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不明白时间交代出来是做什么的,越到后来越明白,那才是主角啊!
听着,并不是每一个穿红球鞋跑步的瘦子都是从胖纸演变过来的。
好吧,即便真的可以瘦下来,也不是每个人在瘦下来之后都能长成松田翔太这个样子。
爱的成人式不如改成劈腿的成人式,劈腿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给你的小三取一个不会和原配有太大冲突的昵称,这样一来你不至于在忙乱中叫错心上人的名字,也不至于在原配彷徨的时候发出会心一击。
以及,弹幕礼仪对某些喜欢开闭的痴汉来说就是扯淡的吧,连松田翔太都觉得配不上你们敦敦,那我真心想不出还有谁配得起了。
这部电影是我圆强推给我看的,看的前1个小时我是拒绝的,从来就不喜欢这种纯爱的电影,除了陷入和前女友们的各种伤心回忆,这类电影并不能收获什么人生启迪。
虽说最后5分钟的剧情转折让这部狗血三角恋的爱情片加上了悬疑的标签,可我只会觉得这部电影导演想灌输的爱情观的价值远大于他所玩弄拍摄(剧情时间线)技巧的价值。
但是这种爱情观我并不认可,算是一种很完美的初恋构想。
可是人生是不断向前的,不管你愿不愿走。
又哪有那么多的艳遇和爱情等着你去寻觅,遇到喜欢的人在一起就好了啊。
开始我还想,胖子凭什么让女主看上自己。
又没什么肉眼可见的潜力又没什么钱,而女主又是多少男生梦想中的完美初恋的形象。
后来,看到瘦子的感觉就是,真特么的帅。
为了推动电影情节,导演连脸都不要了,瞎逼的选人(当然,最后我被打脸了)。
自己以后也每天都去跑步,跑步真的可以从杜海涛变成金城武啊。
开始还一直问我圆 成人式是什么意思,很奇怪的一个词,后来剧情也解释了这个词,个人感觉爱的成人式这个词没什么意义,无论谈过多少次恋爱,终究会在这种关系中学到很多,也越来越“懂得”去爱。
我圆讲,这是一个讲 男人很渣,女人很婊的故事,可他心里看的暖暖的。
在这四个人的关系中,个人认为除了瘦子,其他三个人都是无辜且正常的人。
个人认为瘦子很渣,无论是对女主的暴力行为,怀孕后以及出轨后对女主的态度,全方位的渣,但是也真的帅。
也是瘦子对女主的这些行为让女主心寒,我才完全可以理解女主在没有和瘦子彻底分手的情况下,就和胖子交往,甚至第一晚就上床。
毕竟,也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去打胎。
从始至终,女主都喜欢瘦子,毕竟真的帅。
可是和金城武交往时间长,就算想找个老实人接盘,又怎么可能会找杜海涛啊。
女主心里没有点b数,胖子你自己就不会多去想想自己是不是备胎啊。
全程除了瘦子分手以外,女主都是在笑着做事,笑着讲话,虽然这种表情看多以后多少会让人觉得演技僵硬,可是笑颜真的很暖,对角色塑造提升了不少。
哪怕女二更有钱更漂亮更成熟,我还是会选择和女主谈一场这种小城间的异地恋。
因为和女主在一起会少很多矛盾,生活的幸福感也会爆棚。
同意女主不渣!!
女主所做的一切不正是出于对男主角的喜欢和留恋吗?
起名ta君、让胖胖考驾照、还有物理学、送一样的鞋子,而男主说起来才是渣,出轨出的理直气壮,发脾气摔东西大吼大叫还差点打女主。
至于有人追溯时间点比较谁先谁后的问题,我想说两个人都出轨了,还较那一天两天的真有必要吗?
而且对于结局时男主貌似提起了关于和女二结婚的事,而女二的回答算是很巧妙的拒绝,因为整个电影里女二才是真正的成人式(从那一堆戒指就看出来了),她能做到在不合适时毅然决然的放下,这样的人永远不会为爱陷得太深,而男主突然要开车找女主,说是因为怕她傻等,但其实可以看到他迫切的期待(包括后来他追上了之后,看到女主站在那,特别满足的笑了),就可以看出他后悔了,他认识到了女二对他的感情是那么现实,而不是像沉浸在爱情中的样子盲目无法自拔,所以他才心急火燎的去找女主。
所谓爱的成人式也正是如此,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爱情观,爱就要全心全意的投入和付出,整日沉浸在相守一世的迷梦中,这才是真正的爱情,而成人式则是不受伤害的衡量感情,理智的去爱。
看之前已经知道了这是一部悬疑剧,反转在最后,所以一直惦记着最后的反转而错过了中间的细节。
那些我以为是bug的地方原来都不是bug而是梗。
前面明明没有过铃木承诺给GF送戒指的桥段,怎么后来送戒指的时候GF会说你还记得约定啊?
