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喜剧,我觉得这个电影算是成功让我笑了。
2017年最后一天看的电影,那天是给郭睿补过生日,偏偏前几天我感冒了,那天嗓子也难受说话不方便,整个人闷闷的,一整天玩的都不是太好。
都说内向的人需要用独处来补充精力,感冒导致我那一整天都觉得她们说话好没意思。
还好看了这个电影,算是给我充了一下电。
我们坐在第一排了,五个人中间还夹了一个笑点特别低的大哥,整场电影下来,电影院里氛围特别好,大家都笑的很开心。
我觉得这样就不错了,有的电影能够深入人的心灵,让人震撼发人深思,这部电影显然达不到那个级别。
虽然不能让我回味做不到让我印象深刻,但它让我笑了,作为一个娱乐项目,那天选择看这部电影算是成功了。
电影《妖铃铃》终极预告_腾讯视频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因为吴君如,开心麻花,还是德云社?
总之,作为君如姐第一部指导的电影,我唯一的感想就是:作为一个演员,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好,别再比葫芦画瓢,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
先看下制作班底:吴君如——执导陈可辛——监制吴君如、沈腾、岳云鹏、张译、PAPI酱、吴镇宇、方中信、尹金宏、潘斌龙、齐枭飞——主演陈可辛,一线导演+监制,百度下你就知道他是很厉害的角色,但是他还是吴君如的丈夫,作为丈夫,为妻子的造梦计划身先士卒、鞠躬尽瘁我也是能理解的,但是我不理解的是:尽管这个片子这么垃圾,还是能赚的盆满钵满,也只有是在中国电影市场才能出现如此的诡异现象。
除此之外,吴君如、沈腾、张译、吴镇宇、方中信,都是那么优秀的演员,全身精湛的演技用在这里都浪费了,暴敛天物,真让人糟心。
PAPI酱明显由于经验少,演技还很稚嫩,但是也算是保留了她的本真,下次继续努力就好。
看了知乎里一个朋友们的吐槽,不觉感叹:说得真TMD对啊!
如何评价 2017 电影《妖铃铃》?在这个更新换代那么快,早已沧海桑田、几经变迁的时代里,为什么大家总是喜欢谈情怀而不是创新?
老港片的无厘头风格如果脱离了那个时代,它就是格格不入与不伦不类,无论你是有开心麻花还是德云社。
片子一开始还好,惊悚有余,搞笑兼顾,但是随后沈腾的登场,整个电影向着一种“我也不知道我在干嘛,我只想赶紧结束”的感觉走去,让人觉得编剧的脑洞奇烂,乱七八糟。
因此,到了后面,对于我而言,不再是享受,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加上电影没有特效辅助,全靠一大群人尬聊、强撩,真是让我想关电视的心都有了,可惜电影院的工作人员并不允许我这么做。
中国国产电影都有心照不宣的票房补助政策,因此每次票房成绩出来的时候,我都有种“里面有多少水分”的疑问,这部电影更是让拥有国版的《解忧杂货店》、《前任3》的年末电影市场“锦上添花”。
80年代早已经过去,现在都10后了好吧,别再扯情怀了,与其让一大堆根本没经历港片黄金时代的人强行带入,不如打死编剧,好好构思一下创新的问题吧。
以上就是我2017年最后看的两部电影,希望大家能避开雷区,欣赏到真正好的电影【佳片推荐环节】:2001年美国电影——《K星异客》,由深陷丑闻被禁的著名演员凯文·史派西,老戏骨杰夫·布里吉斯联袂出演。
这才是优秀的电影典范好吧!
