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君君电影院],ID:TVwanda你有没有想过——遥远的某一天,在你的葬礼上,人们会如何描述你这一生?
也许你会觉得这个话题不可思议,但仔细思考一下,每个人都会过世,都会被世人盖棺定论。
不同的只是,我们不会去纠结身后事,而这部电影里的老奶奶会:《最后的话》I 2017豆瓣:7.4
影片围绕着一个退休的老奶奶,试图控制她身边的一切,包括她自己的讣闻。
(讣闻指向亲朋好友报丧的通知,附有死者生平事迹)然而帮她写讣闻的Anne却发现,这个老奶奶名声很臭,她的亲朋好友都不愿意说她一句好话。
无奈之下,Anne只能被迫与老奶奶相处,也逐渐发现了老奶奶不为人知的一面……
影片开场展现的老奶奶,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不待见的那种:毒舌刻薄,
狂妄自大,
还乱丢东西,
被人比作一朵行走的乌云。
在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大不如前,控制欲极强的她,决定亲自找人给自己写讣闻。
于是她找到了Anne——Anne有多年写讣闻的经验,能把死的写成活的,把臭的写成香的。
然鹅,再牛逼的写手,也不能将这个臭名昭著老奶奶美化——所有人对她,都是抱怨和厌恶。
她的妇科医生说:没见过这么易怒的女人。
一个大爷满眼委屈+愠怒地说:她是个极其讨厌的女人,我恨她,恨死她了!
以及被要求说她一句好话的时候,这位女士回答道:如果她死了就天下太平了,这句好吗?
Wow这老奶奶能做到人人得而谩骂之,也是一种能力呢!
但自己的讣闻,绝对不能写这些有损名誉的话啊——于是她决定临时抱佛脚,创造美好的人际关系、对社会做出贡献,并将此放在讣闻内容中歌颂自己……
她到儿童边缘服务项目中,找自己想要“救赎”的儿童,并“看上”了一个叛逆的黑人女孩——不要想多了,她只是希望用自己的“伟大”来感化小女孩……
老奶奶甚至一大把年纪,去应聘DJ职位——不仅代替了别人的位置,
还带着小女孩,做早间DJ,在播音室听着音乐high起来了……这大概就是真正的“睡你MB起来嗨”吧。
而这一切,只是因为她想要做DJ,这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
试问有多少人,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呢?
影片最后刻画出的老奶奶, 是因为睿智、勇于做自己,才特立独行不容于世的。
与她相处最久的Anne和小女孩, 都渐渐发现了她的可爱与智慧……
这不禁让君君思考其了自己的人生——每天朝九晚五,游走在两点一线间,似乎每天都很忙,却什么也没有留下,这样的生活,到死去的那一天,又有什么值得总结呢?
也许人生并没有那么多可以畏惧或留恋的——不想要什么,便去放下;想要什么,就去追寻;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值得去遵守吧。
君君也不希望,在自己的葬礼上,他们描述的是我28岁结婚,30岁生子,65岁退休,如今因病去世,享年xx岁……什么也没有。
既然如此,何不在入棺材前尝一尝危险的好滋味呢?
今年很惊喜的一部电影,f**kbomb,bomb ! 关于自我了解与客观评价,关于女性的潜力与优势,关于女性视角价值观与选择,映射到自己的生活与现状,特别有共鸣,我喜欢harriet的人生态度,你会受到极大的激励与动力找到自己的wild card,如果你是harriet这一类,那么献给女孩的几条忠告如下:rule 1 you lead they will follow 对于women who is educated, who is working, and who has a high position,who is in business很多时候她们的行为都被曲解为控制欲,而让一些weak people望而却步,甚至用语言、行为来欺凌打压这些女性,可怕的是这些女性对自己的开始质疑、动摇,失去自己的信念,迷失了自己的价值观才是最可怜的结局。
no,作为女性这展示的是自主权、主动权,是能力、自信、能量的集成,你应该自信的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做自己喜欢的生活,life is short, and why care taking risk and live up to your full potential?rule 2 you are a women, face the reality and leave girls’ fantasy 女性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很多时候的不如意是在于预期与现实的差距,或者内心的标准过于理想化,太多时候我们觉得“这个世界应该如何。。。
,我的生活应该如何。。。
”女孩长大了,现实是骨感的,落差是客观存在的,但犹豫不决、停滞不前、逃避等不应该成为借口,因为你的内心是清晰的,你想要什么,那么你要敢于表达,敢于做出选择,敢于直面自己的需求,对自己、对生活、对生命负责。
rule 3 be fearless, so it’s not you make mistake, but mistake makes you, makes you smarter, stronger and self-reliance 失败是为了反弹更高,前提是不是愚蠢的失败,在运动中去摸索,去solve problem and find a way to fix it. you gonna have something, right?ps:特别是anne和brenda三个女人一台戏,又有趣又励志,让我又哭又笑(今年一部就是摔跤吧吧吧)。
然后配乐完美,原声碟++ ’women by rosie lowe‘the way i feel by witch
怎样判断一个人是否已经老去?
