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依旧,是挺久以前看的电影了.在自己的本本上看的,当时窗外阴云密布,不一会儿就下了大雨,一片雾霭弥漫.这种气氛倒蛮适合电影里阴阴郁郁,愁云残淡的.看到介绍时不感兴趣的,因为这种两女争夫,旧上海的洋派,暧暧昧昧又不知所云的情节向来为我所不耻.然而,可是,我还是看了,缘于周讯这丫头:古灵精怪又单纯清澈.我还是很喜欢她,很给她面子的,虽然我没有惠顾电影院,没有买正版碟,而是DOWN下来看的.我花了时间看她的作品,又透支精力写影评,就已经是对这部并不出色的电影最大的鼓励了.嗯,只能说这些了.我又不是吹鼓手.当时间流逝,我们不再年轻,不再美丽,我们还有回忆,还有涵意.
很早很早看的这部片.喜欢周迅,所以她演的片,我都看.这种调调的片子更是喜爱.旧时的女子,旧时的风貌,再次重现.
海棠依旧艳,美人也看似依旧,可那高高扬起又被狠狠抛落的心,是否也一如初见呢?
男人女人如此不同,时代的因素、各人的性格还是命运的捉弄?
爱,是不能随便的。
影片中姐妹终于真正的相知相伴,现实中怕是挫骨扬灰也难以回头吧。
文艺性质的片子,极易让人看完不知说什么好。
尤其是这部片子的结尾,很像样板戏,配上稍显沉闷的主题,有点不知所谓了。
我喜欢电影的结局。
喜欢里面的一些些话:我错了,错的很糟糕。
我是特别的。
她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有过去,也会有家庭。
女人是珍贵的。
我总是狠不下心来离开什么人,所以老是有麻烦。
蛮横的眼泪,不一定会让自己得到满足。
无论什么理由,爱是不能随便的。
爱是不能随便的,明白了的永远是过来人,从来都是这样。
女人就是太聪明,不肯忘记,又不肯原谅。
其实无关乎嫡庶争家产,也无关乎两个女人争一个男人,真正讲的是大时代动荡中姐妹俩暗暗地需要对方的微妙心理。
王志文是渣男没错,但他只是个工具和配角,被用来展现姐妹俩之间的拉扯,最后他一个人上船就是隐喻。
邬君梅一如既往地成熟诱人,但又演出了这个角色不经意间的天真、孩子气和赤子子心,原以为故事会向她千方百计让妹妹签字的方向发展,结果她其实也从来没有care过身外之物,她不听管家的劝,亲眼证实到自己所想的真相时,她只是惊恐、悲伤和呆滞,并没有愤怒到大哭大喊或者当场喝斥妹妹。
她知道父亲对小菲有很多期待,对自己却说做个闺秀就好。
她有时候看小菲的眼神不像高高在上的大小姐,而是有点怵,怵她比自己有出息有本事,甚至有点羡慕她。
周迅的灵气和瘦削美在里面展露无遗,镜头更添了几分鬼魅。
从孤独,到“我不要孤独,我也要温情,让她也尝尝失去的滋味”,再到主动回归孤独,尤其是果断向自己浇下去的那一盆凉水,让所有人明白这是个外柔内狠的角色。
她“小时候就喜欢姐姐”,她看着姐姐的眼睛,知道自己比以往更需要她。
她听到佣人说“大小姐只是利用她”,她心酸气愤,于是抢姐姐的男人,其实是为了让姐姐真正紧张她在乎她。
王志文从《过把瘾》开始真的就一直是优柔寡断型男人专业户,演这种角色一演一个准。
他在这里面有句台词倒是让人有好感:“其实我也是腐朽、愚昧、俗气的男人啊,所以我们俩倒是可以白头到老的一对怪物呢。
”满世界都是踩女人同时对自身盲目自信的油腻男人,偶尔听到这么一句坦诚的颓废话,还觉得挺清新的…教堂里的老妪说得好:“你真年轻啊,但我快活多了。
”可不是吗?
大部分台词写的有点别扭,结尾的红五星太煞风景。
不到一个半小时的长度导演想表达的东西有点杂。
居然已经是18年前的电影了,画质比较模糊。
一个男人爱上两个女人两个女人恋上一个男人一段发生在旧上海的爱情话题搁在胡安的面前 却拿捏得恰到好处像极了本土的南翔小笼包 肥而不腻当上辈的恩怨积累到了姐妹俩的身上一切就变得不那么简单为了财产和名誉,姐姐可以掩饰着并不重要的亲情,与妹妹共舞为了仇恨和嫉妒,妹妹追逐着自己懵懂的爱情,和姐夫共舞两场舞蹈,两个亮点女人就是太聪明,不肯忘记,又不肯原谅妹妹在片中的自言自语始终不曾间断一直在引领故事情节发展或者可以理解为 整部片子妹妹的心里活动是主旋律一切围绕他而展开 从进入李家的不肯忘记,到对待姐姐的不肯原谅妹妹在用自己的青春和姐姐下了一个大大的赌注遇见姐姐前,有很多女人 见到妹妹后,还是有很多女人这些都只是一个过渡,谁又是谁的谁的谁呢?
