,高分。
我却满眼看到的只有共的四个大字“全民抗战”。
后方不知前方苦,前方将士奋力抗战,结果后方在干什么?
打情骂俏,偷奸耍滑,发国难财?
你们还知道国家在被侵略吗?
果然,砖头只有打到自己身上的时候,才会痛。
所以,真的是,强烈的不满、愤慨。
所以,这国民政府,要的真是食屎了啊都在夸国民政府做过了啥,都在表扬他,却逐渐忽视了它没做什么。
四次长沙会战,一个城市,三年,足以证明,后期,中国,是有力量去打赢这场战争的,都说八年下来,把共养肥了,扩军多少多少万,说的好像国没有扩一样,结果呢?
三次长沙会战赢了,然后来了一场华丽丽的豫湘桂大溃败?
抗日战争打到后期,战损比已经逐渐缩小,如同电视剧中一样,只要一息尚存,没直接死掉,那么,战争就会让一个人快速成长(ps:就是这剧中的人物成长的真是缓慢啊),也会让一个民族、国家快速成长。
结果呢?
国党可曾经有过像样的反攻战役?
反而是,“ 长哭虎贲余程万,更怜衡阳方觉先”。
纵使前方将士在拼命,又能如何?
垃圾国民政府,军队一团乱麻,只是将士白白牺牲;同时,治理能力同样一团糟,本片虽然不喜,但除却所谓爱情部分,我觉得还是颇为写实的?
那么,以此为实的话,那么,有这么多人在悠游自在,很明显,国家的战争动员很明显是及其失败的啊?
战争机器没有发动,战争潜力远远没有被激发出来。
川军为什么火,各路军队里面,凭什么为什么属它的名号最响。
可不就是,明明身处超级大后方,却往前线输送战斗力量最猛的吗?
它也可以同剧中的长沙一样,悠游自在保护自己的儿孙根嘛。
呵呵。
全片都在反复重复反复强调,不要上战场,不要上前线。
我很难受,那么,谁该去?
谁活该去送死?
谁不是祖孙的好儿女,好儿孙,好宝贝?
都他妈顾小家,那国都亡了,哪里来的家啊?
TMD,本片真是超级反套路了。
我能理解这种思想,但全片下来,基本都是这种思想,我真是有点接受不了,这确定是兵临城下的节奏吗?
这确定是抗战的氛围吗????!
我理解他们这种思想,我很理解支持胡老先生。
我忘记我以前在哪里看到学到的了,大致就是:“活着比死亡更需要勇气,死了,就死了,而活着的那个人,却还要背负着已逝之人的一切,继续前行”。
胡氏青年,个个叫嚣着要抗日,他妈你懂什么是抗日吗?
你懂怎么抗日吗?
那个小孩就那么无脑的去追踪专业侦察兵?
还有那个胡小满,满嘴抗日,满嘴无毛,傻屌啊。
都是去送死的。
去死,真的是贼他妈的容易,你以为活着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一件事吗?
这些年青人,包括现在的年轻人,真的是,根本不懂得,生命是多么可贵,生命是多么的脆弱。
不要轻言死亡,也不要轻易去死,但是,也无需畏惧死亡。
就是酱紫。
关于片中提到的两大惨案,花园口决堤、长沙文夕大火,以我目前的认知来看,我觉得国民政府决策上是没有什么错误的,只是其具体行政能力实在是糟糕的一匹,最后酿成惨剧。
花园口决堤,最后造成了广泛的黄泛区,是的确迟滞了华北日军南下的步伐的,战略目标是达到了的;至于长沙大火,不给敌军留物资,你看片尾湘潭老家不也是把村里的粮食都搬空了吗,我党游击区也往往采取此种策略,谁知到了这边,同一个策略,不同的政府,结果就搞成了这样一个结果。
称赞本片的人,往往有两个角度,一个是以小见大,从小家视觉入手,但这却让我觉得冷漠,还是以前旧的思想,国将不国,却还只顾小家;一个便是所谓尊重史实,没有共Dang,真是无趣,现在我国人民在抗日历史方面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拨乱反正”运动,誓要为国军国党正名,结果,怕是过犹不及咯。
关于长沙胡氏一家,我真心觉得,一屋子没什么好人,薛君山很帅很好,印象深刻,但不要因为他后期洗白,而忘记他是怎么起家的,在救火抗日前,他的行径如何,不要忘了;至于剩余的胡氏人,吃人家的用人家的,完了还总要吐槽抱怨人家,贱不贱啊,真的是,更加映衬了,薛君山,真他妈的是个男人,大男人,真不容易了,他太南了啊-.-
很少有影视作品敢于这样直面抗日战争中我兔的惨烈牺牲,其实我觉得让大家面对过去才能珍惜现在。
《战长沙》的创作者们应该就是这样想的吧。
本剧从长沙一户普通人家的经历为切入点,向观众展现了长沙保卫战的残酷。
覆巢之下安有焉有完卵,亡国灭种已在旦夕之间,保全性命早已是奢望。
就是这样惨烈的现状之下,每个人都咬牙坚持与日寇拼死一搏,也唯有这样方有一线生机。
观众可能会痛骂编剧和导演太狠心,一家人只剩下了女儿,可是这就是我们曾经付出的代价啊。
代价那么大那么痛才换来了今天的安宁啊。
10 顾清明:记住,从今以后有人问你,怕死不丢人,说谎不丢人,说了谎死不承认才丢人!