对于我来说,感觉到自己已经老了,不是记忆力越来越差、精力越来越不济、吃东西越来越偏爱清淡,这些都是缓慢的渐变过程,是人体机能的衰退,但并不等同于老去。
村上春树说人不是慢慢变老的,而是在一瞬间。
当我意识到我不再是、可能也从未曾是命运的宠儿的时候,我想我可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越过了那一个时间点。
命运的宠儿这样的措辞可能并不恰当,我的意思是很多事情其实是不会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
我在《图书馆往事》里提到过一个小女孩,因为作文里提到了风吹过草莓田,被她妈妈骂『异想天开』并且强迫她改掉,我们那个时候可能两个星期才上一次这样的作文课,留一篇作业回家去写,那个小女孩直到第二次被她妈妈送来上课的时候仍旧红着眼睛不肯把那句话擦掉重新写,但是她最后还是妥协了。
并没有什么人出现来安慰她,大家都默默地避而不提这件事情,然后事情就过去了。
普通人在工作中时时刻刻会遇到神经病,但神经病除了带来更严重的路怒症之外并不能让你对人生有更多感悟。
普通人老去的时候,也许只能在弥留之际才能弥补一生中的大部分遗憾,当然是在幻觉之中。
第一次看动画片《飞屋历险记》的时候,就觉得老头儿在放气球的瞬间就已经挂了,气球的画面有多么绚烂,现实就有多么惨淡灰败,后来,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电光石火刹那之间,HAPPY吗?
也许吧。
Harriet当然不是普通人,所以她即使是孤独都有声有色。
在电影里怂唧唧的Ann当然也不是你我这样的普通人,因为她遇到了Harriet。
快要撑不下去的报纸老板当然也不是普通老板,毕竟他都得到一笔客观的遗产。
好不容易拍一个正能量的感人电影,到我这里咔嚓咔嚓全部划掉说这都是假的。
所以我才觉得我老了,老到不愿意、不敢去相信。
天上会不会掉馅饼?
也许会,但一定砸不到普通人。
我老了之后会有机会给自己写讣告,有可能去弥补一生之中的遗憾吗?
可能不会,然而这么想着也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我本来想说难过。
是的,并不难过,因为到头来无非一死,开心或者不开心,无非经历。
我妈去世之后,因为情绪混乱再加上滞留上海,我把地藏菩萨本愿经读了一遍,还抄了几段僧伽吒经,后来又开始读圣经,耶路撒冷三千年,恨不得把瑜伽师地论也翻出来看(并看不懂),而我心中逐渐相信的事情其实和这些都没有关系,我想人死后可能真的是会活在后人的记忆之中,而一旦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人记得,那这个人就死透了。
所以以前人才会那么喜欢修家谱。
《The Last Word》结尾的时候说,每个人都要抱着『我们不会被遗忘』的希望,非常触动人心。
然而,是不是会被遗忘,也并没有那么重要。
波比说,任何人的人生都是毫无意义的,人类都是刍狗。
对于伟人尚且如此,普通人也许更应该释然,没有什么值得抱怨的,无非一场经历,是不是被记得,是不是能绵延存续,又有什么所谓呢?