2018年元旦带着家人孩子选择看这一部电影,就是图一乐呵,本身对电影质量没有期待,可是看完才发现竟然是君如姐,哦不,是君如阿姨导演、陈可辛姨夫监制,真的感慨这两口子这么多年在电影圈的不懈努力。
影片内容就是钉子户与黑心房地产开发商的争斗,沈腾和岳云鹏饰演房地产商父子,为了节约成本(一毛不拔)让手下扮鬼吓走张译父子、papi酱大潘夫妻、女主播、吴镇宇方中信古惑仔二人组等四户钉子,而这四户因为各自的老房子情结就是不离不弃,遂雇来驱鬼专家吴君如饰演的金金铃帮忙,不想金金铃完全是为了挣钱的仙人跳,虽然把鬼揭穿了,却引来丧尸围攻,钉子户被赶出“萌贵坊”小区,金金铃弃暗投明,最终帮助众人斗败了沈腾,夺回了属于自己的东西。
吴君如阿姨三十多年来一直奋斗在电影工作第一线,从《洪兴十三妹》到《金鸡》再到《岁月神偷》,从最早的自毁形象,到饰演正剧女主,为我们贡献了所有类型片的角色,当其她女星息影嫁人相夫教子,君如阿姨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精力。
这不,演而优则导,在2017年底孵出了金鸡蛋——处女作《妖铃铃》。
有人评价这部电影垃圾,属于圈钱性质的作品,剧情老套,八十年代的段子,几个实力演员演的尴尬……诚然,作为一锅大杂烩,佐料太重,影响了主菜味道,但却可以看到掌勺的一片诚心诚意。
君如阿姨号召力影响力毋庸置疑,加上老公的能力素质,拍一部喜剧电影,自然会有人积极响应。
吴镇宇、方中信两人不惜自毁形象,是香港演技代表;张译是内地演技代表;沈腾、小岳岳、papi酱和大潘都是各自行业的翘楚;至于女主播和小岳岳两个乌龙手下,也是冉冉升起的小星星(小胖子就是驴得水里的铜匠)。
相信这些人都不是来耍票、混脸熟的,而沈腾作为开心麻花核心,也必然对内容很挑剔,所以,大家聚在一起,就是想拍一部不一样的喜剧。
具体到电影内容,影片前半部分就是虽然带有恐怖的色彩,但仍然是搞笑为主。
令人惊喜的是,就在众人以为成功赶走开发商的时候,画风突然一转,一大群丧尸冲进来,整个一出《行尸走肉》,气氛骤然紧张,包括主角金金铃在内的好几个人都被丧尸生吞活剥了。
别管前后剧情的逻辑,别管强插入是否生硬,至少剧组不怕烧钱,你就说化妆技术牛逼不牛逼(2017年小编把行尸走肉1到7季撸完,没看出两者化妆有啥不同)?
你就说这些群演逼真不逼真?
就连废旧小区“萌贵坊”都花了2000万实景搭建,而且影片没有国产的某些电影各种广告植入,你就说有没有诚意?
影片主题虽然是反映拆迁矛盾,但通篇都在致敬以往经典电影,在这里作以盘点。
开场送外卖小哥的一进楼,阴森走廊有没有看到《功夫》里的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的影子;“萌贵坊”全景镜头致敬《功夫》的猪笼城寨,君如阿姨有“女版周星驰”称号,看来并非浪得虚名;吴镇宇和方中信在前面每次出场都配着陈小春的《乱世巨星》,这是《古惑仔》的经典主题曲;四家钉子户连同“萌贵坊”致敬《72家房客》;小岳岳带着两个僵尸乱入,妥妥的致敬君如阿姨自己主演的《僵尸先生》;吴镇宇方中信搭梯子一场,吴镇宇神灵附体,致敬《无间道》;金金铃说左眼看到死去的父亲,致敬《我的左眼见到鬼》;沈腾带领丧失队的僵尸舞,致敬《功夫》里斧头帮的开场舞。
吴君如入行拍了180部左右的电影,好片烂片都有,但作为导演这是第一部,加上老公陈可辛作为监制在背后全力支持,又和开心麻花联手,南北二地的喜剧融合得十分自然。
虽然在层次上并没有符合一般大众的口味,但在制作和表演上绝逼没有粗制滥造,所谓“只有烂剧本,没有烂角色”,就凭吴君如的这份诚意,也不枉小编在新年第一天将它作为首选了。
不得不说,这部影片是我在2017年末看的最无聊的电影,可能是晚上看的,都要睡过去了,也就那么一两个搞笑的点,其余的有点生硬,故事情节是最不能忍的,真的很无聊!
小岳岳。。。
也没那么搞笑,不太想以前那么有喜感了,吴君如的拼配音真的很烂了,她就算用原音我觉得也会比现在好。
真的没一些人吹的那么好看,中国行业的喜剧。。。
还有待发展,可能不止是喜剧,尤其是科幻类,真的!