11 丢人不怕 怕的是回不来。
12 明翰:战争,那就是一场噩梦。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了,毕竟我们都还活着。
至少,我还有妹妹,还有毛毛;你呢,还有湘湘和念亲,这么一大家子人。。。
13 薛君山:奶奶,我饿了。
14 这次可不怪我,小满说,也不怪我,然后姐夫说,那怪我噻?
15 胡长宁:这乱世凶年,人都是斯文扫地,只能是豁出这张老脸来。
16 顾清明:方军长说的没有错,我们第十军的将士们必须要先过自己这关(向保卫衡阳的战士致敬)。
17 胡长宁:妈,我不敢拿你们的命去赌,我们胡家不光湘君、君山、平安,还有湘水,湘宁。
那么多好孩子,都死在了日本人手里。
我这个老家伙反而怕死,要去做汉奸。
妈,你别怪儿子。。。。。。。。
不孝埃18 胡小满: 没有我,你可怎么办?
19 顾琴韵:你忘了你父亲,你忘了你还有姐姐,如果父亲能来,现在出现在这里的就是他。
弟弟,你肯为你的爱人着想,为什么就不能替我们想一想呢?
自从你上了战场,父亲寝食难安,这几年头发全白了。
极少写长评,但把第一篇献给《战长沙》,盼上星。
————————————————————————在被蜂涌不尽的抗战剧占领电视荧屏的今天,只在地方台播出并被交口称赞的《战长沙》无疑让人耳目一新,惊喜不断。
且看导演的选角儿阵容就足够吸引眼球:青年演员霍建华、杨紫、牛俊锋,实力派演员任程伟、左小青、高鑫,再加上老一辈演员杨新宁、王彩平老师等等的助阵使得这部抗战剧独具特色,别树一帜。
说说姐夫薛君山的饰演者任程伟。
这位实力派演员凭借《大雪无痕》一举成名,并因一系列的警察形象而被广誉为“警察专业户”。
可是对他而言,要在这部剧中改变观众的“定向思维”,演出一个本性“霸痞”的姐夫也是一个挑战。
事实证明导演的选角儿是正确的。
他不仅没让大家失望,更是近乎完美的诠释出了这个“霸中带柔,痞中带正”的“矛盾结合体”,并凭借这一有血有肉的“性情好姐夫”角色掳获了大批观众的心。
再回到这部剧。
将二维平面中的人物形象立体化,最为关键的地方就在于演员情感的倾注程度和其是否能把握住人物的性格精髓。
编剧的神来之笔处在于将剧中角色赋予了各具特色的性格色彩,并巧妙的把“姐夫”安排成为这篇点睛巨笔之作的标点人物。
大幕拉开时,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就是那个举着皮带满街追人的“霸道姐夫”薛君山了。
这个人是叱咤长沙城、鼎鼎大名的“地头蛇”:他霸气,他强势,他可以做到“张口即来、挥手即去”,他能游刃有余地穿梭在各种复杂的关系网中……他既是胡家人的“亲人”,也是胡家人的“冤家”。
人们对他又爱又恨。
然而,战争的号角吹响了。
三幕在我的脑海中久久不能忘怀:【首幕】 那夜火光凌空冲天。
他逆向拨开人群,不顾众人阻拦冲进火场,因为他说“拿了人家的钱就要替人家办事”。