昨日看了一部暖心之作——最后的话(the last word),由美国丽人Amanda Seyfried与老牌奥斯卡影后Shirley MacLaine主演,讲述年老、体衰的成功商人Harriet要求当地报社记者Anne为其写讣告而引发的一系列故事。
影片内容看似平淡无奇,但内在的情节桥段却散发出不少人生的感悟,个人觉得值得一看。
最后的话(the last word),三个女人(老年人Harriet、年轻人Anne、小女孩Brenda)一台戏,三个性格迥异的女性角色凑在一起,演绎了一出充满戏剧感、满载人生哲理、温馨感爆棚的人生戏剧。
虽然对于许多观众来说,影片的套路(人物对立面、故事的起承转合)比较陈旧,但是细细观看、琢磨、研究这几个的性格、人生、思维模式却又让我们受益颇多。
接下来的段落中,个人会对这几位人物进行详尽解析。
Harriet:特立独行、乖僻、毒舌、有思想、睿智、外刚内柔。
所有这些特质,老妇人所拥有的,代表了某一类人。
换句话说,“Harriet”这个角色的设定,就具有一定的指代性,特指“一类人”。
哪类人?
真实、有能力、有才学、刚直不阿、享受人生、活在自己世界中的那群人。
在当今这个社会,这样的人太少了!
谁不是阿谀奉承、追逐名利?
靠本事吃饭,在某种层面来说,已然成了“笑话”;“忠言逆耳”更是敬而远之。
所以类似“Harriet”这种性格的人,最终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顺应时代,屈身自保”,一条“归隐世外,远遁他乡”。
Anne:坚持、自信、乐观、隐忍。
这又代表了另一类人的特性。
哪类人?
涉世不深、有理想、有抱负、积极面对未知将来的那群人。
这种人,以刚入职的青年居多。
他们,懵懂于现代的人情世故,享受于世界的色彩斑斓,眼中的憧憬冲淡了现实的残酷,对于明天的向往抹杀了今天内心的压抑。
这些人拥有青春的冲动,拥有美好的理想,却未必看得清自己真正的需要。
正如影片中Harriet在吧台前质问Anne“写诗的意义?
”,暗示其看不清自己真正的向往。
Brenda:简单、纯洁、小孩心智。
这是影片中第三类人的指代特质。
哪类人?
不少人说这明显是指代“儿童”,个人认为答对了一半。
具体的说,这些特性指向的是“心智犹如儿童般纯洁的人”,这种人分布于各个年龄层,有些是天生的乐天派,有些是后天的“知足常乐”主义。
他们单纯无邪,看见世界的罪恶,却依然坚守着自己那片宁静、纯洁的天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导演以这三类人作为叙述对象,将他们之间的故事串联起来打造了这部影片,虽然俗套,却很感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观众可以从这些角色的性格特征中影射出了自己的影子,好像面对镜中的自己,一览无遗。
写在最后。
这个世界充满了各式的人,充实着各种诱惑,每天各样情绪压榨着我们,虚伪、贪婪、欺骗、疑惑、无奈、孤独、忍让、气忿、嫉妒、争夺、埋怨、自私、善良、博爱。
我们该怎样抉择?
选择用何种心态面对?
选择做怎样的人?