希望观众不在刷粉丝经济,为自己的偶像买单,尬吹,真的不好看。
感觉吴君如所演绎的喜剧不如老一辈人演的吸引人,她演的都是比较夸张的感觉。
以前的肥肥演的就让人觉得非常喜庆,让人百看不厌。
而吴君如却是有点装疯卖傻的感觉,表演的痕迹太过明显,除了大嗓门让人记忆深刻就没有什么能让人记住的地方。
有时候感觉她就站在那里反而更有喜剧的效果。
不知道她是不是学表演的出身。
八九十年代香港烂片既视感。
一点都不好笑的无厘头,各种低级的装疯卖傻,全片充满着过时的网络流行老梗,让人看得相当尴尬。
有点感觉像在看春晚那些一点都不好笑的小品或相声,还硬要挠观众的痒痒“你笑啊你怎么不笑啊”。
剧情弱智,表演浮夸,造型丑陋——谁说喜剧人物就一定得扮小丑呢?
吴君如以后还是好好演戏吧,不是所有演员都有导演的天分,就算老公是陈可辛也没用。
可怜陈可辛还为这样的电影到处路演跑场。
尽管是看的免费点映还有吴君如亲自站台,可烂片依然是烂片。
接连看了两部烂片(加上前几天的《机器之血》),简直后悔莫及,就算倒贴也不该把时间浪费在这样的烂片上。
——2017.12.22 成都大悦城星美影院
作为吴君如首部执导的电影,《妖铃铃》肯定存在很多问题。
节奏紊乱,骨相不佳,都是不争事实。
但在观影中,引发了我许多电影外的思考。
因有国、粤场,带香港色彩的电影毫无疑问能选粤语就选粤语,没想到是纯粤语而非普粤交杂。
恐怕真是交杂,就太容易让人联想到广州了,尤其是这种繁华地段拆不掉的老楼(冼村:怪我咯)。
毕竟后段有一个一闪而过的镜头出现了「禺山宾馆」和「淼鑫猪肚鸡」,说不是广州也没人信。
果然,台词有极大区别(若字幕就是国语台词的话),许多地方也深有不同。
这种版本区别很常见,王晶便是个中高手。
《王牌逗王牌》是烂片,但国语有刘德华唱《咱们的屯儿》,粤语没有。
《追龙》里国语说伍世豪是南洋人,而粤语还是说了「潮汕达濠」。
更不用说,里面的潮州话台词了。
我不是要谈什么文化骄傲,而是一个作品要尽可能用其原生文化去理解。
不要觉得框架脉络足够好,上面的填充加塞无所谓。
王晶的《精装最佳拍档》结构工整,堪称编剧的典范。
但硬要看配音,始终有问题。
除非本身是香港导演,但并不打算提供粤语版的作品(如:徐克、尔冬升)。
否则普粤之差颇大,周星驰的两部西游便是例证。
《妖铃铃》其实是一部挺有诚意的作品,绝非粗制滥造的骗财之作。
其内核颇具八九十年代港式喜剧「尽皆癫狂,尽皆过火」的特点,但囿于执行力、审查尺度和大陆市场,很多都未能表现。
譬如,吴君如假扮阎王审沈腾一段,被拆穿后直接对了两句港版《IQ博士》的主题曲歌词(灵感IQ称得上,十分之高超云云)。
我在此会心大笑,但字幕(国语台词)就是普通对话,了无生趣。
又如一开始吓鬼的两人,粤语称呼是「阿飞与阿基」,恶搞香港92年的喜剧片《亚飞与亚基》(梁朝伟x张学友),而国语是平平无奇的「赵灯泡与张勇敢」。
网红妹说一个睡过的导演跟自己说过什么,大家都反问「晶哥?