东方既白、火熄人安时,他却被倚靠着的危墙埋在了废墟之下……——他被冠上了“纵火”的罪名。
一向以清高雅士著称的岳父为了他带着礼金,开口求人;一直躲着他怕着他的小姨子湘湘为了他去找顾长官,哭着求他“救救姐夫”;不曾开口说过“爱”的奶奶、岳母和湘君为了重树薛家的声誉,支起帐篷连日布饭施粥……得亲如此,君山复何求。
【次幕】那时他痛失爱子。
他蜷坐在昏暗的灯光下,颤握着爱子牌位,悲愁垂涕、喃喃细语:——“平安,你在那边要照顾好自己”。
那个威武霸震天的姐夫不见了。
如山一般无所畏惧、顶天立地的他此刻却是如此孤立无援。
是的,他痛,痛得仿若万箭穿心。
他不得不叫自己忘记平安,接受毛毛。
因为只有收养了这个孩子,湘君才会好受一些,他对爱妻的愧疚也才能更少一些。
一句“平安,你有弟弟了,也叫平安” 又需要他鼓足多大的勇气、承受多少的痛苦。
他别无选择,只能将所有的怨与痛深埋在泪水中,一滴一滴地敲打在紧闭的心坎上。
【尾幕】那刻他击退敌军。
他的脸上还洋溢着幸福,声声念着终于可以回家了,设想着自己伴着湘君过着安逸生活的场景……——“老子命真大。
”然而枪响曲终,皆为幻影。
喷涌而出的回忆带着他重回到那个熟悉的梦中。
微风吹拂着麦田,他又看到了他的平安。
他把平安高高举起 ,满心幸福的听着他甜甜地唤着“爸爸,爸爸”……如果幸福不要定格,还在随着时针流转,又该有多好。
他一世敛财,却只为一手护家;他一身痞气,可不失一句承诺。
不愿谈,却避不及曲终人散的结局。
拂袖拭泪,不想竟是垂泪满襟。
罢,罢,罢。
一曲唱罢了。
从此不再有“薛家”“胡家”“顾家”,只有绵延不绝的思念,只有闪烁着希望之光的生命。
有着顾长官陪伴在湘湘身边,姐夫可以安息了。
又或许……此刻的他还沉睡在那个甜美的梦中……——手牵着湘君,怀抱着平安。
边戏谑着小满崽子能打鬼子了,边嚼着槟榔朝着岳老子喊:奶奶是最疼我的,我最爱吃奶奶做的饭了……
这部电视剧真的让人真真切切感受战争之痛离别之苦。
前半部分有点像是偶像剧,但不象现在其他拍得像裹脚布一样的国产剧,剧情紧凑, 人物和剧情都是慢慢道来,不戏说,不夸张,就像走进了那段烽火一样。
后面是历史,是烽火年代。
胡家一家人的喜怒安乐深深牵引着观众的心。
最喜欢的必然是姐夫,牺牲那段差点哭死,左小青的台词功底真是绝了,这种温婉的角色拿捏太棒,迂腐胆小的胡爸爸却在日本人面前的气节。
穿上军装没太多台湾腔的霍建华让人眼前一亮,不过顾长官和湘湘的感情进展略显突兀,不知道上视是不是删假减得厉害。
其他的都不错。
还好没有错过你——评《战长沙》从镜头美学说起《战长沙》3月份其实在我们上海地方台上过档,而且回头想来我当时还看到过电视剧频道的预告呢。
可惜我却和他失之交臂了。
因为我压根儿没正眼瞅那预告,就颇不屑地把他归类于抗日雷剧了——“呵呵,拉个台湾偶像和内地童星配戏,就以为土掉渣的抗日题材能别出新裁?