还有一开始胖子说的我是数学系,怎么铃木对美奈子父母说他读的是物理系?
长成那样的胖子瘦下来真的会变成松田翔太嘛?
虽说每个胖子都是潜力股,但这青蛙变王子的桥段已经不是减肥,而是整容了吧……还有好些有玄妙的地方,其实已经给了你推敲的线索,如果认真对待没准真能破解,但思路还是顺着剧情开展了。
随着剧情的开展,本以为这是一个被女友改造成功变成大帅哥的渣男劈腿的故事,看着剧情里渣男在新欢旧爱之间的纠结,看着宅男劈腿旧爱未断新欢暗结尽享齐人之美,看着爱情慢慢败给了时间和距离,看着心里烦躁的铃木对着想要摆脱的女友莫名其妙的发脾气,看着铃木要求女友把孩子打掉,想着这样的爱情早该结束了吧,想着亦舒说的“当一个人不爱你的时候,哭闹是错,静默也是错,呼吸是错,死了也是错。
”结果,果然结束了,再结果……再说就要剧透了。
这是一部需要至少看两遍的电影,一遍认真体味爱情的变质,一遍认真揣摩bug是怎么变成梗的。
在前面的部分的时候,越看就越觉得女主好可怜,甚至还有点像自己。
即使对方对自己语言暴力,嫌这嫌那的对自己疲惫,但是自己却为了维持一直坚持这段感情。。
越看就越想狠下心来和现在的男友分手。
虽然觉得看到最后,大家都觉得女主才是最渣的,和帅哥远距离恋爱,然后找一个傻乎乎的胖子来抚慰一下日常的孤独寂寞。
虽然这样的现实并不多,但是编剧或许想通过男主,女主还有女二向我们上一堂爱的成人课吧。
第一次恋爱的时候想着,我不想像别人那样,见一个爱一个,我想好好地爱一个人,细水长流,白头到老。
但是我才发现,认定了绝对不会选错的人,都敌不过时间和距离的考验。
在和初恋在一起的最后的那段日子里,我发现我喜欢上了别人,虽然我当时还是狠下心来拒绝了自己对方。
但是后来,前度跟我提出分手了——相信当时的他并没有喜欢别人。
只是他知道我们再苟延残喘也撑不久了。
经得起考验的大概只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基因变异,为数不多吧。
真的,慢慢发现,我们总是为了责任去维持一段感情,把爱情的对错划得黑白分明,其实爱情真的有真的谁对谁错吗?
你认为错的,对方却认为并没有错。
相反亦然。
如果觉得不幸福,想清楚后,还是分吧?
因为未来的路很长,况且你现在爱的人并不一定只爱着你。
---2015年12月5日第一次更新(顺便修改名字,有剧透)-网上出了资源后,我并没有急着再从头到尾看一遍电影,而是观摩了其他人的反应,也和许多人有过讨论,包括这篇影评下的互动,和朋友之间的吐槽,B站的弹幕,微博的反馈等等。
有人说到底还是女主段位高,玩弄男人于股掌,男人智商低,出轨暴露是分分钟的事,有人说女主报复得爽,有人说只是个互相劈腿的故事好无聊哦,有人说每个人都演得不好(笑)。
叙述诡计说穿了就是串起故事的一个形式,这部电影的宗旨,就如名字所揭示的,是“爱的成人式”,是人与人之间亘古不变的纠葛。
就如《消失的爱人》,一句话概括也是男女之间的那些事,那你就能说这很无聊吗?
所有电影总结起来岂不是都可以说“不过是xxx的故事”?
观影越多,相关理论看得越多,越不喜欢自己变成一个站在制高指点江山,看什么都“不过如此”以至失去观影乐趣的人。
所以我宁愿把这个电影当作一个爱情故事,悬疑也好,被骗也罢,都只是讲故事的手段而已,完全沉浸在被骗的氛围中,我觉得那反而很幸福,可以享受惊喜。
茧子是在报复辰也吗?
并不,早在辰也出轨伤害她之前,她就已经”未雨绸缪“地开始参加联谊吊夕树了,为什么?