」(王胖子又躺枪),但国语是空白无台词。
更不用说,粤语里吴君如扮鬼时的配音是罗兰,扮阎王时是卢海鹏。
反观国语配音(台词),都太书面语了。
本质上就是港式思维的故事,往上填充出调和口味的结果。
我没有丝毫贬损国语或大陆喜剧的意思,而是指出这些创作很容易水土不服。
以近年大热的开心麻花为例,诸如「我不抽火哪来的烟」、听到可以共度良宵,病人马上起来俯卧撑并配乐《好日子》等,都是神来之笔。
我也无法想象,这如何翻译成粤语,或在港式喜剧下呈现。
吴君如夫妇是很有野心的人,吴的人脉也相当广(看看金鸡系列就知道了),但他们也未能找到一个能「陆港共赏」的模式。
观影中,我不禁幻想若吴君如不必强融,完全按港式喜剧操作会如何。
砍掉后面的勉强鸡汤(整个逻辑是立不起来的,忽然就成一家人了,以及他们为何不要钱就放弃了家园),就变成「钉子户大战地产商」,未必不好看。
《富贵黄金屋》不就是类似故事,镖叔靠弹琴通知的士佬多经典。
而且,可以纯粹地「去到尽」,再现港式喜剧的魅力。
以前大家以为,影片不太「香港」就没有理解障碍。
其实并非如此,譬如麦兜系列,《春田花花同学会》太超前,《麦兜当当伴我心》又太多粤语依赖,但到了《我和我的妈妈》就感动了不知多少人。
可见,内容上有没有「香港」无关紧要,重点是表达方式与共鸣点。
看吴的几部经典,《岁月神偷》因不与大陆共享叙事背景而不被重视(这部多少港人深爱,我认为白血病出来后就不太好了,前半部分我也爱极);《金鸡1》还有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要拍妓女,也不能理解胡军角色的意义;《金鸡2》稍微好点,但对郑中基和张卫健的角色也不明就里。
到了《金鸡SSS》和《12金鸭》,前者看不懂王菀之和张家辉角色的大有人在,后者虽质量不高,但听着薛凯琪痛骂「C.Y.Leung」就值回票价(我在香港看,全场哄堂大笑)。
大家以为是内容问题,实则是手法问题。
《夏洛特烦恼》里,「咱们各论各,你管我叫爸,我管你叫哥」,这种伦理梗就完全无法影响港人(乃至粤人)。
反之,詹瑞文似的戏谑(如:《潮性办公室》话剧版,电影差了不少)也很难引起许多人的共鸣。
因此,想把各种元素糅入「尽皆癫狂,尽皆过火」的港式喜剧,是一个伟大的尝试,但也是必定的失败。
不过值得庆幸吴君如并没有想着骗钱,也不是许多人所说的那么不堪。
她虽失败,但却是有诚意的探索者,这非常值得鼓励。
以此为例,也可一窥大陆崛起后港台地区娱乐制作的面貌。
其资本与市场体量,当然完全无法跟大陆比。
但除了避开敏感话题(如:冤死的戴立忍),还要考虑口味调和。
《使徒行者1》很好,大陆注资后的第二部就不怎样了。
尝试跟腾讯合作的《盲侠大律师》也存在后期疲软,对比TVB同类作品并非如此。
我并不认为大陆资本就是有毒,何况无论有没有,时势就如此,要顺势而为。
但怎样相互提携照应,是一个很新的课题。
因为各方面因素,港台许多从业者已经在努力钻研了。
而大陆创作者即便不需讨好相关市场,也应仔细研究,否则只能沦为播点港台歌曲和古惑仔内容卖噱头。
文化的交融,从来不是易事。
我们身处其间,亲眼见证,也算得幸。
《妖铃铃》上映以来,口碑两极分化,但有一点是影院观众的共识——沈腾和小岳岳很稳,承包笑点没毛病。
岳云鹏2017年演了7部电影,一套风格吃遍天。
但比起岳岳的以不变应万变,沈腾的表演风格却一直在调整。
2017年沈腾最引人注意的两部片子,《羞羞的铁拳》和《妖铃铃》,一个卷莲门副掌门,一个无良地产商,都不是主角,都光彩夺目。
但我不知道其他观众有没有和我一样的感觉——这两个角色都位高权重,发福的脸上常带倦意。
我挺喜欢沈腾,所以笑的时候有点心酸。
1、舞台十三年第一次记住沈腾,不在央视春晚上,也不在那年国庆档爆满的影院里,而是在话剧舞台前。
2011年开心麻花巡演《乌龙山伯爵》,当时在深圳华夏艺术中心,沈腾还没今天这么国民度高路人皆识,一舞台都是年轻演员,只靠演技功底分彼此。
戏里男主角谢蟹对女主角玛丽莲喊“静秋,我是老三,你还记得那棵开满西红柿的山楂树吗?