”现在想想好生后悔,自己竟然错过了第一轮的地面高清,现在只好守着手机抹泪撸髙糊地方台直播。
我是个惰性极强的人,会提笔写剧评实属不易,是发自内心地想安利更多的朋友来看这部良心剧。
怕有有人像我之前一样,因为他是抗日剧就直接无视了。
不想有太多人错过这样的诚意之作。
每一帧画面都值得你瞩目我是学美术的,对画面有些视觉洁癖,所以我喜好看电影,很少看电视剧。
即使看了,大都也是冲着个喜欢的小说或是喜欢的明星,然后拉拉快进条匆匆看完了事。
因为电视剧,特别是内地的电视剧,画面相对粗糙,缺乏美感。
就拿抗日雷剧来说吧,连个爆破都是三流CG做出来的,贴在画面上,连前后透视关系都有问题,说有多违和就有多违和,还谈得上什么美感啊,能忍住不笑就不错了。
当下的电视剧大都注重个娱乐精神,拉上三五话题明星,炒作炒作,不愁没收视率,至于画面嘛,让女明星多露一片酥胸来挽救嘛,大家懂的。
而《战长沙》会让我第一次错过后,重拾的第一个原因就是画面。
当时恰逢第一轮地面播出结束,微博上有妹纸PO图和片花安利此剧。
我在底下评论道:“妞,现在PS用得杠杠的了嘛!
”那姑娘回我句:“截图加个标题我总还是会的!
这片子随手截图就是海报好嘛!
”于是我好奇才点开了片花,一看究竟。
于是才有了我之后的疯狂追剧。
面面的色彩、构图,镜头的虚实,都很到位。
看《战长沙》的视觉感受,更像是在看电影。
电视剧的画面往往是平面而乏味的,就像是普通人举个傻瓜相机拍出来的照片一样,色彩色温什么的,按钮按下去是什么样就什么样;不在意构图,主角放中间就行;至于虚实,调不了焦距根本就别想了。
而《战长沙》却截然不同。
这也就是为什么好友会说“随手截图就是海报”的原因了。
当长沙城被烧尽,画面近乎黑白的萧瑟。
当湘湘与顾清明重聚,那温暖美好的橘色灯光。
当姐夫战死前弥留之际,看到了去世的儿子毛毛。
两个人在那个世界团聚的画面,温暖阳光下的田野与现实中灰暗惨淡的战场的对比。
这些无不从色彩上带动观众的情绪。
另一方面《战长沙》画面的构图、镜头的虚实,运用的特写,更是可见一斑。
《战长沙》并不像现下的商业剧那样草率地运用镜头——这一秒谁有台词,就把谁放在镜头中间。
而为什么说《战长沙》随便截一帧,都是平面佳作呢?
因为画面的构图都有讲究,有主次,有焦点有留白,前后有虚有实。
每一帧都像是一幅摄影作品一样,耐人寻味。
每一个镜头都有每一个镜头特有的用意。
唯唯诺诺的爸爸不情不愿地住进了姐夫的豪宅,但其实姐夫的用心良苦也让他有所动心。
嘴里一边抱怨着,镜头切了个特写,老爷子的手指不由自主地随着姐夫家留声机里的戏曲打起了拍子。
让人冷峻不禁。
这种矛盾的心理,用这样的镜头来表现,很高明,又很逗趣。
当姐姐为了躲避日军搜查,错手将自己的儿子捂死。
特写中苍白的面容,失神的双眼,颤抖的唇,和一缕乱发。
还有特写中儿子毛毛一动不动的小手,和被虚化了的面容。
不用其他的任何描写,这画面就足以让观众潸然泪下。
顾清明和湘湘,新婚之夜,最后特写中那盘红的有些娇艳欲滴的苹果。
恰如其分,点到即止,留给观众想象的空间。
其中的画面都是可圈可点,所以观众不舍得去拉那个快进条,反而愿意在看完后一遍一遍地重看回味。
战争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灭顶之灾《战长沙》讲述的是一个家庭在战争中的变故。
这部片子好看,还好看在角色诠释的出彩。
无论是主要角色,还是出场并不多的配角,都被演得丰满真实。
说几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角色吧。
窝囊的爸爸总是哭丧着脸,一脸的窝囊相。
因为是个清贫的读书人,赚不了大钱。
虽说是一家之主,但其实家里的开销都要靠女婿来。
对于地头蛇女婿,这个正直的读书人是看不惯的,可又能怎样,唯唯诺诺地指责两句,就被女婿给数落回去了。
就是这样一个胆小怕事的人,最终在日本临时政府成立大会上,他用自己的性命唱出了中国人的精气神。
“恨倭寇打战表兴兵犯境,众英雄请长缨慷慨出征。
“那铿锵的一曲。
台下民众此起彼伏的称好。
就连同电视机前的我们都情不自禁地要吼一声“好”。
这个总是佝偻着背的身影,在这一刻变得这样高大伟岸。
一个读书人,他拿不起抢杠子上战场,但他同样可以用精神去影响同胞,他同样是一名令人敬佩的战士。
专注红娘事业的姐夫从一开始我就期盼着姐夫的出场,只要他一出现总会有笑料。
他是一个亦正亦邪的角色。
他做过不光彩的生意,想方设法捞钱,但为的什么呢?