也许是对远距离恋爱的不自信,但或许更深层的原因是,毕业参加工作的辰也,已经远离了她当初认识的那个大学生ta君。
而她选择胖夕树,看中的怕就是那份单纯的学生气。
第一次叫错夕树的名字,茧子勉强圆了回来,但她和辰也并没有类似的对话,我想,或许她说辰也是自己的第一次,还是可信的,否则如果辰也已经是第N个ta君,那她面对夕树早该驾轻就熟,不会露那种马脚。
辰也是她的初恋,也就有足够理由解释她的行为,她从头到尾爱的只是自己的初恋”ta君“,所以她可以”理直气壮“地找备胎,改造他,她把和辰也的相处模式,复制到备胎身上,所有步骤一点不落,就像在举行某种仪式,对,这就是她的”爱的成人式“,只可惜这个仪式非但没有让她成长,反而成为一种甜蜜的牢笼,她享受的是仪式的过程,而不是结束之后。
茧子不断重温毫无瑕疵的恋爱,远离了现实,也困住了自己,正是人如其名。
她上瘾似的给自己男朋友们命名”ta君“,也总会有男人上钩,但她最终真的能找到一个永远不会“变”的男人,陪她玩初恋游戏吗?
想想,也是挺可悲。
爱情如果不能让双方成长,许多时候无疑是一种毒药。
辰也则和茧子相反,经历了“爱的成人式”,打击了他的某些自以为是(居然以为女人会原地等他?
),也反思了自己喜欢的到底是什么,我相信以后辰也会成长起来,而不是像现在,恋人之间出现问题,只会逃避,继而出轨麻痹自己,从来没有试图沟通,也没有互相理解。
翔太在采访中说,这样的故事也许就发生在你我身边(大意),深以为然,细思恐极,劈腿的故事太常见,可是又有多少人从这些故事中吸取教训了呢?
谁是谁的成人式,谁还在原地踏步,谁又借着谁成长,经历这些的何止茧子和铃木们。
(还会再看几遍,下次更新可能谈表演。
)---2015年10月31日---【《爱的成人式》in 香港亚洲电影节】我先说结论吧,这是一部好电影。
本身值四星,但是当晚看完我愣是想着电影没睡着,所以给五星吧【喂在尽量不剧透的前提下,排除我的迷妹之眼,《爱的成人式》也很好看。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其实我对原作叙诡的手法并不怎么感冒,文笔也很苍白,感情表达其实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所以知道羊要主演这个片子,我一开始是拒绝的。
号称“不可能影像化”,听起来是美誉,何尝没有“拍出来不好看”的意思?
但是堤幸彦做到了,演员们做到了,整个剧组做到了。
我自认看戏很挑剔,即使是羊主演的片子,我也有一说一。
看了很多遍预告片,我每次都带着看过原作的优越感,不太相信他们能玩出花来,所以电影一开始,就把我吓了个正着!
原来还可以这样搞——当时满脑子都是这个想法,小声说着“卧槽?
”原来陷阱早就一开始就埋下了,我还自以为看了原作就不会掉落在他们安排的陷阱里!
或者说,越是防着,越是知道宣传时透露的信息,这种反差感越大。
这种被骗的感觉,竟然很美好,很敬佩剧组的想法,虽然还是有一丝丝遗憾。
(此处涉及剧透,我就含糊说了)随着剧情展开,我明知A与B面的存在,却还是不知不觉带入了戏中。
原本在原作里平铺直叙的A面故事,因为时不时穿插堤导搞怪的恶趣味,被演绎得妙趣横生,全场都跟着哈哈大笑,让我有些恍惚——我们是来看喜剧的?
虽然只是男女之间那点事,不用担心会平淡,不用担心会无聊,小惊喜一波接着一波。
关于之前宣番里提到的螃蟹隐喻,也是可爱,为什么不出螃蟹的周边!
因为看了原作,最大的反转在我的意料之中,听着其他不明真相的观众惊呼的声音,我都有种莫名的快感(虽然明明我一开始就被剧组给耍了)。
到最后结局真相水落石出,还有原作结尾被改动的地方(三个字形容:修罗场),都让人被这种认真有趣诚意满满的改编感动。
美弥子的剧团设定,太可爱了,一群人即兴表演时,我好遗憾羊没有掺和一把www从看完电影到躺在床上,满脑子都是电影的内容,好多细节没来得及咀嚼就过去了,等买了碟出了资源我还要看N遍!