”全场爆笑。
当时我和影评人黄啸挨着,黄老师看完盖章:演谢蟹的演员着实不错。
饰演谢蟹的演员,把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小人物从城市小开到犀利哥的荒诞经历,生生被倒错生活逼到在坟地嚼了两年鲜花,演得很有层次。
回家特意百度:姓沈名腾。
2012年开心麻花再来深圳,巡演《索马里海盗》。
这次主演不是沈腾——沈腾是导演。
这部戏阵仗更大,14人同台飙戏,武装直升机都搬上舞台了。
当下很多人只知道喜剧演员沈腾,不知编剧和导演沈腾。
但他驾驭群戏的功底、对商业大场面的追求和把控,都是成熟商业导演的做派。
什么时候沈腾执导电影我一点都不会吃惊,不如说,他到现在都没导过一部电影,才令人惊讶。
从2003年《想吃麻花现给你拧》“左小山”到《今天的幸福》“郝建”再到今天喜剧电影定海神针,他厚积不止十年。
如果以2016年沈腾主演的《全明星版乌龙山伯爵》为界,那么他的舞台打熬历程是13年,演出次数以千万场计。
张译和沈腾的合作历史恰好也是13年。
《妖铃铃》上映后,张译接受采访说了一句话描绘沈腾:“我跟沈腾是2004年就在一起拍戏。
他现在的表演和过去2004年的他完全不同。
我看到他今天的表演,就会脑补他这13年的成长轨迹,他经历过一些什么,他思考过哪些问题。
所以我觉得沈腾老师的表演对于我来讲,是活化石式的。
”现在在微博上喊沈腾为“腾妹”的大批粉丝们,可能未必看过他早期的舞台剧。
连我自己回忆起2011年那场《乌龙山伯爵》都心有余悸:沈腾加马丽什么级别啊,说看就看了。
但如果可能的话,真的很想看看沈腾早些年的表演是什么状态。
想看到他成为“活化石”之前,那些曾经存活在他身上,而又在十几年演艺生涯中逐渐被剔除、割舍、封印的东西。
想看到那颗山楂树上,曾一度满开而又摇落的“西红柿”。
2、笑点与电影感笑点是不能解释的,但电影感可以。
从《心花路放》的酒吧老板到2019年将上映的《疯狂的外星人》,沈腾参演电影9部。
无论什么电影,只要他一出现,就是高能画面,成为点睛之笔,而又不夺他人光彩;无论什么电影,只要有他参演,就可以放心买票,哪怕一分钟也能承包一年笑点,总能值回票价。
《心花路放》里,沈腾戴着顶可笑的帽子,开了间夜色酒吧,很多人是凭声音认出他的。
第一次和宁浩合作,宁浩还是偏保守,给他安排了一个段子多、动作少的角色。
但就算只是坐着讲台词,沈腾也能用声音发挥演技,把段子讲得让人记忆犹新:“胖子你把脸转过去,再转过来,已经是第二次见面了”,“我这院里下雨下雪下冰雹,就是没下过手机”。
那次演出后,宁浩跟同行盛赞了一圈沈腾做事靠谱儿。
如今沈腾能加入中国喜剧电影第一大IP宁浩黄渤“疯狂”系列,除了国产喜剧电影笑点担当地位稳固之外,也是上次攒出的善缘。
《滚蛋吧!