是为了让自己家人过上好日子,他收保护费。
可长沙大火的时候,他没有逃走,而是留下来救人。
“收了人保护费,关键的时候,就要保他们平安。
“可见姐夫这个人还是有他的原则在的。
PS姐夫妹夫的超强CP感真的是很难无视。
都可以画番外漫画了。
再来说说霍建华和杨紫。
之前,第一次让我错过却留下些许印象的原因就是主演霍建华和杨紫,觉得这两个配戏太火星了。
但看了戏才会觉得萝莉配大叔那是妥妥的,可萌了。
杨紫演的小雪,给人的印象太根深蒂固了。
这对演员而言并不是好事。
要观众跳出对一个演员的主观定位,对演员而言是个很大的挑战。
但是杨紫做到了。
或许一开始和胞弟斗嘴,还会让人联想到小雪。
(但其实原著一开始双胞胎就是对混世魔王,演得很贴切。
)但是战争让湘湘经历了生离死别,经历了结婚生子,她成长了,懂事了。
一开始的淘气刁蛮演得可人而不是令人生厌。
后来成熟温婉演得端庄而不做作。
印象最深刻的是,湘湘以为顾清明和别的女人亲近,气哭了,后来顾长官告诉他那女人是他姐时,湘湘的破涕为笑。
俏皮可爱的让人心都要化了。
小小年纪已经有这般功底,真的很期待她日后的作品。
而霍建华呢,之前的印象只有十年前看了一丁点就弃剧的《海豚湾恋人》,记得他好像演得是个挺装逼的角色,无感。
再加上湾湾腔,本人不看湾湾言情剧的原因其实是受不了“我宣你,你造吗?
”的调调。
听说这部抗日剧,霍建华还是原音出演,我真是为他捏把汗。
不过意外的,他的原音很加分。
湾湾腔不浓,南方口音在一堆豁达的京腔里,反倒显得儒雅而温柔。
而且本身嗓音就很好听,这么好听的声音不去搞个声优副业,还真浪费了。
但顾长官这个角色本身我觉得发挥余地不是很大。
冷冷清清的,大多数时间是面瘫状态。
这样的角色要演得让人记忆犹新,反倒不易。
眼神和一些细微的肢体语言就变得至关重要。
个人认为,霍建华在这部剧里,台词戏份都不算多,但好在眼睛会说话。
比方说在胡家老太爷求他不要让湘平上战场的时候,我能看出顾清明眼里的那种焦灼和痛心,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父亲。
还有湘湘为顾清明要随军离开长沙而哭泣时,顾清明那窃喜的一笑。
男人的那种心头一热,从眼里溢出来。
还有在向湘湘表白的时候,那种羞涩,手足无措,表现得憨拙可爱、很真实。。
关于霍建华,我就不多说了。
他的粉丝那么多,绝对是评价需谨慎啊。
总之,颜正的鲜肉层出不穷,堪比逐浪,但待到容颜老去,又能有几个被人记起。
用实力说话,才是根本。
希望华叔在这条路上越走越顺,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好作品。
对于这部剧有太多想说的东西。
果然不是一个下午就能全说完的。
把这些写下来为的就是安利那些像我之前一样错过他的朋友们。
7月14日央视八套不要再错过了哦。
A.看人不能只看脸,看剧不能只看名如果盘点“那些不能因为名字难听就错过的影视剧”,《战长沙》绝对金榜题名么么哒。
看到这名字,我这种从小就好好上音乐课的孩子,立刻就想起了京剧入门歌曲《学唱脸谱》好么,“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啊红脸的关公战长沙”这名字真是太正经了,一股子“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亮剑”味道。
这名字,就差在副标题打上“献礼八一建军,热爱伟大祖国”之类的标语了。
要是张爱玲奶奶在世,怎么招也得起个类似“倾城之恋”之类文艺清新的名字吧!