比如要仔细研究时间线,比如茧子到底在想啥!
比如这个那个说出来都是剧透!
看到这里,你会发现,我几乎没有提羊。
因为我深知一个迷妹的立场不可能完全客观,所以提醒各位,以下想法十分主观,但绝无虚假。
羊从前的戏我都看过,看得越多我对他的要求反而越来越高。
但这一次,我真的觉得有点不认识他了,看戏的时候除了一开始冲着他的美腿花痴了一下,其他时候我都没有在铃木的身上看到羊自己的影子,我的眼前只是铃木,那个普普通通的物理生,夹在东京和静冈、美弥子和茧子之间痛苦地挣扎。
铃木毫无疑问,不是一个好男人,不是羊以前扮演的那些默默付出的好男人,可他尽量付出了他所拥有的爱,即使最后搞得一团糟。
他也不是羊以前那些多情的角色,不是看见美女就调戏,而是身为一个初来乍到的地方青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在他急需成长时,没有人关心他内心想要什么,于是来不及成长的内心浑浑噩噩地一错再错。
他会焦虑地咬手指,他会突然爆发摔东西使用暴力,真实得让我觉得可怕。
完全能理解阿酱说,演那场铃木爆发的戏时感觉到了真切的恐惧,不仅仅是因为铃木这个角色,平时看着是个亲和的好青年,一直被逼迫一直装作若无其事,脸上的疲色越来越重,直到砰的一声,爆炸,更因为羊的表演,就像他自己所期望的,没有多余的用力。
半夜铃木想给美弥子拨电话,不小心错拨给了茧子,赶紧挂断,手无意识地僵直着。
过后,心烦意乱的他起来喝水。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片段,我却从之前老吐槽铃木“这个大写的渣男”变成由衷地为他心酸,他说他和茧子的关系,结束得仓促而丑陋,此时呆坐在月光下,面对支离破碎的过去和无法把控的未来,恍恍惚惚,是什么让他走到这一步的?
我无法回答,我只是静静地看着,为铃木所触动。
每当铃木心里不安,他总会向身边的女性寻求安慰,不管是茧子和美弥子,他所求的都是相似的东西,他会近乎疯狂地吻她们,这些亲吻非但没有让我觉得情色,反而让我觉得有些可怜。
茧子没有拒绝过他的所求,美弥子却会断然说不,很难说,铃木到底该选择谁,在他没有真正“成人”之前,也许类似的错误还会持续下去。
在《此处的幸福》时,我就稍微有些察觉,羊的表演和以前有些不一样。
没有从前他喜欢的那些小设计,却更妥帖更自然。
同一张脸,同一把声音,同样的身材形貌,却让人觉得那不是松田翔太,那是立川浩幸,是铃木。
我坐在第一排,看到的画面难免有些变形,有些场景也会顾了这头顾不到那头,啊,好想再看一遍……至于床戏什么的,完全小菜一碟 ( ﹁ ﹁ )我羊也没有露什么嘛,还没有《铁骨柔情》尺度大!
(喂)在商场给茧子挑衣服那段,一对母女走过指着铃木说“他好帅”时,我强烈觉得应该找我出演【。
A面铃木在背茧子工作的诊所是“秋山牙科”,拿起电话他就脱口而出“这里是秋山牙科”,笑喷。
插花几条:1.全场观众男女几乎均衡,还有上了年纪的大叔,让我很是怀疑“到底是谁的饭?
”2.影院有个买碟的小店,我问那个帅气的服务员妹子,除了《逝纸》,还有没有松田翔太的作品?
她找了一番,遗憾地说之前还有一个,香港名大约叫《东京暴走族》,我心说“不是东京,是浪漫”,没错那就是我几年前在港看的《铁骨柔情》。
3.果不其然,我又是边看边在吐槽“这里翻译得不太对味道”……4.下次,我还想来。
这部披着爱情电影外衣的悬疑电影,最后五分钟的反转扭转了整个电影单调的基调。
这部电影所要表达的是编剧和导演的爱情观,爱情中的虚假往往要比真实更加真实。
其实电影中间有很多让人疑惑的点,就像是女主的裙子,男主的名字等等,但是都让人很难联想到最后的反转。
虽然我的爱情观与之大相径庭,但是电影中看似夸张的故事其实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了真实。
比如看似单纯的女主实际上在爱情中劈腿,看似憨厚的男主也会对女生使用暴力。
这就是眼见不一定为实的道理所在。
如果有人喜欢虚幻的假象,就不要点醒他,就让他一直活在虚幻当中,反正爱情就是一个盲目的幻觉。
但如果有人喜欢真实的样子,得到最真实的爱情和幸福。
那么就该擦亮双眼,仔仔细细的看清所有细枝末节。
假象容易让人蒙蔽双眼,真实容易让人失望无奈。
所以怎样在爱情中平衡好假象和真实,大概需要一辈子的时间。
看到30分钟的时候觉得要看不下去了,觉得是一部进程缓慢的爱情片。
但是咬咬牙还是坚持了!