肿瘤君》,沈腾在片子里演白百何前男友,在熊顿生日当天劈腿被抓。
按理说在电影里演劈腿男友不是一个很攒人品的事,换句话说就是“败观众缘”,但沈腾演这种猥琐小人物抱头鼠窜的形象很可爱,像大人在玩小孩子的游戏。
《夏洛特烦恼》已经被人说得没处下嘴了。
“一秒24帧,23帧都是满满的演技”,这是观众的评价。
无论它三观上有多少争议,起码有一点没得辩:那一年满电影院都是青春校园题材影片,但没一部比沈腾穿越回到中学那一段校园生活真实。
沈腾与亡母重逢时抱着他母亲大腿不撒手,泪如雨下又笑容满面抬头,换个演员来演可能得恶心死了吧。
在四十平米小屋中,沈腾和马丽的对手戏,是大银幕上的年度高光时刻。
《羞羞的铁拳》里,沈腾不担纲主演,但他跟团队一起出席了路演。
发布会上他对媒体说,“没有你们就没有《夏洛特烦恼》,没有你们就没有《驴得水》,这点成功你们给予了我们太多的帮助,我这次就是来站台的,为我的好哥们艾伦站台,为我的好搭档马丽站台。
也希望大家能够把更多的关注放在那些还没有成名的开心麻花优秀队员身上。
麻花有太多太多有才能的演员,按照表演才能来讲,我只是麻花的第二梯队。
所以各位,请举起摄像机照相机,记录下这些人成为巨星之前的样子吧。
谢谢大家。
”——就很多时候,打动你的可能未必在戏里,更在戏外。
3、喜剧之眼懂得喜剧的人,一定更懂悲剧。
用友邻猫小三的话说,“因为喜剧和搞笑一定是建立在对悲的洞悉之上的,这就是为什么纯粹的肢体搞笑不好笑。
”喜剧是温柔的、可以承受的悲剧,是一支重骑兵换上轻骑兵的装备,以幽默替代碾压式冲击。
但当他一旦换回重骑装备,你将被他全面击溃。
在《欢乐喜剧人》的半决赛场上,沈腾曾饰演过一次卓别林。
在别的团队都采取保守战术的时候,他却带着开心麻花直接背离了“小品”作为“语言类节目”的定义,跳出了“唯包袱论”的窠臼。
整段戏没有一句台词,以黑白为主的画面逼格高到天际,让人惊觉“小品还能这样演!
”沈腾最后摄影机前一个眼神,把多少人直接看哭。
那一刻的他,已经率领麻花团队跳出了胜负场,登上更高的山。
直到那部综艺节目的最后一期,其他几队的三板斧基本都砍完了,只有开心麻花还意犹未尽,七十二路散手未使绝,还能醉笑三万场。
很难想象沈腾不表演的话会去做什么。
这是中国电影的好时代,好艺术家生逢其时,是观众有幸。
前期第一次闹鬼的场景确实有些吓人,我也被吓了一跳,可能是我很少看恐怖片的缘故吧。
那段场景的环境营造确实不错,如果有好的鬼片剧本,用这种手法拍摄或许不错随着剧情转入搞笑,原本吓人的镜头迅速转为一种疏离感和笑点。
《妖玲玲》并没有试着让观众代入故事中,而是让观众以一种出戏一般的轻松看完了这部片子。
有点像看电视,所以对代入感和沉浸式体验有要求的观众应该不会喜欢《妖玲玲》演员方面除此之外,全篇似乎没什么可说的,吴君如是国配,可能原音会更好一些、吴镇宇和方中信饰演的两个古惑仔有些尬,但也能贡献一些尬笑。
真的是第一次这么恶心一部电影,真的以为是什么正义吗,还不是靠绑架父子,然后骗人家早就被你吓傻的傻子才能赢的吗?
做的事都一样恶心,只不过你比别人恶心一点点,结尾吴君如演的这个角色真的是恶心,从头到尾骗人,把人家骗傻了一点愧疚都没有,最后因为钱谈不拢,才报复,说什么良心爆发呢?
有良心的话不要骗人啊,骗人也带一点点愧疚啊,听到富商说儿子被吓傻的时候眼睛都亮了,是有良心的人吗??
富商的话说的对啊,我们都是骗子只不过你骗的不成功而已,本来地就是人家富商的,后期早就准备盖房子了,都有人买了,有人计算过那些买房子的人的损失吗?
只顾着你们几个人享乐?
是多少人的损失吗?