但是,看人不能只看脸,否则错过钟无艳!
看剧不能只看名,否则错过战长沙!
幸好,号称比亲娘更懂我的爱奇艺(此处软广,请百度员工看到此段请我吃饭)用霍建华24K纯帅的高清无码大脸照首页推广《战长沙》才不至于让我错过本部好剧。
当时正在吃外卖的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点开了《战长沙》,结果发现,本剧好看地根本停不下来!
为了一次性刷完全集,身为一届技术白痴的我,居然能够成功翻墙,登陆Youtube看完本片。
从古到今,为了看剧,有的妹子学会了韩语,有的妹子学会了P图,有的妹子学会了剪视频,还有的妹子学会了翻墙!
是的,为了追剧,我们无所不用其极。
B. 卿卿如晤民国的故事总是那么,“卿卿如晤”,“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姐夫这个角色简直太抢戏,世故而不市侩,俗气而不小气。
明明是一副在外地头蛇,在家窝里横的角色,却让家人在关键时刻愿意为他散家财,求贵人。
连小顾和湘湘表白,都得拉上姐夫,“啊,湘湘,我愿意过继一个孩子给你姐夫”。
(这个明明就是小顾对姐夫婉转地说“姐夫,我要给你生孩子”么>.<)小顾这个角色也算霍建华演得很不错了。
相比其《笑傲江湖》与《倾世皇妃》真是不能靠谱更多了。
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是,小顾这种万年没低头求人送礼品的人,为了药品给长官送礼,还送得那么腰杆笔直器宇轩昂昂首挺胸,简直是太像一个涉世未深的男青年。
姐夫与姐姐,小顾与湘湘,他们的爱情,也是充满了那个时代的印记的。
吾挚爱汝,然而也有家国天下。
尽管以身许国这种话题在今天充满了滑稽感,但是我这种坚信“‘包’治百病”女青年,也依旧觉得活得有理想的人,不仅仅追求金钱的人,更美好。
C. 脉脉温情很久没有见过每个小人物都有血有肉有思想的剧了。
一座城、一家人,貌似都有它们鲜活鲜活的气息。
一座城的脉脉温情,莫过于,湘湘在小楼上吊着小竹篮买夜宵馄饨。
镜头用“舌尖上的中国”一般的画面,在刻画一碗汤汁鲜香的小馄饨,好像岁月平安到有人等你吃完馄饨然后把碗还给他,好像城市可以鲜活到在每一个小巷都可以找到新鲜滚烫的小吃。
一家人的脉脉温情,莫过于,外婆为了支持爸爸的临别留言。
尽管爸爸貌似就是状似陆焉识那般不理世事,专心学问的老清高,尽管爸爸貌似就是没啥生活能力、不能养家糊口的老先生,但是貌似懦弱无用的人却愿意丢下家人、选择牺牲。
那瞬间,就忽然会懂,为什么弟弟小满成天捣蛋,但是全家人依旧护着他,为什么秀秀一心爱小满,但是却愿意成就小满与其他女孩。
--我真心好久没有写影评了,貌似真是因为我觉得最近没有什么特别好看的电视剧。
连个差到让我疯狂吐槽的偶像剧都没有!!!
所以真心推荐《战长沙》哟,妹子们快去看顺道给我熬夜写的影评点赞哟么么哒
其实以前我不太喜欢看抗日剧,因为大多数剧太过于神话中国的战斗力了,倘若真如电视剧中那般,当时中国何须八年抗战?不过《战长沙》倒是有些不一样,没有神话的领导者,没有打不死的中国人,最关键的是,这部剧主要是通过一个家庭来展现抗战的艰辛的。
电视剧的开篇就在讲述胡家大姐夫薛君山为了给小姨妹胡湘湘和小满安排退路,也许感觉这和以往抗战剧中的英雄形象不符合,可是常理之下,面对即将到来的灾难,人不都会选择趋利避害么?