其实电影一直都在暗示着0、
1、有日期,但没有年份2、两位铃木的全名、专业3、外貌,这个真的不用说了etc.但是!
我还是进了套!
所以才觉得电影不错诶有木有!
如果是微电影的话估计好评更多!
一开始就看穿了结局的朋友,一定觉得整部电影挺无趣了呢。
电影好像不侧重探讨片名呢,爱的成人式,不过着墨太多可能就成了严肃正经的哲学型电影好像也不是很好,还是这样轻轻松松,带点恶搞,比较生动最后的反转……篇幅也有点……太多了吧,让观者自己梳理更好hhh
剧透防线---乾胡桃的小说,是叙述性诡计,这是改编最大的难点。
你以为A面的ta君和B面的ta君,是一人,最后发现是两个人。
视觉如何呈现呢?
编剧给出的解决方法是,A面的是个胖子,B面的是个瘦子,误导观众以为男主完成了减肥。
还有意识加了一笔,B面中,同事海藤瞥见男主以前的照片,观众猜他一定是见到了男主以前胖胖的样子。
相比小说,电影出落得精炼,合并了一些桥段,甚至有些比小说更高明。
A面中的ta君经历与女主初次联谊后心醉神迷,小说里只写他翻查女主牙科诊所的电话,却迟迟不敢拨打,到了电影,ta君拎起听筒,脱口而出的就是女主牙科诊所的名字,完成了人物的内心外化。
再比如,B面中,女主向ta君表示可能怀孕,小说安排的是在家中,而电影是女主与ta君身陷堵车长龙,强化了郁塞的情绪。
还有看话剧这段,电影将这段改为ta君与女主爽约,却与美弥子等人约会,收拢了ta君与女主、美弥子的三人关系。
电影最后,AB两面的ta君终于相遇,而小说却是揭穿了叙诡后,便戛然而止。
两者的不同,更在于电影凸显了B面的ta君,如何没有放下女主。
查了一下编剧井上 テテ,主要写舞台剧和特摄剧《兽电战队》,《爱的成人式》是他写的第二部电影。
导演是堤幸彦,最爱的日剧之一《SPEC》的监督。
堤导涉猎的题材其实挺广的,早年有《池袋西口公园》《不需要爱的夏天》,近年又有《哀悼人》《永泽同学》。
最有名,且有个人风格可寻的,是《SPEC》《圈套》《继续》这三套作品,推理,轻喜剧,混杂着神秘主义光晕。
相比小说,果然还是更喜欢电影。
电影里许多好听的昭和歌曲,虽然用得很满,但就是将人一下拽进了这段昭和年代的爱情故事。
片尾的八十年代图鉴也很有趣。
其实,无论小说还是电影,围绕女主说了两段爱情。
回头看B面的ta君,他是如何与女主相遇相恋的,是略去不说的。
但好玩的是,观众可以脑补的是,女主为什么会选择A面的ta君,因为相同的姓氏,或相近的专业,她是在找寻远方恋人的替身么?