姐姐输掉了爱情,妹妹输掉了理想和青春,男人输掉了赌场和颜面但是赢回了那份久违的属于童年的亲情那对在跷跷板上忽上忽下的姐妹俩终于明白生活不是跷跷板,让它停下的唯一办法不是靠自己的力量,而是善待对手,寻求平衡结尾部分,那个愿意与黄先生一起逃离的丫头谁又能保证以后的她不是小菲母亲的缩影呢那席让丫鬟湿了双眼的耳边话 会是劝解,是讽刺不重要了亲情回来了就好很喜欢结尾的处理方式,四世同堂一般
画面的构图力求唯美,人物造型冷艳到诡异,可是都掩盖不了剧本的单薄和一部艺术作品欠缺的生命。
——美可否也惧畏空洞
编者导语:一九四九年初,青岛。
旧势力面临全面瓦解,天际露出新时代的曙光。
纸醉金迷的旧时代,在连绵的战争中逐渐消逝,不同人的命运也随着时代的更迭发生改变。
三妻四妾、男人女人、佣人小姐、一切秩序在历史的舞台上被重新安排。
两个女人之间也爆发了一场战争......《美人依旧》剧本摘记男人旁白把大小姐二小姐都养起来,善待她们不就行了?
这男人不需要选择,多少代人的事都是这样,又不是你一个人的事。
女人旁白你真年轻啊,可是我更会找乐子。
唉,剪不断,理还乱,闷无边。
美人呐,你是一路的错啊,那英雄他们是错了一路。
何必伤感情?
姐姐男人不愿意负责任,就最爱用经济的理由。
真不知道这世上还能信什么?
那些身外之物我从未在乎过,你要是爱我就马上和我离开这里。
一个腐朽、愚昧、俗气的女人,这都是因为你。
我要是能选择,就不做女人。
男人小菲小菲,你不要有那么强的占有欲,这样会很丑的。
你太烦人了,你这样会让我讨厌的,我为了大赌赛准备了那么久,怎么会抬脚就走呢?
再说你也得等小菲签字。
你知道你现在看上去像什么吗?
你像一个腐朽、愚昧、俗气的女人。
其实我也是一个腐朽、愚昧、俗气的男人,也许我们才是一对白头偕老的怪物吧。
真希望我们还能好好地相爱。
我总是狠不下心去离开什么人,你这样,我也很高兴。
妹妹她总是让我自惭形秽的,姐姐什么都有。
我姓张,不姓李,因为我的母亲姓张,她是被卖进来又送出去的,我可以不用像她那样认命,因为我自己有能力。
因为我成绩好,我要成为第一个女医生。
你总是什么都有,我要让你也尝尝失去的滋味,没有退路了,只能迎上去,我不要孤独,我要去抓住温暖和感情,不知道会得到什么,反正什么都没有了。
真想冲到他们的房里去说个究竟,我克制着那股冲动。
我像在渐渐没顶的泥潭里挣扎,那种艰辛使我想到了死,才知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殉情。
我是特别的,我和别的女人不一样。
绝对不能软弱,不能软弱。
进城的大家像潮水,像新鲜的海风,我明白了,无论什么理由,爱不能随便的。
我终于理解了姐姐,她跟我是亲人,她和我一样,都是息息相亲的同路人。
记得小时候,姐姐常对我说,小菲,别怕,快来吧,有姐姐呢。
提问与思考:问: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曾说,“女人在爱情中会忘记她自己的存在,这是自然的法律。
没有她可以爱的人,她是不存在的,是一束散乱的花。
.......对女人而言,去爱一个人就是完全抛弃其他一切只为她爱人的利益存在。
”是否女人天生会因为爱情迷失方向?
答:这似乎是司空见惯的说法,女性由于生理性的因素,天然地比男人更容易在情感中迷失。
波伏娃也曾描述男人面对爱情通常是激情式的。
男人曾经发现在他们生命的某一段时间,,在他春心最荡漾的时刻,也不会放弃其他一切所有的,在他们的内心还停留在自我中心的状态,他所爱的女人仅是价值的东西之一,他们希望女人整个活在他们的生命中,但是并不希望为她而浪费生命。
我一直认为波伏娃的理论有些过时了,特别是我看到她自己与萨特的关系,让我怀疑她是否真的独立创作?
还是依附于萨特的灵感无法离开?