其实这部电视剧最感动我的是,其一是胡家爸爸,那个窝囊了一辈子的男人,却在面对日本人的枪口时勇敢的说了“不”。
也许他不算我们心中的英雄,但是那一刻他确实高大伟岸的。
其二就是只知道调皮捣蛋惹是生非的胡家龙凤胎,胡湘湘和胡湘江也在战争中渐渐长大,最后湘江还牺牲在了某次战役中。
也许对于刻意刻画的英雄故事早已麻木了吧,也许是对于创作者不尊重历史的态度伤害了吧,一直以来我都不喜欢抗战剧,不过《战长沙》却是一部值得观看的电视剧。
相对那些 负分的 抗日剧 也就3星了
有一种姐夫和顾清明是一对,双胞胎是一对的感觉……姐夫死了以后这剧也死了大半了
被安利很久的一个剧,抱着看红剧的准备,结果乡亲们,人民平均寿命35岁的民国时期,16岁的妇女天天自称小孩,为了和不熟的相亲对象闹别扭花钱雇小孩去偷修防护墙的水泥。带着弟弟朋友千方百计钻进军事训练区妨碍训练。武汉都已经沦陷了!!日本人已经近在咫尺好伐!!!这踏马很可爱???三集弃。
恶心的迪丽热巴粉丝
没意思
这都能9.1,到处是槽点,霍建华完全没有演技,这家人离开了姐夫后,衬得情商一般的女主最正常,除了姐夫,湘潭的弟弟和莫小弟,没有什么人死让我内心有波澜,明知道长沙沦陷离开了也非要回去住大房子,房子被抵押等着双胞胎要钱也不愿意住回以前的小房子,而且不还钱,明知道一家人成了威胁明翰的人质也不走,一定要留在长沙住大房子,尤其是老太太的自杀让我确定了编剧只是为了让这一家死的悲壮强行结局,洗白也掩盖不了一家子自私自利人自食其果的本质,多好的题材拍成这样子
最后那颗星是对国产剧普遍弱智的情况下还能有此佳作的鼓励。本来想象不出年龄差距这么大的男女主角怎么搭戏,没想到会是如此扣人心弦荡气回肠的作品,足见扎实的剧本和优秀的导演可以和出色的演员相互成全。可赞美的地方实在太多,凡能想到的因素无一不出彩,让人血脉贲张,却又痛断肝肠
一般
国产剧之光
我不是抱着看CS实况的心态来看这剧的,也没见过哪套偶像剧死这么多人这么凄凉,所以我认为这是部好剧。在于它选的视角,长久以来抗日这个题材用的都是宏大叙事,然而战争带给人类的,实际上只有痛苦,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总体来说还可以,如果没有姐夫,最多只能算是过去的抗战剧,姐夫有血有肉,是整部剧的灵魂,最后一集跟日本人打的那段跟一般的抗战神剧无异。无论如何不值9分以上
白瞎了帅哥的颜值,杨紫太丑了,这边建议退圈别祸害他人
这是我近几年唯一一部认认真真看完地国产抗战剧,情节合情合理,人物鲜明真实,最打动人的是,这里的战争如此的真实,它不是某个英雄的史诗,也不是某个政党的革命,而是每一个人的灾难。看到大结局的时候,觉得海报上的那句话写得真好,每一个向死而行的生命都热烈地成长,也许这就是战争带给每个人的
感觉就是男主在给女主一家子擦屁股……就真的不懂为啥这么高分 很迷其实………………
演员的情感很真实,带入的节奏感很强
斗嘴抗日剧,原来女主是小雪哇,都长这么大了~怪不得有点脸熟
怎么给到9.1分的,好无聊的剧情,上仙演技依然渣,双胞胎人设真的太烦人
感情线实在是太弱了,男主角也好没有存在感,要不是姐夫死的早,姐夫就是妥妥的主角啊
导演的业界良心。拍这么好的剧,让其他抗战剧导演怎么活!爱姐夫,爱姐姐,爱顾清明。整部戏最精彩的,都是姐夫和小顾之间的对手戏。
抗日剧正儿八经的没看过多少 这部剧除外 紫妹的演技数十年如一日的好 姐夫这个人物塑造的也成功非常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