回到片名,所谓“成人式”,就是你终于明白,这世上没有“永远”。
经历了成人式,起初似乎获得了解脱感,但接下来,就是潮起又潮落的不安了吧。
(by 淹然)
可能对女主来说,每一个在她生命里出现的男人可能都是阿辰,从一开始的炽热到最后的冷漠,但对男主来说,茧子代表的就是他的爱的成人式,是对他改变最大的一个女人。
不过最让我惊艳的不是最后的结局,而是阿辰在得知茧子怀孕时,用书做借口,逃出了茧子的家。
导演真的太了解男人,太了解人性,把阿辰逃避现实的感觉在这种借口中拍的淋漓尽致,阿辰这个人物在这一刻显得最真实最丰富最饱满,至于最后阿辰回去找茧子,我感觉也只是为了剧情服务,为了让他与改变前的阿辰碰撞,在现实中,我并不相信阿辰还会回头。
其实茧子也很悲哀,她从始至终都把希望寄托在男人的良心上,她一遍又一遍的寻找她的阿辰,可能是希望找一个能与她结婚组成家庭的阿辰,但是最后还是一遍又一遍的重蹈覆辙,她同样也是陷入了男人的漩涡之中,一直走不出来。
总之,导演把男女之间的那种推拉拍的非常好,从一开始女性的成熟,男性的单纯,到中间男性的厌烦,女性的迁就,最后两人之间的陌路,重新遇到新的恋人,完整的恋爱过程,复杂的人性都表达出来了。
最后想说一下,阿辰有点像李现的感觉,一开始没有特别惊艳,后面越看越帅,女主一直都很美,是纯欲风的美人
一开始有点跑神,真的有confuse怎么铃木性格变化这么大,虽然的结局其实并没有很震惊,毕竟谁谁谁没点坏心和小念头呢。
其实作为电影感觉能够表达成这样也是蛮厉害。但是还是好讨厌松田翔太哦。
反转改变了整部片的质地,但女主其实不还是很可怜吗?堕胎家暴的痛苦并未因此而消失,渣男所受的惩罚不过是被背叛而已。
这也叫悬疑?
为导演的拙劣恶作剧打1星,我还以为能有什么反转,在片头还就警告最后5分钟,还以为真有什么东西能看,从B面一开始我就猜到这两个人不是同一个了,因为后者从来不叫夕树(yuuki),takun(タ君)最多是一姐复制前男友的产物,而且后来从来没拍过takun的家!也许是叶念琛系列看多了,【不够长,转长评】
阿酱和造型师有仇么?电影拍的就是一坨!
前面那么多伏笔,后面还花三分钟专门解释,导演你侮辱我的智商……shota好帅,果然颜值高的就算渣也不讨人厌。
呵呵。
太...无趣了,听说是叙诡的代表作之一结果看到一半就发现了诡计,心想还有接下来的展开吧,没想到真的就是为了讲这么一个无聊的诡计编了一个多小时更无聊的故事...
有点意思的结构,玩弄观众股掌之间。刚开始以为是备胎背后一定有猫腻,利用一个巧妙的时间设置,减肥这一行为立刻让观众推翻之前的判断,变成了一个负心汉的故事,但结尾大反转又让你明白并不如次。很简单的故事但玩出了花活,a面拍得够精彩。
鸡丁老师说,这是可以推荐给孩子的推理电影。真有你的啊!鸡丁老师!!
就知道堤幸彦不会满足于一个平庸的三角故事,最后五分钟大反转打脸程度是啪啪啪级别的,相当于豁开人类的虚伪外表直接将劣根性裸露在外,不得不承认这种利用叙事手段来完成诡计的故事会在解谜的瞬间让人感到过瘾,各种事后恍然大悟也是此类电影的命门,一旦戳破气息全无。
参考原著的话,演员选的不太贴切:茧子不是短发,美弥子也没有36D的大胸……但是如此难以改编的诡计,居然被编剧想到了解决办法,也是厉害了。结尾甚至比原著更有力量,更符合Initiation Love(爱的成人式)这个概念。
又名《给出轨对象和现任取同个昵称的重要性。》
好庸俗啊受不了他们了
片头故弄玄虚,吹得神乎其神。这特么叫悬疑剧?这特么叫反转剧?各种线索从B面刚开始就暴露得一泄千里、交待得一览无余,比泄题还泄,比剧透还透,一下子就猜到结局,后面60分钟就是干熬着等片子结束。一个叙事小噱头玩得并不高明,不知道好看哪里了。
同一组素材通过剪辑能讲出不同的故事,甚至在同一部影片也是,一个完整的有些尴尬的故事嵌套着一个烂掉牙缺煽情的小故事
真可惜没有我喜欢的男女演员。堤幸彦倒是我喜欢的导演。夜晚公路边电话亭里说拿掉吧那几个镜头非常漂亮呢。
前田敦子的演技终于看见了一滴滴 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角色 绿茶婊
自毀長城就是這樣吧。頭尾的"提醒"活像個魔術班子還沒登臺就反覆與觀眾反覆嚷嚷要把自己變不見,無驚喜又極拙劣,偏偏整場表演也就這一驚喜可看。再說,這種張大春等級的把戲幾十年來被玩爛了,即使不藏招,觀眾看這數不清多少次的提示,能猜不出來謎底嗎?演員都挑得刻意了阿。