学龄前看《新僵尸先生》就认识吴君如,那时她在鬼轿子里作法,型绝屌爆。后来鬼故事一直就是吴君如第二故乡,天然契合,总有高光。《妖铃铃》的鬼片段落太好看,就是30年的香港老油条信手采撷,轻松写意丢过来欠欠地撩你,到吓哭边缘再温柔地哄回来,有江湖夜雨,又天真无邪,感觉被陈太挑逗了……
无脑爆笑港式无厘头喜剧贺岁片,如果想要找剧情逻辑,那还没看的还是慎看。挺欢乐的,很适合节日期间看的片子。喜欢阿明阿仁这对古惑仔,吴镇宇这个深井冰背着男鬼救患者那段笑得肚皮痛,为阿仁挡刀又型到爆!中间段略闷,僵尸舞致敬斧头帮舞,有被鸡丁和铃姐的暖心上身给治愈到,暖心一笑。
我還以為我在看喪尸片,聯想到“釜山行”喪尸圍攻,沒想到是無良奸商與妖鈴鈴串通好騙局,好心辦壞事她深深傷害居民心,該片朗朗上口就是譚詠麟唱的朋友好聽不得了,給影片增分不少,結尾釘子戶們過上好日子。
为什么分这么低? 明显比《万万没想到》好。比《美人鱼》好的多。 至少恐怖+喜剧有新意。 温情的部分也能抓住人。钉子户的题材也有一定的勇气。制作也是用心的。 只是喜感不是很到位,一些搞笑设计的牵强。但6分没问题,及格
3.2星。1.吴君如和陈可辛一定很怀念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影坛。2.岳云鹏为本片最高笑点。3.港普和东北腔的碰撞还算有趣。4.最大的问题是笑料浮于表面而刻意煽情又让本片情节节奏有非常严重的快进和断裂感。5.最大看点是《乱世巨星》《朋友》这些港乐以及非常复古的布光场景,说白了就是从港片时代取一瓢水
6.5/10。是个惊喜,三幕戏的前两幕都很不错,笑点很多。第三幕的突然煽情虽然雷但还是有被煽到。大团圆结尾很差。(夸张的说是香港无厘头喜剧的复兴)
没什么意思,支持下吴君如、方中信和吴镇宇给个及格吧。管Papi酱叫菊花也有点... ...彩蛋和花絮比正片好玩。一群小品演员演小品倒无所谓,演电影的话确实过于浮夸了... ...
挺好的,笑料非常足,剧本也打磨得不错,每个人表演也都好好,点映看完笑趴
为什么我笑的跟傻逼一样?因为你们闲,我好不容易有空,看个电影感觉格外搞笑。。。再看一遍我还得再笑一遍。。。挺好一片子,越来越不懂豆瓣
难道这部电影就是传说中的惊喜(惊悚+喜剧)片儿?这两个元素碰撞的还挺好,尤其是沈腾小岳岳这对父子冤家,担当了片中的大多数笑点。有一点港片风,还有温情设定,虽然有时略显浮夸但看着还算过瘾
看完感觉很苍白,没有什么笑点。很尴尬
各种致敬:我和僵尸有个约会,无间道,古惑仔系列,功夫,布达佩斯大饭店,阴阳道系列,谭咏麟的歌,买盗版碟片。岳云鹏登场开始演员实力演技已经征服了我,而剧情开始几次反转,沈腾的奸商也是炉火纯青,跟西红柿首富味道又不一样。惊悚+搞笑本身就是出奇制胜只要两边把握的好,中间的泪点也有触动人,港片情怀怎么了,咱就是钟意,演员演得嗨观众看得嗨,双赢
勉强三星 看在是积分换的券 毕竟今天上映的片子都没法看 满厅的人笑得咯咯哒 就知道内地观众的钱有多好赚了
其实3星吧 但分数太低了 反正我看得挺开心的 这里面的梗虽然老但是玩得不恶心(除了乱世巨星... 讲真比大鹏卢正雨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好同情吴镇宇和方中信,在一个写满“尬”字的电影中努力配合表演,我却只看到悲凉,浓浓的悲凉啊你们明不明啊
还挺好笑的啊哈哈哈哈哈哈哈
在这个档期,100还是蛮讨喜的题材,而且对于吴君如第一次导戏来讲已经相当不错啦
【有笑有泪,有始有终】一场钉子户与地产商之间的鏖战。致敬了太多电影,古惑仔、洪兴十三妹,还有林正英大战僵尸。当然,它也做到了南北喜剧融合,做出了一部新颖的恐怖喜剧。个人非常喜欢这种不用费脑力,不用集中注意力的搞笑电影,可能很多豆油认为这样的电影无法彰显逼格,所以评分才只有4.8。
我,看了二代妖精,觉得这部态度很亲和,至少没有喂我屎!港片元素很多,拼凑起来就是一部童年情怀,故事中庸,整体流畅,作为处女作很可以了,陈可辛的及格打得诚恳。吴君如在我心里就像陪伴我长大的老阿姨,她一直强调自己是小学生导演,让我觉得有点可爱,祝福她。
铃分,因为太过难看而忍不住笑出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