我倾向于认为女人与男人有平等的理性,只是需要不断地训练才能达到。
欢迎收听更具体的分析,播客链接:姐妹之间必定相争吗丨胡安的《美人依旧》
很久之前在病床上看的影片,刚刚翻到当时写下的感受,搬了上来.一部关于在亲情和爱情中挣扎的影片.最初是因为对姐姐所拥有的而嫉妒和误会而做出了使三个人都痛苦的事情。
是嫉妒?是自尊?是生来便坚毅刚强的性格?把爱情作为生命的全部的女人,眼中便只有爱情,忽略了妹妹的感受,但最终仍旧选择亲情。
让人不禁疑问最初强烈的爱情对于她究竟有多重但抑或是这女人的感情到这种时候便变的隐忍?
男人成为配角,爱情不是主题.喜欢周讯在电影里的装扮,无论是前期清纯形象,学生装,帆布包,杂乱却显得独立倔强的头发,那样真的很漂亮,标准的美人胚子,还是后期是截然不同的风格,让人觉得惊艳,浓烈的妆容,合身的旗袍,勾勒骨干的曲线,这样的人走在战乱的旧上海的街道上与它沉重混乱的颜色,对比鲜明.故事情节似乎简单而老套,结局仿佛成为颠覆性的搞笑
此片看得我有点浑浑噩噩。
王志文一贯的儒雅风度,然而如果要表现旧社会的风流,似乎还差得远些。
我只能一边面无表情地看着他在屏幕上把两朵姐妹花迷得神魂颠倒,一边对着他不太合体的粗制西装心中长叹。
导演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一个昏暗而绮靡的背景下的爱情故事?
似乎又想与革命与时代有所关联,可是关联得又好像并不是很明显,于是我的心情被夹在中间十分尴尬。
戴在女人们鬓角上的花朵,是一瓣没有说出口的台词。
只可惜我认不全那些品类,所以这些“潜旁白”也只好被我眼睁睁地忽略过去。
迅哥儿的妆有一种自成体系的渐变。
由最开始,乱蓬蓬的一头短碎发,怯生生的一件校服,到初领风情的眼角眉稍,再到颊上自信甚至张扬的一片绯云,直至最后那绝望的,脏的,堕落的阴影。
她像一只未长成的孔雀,却努力拔下姐姐的羽毛来装点自己的屏尾。
除了她,我也不知道还能说什么了。
邬君梅真是个美人!!!
讲解放时候的电影就是好看啊。
啊是不太好看
很经典的电影,但千万别忘了把男主角想象成别人
这就是《第一炉香》啊!
我真的看过这部片子啊==
美人英雄都是错啊。
文艺个屁,这叫矫情。胡安是拍过《西洋镜》吧?怎么差距这么大呢?中国导演维持高水准怎么就尼玛这么难啊
画面很美~
不管以什么理由,爱,是不能随便的。当你觉得自己在玩弄别人的感情时,自己也在被别人玩弄。要么不爱,要么认真爱。小菲很喜欢姐姐,从小就喜欢,她羡慕姐姐的高贵优雅,她渴望得到同父异母姐姐的爱,姐姐是真正的大小姐,而她的母亲只是一个可以买卖的佣人。小菲要强,学习好,要当女医生,可是看到她为了姐姐和黄先生连考试都不考,整日浓妆,精神不济,真得是:士之耽兮,犹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脱也。
虽然是周迅主演的,但是,这片真的顶多就二星了......觉得导演很想要挖空心思表现什么,却落个什么都不是~~~另外,邬君梅真的不年轻了,演什么大小姐啊,还是未出嫁的,雷吧就!另外的另外,王志文也太缺乏魅力了,要是梁朝伟吧,姐姐爱妹妹疼的还能接受,可是这么个大眼袋的邋遢大叔~~OH MY GOD!
很一般
因为三个演员看的,但编剧和导演都太尴尬了。很讨厌外国人或ABC写中国故事,那完全是臆想式的意淫。很讨厌把历史时代背景强做设定,以为“倾城之恋”,却是无比矫情。小菲口口声声要读书,但全片都是她嘴上说说,进了大宅无非就是打扮与偷情,又当又立,而灵动的周迅并不能力挽狂澜;姐姐璎子非常架空,大家闺秀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几次Pparty是完全西化的概念生硬地嫁接在解放前的中国旧社会;最奇怪的是让王志文演拳击手,还要在离开前最后打一次拳,可见导演根本看不见活人只在自己的臆想中。兜兜转转的两女争夫的故事纵使老套,好在倘若有些桥段够暧昧够情色或够虐也都好,但观感就是拧巴和油腻,幕后主创自嗨,幕前人物尴尬,观众只能如坐针毡。话说摄影很好,但仅有画面并不是电影。
... 周迅和王志文滚床单的时候,我简直是囧的N次方
从演员妆容到故事本身俗气之极-.-!!演员接戏前难道都不看剧本的麽-.-??
镜头的调子很合我的胃口
做作未遂,商业又商业不起来,真尴尬
抱歉 我看得不够认真
美得不可方物的周迅
其实周迅那时候真是年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