真的需要静下心,好好思考一下。
导演★★★☆☆(作品的节奏、叙事、寓意把握不错)演员★★★★★(Shirley MacLaine的演技没得说,Amanda Seyfried在教堂中宣读讣告、潸然落泪,演技真实,不做作)剧情★☆☆☆☆(比较老套,最大看点是各式性格的人物)视效★★★☆☆(一般向)音效★★★☆☆(Harriet客串DJ时的几首歌不错,其他一般了)推荐人群:所有人更多影评+剧照首发于“floyd与helen的旅途集锦”,谢谢
◎译 名 最后的话/她其实没那么坏(台)/玩转身后字(港)◎片 名 The Last Word◎年 代 2017◎产 地 美国◎类 别 喜剧◎语 言 英语◎上映日期 2017-03-03(美国)◎IMDb评分 6.5/10 from 1516 users◎IMDb链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5023260/◎豆瓣评分 7.2/10 from 53 users◎豆瓣链接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6638885/◎导 演 马克·佩灵顿 Mark Pellington◎主 演 阿曼达·塞弗里德 Amanda Seyfried 雪莉·麦克雷恩 Shirley MacLaine 托马斯·萨多斯基 Thomas Sadoski 安·海切 Anne Heche 汤姆·艾弗瑞特·斯科特 Tom Everett Scott 菲利浦·贝克·霍尔 Philip Baker Hall 斯蒂文·卡普 Steven Culp 约书亚·哈尔托 Joshua Harto Juan Jose Dubon◎简 介哈莉叶(莎莉麦克琳 饰演)是一位退休的女强人,身为控制狂的她严格控管生活里所有琐事,就连自己的讣闻都不放过亲自监督的权力。
年轻的讣闻小编安(亚曼达塞佛瑞 饰)临危受命接下这个艰难的任务,在调查哈莉叶招致非议的过去时,安渐渐发现这个表面上难搞讨厌的老女人,其实有不为人知的一面,两人逐渐建立起忘年友谊,并在彼此身上找到自己遗忘已久的热情,也为哈莉叶人生最后的旅程写下了全新的一页…。
从影超过60年,82岁的金奖影后莎莉麦克琳给人的印象总是充满活力,虽然已获得各大电影奖项颁发终身成就奖,但仍活跃於影坛,从没想过息影或退休,是不少后辈演员崇拜的对象。
除了影视作品,莎莉的事业发展越趋多元,包括跨界经营社群网站、出书、积极鼓励年轻人自我追求,儼然成為智慧长者的代表人物。
她在《她其实没那么坏》饰演退休于广告界的女强人,角色性格几乎是她个人的翻版,尤其身為女性工作者的坚持与努力,都和现实中的她如出一辙。
编剧史都华罗斯芬克便透露,片中「哈莉叶」的角色完全是为了莎莉麦克琳所写,「她是整部电影的灵魂,莎莉具备这角色所需要的特性,是独一无二的!
」
思考深刻:影片不仅仅是对生命和死亡的哲学思考,更是对人与人之间深厚情感的赞颂。
它让观众在观影的同时,也完成了对自我和人生的深刻反思。
观影体验:整部电影节奏适中,既有轻松的调性也有感人的泪水,让观众在欢笑与泪水中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宝贵。
《最后的话》是一部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佳作。
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为我们展现了生命的真谛和人性的光辉。
无论是对于喜欢探讨生命与死亡主题的观众,还是对于喜欢温暖友情故事的观众来说,这部电影都是值得一看的。
窗外阳光明媚,却被这位老妇人吸引挪不开眼睛,很精彩。
好好认识了一下雪莉·麦克雷恩,感觉像谢幕之作,现实人生如影片一样充满精彩,不要让“自我怀疑杀死了野心”,没有多少人知道怎么活,或者知道但不敢自己活,正如活出自己的女主角,一直在冒险,一直与世俗在抗衡,因此100多人的长名单得不到一个优点,被人误解还要仍受孤独,她的孤独源于她对自己的严苛以及对别人的期望。
但强者总是能迸发出她的光辉品质和影响力,即使在生命的最后阶段。
81岁仍然去尝试DJ的工作,霸气的告诉老板“我有的是钱,不需要薪水”,更重要地是她还有专业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高级的品味。
这是很多人都幻想的晚年生活,没有任何压力地尽情释放自己,但也不要忘了年轻时候的努力积累,我们原本可以做得更好。
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几十年的时光,要怎样才能算作有意义?
让好事发生,让坏事也发生,好的坏的都接受,错的对的都经历,不后悔,做想做的事情,并全力做到最好,我认为这样的人生不无聊。
不要呆在comfort zone,去经历,去感受,去折磨自己,去作:去爱,去痛,去失败:去听海浪声,鸟叫声,和小孩的哭声;去闻花香,也闻厨房的炒菜的味道;要有诗人的情怀,也有要有市井小民的情趣,炊烟袅袅,倒也脚踏实地。
Harriet 的一生都被大多数人讨厌,那是因为她够real,她做了自己就想做的,并且做的比他们都好, 她说别人不敢说的,针针见血,真实的做自己,不留余地。
start live your life before it's too late
她独立又个性,她直率又真实,她机智又自信。
无论做任何事她都会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因为她始终坚信自己的想法是最好的。
即使世人全都厌恶她否定她,她也不会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她喜欢自己操控自己的一生,她敢于尝试和冒险,她总会努力去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
我羡慕她随心所欲,潇洒自在地度过一生,我敬重她81岁仍然对生活充满追求。
成功人士老太太,和讣告写手和一个孤儿院的黑人小孩,中间写手见各种老太太认识的人,亲人,电台.写手的设定也是妈妈离开了自己.比较讨厌结尾,总是让人追求梦想而不是好好工作.比如寻梦环游记就写追求唱歌,不要做鞋子.如果反过来写才是好故事.联想电影,一个叫欧维的男人.
DJ奶奶那段还挺有趣的,其他全是老套路。应该是Amanda和老公的定情之作吧,虽然她的表现乏善可陈。
喜剧而已
这个片子也就随便看看吧,没有时间的话可以直接过滤不用看了
三个女性,三代人,一个温情小品,简单俗套却好看。我们特立独行与世界格格不入,只是因为我们热爱生活的方式和你们不同。阿曼达其实就是当下大多数的我们,可大多数人虽然活着却早已写好了烂俗的悼文。你愿意去安逸的做蠢事,还是冒险去做一个了不起的事?make your choice
7/7/2017 be proud
前不久还看过Shirley在桃色公寓的出演,那时候还是二十出头的芳华少女,现在在最后的话里已经是垂垂老矣
孤独坚强老人的忘年交剧情老套一般
失败才算是活着 让自己更加强大吧老太太做dj这也忒酷炫了!
温情小品,告诉我们,看似强迫症不正常的那个可能是最正常的,看似正常的小姑娘原来没有真正的活出自己,话说最近写讣告为主角职业的电影出了不少,这里还有对60年代经典摇滚的缅怀,还有一段没有血缘关系的祖孙三女子的情感,最大的问题就是有些凌乱,似乎没有抓到重点
女强人到最后才体会到生活的快乐
You lead, they will follow. Be fearless, so it’s not you make mistake, but mistake makes you, makes you smarter, stronger and self-reliance. 这个有强迫症兼完美主义的固执老女士,一生都在挑战自己的极限,执行力超强。我想做,所以我做到了。“你的人生比我的有趣得多了,我不想结束和你一起的这一篇章。”
霸王婆婆演得真好,能從開始生厭到後來漸漸理解,讓人喜愛起來
这片是两个角度 一个是完美主义者控制狂如何检讨自己 这个独立个体如何融入社会 二是 一个普通人如何理解这种人 她就是优秀 不理解你为什么做不到她那么优秀 到生命终点时候 她如何同这个普通的社会妥协!社会就是磨平棱角的 高傲的老太太 还是被磨平的阅遍天下烂片无数我心不悔2020 1127
超有意思,而且讓人思考。反正我就是喜歡。哈莉葉勞勒是一個真正的領袖。勇於冒險,找到快樂!
前半段人物塑造的很到位,本来以为可以文艺一点独立一点,结果最后变成了常见商业片温馨大结局。唉。不过冲着说The Kinks是最被低估的乐队,给3.5吧。奇想牛逼
3.5星,这大概就是人之将至,其人也善吧。
这就不如ricky那部好看
希望自己的讣告怎么写,祭文中会有什么内容,谨循“死者为大”,通常不会有什么坏话。但身为死者的自己,对礼节性的,没有诚意的致辞,尤其又有一种毕生都不肯说假话的信念,以及强迫性人格,一定不会肯罢休。每个人一生都会有一个记忆点,不会是你挣多少钱,也不会是拥有什么地位,金钱和权力永远也不会是获得敬重的方式,创办公司,爱摇滚乐,做公益的捐赠,同样只是一些性感的事迹,与其他人并没有直接的相关。“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启发所有迷失的人。”这一点倒是毫不夸张,这是她毕生所坚信的追求,不轻易妥协,守护规则,并尝试将规则的体系与其他人共享;如果一个人一生所做的是这样并不轻易被人所觉察,或者被普通人所觉察的事,至少她有理由让优秀的人发现各自的优秀,做“潜能激发者”。她对自己清晰的认知并没有辱没自己的智慧,她是对的。
Don’t have a nice day. Have a meaningful day. Be A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